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日本的明治维新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迅速崛起的日本》

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迅速崛起的日本》

16
对外侵略扩张;
朝鲜战争;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 正式吞并朝鲜。 1895年《马关条约》, 割占台湾。
甲午中日战争;
日俄战争; 1904年《朴次茅斯和约》。
17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三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 的胜利,树立了日本在 第二步征服朝鲜 东亚的强国地位。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步征服世界
20
探究活动1: 明治维新后日本 近代化过程;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出
现高潮;较早产生垄断组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向帝国主 明治政府仿效西方建立近代 1)经济上: 义阶段过渡。 政治制度, 1889年《大日本 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 2)政治上: 宪政体。 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 3)对外关系上: 独立;进行侵略扩张,满足 资本主义的发展。 21
3、历史意义;
1)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 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 4 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课堂巩固:
1、19世纪80年代,日本工业革命出现高潮,特 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 部门发展异常迅 速。 2、以 为代表的日本财阀资本和国家资 本也迅速发展起来。 3、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逐渐统治了 各个工业部门,日本向 阶段过渡。 4、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日本资本主义的 5 发展主要靠 ,实行自上而
8
联系书本“读一读”回答: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君主 议会与 内阁与 掌握 这部宪法具有怎样的特 权力 君主关系 君主关系 实权者 点? 英 统而 议会权力 内阁对议 资产 阶级 国 不治 大于君主 会负责 天皇为代 日 进步性:在法律上,宪法承认了人 至高 天皇可以 内阁对天 性质:它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 表的官僚 无上 解散议会 皇负责 本 民享有选举权、担任政府官员权, 军阀集团 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居住、通信、宗教信仰权等权利。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及答案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唐朝的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开元礼中,其基本内容包括吉、宾、军、嘉、凶等五礼,计150卷。

其中吉礼的主要内容是祭祀,宾礼的主要内容是接待周边国家的君主和使节,军礼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活动中的仪式,嘉礼主要包括成人、婚嫁、朝议、养老等嘉庆仪式,凶礼主要内容则是有关丧、葬及凶年赈抚、劳问疾苦等。

在这些礼文中,规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程序、议节、方式,人的身份及担任的相应角色,礼器及乐舞的规格等。

唐代的礼乐制度包含天人关系、君臣关系、官员关系、民族关系、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涉及各色人等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乃至于衣食住行、岁时节庆、文体娱乐等方方面面。

唐代时家礼开始出现,早期“礼不下庶人”的局面改变。

在礼乐制度从中原到边疆的传播过程中,国内各种文化因素之间,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以礼乐制度为核心达成了一致。

同时,唐的礼乐制度在周边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摘编自赵轶峰《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礼乐制度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礼乐制度的影响。

(9分)【参考答案】(1)背景:内容全面;制度完备;从官方逐步渗透的民间;广泛传播。

(6分,任取三点。

)(2)影响:通过规范各种关系,促进了礼乐制度的普及和完善;促进了各民族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利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了唐朝的统治秩序等。

(每点3分)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咸丰三年(1853年),军旅数起,粮饷紧缺。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形势危急,三月十八日,咸丰帝下旨准奏铸当十、当五十大钱。

从咸丰三年末起,钱局开始铸行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

此时,当十大钱减重为四钱四分,当五十大钱减重为一两,当百大钱铸重为一两四钱,当五百大钱铸重为一两六钱,当千大钱铸重为二两。

最新高三一轮复习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复习进程

最新高三一轮复习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复习进程

多练出技巧
巧思出硕果
三、具体措施和作用
方面
措施
政治 1、废
作用 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

一国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 统一的国内市
旧 场。
政治 经济
2、废
3、实行
,取消
武士特权。)
1889 年,颁布《
》确立以天皇为核心的
制。
实行

(特点:国家大力扶植发展资
缓和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更多自 由 劳动力 。
马上运用: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历史潮流:日本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2、力量对比: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有武装,得到天皇和强藩支持) 3、政策措施:实施全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4、国际环境: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第三节 迅速崛起的日本
一、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化高潮的出现
权于一身。

有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
生活 教育; 传播西方启蒙思想;社
会生活“欧化”
四、评价:见课文最后一段
性 质: 天皇为首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进步性: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成为亚洲近代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局限性: ⑴明治维新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⑵随着实力的增强
, 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
义,对邻国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3、外患: 以美国为首的列强入侵,使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年,
扣关——美国 “黑船事件,”签订《
》,打开日本大门。
影响:阅读课文 111 第一段
政治——主权受到不断破坏,内政不断受到干涉;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选修1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选修1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二
理主干
引史料
讲要点
返回
(考2点0五15·江明苏治·2维4)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 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 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 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 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 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 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 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 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怎样学习西 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8分)
考点五 明治维新
(2)经济:殖兴产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治 :废除旧体制,颁布1889年宪法,确立近代天皇制。 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教育: 进行教育改革,倡导“文明开化”,建立了近代教育 体制。
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实行四民平等。 2经济上,发展新经济,币制改革;实行土地私
有制,地税改革;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 2.主要内容 本主义新经济。
3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生活习俗上推进西化。
4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课标要求: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 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 主义社会的全过程 (1868年-1890年)。 史学界将1868年的明治 维新作为日本近代史的 起点。
明治维新 背景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经过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 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八 明治维新课件 人民版选修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八 明治维新课件 人民版选修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专题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明治维新的举措 1.政治:彻底破除旧政治体制。 (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3)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先是大力发展官营企业,后 又扶植私人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培养士兵的武士道精 神和忠君爱国思想。 (2)培养高级军事人才。 (3)建立近代化海军。 (4)扶植军事工业。 (5)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史证
内容涉及工业、市政、交通、军事、文教各方面,
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全面性、有选择性、主动性、与国情 相结合吸收工业革命的成果等特点。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史料二 “文明开化”
专题八
图一
银座景象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3.对外踏上军国主义道路 (1)利用有利的国内国际条件,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专题八
(2)加紧向朝鲜、中国侵略,1904 年又打败俄国,树立了 日本在东亚的强国地位。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名师点睛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日本采取非正常手段完
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2)1889 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初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形式 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3)日本通过武装入侵朝鲜、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 利,树立了在东亚的强国地位,踏上了军国主义的不归路。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名师点睛
专题八
(1) 明治维新通过 “ 废藩置县 ”, 加强中央集
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四民平等,破除旧政治体制。 (2)明治维新通过“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 开化” 等“ 立新 ”措施,使日本发展成为新兴的资本主 义国家。 (3)明治维新的目的在于富国,其中关键在于鼓励发展资 本主义工商业。在当时经济落后、民智未开的日本,人 们缺乏创办工业的勇气、信心、技术和资金,因此,需 要政府的大力扶植, “ 殖产兴业 ”政策的主要精神在于 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 内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时明治维新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时明治维新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时明治维新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读下图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认真分析材料。

图一是反映1853年“黑船事件”美国军舰入侵日本,图二是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把两幅图对照,就找出了这两幅图之间的关系,第(1)问迎刃而解。

第(2)问应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文明发展资本主义,随着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又发动了侵华战争。

答案:(1)1853年,美国军舰入侵日本,打开日本大门,面对民族生存危机,日本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推翻幕府统治后,1871年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

入侵朝鲜,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鲜卑族拓跋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作将领的人。

”材料二培理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教材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次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

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明治维新

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明治维新

专题八明治维新【模块链接】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必修Ⅰ专题二)二、工业革命(必修Ⅱ专题五)【学习要求】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和幕府统治的内外危机。

概述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建立,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近代化的作用,认识其局限性。

【知识结构】一、背景(历史条件)㈠基本国情:19世纪中期,日本是一个幕府掌握实权、天皇成为傀儡的落后的封建国家。

㈡幕府统治危机——必要性⒈内忧:⑴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但受到幕府统治阻碍⑵政治: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⑶对外: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⒉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日本出现严重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加剧㈢武装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可能性⒈“王政复古”政变,倒幕运动取得初步胜利⒉鸟羽、伏见战役,摧毁幕府政权⒊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二、内容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步废除旧的封建体制,建立新的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主要内容简表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

㈠积极影响:⒈政治:日本成为亚洲唯一避免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⒉经济: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⒊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⒋对外:摆脱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启迪和经验㈡局限性:参考《创新设计》P296“重点难点——问题三”⒈在经济、政治上保留大量封建残余⒉推行军国主义,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是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一是资产阶级革命;二是民族解放运动;三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四是民族统一运动。

2020届高考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届高考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解析 (1)从材料中“在隋文帝的主持下,制定出大小制度同时并用的方案” 可知,隋朝度量衡改革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兼顾了南北方的利益,再结合“小
高考导航
制用于皇室宫廷礼乐制度等,大制为官民之间日常所用”分析“特点”。(2) 度量衡改革对当时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 世度量衡的稳定也产了生重要作用。据此回答“意义”即可。
高考导航
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 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 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 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 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 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模块六 选修部分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总纲目录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主干点一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高革考导航 主干点二 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命题猜想 直击高考
主干点一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主干点一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主干点一 栏目索引
1.(2019课标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
主干点一 栏目索引
考点 商鞅 变法
北魏 孝文 帝改革
王安石 变法
核心提示
拓展升华
(1)军事: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经济: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建立县制;制定秦律 (4)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日本的明治维新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

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2、材料一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的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

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

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材料二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

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

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

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

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材料二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

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编自新浪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战争的方式,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随后,又推行"废藩置县",完成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

1870年12月,明治政府成立工部省,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金业。

1873年,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近代"模范工场",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1881年,明治政府又设立了农商务省,对官营主义和干涉主义进行了反省,开始将大批官营企业出售给民间人士经管。

此后,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热潮。

——摘编自冯玮《日本通史》材料二自 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以官办及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垄断了纺织、航运、煤矿等部门。

进入80年代,这些企业大多经营困难。

1895年7月,清政府确定了"恤商惠工"的基本经济政策。

1898年,又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设农工商总局。

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以爵赏为核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商业、矿山、铁路、商会的奖励章程和法令。

在此期间,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

——摘编自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日本近代工业化启动的特点,并简析19世纪末日本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与本明治政府在发展经济上的相似做法,并简析其影响。

(3)以明治政府和清政府为例,说明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应重视的问题。

5、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

《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

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

故有学校之设立”。

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

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

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

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

(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当时明治维新、清末两国的教育改革有何相似之处?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1871年11月,明治政府派出一个由岩仓具视为正使,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为副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

使节团回国后主持朝政,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明治政府重视教育,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设定“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普及教育目标,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

思想文化界也十分活跃,翻译出版了许多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著作,也撰写了一些提倡文明开化,宣传启蒙思想的作品。

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文明开化的主要内容及实质。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关于日本哪些重要信息?并概括日本近代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

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下列是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材料三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1)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2)材料二的历史图片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任一种观点的理解。

9、日本经由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明治维新的性格规定着近代以来日本的性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闰4月27日公布了《政体书》。

这是明治政府的政治体制和组织法令。

它根据《五条誓文》原则,参考了《令义解》《西洋事情》(福泽谕吉著)等。

规定:“天下权力皆归太政官,使政令无出二途之患”,以谋求政令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太政官(相当于总理大臣)之下,设议政(立法)、行政、刑法(司法)三官(权)……体现君主和官僚构成的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原则。

——吴廷璆《日本史》材料二在统治人民方面,在公布《五条御誓文》(即《五条誓文》)的同时,对一般平民公布了《五榜揭示》。

此文规定:要遵守“五伦之道”:严禁结党、强诉(指人民的团结和向政府提出要求);基督教被作为邪教而加以禁止等等。

——[日]依田憙家《简明日本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为建立近代政治体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政治体制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变革社会关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平民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双重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存在怎样的“性格”。

10、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材料二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

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

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

——加藤弘之《邻草》材料三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

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