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_崔志楠

合集下载

《2024年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范文

《2024年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范文

《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过去的G7时代到如今的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变迁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以期为理解当前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二、G7时代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G7(Group of Seven)是由七个工业化国家组成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在G7时代,这些国家在国际金融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定期举行峰会,就全球经济问题进行讨论和协调。

然而,这一时期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存在局限性,主要关注发达国家间的经济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度不够。

三、G20时代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G20(Group of Twenty)逐渐成为国际金融治理的重要平台。

G20成员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涵盖了全球主要经济体。

从G7时代过渡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局限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转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合作与治理。

四、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过程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首先,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G7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其次,G20的崛起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更加全面、均衡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渴望。

最后,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峰会,G20逐渐成为国际金融治理的核心平台。

五、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变迁的影响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G20的崛起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得到提升。

其次,G20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此外,G20还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改革,为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机制。

六、结论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这一变迁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

世界在变——说说G20——G20如何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世界在变——说说G20——G20如何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关注的问题 。
其权 益分配不合理与不公平的指责 。对
此 ,有 关 国家 和 国 际组 织 呼 吁 国 际货 币 基 金组 织 和 世 界 银 行进 行 必 要 的投 票 权
投票 权和 份额 分 配的 调整
和份 额分配调整 ,确立新兴市场与发展
金 融 危机 的爆 发 始 于 发 达 国 家 ,随 中国家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金 融领 域 的主 导地 位 , 因此 ,国际 金 融体 系 改革 的争论 也 逐 渐 演 化 成 国际 间 的博 弈
W ilG20 pr w l om ot i er e nt natonalfna i i nci y e ef r ? als st m r o m
G o. 2  ̄ 何推 动 国际金 融体 系改革
动 关 系 出 发 ,其 中投 票 权 和份 额分 配 调 量 :一 是 长 期 主 导 国 际金 融 体 系 的美 欧 整 首 当 其 冲 ,成 为 国 际金 融 体 系多 边 机 发 达 国 家 内部 的 利 益分 配 的博 弈 ;二 是
2 2 1 8 国 融 4 00 际 资
后在全球形成 ,暴露 出当前 国际金融体 地位的重要性 ,就成为国际金融体系多 系的种种弊端 ,也暴露 出国际金融多边 边机 构 改革 不 可 回避 的 问题 ,投 票 权 和
机 构 ,特 别 国际 货 币基 金 组 织 和 世 界 银 份 额 分 配 的 调 整 也 由此 展 开 。
行存在 的诸多 问题 。因此 ,在经济衰退
历 史 多 次 证 明 ,每 次 重 大 的 国 际经
和金融危机背景下 ,国际金融多边机构 济 、政治危机或是 战争的发生 ,必然酝 的改革与调整成为世界各 国普遍关心的 酿 着 国 际 经济 、政 治 的 重 大 变革 ,导 致 问题 。而作为国际金融多边机构最重要 国 际 体 系 和格 局 发 生 重 大 变 化 ,甚至 是 的世界银行和 I MF的改革 , 是提高新兴 重 组 。 由于 国 际金 融 体 系 的 改革 ,必 然

《2024年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范文

《2024年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范文

《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篇一一、引言自二战后,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其中,G7峰会和G20峰会无疑是两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G7时代的国际金融治理到G20时代的来临,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影响。

二、G7时代的国际金融治理G7峰会,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七个发达国家组成,是国际金融治理的重要平台。

在G7时代,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具有全球影响力,因此其决策往往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这一时期的国际金融治理主要关注的是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以及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

三、G7时代的特点与问题在G7时代,国际金融治理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二是重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三是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的共同行动。

然而,这一时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G7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等。

这些问题使得G7峰会的代表性逐渐减弱。

四、G20时代的来临与国际金融治理的变迁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G20峰会逐渐成为国际金融治理的重要平台。

G20成员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在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的关注点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转向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合作与治理。

这一时期的国际金融治理更加注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和贡献。

五、G20时代的国际金融治理特点与优势在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的特点包括:一是更加注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和贡献;二是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合作与治理;三是更加重视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

这一时期的国际金融治理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够更好地反映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是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三是能够更好地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从G7时代到G20时代的变迁,是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重要发展。

G20缘何比G7更能代表未来

G20缘何比G7更能代表未来

G20缘何比G7更能代表未来
彭刚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16(000)025
【摘要】代表性不足、霸权思维,加之内部分裂使得G7在全球影响日渐式微,经济领导力和政治领导力均不足,无法继续承担全球新秩序引领者的重担.G20杭州峰会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面对全球领导力真空不断扩大的现实,尝试为强化全球领导力、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促进世界经济长期均衡增长出力献计,为世界瞩目.【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彭刚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16
【相关文献】
1.从伊势G7到杭州G20:凸显全球经济治理重要性
2.结构变迁与治理制度的演化:从G7到G20
3.从G7到G20的历史性意义何在
4.工业3.0是G7的时代,工业4.0是G20的时代
5.新型大国协调模式下提升中国全球金融治理能力的思考——基于G20与G7的比较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格局_国际制度与全球秩序

世界格局_国际制度与全球秩序

世界格局、国际制度与全球秩序秦亚青[内容提要]后金融危机的世界,一超多强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但在这一基本架构之中,一超实力有所减弱,形成了美国、欧盟和新兴大国三种重要力量的三元结构。

由于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变化,跨国威胁成为重大挑战,全球治理需求急剧增加,而现有国际制度却表现出明显的供应不足,于是,充实和改革国际制度以适应全球治理的需要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三种力量合作的关键领域。

三方具有合作的基础,但各方对利益轻重缓急的界定又不尽相同。

未来全球秩序取决于这三种力量的合作,合作的关键在于原有大国和新兴大国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国际体系结构 跨国安全威胁 国际制度改革 新兴大国[作者介绍]秦亚青,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国际关系理论。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政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新兴国家进入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

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 金砖国家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目前这些国家的影响力虽然仍远不如西方大国,但在诸多问题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历史一再表明:新兴大国在崛起过程中会扰乱甚至打破现有的国际体系和世界秩序。

那么,现在的情况是否与历史上那些关键的转折时期相同?国际体系格局是否出现了根本性转变?新兴经济体是否已经真正成为能够塑造全球环境的世界大国?新兴大国是对现有的国际体系形成了挑战还是为新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提供了历史机遇?本文认为当前的情况不同于以往。

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安全威胁性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

在近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敌对国家或国家联盟,这也是从1648年现代国家体系建立到冷战结束的一个多次重复的事实: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都是典型的案例。

然而,在冷战以后的世界中,国家面临的共同威胁急剧增加。

国际社会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最强大的国家在内,有能力单独解决威胁国家和国民安全的所有问题。

为了生存和发展,它们必须与别国进行合作。

G20发展历程

G20发展历程

G20发展历程G20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之一,涵盖了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2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全球多数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

G20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下面就是G20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G7开始形成G20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七个经济发达国家(G7)开始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中心。

G7成员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

他们在1975年首次举行了首脑会议,讨论了当时世界面临的经济问题,并达成了一些共同的立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G7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的讨论平台,也开始关注其他全球议题,如环境和社会问题。

第二阶段:G7扩大为G81997年,俄罗斯加入G7,使其成为G8。

加入G8的目的是推动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更加融入西方世界,并提供一种促进合作的框架。

G8继续关注全球经济合作,并在金融危机等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G20成立1999年,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日益重要,由20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G20机制成立。

G20成员包括G20成员国、欧洲联盟和其他国际组织。

这一新的组织的成立是回应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治理的变化。

G20成为首脑级别的国际论坛,旨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改革。

第四阶段:G20峰会的举办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G20峰会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在危机中,G20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并推动了全球经济复苏计划,并加强了金融监管。

自此以后,G20峰会成为每年一度的首脑会议,国家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全球经济和金融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和合作计划。

G20峰会的议题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逐渐扩展到贸易、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外交政策等领域。

G20通过各种合作机制,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合作,加强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治理方面,G20还推动了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提高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2024年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范文

《2024年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范文

《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篇一一、引言自二战后,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

从最初的G7集团,到现今的G20集团,国际金融治理机制不断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一变迁的背景、原因及影响,以期为理解当前国际金融治理的复杂性及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二、G7时代的国际金融治理G7集团,即七国集团,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七个发达国家组成。

在G7时代,这一机制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G7峰会作为全球经济的“掌舵者”,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全球经济问题,协调各国政策,以维护全球经济稳定。

然而,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G7集团在金融治理上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三、G20时代的到来与特点随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G20集团逐渐成为新的国际金融治理平台。

G20集团成员涵盖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全球金融治理架构和权力平衡。

G20时代的特点是多元化和包容性,各成员国通过协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金融挑战。

四、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原因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源于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增强。

其次,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增加,任何一国的经济问题都可能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传统金融治理机制的局限性也促使了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革。

G7集团虽然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在代表性和包容性上存在不足,难以充分反映全球经济的多样性。

五、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变迁的影响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G20集团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治理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各国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金融挑战。

其次,G20集团的成员国涵盖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其政策协调和合作对于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G20的金融新秩序

G20的金融新秩序
热 点观 察 Ht o o p t S
G2 0的金融新秩 序
李巍 崔志楠
当二十国集团 ( 2 G 0)的 财 长 与 央
行行 长们 在韩 国庆 州结 束为 期 两天 的 “ 连 夜讨 论 ” 和 “ 苦 争 取 ” 时 ,他 们 得 到 艰 了来 自世界 舆 论的 赞誉 。 在这 次 旨为 在 G2 0韩 国首 尔峰 会 作 准 备 的 双 部长 级 会 议 上 ,他 们 最 终 就 国 际货币 基金 组织 (M P) I 的改 革达 成 “ 历 史 性 ”协议 。 尽 管协 议并 不 能 ~扫 笼罩 在 G2 0上 空 的 所 有 阴霾 ,其 中就 包 括 四 处弥将 有利 于 已近 声 名 狼 藉 的 I F增强 合法 性 。之前 ,人 们 并 M
未 预料 到 I F的改革 问题 会提 前在 财 长 M
和 央 行 行 长 会议 上 尘 埃 落 定 ,这 无 疑 为 即 将 举 行 的酋 尔 峰 会增 添 了一 丝 乐观 的
新兴经济体走到舞台中央
根 据庆 州会 议达 成 的协 议 ,在 I F M
而I MF的 主要使 命 则 由先前 的监 管汇 率
演 变 成 为 对 危机 国提 供 有 条件 的金 融 援
助 , 在一 定程 度成 为 G 打压 新兴 国家 、 并 7 操 控国 际金 融治 理 的工具 。 作 为 一 个 相 对 封 闭 的 富 国 “ 乐 俱 部 ” G ” 从总 体 上 看不 能 算作 一 种 成 ,“ 7
会 议仍 然 表 明 ,在 各 种 新 旧 力 量的 推 动 下 ,国 际金 融 改 革 的 步伐 没 有 停 止 ,国 际 金 融治 理 的 “ G7( 国 集 团 ) 代 ” 七 时 确 实 在逐 渐 远 去 ,一 个 新 的 国 际金 融 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政治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崔志楠 邢 悦 【内容提要】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对始于1975年以七国集团(G7)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治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由于传统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失灵,已经运转了十年的二十国集团(G20)从部长级会议正式提升为首脑级会议,并且在两年的时间里召开了五次首脑峰会,开创了既有国际机制的先例。

在2009年的匹兹堡峰会上,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被正式制度化,并被提升为治理国际金融体系最主要的制度平台。

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发生了从“G7时代”向“G20时代”的重大转变。

此次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变迁的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治理模式难以为继,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剧了传统机制的失灵。

作为一种新的制度模式,二十国集团适应了国际经济权力结构的变迁,而且在节约制度建设成本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正因如此,二十国集团取代了七国集团成为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最核心的机制,进而实现了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

【关键词】 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国际金融治理;制度变迁【作者简介】 崔志楠,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2008级硕士研究生;邢悦,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

(北京 邮编:100084)【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550(2011) 01-0134-21*在本文写作中,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的孙哲教授、孙学峰副教授以及李巍博士后提出了各种有益的修改意见;同时,《世界经济与政治》约请的匿名评审人也对本文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笔者在此深表感谢,但文中的谬误一概由笔者本人承担。

·134· 2011年第1期 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被认为是“自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传统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七国集团(G 7)及其主要的执行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 F )遭遇了治理乏力的困境,两者的合法性和行动能力都遭到了严重的质疑。

而成立十年来一直不受重视的、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的二十国集团(G 20)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最核心、最主要的制度形式。

从2008年11月到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先后在华盛顿、伦敦、匹兹堡、多伦多和首尔召开了五次峰会。

世界各国以二十国集团为制度平台,进行紧密的政策协调与合作,在改革既有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规则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并联手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使得世界经济并没有重现20世纪经济大萧条那样的恶劣情况。

尽管已经举行的五次二十国集团峰会还没有从根本上搭建起一个全新的国际金融秩序,但其在国际金融治理中体现出来的传统大国与新兴国家联合共治的方式却有着不同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和“G 7时代”的鲜明特点,并且也确实产生了实在的效果。

它标志着一个更加具有包容性和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治理时代的到来,笔者称之为“G 20时代”。

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过去已经运转了数十年的七国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何不能发挥危机治理的功效?长时间处于边缘地位的二十国集团为何成为治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最有效的制度形式,并顺利实现制度升级?归结起来,在国际金融治理领域,二十国集团取代七国集团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本文试图对国际金融治理机制从“G 7时代”向“G 20时代”的转变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求丰富学术界关于国际经济制度变迁的研究。

一 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变迁的理论争论在国际关系的理论文献中,“制度”又称“机制”,两者常被认为是一个同等的概念。

①由于两个概念在中文语境下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在本文中笔者对它们交替使用:在涉及重大的理论争论时,笔者使用“国际制度”;而在涉及具体的国际金融议题时,笔者则使用“国际机制”。

但是,这两个词汇在本质上表达相同的学术含义,笔者不对其进行区别。

·135·①1975年,约翰·鲁杰最早提出了“国际机制”的概念,1983年,斯蒂芬·克拉斯纳主编了《国际机制》一书,“国际机制”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词汇。

但是,随着1984年罗伯特·基欧汉出版《霸权之后》,并在书中统一使用了“国际制度”一词,国际制度一词后来居上,逐渐取代国际机制。

国际制度有利于增进国际合作。

但对于某种特定的国际制度最初缘何被创建出来,后来又是缘何发生变迁,不同流派的国际关系学者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

目前对国际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存在以权力为中心的解释、以利益为中心的解释和以职能外溢为中心的解释三种。

以权力为中心的解释主要来自现实主义阵营。

霸权稳定论者对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创建和变迁进行了集中阐述。

他们认为,霸权国家通过负面和正面的权力手段,对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创建和发展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①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产生源自霸权国家的需求,霸权国家是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创建者和制度形式选择的决定者。

霸权国的衰落将导致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

霸权稳定论的创立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对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变迁的解释,而且英国霸权时期的金本位制和美国霸权时期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都在经验上为这种理论提供了支撑。

两种国际金融治理机制都是由当时的霸权国推动建立的,霸权国的超强综合实力为这两种机制的维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霸权国建立的国际机制客观上又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被誉为是国际金融史上的两个“黄金发展期”。

随着霸权国的衰落,国际金融机制也随着发生变迁:20世纪初期,英国的衰落导致金本位制的终结,而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衰落导致美国亲手摧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②但是仅仅依据对权力结构的分析,我们难以理解一个特定时期内具体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选择,也难以理解权力对比如何在国家间的制度创建和变迁中发挥作用。

基于对上述解释路径的批评,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国际制度的创建是由合作需要所推动的,而非仅仅是权力驱使;制度的变迁与权力的转移并非具有完全一致性。

在很多低级政治领域,权力对于制度演进的作用受到限制;制度的演进取决于行为体之间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各种类型的博弈。

③如在国际贸易领域,由关贸总协定(G A T T )向世界贸易组织(W T O )的制度变迁就很难说是权力结构改变的产物。

·136· 从“G 7时代”到“G 20时代”①②③C h a r l e sP .K i n d l e b e r g e r ,T h eW o r l di nD e p r e s s i o n ,1929-1939,B e r k e l e ya n dL o s A n g e l e s :U n i v e r s i t yo f C a l i f o r n i aP r e s s ,1973;R o b e r tG i l p i n ,U .S .P o w e r a n dt h eM u l t i l a t e r a l C o r p o r a t i o n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y o f F o r -e i g nD i r e c t I n v e s t m e n t ,N e w Y o r k :B a s i cB o o k s ,1975;S t e p h e nD .K r a s n e r ,“S t a t eP o w e r a n d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r a d e ,”W o r l dP o l i t i c s ,V o l .28,N o .3,1976,p p .317-347.B a r r yE i c h e n g r e e n ,“H e g e m o n i cS t a b i l i t yT h e o r i e so f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M o n e t a r yS y s t e m ,”i n J e f f r y A .F r i e d e na n dD a v i dA .L a k e ,e d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P o l i t i c a lE c o n o m y ,B e i j i n g :P e k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2003,p p .245-256.[美]利莎·马丁:《理性国家对多边主义的选择》,载[美]约翰·鲁杰主编,苏长和等译:《多边主义》,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页。

 2011年第1期当行为体的利益发生了变化,制度也将发生变化。

在新利益的基础上,国际行为体通过反复的博弈,进而创造新制度、摒弃旧制度。

①因此,这种研究路径强调观察行为体的利益偏好。

但是关于国家对合作的需要如何导致了国际制度的创建和变迁以及成员国对某种特定制度形式的选择,以利益为中心的解释路径仍然是含糊不清的。

因为仅仅有国际合作的需求,未必能够创建有效率的制度形式。

第三种研究路径将制度的创建与发展的关注焦点置于具有跨国活动能力的技术专家和政治人物,②认为技术专家和政治人物的知识结构以及理解和认知可能导致决策者努力推动创建和改革国际制度。

新职能主义理论认为,③在某一领域内一旦建立了超国家合作,由于各个领域职能性的相互依赖,这种超国家合作必然向外延伸,国际合作也因此从一个领域扩大到新的领域中。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培养出一批超越主权公民的跨国活动家,他们将成为推动制度创新的核心力量。

正如厄恩斯特·哈斯(E r n s t B .H a a s )所说:“最初在一个领域进行一体化的决策外溢到新的职能领域中,一体化涉及的人数越来越多,官僚机构之间的接触和磋商也越来越多,以便解决那些由一体化初期达成的妥协而带来的新问题。

”④简言之,驱动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外溢”,一个领域的合作逐渐外溢到另外一个领域,这将导致制度规模的扩大,而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专家和跨国活动家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是,如果观察全球层面的国际金融治理,我们发现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与国际贸易、国际安全等领域的治理机制相比,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形成与演进有着自身独特的逻辑,议题领域之间的外溢并不明显,而且在国际金融治理中,主权国家而非跨越国界的活动家仍然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在详细考察二十国集团部长级会议的创建、在最初十年里的发展以及从部长级会议向首脑峰会的制度升级过程中,笔者发现,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发生从“G 7时代”向“G 20时代”的变迁,受到一些非常复杂的原因的影响,远非上述单一逻辑可以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