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拾贝壳教案
2023年《贝壳》教学设计8篇

2023年《贝壳》教学设计8篇《贝壳》教学设计1一、课型设计说明我们此次开展的主题活动“我们身边的贝壳”主要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领域。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在前面的活动当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贝壳的种类、营养价值、用途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为此,本节课是一节总结交流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调查、收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采用实物展示、经验交流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为学生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实现活动成果共享。
二、学习目标1、通过汇报交流,了解贝壳的种类、外形特征、营养价值及用途。
2、了解目前生活中存在的乱扔贝壳的现象,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养成不随意乱扔贝壳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人学会合作、交流的意识,与人分享劳动成果,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
三、学情分析由于,我们选取的研究主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贝壳,所以学生参与兴趣很高。
每个小组都能够根据研究任务及活动方案采取深入社区访问、查阅书籍、网络搜所等多种方式来获取资料。
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的局限性,对于贝壳一些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比如,在调查贝壳种类时,学生只能做到区分贝壳的名称,而无法进行科学的分类。
鉴于此,我们此次的总结交流课,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会分析、整理活动成果,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学会共享成果。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汇报交流,了解贝壳的种类、外形特征、营养价值及用途。
教学策略:各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报告、实物展示、课件等方式将自己搜集到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同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交流,能谈出自己的收获与建议。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人学会合作、交流的意识,与人分享劳动成果,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
触摸大自然幼儿园拾贝壳实践教案

触摸大自然幼儿园拾贝壳实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的海边》第四章“海边的宝贝”,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贝壳的种类、结构及其生长环境,通过触摸和观察,使幼儿对贝壳产生直观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贝壳的种类、结构及其生长环境,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通过观察和触摸,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贝壳的生长环境以及如何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掌握贝壳的种类、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壳实物、图片、PPT、触摸箱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海边拾贝壳的图片,让幼儿分享自己去海边玩耍的经历,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各种贝壳,让幼儿观察、触摸,引导幼儿说出贝壳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通过PPT介绍贝壳的种类、结构及其生长环境。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放大镜观察贝壳为例,讲解观察贝壳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贝壳的细节。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触摸、观察贝壳,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触摸大自然:拾贝壳》2. 内容:贝壳的种类贝壳的结构贝壳的生长环境观察与触摸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眼中的贝壳要求:用画笔描绘出自己最喜欢的贝壳,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贝壳名称:扇贝特点:形状像扇子,颜色为白色,表面有美丽的纹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触摸、观察贝壳,让幼儿对大自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可开展相关的环保活动,如捡拾海边垃圾、制作环保标语等,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探究课《贝壳》教案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大班探究课《贝壳》教案设计与实施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探究课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通过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本文将以幼儿园大班探究课《贝壳》为主题,探讨教案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深入解读。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探究课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提问,发现贝壳的形态、特点和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 教学资源准备多种不同种类的贝壳,如蚌壳、扇贝壳、螺旋壳等,以及放大镜、图书、图片和录音资料。
3. 教学活动(1)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与贝壳相关的音频或视频,引发幼儿对贝壳的好奇和兴趣。
(2)观察贝壳:组织幼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贝壳的形态和特点,引导他们描述和比较不同贝壳之间的异同。
(3)阅读图书:带领幼儿阅读与贝壳相关的图书,通过故事和图画引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4)实地探索:组织幼儿到校园或附近的沙滩等地方,实地寻找并收集各种贝壳,激发他们的亲身体验和发现乐趣。
(5)展示共享:鼓励幼儿将自己找到的贝壳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共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三、实施过程在教案设计的基础上,本次探究课的实施过程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引导能力。
在导入活动中,老师需要准备好引人入胜的音频或视频,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贝壳环节中,老师应耐心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观察贝壳的细节;实地探索阶段,老师需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证幼儿的安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次探究课,《贝壳》这一主题,幼儿们不仅认识了不同种类的贝壳,还学会了观察、比较、提问和共享。
幼儿们也在活动中感受了探索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五、个人观点对于幼儿园大班探究课《贝壳》这一主题,我个人认为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在实际探索中获得知识,从而深入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
六、结束语《贝壳》这一主题的探究课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的热情。
贝壳教案(通用10篇)

贝壳教案(通用10篇)贝壳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积累:卑微一丝不苟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力量目标:1、培育对现代文的阅读力量。
2、通过学习本文思路结构特点,培育同学的写作理论水平。
德育目标:体会生命的真谛:敬重生命,喜爱生命,就要努力奋斗,有所成就。
教学重点:体会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对第六段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具预备:录音机,朗读带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贝壳》。
二、;席慕蓉,中国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三、朗读:1、听录音朗读课文一遍。
2、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板书:卑微一丝不苟四、理解:(先给时间让同学思索再做总结)1、问:本文几段,可分哪几部分?答:四部分。
第一部分(1),其次部分(2-3),第三部分(4-5),第四部分(6)。
2、问:各是什么意思?答:第一部分(1):捡到了一枚贝壳。
其次部分(2-3):为了敬重珍爱生命,上苍制作了坚硬精致的贝壳。
第三部分(4-5):做好自已的事,才能敬重珍爱生命。
第四部分(6):只有“固执和简洁”才能留下值得珍惜,令人惊异的东西。
五、鉴赏:(先给时间让同学思索再做总结)1、思路清楚,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2、有哲理性,敬重生命,珍爱生命。
3、托物言志,贝壳——生命六、主题:本文从贝壳谈起,启示人们应当敬重生命,珍爱生命,努力奋斗,留下让人赞叹珍惜的东西。
七、练习:板书设计理解: 思路:鉴赏:一、贝壳点题 1、思路清楚二、坚硬精致上苍结构完整三、敬重珍爱我 2、托物言志四、固执简洁生命 3、有哲理性贝壳教案篇2教学目标:1、揣摩借一枚贝壳领悟且阐释的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择取乐观求实的人生态度和敬业求新的精神;2、联系语境和结合托物释理散文的特点,明白本文的中心愿思;3、熟读课文,把握行文的思路,懂得是怎样借“贝”言“理”的。
教学重难点:懂得是怎样借“贝”言“理”的。
《贝壳》教学设计4篇 贝壳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贝壳》教学设计4篇贝壳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面是分享的《贝壳》教学设计4篇贝壳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阅读。
《贝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细小的东西要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
2.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
2.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的态度。
3.感悟人生,理解有关生命哲理。
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事物引出抽象深刻哲理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基本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对于人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宗璞面对紫藤萝花的由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存的永恒。
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小思和席慕蓉对人生有哪些感悟呢?她们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短文两篇。
一篇是小思的《蝉》,一篇是席慕蓉的《贝壳》。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小思和席慕蓉。
(作者简介见“课前导学”中的“作家作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诵读,积累生字词。
(1)字音蝉(chán )收敛( liǎn )颤(chàn )动聒(guō)宽恕(shù)卑(bēi)微(2)词义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2、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3、概括两篇散文的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并归纳。
三、跳读课文,体验情感1《蝉》一文中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捡贝壳 教案

捡贝壳教案教案标题:捡贝壳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贝壳的特点、分类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贝壳的特点和分类。
2. 贝壳的生态环境和重要性。
3. 捡贝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贝壳,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贝壳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贝壳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主体活动:3. 教师向学生介绍贝壳的分类方法,如腹足类、双壳类等,并展示不同种类的贝壳。
4.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贝壳样本,让学生根据特点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5.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归类的结果,并讨论归类的依据和方法。
巩固活动:6. 学生进行户外实地活动,到附近的海滩或湖边捡集贝壳样本。
7. 学生将捡集到的贝壳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8. 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他们的捡集成果,并展示他们的贝壳样本。
总结活动:9.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总结贝壳的特点、分类和生态环境。
10. 学生进行小结,记录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新知识和体会。
11. 学生展示他们的小结,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2. 学生的贝壳分类记录和小结。
3. 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教学资源:1. 不同种类的贝壳样本。
2. 活动场地:海滩、湖边等。
3. 学生笔记本和记录表格。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利用贝壳制作手工艺品,如贝壳画、贝壳串等。
2. 学生可以进行贝壳的进一步研究,了解不同种类贝壳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3. 学生可以参观贝壳博物馆或与专业人士交流,深入了解贝壳的科学知识。
备注:教案中的步骤和活动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精选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精选教案《拾贝壳》记叙几个孩子海滩上拾贝壳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快乐的课外生活。
课文语言优美,文笔活泼,很有感染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文挂图、贝壳。
【教学过程】1、复习生字。
开火车读字词卡片。
2、激情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礼物,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去摸黑色袋子中的神秘礼物)师:请大声告诉同学们,里面是什么?生:贝壳!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猜的对不对。
(师从袋子中拿出贝壳)师:猜对了,是贝壳。
同学们知道贝壳是在哪里拾的吗?生:海边 / 海滩上。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海滩上拾贝壳吗?生:退潮的时候。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退潮了,海妈妈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礼物,每当这个时候,海边的孩子们就会喊着、笑着、跑着、跳着,大家一起来感受下海边孩子们的心情。
(全班起立,配合表情动作,齐喊“退潮了!退潮了!” )(全班齐读一、二自然段。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看得出,小朋友们是真的很喜欢贝壳,那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海边拾贝壳,好吗?生:好!(板书:拾贝壳)师:我们一起来到了海滩上,看到了什么?(师出示课文挂图,生举手回答在海滩上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孩子们在海滩上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后举手回答。
)师:刚刚同学回答看到了卵石和贝壳,谁能补充说完整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卵石和贝壳的?(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师解释光滑和五彩的意思)师:好的词汇我们一定要记入词语库,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应用进去。
小学语文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拾贝壳》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语文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拾贝壳》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拾贝壳》本课记叙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海边拾贝壳的情景。
语句优美,内容生动。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起始阶段的第一篇课文,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
这个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虽然进入了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识字的方法,但是在生字中,教师也要做到对生字中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
课文语句通俗易懂,但又充满了美感,抓住教材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在充分地读文后,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大胆的谈自己的感受,既练习学生的说话,又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以及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
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2学情分析在识字方面,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时已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并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
因此,在教学时生字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起的是帮助、归纳、复习的作用。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已经能在初读课文时就能读出句子的语气了。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的质也有了提高,也能通过朗读有自己的浅显认识了。
3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4、5节。
2、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广泛兴趣。
2、正确认读8个生字。
积累7个词语,2个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4、5节。
学时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拾贝壳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拾贝壳特呢扇瞧离摸”9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正确认读。
能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这几个生字。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文中几句描写贝壳的句子,并能用几句话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3、通过学习激发向往大海,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拓展目标:说一说写一写我回到家给小朋友讲海滩上的故事。
教学重点、1、识记9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9个字。
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并能运用文本语句写写海滩上的故事。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式贝壳。
预习设计:1、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一读二听三模仿)2、学生字,标拼音划词语读。
(部首几笔加音序)3、看练习,想一想,做一做。
4、查找课外描写贝壳的句子一到二句,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1-5节,学习文中的生字拾贝壳彩腰扇逗,积累文中的语句,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拾贝壳的乐趣。
一、导入新课1、师: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学生说话交流)2、师:海滩上有清凉的海风、金黄的沙子、数不清的海鸥还有很多很多美丽的贝壳。
今天有一个小朋友要带我们去欣赏一下海边的贝壳,如果你喜欢的话,还可以拾到美丽的贝壳呢!大家愿意去吗?那么下面我们就立即出发,一起去海边拾贝壳。
3、出示课题《拾贝壳》谁来读一读?(1)学习生字:“拾”整体认读翘舌音,(个别读——齐读)“拾”是什么意思呀?(做动作)“拣”,他们是对近义词,板书记笔记。
(注意孩子学会记笔记)教师板演“拾”字,边书写,边说写字规则:“提手旁”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学生学习写拾。
(2)学习生字:贝:bei 部首法查:贝音序查:B ,一种软体动物。
壳:ke 上中下结构认识士字头组词:贝壳脑壳子弹壳鸡蛋壳(你知道还有哪些壳?)贝壳的家在大海,它是大海妈妈的孩子。
(3)再读课题,说说到海边拣贝壳心情会怎样?你能把下面的句子读出快乐的心情吧!退潮了!退潮了!我们一大群孩子喊着,笑着,跑着,跳着,来到海边拾贝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在海边拾贝壳是怎样一个快乐的场景呀?小作者又拣到哪些贝壳?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分小节朗读课文。
要求:读的人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听的人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3、思考、填空:(),一大群孩子在()拾贝壳。
他们拾到()的壳,像();拾到了()的壳,像();拾到了()的壳,像();他们把贝壳装满()盛满(),回到家讲给()。
说明:此练习设计是对课文的整体了解。
4、交流,并学习生字:扇:多音字 shan 表示事物的名称读第四声,如扇子扇贝Shan 表示动作读第一声,如扇风开火车读准:扇子扇贝扇风逗:半包围结构,逗人喜爱(非常讨人喜欢,也可以说:积累惹人喜爱讨人喜欢说明:随时记下课文的重点知识,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三、复习巩固学过的生字新词:拾贝壳收拾拣球扇贝扇风脑壳逗人喜爱讨人喜欢说明:生字的复现率多,便于学生巩固掌握四、研读课文3——5节(一)学习第三节1、小作者在海边看到了什么呢?出示句子:海滩上,银光闪闪。
许许多多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挤在一起晒太阳。
我们弯下腰,拾起美丽的贝壳。
2、各自朗读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估计学生交流:我从“挤”这个字可以看出沙滩上卵石和贝壳很多很多。
我从“银光闪闪”这个词可以看出退潮后沙滩上卵石、贝壳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很美丽。
(你能读出他们的美吗?)3、指导朗读4、想象:沙滩上,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挤在一起,躺在软软的沙滩上,吹着清凉的海风,看着蔚蓝的大海,耳边听着细浪的絮语和小鸟们的歌声,身上晒着暖暖的太阳,他们高兴地谈起了话,如果你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贝壳或卵石,你会说什么?句式:沙滩上,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挤在一起,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说明:通过老师的过渡语帮助学生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感受大自然的美。
5、再朗读第三节过度:看着沙滩上这么多的贝壳,我们迫不及待拾起贝壳,看我们拾到的贝壳多美呀!(二)、学习第四、五节1、出示两节:看,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折扇,真漂亮!说不定是海妈妈特意留下来,给我们扇风用的呢!瞧,一个细长的螺蛳壳,像一个张着嘴的小喇叭,真逗人喜爱!这一定是海妈妈留给我们吹号用的呢!2、各自朗读,读出美感,体会贝壳的美丽。
(要求读正确)3、观察扇贝的壳的图片,体会贝壳的美丽,再指名朗读第四节。
①指名读(读出美)②男女生比赛读句。
句子中的“特意”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请用上“特意”说一句话。
学习生字特指导书写特别特地呢比较朗读体会语气词的作用③你能看着图和填空读读吗?看,一个()的壳,像(),真()!说不定是()!去掉填空只留图片,说。
指导朗读背诵。
说明:此朗读指导有层次有坡度,便于学生背诵积累文中好句。
4、观察螺蛳壳的图片,体会贝壳的美丽,再指名朗读第五节。
你能看着图和填空读读吗?瞧,一个()的壳,像(),真()!这一定是()!观察图片,你能用书中的句子来介绍螺蛳壳吗?出示填空:细长的螺蛳壳像()。
学习生字瞧: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理解意思:看积累同意词说明:此设计与第四节稍有不同,目的让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运用文本语言。
过度:小作者还拾到了哪些美丽的贝壳,像什么?我们请小朋友准备一下,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模仿课文4-5节,说说其他形状的贝壳。
学习课文6-7,学习生字:帕摸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运用文本语句说说“我怎样把海滩上拾贝壳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生合作朗读课文1-5节: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拾贝壳》,贝壳的家在大海,它是海妈妈的孩子。
一天,退潮了。
我们一大群孩子``````来到海边。
海滩上,``````许许多多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
我们弯下腰,``````。
看 ``````像```````说不定是 ```````。
瞧````````像````````这一定``````````。
说明:省略号中是学生读,师生合作复习巩固1-5节内容。
二、模仿课文4-5节,说说其他形状的贝壳。
1、过度:海边的贝壳千姿百态,孩子们口袋里装满了,手帕里盛满了,还是舍不得离开。
如果当时你也在海边,你会拾一个怎样的贝壳呢?2、学生看图片交流。
(出示图片)三、学习节,说说孩子们为什么舍不得离开?海滩上的许多许多的贝壳不但形状各异、千姿百态,而且颜色也是五颜六色,难怪小朋友拾不完啊,拣不够!交流后读句子积累:退潮了,孩子们来到沙滩上拾贝壳。
瞧,这只像小喇叭,那只像小蜗牛,真是形态各异,惹人喜爱!孩子们捧着许许多多逗人喜爱的贝壳,对着大海,高声喊道:“海妈妈!您的礼物我们收到了,收到了!”学习生字离:知道笔顺离开离别指导书写四、学习课文第七节:1、指名朗读2、学习生字:摸做动作理解摸有喜欢的意思。
书空摸3、朗读课文第七节,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运用文本语句说说“我怎样把海滩上拾贝壳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回到家,我把贝壳摆在桌子上,让没去过大海边的小朋友们看,他们摸着五彩的贝壳,硬要我讲大海边拾贝壳的故事。
我情不自禁地讲了起来:那天,正好,我们一大群孩子拾贝壳。
海滩上,。
我们迫不及待地弯下腰拾起美丽的贝壳。
看,我拣了一个;明明拣了一个;芳芳拣了一个。
一会儿,我们的口袋,手帕,可我们还是舍不得离开。
我们。
说明:此练习设计目的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文本语言。
5、感情地读朗读全文。
五、复习巩固1、开火车读生字。
拾贝壳特呢瞧离摸2、复习词语:特别特意抚摸摸奖逗人喜爱惹人喜欢电风扇扇风离开离别脑壳拾贝壳3、指导写字六、板书设计:拾贝壳扇贝壳像折扇螺蛳壳像小喇叭``````千姿百态逗人喜爱课后作业设计:1、选词填空:拾摆挤摸(1)我们把贝壳都()在桌上,大家用手()着五彩的贝壳。
(2)贝壳()在一起晒太阳。
(3)我们在海边()贝壳。
2、出示生字,归类填空:(1)整体认读音节的字:(2)翘舌音的字:(3)拾的意思是:(4)逗人喜爱就是(5)扇多音字:shan ( ) shan ( )(6)跟瞧意思相近的词;()()()()4、背诵摘抄文本好词好句:1)学习了课文,我喜欢这几个词语:2)读了课文,我觉得这句句子很生动:5、背诵积累句子:1)沙滩上有那么多逗人喜爱的贝壳,拾贝壳的孩子们高兴地喊着,笑着,跑着,拣着。
2)五彩的贝壳是大海妈妈留给我们的礼物。
3)退潮了,孩子们来到沙滩上拾贝壳。
瞧,这只像小喇叭,那只像小蜗牛,真是形态各异,惹人喜爱!4)孩子们捧着许许多多逗人喜爱的贝壳,对着大海,高声喊道:“海妈妈!您的礼物我们收到了,收到了!”5、写一写:回到家,我把贝壳摆在桌子上,让没去过大海边的小朋友们看,他们摸着五彩的贝壳,让我讲大海边拾贝壳的故事。
我情不自禁地讲了起来:那天,正好,我们一大群孩子拾贝壳。
海滩上,。
我们迫不及待地弯下腰拾起美丽的贝壳。
看,我拣了一个;明明拣了一个;芳芳拣了一个。
红红拣了一个。
一会儿,我们的口袋,手帕,可我们还是舍不得离开。
我们。
此练习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的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积累文本在模仿中求创新——《拾贝壳》教学随笔在设计《拾贝壳》这课时,我制定了一个教学难点是: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让教学难点得到最简单又最有效的落实呢?于是,我先由学生独立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填空题,让学生对课文的介绍有具体的认识,然后展开朗读比赛,并要求学生背诵,使学生将课文的描写熟记于心,尽可能地转变成自己的语言。
接着,我让学生思考:学习了这两小节,你对这二种贝壳有了哪些了解?这其实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自我的总结。
许多学生都说:知道了贝壳的外形,还知道贝壳很可爱,还知道了贝壳是大海留给我们的礼物……学生交流的同时,我及时的做好小结。
于是,我在这时给学生看各类贝壳,然后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来介绍贝壳,你还会介绍贝壳的什么呢?这时,学生积极发言,对刚才看到的贝壳给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发表观点,有的说想说贝壳的颜色、有的说想说贝壳摸上去的感觉等。
最后,在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后,再让学生说,这时学生不但对自己要说的贝壳有了直观的认识,还广集了要说的内容。
其实这就是一个小小的说话提纲,真正地让学生练习了说话,而不是用课文的内容进行模仿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