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人物简介

合集下载

全牡丹亭-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明

全牡丹亭-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明

内江一女子,才色 出众,读《牡丹亭》后, 愿许配作者,汤以年老 辞,女不信。后果见汤 皤然一老翁,喟叹命苦, 投水自尽。
柳梦梅,既热中功名又 忠于爱情的人物。他一 方面才华富丽,另一方 面又日夜盼望“走马章 台”,终于博得个 “状 元及第”,为叛逆的爱 情换取了一个 “金殿封 赠”。 这个形象既体现了时代 的理想,也反映了作者 思想上的局限。
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
杜丽娘
追求爱情
坚持理想,
生死以之,
敢于斗争,
杜丽娘的遭遇和反抗精 神在那个时代有着广泛 的代表性。 据记载:当时有娄江女 子俞二娘,因读《牡丹 亭》断肠而死。
杭州女伶商小伶,演 《牡丹亭》至“寻梦” 一场,联想到自己的不 幸,伤心而死。
冯小青,:“冷雨 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 《牡丹亭》;人间亦有 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 青?”
《牡丹亭· 惊梦》〔皂罗袍〕
4、把 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压抑人性的
封建礼教。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的爱情当作思想 解放、个性解放运动的突破口、或者一 种缩影来表现,而不是单纯停留在反对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 之内。
二、 《牡丹亭》的 艺术特色
1、第一次把浪漫手 法引入传奇创作并 取得巨大成就。
“汤义仍《壮丹亭》一 出,家传户诵,几令 《西厢》减价。”(沈 德符《野获编》)
一、 《牡丹亭》的 思想内涵
主题:剧本通过 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 不谕的爱情,歌颂了 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 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 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 粉碎宋明理枷锁,追 求个性解放、向往理 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1、“以情格理”(情与理的斗争) “情” 对理想世界的强烈憧憬。 “理”封建礼教、程朱理学和封建道德观念 对人们思想上的禁锢。 “第云理之所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题辞》)

关于国学大师汤显祖简介

关于国学大师汤显祖简介

关于国学大师汤显祖简介汤显祖生活的时代,在眩目的虚荣和繁华的后面,危机四伏,到处是冒烟的火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一)汤显祖诞生在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 年)八月十四日卯时,江西省抚州临川县的一处人家。

汤家不是世家大族,家境却也算富有,从高祖到汤显祖的父亲,四代都是秀才,在当地很有些名气。

在汤显祖出生时,他的祖父懋昭已近七十岁,这位老人在早年多次参加秋试没有中举,做了四次幕客,最后终究是郁郁不得志而归。

四十余岁,汤懋昭到离家15 里外的酉塘庄去隐居了几年,在山林中寻求道术的美好。

除了祖父,汤显祖的祖母、父亲都对仙道绝不陌生,儒家与道家思想在这个家庭共存,使得汤显祖在幼时就已多少了解到超现实的灵魂之事,他的第一本诗集《红泉逸草》,收集十二岁到二十五岁的作品七十五首,其中有十一首流露出仙道思想。

汤显祖生活的时代,在眩目的虚荣和繁华的后面,危机四伏,到处是冒烟的火种。

没有一年没有农民叛乱。

农民起义的燎原大火把延续280 年的旧王朝烧成一片废墟,也不过就在汤显祖身后不到三十年。

他十一岁时,被征募上前线抗御倭寇的两广民兵在福建闽清县夺取仓库起事,进军江西。

抚州邻县失陷,居民逃散,知府闭城而守。

汤显祖全家奔逃在外,到第二年秋天事平才回家。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经历乱离之事,那之后,他写了一首五言古诗《乱后》,这是他留下的最早一首诗。

文学思想(二)汤显祖在其诗文创作中反复强调过“情”这一范畴,“言情”是晚明士人的一大人生追求,各个领域中无不显示出“言情”的踪迹,而汤显祖无疑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

汤显祖与阳明心学具有密切的关系,他自幼接受王学熏陶,其师罗汝芳强调赤子之心的体仁学说可以说是汤显祖言情说的思想渊源。

汤显祖认为,人生而有情,世总为情。

提出“情生诗歌”,把“情”作为美的根源、美的本质,把艺术当作情感的表现形式。

他眼中的“情”,是一种宇宙的精神,生生不息,鼓动万物,使人无端而悲,无端而喜,是一种自然的生机,力量巨大,超越生死。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2)语言典雅华美,极富抒情意味, 是《牡丹亭》艺术成就的第二个重要 牡丹亭》 方面。剧中的许多唱段——特别是杜 方面。剧中的许多唱段——特别是杜 丽娘吐露内心情感的一些唱段,华采 叠现,委婉动人,吟唱余香满口,充 分显示了汤显祖超群的才情。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 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 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 的这韶光贱!" 的这韶光贱!"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一、汤显祖其人
(一)汤显祖生平
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 ~ 汤显祖 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 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临川 今属江西)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 (今属江西)人。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 幼时颖异不群,刻苦读书,知识广博, 幼时颖异不群,刻苦读书,知识广博, 诗作享有盛名。 岁为秀才, 岁中 诗作享有盛名。他14岁为秀才,21岁中 岁为秀才 因为拒绝与当权宰相张居正交往, 举,因为拒绝与当权宰相张居正交往, 遭到排挤,拖到34岁才考中进士 岁才考中进士。 遭到排挤,拖到 岁才考中进士。做官 以后,他又上疏直斥朝廷得失, 以后,他又上疏直斥朝廷得失,遭到贬 最终辞官归里, 谪,最终辞官归里,在家中的玉茗堂里 著述为生。 著述为生。
(一)《紫钗记》 紫钗记》
《紫钗记》原名《紫箫记》,是汤显祖年 轻时的戏笔,还没有多少真情实感寄寓期间。 汤显祖此时尚不以儿女之情为念而充满 豪侠之气的少年心性。随着阅历的加深,汤 显祖不满足自己的初期创作。以后在一个长 时期里对此剧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定名为 《紫钗记》。
此剧与《霍小玉传》最大的不同, 此剧与《霍小玉传》最大的不同,是把 李益负情、霍小玉含情而死的悲剧故事, 李益负情、霍小玉含情而死的悲剧故事,改 写成霍、李两情相悦,结为夫妇, 写成霍、李两情相悦,结为夫妇,李益中状 权臣卢太尉欲强招他为婿, 元,权臣卢太尉欲强招他为婿,使两人久不 能相会并产生误解, 能相会并产生误解,后有得到皇帝信任的黄 衫客相助,才重新团聚。 衫客相助,才重新团聚。剧中用许多笔墨描 绘霍小玉的痴情,有感人之处, 绘霍小玉的痴情,有感人之处,表现了汤显 祖以“ 为核心的文学观。 祖以“情”为核心的文学观。

明代汤显祖的个人简介

明代汤显祖的个人简介

明代汤显祖的个人简介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

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

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

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明代汤显祖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曲作家。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

14岁补县诸生,21岁中举。

这时,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26岁时刊印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未传),第三部诗集名《问棘邮草》。

28岁时作第一部传奇《紫箫记》,得到友人的合作,但未完稿,10年后改写为《紫钗记》。

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1591年(明朝万历十九年)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愤而弃官归里。

家居期间,心情颇矛盾,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平(此处方框系上日下升之字shēng),每年添一卷诗足矣”。

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一名《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此外,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第11讲汤显祖(1550-1616)

第11讲汤显祖(1550-1616)
——【丹麦】勃兰兑斯)
《游园 惊梦》
“惊梦”这一出戏通过长期幽居 深闺的杜丽娘对美好春色的观赏,以 及对春光短暂的感叹,表现出她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青春意识的觉醒,以及 对自己美好青春被耽误的不满,反映 了在宋明理学等封建礼教桎梏下青年 女子的苦闷,揭露了扼杀人性的封建 礼教对青年人的摧残和造成的不幸, 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精神。
思考题1.《牡丹亭》的“至情观”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专一;生命至上)
2.《牡丹亭》的局限性
(1.奉旨成婚——对封建统治者抱有幻想,
反抗不彻底 2.杜丽娘还魂后对现实的妥协,矜持,持重,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父母之命, 媒牡丹亭》故事梗概:书生柳梦梅梦
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站着一位佳人, 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丽娘,才貌双全,从 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 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 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则为 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 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 下,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 石底。杜宝升任淮安抚使,委托陈最良 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汤显祖晚年思想比较消极, 这同他潜心佛学有关,也同他辞 官后长期置身于政治斗争之外有 关。他自称“偏州浪士,盛世遗 民”,说“天下事耳之而已,顺 之而已”。后又以“茧翁”自号。
二、《牡丹亭》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 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 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创作 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 还魂记》 ,即《还魂记》, 也称《还魂梦》或《牡丹 亭梦》,传奇剧本,二卷, 五十五出。
• 梦中幽会.mp4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 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 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 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 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 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 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 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解读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解读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解读汤显祖(1550-1616),字一野,号临川,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家。

他创作了众多优秀的剧本,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牡丹亭》和《紫钗记》,而《临川四梦》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明代四大梦剧之一。

本文将从汤显祖的生平背景、《临川四梦》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以及该剧的艺术特色等方面对这部戏曲进行解读。

生平背景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

他早年师从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并受到程朱理学的熏陶。

汤显祖的文学才华在当时就颇有声誉,他不仅精通诗词、文赋,还擅长戏曲创作,对明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临川四梦》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晚年的代表作品,写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这部戏曲描写了四个梦境中的故事,通过对人性、情感、人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理想等议题的思考。

该剧的主要人物有梦中人、唐玉龙、唐萍、青娥、佳梦子等,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着悬疑和神秘色彩。

通过这四个梦境,汤显祖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真实、梦境与现实的关系、爱情的多姿多彩等主题,表达了对人生境况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临川四梦》的艺术特色这部戏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在形式上,该剧融合了汤显祖的戏曲、诗词和散曲的创作风格,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其次,在内容上,通过对梦境的描写,作者运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整个剧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此外,该剧还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教信仰等,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这部戏曲还展现了汤显祖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对人性、命运的深刻洞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晚年的一部杰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明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部戏曲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汤显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境界,还能够领略到明代戏曲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明代戏曲文化的代表人物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明代戏曲文化的代表人物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明代戏曲文化的代表人物汤显祖是明代戏曲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戏剧创作对于明代戏曲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汤显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戏剧内容,成为了明代戏曲艺术的标志性人物。

本文将从汤显祖的生平背景、戏剧风格、作品特点等方面,全面探讨他在明代戏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汤显祖的生平背景汤显祖(1550年-1616年),字子昂,号浣花洞主,江苏常熟人,明代末年戏曲家、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戏曲才子”。

汤显祖自幼酷爱戏曲艺术,对京剧、昆曲等各种戏曲形式都有深入的研究。

在他的创作中,不仅充分融合了各种戏曲表演元素,而且还加入了更多的文学意味,使其作品既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又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汤显祖的戏剧风格汤显祖以其独特的戏剧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独具一格,不拘一格,不拘泥于传统戏曲的形式和体制,而是充分吸收了当时各种戏曲形式的优点,并加以创新和发展。

他在戏剧创作中首次引入了诗词、散文等文学元素,使剧本的文学性得到了增强。

同时,他还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心的布局,使得角色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情节更加扣人心弦。

他的戏剧作品既有精彩的对白和动人的唱词,同时又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使得作品具备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三、汤显祖的作品特点汤显祖的作品以《牡丹亭》和《紫钗记》最为著名。

这两部作品不仅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成为了明代戏曲文化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南戏北曲”的代表作品。

其中,《牡丹亭》以纯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女主角杜丽娘的坚贞和执着的表演,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美丽;《紫钗记》则是以道德与人性的冲突为主题,通过女主角赵明诚和王宝钗的抉择和坚持,探讨了社会人性的复杂和内在的矛盾。

这两部作品不仅在戏剧形式上创新,而且在情节和角色塑造上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四、明代戏曲文化的代表人物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成就,使他成为了明代戏曲文化的代表人物。

抚州历史文化名人

抚州历史文化名人

抚州历史文化名人汤显祖(1550—1616),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汉族江右民系。

江西临川人。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

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汉族江右民系。

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故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临川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

[1]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

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显祖人物简介
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

14岁补县诸生,21岁中举。

这时,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26岁时刊印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未传),第三部诗集名《问棘邮草》。

28岁时作第一部传奇《紫箫记》,得到友人的合作,但未完稿,10年后改写为《紫钗记》。

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1591年(明朝万历十九年)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愤而弃官归里。

家居期间,心情颇矛盾,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只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

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一名《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此外,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汤显祖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