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二听诗知势

合集下载

杜甫诗歌中的仁爱

杜甫诗歌中的仁爱

杜甫诗歌中的仁爱(上)杜甫,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唐代杰出诗人。

他一生忧国忧民,关爱百姓,关注未来,呼唤正义,以其自觉和深沉的社会意识创作诗歌,其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新唐书》)。

杜诗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其中所体现的仁者之心,表现为矢志不移的追求理想和深沉广博的仁爱,这不仅是杜甫伟大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其诗作能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这个概念是宋代人首先提出来的,认为他是个“集大成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重要的品质如“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等,并以自己的道德人格去影响他人。

因此“诗圣”的称号既有文学的涵义,更有文化的性质和意义。

受儒家思想影响,历代文人关心天下苍生,特别置身乱世。

杜甫是这些诗人的代表。

他一生中经历了唐朝由盛至衰的过程,他的诗歌真实形象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故又有“诗史”之称。

一、忧国忧时,心系社稷杜甫生于盛世末期,年少时即志存高远。

他登泰山时写了著名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描绘出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的凌云壮志和宽广、博大的胸怀,给人以向上的精神动力。

杜甫认为历史上的尧舜之治和本朝的贞观之治,是当代和后世效法的德治典范,倡导实行仁政和教化。

他早年曾“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写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称赞“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写了《忆昔》描述出开元盛世时的繁荣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游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这首诗后来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唐代盛世的社会风貌。

三平祖师公签诗解大全剖析

三平祖师公签诗解大全剖析

三平祖师爷签诗解第一首姜太公在天水宫学道姜太公在渭水河钓鱼诗偈:南无世界若虚舟不用张帆任去留俄闻晓唱丝纶后月落空垂一钓钩姜大公是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人物。

名尚,字子牙。

他十三岁上昆仑山,拜元始天尊为师,在天水宫学道四十年。

一日,天尊对子牙说:“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

”姜太公下山后,历尽坎坷,八十岁时隐居在渭水河边,朝暮垂钓,作歌取乐,为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助周武王起兵伐纣,终于完成兴周的大业。

最后又奉命发榜封神。

本首签题意“待时而动,谋事皆吉”。

第二首苏东坡赤壁游舟韩信钩于城下诗偈:无忧树下有何忧不尽长江日夜流月明风清无限景好将杯酒共追游苏东坡(1037―1101)名轶,字子瞻.北来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东坡于嘉佑年间考中进士,历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苏东坡诗句,诬其“讥切时政”逮捕下狱,不久,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政治上失意,生活态度趋向消极,经常与朋友泛舟赤壁,以遣忧愁。

元丰五年八月至十月间,苏东坡写下两篇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文章,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韩信(?一前196),西汉三大开国功臣之一。

他初属项羽,继归刘邦,统率汉军打败项羽。

汉朝建立后,封为楚王,后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侯,最后被吕后杀害。

韩信未出身前,生活困苦,常常在淮阴城下淮水河边钓鱼,以此度日。

有个洗衣服的老妇人可怜他,拿些饭菜救济.他接受了;有个恶少年看不起他,要他从胯下爬过去,他也照做了。

苏东坡赤壁游舟和韩信钩于城下都是在患难无奈之时,出头尚有时日。

第三首太阳偏自恨枝无叶宋太祖被困河东诗偈:机感运用无休歇寒暑相推冷有热朝必种兮幕必收冬既凋零春又发“太阳启自恨枝无叶”是句口头传说。

太阳斜照时,树影倾斜,树身看不到自己倒影,为此而唉叹:只有光秃秃的身子,无枝无叶真难看啊!做人也是这个道理,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应该树立信心才对。

经典五言古诗赏析大全

经典五言古诗赏析大全

【导语】五⾔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种新诗体。

它没有⼀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韵也相当⾃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

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古诗。

下⾯是分享的经典五⾔古诗赏析⼤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五⾔古诗赏析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不得意,归卧南⼭陲。

但去莫复问,⽩云⽆尽时。

赏析 这⾸诗写友⼈归隐,看似语句平淡⽆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是使动⽤法,“使......饮”的意思。

⼀、⼆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第⼀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

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概在进⼊终南⼭的⼭⼝。

第⼆句设问,问友⼈到哪⾥去,由此引出下⾯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质朴⽆华的问话,表露了作者对友⼈的关切、爱护的深情厚意。

送别者的感情⼀开始就渗透在字⾥⾏间。

“君⾔不得意,归卧南⼭陲。

”三、四句是说,你说因为⽣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旁。

“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

指出了友⼈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中郁积不平。

⾄于友⼈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这三个字是理解这⾸诗题旨的⼀把钥匙。

“但去莫复闻,⽩云⽆尽时。

”结尾两句是说,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云正⽆边飘荡。

诗⼈在得知友⼈“不得意”的⼼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云⽆尽时。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中的⽩云才没有穷尽之时,⾜以供你娱乐排遣了。

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的安慰,⼜有⾃⼰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似乎带有⼀种⽆可奈何的情绪。

联系前⾯“不得意”三个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并蕴含着⾃⼰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万二避祸的文言文翻译

万二避祸的文言文翻译

昔有万二,性刚烈,好争斗。

一日,与人争地,遂至相斗。

万二持剑,意欲伤人,其人亦拔剑相抗。

二人势均力敌,剑光闪烁,一时难分胜负。

旁有智者,见状急呼:“万二,汝欲何为?杀人者死,岂不闻乎?”万二虽怒,然闻此言,心中一动,欲罢不能。

智者又曰:“此时不退,必招祸端。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忧。

’汝宜深思之。

”万二听罢,心中犹豫,回首望剑,剑尖微颤。

忽闻远处马蹄声急,一人策马而来,望见争斗,勒马停步。

此人乃万之二友,素知万二性情,见其持剑相斗,心中担忧,遂跃下马,趋前而言:“万二兄,何故至此?吾闻汝与彼争斗,实非好事。

古人云:‘和为贵,斗为贱。

’汝宜速退,免生事端。

”万二闻友言,心中动摇,遂将剑掷于地上,叹曰:“吾知错了,宜速退。

”遂与友携手而归。

归途中,万二感慨万分,思友之言,如获至宝。

自是之后,万二痛改前非,不再好斗。

每遇争端,皆能以理服人,与人和谐相处。

人皆称其有德,皆愿与之交友。

万二因避一祸,而得一生平安,亦知足常乐,不招是非。

译文:古时候有个人叫万二,性情刚烈,喜欢争斗。

有一天,他与人争夺地盘,于是发生了争执。

万二手持剑,意欲伤害对方,对方也拔剑相对抗。

两人实力相当,剑光四射,一时间难以分出胜负。

旁边有个智者,见状急忙呼喊:“万二,你打算做什么?杀人者是要被处死的,难道你没听说过吗?”万二虽然愤怒,但听到这话,心中一动,想要停下来却无法做到。

智者又说:“现在不退,必然会招来祸端。

古人说:‘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忧。

’你应该深思这句话。

”万二听了,心中犹豫不决,回头看着手中的剑,剑尖微微颤抖。

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有个人骑马而来,看到争斗的情景,勒住马,停了下来。

这个人就是万二的朋友,他一直了解万二的性格,看到他手持剑相对抗,心中担忧,于是跳下马,快步走到万二面前说:“万二兄,你为什么到这里来?我听说你和那个人争斗,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古人说:‘和为贵,斗为贱。

’你应该赶紧退下,避免生事端。

写西楚霸王的诗

写西楚霸王的诗

写西楚霸王的诗说到西楚霸王项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作为我国军事思想兵家四势的代表人物,作为历史上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项羽成为了古往今来很多人心中的真英雄。

清人李晚芳更是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本文向大家分享几首写西楚霸王的诗。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李清照对项羽拒绝苟且偷生,自刎乌江的行为进行了赞颂。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亲历了北宋的灭亡,眼见着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无耻行径,写下这首咏赞项羽的诗。

《项羽》宋·陆游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赏析:陆游阐述了项羽的长处和短处。

项羽勇猛无敌,拔山扛鼎,不足为奇。

却刚愎自大,谋士范增在他帐下无施展之处,及至到了乌江,末路之时,你才会知道,没有智谋,结局是多么凄惨。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赏析:楚汉之争中,项羽不敌刘邦,逃到乌江,他拒绝乌江亭长的渡河之请,自觉无面目对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乌江。

杜牧对于项羽的自刎颇有些 “恨铁不成钢”之意,他说: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赏析:王安石与杜牧的观点相反。

杜牧毕竟是一个诗人,颇有政治头脑的王安石对于项羽的处境,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王安石认为项羽不可能重来,因为经历了上百次的战争后,战士士气低落,失败已经难以挽回,虽然江东子弟都还在,但他们是否愿意跟随项羽从头再来呢?《乌江项羽庙》宋·吴龙翰盖世英雄只恁休,千年遗恨大江流。

汉提义帝作张本,当日君输第一筹。

赏析:吴龙翰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诛杀义帝,输了第一步,而这也给了刘邦起兵反对项羽的完美借口。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李白诗歌语言总体特色是清新质朴、天真自然、不加雕琢、一气呵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其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纵览李白诗歌,不论是古体诗、律诗、还是乐府诗、歌行体诗歌的确给人留下了通俗、精炼、明朗而含蓄又清新明丽的深刻印象,其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生动形象的比喻、一咏三叹的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李白诗歌语言总体特色是清新质朴、天真自然、不加雕琢、一气呵成。

这与李白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特别是乐府诗歌的学习和借鉴系系相关。

例如李白的《长干行》在很大程度上创造性地继承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创作手法,李诗中“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偿开,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等句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极为相似。

在他的《上三峡》中,又是以古代名歌《三峡谣》改造而成,歌谣原词为: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李白诗为“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正是因为李白善于学习乐府民歌诗歌就有了民歌清新自然、毫无雕琢的特点。

就像出水芙蓉,不禁有让人采而啖之的迫切愿望。

除此之外,像《独坐静亭山》《赠汪伦》等清新流畅的七绝也显其诗风的清新自然的特点。

在《赠汪伦》中诗人以故事体的格式引出了诗歌,又用口语般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汪伦的一片真情,似行去流水般自然,但又扣人心弦,让人深受感动和震撼。

在《独坐静亭山》中作者与静亭山相顾无言,但又心有灵犀,人山在静默之中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惆怅。

语言朴实无华却让人深思并达到共鸣。

于无华之处显其精神的升华。

他的自然质朴绝不是简单的除去雕琢,浅显明白,而是语近情遥有丰富的意味,堪称炉火纯青的语言大师。

为了更进一步从语言风格上欣赏李白诗歌,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语言学分析李白现有诗歌九百多首,一般评论家认为他擅长七古和七绝,通过对李白绝句的分析可以看出李白在语音的韵角上善于多用an\ang韵。

山水诗:李白《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水诗:李白《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诗是指描写⼭⽔风景的诗。

虽然诗中不⼀定纯写⼭⽔,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所及的⼭⽔状貌声⾊之美,则必须为诗⼈创作的主要⽬的。

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诗。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诗:李⽩《蜀道难》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蜀道难唐代:李⽩噫吁嚱,危乎⾼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千岁,不与秦塞通⼈烟。

西当太⽩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摧壮⼠死,然后天梯⽯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之⾼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雄飞雌从绕林间。

⼜闻⼦规啼夜⽉,愁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崔嵬,⼀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避长蛇;磨⽛吮⾎,*如⿇。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西望长咨嗟!译⽂唉呀呀!多么⾼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法详谈。

⾃从那时⾄今约有四万⼋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有飞鸟能过的⼩道。

从那⼩路⾛可横渡峨眉⼭顶端。

⼭崩地裂蜀国五壮⼠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川。

善于⾼飞的黄鹤尚且⽆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蜀道真难⾛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听到这些怎么不脸⾊突变?⼭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尺;枯松⽼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翻译赏析李白《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翻译赏析《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山上。

它下临长江,距三峡西口门极近。

白帝山虽不高峻,但从江船仰望,却仿佛城接云。

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王琦注:“白帝城,在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前人或以此诗为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

然细审“千里江陵一日还”诗意,可知曾从江陵上三峡,此当为返还之作。

应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时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

辞:别,离开。

这里指出发。

白帝:白帝城。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人云间。

千里:白帝城到江陵约六百余里,这儿说千里,是大略的说法,形容两地相距之远。

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水经注》卷三四《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月。

至于夏水陵,沿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啼:鸣叫,猿的叫声象啼哭。

轻舟:指载得轻行得快的船。

译诗、诗意:1早晨告别朝绕的白帝城,一日间行程千里回到江陵。

两耳边仍然响着沿岸猿叫声,轻轻的船儿早已越过千山万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二听诗知势
>明太祖洪武初年,嘉定县有个人叫万二,是元朝的遗民,他在郡内是数一数二的富豪。

有人从京城回来,万二问他京城有什么见闻。

那人回答:皇帝最近作了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万二叹道:不好的兆头已出现了。

他分析是皇帝对江南富豪拥有的财富有了担心,有可能对江南的富户采取行动,剥夺他们的家财。

万二马上安排出去避祸,他把家财委托几个能干的家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巨船载妻子儿女泛水漫游,到洞庭湖和湘江一带去了。

果然,明太祖对江南富豪采取了严厉的敛财政策,不到两年,江南财主陆续破产,独有万二避祸在外,躲过一劫,后来家业兴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