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及其代表作介绍
汤显祖的生平简介及作品

汤显祖的生平简介及作品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
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汤显祖的生平正当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著书立说,片面强调音韵、格律的时候,汤显祖创造性地继承了唐人小说和元人杂剧的优良传统,写出了“临川四梦”传奇,对当时的戏曲作出杰出的贡献。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出身于江西临川一个“书香”人家。
他早年即有文名,由于不肯阿附权贵,直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在南京做一名太常博士的闲官。
这时明王朝建立已经两百多年,封建统治阶级愈来愈暴露它的腐朽性,官吏贪污,税监横行,给人民带来无数的灾难。
万历十六年(1588),南京在连年的灾荒之后发生大疫,“白骨蔽江下”,而一个到江南救灾的使臣却在饱受地方官吏的贿赂之后得到提升。
汤显祖少年时就希望为国家作一番事业,面对这种残路现实,终于投袂而起,在万历十九年上疏抨击朝廷大臣,因此贬官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
后来他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为人民驱除虎害,压制强豪,还在除夕放囚犯回去和家人团聚。
可是这些措施却遭到地方封建势力的反对和上级官吏的挑剔。
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终于怀着满腔悲愤,弃官归临川,并在这一年完成他的代表著作《牡丹亭》。
此后家居十八年,主要是过着读书著作、教子养亲的生活。
这时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反税监的斗争和明王朝内部的派系斗争都更趋尖锐,一些比较正直的士大夫如邹元标、李三才、李贽等,先后受到打击或迫害。
他在诗文里依然表现对他们政治活动的关心。
汤显祖在政治上既一再受到挫折,就把他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戏曲创作上。
他在《答李乃始》的信里说:“自伤名第卑远,绝于史氏之观,徒蹇浅零碎,为民间小作,亦何关人世,而必欲其传。
概述汤显祖的主要艺术成就

概述汤显祖的主要艺术成就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的崇高地位,人们都称其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主要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合称“临川四梦”,又因为汤显祖在临川居所的堂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前两部作品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主要是体现他对真情的歌颂;后两部作品写封建士子的宦海沉浮,主要是体现他对政治的思考。
“临川四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汤显祖高超的艺术成就,表现为:(1)内容上,“临川四梦”的四个梦境演绎了纷繁世间事《紫钗记》中的霍小玉与书生李益喜结良缘、被卢太尉设局陷害、豪侠黄衫客从中帮助,终于解开猜疑,消除误会的悲欢离合的幻梦。
《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因梦生情,伤情而死,人鬼相恋,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痴情。
《南柯记》讲述了书生淳于棼于梦中做大槐安国驸马,任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梦醒而皈佛的故事。
《邯郸记》则表现了卢生梦中娶妻,中状元,建功勋于朝廷,后遭陷害被放逐,再度返朝做宰相,享尽荣华富贵,死后醒来,方知是一场黄粱梦,因此而悟道的警醒。
前两剧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对束缚人心自由的封建礼教的批判。
后两剧都是作者辞官归隐后的作品,都属于以梦写政的政治问题戏,表达了作者对追逐功名利禄的矫情的完全否定,同时也都借助佛道两家的出世理想来求得人生的最终归宿。
(2)结构上,“临川四梦”的四个梦境千变万化总是情汤显祖在说到他的四梦创作时曾说:“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其实“梦”只是戏的表现手法,而“情”才是戏的理想的“梦境",至于“情”主于何,归于何,则四剧各有不同的侧重。
《南柯记》、《邯郸记》可以说是情生情幻、亦真亦假的人生梦幻路,而《紫钗记》则体现出“情乃无价,钱有何用”的感人真诚。
《牡丹亭》之梦,更令人感慨至深:生而死、死而生,做鬼也要做“情鬼”,人地升天,寻寻觅觅,终于获得了纯真的爱情。
2014招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2014招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在招警考试公共基础科目中,历史名人名作也是在考试所涉及的范围之内的,所以,广大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对这部分内容也是不可以看轻的,今天中公招警考试网为大家分享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希望帮助大家顺利通过笔试进入招警面试。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
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
著名作品有《牡丹亭》。
汤显祖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
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气义”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
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牡丹亭》中的主要人物及个性特点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
作者成功地细致地描写了她的反抗性格的成长过程。
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之家,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
她曾经安于父亲替她安排下的道路,稳重,矜持,温顺,这突出表现在“闺塾”一场。
但是,由于生活上的束缚、单调,也造成了她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的不满和怀疑。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解读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解读汤显祖(1550-1616),字一野,号临川,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家。
他创作了众多优秀的剧本,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牡丹亭》和《紫钗记》,而《临川四梦》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明代四大梦剧之一。
本文将从汤显祖的生平背景、《临川四梦》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以及该剧的艺术特色等方面对这部戏曲进行解读。
生平背景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
他早年师从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并受到程朱理学的熏陶。
汤显祖的文学才华在当时就颇有声誉,他不仅精通诗词、文赋,还擅长戏曲创作,对明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临川四梦》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晚年的代表作品,写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这部戏曲描写了四个梦境中的故事,通过对人性、情感、人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理想等议题的思考。
该剧的主要人物有梦中人、唐玉龙、唐萍、青娥、佳梦子等,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着悬疑和神秘色彩。
通过这四个梦境,汤显祖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真实、梦境与现实的关系、爱情的多姿多彩等主题,表达了对人生境况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临川四梦》的艺术特色这部戏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在形式上,该剧融合了汤显祖的戏曲、诗词和散曲的创作风格,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其次,在内容上,通过对梦境的描写,作者运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整个剧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此外,该剧还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教信仰等,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这部戏曲还展现了汤显祖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对人性、命运的深刻洞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晚年的一部杰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明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部戏曲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汤显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境界,还能够领略到明代戏曲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简介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简介《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
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1. 引言:1.1 概述:《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为著名和重要的戏剧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哲理思考、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描写而享誉百世,影响至今。
本文将围绕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展开探讨,旨在深入了解汤显祖的生平背景、《牡丹亭》的创作与内涵、以及该作品对明代戏曲史和中国戏剧艺术史所做出的贡献与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除引言外,还包括:汤显祖及其时代背景、《牡丹亭》的创作与内涵、《牡丹亭》的影响与评价以及结论部分。
通过逐步展开来全面探讨关于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几个重要方面,并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和解读该作品在明代戏曲史以及后世文学艺术中的地位。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进行深入研究,揭示汤显祖的创作特点、思想内涵以及其在明代戏曲和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借助对《牡丹亭》影响与评价的探讨,呈现该作品对后世文学艺术以及学术界所带来的启示和意义。
通过展现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在中国戏剧史上的贡献与价值,以期读者能够全面认识到这一历史时期和人物形象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
2. 汤显祖及其时代背景2.1 汤显祖的生平汤显祖(1550年-1616年),字子厚,号竹坡,是明代著名的戏剧家。
他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文化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汤显祖早年曾参与郎潜学习,并担任过一些官职。
然而,由于个人政治观点与当时朝廷不合,他被贬为官员。
尽管遭受了政治打击,但这段贬谪经历对他的戏剧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2.2 明代戏曲的特点明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明代戏曲以话本、传奇和杂剧为主要表演形式。
在此期间,皮影戏和手把花鼓等地方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运用,并对后来的戏曲演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明代,《南洋商报》刊载了大量关于各种话本、杂剧和传奇剧本的报道,并对其进行评论和批评。
汤显祖的简介

汤显祖的简介汤显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汤显祖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一名《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汤显祖的戏曲成就汤显祖的主要创作成就在戏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除《紫钗记》写作时代可确考外,其余“三梦”都不易确定写作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牡丹亭》共55出,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其中不少情节取自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见《燕居笔记》)。
和话本相比,《牡丹亭》不仅在情节和描写上作了较大改动,而且主题思想有极大的提高。
剧情梗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汤显祖临川四梦记忆口诀

汤显祖临川四梦记忆口诀
摘要:
一、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二、临川四梦的内容与主题
三、临川四梦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四、总结
正文: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
这四部作品都是围绕着爱情这个主题展开,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物和情节,展现了汤显祖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
《牡丹亭》是临川四梦中最著名的一部,讲述了一个叫做杜丽娘的女子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这部作品通过描绘杜丽娘的生死轮回,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人生的无奈。
《紫钗记》则是一个关于婚姻和家庭的故事,通过描绘霍小玉和李益的爱情,揭示了婚姻的复杂性和家庭的温暖。
《邯郸记》是一个讽刺性的作品,通过描绘一个官员的晋升之路,揭示了官场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
《南柯记》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淳于棼的人在南柯树下做了一个梦,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临川四梦的艺术价值极高,它们不仅在明代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戏剧史都有深远的影响。
临川四梦的爱情主题和人物形象都十分生动,它们展现了汤显祖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人性、爱情、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悦小组作业
1、身平及代表作:汤显祖(1550—1616),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
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
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
他是中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
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2、性格特征:汤显祖不仅不以权势是从,而且当复古文学思潮笼罩海内时,他有主见,有特识,决不随波逐流。
这不是说汤显祖有一种先天性的反抗性格,这实际上是他接受古代优秀的文化思想、特别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接受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影响的结果。
明代中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哲学上,出现了王艮、何心隐、罗汝芳、李贽等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汤显祖从小与罗汝芳学道,形成了他政治上、文学上的反抗性和斗争性,也被人称之为“狂奴”。
这样,他不仅在品格上不愿与专制的统治者同流合污,而且在政治上锋芒毕露。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常得罪名人。
晚年淡泊守贫,不肯与郡县官周旋。
这种性格作风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也使他推重海瑞和徐渭这样“耿介”或“纵诞”的人物。
汤显祖的这种性格特点在作品中也有明显反映。
《明史》记他“意气慷剀”,“蹭澄穷老”,这
评语颇能概括其生平之要。
3、牡丹亭介绍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
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4、现代人评价牡丹亭:能爱是幸福的,有人可以爱更是幸福的,哪怕不能白头偕老,也觉得有了信仰有了依托。
然而最可怕的是心里产生了爱但是没有爱的对象,丽娘的爱情刚刚萌芽时,她并没有一个可以释放爱情的对象,于是“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她并不是先有爱的对象再产生爱,而是先有了爱,再产生爱的对象。
三姐说“只要我拣一个素日里称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
若凭你们择拣,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那个人。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此种境地,才是《牡丹亭》中最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