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检同期”概念不能再沿用下去了
变电站中高压断路器合闸操作的方法

变电站中高压断路器合闸操作的方法陈添权【摘要】论述了在高压变电站中利用测控装置进行断路器合闸操作的特点以及合闸分类、遥控合闸命令、输入与输出回路特点等情况.分析了环网并列合闸和检同期合闸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介绍了一种典型测控装置的同期功能的实现.【期刊名称】《建材技术与应用》【年(卷),期】2008(000)001【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变电站;高压断路器;环网并列合闸;检同期合闸【作者】陈添权【作者单位】广东电网公司,江门恩平供电局,广东,江门,529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24.2引言在高压变电站中进行的断路器合闸操作与在低压变电站中进行操作的重要区别是高压站必须考虑同期问题。
不恰当的同期操作有可能损坏设备,对电网造成严重冲击。
目前,国内许多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同期功能的处理还比较粗糙,许多厂家和设计单位仍沿用电厂的同期概念。
事实上,发电厂中发电机的同期合闸是调整发电机的机端电压、频率、相角,以保证并网时不会出现过大的冲击,而变电站测控系统中的同期功能往往不能对电网电压进行调整,它带有同期检定的性质,只能对断路器两侧电压进行分析、比对和计算,判断合闸方式,分析是否满足同期合闸条件,只有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发出合闸信号。
1 合闸分类在变电站中进行断路器合闸,根据其合闸点两侧系统的情况,可以将合闸操作分为无压合闸、环网并列合闸(简称环并或合环)、检同期合闸(也称差频合闸或准同期合闸)以及试验合闸4种方式。
试验合闸一般在装置调试或进行断路器传动试验时进行,它与低压变电站的断路器合闸操作类似,不需要根据电压条件进行判断,可以直接合闸,是一种无条件合闸方式。
无压合闸的判据是合闸点两侧任意一侧没有电压,如线路送电时进行的合闸或合空开关。
断路器两侧都有电压时是有压合闸,有压合闸分为环网并列合闸和检同期合闸,环网并列合闸即合闸点两侧同属一个系统,断路器合上后电网在此处增加一个联络点;而检同期合闸是两个无联系的电网并列或发电机组并网。
检同期 概念

【继电保护】检同期和检无压是什么意思2007年12月25日星期二 12:03摘自论坛::请教一下,检同期和检无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谢谢能这样理解嘛:重合闸配合用,对于双电源联络线路,在投三相重合闸时,当线路两侧开关跳闸时,强送端投“检无压”,并列端投“检同期”。
因为对于电源联络线跳闸后,两侧可能不是一个系统了,为避免非同期合闸,所以就这样设置了。
对于重合闸投“单相”时,就不要麻烦了。
:检同期是指:在合开关之前,先检测开关两端(线路侧和母线侧)是否满足同期条件(即电压和相位都相同)时,再合开关。
检无压是指:在和开关前,先检测开关线路侧是否有电压,确定无电压后,再合开关。
检无压和检同期合闸,主要应用在具有两个电源点的联络线上,一般整定为一侧检无压,另一侧检同期。
当联络线两端跳闸后,线路肯定没有电压。
这时,投无压侧可以先将开关合上,另一侧检同期后在合闸。
如果两侧都投检同期,由于线路侧无电压,母线侧有电压的话,两侧开关都不满足同期条件,将无法操作。
:检同期中包含电压和相位;那么相位相同怎么理解?:相位相同就是相角差为0,不过检同期有一个角度定值,只要小于这个定值就认为满足同期条件!:相位相同就是相角差为0。
:在检定同期和检定无压重合闸装置中为什么两侧都要装检定同期和检在检定同期和检定无压重合闸装置中为什么两侧都要装检定同期和检定无压继电器?:如果采用一侧投无电压检定,另一侧投同期检定这种接线方式。
那么,在使用无电压检定的那一侧,当其断路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如误碰、保护误动等)而跳闸时,由于对侧并未动作,因此线路上有电压,因而就不能实现重合,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都是在检定无压的一侧也同时投入同期检定继电器,两者的触点并联工作,这样就可以将误跳闸的断路器重新投入。
为了保证两侧断路器的工作条件一样,在检定同期侧也装设无压检定继电器,通过切换后,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但应注意,一侧投入无压检定和同期检定继电器时,另一侧则只能投入同步检定继电器。
传统“检同期”概念不能再沿用下去了

传统的“检同期”概念不能再沿用下去了叶念国深圳市智能设备开发有限公司518033“检同期”是服务于两个交流电源进行并网操作的技术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将并网时两电源的相角差控制在规定值内,一般取值小于30º。
这一技术始于半个多世纪前,一直沿用至今,甚至大有继续延续之势。
应该说这一技术措施在系统容量小,网络结构脆弱的过去,尚可应对动辄系统就解体为若干个独立系统的并网操作要求,至少把并网合闸角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恢复系统重组。
然而如今系统内合环操作几乎随时都能遇到,此时再沿用传统的“检同期”方法构造自动装置和进行二次线设计就是个原则性错误,但遗憾的是这一错误继续在国内电力系统蔓延。
本文将剖析这一错误根源及提出纠正错误的对策。
[关键词]检同期合环操作功角潮流计算一传统“检同期”的内涵两个交流电源的互联操作即常说的“同期”、“同步”、“并列”、“并网”等,该操作应遵循的规则是在两电源的压差、频差小于允许值且在相角差接近零度时完成并网操作。
例如发电机与系统同期、两独立系统之间同期都需进行此种操作,这个操作过程就是进行“检同期”的过程。
严格地说,数十年前提出“检同期“这一概念是指两个完全独立电源的同期。
由于当时的系统很单薄,控制技术也很落后,“检同期”实质上变成单一的检相角差,即利用一个同期闭锁继电器来限制同期操作时的相角差,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冲击。
过去除发电机同期还附加了检压差和检频差的功能外,所有的线路同期包括重合闸在内都只是检相角差。
直至今天还是如此模式。
然而今天的电力系统已不是几十年前的那样了,我们很少碰到因一条线路停运或跳闸而引起系统解列的情况,也就是说我们很少碰到需要进行两个解列电源的同期操作(姑且将其称之为差频并网),而更多碰到的是一个环网开环点的再合环操作(姑且将其称之为同频并网)。
这就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检同期”概念的质疑,它不再是解决两个交流电源互联操作的万全之策,反而成了贻害系统制造事故的诱因。
高压测控装置的断路器合闸操作

#
#.$
测控装置及同期合闸的实现
测控装置的外回路接线 $1% 电压输入回路 单元式测控装置本来就要测量线路或元件的三
相电压和电流 "欲进行同期合闸判断 " 还需要测量断 路器另一侧的一相电压 ! 但在有些情况断路器两侧 有多组电压供选择 " 测控装置必须能够根据隔离刀 闸的位置自动实现同期电压切换 ! 在双母线方式时 断路器一侧为线路电压 " 另一侧为两组母线电压需 选择其中一组 ! 一个半开关接线方式时断路器两侧 最多有四组电压 " 同期电压的取法一般是以 & 近区电 压优先 ’ 为原则选择其中两组 ! 这些情况下测控单元 需能根据该间隔刀闸位置自动选择相应的电压回路 进行同期判断 ! $2% 幅值补偿和相角补偿 变电站同期部分的二次回路设计中 " 经常遇上 断路器两侧电压由于接线方式不同而造成固有幅值 差和相角差的情况 ! 过去设计人员经常采用的是转 角变压器或幅值变压器来进行硬件补偿 " 这需要增 加外部设备 "既不经济也不方便 "测控装置中最好能 对待并侧电压进行初始幅值补偿和相角补偿 " 可极 大地增强装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 $3% 输出回路 测控装置的遥控检同期合闸回路和普通遥控合 闸回路可以共用一个回路 ! 测控装置一般需要增加 输出一路手动合闸同期闭锁回路 ! 变电站的测控屏 上通常装有手动操作手柄 " 运行人员可直接操作手 柄进行出口操作 " 用户一般会要求测控装置对断路 器手动合闸进行相应的闭锁 " 防止其非同期合闸 ! 因 此增加输出一副手动合闸同期闭锁接点 $TJJ %" 串接 于断路器手动合闸回路 " 测控单元根据断路器两侧 电压的角度和同期闭锁条件打开或闭合该接点 " 防 止运行人’ 断路器合闸瞬间两侧的 功角立即消失 "系统潮流将重新分布 " 新投入的线路 将分流原运行线路的一部分负荷 ’ 因此 " 同频并网允 许的功角值"以系统潮流重新分布后不致引起继电保 护误动 " 或导致并列点两侧系统失步为原则整定[ 2 ]’ 传统的同期闭锁继电器始终用一个角度定值 " 一般取值小于 30o"它忽视了合环操作引起潮流重新 分配这一重要因素 "造成只要合环点的测量功角大于
钟焓:“唐朝系拓跋国家论”命题辨析——以中古民族史上“阴山贵种”问题的检讨为切入点

钟焓:“唐朝系拓跋国家论”命题辨析——以中古民族史上“阴⼭贵种”问题的检讨为切⼊点⼀李唐政权系“拓跋王朝”说的破题及其反响国外关于唐史的传统观点,倾向于承认唐朝是传统的中华帝国型王朝,试以魏复古(K.A.Wit-tfogel)在1949年出版的和中国学者冯家昇合作完成的《中国社会史:辽朝(907—1125)》为例,作者在全书的导⾔中,将中华帝国的王朝分为传统意义上由汉族建⽴的中国王朝和渗透—征服型北族王朝两⼤类,⽽唐朝则和秦、汉、宋、明等朝⼀起被列⼊第⼀⼤类“典型的中华王朝”(Typically Chinese Dynasties),迥异于作为第⼆类的由北⽅民族建⽴的北朝、辽、⾦、元、清诸政权(Dynasties of Conquest and Infiltration)。
唯从70年代起,国外学者也注意到隋唐王朝的形成基础与通常的汉族王朝有所不同,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本学者开始倡导奠定隋唐帝国的政治基础来⾃于所谓的“胡汉混合社会”的新提法。
此后⾝为语⾔学家的长⽥夏树相继发表了⼀系列史学论⽂,从⽂化史的⾓度着⼒论证唐朝类似于北朝,也属于胡汉复合社会的命题。
类似的思考在北朝—隋唐政治史领域的延伸,则体现在朴汉济的“胡汉体制论”中。
此后该研究思路继续发展为定性北朝—隋唐历史连续趋势的“胡汉融合”论。
当然⽆论是稍早的“胡汉混合”论,还是随后的“胡汉融合”论,均依然重视隋唐帝国要素中的汉⽂明因⼦,故适宜看作对更早时期观点的修正,⽽⾮将其彻底推翻。
不过近来的⼀些观点已经不再以承认并阐发唐朝历史的“胡汉融合”特征为满⾜,转⽽在⼀种与中国史全然不同的“内亚史”视⾓的牵引下,⼀⽅⾯千⽅百计地发掘并强调唐朝统治中的北族因素,另⼀⽅⾯⼜竭⼒淡化实际存在于唐代的汉⽂化因素,最终构建起来的唐朝历史图像是⼀幅胡汉⽐例完全失调的画⾯,这和我们通常熟悉的中国中古史的历史叙事可谓格格不⼊。
即以⽇本学界为例,除了有学者给唐朝⼀些早已汉化的北族后裔依旧贴上“鲜卑族”的标签以外,专攻蒙元史的杉⼭正明在为新版《岩波世界历史》内亚分卷所写的长篇引⾔内,旗帜鲜明地将唐朝重新定义为凸显北族性质的“拓跋国家”,并以东突厥第⼆汗国的复兴时间(682年以降)为节点,将此前和此后的唐朝分别描述为拓跋国家的“世界帝国”与“单纯的中华帝国”这两种不同的统治形态。
变电站同期装置的正确运行

变电站的线路同期的自动重合闸直接关系到系 统运行的安全 , 对于多年来传统的同期方式应进行 大的改革 , 应引入具有精确及快速运算功能的微机
目前在湖南省一些电厂和变电站已经采用了能自动识别同频并网和差频并网的线路同期装置种装置设计为多条线路共用通过自动同期选线器在上位机的控制下自动进行同期点的切换而每个同期点具有独立的整定参数值其中包括允许功角如深圳某公司生产的sid2ct2id2ht同期装置可同时用于12条8条线路与其配sid2x自动同期选线装置可实现在同期点上位机控制下的自动切换这些装置还赋予了重合闸的功能
正是由于忽略了同频并网的操作形式 , 导致生 产厂家和运行单位没有研制和生产既能差频并网又 能同频并网的自动同期装置 ,进而导致 100% 的变电 站不能实现输电线路的自动同期 (不是自动并列 ) , 以及双端电源的自动重合闸屡屡失效。 例如: 2000 年 4月 10日 220 kV 巴陵变操作 6025刀闸 , 因与华 能岳阳电厂电源差频或同频并列而导致了谐振过电 压发生 , 引发母线避雷器爆炸 ; 又如洛王变 220 kV、 新市变 220 kV 多次发生下一级或相邻线路并列时 造成母线差动保护误动而根本查不出原因的情况。
通过前述分析知道 , 差频并网与同频并网的主 要区别是差频并网时存在频率滑差 , 而同频并网不 存在 , 因此可以利用在同期装置中加入频率滑差继 电器来判断在同期点并网操作时属于差频并网还是 同频并网。 对于差频并网 , 可以在同期合闸回路中 串接 1个定值较小 ( 20~ 40°) 的 T JJ继电器接点 , 而 在同频并网时 , 则串入 1个定值相对较大 (可参考允 许功角 W整定 ) 的 T JJ接点。从而使装置能自动适应 2种不同的并网方式 , 提高并网成功率。
2005年高考病句题类析

2005年高考病句题类析一. 语序不当1.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1。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山东卷6B)句中主语“高校学生的培养”与后面后谓语搭配不当,原因是主语中心语“学生”和定语“高校培养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2.多项定语次序不当一般顺序: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有“的”的短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
例2。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江西卷6A)句中定语“好多种”位置不当,应放在“东西”的前面。
例3.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广东卷4A)句中定语“180多家”的位置不当,应放“单位”前面。
3.多项状语次序不当一般顺序为: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表范围的表情态或程度的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例4.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全国卷Ⅰ3A)句中“已经”与“累计”应该换位置。
例5.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湖南卷5D)语序不当。
介词“被”的位置不当,应放在“通过”的前面。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6.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广东卷4D)句中“又”承前面的主语“小刀”,就应该放在“肉烧熟了”之前,可改为“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又可以在肉烧熟了后用它作餐具。
”5.主客颠倒例7.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北京卷5D)递进关系的复句,顺序颠倒了。
《综合知识》必看题库知识点选词填空(2021年含答案)_2

《综合知识》必看题库知识点选词填空(2021年含答案)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强化练习:1、单项选择题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化是对民族性的__和挑战。
它要求我们既要从民族的角度进行思索,也要学会从全球的角度进行分析;既要进行纵向思维,在开展中传承历史阅历,也要注重横向思维,在__中吸取他人之长。
依次填入划横线局部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_____A: 同化沟通B: 排斥沟通C: 超越比拟D: 吸纳协商参考答案: C此题说明:正确答案是C考点实词填空解析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
此题可先看第二空,“横向〞一词提示我们全球化中本民族和他民族是并列共存关系,“思维〞一词提示我们这是一种思索过程,“沟通/沟通/协商〞都表示一种来往,不如“比拟〞恰当。
第一空要填入一个与“挑战〞语义相近且感情倾向相同的词语,“超越〞表示超出、越过。
“同化〞表示使不同的事物渐渐相近、相同。
“排斥〞表示排挤斥逐。
“吸纳〞表示吸取容纳。
只有“超越〞与挑战的意义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项选择题奥运一百多年的历史始终陷入一种____,一方面它高扬超越民族的人类精神,另一方面参与竞争的根本单位是民族国家,前者表现为超越功利的敬重和观赏:后者那么是更实在的,不敢怠慢的国家荣誉和自尊心,金牌多寡成了竞争的____。
填入横线局部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_____A: 困境准那么B: 冲突标记C: 争议目的D: 悖论核心参考答案: D此题说明:正确答案是D考点实词填空解析考查语境搭配的实词填空。
“悖论〞指在规律上可以推导出相互冲突之结论,但外表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
依据文句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第一个空填“悖论〞最为适宜。
第二空的主语是“金牌的多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准那么〞、“标记〞、“目的〞都是明确性的,用“核心〞更贴切。
故正确答案为D。
3、单项选择题依据美国《发觉》杂志最新____,一项新商量发觉成年人出汗时皮肤发出的刺鼻气味在动物王国堪称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检同期”概念不能再沿用下去了叶念国[摘要] “检同期”是服务于两个交流电源进行并网操作的技术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将并网时两电源的相角差控制在规定值内,一般取值小于30º。
这一技术始于半个多世纪前,一直沿用至今,甚至大有继续延续之势。
应该说这一技术措施在系统容量小,网络结构脆弱的过去,尚可应对动辄系统就解体为若干个独立系统的并网操作要求,至少把并网合闸角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恢复系统重组。
然而如今系统内合环操作几乎随时都能遇到,此时再沿用传统的“检同期”方法构造自动装置和进行二次线设计就是个原则性错误,但遗憾的是这一错误继续在国内电力系统蔓延。
本文将剖析这一错误根源及提出纠正错误的对策。
[关键词]检同期合环操作功角潮流计算一、传统“检同期”的内涵两个交流电源的互联操作即常说的“同期”、“同步”、“并列”、“并网”等,该操作应遵循的规则是在两电源的压差、频差小于允许值且在相角差接近零度时完成并网操作。
例如发电机与系统同期、两独立系统之间同期都需进行此种操作,这个操作过程就是进行“检同期”的过程。
严格地说,数十年前提出“检同期”这一概念是指两个完全独立电源的同期。
由于当时的系统很单薄,控制技术也很落后,“检同期”实质上变成单一的检相角差,即利用一个同期闭锁继电器来限制同期操作时的相角差,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冲击。
过去除发电机同期还附加了检压差和检频差的功能外,所有的线路同期包括重合闸在内都只是检相角差。
直至今天还是如此模式。
然而今天的电力系统已不是几十年前的那样了,我们很少碰到因一条线路停运或跳闸而引起系统解列的情况,也就是说我们很少碰到需要进行两个解列电源的同期操作(姑且将其称之为差频并网),而更多碰到的是一个环网开环点的再合环操作(姑且将其称之为同频并网)。
这就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检同期”概念的质疑,它不再是解决两个交流电源互联操作的万全之策,反而成了贻害系统制造事故的诱因。
二、同频并网(合环操作)的特征在图1的一个简单环网接线图中可以看到三个电源G1、G2、G3通过三条输电线L1、L2、L3联接,任何一条线路停运或跳闸都会导致开环,例如断路器A(或F)就是一个开环点。
此时在开环点两侧的电压数值不相同,但频率都是一样,而且两电压间存在一个角差,这个角差实质上是正在运行线路L1和L2等值电路的功角δ,δ的取值范围为0-90º,线路传输的功率越大、线路的阻抗越大,δ值就越大,如F点在合闸状态,则可以在开环点A测量到L1、L2等值电路的功角δ,显然,在A点测到的δ越大,则在A点进行合环操作后线路L3将分流L1、L2更多的功率。
通过系统不同运行方式的潮流计算,可以获得各开环点的测量功角与合环后潮流重新分配功率值的关系。
如果将合环线路的潮流控制在允许潮流值内则合环操作是安全的,否则将引起合环线路的电流型继电保护跳闸,或因功率超过稳定极限引起振荡而跳闸。
不难想到,传统“检同期”用一个固定角度定值(一般为30º以内)的同期闭锁继电器TJJ来闭锁合环点的合闸回路是完全错误的,它忽视了合环操作引起潮流重新分配这一重要因素,造成只要合环点的测量功角大于30º就闭锁合环操作,使本可以在更大测量功角时都可以进行合环操作的线路失掉了投入运行的机会。
事实上,由于系统负荷的需要,不可能允许某条线路或某台变压器在合环点测量功角大于30º时就长期不运行,迫于无奈,设计者不得不给运行人员提供一个解除角度闭锁的开关(STK开关),如图2所示,通过此开关可以将同期闭锁继电器的触点短路,开放手动合闸回路。
这一设计实质上就是意味着允许运行人员对测量功角δ或是预期潮流分配情况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进行合环操作。
显然,合闸后可能投运成功,也可能投运失败。
如果把这种靠碰运气的设计,改为在调度局通过预先对各种运行方式的潮流计算所得到的允许潮流值,或与之对应的开环点允许测量功角值作为一个整定值来确定是否可进行合环操作,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呢?三、导致传统“检同期”概念流行至今的认识误区“检同期”概念最早源于发电机与系统并列和两个解列系统通过线路并列。
这两种情况的特征是并列点两侧是两个独立的电源,即所谓的差频并网,实现并列前由于两侧电源存在频率差,因此它们的相角差不断在0º-180º-360º间变化。
基于早期没有自动同期装置,并网操作几乎全为人工手动,为了防止在大相角差下并网造成过大的冲击,以一个反映并列点两侧相角差的同期闭锁继电器来闭锁合闸回路的“检同期”方法就应运而生了。
应该说这一措施至今还是可取的,它不仅避免了在差频并网时由于人工误操作产生过大的冲击而损坏机组和波及系统稳定运行,而且防止了在自动同期装置出现问题时不致产生严重后果。
然而随着系统结构的不断复杂化,双回路、环网架构比比皆是,此时电力元件(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的切除和投入经常会表现为开环或合环的形式,即这些操作不是将两个电源解列或是并列,而是在原有的系统架构中减少或增加一个元件(或称支路)。
显然,这就不是差频并网的概念了,它没有前述因相角差过大造成误操作的问题,但却存在着因测量功角过大导致投运失败的问题。
应再次指出,此处的测量功角不是指待投入元件的功角,而是开环点另外正在运行半环的功角。
例如在图1 中如A 点开环,则在A点两侧测量到的功角是正在运行的L1、L2所组成等值线路的功角。
其表达式为或式中 P——L1、L2等值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X∑——L1、L2等值线路的电抗E1——G1的电势U3——G3的母线电压(当F处在合闸位置时,可在A点线路侧测量到)不难看到,功角δ的取值范围为0º-90º,P和X∑越大,δ也越大。
不论是开环或合环操作都会引起系统潮流的再分配,在进行合环操作后,新投入的元件必定会突然带上一定的负荷,这也可以理解为冲击,但这和差频并网不同,它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人们预期的,投运一个元件的目的就是让它分担一些负荷。
但是在我国的传统设计中则把因合环时功角引起的冲击也视为需要闭锁的操作,在这些断路器的合闸回路中也串进去了同期闭锁继电器的触点,其角度定值一般选为30º,正如前所述,合环点的测量功角超过30º时将无法实现合环操作。
似乎这样就避免了冲击,不言而喻,这种做法是荒唐的。
完全可以通过潮流计算得到各合环点在不同运行方式时的允许合环功角,为方便起见,可以将该功角定值取为不同运行方式中较小的计算值,这要比采用一个固定的30º闭锁合理得多,至少不会失去大量的合环机会。
当然,这给各级调度机构的运行方式管理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但却是一定要做的工作任务,即向发电厂和变电站存在合环操作但又可能因合环操作不当引起恶劣后果的合环点下达允许功角定值。
如果必要,该定值可以因运行方式变化而改变。
当合环点的测量功角大于定值时,调度部门有责任实施相应的潮流调度,以期安全实现合环操作。
四、重新审查手动同期回路、检同期重合闸、备自投、自动同期装置、线路测控装置的设计传统的“检同期”概念已渗透到大量的电站二次线设计及自动装置中,如果继续下去,我国变电站的所有断路器及发电厂的绝大部份断路器将永远处在当前的手动控制水平,因为操作回路和自动装置无法胜任自动进行合环操作的能力,必须操作人员介入。
如前所述,即使操作人员介入也是盲目的,他们不知道合环操作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这就靠运气了。
难道我们的分布式控制(DCS)、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就是这个水平吗?!所以,在电站断路器操作回路中不能再用同期闭锁继电器(TJJ)来闭锁合环操作;检同期重合闸也不能因TJJ遇到30º功角就退出,莫明其妙地放弃重合闸机会;备自投更不能因TJJ遇到30º功角就不投或是用STK开关解除TJJ闭锁强行手动合闸;自动同期装置不具备自动识别并网性质的产品早该退出市场,因它无法适应电力系统90%以上断路器的自动合环操作;各类线路测控装置虽然解决了测量和保护的需要,但它不具备解决线路同期操作的需要,它不折不扣继承了传统的“检同期”概念,误导了设计人员,使他们以为用测控装置就能解决了线路的自动同期问题,事实上还需要操作人员介入,而这个介入也是糊里糊涂且极有可能诱发事故的介入。
所以,我们应该从电力系统当前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正视大量存在合环操作的现实,应用当今已很成熟的潮流和稳定计算方法,计算不同运行方式下合环点的允许潮流及其相应的测量功角。
以此为依据,作出合环点是否能立即进行合环操作的决定,或是调度在计及安全、稳定、经济、电力市场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对负荷进行调整,创造合环操作的条件。
不难想到,前述自动装置就应具备设置允许功角定值甚至由上位机在线改变该定值的功能。
而且这些自动装置在遇到不满足合环操作条件时不能轻易的退出,而是应向上级调度发送遥信信号,通知当前不能进行合环操作的原因,例如合环点的压差或功角超过允许值,以利上级调度及时调整潮流,创造合环条件。
可以看出,阻滞我国电力系统真正实现自动化的一大障碍就是传统的“检同期”概念,我们扫描一下当前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着实令人伤心的是极少例外摆脱了“检同期”的阴影,错误的设计思想实在辜负了先进的硬件电路。
五、调度部门、制造厂家、设计院联手治理综上所述,要纠正当前发电厂、变电站某些二次线的设计错误,首先要从调度部门着手,调度所的继电保护科负起了下达各厂站有关元件继电保护定值的责任,为什么运行方式科不能负起下达各厂站合环点允许潮流或允许功角定值的责任呢?其实当前调度的计算工具和软件足以支持进行这方面的计算,只有调度对运行提出了具体要求,设计院才有设计的依据。
当然如制造厂家不提供适应实际需要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院也难为无米之炊。
几十年来我们就被卡在这个死循环里,调度部门不要求,制造厂家不研究,设计院只得照抄老图纸,于是一个同期闭锁继电器就这样混了半个多世纪,留下了与当今技术水平格格不入的大量手动操作。
六、发电厂、变电站合环点自动控制回路的合理设计原则, 1、应具备实时测量合环点功角值的功能进行合环操作前必须确认因合环操作造成的潮流再分配,不致使新投入的元件(线路、变压器等)因保护启动或失步而再跳闸。
所以应能实时测量开环点的功角(正在运行的另半环的功角),该功角值确定了合环后新投入元件的潮流大小。
调度局通过对各种可能运行方式的潮流计算,可获知该新投入元件的允许潮流以及与之对应的开环点的测量功角。
2、应具备允许功角的整定元件测量合环点功角的目的是通过实测值与允许值比较,确定是否可以执行合环操作,因此,需要设置允许功角整定元件,决定是开放还是闭锁合闸回路。
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当整定元件闭锁了合闸回路时,既不应放弃合闸操作机会,也不允许强行手动合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