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原创版)目录一、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发展二、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价值三、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扬四、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正文一、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
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早在夏、商、周等古代时期,民族传统体育就已经开始萌芽。
例如,古代的“射箭”、“骑马”、“摔跤”、“武术”等项目,都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在云南等地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描绘古代民族体育活动的壁画和石刻,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为我们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价值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竞技性的项目,如“赛马”、“摔跤”、“射箭”等,也有娱乐性的项目,如“舞蹈”、“歌唱”、“民间游戏”等。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具有健身、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功能,而且还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对于维护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扬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现代体育的普及,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重视。
其次,我们应该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的范畴,为其发展提供制度和经费保障。
最后,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在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关于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间体育等概念及其关系的思考

关于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民俗体
育、民间体育等概念及其关系的思考
民族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属于民族学范畴,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属于民俗学范畴。
民族体育包括上、中、下三层的非传统体育和传统体育。
民族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上位概念。
其中民族传统体育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它们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的一部分,民间体育与民俗体育是上下属关系,民俗体育具有集体性、传承性、地域性、程式化的特点。
民族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相互辅助、相互促进,以围绕传统体育而进行的节庆、岁时、宗教信仰、祭祀礼仪等仪式活动存在的可以认为是民俗体育。
民族的传统体育构成了民俗体育的主体。
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往往以千姿百态的民俗活动形式展现出来。
民间体育:民间体育项目,是区别于正规比赛上常见的项目,竞技色彩不浓,比如甩响鞭、抖角弓;
传统体育:有历史传统的,长时间流传下来的体育项目,如中国象棋、射箭;
民俗体育:特定时间或特定地点,根据民俗习惯举行的体育项目,如赛龙舟、大秧歌;
民族体育:带有本民族色彩的,其他民族一般不会参与的体育项目,比如蒙古的赛马、苗族的上刀山,别的民族根本不这么玩。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略

2.2.2对练 2.2.3集体演练
2.3 搏斗运动
1)散打 2)推手 3)短兵 4)长兵
3、武术的特点
Biblioteka 第一、动作具有攻防技 击性 第二、具有内外合一, 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第三、内容丰富多彩,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4、武术的作用
第一、壮内强外的健 身作用 第二、提高防身自卫 能力 第三、培养道德情操 的教育作用 第四、娱乐观赏、丰 富文化生活 第五、交流技艺、增 进友谊
商周时期,商代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 手段---田猎,商周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 鼓舞士气。相传在周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 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 "一阴一阳为之道" 这本书有很丰富的哲学思 想,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 "易有太级,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产生了太级学说,从此奠基中国 武术体系,当时,学校开设“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以后,诸候争霸,都很重视技 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恒公举行春秋两季的 "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士”阶层和“游 侠”的出现标志着武技开始走向民间。同时, 在这时期由于冶炼铁的技术的发展,铁器的 逐步使用,剑的制造和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 发展。对剑道的技击原理有精辟的论述。
近现代武术,1910年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 1928年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新中国成立后 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 的重视,并作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发展。 1952年,武术被正式列为推广项目; 1954年各地体育院校开始正式列为课程; 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 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 的道路。 1957年列为竞赛项目,每年举行全国性比赛; 1958年起草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编定了拳、 刀、枪、剑、棍五种竞赛规定套路,推进了武术训练的系统 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1985年,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 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1. 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荡秋千等。
这些游戏通常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既是娱乐活动,也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式。
2. 武术: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括各种拳法、剑法、刀法等。
武术不仅具有健身作用,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3. 舞蹈与体育:许多民族的传统舞蹈都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如藏族的锅庄舞、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
这些舞蹈既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又能锻炼身体。
4. 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是指与民间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体育活动,如赛龙舟、踩高跷、扭秧歌等。
这些活动通常在特定的节日或庆典中举行,既是体育竞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5. 传统体育竞赛: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绊跤等。
这些竞赛项目不仅展示了各民族的体育实力,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团结。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体系丰富多彩,它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瑰宝。
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doc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民族体育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民族体育的概念通常用来表述与世界范围内规范传播的现代体育竞技活动相对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在我国,“民族”往往用来称呼少数民族,“民族体育”常常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正如我们使用的“民族学院”、“民族政策”、“民族研究”等称呼中的“民族”一样,主要是指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群体。
不过,就国际流行的现代体育而言,中国的民族体育应该是在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开展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所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融合多种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各民族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
民族体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滋生现代竞技项目的沃土。
纵观世界体育史的进程,不少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体育发展而来的。
当今世界流行的形形色色的体育活动,刚开始时仅仅局限在某一地区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民族中,最终为各国各民族接受,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财富。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族体育是当代世界流行的国际体育之母。
中国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代表着古老的东方保健体系,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既包括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也包括一些少数民族的典型传统竞技,更多的是各民族中普遍开展的项目。
总而言之,是指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世代流传的体育活动中国有近千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数量和形式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
这块蕴积深厚的民族文化宝藏,对于弘扬东方体育文化,发展人类所共有的体育事业的价值,无论给予多高的评价也不为过。
面对丰富多彩的项目,我们从便于学校教学的角度,选择其中一部分进入教材,这丝毫不影响其他部分作为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理论日渐成熟。
1996年,中国把体育学列为一级学科,是当代体育科学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标志着体育学的进步。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
一、引言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和特点
2.1 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
2.2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3.1 古代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
3.2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演变
3.2.1 体育活动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3.2.2 体育活动与社会习俗的关系
3.2.3 体育活动与战争训练的关系
3.2.4 体育活动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
4.1 中国武术
4.2 中国传统民族竞技项目
4.2.1 蹴鞠
4.2.2 裸体摔跤
4.2.3 弓箭射击
4.2.4 投壶
4.2.5 跳绳
4.2.6 毽球
4.2.7 踢毽子
4.2.8 踢毽子
五、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发展与保护
5.1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发展
5.2 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八、致谢。
民族传统体育

一、名词解释:1. 民族传统体育:指一定的民族,一定的范围内开展的,从传统社会中沿袭下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对人体改造的体育活动。
2.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世界各民族传统民族体育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以理论思辨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3.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4. 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指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与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社会生活的中和反映,是一个民族的群体性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5.摔跤: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古老文艺,是一项徒手进行较量,并将对方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民族摔跤⑴宋代摔跤称为“相扑”;宋代出现官交,私交⑵1953年正式列为比赛项目⑶1956~1957年颁布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度⑷1958年正式命名中国式摔跤⑸维吾尔族把摔跤称为“且里西”,满族成为“善扑”,蒙古族称为“博克”,彝族称“格”6.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舟赛会”等,是一种具有民族浓郁文化色彩群众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⑴人数一般不多于23人⑵按照第八届龙舟竞赛规程的规定,龙舟竞赛项目包括:标准龙舟和小龙舟两个项目⑶运动员(划手20人、舵手1人、鼓手1人、替补队员2人)7.珍珠球:俗称“海珍珠”“投空手”,是满族流行的一种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⑴1991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第一次列被列为运动会正式项目⑵第8届民运会,珍珠球比赛设男子珍珠球与女子珍珠球两个项目⑶每队上场7名队员8. 蹴球:又称“蹴鞠”“踏鞠”“踢鞠”“互打”,是我国古代流行的娱乐健身活动⑴每队不多余8人⑵第六届⑶最早出现于商代9.抢花炮:是流行于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世界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活动方式。
1、民族传统体育娱乐项目包括:球戏,蹴鞠、马球、击鞠、捶丸、珍珠球、蹴球、柔力球等。
舞戏,舞龙、舞狮、踢踏舞、摇旱船、跳竹竿、霸王鞭、跳铜鼓等。
舟戏,划龙舟、龙舟竞渡、赛独木舟、赛皮筏等。
2、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批准,民族传统体育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体育学下属的4个二级学科之一,并形成以武术为主体,包括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在内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又将武术专业拓宽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成为新设本科专业之一。
3、摔跤:蒙古族、彝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瑶族的摔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彝族在举行婚礼时一定要摔跤。
结婚那天,新郎邀请几位好朋友,把新娘从别的山寨背回来。
背亲的小伙子必须会摔跤。
这支队伍到新娘家吃罢便宴,就与女方摔跤手进行摔跤对抗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的民族体育应该是在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开展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
传统体育的民族性就是某一民族的体育在世界体育文化中所具有的本民族的
特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延续性
中华传统体育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却始终传承不绝。
每一次历史的变迁,都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并表现出强大的再生能力。
民族传统体育的观赏性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寓竞争性和技巧表演性、游戏娱乐性、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
民族传统体育的适应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适应性是中华传统体育科学性的体现。
它由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类别繁多,兼具表演和竞赛等多种性质。
由于传统体育项目的不同,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也各具差异;个人可根据需要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项目进行健身养生活动。
有的项目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有的项目在场地器材上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还有的项目可徒手进行,这就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传统体育蕴含强大潜能的根源所在,也是传统
体育得以继承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源发生、多向发展、多元并存和多样统一,是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常态和规律。
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建立在“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基础之上的。
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的整体活动。
只有在心身统一的修炼中,才能求得整体的优化。
民族
人们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广义泛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共同体;狭义专指资本主义时代形成的现代民族。
民族特点
各民族在政治、文化、经济、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点,通常包括民族地区特点、自然环境、民族经济以及民族发展历史等。
民族形式
民族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外部表现,在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
不同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各有其不同形式。
同一社会形态下的各民族,由于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也创造出各自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形式,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民族心理
又称“民族性格”。
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征上的心理状态。
通过民族物质和文化特点表现出来,如建筑、服饰、语言艺术等。
在民族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基础上形成,有的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成为维系各民族的重要因素。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民族性格、情操和爱好也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