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5功功率动能定理-有答案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专项能力训练 专题5 功 功率 动能定理(含解析)

专题5 功功率动能定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4·黑龙江大庆质量检测)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如图甲所示,若力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在前2 s内和后4 s内做的功之比为1∶1B.拉力在前2 s内和后4 s内做的功之比为1∶3C.拉力在4 s末和6 s末做功的功率之比为2∶3D.拉力在前2 s内和后4 s内做功的功率之比为1∶12.如图所示,一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与粗糙水平轨道平滑对接,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由斜面的A点静止滑下,物体与斜面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已知A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 m,当物体滑至水平地面的C点时速度恰好为零,且BC距离为4 m。
若将BC水平轨道抬起,与水平面间夹角为30°,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能沿BD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A.(8-4)mB.(8-2)mC.mD.8 m3.下列各图是反映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最后做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随时间以及加速度、牵引力和功率随速度变化的图象,(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定)其中不正确的是(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0~1 s内,合外力做正功B.在0~2 s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C.在1~2 s内,合外力不做功D.在0~3 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5.(2014·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如图,一质量为m的小石块从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上与圆心等高处A静止释放,经时间t下滑到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为2mg,此后水平飞出恰好垂直击中倾角为θ=30°的斜面,空气阻力不计。
则下列关于石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A到B平均速度为B.石块在圆弧轨道上运动时先超重后失重C.石块在圆弧轨道上运动时克服阻力做的功为D.石块从圆弧轨道飞出到击中斜面的时间为6.在离水平地面h高处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水平抛出,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f,落地时小球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x,速率为v,那么,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 )A.重力做的功为mghB.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F f·C.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mgvD.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逐渐增加7.(2014·重庆八中第一次月考)如图所示,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滑梯游戏时,三个小朋友分别经A、B、C三条不同的路径从滑梯的顶端滑到底端。
2019年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能量与动量专题跟踪训练5功功率动能定理【word版】.doc

专题跟踪训练(五) 功 功率 动能定理一、选择题1.(2018·贵阳市高三监测)(多选)如图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同一物体在恒力F 1的作用下,做速度为v 1的匀速直线运动;在恒力F 2的作用下,做速度为v 2的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 1和F 2的功率相同.则可能有( )A .F 1=F 2,v 1<v 2B .F 1=F 2,v 1>v 2C .F 1<F 2,v 1<v 2D .F 1>F 2,v 1>v 2[解析] 设F 1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α,根据题述,F 1与F 2的功率相同,则有F 1v 1cos α=F 2v 2.若F 1=F 2,则有v 1cos α=v 2,即v 1>v 2;若F 1>F 2且v 1>v 2,F 1v 1cos α=F 2v 2可能成立,选项BD 正确,A 错误.若F 1<F 2且v 1<v 2,则F 1v 1cos α=F 2v 2肯定无法成立,选项C 错误.[答案] BD2.(2018·襄阳市高三调研)如图1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 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监测到推力F 、物体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2、3所示,g =10 m/s 2,则( )A .第1 s 内推力做的功为1 JB .第2 s 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2 JC .第1.5 s 时推力F 做功的功率为2 WD .第2 s 内推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P -=1.5 W[解析] 由题图3可知,第1 s 内物体的速度为零,故位移为零,推力不做功,A 错误;第2 s 内推力为3 N ,第3 s 内推力为2 N 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可知摩擦力f =2 N ,物体第2 s 内的位移x =1 m ,则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fx =2 J ,B 正确;第1.5 s 时推力为3 N ,速度v =1 m/s ,则推力F 做功的功率P =3×1 W =3 W ,C 错误;第2 s 内推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P -=F v -=3 W ,D 错误.[答案] B3.(2018·江苏卷)(多选)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小物块,O 点为弹簧在原长时物块的位置.物块由A 点静止释放,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最远到达B 点.在从A 到B 的过程中,物块( )A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 .经过O 点时的速度最大C .所受弹簧弹力始终做正功D .所受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解析] 物块在从A 到B 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对物块的弹力先大于摩擦力后小于摩擦力,其所受合外力先减小后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选项A 正确;物块受到弹簧的弹力等于摩擦力时速度最大,此位置一定位于A 、O 之间,选项B 错误;物块所受弹簧的弹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选项C 错误;对物块从A 到B 的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物块所受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选项D 正确.[答案] AD4.(2018·四川重点中学检测)(多选)质量为m 1的小环A 套在光滑的直角杆上,MN 部分竖直,小环A 与物块B 用细绳连接,如图所示.物块B 的质量为m 2,小环A 在M 点由静止释放,MN 间距为h ,ON 水平,OM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有( )A .小环A 运动到N 点时,小环A 的速度为零B .小环A 运动到N 点时,物块B 的速度为零C .小环A 运动到N 点时,小环A 的速度为2[m 2-sin θ-m 1]gh m 1cos θD .小环A 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A 做的功为m 2gh -sin θcos θ[解析] 小环A 到达N 点时由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可知,竖直速度v 1不为零,水平速度v 2为零,即B 的速度为零,故A 错误,B 正确;由题图中几何关系可得:MO =h cos θ,NO =h tan θ,以AB 为整体,由动能定理可知:-m 1gh +m 2gh ⎝ ⎛⎭⎪⎫1cos θ-tan θ=12m 1v 2,v =2[m 2-sin θ-m 1cos θ]gh m 1cos θ ,故C 错误;对A 由动能定理可知:W -m 1gh =12m 1v 2-0,代入解得:W =m 2gh -sin θcos θ,故D 正确,故选BD. [答案] BD5.(2018·山东淄博摸底考试)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P 以初速度v 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x 距离后与一固定的橡皮泥块Q 相碰撞(碰后物体静止).已知物体运动时所受到的水平面的阻力大小恒为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面阻力做的功为fxB .物体克服水平面阻力做的功为-fxC .橡皮泥块对物体做的功为fx -12mv 2D .物体克服橡皮泥块的阻力做的功为12mv 2+fx[解析] 根据功的定义式,物体P 受到的水平面的阻力做的功W 1=fx cos180°=-fx ,选项A 错误;物体克服水平面阻力做的功W 2=-W 1=fx ,选项B 错误;设橡皮泥块对物体做的功为W 3,根据动能定理,有W 1+W 3=0-12mv 2,解得W 3=fx -12mv 2,选项C正确;物体克服橡皮泥块的阻力做的功为W 4=-W 3=-⎝ ⎛⎭⎪⎫fx -12mv 2=12mv 2-fx ,选项D 错误.[答案] C6.(2018·潍坊模拟)质量为m =2 kg 的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t =0时刻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 ,如图甲所示,此后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g 取10 m/s 2,则( )A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B .10 s 末恒力F 的瞬时功率为6 WC .10 s 末物体在计时起点左侧4 m 处D .0~10 s 内恒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为0.6 W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0~4 s 内的加速度:a 1=84 m/s 2=2 m/s 2,可得:F +μmg =ma 1;4~10 s 内的加速度:a 2=66 m/s 2=1 m/s 2,可得:F -μmg =ma 2;解得:F =3 N ,μ=0.05,选项A 错误;10 s 末恒力F 的瞬时功率为P 10=F |v 10|=3×6 W =18 W ,选项B错误;0~4 s 内的位移x 1=12×4×8 m =16 m,4~10 s 内的位移x 2=-12×6×6 m =-18 m ,x =x 1+x 2=-2 m ,故10 s 末物体在计时起点左侧2 m 处,选项C 错误;0~10 s 内恒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F |x |t =3×210 W =0.6 W ,选项D 正确.[答案] D7.(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量为m 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启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从t 1时刻起汽车的功率保持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 f ,则( )A .0~t 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等于m v 1t 1B .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功率等于F f v 1C .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等于⎝ ⎛⎭⎪⎫mv 1F f t 1+1v 1D .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解析] 由题图可知,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v 2,则有P =F f v 2.在0~t 1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v 1t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f =ma ,汽车的牵引力F =F f +ma =F f +m v 1t 1,选项A 错误;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功率保持不变,汽车功率P =F f v 2,选项B 错误;题图上A 点和B 点都对应汽车功率P =Fv 1=F f v 2,而F =F f+m v 1t 1,联立解得v 2=⎝ ⎛⎭⎪⎫mv 1F f t 1+1v 1,选项C 正确;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t 1~t 2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曲边梯形ABt 2t 1的面积,汽车的平均速度大于v 1+v 22,选项D 错误.[答案] C8.(2018·江西十校联考)(多选)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某时刻受到一沿水平方向的恒定拉力作用开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已知在第1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45 J ,在第1 s 末撤去拉力,物体整个运动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g 取10 m/s 2,则( )A .物体的质量为5 kg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 .第1 s 内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60 JD .第1 s 内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60 J[解析] 由动能定理有W 合=mv 22,第1 s 末速度v =3 m/s ,解出m =10 kg ,故A 错误;撤去拉力后物体的位移x 2=12×3×3 m =4.5 m ,由动能定理可得:-fx 2=0-12mv 2,可解得:f =10 N ,又f =μmg ,解出μ=0.1,故B 正确;第1 s 内物体的位移x 1=1.5 m ,第1 s 内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W =-fx 1=-15 J ,故C 错误;由Fx 1-f (x 1+x 2)=0,可得F =40 N ,所以第1 s 内拉力对物体做的功W ′=Fx 1=60 J ,故D 正确.[答案] BD9.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整个斜面分为AB 、BC 两段,且BC =1.5AB .小物块P (可视为质点)与AB 、BC 两段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已知小物块P 从A 点由静止释放,恰好能滑动到C 点而停下,则θ、μ1、μ2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A .tan θ=2μ1+3μ25B .tan θ=2μ1+μ23C .tan θ=2μ1-μ2D .tan θ=2μ2-μ1[解析] 由A 点释放恰好能滑动到C 点,小物块P 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作用.设斜面AC 长为L ,则AB =25L ,BC =35L .对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mgL sin θ-μ1mg cos θ×25L -μ2mg cos θ×35L =0,得tan θ=2μ1+3μ25. [答案] A10. (2018·辽宁五校联考)某物体的质量为5 kg ,在力F 作用下沿x 轴做直线运动,力F 随坐标x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物体在x =0处,速度为1 m/s ,不计一切摩擦,则物体运动到x =16 m 处时,速度大小为( )A .2 2 m/sB .3 m/sC .4 m/s D.17 m/s[解析] 由图象可知变力F 做的正功W 1=10×4 J +10×4×12 J =60 J ,变力F 做的负功大小W 2=10×4×12 J =20 J ,由动能定理得:W 1-W 2=12mv 22-12mv 21,代入数据解得:v 2=17 m/s ,故D 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11.(2018·临沂二模)如图所示,倾角θ=45°的粗糙平直导轨AB 与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轨道相切,切点为B ,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可以看作质点)从导轨上离地面高为h =3R 的D 处无初速度下滑进入圆环轨道.接着小滑块从圆环最高点C 水平飞出,恰好击中导轨上与圆心O 等高的P 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1)滑块运动到圆环最高点C 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运动到圆环最低点时对圆环轨道压力的大小;(3)滑块在斜面轨道BD 间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解析] (1)小滑块从C 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设水平速度为v 0.竖直方向上:R =12gt 2 水平方向上:2R =v 0t解得:v 0=gR .(2)设小滑块在最低点时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得:-mg ·2R =12mv 20-12mv 2 解得:v =5gR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R解得:F N =6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 ′=6mg .(3)从D 到最低点过程中,设DB 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功W f ,由动能定理得:mgh -W f =12mv 2-0解得:W f =12mgR .[答案] (1)gR (2)6mg (3)12mgR12.(2018·广东湛江四校联考)一半径为R =1 m 、圆心角等于143°的竖直圆弧形光滑轨道与斜面AB 相切于B 点,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为M ,斜面倾角θ=37°,如图甲所示.t =0时,有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 点以8 m/s 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其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若物块恰能通过M 点,g 取10 m/s 2,sin37°=0.6,cos37°=0.8,求:(计算结果可以保留根号)(1)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物块经过M 点的速度大小.(3)斜面AB 的长度.[解析] (1) 设物块的质量为m ,由题图乙可知,物块在斜面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 =10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37°+μmg cos37°=ma解得μ=0.5.(2)设物块恰好能到达M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M ,则有mg =m v 2M R解得v M =gR =10 m/s.(3)设斜面长度为L,物块从A点运动到M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L(sin37°+μcos37°)-mgR(1+cos37°)=12mv2M-12mv2A解得L=0.9 m.[答案](1)0.5(2)10 m/s(3)0.9 m。
2019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试题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后限时功课

2019 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试题-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后限时功课1、放在圆滑水平面上的某物体,在水平恒力 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其速度由 0 增添到v和由v增添到 2v的两个阶段中, F 对物体所做的功之比为()A、 1∶1B 、1∶2C、 1∶3D 、1∶4W 111131【分析】122222W=2mv, W=2m(2 v)-2mv=2mv,那么W2=3.【答案】C2、以以下图,板长为L,板的B端静放着质量为m的小物体 P,物体与板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板水平、假设缓慢将板转过一个小角度α 的过程中,物体与板保持相对静止,那么在此过程中 ()A、摩擦力对P 做功μ cosα (1 -cos α )mgB.摩擦力对 P做功μ mg sinα(1-cosα)C、摩擦力对P不做功D、板对P做功mgL cos α【分析】物体未相对板运动,故摩擦力不做功,A、B 错, C正确;板对物体做功W=mgL sinα,故D错、【答案】C3、〔 2017 届·宿迁测试〕一质量为 1.0 kg 的滑块,以 4 m/s 的初速度在圆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辰起将一直右水平力作用于滑块上,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 4 m/s ,那么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A、0JB、8JC、16 JD、32 J【分析】这段过程的初动能和末动能相等,依据动能定理W= E k2-E k1知, W=0.应选A.明确水平力即为合外力,且合外力的功与动能的增量相等是解题的要点、【答案】 A4、一人用力把质量为 1 kg 的物体由静止提升 1 m,使物体获取 2 m/s 的速度,那么 ()A、人对物体做的功为10 JB、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0 JC、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12 JD、物体战胜重力做功为10 J【答案】D5. 〔 2017届·东营检测〕人经过滑轮将质量为m 的物体,沿粗糙的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快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涨的高度为h,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 以以下图 . 那么在此过程中〔〕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mgh+1 mv22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1 mv22C. 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hD. 人对物体做的功小于mgh【分析】物体沿斜面做匀加快运动,依据动能定理:W合 =W F-W f -mgh= 1mv2,此中 W f为物2体战胜摩擦力做的功. 人对物体做的功即是人对物体的拉力做的功,因此 W人=W F=W f+mgh+1mv2,A 、C、D错误, B 正确 .2【答案】 B6、 (2017届·广州测试 ) 质量为 1 kg 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川面上滑行,因为受到地面摩擦阻力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以以下图,g=10 m/s2,那么物体在水平川面上()A、所受合外力大小为 5 NB、滑行的总时间为 5 s2C、滑行的加快度大小为 1 m/sD、滑行的加快度大小为 2.5 m/s 2【分析】物体初动能为50 J( 初速度为10 m/s) ,在摩擦力作用下滑动20 m动能为零,依据动能定理得所受合外力为 2.5 N, A 错;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加快度大小为 2.5 m/s 2,v0C错, D 对;时间t=a= 4 s , B 错、【答案】D17、以以下图,AB为4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 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 m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当它由轨道顶端 A 从静止开始着落,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段战胜摩擦力所做的功为()11A.2μ mgRB.2mgR C、 mgR D、(1-μ) mgR【分析】物体从 A 运动到 B 所受的弹力要发生变化,摩擦力大小也要发生变化,因此战胜摩擦力所做的功不可以直接由功的计算公式求得,而在BC段战胜摩擦力所做的功可直接求得、【答案】D8、(2017 届·镇江测试 ) 以以下图,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直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 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快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假如他加快时的加快度大小是减速时的 2 倍,下滑的总时2间为 3 s ,下滑的总距离为12 m,g取 10 m/s ,那么该消防队员()A、下滑过程中最大速度为8 m/sB、匀加快与匀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2∶ 1C、匀加快与匀减速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之比为1∶ 12D、消防队员匀加快过程是超重状态,匀减速过程是失重状态v【分析】利用均匀速度公式获取h=12 m=2t ,解得最大速度为v=8 m/s,A项正确;v= a1t 1= a2t 2,因做匀加快的加快度a1是做匀减速的加快度a2的2倍,因此匀加快时间与匀减速时间之比为1∶ 2,位移之比为1∶ 2, B 项错误;匀加快向下消防队员为失重状态,匀112 1减速向下消防队员为超重状态, D 项错误;利用动能定理,在匀加快阶段,有mgh-W=2mv,1解得1=480 J,在匀减速降落过程中,有2- 2=0-2,解得2=6 720 J,二者相W mgh W2mv WW48 J11比获取2=6720J=14,故 C 项正确、W【答案】A9、 (2017届·池州检测 ) 以以下图,电梯质量为,地板上搁置一质量为的物体,钢索M m拉电梯由静止开始向上加快运动,当上涨高度为H时,速度达到 v,那么()12A、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2mvB、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mgH1C、钢索的拉力做的功等于2Mv2+MgH12D、合力对电梯M做的功等于2Mv11【分析】对物体用动能定理得N-=2,故N=+2,选项 A、 B 错误;m W mgH2mv W mgH2mv1钢索拉力做的功W F拉=( M+m) gH+2( M+ m) v2,应选项C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力对电梯1M做的功等于电梯动能的变化2Mv2,应选项D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 共 55 分)10.〔 17 分〕以以下图,物体在离斜面底端5 m处由静止开始下滑,而后滑上由小圆弧与斜面连接的水平面上,假设物体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 ,斜面倾角为37° .求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分析】物体在斜面上受重力mg、支持力 N1、滑动摩擦力 f 的作用,沿斜面加快下滑〔因μ=0.4 < tan θ =0.75 〕,直到静止 .解法 1:对物体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时受力分析以以下图,知物体下滑阶段N1=mgcos37° .故 f 1=μ N1=μ mgcos37° .由动能定理得mgsin37 °·l1- μ mgcos37°·l1= 1 mv12 . ①2在水平面上运动过程中 f 2=μ N2=μ mg.由动能定理得 - μ mg· l 2=0- 1 mv12 . ②2由①②两式可得l 2sin 37ocos37ol1=m=3.5 m.5解法 2:物体受力分析同上.物体运动的全过程中,初、末状态的速度均为零,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有mgsin37 °·l1- μ mgcos37°·l1- μ mg·l2=0.得sin 37o cos37o l1=m=3.5 m.l25【答案】 3.5 m11.〔 2017 届·国都师范大学附中测试〕〔 18 分〕以 20 m/s 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它上涨的最大高度是18 m. 假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不变,求:〔1〕物体在离地面多高处,物体的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 g=10 m/s 2)〔2〕物体回到抛出点的速度大小 .【分析】〔 1〕上涨过程中,重力、阻力做功,据动能定理有:-(mg+F f )H= - 12,2mv0设物体上涨过程中经过距地面h1 处动能等于重力势能,=mgh,1mv 1212据动能定理: -(mg+F f )h 1= 1 2 - 12 ,mv 1 2mv 02设物体着落过程中经过距地面 h2 处动能等于重力势能,=mgh,1mv 2222据动能定理:〔 mg-F f )(H-h 2)= 12 ,2 mv 2解得 h =9.5 m,h =8.5 m.12〔 2〕物体着落过程中: 〔mg-F f )H= 12 ,2 mv 3解得 v 3=85 m/s.【答案】〔 1〕 9.5 m 与 8.5 m〔 2〕 8 5 m/s12、〔 2017 届·安庆测试〕 〔 19 分〕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小遥控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 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 经过办理转变成 vt 图象,以以下图 ( 除 2~10 s 时间段内的图象为曲线外,其他时间段图象均为直 线) 、小车运动的过程中, 2~14 s 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 14 s 末停止遥控而让小车自由滑行、小车的质量为1 kg ,可以为在整个过程中小车所遇到的阻力大小不变、求:(1) 小车所遇到的阻力大小; (2) 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3) 小车在加快运动过程中位移的大小、. 精选资料。
2019-2020高中物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5 功、功率、动能定理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训练5功、功率、动能定理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2018·全国名校联考)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F是随时间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变力,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表格中的F fm为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C)A.B.第2 s末摩擦力的功率最大C.第3 s末物体的动能最大D.在0~3 s时间内,拉力F先做正功后做负功解析:在0~1 s时间内,物体所受水平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静止;在1~3 s时间内,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3 s末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动能最大,故A、B 项错误,C项正确;拉力F始终与位移方向相同,一直做正功,故D 项错误.2.(2018·济宁模拟)如图所示的竖直轨道,其圆形部分半径分别是R和R2,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这段轨道时,在A点时刚好对轨道无压力,在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mg.则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A)A .-mgRB .-98mgRC .-54mgRD .-43mgR 解析:在A 处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v 2A R ,v A =gR ,在B 处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N =m v 2B R 2,又F N =mg ,解得v B =gR ,小球由A 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2R -2×R 2)+W f =12m v 2B -12m v 2A,解得W f =-mgR ,故A 正确. 3.(2018·江西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等螺距螺线管高为h ,该螺线管是用长为l 的硬质直管(内径远小于h )弯制而成.一光滑小球从上端管口由静止释放,关于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 .小球到达下端管口时的速度大小与l 有关B .小球到达下端管口时重力的功率为mg 2ghC .小球到达下端的时间为 2l 2ghD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管道的作用力大小不变解析:在小球到达下端管口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故根据动能定理可知mgh =12m v 2,解得v =2gh ,小球到达下端管口时的速度大小与h 有关,与l 无关,故A 错误;到达下端管口的速度为v =2gh ,速度沿管道的切线方向,故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 =mg 2gh cos θ,θ为小球到达下端管口时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故B 错误;小球在管内下滑的加速度为a =gh l ,设下滑所需时间为t ,则l =12at 2,t =2la =2l 2gh ,故C 正确;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做的是螺旋圆周运动,根据F n =m v 2R 可知,支持力越来越大,故D 错误.4.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 1、W F 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C )A .W F 2>4W F 1,W f2>2W f1B .W F 2>4W F 1,W f2=2W f1C .W F 2<4W F 1,W f2=2W f1D .W F 2<4W F 1,W f2<2W f1解析:根据x =v +v 02t 得,两过程的位移关系x 1=12x 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 =v -v 0t 得,两过程的加速度关系为a 1=a 22.由于在相同的粗糙水平地面上运动,故两过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即f 1=f 2=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1=ma 1,F 2-f 2=ma 2,所以F 1=12F 2+12f ,即F 1>F 22.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 =Fl ,可知W f1=12W f2,W F 1>14W F 2,故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5.(2018·保定模拟)一物体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 和速度的倒数1v 的关系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 =1 kg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B .物体速度为1.5 m/s 时,加速度大小为2 m/s 2C .拉力的最大功率为6 WD .物体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1 s解析:由图象可知物体速度为0~1 m/s 过程中做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速度为1~3 m/s 过程中,拉力以恒定的功率拉动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P v -F f =ma ,从图中代入数据得,13P -F f =0,P -F f =2,解得P =3 W ,F f =1 N ,故C 错误;又F f =μmg ,解得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故A 正确;将P =3 W ,F f =1 N ,m =1 kg ,v =1.5 m/s 代入P v -F f =ma ,解得a =1 m/s 2,即物体速度为1.5 m/s 时,加速度大小为1 m/s 2,故B 错误;从图象可知物体速度为0~1 m/s 过程中做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的时间为t =v a ′=0.5 s ,故D 错误. 6.(2018·山东临沂市一模)如图甲所示,质量m =2 kg 的小物体放在长直的水平地面上,用水平细线绕在半径R =0.5 m 的薄圆筒上.t =0时刻,圆筒由静止开始绕竖直的中心轴转动,其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小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 D )A .小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满足v =4tB .细线的拉力大小为2 NC .细线拉力的瞬时功率满足P =4tD .在0~4 s 内,细线拉力做的功为12 J解析:根据题图乙可知,圆筒匀加速转动,角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ω=t ,圆周边缘线速度与物体前进速度大小相同,根据v=ωR 得:v =ωR =0.5t ,故A 错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Δv Δt=0.5t t =0.5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解得:F =2×0.5 N +0.1×2×10 N =3 N ,故B 错误;细线拉力的瞬时功率P =F v =3×0.5t =1.5t ,故C 错误;物体在4 s 内运动的位移:x =12at 2=12×0.5×42 m =4 m ,在0~4 s 内,细线拉力做的功为:W =Fx =3×4J=12 J,故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7.(2018·中山二模)在距水平地面10 m高处,以10 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已知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16 m/s,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抛出时人对物体做功为150 JB.自抛出到落地,重力对物体做功为100 JC.飞行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做功22 JD.物体自抛出到落地时间为 2 s解析:根据动能定理,抛出时人对物体做的功W1=12m v21=50 J,选项A错误;自抛出到落地,重力对物体做功W G=mgh=100 J,选项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有mgh-W f=E k2-E k1,得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W f=mgh-12m v22+12m v21=22 J,选项C正确;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不做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无法求解物体运动的时间,选项D错误.8.如图所示,AB为半径R=0.50 m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0.45 m.一质量m=1.0 kg的小滑块从圆弧道A端由静止释放,到达轨道B端的速度v=2.0 m/s.忽略空气的阻力.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 .小滑块在圆弧轨道B 端受到的支持力大小F N =16 NB .小滑块由A 端到B 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3 JC .小滑块的落地点与B 点的水平距离x =0.6 mD .小滑块的落地点与B 点的水平距离x =0.3 m解析:小滑块在B 端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 ,解得F N =18 N ,A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有mgR -W =12m v 2,解得W =mgR -12m v 2=3 J ,B 正确;小滑块从B 点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x =v t ,竖直方向上h =12gt 2,解得x =v ·2h g =0.6 m ,C 正确,D 错误.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OQP ,其中Q 是半圆形轨道的中点,半圆形轨道与水平轨道OE 在O 点相切,质量为m 的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通过O 点后进入半圆形轨道,恰好能够通过最高点P ,然后落到水平轨道上,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为重力加速度)( ABD )A .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52mgR B .小球落地点离O 点的距离为2RC .小球运动到半圆形轨道最高点P 时,向心力恰好为零D .小球到达Q 点的速度大小为3gR。
新高考 二轮专题突破+有集训 物理 专题通关练(19个) 5专题5 功与功率动能定理

专题5功与功率动能定理A组限时:25分钟答案链接P971.(2019北京朝阳模拟)[易]如图所示,质量为60 kg的某同学在做引体向上运动,从双臂伸直到肩部与单杠同高度算1次.若他在1 min内完成了10次,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 m,则他在1 min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及相应的功率约为(g取10 m/s2)()A.240 J,4 W B.2 400 J,2 400 WC.2 400 J, 40 W D.4 800 J,80 W2.(人教版必修2 P59 T1改编)[易]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m1<m2,在大小相等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若F1做的功为W1,F2做的功为W2,则()A.W1>W2B.W1<W2C.W1=W2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3.(2019湖北宜昌模拟)[易]长为L的轻质细绳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其下方有一个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放在水平面上,开始时小球与斜面刚刚接触且细绳恰好竖直,如图所示.现在用水平推力F缓慢向左推动斜面体,直至细绳与斜面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小球受到斜面的弹力始终与斜面垂直,故对小球不做功B.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始终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故对小球不做功C.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对小球做功为零,故小球在该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若水平面光滑,则推力做功为mgL(1-cosθ)4.[易]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与汽车行驶的速率成正比.若汽车从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额定功率后保持额定功率行驶,则在整个行驶过程中,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大小与阻力大小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A B C D5.[易](多选)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恒定的功率启动,设阻力恒定,则下图中关于汽车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汽车的加速度—时间图像可用图乙描述B.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可用图甲描述C.汽车的加速度—时间图像可用图丁描述D.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可用图丙描述6.(2019浙江温州模拟)[中]极限跳伞是世界上流行的空中极限运动.如图所示,它的独特魅力在于跳伞者可以从正在飞行的各种飞行器上跳下,也可以从固定在高处的器械、陡峭的山顶、高地甚至建筑物上纵身而下,并且通常起跳后伞并不是马上自动打开,而是由跳伞者自己控制开伞时间.伞打开前可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打开伞后减速下降,最后匀速下落.用h表示人下落的高度,t表示下落的时间,E p表示人的重力势能,E k表示人的动能,E表示人的机械能,v表示人下落的速度,如果打开伞后空气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则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7.(2018浙江学业水平考试)[中]如图所示,质量为60 kg的某运动员在做俯卧撑运动,运动过程中可将她的身体视为一根直棒.已知重心在c点,其垂线与两脚、两手连线中点间的距离Oa、Ob分别为0.9 m和0.6 m.若她在1 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 m,则克服重力做的功和相应的功率约为(取g=10 m/s2)()A. 430 J,7 WB. 4 300 J,70 WC. 720 J,12 WD. 7 200 J,120 WB组限时:25分钟答案链接P978.(2019湖北孝感高中模拟)[易]长为L 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细线被拉直,并处于水平位置,小球处在与O 点等高的A 位置,如图所示.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若用v 表示其速率,E k 表示其动能,E p 表示其重力势能(以最低点为零势能面),则它由A 运动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关于这三个量随时间t 或随下降高度h 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空气阻力不计)( )A B C D9.(原创)[中]如图所示为某游乐场场地,在水平地面上O 点正上方的A 点向水平地面搭建很多个坡度不同的直滑道AB 1、AB 2、AB 3、… ,多名游乐者乘相同的滑橇从A 点由静止开始分别沿这些滑道下滑,他们到达水平地面时均背向O 点在地面上继续向前滑行直到停止.假设滑橇与滑道、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滑道与地面的连接处是圆滑的,则对所有游乐者有( )A .滑到地面离O 点距离相同时速度相同B .在地面停止时与O 点的距离相同C .滑行过程中通过的路程相同D .滑行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相同10.(2019广东深圳质检)[中](多选)某汽车研发机构在汽车的车轮上安装了小型发电机,将减速时的部分动能转化成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中,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某次测试中,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一段距离后关闭发动机,测出了汽车动能E k 与位移x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其中①是关闭储能装置时的关系图线,②是开启储能装置时的关系图线.已知汽车的质量为1 000 kg ,设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地面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不计.根据图像所给的信息可求出( )A .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地面的阻力为1 000 NB .汽车的额定功率为80 kWC .汽车加速运动的时间为22.5 sD .汽车开启储能装置后向蓄电池提供的电能为5×105 J11.(2019广西柳州检测)[中]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初速度运动,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的牵引功率,其加速度a 和速度的倒数1v 图像如图所示.若已知汽车的质量,则根据图像所给的信息,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A.汽车的功率B.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C.汽车所受的阻力D.汽车运动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12.(原创)[中] 如图所示,一本质量分布均匀的大字典置于水平桌面上,字典总质量M =1.5 kg,宽L=16 cm,高H=6 cm.一张白纸(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不计,页面大于字典页面)夹在字典最深处,白纸离桌面的高度h=2 cm.假设字典中同一页纸上的压力分布均匀,白纸上、下表面与字典书页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字典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各接触面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水平向右拉动白纸,要使字典能被拖动,求μ1与μ2满足的关系;(2)若μ1=0.25,μ2=0.4,求将白纸从字典中水平向右抽出拉力至少做的功W.13.(2018河北衡水中学3月模拟)[中]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O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有3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细杆相连,相邻滑块间的距离为L,滑块1恰好位于O点左侧,滑块2、3依次沿直线水平向左排开.现将水平恒力F=1.8μmg 作用于滑块1上,μ为粗糙地带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1)求滑块运动的最大速度;(2)判断滑块3能否进入粗糙地带;若能,计算滑块3在粗糙地带的运动时间.答案与解析A 组1.C 【解析】该同学每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W 1=mgh =60×10×0.4 J =240 J ,他在1 min 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W =10W 1=10×240 J =2 400 J ,相应的功率约为P =W t=40 W ,选项C 正确. 2.C 【解析】由题意可得F 1和F 2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力,物体移动的位移相同,并且力与位移的夹角相等,所以由功的公式W =FL cos θ可知,它们对物体做的功是相同的,选项C 正确.3.B 【解析】小球受到的斜面的弹力沿小球位移方向有分量,故对小球做正功,选项A 错误;细绳的拉力方向始终和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故对小球不做功,选项B 正确;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小球动能的改变量,虽然合外力做功为零,但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故小球在该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选项C 错误;若水平面光滑,则推力做功等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量,即为mgL (1-sin θ),选项D 错误.4.A 【解析】匀加速阶段:F -F f =ma ,牵引力F 随着F f 的增大而均匀增大,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选项C 、D 错误;额定功率阶段:F =P v 和F f =k v ,得F =kP F f,可知牵引力与阻力成反比,选项A 正确,B 错误.5.AB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f =ma ,F =P v ,即P v -F f =ma ,随着v 的增大,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在v -t 图像上斜率应越来越小,故图甲为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选项B 正确,D 错误;由a =P m v -F f m知,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加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最后趋于零,故图乙为汽车加速度—时间图像,选项A 正确,C 错误.6.B 【解析】重力势能与人下落的高度呈线性关系,选项A 错误.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可得E k =ΔE p =mgh ,动能与下落的高度成正比;打开降落伞后人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阻力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人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最后当阻力与重力大小相等后,人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动能先减小得快,后减小得慢,当阻力与重力大小相等后,动能不再发生变化,而机械能继续减小,选项B 正确,C 、D 错误.7.B 【解析】设重心上升的高度为h ,根据相似三角形可知,每次俯卧撑中,有h 0.4 m=0.9 m 0.9 m +0.6 m,即h =0.24 m .一次俯卧撑中,克服重力做功W =mgh =60×10×0.24 J =144 J ,所以1 min 内克服重力做的总功为W 总=NW =4 320 J ,功率P =W 总t=72 W ,故选项B 正确.B 组8.D 【解析】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其运动类似于单摆,可知小球在从A 到B 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按正弦的规律变化,选项A 错误;小球的动能E k =12m v 2=mgh ,可知小球的动能与下降的高度成正比,选项B 错误,D 正确;小球的重力势能E p =E 0-E k =mgL -mgh ,由此可得出小球的重力势能与下降高度呈线性关系,且随下降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选项C 错误.9.B 【解析】如题图所示,设AO =h ,某游乐者及滑橇的质量为m ,滑橇与滑道、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他沿某一滑道下滑到地面离O 点距离为x 时其速率为v ,由动能定理有mgh -μmgx =12m v 2,可得v =2gh -2μgx ,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选项A 错误;设此游乐者在地面停止时与O 点相距L ,则有mgh -μmgL =0,得L =h /μ,故所有游乐者停止滑行时与O 点的距离相同,选项B 正确;沿不同的倾角滑道滑行的游乐者在滑行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不同,选项C 错误;整个过程中游乐者机械能的变化为ΔE =mgh ,由于不同的游乐者的质量可能不同,因此在滑行过程所有游乐者的机械能的变化不一定相同,选项D 错误.10.BD 【解析】由图线①求所受阻力,由ΔE km =F f Δx ,得F f =8×105400N =2 000 N ,选项A 错误;由E km =12m v m 2可得,v m =40 m/s ,所以P =F f v m =80 kW ,选项B 正确;加速阶段,Pt -F f x =ΔE k ,得t =16.25 s ,选项C 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并由图线②可得,ΔE =E km -F f x ′=8×105 J -2×103×150 J =5×105 J ,选项D 正确.11. D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f =ma ,P =F v 可得a =P m ·1v -F f m,对应题图图线可知,P m =|k |=40 m 2·s -3,已知汽车的质量,故可求出汽车的功率P ,由a =0时1v m=0.05 m -1·s ,可得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m =20 m/s ,再由v m =P F f,可求出汽车受到的阻力F f ,但无法求出汽车运动到最大速度的时间,选项D 正确.12.(1)4μ1 > 3μ2 (2)0.4 J【解析】(1)白纸对字典的总摩擦力大小F 1=2μ1(H -h )Mg H =43μ1Mg 字典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F 2=μ2Mg若能拖动字典,有F 1> F 2解得4μ1 > 3μ2.(2)当μ1=0.25,μ2= 0.4时,拉动白纸字典将不动.当白纸向右抽出位移为x 时,纸上方受到字典的压力F N =Mg (L -x )(H -h )HL此时白纸受到拉力大小F =2μ1F N可得F =⎝⎛⎭⎫5-1254x (N) (0 ≤ x ≤ 0.16 m) 由于白纸受到的拉力大小F 与位移x 成线性关系,故拉力做功为W F =12×5×0.16 J =0.4 J 13.(1)8μgL 15 (2)滑块3能进入粗糙地带 5L 2μg解析:(1)滑块2刚进入粗糙地带,滑块开始减速,此时速度最大,对所有滑块运用动能定理有F ·L -μmgL =12·3m v 12, 解得v 1=8μgL 15. (2)若滑块3能进入粗糙地带,设刚进入的速度为v 2,有F ·2L -μmg (1+2)L =12·3m v 22, 得v 2=2μgL 5,故滑块3能进入粗糙地带; 此时有3μmg -F =3ma , 故滑块3在粗糙地带的运动时间t =v 2a,解得t =5L 2μg .。
2019年高三物理二轮专项检测(最新重点题汇编)专项五功功率与动能定理(全解析)

2019年高三物理二轮专项检测(最新重点题汇编)专项五功功率与动能定理(全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特别说明:因时间关系,本资料试题未经校对流程,使用时请注意。
1、【2018•江西检测】如下图,质量为m 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的恒力F 作用下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在地面上运动距离为x 的过程中力F 做功为〔〕 A 、μmgx B 、()θμx μg a m tan 1-+C 、()θμx μg a m tan 1+-D 、θμμmgxtan 1+【答案】B【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有N sin F mg θF =+,水平方向有ma μF θF =-N cos ,联立解得()θμθμg a m F sin cos -+=,在此过程中F 做功()θμxμg a m θFx W tan 1cos -+==,故正确选项为B 。
2、【2018•江苏调考】小明同学骑电动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因电瓶“没电”,故改用脚蹬车匀速前行。
设小明与车的总质量为100kg ,骑行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车和人总重的0.02倍,g 取l0m/s 2。
通过估算可知,小明骑此电动车做功的平均功率最接近 A 、10WB 、100WC 、300WD 、500W 【答案】B【解析】由P=Fv 可知,要求骑车人的功率,一要知道骑车人的动力,二要知道骑车人的速度,前者由于自行车匀速行驶,由二力平衡的知道可和F=f=20N ,后者对于骑车人的速度我们应该有一个定性估测,约为5m/s ,所以205100P Fv W W ==⨯=、3、【2018•广东潮州期末】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9版高中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第5讲 功、功率、动能定理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5讲功、功率、动能定理1.(2018·全国Ⅱ卷,14)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A [A对、B错;由题意知,W拉-W阻=ΔE k,则W拉>ΔE k;C、D错:W阻与ΔE k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点拨:注意题目中“粗糙”二字,不要忘记克服摩擦力做的功.2.(2018·全国Ⅰ卷,18)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A.2mgR B.4mgR C.5mgR D.6mgRC [小球从a运动到c,根据动能定理,得F·3R-mgR=错误!mv错误!,又F=mg,故v1=2gR,小球离开c点在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都为g,故小球从c点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错误!=2错误!,水平位移x=错误!gt2=2R,根据功能关系,小球从a点到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力F做的功,即ΔE=F·(2R+R+x)=5mgR。
]3.(2018·全国Ⅱ卷,19)(多选)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AC [A 对,由图线①知,上升总高度h =错误!·2t 0=v 0t 0. 由图线②知,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上升高度和h 1=错误!·(错误!+错误!)=错误!v 0t 0匀速阶段:h -h 1=12v 0·t ′,解得t ′=错误!t 0故第②次提升过程所用时间为错误!+错误!t 0+错误!=错误!t 0, 两次上升所用时间之比为2t 0∶错误!t 0=4∶5。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练习第高考冲关第5练功、功率、动能定理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练习第高考冲关第5练功、功率、动能定理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1.图3-1-13(2018·江苏高考)如图3-1-13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解析】小球速率恒定,由动能定理知:拉力做的功与克服重力做的功始终相等,将小球的速度分解,可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分速度逐渐增大,重力的瞬时功率也逐渐增大,那么拉力的瞬时功率也逐渐增大,A项正确、【答案】A2、(2017·海南高考)一质量为1kg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起,第1秒内受到2N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N的外力作用、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0~2s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9 4WB、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5 4JC、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4 5【解析】由题意知质点所受的水平外力即为合力,那么知质点在这2秒内的加速度分别为a1=2m/s2、a2=1m/s2,那么质点在第1s末与第2s末的速度分别为v1=2m/s、v2=3m/s,每一秒内质点动能的增加量分别为ΔE k1=12mv21=2J、ΔE k2=12mv 22-12mv 21=2.5J ,D 正确、再由动能定理可知第2s 内与0~2s 内外力所做功分别为W 2=ΔE k2=2.5J 、W =12mv 22-0=4.5J ,那么在0~2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P =Wt =2.25W ,A 正确、B 错误、由P =Fv 知质点在第1s 末与第2s 末的瞬时功率分别为P 1=4W 、P 2=3W ,故C 错误、【答案】AD图3-1-143、一个轻质弹簧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Q 为与轻质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质量不计),P 为质量为m 的物块,系统处于静止,如图3-1-14所示、现给P 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恒力F ,当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加速运动一小段距离L 时,速度为v ,这一过程中,弹簧弹力做的功为()A 、mgLB 、FLC 、FL -mgLD 、mgL -FL +12mv 2【解析】对P 由动能定理得FL -mgL +W 弹=12mv 2所以W 弹=mgL -FL +12mv 2 故D 正确、 【答案】D图3-1-154、一个电场的电场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3-1-15所示,在这个电场中有一个带电粒子,在t =0时刻由静止释放,假设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那么电场力的作用和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是()A 、带电粒子将向一个方向运动B 、0~2s 内,动能的变化量为0,电场力做的功也为0C 、3s 末带电粒子回到原出发点D 、2~4s 内,动能的变化量不为0,而电场力做的功为0【解析】由图知电场强度随时间变化,大小只能为20N/C和40N/C,带电粒子在t=0时刻由静止释放,在0~1s内向前做匀加速运动,1~1.5s向前做匀减速运动,1.5s末速度为零,1.5~2s向后做匀加速运动,2~3s向后做匀减速运动,3s末速度为零,3~4s向前做匀加速运动,所以A、B不正确,C正确;物体在2s末的速度和4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动能相等,所以动能不变,即电场力做的功为0,所以D不正确、【答案】C图3-1-165、如图3-1-16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物体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h,那么从A到C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A、mgh-12mv2 B.12mv2-mghC、-mghD、-(mgh+12mv2)【解析】由A到C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可得:-mgh+W=0-12mv2,所以W=mgh-12mv2,故A正确、【答案】A6.图3-1-17(2017·四川高考)如图3-1-17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那么()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解析】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动能减小,返回舱所受合外力做负功,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缓冲火箭向下喷气而获得向上的反冲力、火箭开始喷气前匀速下降,拉力等于重力减去返回舱受到的空气阻力,火箭开始喷气瞬间反冲力直接对返回舱作用因而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答案】A7、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运动,在0~8s 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3-1-18甲、乙所示,那么可知物体的质量为(取g =10m/s 2)()图3-1-18A.53kgB.109kgC 、35kgD.910kg【解析】前2s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功率也均匀增加,可知F 为恒力;2s 末功率30W ,速度6m/s ,此时有P =Fv ,即F =30 W6 m/s =5N ;匀速直线运动时有P ′=fv max ,得f =5/3N ;再由前2s 内的v -t 图象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 =3m/s 2,由牛顿运动定律得F -f =ma 解得m =109kg ,B 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 8.图3-1-19如图3-1-19所示,质量m =100g 的小物块,从距地面h =2.0m 处的斜轨道上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斜轨道相接的是半径r =0.4m 的圆轨道,假设物块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A 时,物块对轨道的压力恰好等于它自身所受的重力,求物块从开始下滑到A 点的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g =10m/s2)【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在A 点轨道对物块的弹力F 弹=mg ,方向竖直向下、①设物块在A 点的速度为v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弹+mg =m v 2Ar ②设物块由静止下滑到A 的过程中物块克服阻力做的功为W ,由动能定理得:mg (h -2r )-W =12mv 2A -0③联立①②③并代入数据得:W =0.8J. 【答案】0.8J9、(2018·安徽高考)图3-1-20质量为0.1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 -t 图象如图3-1-20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4.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取g =10m/s 2,求:(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 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解析】(1)由v -t 图象可知,小球下落过程的加速度为a 1=Δv Δt =4-00.5m/s 2=8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1所以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 =mg -ma 1=(0.1×10-0.1×8)N =0.2N.(2)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的速度v 1=34×4m/s =3m/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弹性球上升的加速度为a 2=mg +f m =0.1×10+0.20.1m/s 2=12m/s 2 根据v 2t -v 20=-2ah ,得弹性球第一次反弹的高度h =v 212a =322×12m =0.375m. 【答案】(1)0.2N(2)0.375m10、质量为M 的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前进的距离为s .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F ,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k 倍,耙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θ保持不变、求:图3-1-21(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 (3)时间t 内拖拉机对耙做的功、【解析】(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 =12at 2①得:a =2st 2.②(2)设连接杆对拖拉机的拉力为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kMg -T cos θ=Ma 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联立②③式,解得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为:T′=T=1cos θ[F-M(kg+2st2)]、④(3)拖拉机对耙做的功:W=T′s cosθ⑤联立④⑤式,解得:W=[F-M(kg+2st2)]s.【答案】(1)2st2(2)1cos θ[F-M(kg+2st2)](3)[F-M(kg+2st2)]s11.图3-1-22如图3-1-22所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绝缘水平直杆上,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同时对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电场,电场强度E的大小与环的速度v的大小的关系是E =kv(k为常数),试根据v0的大小讨论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假设杆足够长)、【解析】假设开始时重力等于电场力,环不受摩擦力作用,环做匀速运动,环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零、假设开始时重力大于电场力,环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最终静止,根据动能定理有W f=0-12mv20,所以环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12mv20.假设开始时重力小于电场力,环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mgkq,根据动能定理有W f=12mv2-12mv20=m3g22k2q2-12mv20,所以,环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12mv20-m3g22k2q2.【答案】见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训练5 功、功率、动能定理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2018·全国名校联考)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F 是随时间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变力,力F 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表格中的F fm 为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 C )t (时刻) 0 1 s 2 s 3 s 4 s F (数值)F fm 2F fmF fmA.第2 s B .第2 s 末摩擦力的功率最大 C .第3 s 末物体的动能最大D .在0~3 s 时间内,拉力F 先做正功后做负功解析:在0~1 s 时间内,物体所受水平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静止;在1~3 s 时间内,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3 s 末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动能最大,故A 、B 项错误,C 项正确;拉力F 始终与位移方向相同,一直做正功,故D 项错误.2.(2018·济宁模拟)如图所示的竖直轨道,其圆形部分半径分别是R 和R2,质量为m 的小球通过这段轨道时,在A 点时刚好对轨道无压力,在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mg .则小球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A )A .-mgRB .-98mgRC .-54mgRD .-43mgR解析:在A 处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v 2A R ,v A =gR ,在B 处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N =m v 2BR2,又F N =mg ,解得v B =gR ,小球由A 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2R -2×R 2)+W f =12mv 2B -12mv 2A ,解得W f =-mgR ,故A 正确.3.(2018·江西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等螺距螺线管高为h ,该螺线管是用长为l 的硬质直管(内径远小于h )弯制而成.一光滑小球从上端管口由静止释放,关于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小球到达下端管口时的速度大小与l 有关B .小球到达下端管口时重力的功率为mg 2ghC .小球到达下端的时间为2l2ghD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管道的作用力大小不变解析:在小球到达下端管口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故根据动能定理可知mgh =12mv 2,解得v =2gh ,小球到达下端管口时的速度大小与h 有关,与l 无关,故A 错误;到达下端管口的速度为v =2gh ,速度沿管道的切线方向,故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 =mg 2gh cos θ,θ为小球到达下端管口时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故B 错误;小球在管内下滑的加速度为a =gh l ,设下滑所需时间为t ,则l =12at 2,t =2la =2l2gh,故C 正确;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做的是螺旋圆周运动,根据F n =mv 2R可知,支持力越来越大,故D 错误.4.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 1、W F 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C )A .W F 2>4W F 1,W f2>2W f1B .W F 2>4W F 1,W f2=2W f1C .W F 2<4W F 1,W f2=2W f1D .W F 2<4W F 1,W f2<2W f1解析:根据x =v +v 02t 得,两过程的位移关系x 1=12x 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 =v -v 0t得,两过程的加速度关系为a 1=a 22.由于在相同的粗糙水平地面上运动,故两过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即f 1=f 2=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1=ma 1,F 2-f 2=ma 2,所以F 1=12F 2+12f ,即F 1>F 22.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 =Fl ,可知W f1=12W f2,W F 1>14W F 2,故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5.(2018·保定模拟)一物体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 和速度的倒数1v的关系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 =1 kg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B .物体速度为1.5 m/s 时,加速度大小为2 m/s 2C .拉力的最大功率为6 WD .物体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1 s解析:由图象可知物体速度为0~1 m/s 过程中做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速度为1~3 m/s过程中,拉力以恒定的功率拉动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P v -F f =ma ,从图中代入数据得,13P -F f =0,P -F f=2,解得P =3 W ,F f =1 N ,故C 错误;又F f =μmg ,解得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故A 正确;将P =3 W ,F f =1 N ,m =1 kg ,v =1.5 m/s 代入P v-F f =ma ,解得a =1 m/s 2,即物体速度为1.5 m/s 时,加速度大小为1 m/s 2,故B 错误;从图象可知物体速度为0~1 m/s 过程中做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的时间为t =va ′=0.5 s ,故D 错误. 6.(2018·山东临沂市一模)如图甲所示,质量m =2 kg 的小物体放在长直的水平地面上,用水平细线绕在半径R =0.5 m 的薄圆筒上.t =0时刻,圆筒由静止开始绕竖直的中心轴转动,其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小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 D )A .小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满足v =4tB .细线的拉力大小为2 NC .细线拉力的瞬时功率满足P =4tD .在0~4 s 内,细线拉力做的功为12 J解析:根据题图乙可知,圆筒匀加速转动,角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ω=t ,圆周边缘线速度与物体前进速度大小相同,根据v =ωR 得:v =ωR =0.5t ,故A 错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Δv Δt =0.5t t =0.5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解得:F =2×0.5 N+0.1×2×10 N=3 N ,故B 错误;细线拉力的瞬时功率P =Fv =3×0.5t =1.5t ,故C 错误;物体在4 s 内运动的位移:x =12at 2=12×0.5×42m =4 m ,在0~4 s内,细线拉力做的功为:W =Fx =3×4 J=12 J ,故D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7.(2018·中山二模)在距水平地面10 m 高处,以10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一质量为1 kg 的物体,已知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16 m/s ,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抛出时人对物体做功为150 JB .自抛出到落地,重力对物体做功为100 JC .飞行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做功22 JD .物体自抛出到落地时间为 2 s解析:根据动能定理,抛出时人对物体做的功W 1=12mv 21=50 J ,选项A 错误;自抛出到落地,重力对物体做功W G =mgh =100 J ,选项B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W f =E k2-E k1,得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W f =mgh -12mv 22+12mv 21=22 J ,选项C 正确;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不做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无法求解物体运动的时间,选项D 错误.8.如图所示,AB 为半径R =0.50 m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 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 =0.45 m .一质量m =1.0 kg 的小滑块从圆弧道A 端由静止释放,到达轨道B 端的速度v =2.0 m/s.忽略空气的阻力.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小滑块在圆弧轨道B 端受到的支持力大小F N =16 NB .小滑块由A 端到B 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3 JC .小滑块的落地点与B 点的水平距离x =0.6 mD .小滑块的落地点与B 点的水平距离x =0.3 m解析:小滑块在B 端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解得F N =18 N ,A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有mgR-W =12mv 2,解得W =mgR -12mv 2=3 J ,B 正确;小滑块从B 点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x =vt ,竖直方向上h=12gt 2,解得x =v ·2hg=0.6 m ,C 正确,D 错误.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OQP ,其中Q 是半圆形轨道的中点,半圆形轨道与水平轨道OE 在O 点相切,质量为m 的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通过O 点后进入半圆形轨道,恰好能够通过最高点P ,然后落到水平轨道上,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为重力加速度)( ABD )A .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52mgRB .小球落地点离O 点的距离为2RC .小球运动到半圆形轨道最高点P 时,向心力恰好为零D .小球到达Q 点的速度大小为3gR解析:小球恰好能够通过P 点,由mg =m v 20R得v 0=gR .小球从P 点至落地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 ·2R=12mv 2-12mv 20,解得12mv 2=2.5mgR ,A 正确;由平抛运动知识得t =4Rg,落地点与O 点距离x =v 0t =2R ,B正确;小球在P 处时重力提供向心力,C 错误;小球从Q 到P ,由动能定理得-mgR =12m (gR )2-12mv 2Q ,解得v Q =3gR ,D 正确.10.如图甲所示,小物块静止在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下的推力F ,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块的速率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 .物块的质量为1 kgB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C .0~3 s 时间内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为0.32 WD .0~3 s 时间内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5.12 J解析:由速度图象知在1~3 s 时间内,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0.8 N +mg sin θ-μmg cos θ=ma ,a =0.8-03-1m/s 2=0.4 m/s 2.在3~4 s 时间内,物块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则μmg cos θ-mg sin θ=0.4 N ,解得m =1 kg ,μ=0.8,选项A 正确,B 错误;0~1 s 时间内,物块静止,力F 不做功,1~3 s 时间内,力F =0.8 N ,物块的位移x =12×0.4×22 m =0.8 m,0~3 s 内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为Fx t 3=0.8×0.83 W =0.213 W ,选项C 错误;0~3 s 时间内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μmg cos θ·x =5.12 J ,选项D 正确.三、计算题11.下表是一辆电动车的部分技术指标,其中的额定车速是指电动车满载的情况下,在平直道路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的速度.(1)在行驶的过程中,电动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包括载重)的k 倍,假定k 是定值,试推算k 的大小; (2)若电动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求速度为3 m/s 时的加速度是多少?解析:(1)由表可得到P 出=180 W ,车速v =18 km/h =5 m/s ,由P 出=Fv ,匀速直线运动时有F =f ,其中f =k (M +m )g ,解得k =0.03.(2)当车速v ′=3 m/s 时,牵引力F ′=P 出v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k (M +m )g =(m +M )a ,解得a =0.2 m/s 2.答案:(1)0.03 (2)0.2 m/s 212.(2018·常州模拟)高速连续曝光照相机可在底片上重叠形成多个图像.现利用这架照相机对某款家用汽车的加速性能进行研究,如图为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三次曝光的照片,图中汽车的实际长度为4 m ,照相机每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2.0 s .已知该汽车的质量为1 000 kg ,额定功率为90 kW ,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始终为1 500 N.(1)求该汽车的加速度.(2)若汽车由静止开始以此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则匀加速运动状态能保持多长时间? (3)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4)若该汽车从静止开始运动,牵引力不超过3 000 N ,求汽车运动2 400 m 所用的最短时间(汽车已经达到最大速度).解析:(1)由图可得汽车在第1个2 s 时间内的位移x 1=9 m ,第2个2 s 时间内的位移x 2=15 m 汽车的加速度a =Δx T2=1.5 m/s 2.(2)由F -F f =ma 得,汽车牵引力F =F f +ma =(1 500+1 000×1.5) N=3 000 N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v =P 额F =90×1033×103m/s =30 m/s匀加速运动保持的时间t 1=v a =301.5s =20 s.(3)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m =P 额F f =90×1031.5×103m/s =60 m/s.(4)由(1)、(2)知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 1=20 s , 运动的距离x 1′=vt 12=302×20 m=300 m所以,以额定功率运动的距离x 2′=(2 400-300) m =2 100 m对以额定功率运动的过程,有P 额t 2-F f x 2′=12m (v 2m -v 2)解得t 2=50 s所以所求时间为t 总=t 1+t 2=(20+50) s =70 s. 答案:(1)1.5 m/s 2(2)20 s (3)60 m/s (4)7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