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达标检测与评估2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3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挑战真题 新人教版

2013高考立体设计历史人教版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挑战真题1.(2011·某某)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2011·某某文综)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 3 ?100 153A.2B.31C.73D.193【解析】从时间信息(1872~1911年)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所以纺织业应该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故选D项。
【答案】 D3.(2011·某某)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某某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X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4.(2010·某某)1889年X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
如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A.节约生产成本B.便于官府监管C.带动民用企业D.与洋商争利5.(2009·某某文综)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2009·某某文科基础)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某某条约》B.《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选C项。
2013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人民版必修2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
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A.坚船利炮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的观念 D.欧洲风俗习惯2.(2012·天津模拟)“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导致此说的主要原因是( )A.总结郑成功收复台湾经验B.吸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C.接受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D.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3.(2012·福州模拟)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需与外国人合伙。
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需购其修葺之料也”。
这一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是( )A.有助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B.有助于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C.对封建势力妥协D.对外国资本有依赖性4.(2012·扬州质检)照片《民国奇观:拎着麻袋领工资》反映了近代某一时期工人领工资的情景,下列对这一情景的解释不准确的是( )A.照片应拍摄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B.照片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就C.恶性通货膨胀政策造成了这一奇观D.照片真实反映了当时严峻的经济状况5.从1953年到1956年,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内,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到经典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轨。
下列关于“经典”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采取按劳分配的方式6.十年建设时期,诗人笔下经常有:“烟囱”的身影,如“彩霞里伊水似凤舞,白云中洛河似龙腾,看茫茫绿树大海,排排烟囱森林”。
这种文学现象反映的现代信息应当是( )A.人们环保意识逐步增强B.喜好黑色的时代审美观C.追求工业化的发展目标D.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现实7.“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

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50分1.2022·枣庄模拟19世纪40年代,广西都安、隆山、那马等地纱纸制造业非常兴盛,销路极广,“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当地生产的“纱纸”比“洋纸”的质量好B.当地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C.当地尚未开埠通商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2.2022·东营模拟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英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
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1914年至1918年徘徊于300万两左右,1919年增至771万余两。
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英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B.外国资产阶级剥削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C.一战的爆发促进了山东地区民族手工业的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外国殖民者的在华势力3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2022·银川模拟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
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
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5.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2013届高三历史复习基础巩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基础检测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基础巩固卷(含解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基础检测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12题)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政府2.从商品需求看,英国选定福建的厦门和福州作为首先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主要目的是获取畅销世界的( )A.丝绸B.茶叶C.瓷器D.木材3.甲午战后,有些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同时,有人指责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如果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
因此,清政府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但并没有可靠的法律保护。
苛捐杂税、官吏勒索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
上述材料体现出清政府从严格限制民间办厂到允许民间办厂的原因有()。
①允许外国人设厂,再限制民间设厂于理不合②“实业救国”呼声的压力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④与列强进行商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4.(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9题)郑观应在谈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时说:“今之自命正人者,动以不谈洋务为高,见有讲求西学者,则斥之曰名教罪人、士林败类。
”下列选项不能为此话提供依据的是A.驻英公使郭嵩焘在日记中承认西方文明有超过中国的地方,日记被奉旨毁版B.为“徐图自强”而创办的天文算学馆第一次招生时,“正途投考者寥寥”C.据《东西学书录》统计,到1899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共出书126种D.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因奔父丧,乘坐了外国的小轮船,几乎被顽固派开除省籍5.(2011年12月安徽省城名校联考19题)“1948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至8月21日止,已达6636946亿元,较1937年6月增发了 47万余倍。
法币与美钞的比价在1月为178000:1,8月即为1W8:l。
2013届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训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必修二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3月某某市质检)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某某息解读正确的是()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货币大量增发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C.围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2.(2011年3月某某市一模10题)作为烟草制品的标志——烟标,折射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右图的烟标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于研究()①实业救国思潮②维新变法思潮③民族工业发展④近代某某革命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2012年10月某某某某市实验高中高三期中)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 330,824,000 270,717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D.为近代某某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导致这一时期的发展③X謇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A.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B.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C.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5.(2012年3月某某市二模)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
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
曰政治清明。
曰农村繁荣。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6.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企业的主要区别是(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滚动训练测试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滚动训练测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2.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3.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
”这表明A. 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B. 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C. 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4.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6.从下表(1876-1911年中外糖料贸易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A.传统手工业呈现破产之趋势B.农产品商品化之趋势日益增强C.逐步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D.日益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7.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三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专题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三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专题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海关十年报告》记载,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该“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原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此厂的产品在纳税方面并未享受什么特别优待的章程。
”从上海伦章造纸厂的经营状况,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A.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与帮助B.获得充分发展,有相当规模C.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D.生产的产品难与外国商品竞争2.(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20题)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下表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3.有人在民国初年这样说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他的依据最有可能是民国成立后()。
A.国家挣脱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B.共和制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保障C.产业革命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D.民族资产阶级克服了自身的局限性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经济上看()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B.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力量的发展和无产阶段队伍的壮大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5.(2012年1月德州市期末11题)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l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
据此可推断该现象( )A.发生在抗战前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B.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6.(福建文综15题)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2、3、4、5、6、7、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10、11、12、13、14、15、16、17、18、19、20、22 综合2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世纪40年代,广西都安、隆山、那马等地纱纸制造业非常兴盛,销路极广,“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当地生产的“纱纸”比“洋纸”的质量好B.当地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C.当地尚未开埠通商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解析:C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4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排除B、D两项。
此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所以中国广西都安、那马等地生产的“纱纸”比“洋纸”质量好不符合史实。
由“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可判断出当地尚未开埠通商。
2.(2012东北四校联考)《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
男工另有种花园、筑马路、做小工、推小车。
女工另有做花边、结发网、粘纸锭、帮忙工。
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
”这说明( )A.社会生产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解析:A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变化。
材料中“丁男妇女或赴厂做工、或做各种小工,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表明A项符合题意;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错;“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是指中国独立主权的日渐丧失,C项与题意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地点80年代前状况80年代末状况山东土纱每千克价6两白银,洋纱仅3两多浙江鄞县家庭纺织业发达“百里不闻机声”广西桂皮每50千克白银7~8两桂皮每50千克白银8~9钱A.汇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下降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价格下跌通货膨胀严重解析:A 材料中土纱贵、洋纱便宜意味着西方列强对华倾销商品,“百里不闻机声”意味着中国近代家庭手工业者的破产;桂皮价格的大幅下跌意味着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综合表格信息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11·江苏名校大联考)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对该表的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2011·山东文综改编)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
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 2
B. 31
C. 73
D. 193
3.(2011·通州热身卷)1865年,一位大臣在奏折中提出:“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
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
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笼络)耳。
”此大臣()
A.属于洋务派 B.主张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C.属于顽固派 D.认识到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源
4.(2011·苏北四市三模)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材料表明洋务
运动()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5.(2011·江苏省百校大联考)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织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一年之内,不准续添。
”下列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该规定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此奏折应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快导致清政府出台该政策
D.该规定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6.(2011·无锡一模)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英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
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1914年至1918年徘徊于300万两左右,1919年增至771万余两。
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英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B.外国资产阶级利用并剥削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C.一战爆发促进山东地区草帽辫制造业的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列强在华经济势力
7. (原创)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由此可推理“宁波帮”经久不衰的原因可能是( )
A. 引进西方工商理念
B. 诚信经营
C. 与外商进行勾结
D. 依靠封建权贵
8.(2011·常州测试)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
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
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D.一战期间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
9.(2011·南京一模)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10.(2011·淮安模拟)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战争后的初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D.解放战争期间
11.(2011·溧水测试)某时期有位记者曾写道:“今天的上海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整个市场的每个角落……各大城市出现了‘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局面。
”“某个时期”是指()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2011·南通、泰州三模)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二、非选择题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请回答: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
14.(2011·南通、扬州、泰州二模)
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
……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有哪些表现?
(2)据材料观点,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3)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
法。
请任选以下若干角度: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局、经济和思想影响,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第一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A
2.D
3.A
4.C
5.A
6.B
7.A
8.A
9.D
10.D
11.D
12.A
13.(1)捐税沉重,贷款利息高;生产耗费大;机械修配支出大;制造及销售杂费高;工资成本高。
(任答两点)
(2)有利:国家基本统一;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
(实业救国思潮、反帝爱国推动等亦可)
(3)国家: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实现民族独立;减轻赋税,制定利于企业发展政策方针。
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工人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
【解析】第(1)问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根据表中显著差异的不同信息回答。
第(2)问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根据当时的政治、社会主要思想等分析。
第(3)问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根据材料中“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这一提示回答。
国家这一角度,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大环境回答,企业这一角度,从自身的改变回答。
14.(1)民族资本主义(或民族工业)产生并不断发展;结束封建专制制度,确立共和制度;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严重动摇,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答民主思想得到传播、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亦可)
(2)洋务运动。
(3)观点一:它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答其积极作用亦可)经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思想: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下,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运动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观点二:它延缓(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答其消极影响亦可)这场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它不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用现代化的手段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这违反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运动破产。
观点三:它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
经济、思想方面任意两点积极意义。
指导思想和材料观点或运动结局任意两点消极影响。
【解析】第(1)问注意限定的时间是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此时正是资产阶级活跃在
历史舞台上的时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回答不是太难。
第(2)问仔细读懂材料即可。
从材料(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因此是“反现代化”)不难看出是洋务运动,因为它接受现代化,只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用其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第(3)问注意是回答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它的影响应该是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选取的角度是: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局、经济和思想影响,从这些角度谈其积极影响或是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