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4课时 分与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第4课时《分与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第4课时《分与合》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实际操作充满热情。
同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分与合”的概念可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和图片引导才能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与“合”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与“合”的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分”与“合”的实际操作,并能够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验“分”与“合”的过程。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与“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如水果、玩具等)和图片,用于直观展示。
2.准备“分与合”的操作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分”与“合”的规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分”与“合”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分”与“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分”与“合”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操作方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时“分与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1. 学习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2. 学习如何将几个部分合为一个整体;3. 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
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同时,我们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示“分与合”。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示“分与合”。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分水果的游戏,引出“分与合”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分与合”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分与合”。
3.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分与合”的概念。
4.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应用。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和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分与合”的概念、操作步骤和应用实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练习来进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 分与合(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分与合(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6~10的分解与组合,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计算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的分解与组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进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6~10的分解与组合,能够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进行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等。
2.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套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6~10的分解与组合。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6~10的分解与组合规律。
(3)教师总结并板书6~10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3. 操练(10分钟)(1)学生用计数器和小棒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操作。
(2)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10分钟)(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进行问题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学练习册》第3单元第4课时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批改。
六、板书设计1. 6~10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第一单元1.1.4 分与合(课件)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

情境导入
5
32 5可以分成3和2。
5
41 5可以分成4和1。
方法指导
情境导入
可以用手中的学具代替玉米分 一分。分时要做到有序分,依 次分成1和几,2和几,3和几, 4和几。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探索新知
3
22
31
4朵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摆一摆 (教材第20页)
探索新知
3
22
31
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4?
探索新知
3
3
2
12
2
1
11
3能分成1和2; 3能分成2和1; 2能分成1和1; 1和2能组成3。 2和1能组成3。 1和1能组成2。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探索新知
○○○○ ○○○○ ○○○○ 可以用手中的学具代替花朵分 一分,感知三种不同的情况。
方法指导
5的组成 5
14
探索新知
5 23
5 32
5 41
4的组成
探索新知
4 13
4 22
4 31
3、2的组成
探索新知
3 12
3 21
2 1做一做第1题) 共有3个 。
11 3
345
2312
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理解了分与合的关系,掌握了
5以内数的分与合。
5能分成1和4; 1和4能组成5。
5能分成2和3; 2和3能组成5。
5能分成3和2; 3和2能组成5。
5能分成4和1; 4和1能组成5。
课堂小结
4能分成1和3; 4能分成2和2; 4能分成3和1; 1和3能组成4。 2和2能组成4。 3和1能组成4。
2020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 分与合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龟仙岛】

第4课时 分 与 合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1、22页内容及第23页练习四的第3、4小题。
内容简析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也就是说几和几可以组成这个数。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通过有序思考掌握分与合的规律。
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掌握2~5各数的组成。
2. 体会数的组成,为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教法与学法1. 本课时教学时,教师要利用从农家小院的情景中抽取的例题情景,即“将4个葵花盘放在2个筐里以及将5个玉米放在2个盘子里,有几种情况?”来提出研讨的问题,在课间中用实物图给予清晰展示,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数的组成。
2. 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并用符号一对一地表示摆放的多种情况,清楚、明了地理解和记忆数的组成。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在农家小院里,老奶奶正在给小鸡喂食,小狗正在旁边眼巴巴地望着,鹅也往前挤……老奶奶身旁有不少农产品:南瓜、玉米、向日葵等,最后画面定格:4个葵花盘和2个筐。
教师导语:我们要爱护劳动复习:1~5各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顺序、比较大小。
学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掌握各数字的分与合的表示式。
延学: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会做形如:3+1=4,3+2=5,4-1=3,5-3=2等算式题。
果实,把农产品要收起来,如果把4个葵花盘放到2个筐里,有几种情况?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利用课件中农家小院的情景,把生活情景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珍爱劳动果实的教育,贴切自然。
】谈话导入法:教师出示教材情景图:同学们,我们看到2个筐旁边有4个葵花盘,这样凌乱地摆着会影响环境美观,我们要收拾起来才行啊!把4个葵花盘放进2个筐里,有多少种放法呢?动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吧!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分与合》课件

R· 一年级上册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复习旧知
问题:1. 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 你又知道了什么?
3. 从右数,排在第3个的向日葵是哪个?
二、学习4的组成
(一)情境引出,操作感受。
问题:把4个
放到两个筐里,有几种情况?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
二、学习4的组成
3
4
2
2
4
3
1
问题:5个
放在两个
里,有几种放法?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放法。
三、探索5的组成
5
5 4
5
1
问题:1. 你是怎么摆的?
2. 你把5分成了几和几?
3. 有不同的分法吗?
三、探索5的组成
5 1 4 2 5 3 3 5 2 4 5 1
问题:1.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 在记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
四、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
要求:1. 每2人有3个球,同桌同学互相玩猜球游戏。 2. 师生共同玩猜球游戏。边玩边在黑板上板书3的组成。
2
1
第21页,做一做第2题。
1
1
1
2
2
摆一摆,填一填。
2
1 1 1
3
2 2
3
1
随堂训练
(二)这个游戏公平吗? (一)5只 要飞进2个 ,每个
吗?圈出正确答案。
能飞进同样多的
说一说: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变得公平。
5 1
4
5
2
3
5
3
2
5
4
1
2.对口令。
1 1 1 2 2 5 5 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第4课时《分与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第4课时《分与合》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合与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学生能够理解一个整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合与分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抽象的合与分概念,他们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与分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合与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与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2.教学难点:对于合与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合与分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与分的概念。
4.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合与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1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课时 分与合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如海学校陈泽学
第4课时分与合
一、我能分得对
5 4
3 4
二、填数
三、能力提升
□ 1
1 4 5
5 2
参考答案:
一、3 2 2 2 2 1 1 3
二、4 4 2 5 5 5
三、1 3 1 2(或1 2 2 1) 4 2 1 1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