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4.3练习题2
2020-2021学年粤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单元测试卷2(word版附解析).docx

第四章卷2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蒸馏水利于身体健康B.将河水经过沉淀、过滤、活性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是纯水C.实验室用蒸馏和过滤的方法都能使硬水软化D.在活性炭净水器里,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和过滤水中杂质【解答】解:A、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不宜长期饮用蒸馏水,故错误.B、将河水经过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所得的水不是纯水,故错误.C、使硬水软水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或蒸馏,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错误.D、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并能起到过滤水中杂质的作用,故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常见净水的方法,掌握相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2.在化学反应A+B═C+D中,mg A与ng B完全反应,生成pg C,则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A.(m+n﹣p)g B.(n+p﹣m)g C.(n﹣p﹣m)g D.(p﹣n+m)g【解答】解:在化学反应A+B═C+D中,mg A与ng B完全反应,生成pg C,由质量守恒定律,则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mg+ng﹣pg=(m+n﹣p)g.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A.N2B.NO C.N2O D.N2O3【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SO2+NO2=SO3+X中,左边S、O、N的原子个数分别是:1、4、1,右边S、O的原子个数分别1、3,所以X的化学式为NO.由此可知:A、X的化学式不是N2,故A错误;B、X的化学式是NO,故B正确;C、X的化学式不是N2O,故C错误;D、X的化学式不是N2O3,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推断,难度不大.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他们的质量如白色条形图所示.反应结束后,他们的质量如黑色条形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2:3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1【解答】解:由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甲的质量由3g增加到7g是生成物,生成了4g;乙的质量有8g减少到2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6g;丁的质量由4g增加到6g是生成物,生成了2g.丙的质量不变.A、由分析可知,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说法错误;B、由分析可知,乙为反应物,甲、丁为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C、由上分析可知,甲、乙的质量之比为4g:6g=2:3,但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是2:3,故说错误;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4g:2g=2:1,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去伪存真,挖掘出有效数据.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求解.5.在反应5X+KIO3+3H2SO4=3K2SO4+3H2O+3I2中,X的化学式是()A.K2S B.KI C.K2SO3 D.KOH【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X+KIO3+3H2SO4=3K2SO4+3H2O+3I2,反应后K、S、O、I、H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6、3、15、6、6,而反应前除5个X分子外K、S、O、I、H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3、15、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可判断5个X分子中应含有5个钾原子和5个碘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钾原子、1个碘原子所构成,所以,物质X的化学式为KI;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的能力.此类问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常见题,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未知的化学式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即可推断出化学式.6.下列有关过滤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时,液面不得超过滤纸边缘B.为了防止液体从漏斗口流出,滤纸边缘应超过漏斗边缘C.为了方便操作,实验中直接将浑浊的天然水倒人漏斗中D.为了防止污染漏斗,漏斗下端应处于烧杯中央而不能与烧杯内壁接触【解答】解:A、倾倒液体时,液面不得超过滤纸边缘,正确;B、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故错误;C、为了方便操作,实验中直接将浑浊的天然水倒人漏斗中,会使过滤不彻底,故错误;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不能与烧杯内壁接触,故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过滤的操作要点,并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难度不大.7.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P B.H2C.S D.C【解答】解:根据所该物质写出这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O2的化学计量数为1进行配平;计算每种物质与O2的质量比,然后比较得出答案.P+O2P2O5、2H2+O22H2O、S+O2SO2、C+O2CO2消耗32份质量的O2所需4种物质的相对质量分别为:24.8、4、32、12,所以相同质量的这4种物质消耗O2最多的是H2.故选:B【点评】解答该题的方法是很多种的,但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们称之为“归一法”,即假定某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或假定每种物质各1g,写出化学方程式,便可计算比较出结果.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10 1 21反应后质量/g 0 21 未测9A.反应后反应物质Z的质量为9gB.反应后物质Y和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C.反应中生成的Y的质量为21g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8g﹣0g=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g;Y的质量增加了21g﹣10g=11g,为生成物;同理确定Q的质量减少了21g﹣9g=12g,故Q是反应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则8g+10g+1g+21g=0g+21g+未测+9g,故待测的数值为10g.A、由质量守恒定律,则8g+10g+1g+21g=0g+21g+待测+9g,故待测的数值为10g.即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10g,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21g﹣10g):(21g﹣9g)=11:12,故选项说法错误.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21g﹣10g=11g,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均为反应物,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9.201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生命呐喊”,与之相呼应的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B.禁止使用农药化肥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解答】解: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能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故A正确;B、农药化肥的使用要合理不能禁止,故B错误;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能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正确;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能减少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绿色的含义,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才能符合绿色消费等.1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3.8 6.4 32.5 3.6反应后质量(g)待测12 22.5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甲一定为催化剂B.物质丙一定是化合物C.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3:2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解答】解: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物质乙、丁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且乙增加了12g﹣6.4g=5.6g;丁增加了8g﹣g3.6=4.4g,丙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且减少了32.5g﹣22.5g=10g,因为乙、丁增加的质量和为 5.6g+4.4g=10g,等于丙减少的质量.因此甲的质量不变,甲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为分解反应.由此可知:A.物质甲可能为催化剂.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丙分解生成了乙、丁,物质丙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C、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5.6g:4.4g=14:11.故C错误;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学反应的类型,解本题的关键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11.对化学反应:2CO+O22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中,CO、O2、C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2C.该反应中反应物是CO和O2,生成物是二氧化碳D.该反应中,CO、O2、CO2的质量比为7:8:11【解答】解:A、该反应满足多变一的条件,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该反应中,CO、O2、C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故B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是CO和O2,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D、该反应中,CO、O2、CO2的质量比为28:32:88=7:8:22,故D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在化学反应Cu+4HNO3=Cu(NO3)2+2X+2H2O中,X的化学式为()A.N2O5B.NO C.N2D.NO2【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保持不变.所以反应前铜原子的数目是1个,氢原子的数目是4个,氮原子的数目是4个,氧原子的数目是12个;反应后铜原子的数目是1个,氢原子的数目是4个,氮原子的数目是2个,氧原子的数目是8个.因此反应前后相差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分别是:氮原子2个,氧原子4个,又因为X的系数是2,则说明X的组成是一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即二氧化氮,故选D.【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学会这种计算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物质间不论发生何种变化,其总质量保持不变B.aL氢气和b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a+b)L水C.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D.引燃密闭容器中的ag氢气和bg氧气,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一定等于(a+b)g【解答】解:A、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合于化学变化,A答案不正确;B、质量守恒定律不是体积守恒,B答案不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C答案正确;D、ag氢气和bg氧气不知是不是恰好完全反应,若是则正确,若不是则不正确,D答案不正确.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解答时首先分析出反应物与生成物,找准“参加”或“生成”的物质质量.14.下列是化学式H2O所表示的意义,其中错误的是()A.表示水这种物质B.表示1个水分子C.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构成【解答】解: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A.H2O可表示水这种物质;B.H2O可表示1个水分子;C.H2O可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在化学反应A+2B═3C+D中,6g A与8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 D若反应生成15g C,则生成B的质量为()A.8g B.24g C.12g D.16g【解答】解:6gA恰好与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9g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的C的质量为:6g+8g﹣9g=5g,所以B与C的质量比为8:5,所那么当生成15gC时,需要的B的质量为x,则:x:15g=8:5,解得:x=24g,分析所给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是正确的.故选B.【点评】此题是质量守恒定律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确定BC的质量比,主要依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第一次反应时C的生成物的质量的计算.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4分)16.(8分)在反应Mg+CuO MgO+Cu中,分质量的镁跟分质量的氧化铜反应,生成分质量的氧化镁和分质量的铜.【解答】解:在反应Mg+CuO MgO+Cu中,反应中镁、氧化铜、氧化镁、铜的质量比为24:80:40:64;故24份质量的镁与80份质量的氧化铜反应,生成40份质量的氧化镁和64份质量的铜.故答案为:24;80;40;6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8分)资料显示:禽流感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如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请回答:(1)次氯酸钠(NaClO)是否属于氧化物(填是或否),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2)用加热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禽舍,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反应的基本类型.【解答】解:(1)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故不属于氧化物;钠显+1价,氧显﹣2价,可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1)+(﹣2)+X=0,解得X=+1;(2)根据实验室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可写出其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否;+1;(2)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类别、化合价的求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8.(8分)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和,体积比约为.(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组成的.(3)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4)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点燃时易发生,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解答】解:(1)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与负电极相连的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则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体积比约为2:1.(2)电解水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3)水电解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4)氢气属于可燃性的气体,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故答案为:(1)氢气;氧气;2:1;(2)氢、氧两种元素;(3)2H2O2H2↑+O2↑;(4)爆炸;纯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水试验的现象、结论以及水体的污染源,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三、实验探究题(共12分)19.(12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硝酸铵样品的纯度,将10g样品溶于30g水后,再加入13.7g氢氧化钠浓溶液共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硝酸铵中的杂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不溶于水),硝酸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NH4NO3+NaOH NaNO3+H2O+NH3↑).把产生的所有NH3用足量的硫酸溶液吸收,同时测量2分钟内硫酸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s 0 20 30 40 60 80 100 120增加的质量/g 0 0.7 m 1.2 1.5 1.6 1.7 1.7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下面的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的NH3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2)表中m约为;(3)硝酸铵样品的纯度为;(4)试计算反应后所得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损失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测定数据表中的时间与质量数据确定一些点,然后把各点利用平滑曲线图连接;绘制曲线时要做到:曲线平滑、趋势正确、给出平台;故答案为:(2)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可估计反应进行至30s时,增加的质量约为1.0g;故答案为:1.0g;(3)放出1.7gNH3消耗硝酸铵的质量为mNH4NO3+NaOH NaNO3+H2O+NH3↑80 17m 1.7gm=8g硝酸铵样品的纯度=×100%=80%故答案为:80%;(4)设纯净硝酸钠的质量为xNH4NO3+NaOH NaNO3+H2O+NH3↑85 17x 1.7gx=8.5g反应后所得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X100%=17%答:反应后所得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所得硝酸钠溶液的质量=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溶解所加水的质量+氢氧化钠浓溶液的质量﹣反应放出氨气的质量.四、计算题(共19分)20.(6分)用氢气还原32克氧化铜,可以得到多少克铜,同时需要多少克的氢气?(H2+CuO ═Cu+H2O)【解答】解:设可以得到铜的质量为x.需要氢气的质量为y;H2+CuO Cu+H2O2 80 64y 32g x=x=25.6g,y=0.8g答:得到25.6克铜,同时需要0.8克的氢气.【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保证在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前提下,利用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反应中任意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出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21.(13分)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5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完全反应后,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1)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g.(2)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g.(3)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解答】解:(1)由图示可得生成氧气质量为1.6g;(2)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就是二氧化锰的质量,是2.5g;(2)设:生成1.6g气体需要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 32x 1.6g解得 x=3.4g故答案为:(1)1.6;(2)2.5;(3)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4g.【点评】本道题目比较简单,是一道最基本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氧气的质量.。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四单元 情系中华 放眼未来 4.3 迎接

关闭
B
答案
1
2
3
4
5
4.上述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是( )
①适当降低期望值 ②提高自信心 ③培养学习兴趣 ④改进学习策略
和学习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关闭
B
答案
4.3 迎接挑战 立志成才
第一课时
1. 人才 已成为当代 科技进步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
2.国家正在建设 全民 学习、 终身 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要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有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
有 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具有 创新思维 、
创新能力 和实践能力。
3.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A.①②
B.②④
②活到老,学到老 C.①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D.②③
关闭
D
答案
1
2
3
4
5
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 究”结果中指出,86.6%的中国受访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大或比较大,这 一比例高于其他三国。据此完成 3~4 题。 3.你要对上述感觉学习压力大或较大的中国学生说的是( ) A.学习压力只会给人带来消极影响 B.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影响学习效率 C.学习压力给人带来的全是积极影响 D.学习压力会激发人们的干劲和潜能
进而 变压力为动力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4.面对考试,我们要有 科学 的态度和良好的 心理 素质。
5.克服考试焦虑的主要途径是培养自己的 心理调控 能力。
123
1.为适应祖国建设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少年应怎么做? 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创 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九年级思想品德单测卷一至四单元答案

(4)成由俭,败由奢;“明天”,是勤劳的最危险的敌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四、辨析题:(8分)
答:这个观点是错的,(2分)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六、活动探究题(14分)
答:(1)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品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才能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4分)
(2)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分)
3、只有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才能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和力量,鼓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4、因此,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要从日常生活做起:1、在学习上,要努力学习,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业;
2、在生活上,培养俭朴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贪图安逸;
3、在思想上,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而上,不要畏难而退。
六、活动探究题(14分)
答:(1)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分)
(2) 意义:使青少年加深对民族精神的认识,继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增强弘扬民族精神的自觉性,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
九年级政治 单元检测题(四)粤教版

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单元检测题(四)(第四单元)班别姓名座号分数一.单项选择题(30分)1.下列已经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A.自然资源B.人才C.劳动力D.土地2.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井需要压力,人不需要B.只有过度加压,井才出油,人也一样C.人生需要适度的压力,学习一样D.做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压力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升学和就业问题,我们的正确思考应是()A.考高中、上大学是我们的唯一出路B.碰运气,该怎样就怎样C.只要生活安逸、父母有钱,其他问题可以不管D.选择职业不仅要从实际出发,更要以祖国的需要为重4.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是()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奉献社会D.服务群众5.理想有崇高与庸俗之分,崇高理想的出发点是为了()A.追求个人享受B.祖国和人民的利益C.为了个人的前途D.为了家庭的幸福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建设和谐社会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实现共产主义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这些话实际上是强调()A.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B.牢记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C.天上会掉馅饼,人要守株待兔D.人生在世,吃穿二字8.“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
这说明了()A.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B.高尚的情操高于一切C.个人的前途命运无关紧要D.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毫无关系9.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青年时代曾三改志愿,说明它()A.从个人的爱好和兴趣选择自己的志愿B.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考虑自己的志愿C.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D.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放在祖国利益之上10.当一个人能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就会时刻()A.关心个人的自由与发展B.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安危C.为祖国为人民服务D.把个人利益放在祖国利益之上二.多项选择题。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中考复习测试题(选择题)

第四单元立志成材报效祖国练习测试题(1)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班别_________一、单项选择1.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这种强烈社会责任感应建立在( )A.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认真了解的基础上B.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C.树立崇高理想的基础上D.贯彻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性的基础上2.杨利伟、任长霞等先进人物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甚至愿意为国家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
因为他们认识到( )①国家利益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长远利益②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③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不可能发生冲突④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我愿作一滴水/……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
”这是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大学生徐本禹的心灵写照。
材料启示我们青年学生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 )①把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有机结合②保持清醒头脑,立长志,常立志③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④德才兼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仅仅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小小驿站。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要创造最有意义的人生,就必须( )①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②以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己任③立足国情,放眼世界,顺应潮流④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起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5.当代青年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应来自于( )A.对国家的赞美与热爱B.对个人前途与命运的关注C.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D.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关注6.当代中国青年正确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是( )A.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B.个人的兴趣和爱好C.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D.父母的要求和希望7.时代呼唤人才,中学生渴望成才。
中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在于(A.优越的物质条件B.年龄方面的优势C.良好的社会环境D.自己的勤奋努力8.袁隆平说:“灵感=知识+汗水。
2019年精选初中政治思品九年级全册4.3 迎接挑战 立志成才粤教版习题精选十

2019年精选初中政治思品九年级全册4.3 迎接挑战立志成才粤教版习题精选十第1题【单选题】中考临近,许多九年级学生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
对于学习压力,错误的看法是( )A、有压力是正常的,要化压力为动力B、学习生活中应有适度的压力C、过度的学习压力,有损身心健康D、压力越大越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进入初三后,迎接我们的将是中考,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许多学生都感叹学习压力很大,认为如果没有压力该多轻松呀。
下列对于学习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学习压力会影响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B、要理智面对学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C、压力越大,学习的动力就越大D、学习压力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
当许多学生欢欢喜喜上学堂时,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患上了焦虑症、抑郁症。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努力做到( )①明确学习的意义? ②培养学习的兴趣③选择自杀④加强体育锻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会根据学习内容及效果的变化,及时调整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最优化学习。
这些同学的做法属于( )A、在行为过程中及时调控B、对行为后果积极自省C、在行动前对行为进行选择D、对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小丽说:“七年级时,成绩从第一名落到第二名,我的烦恼就开始了;八年级时,学习占满了我的生活,为了学习,我失去了朋友;到了九年级,学习更紧张了,我更沉默了。
”针对小丽的烦恼,你建议她( )①确立更高学习目标②多交良师益友③正确对待学习压力④及时调整心态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要想从容应对考试,得到理想的考试成绩,最重要的是( )A、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B、有良好的学习态度C、悦纳自我,发展自我D、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一模考试即将来临,卢进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心里很烦躁。
最新精选粤教版政治思品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 情系中华 放眼未来4.3 迎接挑战 立志成才复习特训十九

最新精选粤教版政治思品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情系中华放眼未来4.3 迎接挑战立志成才复习特训十九第1题【单选题】在我们的学习中,都会有压力或可能产生过度考试焦虑,这样不利于学业的提高和个人的发展。
克服和调节过度考试焦虑的方法是( )A、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B、进行深呼吸和积极的自我暗示C、正确对待学习中的竞争合作D、考试时分散一些注意力,做到漫不经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主要有( )①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②增强自身实力③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④加大学习压力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面对中考,小华担心考不好,复习时效率很低。
小明有条不紊地复习,对自己充满信心。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应该消除学习上的一切压力B、只要正确认识学习压力,就能取得好成绩C、有压力,才有动力,学习压力越大越好D、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将压力化为动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关键是( )A、积极开展自我对话训练B、认真学习,充分准备C、延长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方法D、对症下药,有针对性调控【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有人说:考试是一种公平的“竞赛”。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目前的升学和就业制度中,考试仍然是一种比较客观的鉴别和选拔方法②考试分数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真实水平的反映③考试分数能说明一切④考试中必须坚持诚实和公平的原则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主要有( )①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②增强自身实力③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④加大学习压力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怎样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①正确对待学习压力②克服考试焦虑③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④认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幸福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小丽说:“七年级时,成绩从第一名落到第二名,我的烦恼就开始了;八年级时,学习占满了我的生活,为了学习,我失去了朋友;到了九年级,学习更紧张了,我更沉默了。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种下一棵树就给大地种下绿色希望,植下一片绿就为生命创造一方美好家园。
据此回答第1~2小题。
1.“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共完成造林4.5亿亩、森林抚育6亿亩,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我国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意义在于( )①改善生态②净化空气③增加资源种类④建设美丽中国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五十多载寒来暑往,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人持续造林护林100多万亩,将原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山秃岭修复成“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华北绿肺”。
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塞罕坝的生态变迁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②人类要主动改善生态环境③人类善待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④自然能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 2018年4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首部少年儿童一起挥锹铲土、填入树苗、培实新土……种下了白皮松、西府海棠、红端木、玉兰、紫叶李。
这( )①启示公民应自觉履行植树的义务②说明我们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建设美丽中国③表明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④有利于青少年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好”的观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
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大气污染物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4元至14元。
该法的实施( )①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②是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③是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④彰显我国全面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坚强决心和信心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2018年5月18至19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 的奇迹,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伟大成就。铁 路建设者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 态脆弱”等世界性难题的挑战,但这些难题 最终都被一一化解。这充分说明( ) A.中国已成为技术一流的国家 B.中国人有敢于创新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C.我国善于借鉴外国经验 D.我国“三步走”战略早经实现 9.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是 ( ) A.爱岗敬业 B.奉献社会 C.理智面对压力 D.正确面对考试
18.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 系,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这是因为 ( ) A.国家的安危、兴衰、荣辱与个人休戚相关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泰才能民安 C.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D.国家的繁荣富强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是至关重 要的 19.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 ( ) A.从日常生活做起 B.要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业 C.培养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追求享受 D.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 而上,不要畏难而退
6.千年伟人马克思的杰出贡献主要在于他(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实现了对理想的 追求 ③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批判资本 主义社会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名言能体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 有( ) ①阅古今,国与家,成由俭,败由奢 ②言必信, 行必果 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④生当作人杰,死 亦为鬼雄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下列已经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 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A.自然资源 B.人才 C.劳动 力 D.土地 15.爱岗与敬业的关系是 ①爱岗与敬业是前提 ②敬业是爱岗 情感的升华 ③敬业是爱岗的目的 ④ 爱岗是敬业的目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多项选择题 16.中学生立志报效祖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落实到行动上,最重要的是 ( ) A.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B.依靠自己的小 聪明 C.充分利用良好的学习环境 D.发挥特长, 有个性地发展 17.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几代人、十几 代人的共同使命。我们有志青年应该( ) A.立志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 B.从实际出发,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 的成长目标 C.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 承担自己的责任 D.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 力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3.下列能体现立志报效祖国的名言警句有(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位卑未敢 忘忧 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纵观人类历史,只有国家兴旺、经济发展、政 治文明,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社会 才能安定祥和、个人才能享有自由。反之,国家衰 败、分裂动乱,人民群众就会流离失所,个人的自 由和发展就无从谈起。这段话说明了 ( ) A.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B.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无关 C.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 是动乱 D.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得不到进步和发展,其根 本原因但是动乱 5.共产党人追求不息的人生目标是( ) A.社会主义理想 B.小康社会理想 C.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D.个人理想
24.当今,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科技进步 贡献率已经高达60%一80%。“经济和社会发展 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 靠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1)科学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我国经济发 展有什么作用? 答:(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 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 础和标志,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竞争、科 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加强 人才队伍建设,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速科技 发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10.第16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毛建东说,每 个人都想自我实现,但理想抱负绝不仅限于“大 官”“大款”“大明星”,更多的年轻人应该立足 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扎实基层。干得好,一样能获 得社会的认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年轻人没有必要树立崇高理想 B.爱岗敬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C.个人理想的实现并不需要艰苦奋斗 D.“立足本职工作”是庸俗理想11.面对考试, 有的同学会因产生焦虑心理而影响自己学习水平的 正常发挥。克服考试焦虑的主要途径是( ) A.平时强迫自己多学习 B.考前“临时抱佛 脚” C.平时经常自我激励 D.培养自己 的心理调控能力
(2)科学成就未来,时势造就人才。同学们, 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面对人生道路新 的选择,你打算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的 有用之才呢? 答:①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 精神;②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有良 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有扎实宽厚的科学文 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较好的身心 素质,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③我们 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 班人,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2.三年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学习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同学 们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将面临着升学与就业 的选择。对于升学选择,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考上重点高中,上大学才有希望 B.完全由家长决定 C.完全服从老师的安排 D.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13.对艰苦奋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不仅是一种生活作风,更是一种工作作风和精 神风貌 ②艰苦奋斗的品质表现在工作上,就要自 力更生、奋发图强 ③表现在学习上,就要刻苦钻 研、勇于探索 ④表现在生活上,就要艰苦朴素、 勤劳节俭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九年级思想品德 单元测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是( ) ①热爱祖国 ②积极向上 ③团结友爱 ④文明礼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们每个人由于_________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 性。( ) ①遗传因素 ②社会环境 ③家庭条件④生活经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要解决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政府应该怎么做? 答:①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②完善扶持群众创业就业的机制、 政策和措施,为群众创业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③ 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各种形式的免费或低收费教育,提高 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技能、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 (3)请你为谢彬选择职业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①了解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就业面临的困难 有足够的思想准备。②要摈弃世俗偏见,克服急功近利、 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谋求“铁饭碗”、鄙视体力劳动等 错误观念。③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 不足,扬长避短。④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自加压力,努 力奋斗,敢试敢闯,勇于面对和战胜困难。⑤要采取先就 业再择业的策略。就业之后,再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学习 方式,在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同时,增长知识、提高能 力,以便日后选择新的职业。
四、判断分析题 (先判断正误,然后再说明理由)
23.实现共同理想就不能提倡艰苦奋斗,提倡艰苦奋斗共同理想就 实现不了。
答:(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伟 大事业的成功,有赖于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2) 因为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 本途径和保证。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 28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经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 解放的共同理想。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 奋斗了五十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③由于种种原 因,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仍然很低,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面临的新的 问题和挑战,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才能 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和力量,鼓舞人们战胜各种困难,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20.小昕近来因考试成绩差而感到自卑,上课无 精打采,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对考试表现出明 显的焦虑。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有很多同学 与小昕一样,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关于学习压 力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劲头 和潜能 B.没有学习压力,可能会使我们失 去动力,停滞不前 C.感到学习压方的存在是 由于成绩不好 D.过度的学习压力会使焦虑不 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1.你认为小听怎样才能缓解学习压力 ( ) A.尽可能找理由逃避考试 B.培养学习兴趣 C.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D.适度降低期望值,提高自信心
三、简答题 (6分)
22.著名画家徐悲鸿早年在法国留学时,一个外国学生十 分失礼地向他挑衅说:“你们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 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徐悲鸿非常气愤地说:“我们各自 代表自己的国家来比一比,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 才!”从此他发奋努力,为国争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认 真钻研,终于展出了自己的油画作品,轰动了巴黎美术界。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上述材料说明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有报效祖国 之志,要有坚定的民族自信心。 (2)我们应该如何立志报效祖国? 答:①我们要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②树立 民族自尊心,坚定民族自信心。③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 年,从小就要立下爱国之志,胸怀远大目标,努力学习, 掌握报效祖国过硬的本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 中华而努力奋斗。
六、实践探究题(共14分)
25.材料一:据统计,到2010年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由目前的 7亿多增加到9亿多,到2020年可能接近10亿。另据统计,我国目 前有1000多万下岗职工,可见,就业的压力相当沉重。在劳动
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形势下,就业上的竞争和优胜劣汰不可 避免。材料二:谢彬大学毕业后四处寻找工作,可是始终 未能如愿。他觉得有的工作很艰苦,干起来 太累人;有 的工作虽轻但工资较低,干起来没劲;有的工作太“低 贱”,干起来没面子。(1)为什么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答:(1)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提供的就业机会还不能满足 人民群众的就业需要。②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综合 素质较低,给就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③各级政府扶持群 众创业就业的体制、措施政策还不完善、不到位。④一些 人没有正确的职业观,缺少创业精神,不能以积极、务实 的态度对待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