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简介概括

临川四梦简介概括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汤显祖的大作。
就说《牡丹亭》吧,这故事可浪漫了。
杜丽娘那小妮子,在自家花园里逛了一圈,就做了个超级美的春梦,梦里还和一个叫柳梦梅的帅哥爱得死去活来的。
然后呢,这小妮子就因为这个梦,相思成疾,最后香消玉殒了。
但这还没完呢,柳梦梅这小子后来还真就把杜丽娘给弄活了,两人就欢欢喜喜地在一起了。
这故事就像是在说啊,爱情这东西,那可是能超越生死的,可感人了。
《紫钗记》呢,霍小玉和李益这一对儿。
霍小玉把那紫钗当定情信物给了李益,可这李益啊,有点不靠谱。
霍小玉就只能苦苦地盼着他回来,中间经历了各种波折,让人看了都忍不住为霍小玉心疼。
这就像是在讲爱情里的那些坎坷,有时候爱得深,可被伤害得也深呢。
《邯郸记》就有点奇幻了。
卢生在邯郸的一个小店里做了个梦,在梦里啊,他经历了大起大落,享尽了荣华富贵,又受尽了磨难。
等他一觉醒来,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一场梦,锅里的黄粱还没煮熟呢。
这就告诉我们啊,这人生啊,就像一场大梦,有时候我们追求的那些功名利禄,说不定都是虚幻的东西呢。
《南柯记》也差不多。
淳于棼在槐树下做了个梦,梦里到了大槐安国,还当了大官,娶了公主,可最后还是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这就好像是在提醒我们,别看那些表面的风光,说不定哪天就没了,要珍惜当下的平淡日子。
临川四梦啊,每一个都像是一个小世界,里面有爱情、有人生感悟、有对功名利禄的看法。
汤显祖可真是个天才,他把这些故事写得那么生动,让我们这些后人看了,一会儿跟着哭,一会儿跟着笑,就像跟他坐在一起聊天,听他讲那些有趣又深刻的故事一样。
这临川四梦啊,就是戏曲里的宝藏,让我们能看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真的是越看越爱呢。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戏剧史上最早出现的写现实的剧,明清三 大时事剧。
《宝剑记》
《鸣凤记》
2、分期:
• B、万历年间: • “沈汤之争”:一方面是以沈璟为领头人
的吴江派曲学家群体的产生,另一方面是 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情派”剧作家风格 的融聚,这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 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也是中 国戏剧史上的一大盛事。
三、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 2、思想:个性鲜明,具有平等意识,民主 思想,接受明中期王阳明的叛逆思想,对 李贽思想有深刻理解,重视世俗生活,对 封建礼教批判、抵制。
• 文学思想:“至情”论
三、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 3、创作: • “临川四梦”:因为汤显祖是临川人, 所
写的四个剧本因情生梦、因梦成戏,所以 把《牡丹亭》(还魂记)《南柯记》《邯郸 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 • 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 《邯郸》 仙也; 《南柯》,佛也; 《紫钗》,侠也; 《牡丹亭》,情也。 •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于丹《游园惊梦》
• 内容:至情至性。 • 形式:载歌载舞。 • 梦幻之美、深情之美、悲壮之
美、苍凉之美、风雅之美、诙 谐之美、灵异之美。
2、分期:
• ②中后期: • A、先声:嘉靖三大传奇: • a、李开先的《宝剑记》, 共52出,明代中
期传奇中第一个剧本。 • b、梁辰鱼的《浣纱记》,共45出,第一部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 和要求
(一)明代传奇的体制特征:
1、明清传奇:明清时期用南曲写作 和演唱的长篇戏剧形式,是在宋元 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叙事生 动、故事性强、具有传奇色彩,代 表明清戏剧的最高水平。代表作品 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洪昇的 《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解读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解读汤显祖(1550-1616),字一野,号临川,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家。
他创作了众多优秀的剧本,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牡丹亭》和《紫钗记》,而《临川四梦》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明代四大梦剧之一。
本文将从汤显祖的生平背景、《临川四梦》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以及该剧的艺术特色等方面对这部戏曲进行解读。
生平背景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
他早年师从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并受到程朱理学的熏陶。
汤显祖的文学才华在当时就颇有声誉,他不仅精通诗词、文赋,还擅长戏曲创作,对明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临川四梦》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晚年的代表作品,写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这部戏曲描写了四个梦境中的故事,通过对人性、情感、人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理想等议题的思考。
该剧的主要人物有梦中人、唐玉龙、唐萍、青娥、佳梦子等,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着悬疑和神秘色彩。
通过这四个梦境,汤显祖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真实、梦境与现实的关系、爱情的多姿多彩等主题,表达了对人生境况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临川四梦》的艺术特色这部戏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在形式上,该剧融合了汤显祖的戏曲、诗词和散曲的创作风格,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其次,在内容上,通过对梦境的描写,作者运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整个剧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此外,该剧还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教信仰等,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这部戏曲还展现了汤显祖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对人性、命运的深刻洞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晚年的一部杰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明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部戏曲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汤显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境界,还能够领略到明代戏曲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国学《“临川四梦”》赏析

国学《“临川四梦”》赏析“临川四梦”【概说】“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
其中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是入世的,追求“情至”的:《紫钗记》中霍小玉与书生李益喜结良缘,却被卢太尉设局陷害,豪侠黄衫客从中帮助,终于解开误会,有情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因梦生情,伤情而死,人鬼相恋,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痴情故事。
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是出世的,希望超越尘世:《南柯记》讲述了书生淳于棼(fén)于梦中做了大槐安国的驸马,担任南柯太守,梦醒后皈依佛门的故事。
《邯郸记》描写了卢生梦中考中状元,后遭陷害被放逐,再度返朝,享尽荣华富贵,死后醒来,方知是黄粱梦,因而悟道的警醒。
汤显祖在“四梦”中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以虚幻的记梦方式,对人生处境探索之深,对角色内心刻画之细,在中国杂剧中是无与伦比的。
【故事锦囊】汤显祖是我国明代的戏剧家,年轻时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他13岁时拜当时的知名学者罗汝芳为师,阅读了大量的书,明白了做人的德行。
汤显祖21岁的时候,考中举人,闻名乡里。
当他准备入京参加会试时,恰好当时宰相张居正的一个儿子参加会试,但才学平平。
张居正听说汤显祖的才华,想让汤显祖代他儿子考试。
汤显祖认为替人代考有失道义,断然拒绝了。
张居正死后,汤显祖已经34岁了,才去参加会试,考中进士。
入仕后,汤显祖先后担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时,因秉性耿直,上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时被降职,后来担任浙江遂昌知县,因不肯讨好权贵被免去官职。
官场上受到的打击,使他对仕途心灰意冷,弃官后开始了戏剧创作。
汤显祖写剧本的时候,经常不自觉地融入角色之中。
写到悲痛时,他会和戏中人物一起痛哭。
他写《牡丹亭》期间,一天他的夫人到处都找不见他,有些着急。
天快黑时,她才发现汤显祖伏在后院一个草垛旁哭泣,哭得十分伤心。
临川四梦写作顺序

临川四梦写作顺序一、临川四梦是啥临川四梦呢,就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四部剧作啦,这四部剧作都超有名的。
它们分别是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
二、临川四梦的写作顺序汤显祖创作这临川四梦是有先后顺序的。
他最早创作的是紫钗记。
这部剧讲了霍小玉与书生李益喜结良缘后被卢太尉设局陷害,历经磨难,最后在黄衫客的帮助下夫妻团圆的爱情故事。
紫钗记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展现出汤显祖对于爱情、人性还有社会现实的一些思考。
然后他创作了牡丹亭。
哇塞,牡丹亭可不得了,它讲的是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牡丹亭可以说是临川四梦当中最出名的一部了,里面的那种对爱情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追求,真的超级感人。
接着呢,他创作了邯郸记。
这个故事说的是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到仙人吕洞宾,吕洞宾送给他一个瓷枕。
卢生在枕上入梦,经历了一生的荣华富贵,娶了美丽的妻子,考中了状元,做了高官,历经种种波折。
但当他醒来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是一场梦,而店主人煮的黄粱饭还没有熟呢。
这故事充满了对人生虚幻的一种感慨。
最后创作的就是南柯记啦。
淳于棼酒醉后梦入槐安国(即蚂蚁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
公主死后,他逐渐失宠,被遣返回家。
醒来才发现所谓的槐安国不过是槐树底下的一个蚁穴。
这部剧也是对人生无常、富贵虚幻的一种深刻思考。
汤显祖的这临川四梦,每一部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戏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从紫钗记到牡丹亭,再到邯郸记和南柯记,我们可以看到他创作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他对爱情、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这几部剧作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状态。
而且每一部剧的情节、人物都非常精彩,像牡丹亭里的杜丽娘,那种对爱情的执着,真的让人特别感动。
而邯郸记和南柯记里对人生如梦的那种揭示,又让我们不禁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呢。
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知识点整理:汤显祖

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知识点整理:汤显祖汤显祖第一节“临川四梦”与“至情”论临川四梦是明代后期卓越的剧作家汤显祖的四部传奇剧作《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剧作中完整地展示了作者的“至情”论。
它们达到了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
汤显祖的“至情”论:1.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万物之情,各有其秉性和追求。
2.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
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
3.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人们最终在“至情”的照耀下,于戏剧的弦歌声中,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二节《牡丹亭》的艺术成就一、对题材渊源的继承与发展。
汤剧则将男主人公的社会地位下移为穷秀才身份,增加其求婚的难度。
创造了腐儒陈最良、花神、判官等一系列新角色,使冲突的构建更为丰厚完整,舒缓从容地演述出一个个如诗如画的抒情场面。
二、写活了人物形象,描摹出主要人物不断发展的性格,并使得隐性而内在的戏剧冲突渐次升级。
杜丽娘与小丫头春香、青年书生柳梦梅构成了全剧冲突的正方。
杜丽娘的性格发展:1.由唯唯喏喏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
杜丽娘才貌端妍,聪慧过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步入后花园,经由花神的引点,得到了书生柳梦梅的及时抚爱。
2.“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
杜丽娘为情而死,面对阎罗王据理力争,表现出对情人一往情深,以身相慰,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称意成婚。
3.对历经劫难、终得团圆之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杜丽娘在朝堂之上情深一叙,慷慨陈词,连皇上也为之感动,亲自主婚,“敕赐团圆”。
小丫头春香活泼可爱,是杜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
她的导引与陪衬,使得杜丽娘更为仪态万方、内涵丰富。
书生柳梦梅的性格基调是痴情、钟情与纯情。
拾到美女像便想入非非,以图像叫唤出真身来,此谓之痴情;此前在梦中便与素昧平生的杜丽娘结合,此谓之钟情;旅居过程中又与女鬼幽会,使之起死回生后又对她忠心不二,此谓之纯情。
临川四梦(汤显祖四部戏剧合称)

临川四梦(汤显祖四部戏剧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临川文学的经典名作,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临川四梦作者介绍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自署清远道人,晚号茧翁,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
他的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
临川四梦文学评价汤显祖(1550-1616)是明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已是公认的事实。
他的四部传奇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也可列为中国文学最杰出的作品,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的著作相比,辉耀在世界文学之林,让后人赞赏不已。
从戏曲文学及舞台演出剧本的角度而言,“临川四梦”的地位更是突出,其艺术造诣之高,对人生处境探索之深,对角色内心刻画之细,可说在中国昆剧传统中无与伦比。
真要做个恰当的类比,则莎士比亚在西方戏剧中的地位庶几近之。
汤显祖的时代,是距今四百年前的晚明,当时文坛注重的创作主流,是诗文而非戏曲。
社会风气视戏曲为小道,而社会精英的主要精力则投放在唐诗宋词、唐宋古文之上,唱和诗词,精研“时文”(即八股文)。
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则以复古为创新的手段,打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旗号,建构文学的新典范。
虽然昆曲在此时勃兴,成为流行的演艺潮流,不少文人雅士也在诗文写作之暇,从事传奇剧本的创作,但是,这些文人对戏曲的基本态度,是抱着娱乐消遣的心态,作为游嬉之作,炫耀自己的多才多艺,在剧本构思及思想境界上都不曾专心致志,没有他们写作诗文时为求“传之不朽”的执着与认真的精神,也就难臻艺术的大雅境界。
汤显祖则不同,他虽然在当时以诗文着称,承绍魏晋骈俪辞藻的华丽,展现了个人独特的风格,被人誉为一代才子,却倾心创作了临川四梦。
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1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明代中叶以后,传奇繁荣起来。
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梁辰鱼创作《浣纱记》传奇,写吴越争霸的故事,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大获成功,与《宝剑记》、《鸣凤记》并称“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万历年间出现了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为标志的传奇创作高潮。
如高濂的《玉簪记》写书生潘必正与道姑陈妙常的爱情,通过《茶叙》、《琴挑》、《偷诗》等情节,让男女双方在谨慎的彼此试探中逐步实现心灵的接近、交流和融合。
正是在这对情侣欲言又止、表里不一的心理活动与情态表现的反差之中,观众渐次领略到其青春的律动、初恋的喜悦、猜疑的可爱以及痴情的有趣。
即便是《秋江送别》那一场离别的苦恼,也由于情感表现的细腻和艄公的打趣,而具备了轻喜剧的风格。
《秋江》已经成为多个剧种常演常新的折子戏。
(二)传奇的繁荣 2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三)汤显祖的生平与“临川四梦”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
年轻的汤显祖已经颇有文名,但他两次谢绝首辅张居正的笼络,结果两次赴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
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即张居正去世次年,三十四岁的汤显祖才以第三甲第二百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
此后他在仕途上也不顺利,其主要原因是他坚持自己的人生信条,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先后完成了《牡丹亭》(1598)、《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的创作。
以上三部传奇,连同以前创作的《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临川四梦”中,《紫钗记》取材于唐人传奇《霍小玉传》,《南柯记》取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前者讴歌了霍小玉的爱情追求,后二者则体现了汤显祖在饱尝人世忧患后,对于人生的理解,其中充满愤世嫉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这两部剧本对封建官场的揭露和批判具有相当的力度,《邯郸记》的批判尤为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1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明代中叶以后,传奇繁荣起来。
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梁辰鱼创作《浣纱记》传奇,写吴越争霸的故事,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大获成功,与《宝剑记》、《鸣凤记》并称“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万历年间出现了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为标志的传奇创作高潮。
如高濂的《玉簪记》写书生潘必正与道姑陈妙常的爱情,通过《茶叙》、《琴挑》、《偷诗》等情节,让男女双方在谨慎的彼此试探中逐步实现心灵的接近、交流和融合。
正是在这对情侣欲言又止、表里不一的心理活动与情态表现的反差之中,观众渐次领略到其青春的律动、初恋的喜悦、猜疑的可爱以及痴情的有趣。
即便是《秋江送别》那一场离别的苦恼,也由于情感表现的细腻和艄公的打趣,而具备了轻喜剧的风格。
《秋江》已经成为多个剧种常演常新的折子戏。
(二)传奇的繁荣 2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三)汤显祖的生平与“临川四梦”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
年轻的汤显祖已经颇有文名,但他两次谢绝首辅张居正的笼络,结果两次赴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
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即张居正去世次年,三十四岁的汤显祖才以第三甲第二百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
此后他在仕途上也不顺利,其主要原因是他坚持自己的人生信条,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先后完成了《牡丹亭》(1598)、《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的创作。
以上三部传奇,连同以前创作的《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临川四梦”中,《紫钗记》取材于唐人传奇《霍小玉传》,《南柯记》取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前者讴歌了霍小玉的爱情追求,后二者则体现了汤显祖在饱尝人世忧患后,对于人生的理解,其中充满愤世嫉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这两部剧本对封建官场的揭露和批判具有相当的力度,《邯郸记》的批判尤为深刻。
“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是《牡丹亭》,用汤显祖自己的话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 (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叙》引)3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4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二、《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一)爱情表现的第一阶段——渴望从剧情的发展可见,杜丽娘的爱情表现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渴望,第二阶段是寻觅和追求,第三阶段是抗争和捍卫。
从《言怀》至《惊梦》(第二至第十出)写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
杜宝为了把杜丽娘培养成一个“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训女》)的望族后代,不但亲自为杜丽娘制订一套“拘束身心”的生活守则,还特请腐儒陈最良对杜丽娘进行封建礼教的教育。
没想到就在讲解《诗经•关雎》这首诗时,陈最良说这是宣扬后妃之德的作品,但在杜丽娘心中却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响,认为“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后来,她在丫鬟春香的陪同下游玩花园,面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光,迸发出强烈的青春意识。
5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你说我裙衫真明艳,花簪这么讲究,你可知道爱美是我的本性呀?我的美,就像这大好春光一样没人看见。
”面对着春香的称赞,杜丽娘充满自信。
这是她对自己青春美的深情妙赏,同时也伴随着这种美不能被人发现的青春落寞。
袅袅晴丝,摇漾如线,闺中人正是从这若有若无的游丝中窥见了春的踪迹。
这心细如发的观察,正体现出杜丽娘对春的敏感和热爱。
她对镜梳妆,从镜中看见了自己,却觉得自己是被镜子偷看了去,陡然害羞起来,一不小心,把发髻也给弄歪了。
即使在闺房里,自己的美也生怕被别人看见。
这种青春少女的羞怯心理,被汤显祖那支生花妙笔表现得惟妙惟肖。
看到小姐这样美,春香忍不住说了一句:“今日穿插得好。
”这一下引起了杜丽娘的共鸣:6游园之前,丫鬟春香给小姐送来镜台衣服,杜丽娘梳妆打扮起来:【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万紫千红的花儿竞相开放,到处是莺歌燕舞。
亭台楼阁在云霞衬托下显得格外华丽,画船在烟波中荡漾。
第一次领略到如此美好的春光,杜丽娘不禁心旌摇动,如痴如醉。
她想:“我以前独守闺房,怎么忽略了这样美的春天呢!”这时,她又看到园中的断垣残壁,不由得伤感起来:“这么美丽的景致,却交付给如此破败的院落,这不正像自己的美好青春被埋没了吗?古人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看来真是不假。
眼前虽有良辰美景,可到哪儿去寻赏心乐事呢?”姹紫嫣红的园林春色,牡丹亭畔的爱惜温存,给青春刚刚觉醒的姑娘留下了甜蜜的回忆,也留下了无限的惆怅。
走进花园,眼前的景物一下子吸引住杜丽娘的视线,她不禁感叹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7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二)爱情表现的第二阶段——寻觅和追求从“寻梦”至“回生”(第十至第三十五出)写对爱情的寻觅和追求。
杜丽娘抱着很大的希望,来到花园寻找梦中的情人。
梦中的景物一一展现,但梦中的情人踪影全无,美好的梦境破灭了!由于求情心切,忧伤至极,身体便一天天瘦弱下去,不久含怨而死。
杜丽娘临死之前,还把自己的美容描画下来,并叮嘱春香把自己的美容图收好,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美貌会被梦中情人发现的。
她甚至追问春香:“咱可有回生之日否?”可见,杜丽娘的死并非是消极地毁灭自己,而是追求爱情理想的积极表现,是以“情”抗“理”的表现。
杜丽娘的精魂来到地府,她的美征服了小鬼和判官。
她向判官追问自己梦中的情人姓甚名谁,现在何方。
她的真情与至情感动了花神和判官,花神为她找到梦中情人,判官把她放出“枉死城”,让她重返人间。
杜丽娘找到情人柳梦梅,与他结合,经过一段时间,又把自己是鬼、但仍可复生的真相告诉他。
在杜丽娘“至情”感召下,柳梦梅终于冒着砍头之罪为杜丽娘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
这段戏着重表现杜丽娘为实现爱情理想而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表现真正的爱情所生发的力量,说明“至情”可以战胜一切。
89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牡丹亭》爱情描写的特点(一)自觉地刻画“至情者”这是《牡丹亭》爱情描写与它之前的许多作品爱情描写的主要区别。
作者于《牡丹亭题词》中指出:“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说明汤显祖所要表现的不是一般的“有情”,而是“有情”中的“至情”。
杜丽娘对柳梦梅的爱,不是一般的“男才女貌”式的爱,而是一旦认定,一往情深,不管是出生入死,还是父亲威逼,甚至以断绝父女关系来威逼,也决不动摇,体现了“至情者”的至爱和非凡勇气。
杜丽娘的形象,以其深刻的内涵,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一个典型。
(二)体现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从杜丽娘出生入死,生死不渝的爱情表现可以看出,《牡丹亭》的爱情发展以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为基础,而《西厢记》的爱情是以反封建礼教和父母包办为婚姻基础,因此《牡丹亭》的爱情描写显示出新的时代环境中的进步光华。
个性解放是以心灵觉醒为基础的,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在追求爱情理想过程中正体现了这种特点。
她在《寻梦》一出中曾这样渴求:“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意思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想爱什么就爱什么,想生就生,想死就死,都由自己决定.那么就没有谁还会怨天怨地,哭哭啼啼了。
这正是杜丽娘追求个性解放思想的体现。
10明代传奇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首先是幻想般的情节设计,经历了现实、梦幻、幽冥、再回到现实几种境界,这种离奇情节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而不是现实人生的描写。
其次是强烈的理想主义表现。
杜丽娘生活的环境是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剧本通过《训女》、《闺塾》等场面作了深刻的反映。
面对 “以理灭情”的现实,作家赋予杜丽娘火一样的热情和超越生死的力量,让她通过自己执着的追求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终于实现自己的爱情愿望。
这在杜丽娘所处的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在作品中却成为现实,这显然是“理想的胜利”,不是“现实的胜利”。
再次是幻想中显示现实之真。
这是《牡丹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是积极浪漫主义,而不是消极浪漫主义的决定性条件,也是《牡丹亭》虽然情节荒诞,但却使观者为之动情倾倒的主要原因。
作者在写杜丽娘冥漠中执着追求的时候,形式上虽然是鬼,但精神上完全是人。
她不仅缠绵于爱情,而且还思念父母,怀念故园。
她与柳梦梅相亲相爱的行动,十足是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真情真性的反映,因而能够引起观众特别青年观众的强烈共鸣。
(三)体现浓重的浪漫主义特色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