诗歌极妙1

合集下载

大阅读诗歌集锦

大阅读诗歌集锦

1.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白话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 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 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 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 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赏析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思想感情:运用了借景抒八琴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乐观开朗的心境。

写作技巧: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3分) 2王维《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折叠白话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 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 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 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 饮陪伴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西起荆门往东近看山色缥缈水天相接波涛我愿在此地酣(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答:(1 )江水:流长、邈远。

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 )“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虚实结合,化动为静。

(意思对即可)(3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抒发了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3.春雪韩愈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

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答案:(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解析1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2.诗歌鉴赏。

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推开门。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3.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寒山:地名,在今正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泅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

②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

作者此刻被贬滴,也属“迁客”之列。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2)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但笛声所引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5.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________,________,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20首

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20首

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20首1、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要“倦思”故乡。

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分)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01 考点解读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瑰宝,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把握古诗词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02 考查方式古诗词情感考查的方式通常有: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03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中,品味作者思想感情题型就是根据整首诗歌大意及意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抒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注题目,推知情感。

诗歌题目有时明确了写作的目的、背景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往往能够提示抒发什么情感。

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有:思、别、送、谪、行、咏、登、寄、赠、感、遇、访、题......关注诗歌题目、知晓诗歌内容,可以推知诗歌情感:1.“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感”,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谪”,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包括离别之事,迁谪之事等。

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5.“送”、“别”,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二.明确题材,分析情感。

高考常考查的诗歌类型(按题材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讽喻诗等。

考生对古诗词不同的题材表达的具体情感内涵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考生在鉴赏具体诗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1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1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文阅读。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③。

【注释】①欲栖乌,意为“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

②愔愔(yīn):寂静无声。

③刍:喂牲畜的草。

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

(1)该诗以________为线索,由“残日”、“________”、“卧听”等词可明。

(2)这首诗是诗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怎样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上【明】孙蕡①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

②沧洲: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寿阳曲·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________是近景。

________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宋代主流诗人的非主流诗歌

宋代主流诗人的非主流诗歌

宋代主流诗人的非主流诗歌1. 你以为宋代主流诗人就只会写那些规规矩矩的诗词吗?错啦!就拿苏轼来说吧,他也有非主流的一面。

这首诗,嘿,哪有大诗人老写猪肉的呀。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你看,这诗就像在唠家常,讲他在黄州吃猪肉的事儿,完全不似那些文绉绉的大作,可这股子接地气的劲儿,不也很迷人吗?2. 李清照那可是宋代词坛的大腕儿啊。

但她也有特别的诗作。

像,感觉就像是她的一场奇幻之旅。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这诗写得如梦似幻的,跟她那些愁啊悲啊的主流词很不一样。

仿佛她进入了一个神仙世界,你能想象平时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突然这么天马行空吗?3. 辛弃疾,那可是写豪迈词的高手。

不过他也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诗。

就是这样。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你瞧,他喝醉了跟松树对话,这多有趣啊。

好像看到一个有点醉醺醺的大汉,在那和松树较劲儿呢。

这哪里像我们印象中那个写“金戈铁马”的辛弃疾呀?4. 黄庭坚,他的诗常常很有韵味。

但他也有不一样的烟火。

就说吧。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这诗就像一个小故事,讲放牛娃和牛还有石头竹子的事儿。

他好像在跟人聊天似的,说自己喜欢那石头,可别让牛去磨蹭坏了,要是牛去顶角也就罢了,要是斗起来把竹子弄坏可不行。

这多有生活气息,完全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高雅之作。

5. 陆游,大家都知道他爱国情怀满满,写的诗大多是壮志难酬之类的。

范仲淹诗词鉴赏

范仲淹诗词鉴赏

【导语】范仲淹(989-1052),字希⽂,唐宰相履冰之后。

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下⾯是⽆忧考整理的范仲淹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借鉴。

【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连波,波上寒烟翠。

⼭映斜阳天接⽔。

芳草⽆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好梦留⼈睡。

明⽉楼⾼休独倚。

酒⼊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睡⼀作:留⼈醉) 译⽂ ⽩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映进江上的碧波,⽔波上笼罩着寒烟⼀⽚苍翠。

远⼭沐浴着⼣阳天空连接江⽔。

岸边的芳草似是⽆情,⼜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除⾮是美梦才能留⼈⼊睡。

当明⽉照射⾼楼时不要独⾃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苏幕遮:词牌名。

此调为西域传⼊的唐教坊曲。

宋代词家⽤此调是另度新曲。

⼜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字,上下⽚各五句。

碧云天,黄叶地:⼤意是蓝天⽩云映衬下的⾦秋⼤地,⼀⽚⾦黄。

黄叶,落叶。

秋⾊连波:秋⾊仿佛与波涛连在⼀起。

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映斜阳天接⽔:⼣阳的余晖映射在⼭上,仿佛与远处的⽔天相接。

芳草⽆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斜阳更遥远。

黯乡魂:⼼神因怀念故乡⽽悲伤。

黯,黯然,形容⼼情忧郁,悲伤。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夜夜除⾮,好梦留⼈睡:每天夜⾥,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

夜夜除⾮,即“除⾮夜夜”的倒装。

按本⽂意应作“除⾮夜夜好梦留⼈睡”。

鉴赏 这⾸《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谭献誉之为“⼤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5.古诗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极妙1

情有千千结,欲罢不能忘!借酒寄相思, 浇愁愁断肠!幽游不归处,天涯何处芳! 情深撼青天,风流姻缘. 日月难全,从来 征战几人还? 鸳水秋心 垓下 眠,绝对警幻. 月地花天,古今同书霸王篇!





黄昏的彼岸 雪在飞 临别一眼 缺少爱的告别式 很快就要离开 末班车上 微凉的记忆里有着些许坏感觉 我的心太乱 把你放在回忆的信箱中 再出发 孤单的星空下 寂寞沙洲冷 没有你的日子 冬天的秘密诉与谁人听 关不上的窗 飘进淡淡的花香 听着蓝色土耳其的寂寞边界 翻开记事本 回味弱水三千的柔情 幸福的瞬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