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北宋文学家晏殊的故事 晏殊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晏殊诚信的故事

晏殊诚信的故事
晏殊,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诚实著称。
据记载,晏殊在十四岁时,由于他的聪明才智被人作为神童推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安排他和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然而,晏殊发现考试的题目是他十天前刚练习过的,他没有选择隐瞒,而是如实向真宗报告了这个情况,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这一行为赢得了真宗的极大赞赏,也树立了他的良好信誉。
另外,值得提及的是,晏殊从小就展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学识。
他七岁时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被当地人称为“神童”。
到十三岁那年,他的学问已经相当丰富,甚至超过了许多成年人。
这些故事充分展现了晏殊诚实的品质和卓越的才华。
晏殊的人物事件有哪些

晏殊的人物事件有哪些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那么你了解晏殊的人物事件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晏殊的人物事件,希望能帮到你。
晏殊的人物事件有哪些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他从小就是一个“神童”14岁就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并且中了进士了。
那么关于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他从小就是一个“神童”14岁就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并且中了进士了。
那么关于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其中一个故事也就是他14随时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14岁的晏殊被地方官以“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不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的。
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决然的参加了考试。
事情也十分凑巧,科考题目居然是他以前做过的。
这样他就顺利高中了,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在复试的时候,把情况如实告诉了皇帝,并且要求皇帝重新出题目。
皇帝与大臣商议后,出了一道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答卷非常优秀,又得到了皇帝的褒奖。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晏殊一生显贵,官拜丞相,但他却平易近人,质朴诚实。
可以说他的品格非常高尚,做人表里如一,不喜欢弄虚作假。
这点从他的词中的风格就可以看出来,他的词虽然辞藻华丽但感情真实质朴。
作文经典素材--名人事例3-JJH

关于诚信①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②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
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
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③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的事例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的事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励志故事:诚实的晏殊

励志故事:诚实的晏殊
励志故事:诚实的晏殊
宋朝的晏殊,七岁时文章就写得很好了。
15岁那年,晏殊困聪明过人,被县太爷作为神童推荐给真宗皇帝。
晏殊本可以直接由皇上面试,但他执意要参加科举会考。
他认为只有参加会考才能反映出自己的真才实学。
主考官同意了晏殊的要求,决定让他同3000多举人一起会考。
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晏殊一看题目刚好是做过的。
他拿起笔,想了一会儿,就举手对主考官说:大人,这个题目我在家已经做过了,如果再做一遍,这不是弄虚作假了吗?请您另外给我出个题目做,好不好?
考官听了,同意给晏殊另外出一个题目。
晏殊拿到新题目,反复看了看,思考了一会儿,就拿起笔来一气呵成。
考官惊呆了,觉得此人文思敏捷,真是个奇才!
晏殊要求参加会考和重新出题的`事,不仅在考生中传开,还传到宋真宗那里。
宋真宗马上召见了晏殊,称赞说:你不仅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是,具有诚实不欺的好品质!。
中国传统道德故事——晏殊自幼诚实

中国传统道德故事——晏殊自幼诚实
美丽的抚河水边有座古城临川(在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晏殊就从小生活在这里。
晏殊年幼时聪明、诚实,七岁就会写诗作文。
晏殊十四岁时,有个巡视江南的大官张知白将他推荐给北宋皇帝宋真宗。
张志白对宋真宗说晏殊是一个神童。
当时,都城开封正要举行科举考试,宋真宗就让晏殊与其他人一起参加考试。
晏殊在试卷上答得又快又好。
晏殊的试卷得到了皇帝的嘉奖,皇帝赏晏殊为“同进士出身”。
第二天复试,晏殊看了作赋的题目,就向监考官报告,请求改题。
皇帝很喜欢晏殊诚实,便令人改题。
后来皇帝看了他按改过的试题写成的文章,赞不绝口。
并破格提升晏殊为翰林。
若干年后,宋真宗没有让大臣们推荐,而直接指名晏殊担任皇太子的老师。
大臣们对皇帝的任命感到惊讶。
皇帝对大臣们说:“我知道晏殊读书勤奋,为人诚实,安排他在皇太子身边最合适。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勤奋、诚实,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作文经典素材--名人事例4-ZYQ

诚信的故事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老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老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慎重,正是东宫官适宜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假设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比照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
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成认了自己的错误。
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老实比所有樱桃树都珍贵得多。
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荣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
一个因老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和谐1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X英.一天X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X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告诉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2?将相和?也说明了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晏殊的故事(三)

晏殊的故事(三)节俭的晏殊周苏雁晏殊富贵,官至极品,人称“富贵宰相”。
其实,做了一辈子大官的晏殊自奉清淡,极其节俭。
晏殊身体瘦削,平日饮食很少。
从小到老,他都喜欢吃家乡风味的油煎麦饼,往往只要半张巴掌大的饼,再加一头葱几瓣蒜,就可饱一餐了。
他最不喜欢吃肉,讨厌晕腥油腻。
读到唐人韦应物的诗句时,晏殊忍不住赞叹说:“写得好哇!清新自然,超凡脱俗,一点脂粉油腻味也没有”。
晏殊虽然自己吃得不多,却十分喜欢宴请宾客,几乎每天都有人来作客。
他宴请客人也不像别人那样大操大办,而是自然简约、清淡雅致。
在他的客厅里,长期设有一张客人吃饭的桌子,桌子放一个空杯。
客人来了,才命人斟上酒,再陆续上几个果碟、菜肴,同时听听音乐,过后再吟诗作词,相互切磋,习以为常后人称赞晏殊“前辈风流,未之有比”。
晏殊不但饮食节俭,在处理公务时也十分注意节约。
他收到的书信,公文等,看完后,绝不轻易抛弃和烧毁,而是将封皮、空白无字的天头、地角、边条,都载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好。
有空时,烧起一盆火,手持熨斗,将这些有了皱纹或折痕的废纸全部熨得平平整整,用来写诗、填词打草稿。
甚至皇帝有事向他咨询时,他也用这些小纸条回信。
他这种俭朴作风,对他的女婿富弼影响很大。
富弼平生十分节约,三寸长宽的小纸条,往往要写上六、七百个绳头小楷,令人大为惊叹。
晏殊父亲晏固共生三子:晏融、晏殊和晏颖,晏殊和晏颖从小聪明透顶,被地方官员举为神童。
晏颖短命,很小夭逝了。
晏殊的哥哥晏融,在真宗朝为官,任过御史、赞善大夫、殿中丞等职。
有一年晏殊过生日,晏融夫妇给这位丞相弟弟寄来许多礼物贺喜。
晏殊看了礼单,心中很不愉快,连忙命人将礼物原封退回,并且给哥嫂写了一封情真意挚的长信。
信中说:“……我过生日,哥哥和嫂嫂寄来这么多的礼物,费了你们很多心,给你们带来很多麻烦,使弟弟心中十分不安。
骨肉之间,不必如此讲客套。
……弟弟虽然当了丞相,但这是朝廷的重托,唯恐胜任不了,不管如何,我总是牢牢记住,为官不可营私,守官必须廉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北宋文学家晏殊的故事晏殊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导语: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晏殊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
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
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
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
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
”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
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