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第二章 习题
模电课后习题第二章

习题二2-1 试分析图P2-1所示电路中,哪些可以正常地放大交流信号,哪些不能?并说明理由。
图P2-1 题2-1图 解:(a ) 不可以,因为没有R B ,交流时直流电源相当于短路,交流信号也短路;同时,没有R B ,则E C 直接加载在U BE 两端,三极管易被击穿。
(b ) 不可以,交流时直流电源U BB 相当于短路,交流信号也短路。
(c ) 可以,U CC 、R B 和R C 可以使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d ) 不可以,发射结零偏置。
2-2 放大电路如图P2-2所示,图(b )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设u BE =0.6V ,试用图解法求I CQ 和U CEQ 以及输出电压的动态范围。
图P2-2 题2-2图解:2-3 放大电路如图P2-2所示,若晶体管β=50,00≈CB I ,试计算:(1)I CQ 和U CEQ ;(2)令R B =470K Ω,其它条件不变,重求I CQ和UCEQ ;(3)令R C =5.1K Ω,其它条件同(1),重求I CQ 和U CEQ 。
解:先得到直流通路,见题2-3 直流通路图 (1) :A K R U E IB BEC BQ μ2.293900612=-=-=VR I E U mAI I I C CQ C CEQ BQ BQ CQ18.7103.31046.11246.15033=⨯⨯⨯-=⨯-====-β(2)若K R B 470=,则I 题2-2 图解法结果VR I E U mAI I A KI C CQ C CEQ BQ CQBQ 01.8103.31021.11221.12.244706.01233=⨯⨯⨯-=-====-=-βμ(3)若K R C 1.5=,则VU mAI AI CEQ CQ BQ 55.4101.51046.11246.12.2933=⨯⨯⨯-===-μ2-4放大电路如图P2-3所示,设U BE =0.6V ,00≈CB I ,U CES =0.3V ,试计算I CQ 和U CEQ ,再求其输出动态范围。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例题习题

【例2-1】理想二极管电路如例2-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输出电压U A0。
解:为了判断二极管在电路中是导通的还是截止,首先假设将二极管断开,确定二极管两端的电位差;然后根据二极管两端加的是正向电压还是反向电压判定二极管是否导通,若二极管两端的电位差为正向电压且大于阈值电压,则二极管导通,若二极管两端的电位差为反向电压,则二极管截止;若电路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二极管,则判断承受正向电压较大的二极管优先导通,再按照上述方法判断其余的二极管是否导通。
本例中,对于例2-1图(a)所示电路, 当二极管D 断开后,V 4)9()5(A B BA =−−−=−=U U U ,所以二极管D 导通,V 5A0−=U 。
对于例2-1图(b) 所示电路, 当二极管1D 、2D 都断开后,V 3)12()9(11B A AB =−−−=−=U U UV 6)15()9(22B A AB =−−−=−=U U U ,由于12AB AB U U >,所以二极管2D 先导通,2D 导通后V 15A0−=U ,这时V 3)12()15(11B A AB −=−−−=−=U U U ,所以二极管1D 最终处于截止状态。
对于例2-1图(c) 所示电路, 当二极管1D 、2D 都断开后,V 3912A B A B 11=−=−=U U U , V 1910A B A B 22=−=−=U U U ,由于A B A B 21U U >,因此,二极管1D 优先导通,1D 导通后,V 12A0=U ,此时,V -21210A B A B 22=−=−=U U U ,所以二极管2D 最终处于截止状态。
5V例2-1图【例2-2】例2-2(a)图所示电路中的二极管是硅管,①若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则流过二极管中的电流是多少?②如果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为0.7V ,则流过二极管中的电流又是多少?③若U =20V ,且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为0.7V ,则流过二极管中的电流又是多少? 解:由例2-2图(a)所示电路①若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二极管D 因受正向电压而导通,U D =0V ,二极管中的电流为 mA 82.1107.461D =×==R U I ②如果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为0.7V 先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
模电第二章习题答案

习题2-5 设图中的三极管β =100,U BEQ =0.6V ,V CC =12 V ,R C =3 k Ω,R b =120 k Ω。
求静态工作点处的I BQ I CQ 和U CEQ 值。
习题2-15 设图中三极管的β =100,U BEQ =0.6V ,V CC =10V ,R C =3 k Ω,Rb b’=100 Ω。
V CC =10V ,,R C =3 k Ω,Re=1.8 k Ω,RF=200Ω,Rb1=33 k Ω,Rb2=100 k Ω,RL=3 k Ω C1,C2和Ce 足够大。
①求静态工作点②画微变等效电路如图(3)求Oiu U A U =;(4)设Rs =4 k Ω,求osus U A U =(5)求o i R R 和① 2.48,0.94, 5.3E U I I mA U =≈=≈BQCQ Q CEQ V V②微变等效电路如图③be 2.9r ≈ k Ω,Lbe = 6.5(1)u FR A r R ββ'-≈-++(4)12i r ≈ k Ω,= 4.9ius u i sr A A r R -≈-+(5) R i ≈12 k Ω,R o ≈3 k Ω习题2-17 画出如图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写出计算电压放大倍O1O2i iU U U U 和数的表达式,并画出当c e RR =时的两个输出电压o1o1U U 和的波形(与正弦波i U 相对应)。
微变等效电路如下图解O1i be (1)ceU R U r R ββ=-++e c O1O2O1O2R u u R U U =≈当时,,和的波形如下图ebe e *02*)1(1R r R U U Au iββ+++==)(习题2-21在下图所示的放大电路已知V DD = 30V,R d = 15 kΩ,R d =1 kΩ,R g=20 MΩ,R1=30kΩ,R2=200kΩ,R L= 1 MΩ,A和输入和输出的电阻Ri,R o场效应试估算电压放大倍数u管g m=1.5mS。
模电习题解答2章

1.确定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 ICQ 和 UCEQ。
2.分别求出负载电阻 RL=∞和 RL=4kΩ时,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度(Uom)M。
图 2-26 题 2-12 图
解 1. 根据I BQ
= VCC − U BE RB
≈ VCC RB
= 50µA
U CEQ = VCC − I CQ ⋅ RC
8
画直流负载线图2
图 2-30 题 2-14 图 解:1.分析静态工作点
10
, I BQ
=
I CQ β
= 10µA
RB
= VCC − U BEQ I BQ
= 1.13MΩ
2.微变等效电路如图 2-31 所示
图 2-31 微变等效电路
rbe
= rbb'
+ (1 + β ) 26
I EQ
= 100 + 26 ×103 10
I BQ
=
I CQ β
= 40µA
则基极电压为VBB = IBQRB − 0.7 = 3.3V
2. 根据集电极电流和管压降可以求出集电极电阻,
− U CEQ = VCC − I CQ ⋅ RC =
RC
= VCC − U CEQ I CQ
=
9 −5 2
= 2KΩ
2-12 放大电路及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如图 2-26 所示,用图解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当RL = 4kΩ, 画电路的交流负载线
它经过Q点,斜率 -
1 R ′L
=−1 2
ICQ RL′ = 2.6× 2 = 5.2V
图 2-27
(Uom )M = min(UCEQ −UCES , ICQ RL′ ) = 5.2V
模电 第二章习题

1、图中二极管可视为理想二极管,试判断哪个电阻上的电压有效值最大。
2、设稳压管VD
Z1和VD
Z2
的稳定电压分别为5V和10V,正向压降均为0.7V,求图
中各电路的输出电压U O。
3、已知电路中,,二极管正向压降为0.7V,画出各电路中u O1、u
O2
波形,并注明其电压幅值。
4、设图示电路中的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等于零,反向电流等于零),电阻R为30。
当用R×1档指针式万用表测量A、B间的电阻时,若
红表笔(带负电压)接A端,黑表笔(带正电压)接B端,则万用表的读数是多少?
5、计算下图电路中二极管上流过的电流I D。
设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为0.7V,反向电流等于零。
6、设图中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否导通。
(要求有分析判断过程)。
模电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三极管用来放大时,应使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2.型号为3CG4D的三极管是PNP型高频小功率管。
3.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增大,反向饱和电流I CBO增大,正向结电压U BE下降。
4. 有两只三极管:A管β=200,I CEO=200μA;B管β=80,I CEO=10μA,其他参数大致相同,一般应选B管。
5.共射基本电路电压放大倍数为负值,说明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差180o。
6.放大电路未输入信号时的状态称为静态,其在特性曲线上的点称为静态工作点;有输入信号时的状态称为动态,动态工作点移动的轨迹称为交流负载线。
7.在放大电路的下限截止频率处,幅度的放大倍数为中频处的0.707倍,这主要是由电路的频率失真引起的。
8.场效应晶体管是通过改变栅源电压来改变漏极电流(输出电流),所以它是一个电压控制电流源(或电压控制)器件。
二、判断题1.由于放大的是变化量,所以在输入直流信号时,任何放大电路的输出量都没有变化。
(×)提示: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就有变化。
2.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点相互独立,(√)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3.放大电路中各电量的交流成分是由交流信号源提供的。
(×)提示:增加的幅度所需能量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
4.通常,JFET在漏极与源极互换时,仍有正常放大作用。
(√)三、选择题1.测得某放大电路中三极管三个管脚对地电压分别为U1=2V,U2=6V,U3=2.7V,则三极管三个电极为(B)。
A.①管脚为发射极,②管脚为基极,③管脚为集电极;B.①管脚为发射极,②管脚为集电极,③管脚为基极;C.①管脚为集电极,②管脚为基极,③管脚为发射极;D. ①管脚为发射极,②管脚为集电极,③管脚为基极。
2.在共射基本放大电路中,集电极电阻R C的作用是(C)。
A.放大电流B.调节I BQC.防止输出信号交流对地短,把放大了的电流转换成电压。
模电-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五版第二章习题

RE
(a)
(b)
课后习题解答
R2
VCC C RB1 T L
R1
C1 L C2 CS
RC
- ▷∞ + C1
C2
C3
L
R5
RB2
RE
CE
VDD (d)
(e)
(c)
课后习题解答
2.27 试判断图P2-27所示各RC振荡电路中,哪些可能振荡,哪些不能振荡,并改正错误。图中,有下 标的电容对交流呈短路。
RC RB T R RE R
2-7 试画出图P2-7所示三种变压器耦合反馈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并注明变压器 的同名端。
图P2-7
2-9 试判断图P2-9所示交流通路中,哪些可能产生振荡,哪些不能产生振 荡,若能产生振荡,则说明属于哪种振荡电路。
(a)
(b)
(c)
图 P2-9
(d)
(e)
(f)
答:(a)(c)不能产生振荡,(b)(d)(e)(f)能产生振荡。
R C
t
Rt
R2 T1 + C1
R REE
R
R
C
R1
(c)
(d)
课后习题解答
Rf R3 10kΩ R3 10kΩ
Rf C1 - ▷∞ + A2
- ▷∞ + A1
R1 C2 R2
图P2-29
(f)
- ▷∞ + L A1
L1T Biblioteka B2 RE CEC1C2
VCC (e)
R
(g)
课后习题解答
VDD RD CD T
RG C
RS
CS C
L 图P2-15
课后习题解答
模拟电路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word精品

第二章习题与思考题♦题2-1试判断图P2-1中各放大电路有无放大作用,简单说明理由。
EP2-1解:(a) 无放大作用,不符合“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的外部直流偏置要求;(b) 不能正常放大,三极管发射结没有偏置(正偏) ;(c) 无放大作用,三极管集电结没有偏置(反偏) ;(d) 无放大作用,三极管发射结没有偏置(正偏) ;(e) 有放大作用(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f) 无放大作用,电容C2使输出端对地交流短路,输出交流电压信号为0;(g) 无放大作用,电容C b使三极管基极对地交流短路,输入交流信号无法加至三极管基极;(h) 不能正常放大,场效应管栅源之间无直流偏置;(i) 无放大作用,VGG的极性使场效应管不能形成导电沟道。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和放大原理U1♦题2-2试画出P2-2中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设电路中的电容均足够大, 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解:-O +v ccRA営&本题的意图是掌握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概念,练习画出各种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c)+交紇诵聲十W白浙!SAOO1卩a浦诵踣I交说通路(1 •:)1BQ1CQ♦题2-3在NPN 三极管组成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假设电路其他参数不变, 分别改变以下某一项参数时,试定性说明放大电路的 I BQ 、I CQ 、U CEQ 将增大、减小还是不变。
① 增大Rb;②增大VCC ③增大3。
解:①Rb =■ 1 BQ■ 1 CQ ■ ~ U CEQ② V cc = 1BQ = 1 CQ = UCEQ ( =V CC- R c 1 CQ )不疋I BQ 基本不变本题的意图是理解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各种参数变化时对 Q 点的影响♦题2-4在图2.5.2所示NPN 三极管组成的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中,假设电路其他参数不变,分别改1BQCQ BQ■I B QUCEQ — V CC - 1 CQ R C1CQ=V cc变以下某一项参数时,试定性说明放大电路的 I BQ 、 I CQ 、U CEQ 、「be 和| A u|将增大、减小还是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BQ
VCC
U BEQ Rb
U BEQ RS
22μ
A
I CQ I BQ 1.76mA
rbe
rbb'
(1
)
26mV I EQ
1.3k
空载时,静态管压降、 电压放大倍数、输入 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 为
Rb
VCC U BEQ I BQ
565k
Au
Uo Ui
100
RL 2.63k
Au
Rc // RL rbe
Rc // RL 1.4k
2.11 电路如图P2.13所示,晶体管的=100,rbb' =100Ω。
(1)求电路的Q点、Au 、Ri和Ro; (2)若改用=200的晶体管,则Q 点如何变化?
2.5在图P2.5所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80,rbe
=1kΩ,Ui=20mV;静态时UBEQ=0.7V,UCEQ= 4V,IBQ=20μA。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凡对的 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Au
Uo Ui
IC (RC // RL) IB rbe
RL rbe
32.3μ A
I EQ (1 )I BQ ICQ 2.61mA
U CEQ VCC I EQ Re 7.17V
⑵求解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和输出电阻:
RL=∞时
Ri Rb ∥[rbe (1 )Re ] 110k
Au
(1 )Re rbe (1 )Re
U CEQ VCC ICQ Rc 6.2V
Au
Rc
rbe
308
Ri Rb ∥rbe rbe 1.3k
Aus
Rb // rbe Rs Rb // rbe
Au
93
Ro Rc 5k
RL=3kΩ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为
HJ,即为直接耦合情况下的交流
负载线得Q2(UCEQ=3V,ICQ=2 mA)。
⑵求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
空载时: 若取UCES=0.7V, Uom=(UCEQUCES)/=(6-0.7)/=3.75v; 即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 为5.3V,有效值约为3.75V。
带载时:Uom=(UCEQUCES)/=(3-0.7)/=1.63v; 即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 为2.3V,有效值约为1.63V。
rbe
37
(3) 若电容Ce开路,则将引起电路的哪些动态参数发生变化?如
何变化?
解:⑴静态分析:
U BQ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b1 Rb1 Rb2
VCC
2V
I EQ
U BQ U BEQ Rf Re
1mA
I BQ
I EQ
1
10μ A
U CEQ VCC I EQ (Rc Rf Re ) 5.7V
则Ri增大;
Au
rbe
(1
RL'
)(Rf
Re )
1.865
Au 减小,Ro不变。
2.12 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的=80,rbe=1kΩ。
⑴求出Q点; ⑵分别求出RL=∞和RL=3kΩ时电路的 A和u Ri、Ro。
解:⑴求解Q点:
I BQ
VCC U BEQ
Rb (1 )Re
0.996
Ro
Re
∥
Rs
∥ Rb
1
rbe
37
RL=3kΩ时
Ri Rb ∥[rbe (1 )(Re ∥ RL )] 76k
Au
(1 )(Re ∥ RL ) rbe (1 )(Re ∥ RL )
0.992
Ro
Re
∥
Rs
∥ Rb
1
当RL=3kΩ:
I CQ
VCC
U CEQ RC
U CEQ RL
解得:
U CEQ
RLVCC RL RC
(RC
// RL )I C
令UCE=0, IC=VCC/RC=12/3kΩ=4mA;令IC=0, UCE=VCC/2=6V。得H(6V,0), J(0,4 mA)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作
2.9 已知图示电路中晶体管的 =100,rbe=1.4kΩ。
⑴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UCEQ=6V,估算Rb约为多少千欧; ⑵若测得和的有效值分别为1mV和100mV,则负载电阻RL为多 少千欧?
解:⑴求解Rb
⑵求解RL:
I CQ
VCC
U CEQ Rc
2mA
I BQ
I CQ
20μA
VCC
2V
I EQ
U BQ U BEQ Rf Re
1mA
I BQ
IEQ 1
5 μA
U CEQ VCC I EQ (Rc Rf Re ) 5.7V
(3)若Ce开路,
Ri Rb1 ∥ Rb2 ∥[rbe (1 )(Rf Re )] 4.04k
80 5//5 1
200
Ri Rb // rbe 510 k //1k 0.998 k 1k
Ro Rc 5k
Us
Ui Ri Rs Ri
0.021 2 1
0.06V
60mV
2.7 电路如图P2.7所示,晶体管的=80,rbb'=100Ω。
分别计算RL=∞和RL=3kΩ时的Q点、A、u Ri 和Ro。
2.4 电路如图所示,图(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态时 UBEQ=0.7V。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RL=∞和RL=3kΩ时的 静态工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有效值)。
解:⑴求静态工作点:
空载时:
I BQ
VBB U BE RB
20uA
由UCE=VCC-ICRC,令UCE=0, IC=VCC/RC=12/3kΩ=4mA; 令IC=0, UCE=VCC=12V。得 M(12V,0),N(0,4 mA)在 输出特性曲线上作直流负载 线MN与IBQ=20μA的交点即 为Q1(UCEQ=6V,ICQ=2 mA), 此值即为RL=∞时的静态工作 点。
动态分析:
rbe
rbb'
(1 )
26mV I EQ
2.73k
Au
(Rc ∥ RL ) rbe (1 )Rf
7.7
Ri Rb1 ∥ Rb2 ∥[rbe (1 )Rf ] 3.7k
Ro Rc 5k
(2)若=200,则
U BQ
Rb1 Rb1 Rb2
I CQ
VCC
U CEQ RC
U CEQ RL
U CEQ
RL Rc RL
VCC
ICQ (Rc
∥ RL )
2.3V
Au
RL' rbe
115
Aus
Rb // rbe Rs Rb // rbe
Au
35
Ri Rb ∥rbe rbe 1.3k Ro Rc 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