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产科护理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
1. 产前准备
- 确保产妇的身体状况良好,不存在严重的孕期并发症。
- 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包括血压、血糖、体重等指标监测。
- 为产妇提供合适的营养和饮食建议,保证营养充足。
- 帮助产妇准备生育计划和出生计划。
- 提供产妇和家属心理支持和教育。
2. 分娩过程护理
- 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和胎儿心率,确保安全。
- 给予产妇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按摩、热敷等。
- 协助产妇保持正确的呼吸和姿势。
- 提供产妇和家属心理支持和鼓励。
- 协助医生进行分娩操作,如剖宫产等。
3. 产后护理
- 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 协助新生儿喂养,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 为产妇提供恢复期护理,包括清洁、伤口处理等。
- 提供产妇和家属产后护理指导,如产后康复锻炼、乳房按摩等。
- 协助产妇处理产后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
4. 出院指导
- 提供产妇和家属关于早期育儿的指导,如新生儿护理、喂养
技巧等。
- 告知产妇家属产后定期复诊和检查的重要性。
- 提供卫生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
- 解答产妇和家属的疑问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
以上是产科护理的常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和补充。
产科护理旨在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提供全面
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产科护理常规

第二节产科一、产科一般护理1. 入院护理孕妇入院时,接诊护士应热情接待,护送至床边及时通知医生看病人,由责任护士做好入院介绍及婴儿安全管理制度宣教。
2. 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超过37.5℃连测体温4次。
观察血压变化,异常者进行血压监测。
(2)专科病情观察了解围生保健检查情况;检查胎方位,了解宫口开大情况及胎先露入盆程度;初产妇或有难产史的经产妇,需做骨盆外测量;严密观察宫缩及胎心变化,注意临产征兆及异常情况的发生,初产妇宫口开大1.5cm或经产妇有正规宫缩,可送至产房待产。
3.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适量脂肪及糖类,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
妊娠合并疾病者按医嘱要求落实饮食。
4. 监测体重每周测量体重1次,每周体重超过0.5kg 时应告知医生。
5. 心理护理鼓励孕妇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好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
6. 消毒隔离孕妇合并传染病者,应做好床边隔离,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7. 健康教育(1)指导孕妇正确计数胎动方法:早、中、晚各监测胎动1次,每次1小时,3次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次数,如12小时的胎动次数<10次或每小时<3次,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取左侧卧位。
胎动消失后,胎心在24小时内也会消失,应予以重视,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每天监测胎动可预测胎儿的安危。
(2)指导孕妇休息时尽量取左侧卧位,左侧卧位可减轻妊娠期右旋子宫对腹部下腔静脉的压迫,从而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
(3)指导孕妇间断氧气吸入,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
二、产褥期护理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至非孕期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
一般为6周。
【护理常规】1. 休息与体位会阴无伤口者取自由卧位,有伤口者宜健侧卧位或平卧,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便恢复体力。
鼓励产后24小时内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和富于营养的饮食,适量的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引言概述:产科病房护理是指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综合护理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的产科病房护理常规能够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产后护理和家庭护理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一、产妇护理1.1 产妇个人卫生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进行个人卫生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内衣、清洁会阴等。
护士要引导产妇正确进行个人卫生护理,注意洗澡水温的控制,避免感染。
同时,要及时更换产妇内衣,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清洁会阴时,应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进行轻柔擦洗,避免刺激。
1.2 产妇饮食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合理的饮食,以促进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护士应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产妇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豆类、蔬菜等,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1.3 产妇乳房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进行乳房护理,以保持乳房的健康和乳汁的畅通。
护士应指导产妇正确的乳房按摩和乳头护理方法。
产妇应每天进行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和乳房通畅。
同时,产妇在喂奶前后要注意清洁乳头,避免细菌感染。
二、新生儿护理2.1 新生儿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
护士应指导家属正确进行新生儿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
新生儿洗澡时应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洗涤剂,避免使用过多的肥皂和洗发水。
洗澡后要及时擦干新生儿的皮肤,避免湿疹和皮肤干燥。
2.2 新生儿喂养护理新生儿的喂养是保障其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护士应指导家属正确进行新生儿喂养,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护士要教会家属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喂养频率。
对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要注意配方奶粉的选择和正确的配制方法。
2.3 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监测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的重要手段。
护士应定期对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进行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自主卧位,尽量取左侧卧位,解除右旋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预防仰卧位综合征。
2.饮食护理:饮食清淡为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高蛋白、足够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病情观察:根据护理级别和医嘱测量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
4.基础护理:根据患者分级护理要求,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5.专科护理:产前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初产妇宫口开大3cm,经产妇宫口开大2cm,送入产房待产。
产后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及阴道出血量、颜色、性质,观察新生儿基本情况,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喂养指导。
6.安全护理:根据病情使用床挡、腕带,做好各种管路护理,严格交接,做好新生儿管理,防止意外发生。
7.心理护理:告知患者自然分娩是一种生理过程,保持乐观心情,积极配合,避免精神紧张,以免影响产程的进展。
【健康教育】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病区环境、探视及陪护制度和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等,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告知患者以高蛋白、足够热量、高维生素及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利于保持大便通畅。
3.告知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保持乐观心情,告知孕妇30s/5~6min为规律宫缩,并讲解自数胎动的方法和重要性。
4.告知患者产后多饮水,4~6h内尽早排空膀胱,预防产后出血。
告知患者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
5.告知患者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适当下床活动。
无禁忌证者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讲解其意义。
6.告知患者婴儿出生24h内注射乙肝疫苗、卡介苗,72h 后采足跟血及听力筛查,并讲解其意义。
7.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新生儿脐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脐带残端有无出血及异常分泌物,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8.指导产妇产后42d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以免引起感染,42d后到产科门诊复查生殖器恢复情况。
讲解带环时间和注意事项:顺产产后3个月,剖宫产产后6个月,月经干净3~7d。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正常产前
1、孕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作入院介绍并通知医师。
2、填写入院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3、尚未临产者护送至病房床前严密观察临产的先兆症状及时送产房待产。
4、注意饮食及休息取左侧卧位。
5、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早、中、晚各一次每天交接班时听胎心发现异常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6、关心、体贴孕妇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二〉、正常产后
1、休养环境应安静舒适冷暖适宜、空气新鲜。
2、产妇产后2小时入休养室时、2h、3h、4h各观察血压、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一次并记录于产后12小时观察记录上。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3、及时补充水分产后24h鼓励并督促产妇下床排尿第一次排尿时请家属注意搀扶。
产后6h仍不能自行排尿者应采取措施、诱导排尿、30min后仍不能排尿时按医嘱行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定时开放O
4、产后24h内应卧床休息24h后鼓励下床活动行产后康复训练指导。
5、饮食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忌生冷、酸辣等刺激性事物。
6、协助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7、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超过38℃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8、嘱其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1/5000浓度的高镒酸钾液清洗会阴至少两次。
9、每天会阴擦洗2次擦洗会阴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发现红、肿、硬结者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10、有侧切伤口者指导其取右侧卧位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产科病房护理是指在产科病房中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的常规护理工作。
产科病房是一个专门为孕妇和新生儿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场所,旨在确保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一、孕妇护理常规1. 体格检查:护士应定期对孕妇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观察孕妇的一般状况和体重的变化。
2. 饮食护理: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护士应监测孕妇的饮食摄入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营养咨询和指导。
3. 活动护理:鼓励孕妇适度活动,如散步、做适当的体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
护士应指导孕妇正确的姿势和活动方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4. 皮肤护理:护士应定期检查孕妇的皮肤状况,特别是褥疮和水肿等问题。
保持孕妇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摩擦和过度按摩。
5. 心理护理:孕妇在产科病房中可能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孕妇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6. 疼痛管理:产妇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应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镇痛、热敷、按摩等。
7. 产前准备:护士应指导孕妇进行产前准备,包括了解分娩的过程和技巧、学习正确的呼吸和放松方法,以及了解产后护理等。
二、新生儿护理常规1. 新生儿观察:护士应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观察,包括检查呼吸、心率、体温、皮肤颜色、反射活动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喂养护理:护士应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体重,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
对于母乳喂养,护士应提供正确的哺乳指导和支持。
对于人工喂养,护士应准备好奶瓶和配方奶,并按照医嘱进行喂养。
3. 温度调节:新生儿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敏感,容易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护士应保持产房的适宜温度,并根据新生儿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环境温度和衣物。
4. 睡眠护理:新生儿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生长和发育。
护士应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避免噪音和刺激,帮助新生儿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产科的一般医疗护理常规

• 4.统计: • (1)时间;(2)内容;(3)成果;(4)
署名。
• 十,新生儿沐浴: • 1.目旳: • 保持皮肤清洁,增进血液循环。 • 2.物品准备:
• 洗澡盆、温水、沐浴露、洗发精、爽身粉、 75%酒精、棉签、浴巾、两条小毛巾、洁 净旳衣服、尿布。
时 程
观察 要点
合 适, 动 作
• 4.用左臂夹住宝宝旳身体并托稳头部, 要
时 程
观察要点
操 作 中
操 • 1.穿好衣 作服 后 • 2.整顿用
• 操作环节
• 5.将沐浴露倒人浴水搅拌,然 后把宝宝放入水中,左手及左 臂依然扶持宝宝,使他觉旳安 全、舒适,右手用软毛巾彻底 地清洁宝宝旳皮肤,尤其注意 皮肤褶皱处
• 6.沐浴后擦干全身,在宝宝身 体褶皱处涂抹爽身粉,然后穿 上衣服垫好尿布,让宝宝感觉 舒适
措施
过 观察 程 要点 •
操作环节
注意 事项
检
• 1.排空膀胱
查
• 2.产妇臀部下铺一次性尿不湿一
前
块
• 3.肛诊时让产妇平卧于检验床上,
暴露外阴及肛门,两腿屈曲并
分开
检
• 1.做解释工作,取得合作
查
• 2.戴手套,检验者站于孕妇旳右
中 宫缩 侧
• 3.嘱产妇做排便动作放松肛门
• 4. 统计: • (1)时间;(2)内容;(3)成果;(4)署名。 • 二 ,阴道检验产妇旳护理: • 1.目旳: • (1)肛查选露部不明,需经阴道检验明确先露部。 • (2)产程进度慢,检验宫颈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 • (3)对疑有脐带先露或轻度头盆不称者进一步确诊。 • (4)经试产6---8小时产程进展慢,行阴道检验决定
妇产科护理常规完整版

妇产科护理常规完整版
一、孕妇护理:
1.孕前指导:包括注意营养、生活习惯、健康锻炼等方面的指导,提
醒孕妇预防孕妇疾病,如妊娠中毒症、妊娠糖尿病等;
2.孕期营养指导:包括合理膳食搭配、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孕妇体重监测:关注孕妇的体重变化,预防孕期过度肥胖或不足造
成的健康问题;
4.孕妇常规体检:包括血压、体重、腹围的监测,以及定期妊娠检查;
二、产妇护理:
1.产前准备:包括清洁、准备分娩所需物品等;
2.助产技术:协助产妇进行分娩,包括宫缩观察、胎儿心率监测、侧
切缝合等;
3.产后护理:包括身体清洁、缝合伤口护理、催乳、产后排尿和排便等;
5.乳房护理: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技巧,预防乳房疼痛、乳腺炎等问题;
6.家属教育:指导产妇的家属正确照顾产妇,提供母婴护理知识。
三、新生儿护理:
1.新生儿清洁:清洗新生儿身体、头发、面部等,保持清洁卫生;
2.新生儿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监测新生儿的吃奶量和排
便次数;
3.身体观察: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新生儿早期预防接种:指导家长熟悉和正确实施新生儿早期疫苗接种;
5.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尿布疹和湿疹等皮肤问题;
6.家属教育:指导家属正确照顾新生儿,提供产后恢复和母婴护理知识。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包括孕妇护理、产妇护理和新生儿护理。
护士应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孕妇、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1)一、一般孕产妇入院护理 (1)二、急诊孕产妇入院护理 (1)三、分娩前护理 (2)四、正常分娩护理 (3)五、产褥期护理 (7)六、母乳喂养护理 (9)七、产妇出院护理 (10)产妇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常规 (11)一、正常新生儿入室护理 (11)二、正常新生儿护理 (12)三、母婴同室高危儿护理常规 (17)四、新生儿出院指导 (18)产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一般孕产妇入院护理1.孕妇入院后热情接待,安排床位,引领孕妇至床旁。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介绍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
2.评估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填写护理病历,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
3.教会孕妇自我数胎动的方法,进行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测。
4.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减轻孕妇的焦虑及恐惧。
指导孕妇做好分娩前用物的准备。
5.指导孕妇正确卧位,讲解临产的症状,以及临产先兆出现的应对措施。
6.指导并协助孕妇做好各项检查及治疗,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7.按病情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每周测体重1次(晨起、勿食、着相同的衣服),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500g。
8.介绍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告知,如«母婴分离卡管理制度»«母婴同室安全管理制度»«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陪人管理制度»«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等,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合作并签字。
二、急诊孕产妇入院护理1.判断孕妇情况,对已临产的孕妇直接送入产房,通知产房做好接生准备。
2.准备床单迎接新入院孕妇,危重患者应置于重危病房或抢救室,通知医生。
3.备好急救物品(如开口器、压舌板、心电监护仪等)及急救药品,以备随时抢救。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入量等。
5.做好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测,观察胎心变化并及时处理,保证胎儿安全。
6.做好各项检查及治疗,及时留取各种标本,需急诊手术患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7.未临产孕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减轻孕妇的焦虑及恐惧。
讲解临产症状,做好分娩前用物的准备。
8.意识不清楚者,需暂留陪护人员,以便询问病史等有关情况。
三、分娩前护理(一)概念妊娠满28周及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分娩。
多数孕妇,尤其是初次怀孕者,由于缺乏分娩方面的知识、对分娩时疼痛和不适产生错误的理解及对分娩过程中自身和胎儿安全的担忧等,会使孕妇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甚至会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
因此,帮助孕妇分娩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非常重要。
分娩的准备包括:识别先兆临产、分娩物品的准备、分娩时不适的应对技巧等。
(二)护理措施1.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连测三日,体温超过37.5℃者改为4次/日。
2.嘱孕产妇若有破膜、见红、宫缩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护士应讲解破膜后的注意事项。
3.观察子宫收缩情况,监测胎心变化,遵医嘱给予胎心监护,1次/日。
4.向孕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知识、分娩时不适的应对技巧等。
5.临产后由医护人员陪护孕产妇进入产房待产。
(三)主要护理问题1.焦虑与担心分娩不适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分娩经验及分娩知识。
(四)健康指导1.向孕妇讲解有关分娩准备方面的知识。
2.讲解有关减轻分娩不适的应对技巧。
3.鼓励孕妇说出心中的焦虑,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4.协助其配偶参与分娩准备过程。
四、正常分娩护理(一)概念妊娠满28周及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产道娩出称为分娩。
分娩共分三个产程。
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为止;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为止;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往往数分钟即可完成,一般不超过1小时。
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是从胎儿娩出开始到胎盘娩出为止,约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二)护理措施1.第一产程护理(1)产妇临产后,助产人员应安慰产妇,解释临产各种征象和发展过程,对过去有异常分娩史者要多加关怀,使产妇有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外阴准备,同时了解临产情况如宫缩发动时间、持续时间、间歇时间、胎膜有无破裂、阴道出血量等。
(3)观察生命体征,每隔4-6小时测量血压一次,应于宫缩间歇期测量血压,若发现血压升高,或妊娠期有高血压疾病及子痫的患者,应酬情增加测量次数,并给予相应处理。
(4)潜伏期于宫缩间隙时每个1-2小时听胎心1次,进入活跃期后,宫缩频繁时应每15-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听诊1分钟。
亦可采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如胎心率超过160次/分或低于110次/分或不规律,立即给产妇吸氧并通知医生。
(5)潜伏期每隔1-2小时观察宫缩1次,活跃期应每15-30分钟观察1次,了解宫缩的规律性,包括宫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6)根据宫缩情况和产妇的临床表现,适当增减肛查的次数。
初产妇在潜伏期一般每隔2-4小时做肛门检查一次,活跃期每1-2小时检查一次并记录,经产妇或宫缩频者间隔时间应缩短。
(7)宫缩间歇时,鼓励产妇多进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多饮水,充分休息,保持体力,胎膜未破无禁忌症者可下床活动。
(8)临产后,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先露下降。
(9)分娩过程中产妇出汗增多,外阴分泌物及羊水外溢等使产妇感到不适及疲劳,助产人员应协助洗脸、洗手、梳理头发、换干净衣服及床垫,清洁外阴部,使产妇感到舒适。
(10)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应准备接生。
(11)产程中作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发挥支持系统作用。
2.第二产程护理(1)心理护理第二产程虽短,但产妇恐惧、急躁情绪比第一产程加剧,助产士应陪伴在旁,给予安慰和支持,及时用毛巾擦拭汗水,宫缩间歇时协助饮水。
(2)观察产程进展此期宫缩频而强,需每5-10分钟听胎心一次或持续胎心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指导产妇屏气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
(4)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应做好接产准备。
准备好接生用物、新生儿抢救物品、新生儿辐射台等。
(5)接产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接产步骤进行接生,可根据会阴条件决定是否需要侧切。
记录胎儿娩出时间。
(6)胎儿娩出后在产妇臀下放一弯盘接血,以记录出血量。
3.第三产程护理(1)新生儿护理A.清理呼吸道:新生儿娩出后及时用吸痰管清除口鼻腔内的粘液和羊水,使其呼吸道通畅。
分别于1分钟、5分钟及10分钟进行Apgar评分。
B.脐带护理:用两把止血钳钳夹脐带,两钳相隔2-3cm,于中间剪短。
用75%乙醇消毒脐带根部及其周围,在距根部0.5cm处用气门芯或脐带夹、粗丝线进行结扎。
同时注意新生儿保暖。
C.新生儿娩出后及时与产妇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内协助其进行第一次母乳喂养。
D.新生儿一般护理:擦净全身血迹,将新生儿足印及母亲拇指印印于新生儿病历上。
经体格检查后,给新生儿系上有出生时间、身长、体重、性别、母亲姓名和床号的手腕带和包被卡片。
(2)协助胎盘娩出确定胎盘剥离,于宫缩时嘱产妇向下屏气稍用腹压,一手挤压子宫底但不能用力过猛,另一手轻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至阴道口时,接产者双手拖住胎盘向一个方向旋转,并向下向外缓慢牵拉,协助胎盘完整娩出,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
(3)检查软产道用纱布擦净外阴血渍,检查宫颈及阴道有无裂伤及血肿,如有损伤,及时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并记录外缝丝线针数。
缝合后常规肛查,检查有无缝线穿过直肠壁。
(4)填写分娩记录单,准确评估出血量。
(5)产后观察产后在产房观察2小时,重点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是否膀胱充盈,会阴及阴道有无血肿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若无异常将母婴送至母婴病房,并记录。
(三)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宫缩引起宫口扩张及会阴裂伤有关。
2.恐惧与长时间的疼痛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分娩经验及配合分娩的相关知识。
4.有胎儿受损的危险与宫内缺氧有关。
(四)健康指导1.分娩前讲解分娩相关知识,使产妇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2.临产后教会产妇缓解疼痛的方法。
3.分娩时指导产妇屏气,正确运用腹压,帮助产程顺利进行。
五、产褥期护理(一)概念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称为产褥期。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露、会阴伤口水肿或疼痛、产后宫缩痛、褥汗、排尿困难及便秘、乳房胀痛或皲裂、乳腺炎及产后压抑,一般为6周。
(二)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产妇回病房后,产房护士应向病房护士详细交代分娩情况及特殊治疗以及新生儿一般情况。
(2)监测生命体征每日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如体温超过38摄氏度,应加强观察,查找原因,并通知医生。
(3)饮食产后忌食生冷硬饮食。
产后一小时可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汤汁饮食。
(4)排尿与排便保持大小便通畅,特别是产后4小时内要鼓励产妇及时排尿,多饮水、多吃蔬菜和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5)活动产后尽早活动。
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第二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
行会阴侧切口或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鼓励产妇床上适当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第一次下床活动时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2.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变化,每日与同一时间评估子宫复旧及恶露变化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3.由于分娩扩张会阴有水肿、裂伤及侧切口,又紧靠肛门易被污染,应经常更换会阴垫,并遵医嘱进行会阴擦洗,2-3次/日,肿胀者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2次/日;出现痔疮肿物者可用20%鞣酸软膏涂患处或用50%硫酸镁湿热敷。
4.保持乳房清洁、干燥,经常擦洗,每次哺乳前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
5.恢复盆底肌肉及筋膜弹性,指导产妇做产后保健操,避免产褥期过早劳动,预防阴道壁膨出及子宫脱垂。
6.讲解母乳喂养喂养相关知识,教会产妇正确哺乳。
(三)主要护理问题1.有出血的危险与产后宫缩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伤口及恶露有关3.尿潴留与产时损伤、活动减少及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分娩后身体虚弱有关。
5.母乳喂养无效与母乳供给或喂养技能不熟有关。
(四)健康指导1.产妇居室应清洁通风,合理饮食以保证充足的营养。
注意休息,注意个人卫生及会阴部的清洁。
2.适当活动,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2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
3.母乳喂养知识指导。
4.新生儿护理知识指导。
5.产褥期坚持做保健操可促进腹壁、盆底肌肉张力的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预防尿失禁、膀胱直肠膨出及子宫脱垂。
6.产后42天禁止性生活。
7.产后42天产妇及婴儿到医院复查,以了解产妇和婴儿情况,特别是产妇生殖器的恢复情况及新生儿的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