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临川四梦中英讲稿

合集下载

汤显祖《临川四梦》在当代江西舞台的美丽蝉蜕

汤显祖《临川四梦》在当代江西舞台的美丽蝉蜕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自明万历年间诞生至今400多年来,“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完美的高峰,成为戏剧舞台永远的经典。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时,是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当时昆山腔势力范围逐步扩大,弋阳腔、海盐腔在江浙等地逐渐冷落和淡出,各地缙绅富贾蓄养的家班均为昆腔班底,像江苏太仓王锡爵家班、江苏无锡邹迪光家班、江苏常熟邹岱家班等,历史上都有演唱《牡丹亭》等剧目的史料记载。

魏良辅改造后的昆腔在曲唱形式上已相当完善和成熟,其“尽洗乖声,调用水磨,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行腔风格,塑造出昆曲“转音若丝,流丽幽远”的抒情曲韵。

而婉转温润、缠绵细腻的演唱风格与“四梦”的浪漫缱绻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真可谓撩尽昆曲之悱恻绮丽。

《临川四梦》诞生地江西临川(今称抚州),“襟领江湖,控带闽粤”,是江南形胜之地,也是明清南方戏曲的中心。

永嘉南戏很早就流经此地,并有海盐、昆山、青阳、徽州、乐平诸腔绵延不绝,但影响最大的是弋阳腔。

弋阳腔是南戏在江西的民间表现形式,“向无曲谱,只沿土俗”,且“随心入调,不必合腔”。

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归家后,当年即把全家从临川城东的文昌里移居至城内香楠峰下的玉茗堂,并创作完成了《牡丹亭还魂记》。

接着又在万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分别创作了《南柯记》和《邯郸记》。

与江浙缙绅不同的是,汤显祖归家后,“游于伶党之中”,但并没有蓄养家班。

从他的诗文记载诸如“自掐擅痕教小伶”“离歌分付小宜黄”“小园须着小宜伶”“宜伶相伴酒中禅”等得知,有相当数量的一群“宜伶”聚集在他的身边,汤显祖成为当时“宜伶”的精神领袖。

所谓“宜伶”,即来自宜黄县的戏伶。

从他应约撰写的著名文稿《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可以得知,这些“宜伶”演唱的腔调是宜黄籍抗倭将领谭纶从浙江带回的海盐腔。

可见,《临川四梦》完成后是在汤显祖故乡临川首先由宜伶搬上舞台的,而宜伶唱的断不是昆腔。

当戏曲界认定《临川四梦》只能由昆曲演唱才能极尽其艺术魅力时,其“原产地”的戏曲艺术家们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戏剧观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戏剧观

58 ・
文化 ・ 文 化 梦 , 因梦成戏" —— 从“ 临川 四梦” 看 汤 显 祖 的戏 剧 观
陆 博 王思 海
(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 河南 安阳 4 5 5 0 0 0 ) 摘 要: “ 因情成梦, 因梦成戏” 这一独特的思维路 向构成 了汤显祖创作 的灵魂 和毕生追求的理想。 汤显祖把 自己的生命和创作 都归 于一个“ 情” 字, 并 以梦为寄言方式抒发情感 。从汤显祖的戏剧 中, 可以清楚地找到他的创作思路 , 就是 : 人 生而有情 一因情成梦 一因梦成 戏, 简而言之就是 : 情 一梦 一戏。“ 临川四梦” 是 汤显祖“ 因情成 梦, 因梦成戏 ” 戏剧观 的最佳体现 。

关键 词 : 汤显祖 ; 临 川四 梦 ; 戏剧 观
汤显祖( 1 5 5 0 — 1 6 1 6 ) , 明朝江西 临川人 , 字义仍 , 号海若 , 又号若 发展 , 让整 出戏在“ 梦” 的基础上展开 , 使“ 梦” 成 为贯穿戏剧 的纽带 。 士, 晚年 自号茧翁 , 自署清远道人 , 是我 国伟大 的戏剧家 , 文学家 。 汤 其二 , “ 梦” 有可参照 陛。 梦毕竟不是现实 , 梦 醒之后 , 身处现实之中 , 显祖 出生于书香世 家 ,承袭 了 四代 习文 的家风 , 2 0多 岁便初露 头 与美好 的梦境形成鲜 明对 比。“ 四梦 ” 中, 所有 的情节发展 、 人 物塑 角, 文采 出众 。但 因官场腐败 , 他在全 国性 的进 土科考 中一再受挫 。 造、 环境描写 , 完全是 围绕着 “ 梦” 这一骨架而写 的, 再用这个“ 梦” 去 后来 , 又 因向皇帝上 书 , 在 著名的《 论辅臣科 臣疏》 中直接揭 发时政 对照现实世界 , 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 积弊 , 弹劾奸相庸 臣, 被远谪南疆 。其后 , 汤显祖深感官场的腐败与 “ 临川 四梦” 均涉及 了梦境 , 除《 紫钗 记》 梦幻色彩较 为淡薄外 , 黑暗 , 再加上爱女 、 大弟 和娇儿 的先后天亡 , 他毅然辞官 , 返 回故 乡 , 其余 三部都是 以梦境作为结构线索 , 整个戏剧剧 情都是在梦境 中得 归隐于临川玉茗堂 中。在归 隐后 ,他先后创作 了 《 牡丹亭》 、 《 南柯 以展开。其中犹以《 南柯记》 和《 邯郸记》 对“ 梦” 的描写最为深刻。这 记》 、 《 邯郸记》 , 连同之前所写 的《 紫钗记 》 在 内, 因为每部剧 作都有 “ 二梦 ” 在内容 与表现手法上属于 同一类型 , 都是 以主人公 的梦 为中 “ 梦” , 故被合称为“ 临川 四梦 ” , 又名“ 玉茗堂 四梦” 。 心事件 , 通过奇奇怪怪的写梦手法 , 制造 出令人 目眩的梦幻 效果 , 并 汤显祖 曾在 《 复甘义麓 》 中表 明他戏剧创作 的基 本观点 : “ 因情 且通过象征的手法反映 晚明复杂 的社会政治 , 反映作家丰 富的内心 成梦 , 因梦成戏” 。“ 情” 和“ 梦” 都是人 的心理活动 , 是我们无法看到 世界 , 包含着深刻地哲理 。 “ 梦境” 描写 占了“ 二梦” 的绝大部分 , 也可 的,因此需要一种载体来使它t m ' l M , 化 出来 ,而戏剧 就是 这种 载体 。 以说是 反映 了 中国古代几千 年来 的封建 士大夫们 共 同的人生 梦 。 情、 梦使戏得 以完成 , 戏使情 、 梦得以表现。 下 面, 就以“ 临川 四梦” 为 “ 二梦 ”的结尾都写到主人公梦醒成仙的结局 ,传达 出了汤显祖对 例, 从情 、 梦、 戏 之 间 的 关 系 来 阐 释 汤 显祖 的戏 剧 观 。 “ 人生如梦 ” 的感 叹。摒弃现实 , 追 寻梦幻 , 这就是 汤显祖 的梦幻观 , 1情 与戏 也是“ 四梦 ” 所 要传 达的悠悠情思 。 汤显祖用一个“ 情” 字来概括 自己的生命历程 和创作 过程 , “ 情” 3情 、 梦 与 戏 是他 的人生观和文学思想的灵魂 , 是“ 临川 四梦” 一贯 的主题 。他一 汤 显 祖 的 人 生 际 遇 和不 同 阶段 心 理 状 态 的差 别 , “ 临 川 四梦 ” 的 生重情 、 言情 、 写情 , 在作品 中宣扬“ 为情而生 , 为情 而死 ” 。 但 汤显祖 立意各有不同。但 它们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 , 都 围绕着 “ 情与梦” 的 所说 的“ 情” 并不是单一的指 “ 情感” 这个词 , 它包涵着 自然 的情感和 主题展开 , 都“ 为情 作使 ” , “ 为情转易” 。从 汤显祖 的戏剧中 , 我们 可 欲望 。 因此 , 他将 “ 情” 的内涵提升 、 扩展 、 延伸到“ 情至” 的境界 , 从而 以清楚地找 到他 的创 作思路 , 就是 : 人生而有情一 因情成梦一 因梦成 形成 了独特 的“ 情至 ” 论。对于“ 情至 ” 论的 内涵 , 可 以从三方 面来理 戏 , 简而言之就是 : 情一 梦一 戏 。“ 情” 是汤显祖创作的出发点 , “ 梦” 是 解 和 阐释 : “ 情” 的延伸 , 通过 “ 梦” 将“ 情” 演绎和外化为戏 。“ 情” 孕育并催 生了 其一 , 人生 而有情 , 世总为情 。 “ 情” 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 生命 “ 梦” , 而“ 梦” 又使“ 情” 得到 了宣泄和升华 , 戏则是 “ 情” 与“ 梦” 的 表 进程 。 因为有“ 情” 的存在 , 世间万物才能和谐共存 , 人们的生活才更 现 形 式 。 富多彩 , 生命的存在 才更有意 义。 《 牡丹亭》 是汤显祖借 梦写情最为成 功地 作品 , 充分体 现了情 、 戏三者的完美结合 。杜丽娘“ 惊梦” 的情节在 全剧 中的地位非常 其二 , 为情 而生 , 为情而死。 汤显祖认为有情人生 的最高境界是 梦 、 “ 情至” , “ 情” 可以超越生死 , 这特别体现于对 自由爱情 、 自由婚 姻的 重要 。汤显祖有意识的借助一个 梦境 来推动情节 的展开 , 来完成人 向往 和追 求 。 物形象塑造 的关键一环。 其三, 性无善恶 , 情有之 。 天下之情 , 虽表现为各 种各样 , 按其性 4 结 论 质区分 , 却只有两种 : 一种是善情 , 一种是恶情 。正因为情 有善恶之 汤 显祖 作为我 国明代 文学史上最 为杰出 的戏 曲作家 ,被 誉为

明清文学第七讲:汤显祖(二)

明清文学第七讲:汤显祖(二)

二、思想:行为来自于思想。
1、政治思想:反礼教、反权威、追求个性自由。思想
的形成主要是三股力量的影响所致(也是三个来源)。
其一,明显地受到了王学左派的影响。 江西是泰州学派盛行的地方,他的老师罗汝芳是泰州 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其师观点:“制欲”不符合仁的 观点,肯定人的多重欲望的合理性,肯定自我。 作者晚年还说:“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汝芳) 师”。 另外,著名的反封建斗士、王学左派大师李贽是其好 友。李贽的“童心说”的观点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的色 彩,深刻地影响了汤显祖的“至情论”。弃官第二年, 两人在临川与李贽相见。李贽更是强调对自我的肯定, 否定一切虚假的东西,特别是对理学的否定。(反礼教 )
2)审美上: 其一,风情戏是一种审美,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 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主要人物是真善美的具体 体现。 如霍小玉爱郎、盼郎和恨郎的过程,杜丽娘由生而死 、由死再生的恋情,不知打动了多少世人的心,堪称青 春的偶像、挚爱的化身。他似乎在告诉读者,女儿是水 做的骨肉,清爽可爱。
其二,官场戏中是审丑,主要基点是对主要人物及其所 出的环境的整体否定。

•其三,创作,达成至情。 •回家后,他居住在临川的玉茗堂(是他构建的实现理想 的平台),构想和放飞着更大的人生理想。
•主要从事戏曲创作,在梨园小天地实现人生大舞台无法
实现的愿望。他要以戏曲救世,以至情悟人。
•另一个任务即从事情的研究和探索。
•四梦有三梦创作于此。在玉茗堂中他生活了十九年,致
力与“至情”世界的打造。

2、文学思想: 以上的思想表现在文学上,就是“至情论”,是贯穿 汤显祖人生和创作始终的思想,也是其作品中最闪光 的地方。他极力渴望使世界变成“至情”的世界,使 人们变成“至情”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他的 “至情”论的内涵。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解读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解读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解读汤显祖(1550-1616),字一野,号临川,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家。

他创作了众多优秀的剧本,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牡丹亭》和《紫钗记》,而《临川四梦》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明代四大梦剧之一。

本文将从汤显祖的生平背景、《临川四梦》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以及该剧的艺术特色等方面对这部戏曲进行解读。

生平背景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

他早年师从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并受到程朱理学的熏陶。

汤显祖的文学才华在当时就颇有声誉,他不仅精通诗词、文赋,还擅长戏曲创作,对明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临川四梦》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晚年的代表作品,写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这部戏曲描写了四个梦境中的故事,通过对人性、情感、人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理想等议题的思考。

该剧的主要人物有梦中人、唐玉龙、唐萍、青娥、佳梦子等,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着悬疑和神秘色彩。

通过这四个梦境,汤显祖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真实、梦境与现实的关系、爱情的多姿多彩等主题,表达了对人生境况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临川四梦》的艺术特色这部戏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在形式上,该剧融合了汤显祖的戏曲、诗词和散曲的创作风格,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其次,在内容上,通过对梦境的描写,作者运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整个剧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此外,该剧还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教信仰等,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这部戏曲还展现了汤显祖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对人性、命运的深刻洞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晚年的一部杰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明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部戏曲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汤显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境界,还能够领略到明代戏曲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二梦;《牡丹亭》(三)

【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二梦;《牡丹亭》(三)

【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二梦;《牡丹亭》(三)《牡丹亭》·剧本(三)【明】汤显祖著第二十二出旅寄【捣练子】(生伞、袱、病容上)人出路,鸟离巢。

(内风声介)搅天风雪梦牢骚。

这几日精神寒冻倒。

“香山奥里打包来,三水船儿到岸开。

要寄乡心值寒岁,岭南南上半枝梅。

”我柳梦梅。

秋风拜别中郎,因循亲友辞饯。

离船过岭,早是暮冬。

不提防岭北风严,感了寒疾,又无扫兴而回之理。

一天风雪,望见南安。

好苦也!【山坡羊】树槎牙饿鸢惊叫,岭迢遥病魂孤吊。

破头巾雹打风筛,透衣单伞做张儿哨。

路斜抄,急没个店儿捎。

雪儿呵,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

怎生冰凌断桥,步高低蹬着。

好了。

有一株柳,酬将过去。

方便处柳跎腰。

(扶柳过介)虚嚣,尽枯杨命一条。

蹊跷,滑喇沙跌一交。

(跌介)【步步娇】(未上)俺是个卧雪先生没烦恼。

背上驴儿笑,心知第五桥。

那里开年有斋村学!(生作哎呀介)(末)怎生来人怨语声高?(看介)呀,甚城南破瓦窑,闪下个精寒料。

(生)救人,救人!(末)我陈最良,为求馆冲寒到此。

彩头儿恰遇着吊水之人,且由他去。

(生又叫介)救人!(末)听说救人,那里不是积福处。

俺试问他。

(问介)你是何等之人,失脚在此?(生)俺是读书之人。

(末)委是读书之人,待俺扶起你来。

(末扶生,相跌,诨介)(末)请问何方至此?【风入松】(生)五羊城一叶过南韶,柳梦梅来献宝。

(末)有何宝货?(生)我孤身取试长安道,犯严寒少衾单病了。

没揣的逗着断桥溪道,险跌折柳郎腰。

(末)你自揣高中的,方可去受这等辛苦。

(生)不瞒说,小生是个擎天柱,架海梁。

(末笑介)却怎生冻折了擎天柱,扑倒了紫金梁?这也罢了,老夫颇谙医理。

边近有梅花观,权将息度岁而行。

【前腔】(末)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文星佳兆。

论草包似俺堪调药,暂将息梅花观好。

(生)此去多远?(末指介)看一树雪垂垂如笑,墙直上绣幡飘。

(生)这等望先生引进。

(生)三十无家作路人,薛据(末)与君相见即相亲。

王维(生)华阳洞里仙坛上,白居易(合)似近东风别有因。

抚州导游实务中英文对照文档

抚州导游实务中英文对照文档

抚州Group11.列举抚州的著名历史人物。

(最少五个)王安石、曾巩、晏殊、陆九渊、汤显祖。

2.抚州的主要旅游和历史景点有哪些?汤显祖/王安石纪念馆(Memorial Hall)、道教名山麻姑山、流坑村和竹桥村Group21.临川四梦是指哪四梦?《牡丹亭》(Peony Pavilion)、《紫钗记》(The Legend of Purple Hair Pin)、《南柯记》(A Dream under the Southern Bough)和《邯郸记》(Handan Dream)。

2.有言“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the talent of Caozhi in chanting the lotus flower by the Yeshui River went beyond Xielingyun,the prefectural governor of Linchuan in the Southern Dynasty),源自哪里?并加以简介。

①出自《滕王阁序》②这句话把临川的学者和文人(scholars and men of letters)比作曹植和谢灵运,能够写出像他们一样优美的诗句。

借扬临川文化之深厚。

Group31.在江西一流旅游路线中,与抚州有关的,有哪几条?三条,它们分别是:①赣中南红色经典游(Tour of Red Classic Scenic Spots in South-Central Jiangxi)②赣东的丹山碧溪之旅(Tour of Red Mountain and Green Streams in East Jiangxi)③赣中的名人故乡之行(Tour of Celebrities’ Hometo in Central Jiangxi)2.临川文化是什么?一种特殊的文化观念(cultural concept),秦汉创立,在现今依旧影响深远。

《滕王阁序》中王勃借临川文人比作谢灵运和曹植,暗喻临川文化之深厚。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3)杜宝形象

《牡丹亭》写了封建家长杜宝对女儿的自 由婚姻的阻挠。杜宝恪守封建礼教,认为女 儿和柳梦梅的爱情婚姻都是"胡为"。他在"天 赐团圆"的圣旨下达前,一直坚持要女儿和柳 梦梅离异。但作者也写他为官清正,避免了 人物性格的概念化。
4)陈最良形象

陈最良也是《牡丹亭》中刻画得较有特 色的人物。作为一个思想僵化的老秀才、老 学究,他是杜丽娘的对立面。但他又非完全 不通世情的腐儒,而有圆滑世故的一面。柳 梦梅中状元后,他几乎忘记了曾在杜宝面前 诬告柳为"劫坟之贼",而在两人之间调解分劝, 对当年被他责打的丫环春香,此刻也以"贤弟" 相称,他的性格也不是单一的。

(3)人物形象
《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当数杜丽娘, 她是作为“情”的化身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在汤 显祖关于“情”的哲学思考和人生体验的交合中孕 育而成的。追求爱情的缠绵而执著,是杜丽娘的一 种性格特点 。 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杜丽娘说她"一生儿爱好是 天然"(《惊梦》),又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 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寻梦》)。联系 起来看,所谓"由人恋",意为对美好的事物想爱就 爱;"随人愿", 意为为了追求美好的事物要生死相 随;"无人怨",意为即使死了也无怨言。《牡丹亭》 写杜丽娘的思想与行动同步,正是这个作品的成功 之处,也是杜丽娘形象塑造中最有光彩之处。
(4)《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善于营造戏剧情境是《牡丹亭》艺 术成就的第一个重要方面。《牡丹亭》所反 映的矛盾冲突是常见的,但她所表现的生活 场景却是“怪怪奇奇”的。这些生活画面富 有引人入胜的吸引力,能满足观众多方面的 审美期待。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有“梦中情 人”,甚至于在梦中与所爱欢会,并不奇怪, 而以梦为真的“情痴”则并不多见,男女主 人公最终与梦中情人结合,更是绝无仅有。 因情不获展抑郁而死信或有之,但因情还魂, 与所爱终成佳配,则实属“理之所必无”。 这种奇而幻的审美境界因为有真情实感作内 核,属“情之所必有”,故独具魅力。

关于《汤显祖戏剧全集》的英译

关于《汤显祖戏剧全集》的英译
早在 2007 年,汪榕培在一次对他的专访中就 提到:“有‘中国莎士比亚’之称的汤显祖和英国的 莎士比亚都是 1616 年去世,再过九年就是这两位 世界级戏剧家逝世 400 周年纪念,我的最大心愿 就是到时能把汤显祖的作品的英译本完整地推出 去”(刘爱军 2007:04-16)。英国莎士比亚出生地 基金会长欧文(2011:1-3)指出:“2016 年是莎士比 亚和汤显祖逝世 400 周年,这是一个契机,能够将 两位作家以及他们各自的读者联系起来。这也进 一步拉近了我们两国的联系,使我们共享人类文 化遗产”。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陈氰沅(2011: 6-7)指出:“2016 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四百 周年纪念日,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契机,让我们 在缅怀两翁的同时,思考如何在二十一世纪全球
2000 年以来,英语国家更是涌现出若干有关 汤显祖戏剧的专著和百余篇相关论文,Catherine、 Wilt、Judith、Martin、Sophie 等学者从语言学、社会 学、心理学、性别学、表演艺术、舞台扮演的现实意 义等多样化视角展开研究,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 是有关《牡丹亭》和莎士比亚作品的比较研究。英 语国家的学者对《牡丹亭》报以由衷的赞美。其中 美国学者 Bur(t 2008:184)的评价很有代表性:“在 世界戏剧中,没有比汤显祖的《牡丹亭》更广泛和 美好地探索爱情了。《牡丹亭》55 场戏演出时间超 过 18 个小时,称得上是一部史诗。剧本的主角少 女杜丽娘在追求爱情中,勇敢地面对人间和阴间 的生死考验,表现出一种文化的全部价值和传统。 用西方的话语来说,《牡丹亭》 融合了荷马 《奥德
《汤显祖戏剧全集》(英文版)由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于 2014 年出版发行,全书收录由汪榕培主 持英译的所有汤显祖戏剧,包括《紫箫记》、《紫钗 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是目前唯一 一部完整的英文版汤显祖戏剧集。其中《牡丹亭》、 《邯郸记》和《紫钗记日, 《汤显祖戏剧全集》(英文版)的版权被授予英国布 鲁 姆 斯 伯 里 出 版 集 团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全集以纸质图书和电子书的形式通过其英 国公司、美国公司和印度公司出版发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学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征鲜明的独特载体,比方说,说唐朝文学我们就要集中讲气魄恢弘的唐诗,说宋朝文学就不能绕开温润典雅的宋词,说元朝则元曲,明清则小说,四大名著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在明清之际还有另一种文学形式,虽然并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最杰出成就,但是也很可一观,风靡一时。

那就是传奇。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has definite distinctive carrier in different dynasty. For instance, when we talk about literature in Tang dynasty, we have poems with grand verve. When it comes to Song dynasty, there is beautiful and romantic ci. Yuan dynasty, Qu. And Ming and Qing dynasty comes novels. We all know the four classical masterpieces. However, there was another literature form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y. Although it could not represent the most brilliant achievement, it was quite popular anyway and you may fall in love with it. It is so-called Chuan QI.传奇指的是明清以来在元曲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长篇戏剧。

大量文学家参与了剧本创作因而传奇的文学性较元曲有了极大的提高,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传奇较元代戏曲情节更加丰富,曲文更加优美,思想也更加深刻。

传奇相比小说更为精炼,相比诗词更为自由。

仕途失意的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找寻自己的归属已经是中国历代文人的传统,在明清之际,传奇也像小说一样成为了作家们表现自己的舞台。

Chuai Qi is a form of drama developed from Yuan Qu. Because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many litterateurs the literariness of Chuan Qi improved a lot compared to Yuan Qu and finally formed its own feature. Chuan Qi has better plot, more beautiful expressions, profounder thought and new structure. Chuan Qi is more concise than novels and freer than poem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this kind of literature was quite popular and had great influence. The writer I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is a great chuanqiwright. He is called the Chinese Shakespeare.汤显祖生于1550年,是江西临川人,很年轻的时候就因为文章写得好闻名天下。

然而他性情刚直,不喜欢讨好权贵。

当时中国选拔官员都是通过一种称为科举的全国考试。

当时的丞相张居正想用自己的权力让自己的孩子拿到前几名,却又担心天下人的议论,于是就想拉拢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前几名,以免有不识相的人当官后给他儿子制造麻烦。

于是张居正找到了汤显祖,却被汤显祖拒绝了,因为他看不惯张居正的这种破坏公平的做法。

他也因此被张居正记恨,此后几次考试都被安排落榜。

直到34岁才考中,出任官职,却又因为批评朝政被皇帝贬官。

到1598年,他干脆辞掉工作回到家里,专心写作,他给自己的房子起名叫玉茗堂,玉茗是一种花,就是现在说的白山茶,意味着心性高洁,志向远大,他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希望能在读者之中找到知音。

他也确实找到了,这点不细谈。

Tang Xianzu was born in 1550 in Linchuan, Jiangxi Province. He had been famous for his article and poems since he was quite young. He was therefore very confident and did not like to kiss upto the bigwigs. In Ming dynasty, if you want to be an official, you have to pass a kind of test called KEJU. The prime minister Zhang Juzheng wanted to use his power to make his own children to be top-ranked in the test. But he was afraid that other students may hold protests. So he wanted to draw some best students to his side and he found Tang. But Tang refused him because he would not lose his principle though he may get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much money. Of course Zhang Juzheng was angry so he managed to make Tang out of the list in the following almost ten years. Tang passed the test in his 34 years old and got a job in the loyal court. But he was demoted because of his criticism of the politics. When 1598, he quitted his job and turned back to his hometown. From then on he put his soul and life to literature. He named his house ’Yu Ming’house. Yu Ming is a kind of flower, it is what we called white camellia. The flower represents noble, unsullied, and great aspiration. He put his hope of society into the masterpieces he wrote. 汤显祖提出文学作品的思想和内容是最关键的,倡导创新,反对当时流行的诗必盛唐文必秦汉的反古风潮。

同时,他在曲文创作中也很讲究表达的优美,而不太在意声律,以他为首形成了倡导思想内容的传奇创作的临川派,与当时强调声律优美的吴江派对立。

当时的明朝被曲解的程朱理学思想占统治地位,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对于当时代表着阶级社会秩序的“理”,汤显祖通过在作品中宣扬“情”来对抗,他所谓的情只要是爱情,然而更广泛地说就是指的人性。

他认为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人性能够得到承认与尊重的社会。

至于如何是现这样的社会,他则没能形成清醒的认识,体现在作品中往往是一些体制之外的豪侠来建立新的秩序,但他自己也明白这只是幻想,所以后期的作品则流于虚幻,多体现人生如梦之类的消极思想。

然而,作品十分优美,值得一看。

Tang Xianzu put forwar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literature opus is the thought and the content. He called on innovation and he was against the popular custom that writer should copy the ancestor’s ideal. Meanwhile he put more importance on the literariness of the expression than sound law in play writing. In Ming dynasty, the distorted ChengzhuLixue was the main thought in the society. It called on follow the God’s rule and destroy human feelings. For Li, which represents the society rules, Tang put forward ‘Qing’ in his opus to refute. The so-called Qing is just the human feelings and normal human desires. He thought the ideal society should be a society that all human feelings are recognized and respected. As for how to build a society like that, he was confused. And this confusion reflected on his opus is that he arranged some immortals to help protagonists. He put his hope on religious. Now we know it’s unrealistic.汤显祖最著名的作品有四部《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为四部作品都与梦有关,所以常被合称为临川四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