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强调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水循环过程中哪个环节最重要?为什么?
-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简单易懂的概念图和练习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7.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组报告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
-设计评价量表,明确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习反思。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图片,如湖泊、河流、冰川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学科基础上已具备一定条件,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地球与地图、气候与气象等基本概念,有利于理解水循环的相关内容。
2.在思维能力上,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图表等途径探究水循环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如何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水循环相关知识,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提供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干旱或洪涝问题,让学生探讨水循环与这些问题的关联。
3.结合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教学,观察当地水体的分布、流向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共20张PPT)

探究二:两幅地理景观图有什么联系?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日益增大的黄河三角洲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
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二、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四: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不断更 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二、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 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发生领域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和陆地 陆地内循环——陆地和陆地上空 海上内循环——海洋和海洋上空
二、水循环 探究一:水循环的能量转换?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一: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
读我图某地区河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1~3题。
1.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哪 一地区的河流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南地区 2.该河流4、5月份的汛期的形成原因是 A.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B.春雨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C.地下水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D.山地永久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读我图某地区河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1~3题。
1.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哪 一地区的河流
A.西北地区 (B) B.东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南地区 2.该河流4、5月份的汛期的形成原因是 A.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A) B.春雨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C.地下水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D.山地永久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作业
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55-56页活动题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洹河之水从哪里来?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 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 资 源 的 合 理 利 用 水资源 的 水 水的 水资源 源 水 水 水 水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 均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 在南北半球中、 大洋环流: 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洋流性质:东寒西暖(以大洋为参照系) 洋流性质:东寒西暖(以大洋为参照系)
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 在北半球中、 大洋环流: 大洋环流:逆时针方向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水圈的构成
大气水
水
海洋水(96.5%) 海洋水
陆地水
二、相互联系的水体
河流水与湖泊水相互补给
三、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 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 降水⑧ 降水⑧植物蒸腾和蒸发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资源不断更新。 、水资源不断更新。 动态平衡。 2、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 3、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地表形态。 4、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日本暖流
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增温增湿, 1、对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对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渔场 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渔场 扩散, 3、对海洋污染:利于污染物扩散,使污染范围扩大 对海洋污染:利于污染物扩散 4、对航海事业: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反之则慢 对航海事业: 洋流航行速度快
洋流性质:东暖西寒(以大洋为参照系) 洋流性质:东暖西寒(以大洋为参照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1节 水循环(含答案)

3.1 水循环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能够通过示意图,说明不同类型水循环的过程2.理解影响水循环不同环节的主要因素,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3.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知识点01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一)海陆间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
2,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这种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3,通过这种循环,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二)陆地内循环1,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落在陆地上。
陆地内循环运动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三)海上内循环1,海上内循环就是海洋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知识拓展】1,水有三种形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体就是水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
其中海洋水是主体。
陆地水还可分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其中冰川水是陆地水体的主体。
3,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面积、植被覆盖率等;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有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等;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水汽、降温条件、凝结核等;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流域面积、植被、地质条件、蒸发、人类活动等。
【知识拓展】河流补给【知识拓展】河流的水文特征【即学即练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3章 第1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 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 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
想一想2:
一位游客坐飞机飞行在万米高空,窗外是湛蓝的天空,下方是 翻腾的云海。请解释其原因。
【答案】游客乘坐的飞机飞行在平流层,平流层大气平稳,天 气晴朗。飞机下方为对流层,水汽、固体杂质大部分集中在 这一层,天气现象也都发生在这一层。
小科普:
电离层与无线电波
地球外60~500千米的大气层,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处 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 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 通信。
【答案】D
【解析】因为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纬度地区高度最高 B.几乎全部的大气质量都集中在此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大气平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C
【解析】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其温度的垂直变化, 决定了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都发生在这一层。
【学 以 致 用】
【考向: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2020年山东日照检测)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 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 探测到的现象,回答第1~3题。
1.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1节 水循环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1.D2.B3.C【解析】根据图示的因果联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下渗、蒸发、污水,故1题选D。
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的影响,完善自然界水循环,故2题选B。
对浅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会导致河川径流量减小,减少河流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自净能力会降低,对城市河流下游地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故3题选C。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4—5题。
4.【水循环】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5.【水循环环节】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B5.B【解析】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1节水循环第一课时课件

圈层: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
形态: 液态、气态、固态
水循环示意图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降
水 蒸
发
地下水
下 地下径流 渗
陆地内循环
降 水
蒸 腾 蒸 发
海上内循环
降
蒸
水
发
海洋
一、水循环及其类型
第一节 水循环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来认知水循环。 综合思维: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地理实践力: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在影响水循环时,有利和不利是并存的。
第一课时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导入
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 几千年来很多先哲都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公元5世纪, 《宋书·天文志》中有人对此问题作了解释(图3.1):太阳 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 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这种对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科学吗? 蒸发的海水去 哪儿了呢?
水循环示意图
1、水在哪些圈层中活动?
2、在这些圈层中,经历 了哪些环节?
3、在水循环的过程中, 水有哪些形态变化?
一、水循环及其类型
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 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不同,其中水分 变化0-10厘米最为明显,随着深度变 大,砂田与裸田的土壤含水量差距在 逐渐变小,但在同一深度上砂田的土 壤含水量总是大于裸田,说明砂田覆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质课件 )(共20张PPT)

从沿海到内陆的 地域分异
[课堂小结]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赤道向两极)——热量
经度地带性(沿海向内陆)——水分
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规律,特别是从自然地 理环境要素的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 性,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1.地理环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主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上的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 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 候、植被、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 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雅加达
武汉
北京小组讨论:1源自沿途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带?请依次 说出他们的名称。 2.请思考,自然带景观特征有何不同? 影响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俄罗斯 雅库茨克 (62N130E)
北京 (40N 116E)
武汉 (30N 114E)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6S 107E)
雅库茨克
(3)命名:温度带+植被类型+带
小组讨论:
1.沿途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带?请依次 说出他们的名称。 2.请思考,自然带景观特征有何不同? 影响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俄罗斯 雅库茨克 (62N130E)
北京 (40N 116E)
武汉 (30N 114E)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6S 107E)
要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C
A.气候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2.因纬度不同产生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补给) 水位高低 普遍 河流枯水期
特例: 黄河下游河段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
黄河在下游基本没有接受地下水补给。
全年河水补给地下水
活动二:请相互讨论,试画出水循环示意图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蒸 发 、 蒸 腾 下 渗 海上内循环
降 水
降 水
蒸 发
降 水
蒸 发
定义:水循环是指自不平衡,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放热
吸热
• 热→蒸发→吸热 • 冷→凝结(凝华)→放热
3.海陆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水
4.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李白诗云: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活动一:请阅读p54页第一段,总结出水的分类,及水圈的组成
96.53% 海洋水
供应人类所需 陆地水 的淡(3.47%)
气态 数量最少 水体 形态
数量最大 液态 分布次之
但分布最广
大气水
仅高纬、高山 固态 或特殊条件下
人类真正使用的淡水资源: 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径流量越大,河水水位越高,地下水 位与其差距越小
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 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 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 响?
(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 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 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按照发生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 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类。
注意:
季节性 积雪融水
1.大气降水是世界主要河 地下水 流的补给水体。 2.一条河流有多种的 补给方式相结合
雨水补给
降雨越多,水量越大 汛期在雨季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世界 多数河流主要补给源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气温越高、积雪量越大, 水量越大 汛期在春季 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当地蒸腾作用减弱,大 气的湿度、水汽的含量和降水量减少,地 表径流减小,影响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 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黄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原因 人为原因: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过多,水资 源的浪费; 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 ①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水资源的利用, ②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 ③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农业, ④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
D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的一个水电站 东北 地区,判断 (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______ 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 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 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 A 、 B 、 C 三种水源补给形式中,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问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从地理 学角度来看,诗词前半句描述的黄河主要的补给形式 是 大气降水 ,后半句的说法对吗?
不对,因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不断进行着转化。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为什么?
否。 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在一定时 间内,海陆间循环的速度及参与循环的水的数量都是有限 的,即能补充给陆地的水体有限。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 如果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速度和数量不超过水循环的速度 和数量,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否则,就 会出现水资源短缺。
1、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陆循环的是( C ) A.长江东流 B.台风登陆 C.塔里木河的水蒸发 D.海水蒸发 2、下列地理现象,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 A.塔里木河的水蒸发 B.祁连山的永久冰川 C.海洋上的暴雨 D.我国季风区的降雨
D
3、在海陆间循环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海洋水的蒸发 B.大气水的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雨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 。古诗云 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 季风 环流进行水汽输送, 解释,它可通过________
实现“西归”。
雨水 积雪融水
雪乡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冰川融水补给
气温越高,水量越大 汛期在夏季,冬季断流
青藏和西北的高山常见
长江之源——姜根迪如冰川
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
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
长
洪水期
江
枯水期
洞庭湖
河水位高于湖水位
湖水位高于河水位
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
削峰补枯
水库
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地下潜水位 丰水期
河流
地下潜水位 枯水期
河流
陆地水相互补给的一般规律: 水往低处流
河流水的补给来源
补给类型 雨水补给 高山冰川融 水 影响因素 补给时间 我国典型分布 地区
降水量 气温
雨季 夏季 春季
东部季风区 西北内陆、 青藏 东北地区
季节性积雪 气温、 融水 积雪量 湖泊水 地下水
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时刻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水循环示意图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环节)
蒸发 植树造林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人工降水 水汽输送 滥砍滥伐 河流污染 围湖造田 路面硬底化 过度抽取地下水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水循环的意义
• 1 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1~3题。 1. 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 降水 B. 湖泊水 C. 地下水 D. 冰川积雪融水 2. 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南地区
3. 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 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 ①早于②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 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 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讨论:
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为什么能够进行相互转化呢? 其内因是 水的三相变化 ,水体蒸发和输送能量来源 于 太阳能 ,形成降水、下渗和径流的原因是 重力能 。
6.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 问题。
海上内循环 ;包 (1)只包含a、b的水循环称为____________ 海陆间循环 , 含a、c、d、e的水循环称为____________ 更新 ,使水资源得 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 以再生。 水汽输送 。 (2)环节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
2015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 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七周年的日子。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 “母亲水窖”是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摆脱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的工程,人 们在地下修建的蓄积雨水的容器,被称为水窖。该工程可缓解水资源的 A. 空间分布不均 B. 时间分配不均 C. 地区利用不平衡 D. 循环利用率低 5. 修建“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有 A. 蒸发和降水 B. 降水和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和下渗 D. 蒸腾和大气输送
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小结:
相互联系 的水体
分 存在形态:液态 固态 气态 类 水体 :海洋 陆地 大气 陆地水体的补给方式 环节:蒸发 蒸腾 水汽输送 凝 结降水 径流 下渗. 过程 类型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 程和意义
意义
水资源不断更新。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____ A ,最稳 定可靠的补给是____ C 。 (5)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C这种河流 径流量越大,地 补给形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 下水补给越少 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
(1) 图中A 、 B 、C 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 雨水 补给, B 是 形式,请判断: A 是 ________ 季节性积雪融水 补给 ;C 是 _______ 地下水 补给。 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 ①,判断理由是 前测到的?__ 全年流量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很大,说 明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 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全球冰川面积占陆地1/10,水量占淡水总量2/3 但人类目前还难以利用
俗话说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雨水
冰川 融水
读图思考:
(1)河流的补给涉及 哪几种水体?
湖泊水
大气降水、积雪融 水补给、冰川融水、 地下水、湖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