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地貌形成与演化

合集下载

高三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

高三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

高三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及其变动的总和。

而河流地貌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以及形成的原因。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介绍一些有关高三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

1.概述河流地貌是由河流长期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特征的总和。

它们是地表的剖面或平面形态,主要包括河谷、河岸、洲滩、峡谷、瀑布等。

河流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理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

2.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形成河流地貌的重要过程之一。

首先,河流通过剧烈的流速、水流的磨蚀和抛掷作用,使河床和河岸发生侵蚀。

其次,河流还能通过纵向侵蚀、横向侵蚀和侵蚀基理的变化,形成崖岸、冲沟和河谷等特征。

3.河流的沉积作用除了侵蚀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也对河流地貌的发育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河流流速减慢和携带物质的沉降,河流将沉积物质堆积在底部和两侧,形成洲滩、漫滩和冲淤等特征。

此外,河流还会形成沉积扇、三角洲和泥石流等地貌。

4.分水岭与水系分水岭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理要素之一。

它是通过分别流入不同的河流或湖泊,将地表水在其上分割为两个或多个流域的地理界限。

分水岭的段落通常由山脉、丘陵或其他地貌特征形成。

而水系则是由河流及其支流、湖泊等组成的,它是地表水流的系统。

5.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有多个方面。

首先,地质构造的变化会导致河道的形成和改变。

其次,气候条件对河流的形成和侵蚀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季风气候的河流会在雨季时增加水量和侵蚀力。

此外,河流地貌的形成还受沉积物质的特性、坡度、流速以及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

6.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河流地貌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水源资源,支撑着农业和居民生活。

其次,河流地貌还为人类提供了交通运输的便利。

例如,航运和水利工程等就是依托于河流的地理地貌特征实施的。

此外,河流地貌还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旅游活动。

河流地貌知识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知识点总结一、河流的形成和发展1. 水文循环及水文循环与河流地貌的关系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在不同形态之间相互转化和分布的一个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河流是地表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河流地貌是由地表径流形成的地表地貌,它受水文循环的影响,同时也对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受地质活动、气候变化和生物作用的影响。

在地质活动的作用下,地表地形发生变化,形成河流的起源。

气候变化影响了河流水量和侵蚀作用的强弱,从而影响了河流地貌的形成。

生物作用通过根系固土、植被覆盖等途径也对河流地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3. 河流地貌的发展阶段河流地貌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的阶段,包括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在青年期,河流地貌为幼年地貌,它主要以河床侵蚀为主,河谷深切。

壮年期的河流地貌以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相平衡,河道开始稳定,发育出分叉河道、悬谷等特征。

老年期的河流地貌以河床沉积为主,形成宽谷、冲积平原等特征。

二、河流地貌的特点1.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河流侵蚀和侵蚀沉积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中,河谷地貌有不同的特点,如幼年期的V型谷地貌、壮年期的U型谷地貌和老年期的宽谷地貌等。

河谷地貌还包括峡谷、悬谷、河谷平原等地貌类型。

2. 河床地貌河床地貌是河流侵蚀和沉积的结果。

在青年期,河床地貌以陡崖、瀑布、凹陷等地貌为主;在壮年期,河床地貌发育出冲击石、巨砾、河床阶地等地貌;在老年期,河床地貌以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为主。

3. 河流与地貌相互作用河流与地貌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河流在地表地貌上产生侵蚀作用,改变地表形态;地貌的变化又影响着河流的形态和走向。

同时,地质构造、气候、植被和土壤等地貌因素也影响着河流的发育。

三、河流地貌的作用1. 地表侵蚀和沉积河流地貌对地表起着侵蚀和沉积作用。

在青年期,河流地貌主要起侵蚀作用,改变地表地貌;在壮年期,侵蚀和沉积作用平衡发展;在老年期,沉积作用占主导地位,形成冲积平原、冲积扇等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河流地貌的发育一、单选题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读扇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2题。

1.扇三角洲的特征是( )A.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B.分布在湿润区C.沉积物大多为粉沙 D.经多次堆积形成2.图中的辫状河流(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深C.容易改道D.无结冰期解析:第1题,图示扇三角洲发育在河流出山口,不一定分布在湿润区;扇三角洲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下层是砾石、粗沙,上层大多为粉沙、泥土,经多次堆积形成。

第2题,图中的辫状河流是河流在冲积扇上多次改道形成;受山间河流水量影响大,流量不稳定,落差较小,河道较浅,可能有结冰期。

答案:1.D 2.C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3~5题。

3.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乙、丙、甲5.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C.地势D.基岩性质解析:第3题,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即夏季。

第4题,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型、“倒Ω”型、“锅”型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可推断C正确。

第5题,壶穴成因为“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侵蚀程度与流量、地势、岩石硬度等因素有关,与气温关系不大,故作用最小的因素是气温。

答案:3.B 4.C 5.A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

读图完成6~8题。

6.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7.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口地区100多年来(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的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堆积速率8.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A.河流输沙量增大 B.湖泊面积减小C.植被覆盖率提高 D.降水强度变大6.A 7.D 8.C [解析] 第6题,①处1880年露出水面,而在1945年则在水面上消失,说明该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摘要: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演变是地质、气候、水文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从河流地貌的定义、形成条件、主要类型、演变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揭示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规律,为地理学研究和地貌景观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下,通过侵蚀、堆积、改造等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体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河流地貌的形成条件1. 地质条件: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性、地形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质构造决定了河流的流向和流域范围,岩性决定了河流侵蚀、堆积物质的性质和数量,地形坡度则影响着河流的流速和侵蚀强度。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具有显著影响。

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蒸发量等气候因素决定了河流的水量、流速和侵蚀、堆积物质的搬运能力。

3. 水文条件:河流的水文条件,如河流流量、流速、水温、泥沙含量等,直接影响着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三、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1. 河谷:河谷是河流侵蚀、堆积、改造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河谷的横断面形态,可分为V型谷、U型谷、峡谷等。

2. 河漫滩:河漫滩是河流在平原地区形成的宽阔平坦地带,主要由河流横向迁移和漫堤沉积作用形成。

3. 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主要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出山口处沉积形成。

4. 三角洲: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

5. 洪积平原:洪积平原是河流在山前地带形成的宽阔平原,主要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山前地带沉积形成。

四、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1. 侵蚀阶段:河流在形成初期,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使河床不断加深、拓宽,形成V型谷、峡谷等。

2. 堆积阶段:随着河流的演变,侵蚀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形成河漫滩、冲积扇、三角洲、洪积平原等。

河流地貌 知识点 高三

河流地貌 知识点 高三

河流地貌知识点高三高三河流地貌知识点【引言】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景观,是由水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高三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特征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地貌知识点。

【一、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侵蚀和沉积两个阶段。

1. 侵蚀阶段:河流在山地或高原上发源,水流受重力作用向低处流动,通过对地表岩石的侵蚀,逐渐形成河谷。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冲刷、切割和溶蚀。

冲刷是指河水冲击地表岩石,使其破碎和移动;切割是指河水通过冲刷作用,将河床不断切割深化;溶蚀是指河水溶解地表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使其消失。

2. 沉积阶段:河流在下游平原地区速度减慢,携带的物质开始沉积。

河流的沉积作用主要包括物质沉积和地貌沉积。

物质沉积是指河水携带的沉积物在河床中沉积,形成河床沉积物;地貌沉积是指河流在平原地区形成河漫滩和三角洲等地貌。

【二、河流地貌的特征】河流地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河谷:河流侵蚀形成的河谷呈V字形,两岸陡峭。

河谷的特征包括谷底、谷壁和谷缘。

谷底是指河床,通常为岩石或沉积物覆盖;谷壁是指河谷两侧的陡峭岩壁;谷缘是指河谷两侧平坦的地形。

2. 河流曲折: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的影响,会出现弯曲、回流等现象,形成曲折的河道。

河流曲折的程度与地质构造、河流流量等因素相关。

3. 河口: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开口处称为河口。

河口的特征包括宽阔平缓、水势平稳、沉积物丰富等。

4. 河漫滩:河流在平原地区沉积物沉积形成的广阔平原称为河漫滩。

河漫滩的特征包括平坦、肥沃、水源丰富等。

【三、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农业利用:河漫滩的平坦和肥沃特征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理想区域。

许多农田都分布在河流附近,利用河流的水源进行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2. 水资源利用:河流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和成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和成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一、典例引领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

【答案】1.D 2.C 3.C【解析】1.图示河流形成曲流,并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项正确。

故选D。

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C项正确。

故选C。

3.河谷在发育过程中,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下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B项错误;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C项正确;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U”形,D项错误。

故选C。

二、考点讲解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三、考点训练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

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

右图是左图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读图完成1~2题。

1.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a B.bC.c D.d2.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

读图完成3~4题。

3.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A.①B.②C.③D.④4.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地壳上升D.火山喷发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5~6题。

地质学知识: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与演化

地质学知识: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与演化

地质学知识: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与演化地球上的河流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水体,它是地球系统中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之一。

河流在地表垂直于等高线方向上流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貌特征。

这些地貌特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岩性、气候、水文等。

本文将讨论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与演化。

一、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一)河流自然地貌特征河流自然地貌特征主要包括河床、河谷、河滩、河口和三角洲。

河床是河流流经的水路,在不断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下,河床会不断变化。

河谷是河流两侧的峭壁,有时会形成河滩,河滩是河流两侧的沙洲或砾石洲,沙洲多为灰色河滩,砾石洲则多为红色河滩。

河口则是河流与海洋相交汇的地方,是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之间紧密联系的承接部位。

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处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三角形平原。

它是由于河流的冲刷作用和携带物质的堆积而形成的。

三角洲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三角洲前缘,即河口处外伸的部分;三角洲后缘,即平原部分;三角洲带,即连接前缘和后缘的部分。

(二)河流人工地貌特征河流人工地貌特征主要包括水库、拦河坝、堤坝、水电站等。

水库是一种人工地形,用来收集、储存和调度水资源。

拦河坝用来拦截水流和沉积物,使水流有固定的流量和水质,同时可以防止洪水灾害。

堤坝是由土和石材等材料构成的挡水工程,能够保护沿岸的居住区、农田、道路等。

水电站是一种利用水流能量发电的设施,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大量的电能。

二、河流流域的演化(一)外力因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条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地球自然环境中,气候的变化是影响河流流域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

在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河流的形态、河床和河口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同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对河流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也影响了河流地貌的演化。

(二)内力因素河流的剧烈活动和侵蚀作用也是河流流域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河流的侵蚀作用不仅影响了地表地貌,而且影响了地下水的流动。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一、河流地貌的形成与特征1.河流地貌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包括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地貌演化三个阶段。

在侵蚀作用阶段,河流主要依靠流水的冲刷力和研磨力剥蚀地表,形成峡谷、崖瀑、河谷等地貌特征;在沉积作用阶段,河流则将冲刷下来的物质通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洪积平原、冲积扇等地貌特征;在地貌演化阶段,河流地貌将不断变化,如溶蚀平原、冲积扇收敛、流域坡消失等。

2. 河流地貌的特征河流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河流谷地形、沉积地形、峡谷地貌等。

河流谷地形是河道冲刷作用和侵蚀作用的结果,如峡谷、V字谷、U字谷等,具有典型的V形、U形河谷。

沉积地形是河流沉积作用的结果,包括洪积平原、冲积扇、三角洲等,特点是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峡谷地貌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如瀑布、深潭、崖壁等,地形陡峭、景色壮观。

二、河流地貌的分类和作用1. 河流地貌的分类河流地貌按照地形特征和地质条件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下切谷地貌、平原河流地貌、冲击河流地貌等。

下切谷地貌是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峡谷、V字谷、U字谷等地形;平原河流地貌是河流长期冲积形成的洪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等地形;冲击河流地貌主要是冲刷作用在地质条件特殊的区域形成的特殊地貌,如瀑布、深潭等。

2. 河流地貌的作用河流地貌在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地质方面,河流地貌是地球地质构造和地表运动的重要指示;在水文方面,河流地貌是地表水循环和地下水运动的重要标志;在气候方面,河流地貌对气候形成和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河流地貌也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河流地貌的保护和利用1. 河流地貌的保护河流地貌的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地质遗迹保护、文化景观保护等。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对河流水域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应加强对特殊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保护,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文化景观保护方面,应加强对河流沿岸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的保护,保护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地貌形成与演化
一、典例剖析
典例:下图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解法指导]
读:图示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断面海拔差异明显且沉积物平均粒径不同。

提:洪水期仅能淹没T0,其他断面都在河水以上,无法接受流水沉积;河流流速越大,搬运作用越强,携带泥沙颗粒越大,T3断面上颗粒最大;不同断面颗粒差异大,说明在当时有一定的时间沉积,然后河流下切到另一断面。

调:河流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及其形成过程。

答案:(1)A (2)A (3)D
解析:(1)由于当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故T3、T2、T1阶地由于位置较高,则不再受河流侵蚀影响,面积不再变化,而T0阶地由于受洪水期河流侵蚀,面积会增大。

(2)阶地的
形成是受流水侵蚀,而阶地上面砾石的堆积,则是洪水带来的沉积物,河流流速越大,携带泥沙的能力就越强,根据四级阶地上沉积的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可推断T3形成时期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携带泥沙的能力最强。

(3)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思:河流断面是由河流沉积形成的,图中保留四个断面,说明河流发育期间地壳间歇性
向上抬升。

[考法指导]
二、知识讲解
一、河流侵蚀地貌
二、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扇顶端到边堆
地势平
三、跟踪训练
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

图甲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乙示意三种岩石样本。

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

据此完成1~2题。

图甲
图乙
1.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
①河流落差增大②河流落差减小③河流流量增大④河流流量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

由图乙可知,砾岩的组成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流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页岩的组成颗粒较小,说明当时流量较小,河流落差减小,流速较缓,沉积颗粒较小。

2.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
A.背斜沉积平原
B.向斜沉积平原
C.背斜剥蚀平原
D.向斜剥蚀平原
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处表层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构造;由岩层裸露可知,该地受外力侵蚀,岩层缺失,从而形成剥蚀平原。

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者把它称作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

下图为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玉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