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学视角看_红楼梦_歇后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意义传递

合集下载

民俗差异及意义传递的符号学视角——《红楼梦》民俗英译对比研究

民俗差异及意义传递的符号学视角——《红楼梦》民俗英译对比研究
— —

霍 译 : a - us w ta…Asafrh rt n o unn i B o y a h t ute o e f mo r ig hs
r b ,to g e vl o d r d w t ’o t n v e e o e h u h h a i b r e e i a t oh a d wa ’d s y h ca e rg n. l w d d a o . . o f r i b w — oo e t p sa d g l — mb a o e t er y l v — a n o — l rd sr e n o d — c i e l z n dwi t o a e— hh i f
( ) 化 差 异 与 言 内 意 义 的 传 递 一 文
“ 牙 海 水 ” 称 “ 崖 海 水 ” 指 我 国古 代 戏 服 如 龙 袍 、 江 也 江 , 蟒 袍 下端 常用 的服 饰 图案 , 向排 列 的弯 曲线 条称 为 “ 脚 ”水 斜 水 . 脚 之 上 有 波 涛 翻 滚 的水 浪 , 浪 之 上 又 立 有 山石 宝物 . 称 为 水 俗 “ 牙 海水 ” 属 于原 文 的指 称 意义 ) 其 中 因海 水 和 潮 有关 , 江 ( 。 潮 又与朝谐音 , 江崖 , 而 即江 边 山石 , 坚 实 稳 固之 意 , 以统 治 有 所 者 用 这 种 图案 装 点 在 服 饰 上 来 寓 意 江 山 稳 固 , 统 天 下 , 世 一 万 升 平 ( 彩 萍 ,0 4 。 “ ” “ ” 李 2 0 ) 而 牙 、 崖 同音 , 潮 ” “ ” 音 , 加 “ 、朝 同 再 上 “ ” 崖 ” 海 ” 水 ” 个 汉 字 符 号 既 表形 又 表 义 的 特 色 , 江 “ “ “ 四 使 原 文 言 内意 义 的 传 递 十 分 复 杂 。 两 译 者 都 放 弃 了言 内 意 义 的传 递 .致 力 于 指 称 意 义 的 传 递 。 其 中 , 译 以 “izg 指 出 了 “ 脚 ” 大 体 样 貌 . 以 杨 z a” g 水 的 又 w v ” 出 了 图 案 的 内容 “ 浪 ” “ 山 宝 石 等 ” 得 已 被 省 ae 指 波 ,寿 不 去 了 , 能传 译 出部 分 指 称 含 义 。霍 译 也 以 “ a e 指 出 了图 案 只 wv” 中 “ 浪 ” 内 容 , 以 “o t” “ ( ) ” 然 是 对 原 文 中 波 的 但 to 指 牙 崖 , 显 h “ ” 的 误 解 而 产 生 的 误 译 ,寿 石 ” 未 提 及 , 牙 义 “ 亦 只成 功 传 递 了

《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翻译等效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翻译等效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翻译等效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巨著,被称为小说之源、小说之宝,其中歇后语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语言符号,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然而,由于《红楼梦》所用的歇后语多为古语,而且涵义复杂,往往需要考虑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翻译等效问题,实现对这一重要文学遗产的更为深入的理解和传承。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
1.研究问题:《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翻译等效问题是怎样的?古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到翻译等效?
2.研究目的:通过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红楼梦》中经典的歇后语,探究翻译等效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分析《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特点、分类和翻译等效问题,探究歇后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方法,全面了解歇后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翻译方法,从而解决翻译等效的问题。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1.预期成果:本论文将深入分析《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翻译等效问题,从多个角度探讨翻译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为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红楼梦》作出一定贡献。

2.创新点:本论文通过对《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翻译等效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传统的翻译方法及其不足提出了新的见解,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翻译策略,对于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操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以上是本课题的开题报告,谢谢。

_红楼梦_大观园中人物居所名的翻译_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_缪建维

_红楼梦_大观园中人物居所名的翻译_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_缪建维

一、 社会符号学 社会符号学是 “研究符号系统和社会与人类关系的科 学 ” , 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 是在符号学的基础 上发展而来的 。 瑞士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种表达概
[ 1] 7
收稿日期 : 2010 10 12 作者简介 : 缪建维 ( 1981 ) , 女 , 江苏南通人 , 讲师 , 从 事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研究 。 ( 5) 根 据 来源 、与说 话者 的 关系 评述 报 道 , 如 п о с л у х а м 等。 ( 6) 从度量 、程度或受到 的限制角度 对报道内容 评 述 , 如 вз н а ч и т е л ь н о йс т е п е н и 等。 ( 7) 从时间上进行的性质和对时间的关系角度作评 述 ,如 с л у ч а е т с я 等。 四、 结语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对比 , 我们不难发现俄语和汉语在 对插入结构的定义 、构成和功能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 具体 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 1) 俄汉语中插入结构的位置都相对自由 , 依据相关 部分可以位于句首 、句中和句末 , 只是在俄语中是用逗号 同前后的句子成分隔开 , 而汉语中有时则可以在一起 ( 如 例 3) 。 ( 2) 汉语中多不将呼语 、感叹词等同插入结构区分开 来 , 而是纳入其中 , 俄语中则倾向努力划分清楚他们之间 的界限 , 将插入结构作为单独的一类进行研究 。 ( 3) 因为 ( 2) 点的不同导致在两种语言中插入结构的 功能也有相应的变化 , 如汉语中就有 “表示打招呼或应答 以引起对方注意 ” , 同时也应注意到俄语中亦有不同 , 如插
— 54 —
只有指称意义 , 而无语用意义 。 对于 “潇湘馆 ”指称意义 之后所蕴含的语用意义 , 译文读者无法体会 。 霍译将 “潇湘馆 ”译为 “ N a i a d s H o u s e ” , 可见其深刻理 解了 “潇湘 ”二字背后所隐含的另一层语用意义 。 中国古 代传说中有舜妃娥皇 、女英哭夫而自投湘水 , 死后被称为 “湘妃 ”的典故 , 因此 , “潇湘 ”二字又暗示黛玉对爱情的执 著和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 。 考虑到西方读者不清楚这个 典故 , 霍发扬其一贯的风格 , 为译文读者考虑 , 将其译为 “N a i a d s H o u s e ”。 “ N a i a d ”为古希腊神话中的水泉之神 , 住在河滩 、湖泊 、泉水中 , 被描写成美丽 、天真 、快乐和仁爱 的象征 , 这一形象与 《红楼梦 》中林黛玉的形象有相同之 处 , 同为善良和美丽的化身 , 有益与西方读者了解林黛玉 这一形象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 同住水之畔 , 中国的 “ 湘 妃 ”身上的悲剧色彩无法在西方的 “N a i a d ”身上找到 , 霍这 样的翻译 , 不利于西方读者准确理解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 其语用意义没有得到准确的传递 。 ( 3) 宝钗 蘅芜苑 “蘅芜苑 ”这一名称杨译为 “ a l p i n i a p a r k ”, 霍译为 “ a l l s p i c ec o u r t ”均再现了其指称意义 。但是 , 这两种译文均 只简单地传递了一个信息 , 即宝钗所居住的场所为一个长 满香草的院落 , 仅此而已 。 “蘅芜苑 ”实则为谐音双关 , 暗 示 “恨无缘 ” , 与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悲剧婚姻相呼应 。 此外 , “蘅芜 ” , 典出于晋代王嘉的 《拾遗记 》 中汉武帝与李 夫人生离死别的悲剧故事 , 也暗示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悲 剧婚姻 。可见 , 两位译者均没有成功地翻译出 “蘅芜苑 ” 的语用意义 。 ( 4) 迎春 紫菱洲 迎春懦弱怕事 , 随遇而安 , 甘愿做一朵无名的小花 , 曹 雪芹颇费苦心将其居所之名定为 “紫菱洲 ” , 也正与她的 性格和命运有关 。 在中国文化中 , 菱花虽有清香 , 但是甚 为细小 , 色彩不鲜 , 象征迎春一生怯弱 , 最后惨死的命运 。 这一文 化内 涵 , 西 方读 者是 无法 体会 的 。 杨 将其 译 为 “P u r p l eC a l t r o pI s l e ”, 霍将其译为 “ A m a r y l l i s E y o t ” , 均只译 出了其指称意义 , 而未译出其语用意义 , 实在为一大遗憾 。 ( 5) 探春 秋爽斋 虽同为妾生 , 探春的性格与迎春却截然相反 。她精明 能干 、志向高远 、敢作敢为 。 她所居住的 “秋爽斋 ”, 正象 征了其沉稳 、阔朗 、大气的性格 。杨将 “秋爽斋 ”译为 “ t h e s t u d i o o f a u t u m nF r e s h n e s s ”, 霍译为 “ t h ea u t u m ns t u d i o ”。 虽然两种译文均只为直译 , 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中 “秋 ” 均能使人联想到令人心旷神怡 , 豁然开朗 , 因此 , 两个译文 的读者均能体会这一名称的语用意义 。 ( 6) 惜春 藕香榭 藕莲相通 , 莲花是佛教的 “圣花 ” , 惜春的住所 “藕香 榭 ”暗示她最终皈依佛门与莲台为伴 。 杨将其译为 “ L o t u s F r a g r a n c eA n c h o r a g e ” , 霍将其译为 “ T h el o t u s p a v i l i o n ”, 均 为直译 。从这两个译文当中读者所能意会到就是惜春是 居住在荷花池边 , 而其蕴涵的惜春最终皈依佛门的语用意

红楼梦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红楼梦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红楼梦中的文化符号解读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此小说通过描绘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荣辱,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人性的丑陋。

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曹雪芹巧妙地使用了许多文化符号,以表达对封建制度和社会现象的批判,也透露出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角度来解读红楼梦中的文化符号。

一、花园与院落:花园与院落在红楼梦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花园通常象征着自由、美丽和幸福,而院落则代表着封建社会中的束缚和压抑。

红楼梦中的花园通常是主人情感寄托和心灵栖息地,代表了主人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寿康宫和贾府中的大观园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们被描绘为美丽、宁静的天堂,对比了贾府及封建世家中的封闭和狭隘。

二、婚姻与宿命:在红楼梦中,婚姻被视为封建家庭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社会地位、名誉和权力争夺的手段。

通过婚姻的安排,家族可以联姻扩权,个人也能够提升社会地位。

然而,红楼梦中的婚姻却往往伴随着痛苦和不公平的命运。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婚姻是一个宿命的选择,无法逃避命运的安排。

这种对婚姻的描绘暗示着人们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封建社会中的人们常常被束缚在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中。

三、黛玉与宝玉: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物,林黛玉和贾宝玉,被视为故事的核心和象征。

林黛玉是一个充满痛苦和叛逆精神的人物,她代表了红楼梦中的悲剧和矛盾。

贾宝玉则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纨绔子弟,他坐拥财富和权力,但却在财富背后感到空虚和迷茫。

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塑造,红楼梦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脆弱,让读者深思人生和价值观。

四、玉与石:红楼梦中的《双调·江城子》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坠叶飘零宛转袅,红消香断有谁了。

”这句诗中的“红消香断”被解读为对黛玉的暗示,她的命运如同一片红叶终将凋谢。

在红楼梦中,黛玉被视为人世间一块宝玉,代表着美和纯洁,与贾宝玉的名字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对比。

然而,宝玉是由众多小石子堆砌而成,他的名字也暗示了他是封建社会中的产物,与黛玉的不同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直译和意译角度看歇后语的汉译日

从直译和意译角度看歇后语的汉译日

从直译和意译角度看歇后语的汉译日
歇后语是中国古老的汉语语言形式,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幽默的集中体现。

它通常以对联形式出现,前后联通常是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谐音效果和巧妙的双关含义。

歇后语既保留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幽默。

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看歇后语的汉译,不仅需要保持原汁原味,还要能够传达其中的意境和内涵。

下面我们就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看看歇后语的汉译日。

从直译的角度来看,歇后语的汉译是对歇后语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保持其原有的形式和结构。

这种翻译方法要求尽量保持原文的双关含义和谐音效果,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歇后语中的幽默和智慧。

歇后语“指桑骂槐”直译成英文是“pointing to the mulberry tree while cursing the locust tree”。

这种直译方法能够准确地传达歇后语的原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英文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可能会让外国读者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从意译的角度来看,歇后语的汉译需要注重文化和语言的差异,结合目标语言和文化特点来进行翻译,以确保歇后语的幽默和智慧能够被外国读者所理解和领会。

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看,歇后语的汉译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表达,需要在保持原有形式和结构的基础上,兼顾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进行灵活运用,以确保歇后语的幽默和智慧能够被外国读者所理解和领会。

在今后的汉译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歇后语的翻译方法,以不断提高歇后语的传播效果,让更多的外国读者能够领会其中的幽默和智慧,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文学名著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文学名著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文学名著中的文化符号解读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表达来传达作家的思想和感情。

在各种文学名著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代表特定文化意义的符号。

这些符号可以是物品、动作、象征,它们通过作品中的描写和融入情节,给予读者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通过对文学名著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读,探寻其深层含义和表达方式。

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里,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人物。

贾宝玉作为男主角和《红楼梦》的核心人物之一,代表着传统文化中的“贵族骨气”。

他身上体现了封建王朝贵族家庭的荣华富贵和矛盾心理,他的性情与他自己的命运、家族的命运相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代表“受宠爱但最终离去”的符号。

她的出现象征着悲剧的发生和家族的式微。

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表达,作者借用了这些具体的符号,来更好地传达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状况和家族命运的坎坷。

二、《西游记》中的猴子和取经《西游记》这部受人喜爱的文学名著中,猴子和取经的故事也是最为著名的一段。

猴子作为孙悟空的形象,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的灵性和机智。

他身手矫健,聪明绝顶,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取经则代表了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师徒四人历经千山万水,最终到达取经的目的地,不仅仅是为了取回佛经,更是象征着追求真理的人生旅程。

通过这些符号的运用,这部作品更好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三、《骆驼祥子》中的骆驼和祥子《骆驼祥子》这部现实主义小说中,骆驼和祥子这两个形象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意义。

骆驼作为动物的形象,代表着坚韧不拔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而祥子则代表了贫民阶层的命运和生活状态。

通过骆驼和祥子这两个形象的对比,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中贫富差距和阶级困境,让读者对社会现象产生思考和反思。

四、《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哈利·波特》这个系列作品中,魔法世界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语言文学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语言文学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语言文学中的文化符号解读语言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和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传递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在语言文学中,文化符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文学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能够传递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语言文学中的文化符号。

一、历史背景下的文化符号解读文化符号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它们承载着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潮。

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皇权和权威。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被称为“葬花”就是一种象征,它暗示着贾宝玉的悲剧命运和红楼的衰落。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

二、地域文化中的文化符号解读不同地域的文化有着独特的符号体系,这些符号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仰。

例如,在西方文学中,苹果常常被用作禁果的象征,代表着人类的诱惑和罪恶。

而在中国文学中,梅花被赋予了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

三、社会现象中的文化符号解读社会现象是文化符号的重要来源,它们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潮。

例如,在当代文学中,网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代表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于自由和连接的追求。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

四、个人经历中的文化符号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经历,这些经历会影响我们对文学作品中文化符号的理解。

例如,一个成长在农村的人可能对于农田、农具等符号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个人经历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

综上所述,语言文学中的文化符号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们承载着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通过对历史背景、地域文化、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言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

同时,文化符号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对文化符号的解读,我们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文化符号知识:《红楼梦》中的文化符号分析

文化符号知识:《红楼梦》中的文化符号分析

文化符号知识:《红楼梦》中的文化符号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作品中融合了丰富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不仅增添了小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更是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邃和丰富。

本文将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分析《红楼梦》中的文化符号,探索作品的精髓所在。

精神文化:人性无常、生命短暂在《红楼梦》中,作者对人性的描写较为深刻,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无常和复杂。

可以说,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思想,其行为也受着人性的影响。

尤其是书中主人公林黛玉,她具有精神敏锐、文艺才华和自我意识强烈等特点,她的人生经历也充分体现了生命短暂的主题。

同时,作者也对生命短暂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无论是贾母的去世、贾宝玉的逝世,还是各个小说中的悲剧结局,都生动地告诫人们,生命是短暂的,珍惜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物质文化:玉、金、绸、香古代文化中,玉、金、绸、香四种物质文化常被赋予特殊的意义,代表着不同的文化符号。

在《红楼梦》中,这四种物品同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玉,作为传统文化中最受珍视的宝石,有着吉祥的寓意。

在小说中,尤其是宝玉的小说中,玉的意象十分重要,宝玉自小便与玉结缘,同时玉更是其身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金,作为代表财富的文化符号,同时也被赋予了权力、尊贵、高雅等意涵。

在小说中,贾母和王熙凤等人常常以金银财宝来展现自己的地位和尊贵,同时金银也承载了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

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材料,一直被人们所钟爱。

在《红楼梦》中,绸则代表了一种华贵、高雅的生活方式。

贾母所穿的锦缎、黛玉的绣裙子、宝玉的金线袍,都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对美好的追求。

香,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有着净化、神圣的含义。

在《红楼梦》中,香则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宝玉和黛玉常常带着香囊,寓意着他们对美好儿女情的追求和纯洁的精神世界。

人物塑造:贾、史、王、薛等形象在《红楼梦》中,遍布着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不同之间通过各种关系牵扯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6月 湘南学院学报 Jun.,2007第28卷第3期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Vol.28No.3收稿日期:2006-12-19作者简介:赵 琼(1981-),女,甘肃庆阳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从符号学视角看 红楼梦 歇后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意义传递赵 琼(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摘 要:从符号学的意义观着手,探讨了歇后语在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三方面与英语的差异,并通过对霍、杨两英译本中有关歇后语翻译实例的对比分析,考察了不同的策略,指出歇后语的语用意义在翻译中应该优先考虑。

关键词:符号学;文化差异;意义传递; 红楼梦 ;歇后语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73(2007)03-0060-04一、引言歇后语是汉语语言文化精髓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特殊语言表达形式。

它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说明,也是其本义所在。

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人们在写作和交流中通常只说出前一部分, 歇 去后一部分,读者或听者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故称歇后语。

它通过使用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于嬉笑怒骂中增添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堪称 百科全书 的中国文学经典 红楼梦 中,出自不同人口中的一条条个性鲜明、妙趣横生的歇后语,更是充分展示了这种语言形式独特的民族魅力。

大多数歇后语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或体现着汉语语言的个性特征,这成为两种语言和文化间交流的一大障碍。

符号学的意义观对翻译研究有着较强的阐释力。

本文将通过两个全译本 即英国汉学家大卫 霍克斯(David Ha wkes)的The Story o f the Stone 和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夫妇的A Dream o f Red Mansions 中有关译例的对比分析,从符号学视角探讨 红楼梦 中歇后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及相应的变通手段。

二、符号学意义观对翻译的启示符号学(semiotics)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社会所使用和理解的各种符号系统。

在现代符号学理论的成型过程中,有两个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值得一提:美国哲学家查尔斯 皮尔士(Charles Peirce)和美国逻辑学家、哲学家查尔斯 莫里斯(Charles Morris)。

皮尔士对符号学理论所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其 符号三分法 。

在皮尔士看来,符号就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

他将符号分为三类:相似符号(icon)、相关符号(index)和相契符号(symbol)(陈宏薇,1998:58)。

相似符号与客体具有复制性和相似性,如画像、照片、模型等;相关符号与客体之间有联系,如风向标、路标等;相契符号与客体之间有常规联想可达到契合,如红绿灯的指示性。

皮尔士主要将符号学用于哲学研究,他认为人类交际的过程是符号代换的过程,人所拥有的符号网络越复杂,对符号转换就越得心应手。

莫里斯在皮尔士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符号学理论。

他将符号的完整意义运用于语言这一最复杂的符号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语言意义的三个方面:言内意义(1inguistic meaning)、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和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

言内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指称意义是指语言符号和其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语用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与其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

这三种意义共同构成语言符号的总体意义。

这便是莫里斯的符号学意义观,它全面地反映了符号与所指、符号与符号、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

翻译即翻译意义。

莫里斯的符号学意义观对于成功的交际和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译者不断了解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深刻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有效的变通手段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同时,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语义系统,它体现着语言的功能。

意义与功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所必备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是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固有的特征,应该成为衡量译文好坏的两个方面。

符号学以一种辩证的角度阐释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的对等原则,即由于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翻译中完全的对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等值 或 对等 ,是达不到的,译者只能使其译文与原文尽可能地相近或相似。

因此,符号学视角下的翻译标准可定为:意义相符,功能相似(correspondence in meaning and similarity in function)(陈宏薇,1998:66)。

意义相符,是指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相符。

三、歇后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意义传递(一)文化差异与言内意义的传递言内意义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由于每一种语言属于一个符号系统,有着其语言单位特有的内部系统,语言资源的不同决定了语言符号在语音、语法、词汇等层面的不同,所以某种语言所特有的内部意义就很难在他种语言中找到对应成分。

以英语和汉语为例,从语言层面讲,汉语属声调语言,汉民族在语言的使用上讲究平仄配对、音调和谐,强调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红楼梦 中的歇后语,从词汇层面上体现了这种特点。

而英汉语言内意义文化差异的典型例证是其中的谐音双关。

谐音指通过借用同音或近音来暗指本字,为英汉语中都很常见的修辞格,或可称作一种文字游戏。

它巧借语言中同音异义的字词,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体现着人民群众的语言智慧和创造力。

但是由于两种语言截然不同的语音和文字特点,翻译时谐音双关很难达到完全的对应。

例1:(凤姐)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作针了。

(第十六回)H:I am not much of a manager really.I haven t got the knowledge,and I m too poor at expressing myself and too simple-minded-al w ays inclined to take a ramrod for a needle ,as the y sa y.(Vol.I:417)Y:I m incapable Ofrunning things.I m too ignorant, blunt,and tac tless,al w ays getting hold of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Vol.I:405)人家给个棒槌 我就认作针 : 针 谐音 真 ,意即 认真 ,比喻人心实,容易上当受骗。

这样的谐音效果在英语中显然难以实现。

因为谐音双关语的本意即其语用意义一般是蕴涵在第二部分,两位翻译家在这里都舍弃了文字层面的对应,创造性地传递了该条歇后语在此处的本意,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尽量保持原文的形象和俗语的特点。

例2:(鸳鸯)你快夹着那油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什么 好话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

什么 喜事 !状元痘儿灌的浆水又满是喜事。

(第四十六回)H:Why don t you take your bloody trap out of here? Wonderful news indeed!(Vol.II:417)Y:Shut yourfoul mouth and clearoff,if you know what s good for you.What s all this talk of good ne ws and good fortune ?(Vol. :1304)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 都是好画 :宋徽宗:北宋皇帝赵佶,善书画,所画的鹰很有名。

赵子昂:元时湖州人,著名书画家,尤善画马。

好画:谐音 好话 ,意即都是好话。

这样的谐音在英语中也很难建立起同样的语音联系,而且由于源自中国历史人物的事迹,歇后语的原意更难完整地传递。

这种情况下,只能完全舍弃原文的言内意义,译出说话人在这里使用该条歇后语的情感态度。

霍克斯将其解释为一种反语,而杨氏夫妇则将其解释为一种责问,都是可以接受的,都较能形象地传递鸳鸯在此处的愤怒情绪。

可见,言内意义的不对应所造成的翻译中的文化空缺几乎是无法弥补的,译者很难做到既准确地传递意义,又忠实于原文。

只能根据上下文,结合英语语言特点进行创造性翻译,或者舍弃原文的形象而取其本意。

(二)文化差异与指称意义的传递指称意义是指语言符号和其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

人类语言中有一些词语往往所指相同,或功能相似,这是由各民族在体验上的类似带来的人类思维和语言的相通而决定的。

但是与此同时,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发展历史的差异又造成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势必有着更多的差异性,这使得语言的指称意义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对应。

指称意义的不对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原语符号的所指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不常见或不被注意;原语文化中明确区分的概念在译语文化中没有区分,或反之;由于认知差异引起的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张映先,2004:376-378)。

例3:(尤三姐)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

现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

(第六十五回)H:Don t try the talking horse on me,my friend!If you two want to drink,I ll watch you drink.B ut c ount me out of it.People who work shadow-puppets should becare ful not to break the screen.(Vol.III:281-282)Y:Don t try to get round me with your glib tongue! We d better keep clear of each other.I ve seen plenty of shadow-plays in my time;anyway don t tear the screen to show what s behind the scenes.(Vol.IV:1946)清水下杂面 你吃我看见 ,比喻对对方安的什么心、想做什么事或对方的本事了解得清清楚楚。

这条歇后语中含有一个英语读者不熟悉的所指: 杂面 ,它是指以绿豆、小豆磨粉制成的面条,下在锅里,水是水,面是面,看得清清楚楚。

对于英语读者来说,显然很难在这一全新的概念和其后的现象之间建立起同样的联想,而如果以直译加注的办法进行注解,又会影响小说的可读性,只好舍弃原文的指称意义,译出其本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