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1
高一语文新高考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窥豹一斑谈笑风生B. 碌碌无为恣意妄为C. 惟妙惟肖落英缤纷D. 呕心沥血雕梁画栋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我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西藏旅游,体验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B. 由于气候变化,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这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C. 他的书法作品在书法比赛中获奖,这充分说明了他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柳暗”指柳树遮住了阳光,使得村庄显得昏暗。
B. “一箭双雕”中的“一箭”指射箭时一箭射中两只鸟。
C. “鹤立鸡群”中的“鹤”指鹤鸟,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出众。
D. “画龙点睛”中的“点睛”指在画龙的眼睛上点上一点,使龙栩栩如生。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眼睛犹如两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整个房间。
”(比喻)B. “他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夸张)C. “他的脸色铁青,仿佛要吃人。
”(拟人)D. “他的步伐矫健,犹如一只猎豹。
”(比喻)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看过《红楼梦》吗?我很喜欢这本书。
”B. “他的家乡在四川,那里有美丽的风景,有丰富的文化。
”C. “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明天我们要去郊游。
”D.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但有几个地方需要修改。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几个有趣的成语吧。
乙: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回顾经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
何为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指的是,文学艺术创作深为受众喜爱、经过一定时间检验、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
经典文艺形象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以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使人们获得不断强化的美好审美经验。
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传世性和普适性,也就是说,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
经典文艺形象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一方面,作品立得住,故事足够精彩,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中的文艺形象往往也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古往今来,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传诵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到《茶馆》《骆驼祥子》等舞台经典,无不因为其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为之动容、动情、动心。
这样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其中的文艺形象也会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经典文艺形象身上浓缩着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即便经历时代变迁,艺术魅力也不会因此削减。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经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经典人物形象,尤其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三大要素。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翻箱倒柜(fān)毕恭毕敬(bì)B. 惊弓之鸟(jīng)碧空如洗(bì)C. 水落石出(lào)雕梁画栋(diāo)D. 鸡犬升天(shēng)贾而不售(g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
B.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我们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D. 由于天气原因,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
B.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C. 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D.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4. 下列词语中,与“骄阳似火”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阳光明媚B. 骄阳如火C. 阳光灿烂D. 阳光和煦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C. 我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天空,看到了远方。
D. 这篇文章的文笔优美,语言生动。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雪花飘飘洒洒,仿佛在向大地诉说着什么。
B.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C. 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D.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7.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青天白日B. 呼风唤雨C. 美轮美奂D. 风和日丽8.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性格比较内向。
B.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C. 她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D. 这个城市的环境非常优美。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个湖的水很清,能看清湖底的沙石。
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测试题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测试题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测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那么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那么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如今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敏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开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根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消费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华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____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假设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根底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华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防止称为“新文盲”的目的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根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方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如今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人教语文高一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炽烈炽手可热B. 惟妙惟肖神采奕奕虚与委蛇C. 靡靡之音腥膻之气纵横捭阖D. 雅俗共赏沁人心脾遒劲有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
B. 由于天气突然变冷,所以大家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这与他平时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
D.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鲁迅,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3. 下列句子中,句式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球赛,尤其是足球比赛。
B. 球赛即将开始,观众们纷纷进入场地。
C. 这场比赛的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
D.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和蔼可亲、关心学生的老师。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水滴石穿B. 雕虫小技C. 风和日丽D. 龙飞凤舞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非常喜欢看书,尤其喜欢读小说。
”B. “你知道吗?他昨天晚上去看电影了。
”C. “我喜欢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
”D. “他回答道:‘是的,我已经收到了你的邮件。
’”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那座山像一头雄狮,屹立在远方。
B. 他的歌声如泉水般清澈,如春风般温暖。
C. 那条小河弯弯曲曲,像一条长长的银带。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像月亮一样温柔。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他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优异:非常好的)B. “她为人诚实守信,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诚实守信:真诚老实,守信用)C. “这篇文章写得很生动,引人入胜。
”(生动:有生气,有活力)D. “他平时很勤奋,但这次考试却失利了。
”(勤奋:勤劳努力)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的文章总是写得非常精彩。
B. 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团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一起努力克服。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泸县五中2024年秋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 2.D 3.B 4.①借助日常生活现象指出睡眠不足普遍存在,如文章第一段。
②借助客观事实、引用名家观点论证睡眠不足的危害,最后归纳演绎,推出“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这一观点,并借权威部门论断增强说服力。
③通过事实论据论证睡眠不足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死亡。
回借助大量探索和研究的结果论证睡眠的重要作用,如睡眠充实了各种功能,补充我们免疫系统的“军械储备”等。
5.①事实上,“夜猫子”努力较早入睡,往往却是凌晨时分才能达到睡觉状态,这说明“夜猫子”们已经患上了睡眠障碍。
②第二天他们很难达到清醒的状态,重复阅读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忘记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等,这说明睡眠不足影响学习、记忆等。
③患上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等疾病以及产生狂躁、郁闷、抑郁等,这些说明睡眠不足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患上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风险。
6.D 7.A 8.①“眉毛很白很长,搭在眼皮上”中的“搭”字刻画了老人在解放军撤离后失去指望的精神状态。
②“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中的“皱”字表现出老人帮助同志们渡河时的焦急、思索之态。
③“长眉毛一耸一耸的,高兴非凡”中的“耸”字传达出老人找到渡河之法后的愉悦和兴奋之情。
9.①人物:凸显了凛然坚定、甘愿牺牲的拥军老人形象。
②主题:揭示了信念这一主题,表现了对军民鱼水情深的赞颂。
③读者:省略号结尾,引发读者想象,留有更多回味空间。
10.D 11.A 12.B 13.(1)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
(2)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获罪被囚禁在狱中,自恃品秩高,辱骂陈仓尉刘仁轨,刘仁轨命人用杖打死了他。
14.①虚心听从魏征的建议,最终没去泰山封禅。
②虚心接受魏征的建议,没有杀刘仁轨,反而提拔了他。
③虚心听从刘仁轨的建议,暂停去狩猎。
参考译文:贞观六年,文武百官一再请求唐太宗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太宗说:“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有什么伤害呢?而且侍奉上天扫地而祭祀,何必要去登泰山之顶峰,封筑几尺的泥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语文期中试题第 I 卷(选择题,共18 分)注: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00 分。
试卷分第I 卷和第 II卷,第I卷涂在机读卡上,第 II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 ( 每小题 2 分, 共计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A .寥廓( kuò).B.漫溯( sù).C.瞩目( zhǔ).D.窒息( zhì).拊心( fǔ).执拗( niù).提防( dī).创伤( chuàng).峥嵘( zhēng).长篙( gāo).吮吸( shǔn).褴褛( làn).游说( shuì).青荇(xìng).雏菊( chú).弄堂( l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A .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 .清闲运用不仅是 /而且是B.清静应用不仅是 /而且是C.清静运用不是 /而是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A .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力。
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隐士文化由来已久,隐士可以分为政治性隐士、宗教性隐士和生活性隐士。
西方也有隐居这种生活方式,虽然隐居者不能算是典型的隐士。
自然文学的作者们有的是隐士或当过隐士,比如梭罗、惠特曼谷、巴勒斯、缪尔等。
东西方隐士们并不是目不识丁或能力欠缺的凡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
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官发财,而是不愿过那样追求名利的人生。
出世与入世只在自己的内心选择,且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
他们都对繁华尘世感到深深厌倦,不喜欢社交过于频繁、被俗事缠身的生活,想要寻找世外桃源避世隐居,同时在精神上步入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净土。
他们都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以自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自然运行之道。
所以这些隐士们安静恬淡,舍弃了对物质享受的追逐。
西方的隐士们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牵绊。
所以他们不拒绝名声,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社会的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利奥波德等。
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己的隐居生活写成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
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完全可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学相媲美。
美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创作。
与之相比,中国的隐士们主张“天人合一”,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率真环境中解读人生的“真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满分150分)第一卷(69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51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寥廓(kuî)青荇(xìnɡ)长篙(hāo)漫溯(suî )B. 粗糙(cāo)倾圮( qǐ ) 气馁(néi )赎(shú)罪C. 慰藉( jí ) 享誉( yù ) 砥砺(lì)宁谧(mì )D. 虹霓(ní )魅(mèi)惑肤(fū)浅蜕(tuì )变2、下列各句中不全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共其乏困B 秦伯说,与郑人盟距关,毋内诸侯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要项伯D 沛公起如厕何厌之有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翡翠菲红终成眷属油腻B.迷惘缥缈峥嵘岁月霓虹C.深邃姿肆星辉斑斓睿智D.渺小惊蛰不绝如屡斑驳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财物无所取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沛公居山东时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隔膜万户侯漫江碧透书生义气B.携手竟自由山舞银蛇萧瑟秋风C.遏制翔实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搏击妖娆英雄气慨浮想联翩6、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A此天子气也 B毋从俱死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军战河北7、选出下列全都正确的一项()A.谩骂散漫棉絮宽恕惋惜B.竞争毕竟维幕唯一给予C.斑斓波谰瓦菲窗扉忸怩D.朔风上溯携手隽刻惆怅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游泳10、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 B.赵氏求救于齐C.是寡人之过也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顷之未发(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臣请入,与之同命(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8)是寡人之过也(9)怅恨久之(10)公从之A.(1)(9)/(2)(10)/(3)(5)/(4)/(6)(7)(8)B.(1)(3)/(2)/(4)(5)/(7)(10)/(6)(8)(9)C.(1)(9)/(2)/(3)(5)/(4)(6)(10)/(7)(8)D.(1)(3)/(2)(10)/(5)(8)/(4)(6)/(7)(9)13、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一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aa B.ab C.ba D.bb1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正做到了废寝忘食....。
C.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D.每年春节,孩子们都会回到父母的身边,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16.将下面几句话的顺序调整成有条理的论述,其中调整正确的一项是:()①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②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③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④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
⑤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⑥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⑦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A.③①④②⑦⑥⑤B.①③④②⑥⑦⑤C.①④②③⑦⑥⑤D.③①②⑥④⑦⑤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B.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C.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
D.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8分)(一)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18—19题。
(6分,每小题3分)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8.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 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 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 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
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19. 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做20---23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0.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21.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邻之.厚,君之薄也C.夫晋,何厌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2.选出不属于让秦伯退兵的理由的一项是:()A.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3.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第二卷(81分)三.翻译题(5分)24.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译: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3)译:四、默写(没空1分,共16分)25、补写出下面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看万山红遍,;,百舸争流。
,,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指点江山,,。
曾记否, ?③、在雨的哀曲里,,,,,丁香般的惆怅。
④、轻轻地我走了,;,。
⑤、风萧萧兮易水寒,。
五、作文(60分)十五六岁的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在乎:一朵花的开落、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语重心长的劝勉……因为在乎,我们懂得珍惜;因为在乎,我们变得成熟……请以“在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51分)1、D、A篙(gāo)溯(sù)B、馁(n ei )c、藉( jei )2、D (厌—餍)(A 共—供倍—背 B 说—悦内—纳 C 蚤—早要—邀)3、B4、B5、C (A项应为“书生意气”;B。
项应为“竞自由”;D项应为“英雄气概”)6、D A、判断句 B、省略句 C、被动句7、A(B维-帷 C谰-澜 D隽-镌)8、C、被动句 A、B、D:判断句9、C(浅底:江水清彻见底,并非真浅)10、A 宾语前置11、D(粪土/当年/万户侯)12、C13、B(①根据认识事物的顺序②前后句式保持一)14、B一般疑问句15、C 16、A 17、D二、诗词鉴赏(每题3分,共6分)18. B。
这种理解,与原诗的意境完全不符。
19. A。
参看其他选项的分析理解。
三、文言文(共17分)20.C(应作“渡河”讲)21.D(作助词“的”讲,AB项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成分,D项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22.C23.B(主要是郑之亡对他本人也没有好处)24. ①越过别国而把郑国的土地作为边邑,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