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徐降兴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的影响【摘要】大部分胃癌患者因术后发生营养不良,术后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感染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而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提供营养物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保持肠道粘膜屏障的功能,从而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在临床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胃癌;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182-01胃癌在我国肿瘤发病率位居第二位,大部分患者因为疾病本身的消耗和食欲减低,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前能量、脂肪、蛋白质摄入均低于标准摄入量,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值[1];术后因为手术创伤、禁食时间长等因素更加剧了营养不良的发生。
术后早期开展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感染率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肠内营养的应用对改善患者术后机体营养状况相比肠外营养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如何合理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受到关注。
1 营养支持的方法1.1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道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tion,TPN)。
在术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进行24小时不间断滴注,每天2000~3000ml营养剂,包含复方氨基酸、葡萄糖、多种维生素、脂肪乳、微量元素及电解质,每天每公斤体重可提供1.2克蛋白质、105-126KJ热量。
1.2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生命体征稳定,经导管输入肠内营养剂。
首先根据患者情况滴注生理盐水或者5%的葡萄糖200-500ml,若无不适,可逐步滴入米汤、果汁、肠内营养混悬液1000-1500ml,先稀后浓,先慢后快,温度控制在37℃左右,每天每公斤体重可提供1.5克蛋白质、105-126KJ热量。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摘要】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探讨了其优势和挑战,明确了适应症和具体方法,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提供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结论部分讨论了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关于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参考,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早期、临床应用、重要性、优势、挑战、适应症、具体方法、临床效果评价、价值、未来发展方向、挑战。
1. 引言1.1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引言: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胃癌术后患者往往面临营养不良和消化功能减弱的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在胃癌术后患者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备受关注。
肠内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帮助恢复肠道功能,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感染风险,减轻营养不良的问题。
在胃癌术后患者中,及时开始肠内营养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肠内营养支持的优势在于可以更接近人体消化吸收的自然方式,避免了胃管或静脉注射的不便和风险。
肠内营养支持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吸收困难、胃肠道排空障碍等挑战,需要临床医生综合考虑并及时调整。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对于促进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具体方法、临床效果评价等方面,以深入探讨其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实际应用及发展前景。
2. 正文2.1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胃癌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不振、吸收障碍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康复进程。
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在维持患者营养状态的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
然而,术后胃癌患者常伴随消化道吸收功能受损,影响营养吸收。
因此,肠内营养支持是术后胃癌患者保持营养平衡、促进恢复的重要手段。
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胃肠道给予患者生理上必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维持患者的体重和正常的代谢需要。
与静脉营养支持相比,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更低的并发症率和更高的应用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感染、肠梗阻等。
同时,肠内营养支持还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支持需要尽早确定适宜的患者,并根据其个体化的营养需求配制合适的营养液配方。
对于胃癌手术后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应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营养状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术后早期应遵循轻、渐进、中性的原则,避免过度进食造成不适感和消化不良。
在恢复期逐渐加大进食量和质量,注意均衡营养调配,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营养状况选择口服或管饲方式,鼓励患者主动进食。
2. 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应强化患者的营养教育,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术后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3. 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和监测,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支持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在注意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更好地促进术后胃癌患者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患有胃癌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后需要进行术后营养支持,以保障患者迅速康复。
本文主要介绍了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的主要导致死亡的肿瘤之一。
手术是治疗胃癌的首选方法。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麻醉、抗生素、营养支持技术的广泛应用,胃癌手术的成功率和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是,手术后的恢复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胃癌手术的根治性切除通常需要全胃切除或部分胃切除,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才能恢复体力。
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口腔或鼻腔插管将高营养的液体输送到消化道内,以提供能量和营养素。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促进胃肠道吸收和代谢,促进患者康复。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配方的选择:肠内营养配方应该包含高蛋白、高能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为了避免消化系统的负担,应该选择易于吸收的肠内营养配方。
2. 营养支持的时间:营养支持应该在手术后尽快开始,以便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
在营养支持期间,应每2-3天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营养方案。
3. 营养支持的量:营养支持的量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需要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营养支持的量应该在逐渐增加,以便避免肠道迅速接受过多营养物质。
如果营养支持的量过多,可能会导致肠源性脓毒症和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4. 营养支持的超监护:术后患者在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需要进行超监护,定期测量重量和营养评估指标,以确保营养支持方案的有效性。
如果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或其他并发症,应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总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肠内营养方案的选择、时间、量和超监护等方面都需要注意,并及时调整以确保患者的有效营养和快速康复。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探讨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探讨秦晔 柏里梅(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500)【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胃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 ~12月收录的31例胃癌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路径,回顾性研究患者资料数据,总结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
结果:31例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胃癌术后患者经过有效护理干预,无重大并发症出现,仅有5例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即3例腹部胀痛、2例腹泻,经过后续处理,患者并发症均消失,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支持,且大多数患者满意此次研究所带来的护理服务,护理满意度较高。
结论:胃癌术后患者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配合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胃癌手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措施;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2-0134-04胃癌属于我国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是指患者的胃部出现癌变组织,为了避免患者的病情发展,患者确诊为胃癌后,在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需要在第一时间实施胃体切除术。
手术治疗虽然可以清除患者的原发病灶,但是手术所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会有所减退,所以极易伴发营养不良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及预后水平[1]。
临床为了确保患者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作为支持,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提倡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通过小肠强有力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得患者获得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2]。
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需要树立人性化护理理念,依据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1]。
本文主要以我院2020年实施早期肠内支持的31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开展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的探讨,报道如下。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探讨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探讨目的分析研究胃癌根治手术以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采取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全部肠外营养支持,干预组对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效果给予深入分析研究。
结果干预组临床手术以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同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临床各项营养以及免疫指标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在临床手术以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机体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效果;早期肠内营养;胃癌根治;术后目前,随着胃癌根治手术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当中,患者手术以后的营养支持选择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其他相关指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选择营养支持期间应该把这个方面当做关键的临床评估指标,进而使患者手术以后治疗效果得到保障[1]。
本文笔者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采取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对其中40例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采取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当中,干预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
年龄在36~72岁,平均年龄为(54.3±7.1)岁。
病灶部位包括有胃窦部位、胃底部位以及其他部位,它们依次为18例、12例、10例。
临床手术方式包括有腹腔镜手术以及传统开腹手术,它们依次为29例、11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
年龄在39~75岁,平均年龄为(56.9±8.3)岁。
病灶部位包括有胃窦部位、胃底部位以及其他部位,它们依次为17例、14例、9例。
临床手术方式包括有腹腔镜手术以及传统开腹手术,它们依次为32例、8例。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
殷伯琪
【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30)01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在胃肠道术后12小时即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在肠道排气后实施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术后营养指标变化和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排气、排便时间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肝肾功能及血生化影响.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3页(P946-948)
【作者】殷伯琪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璜土卫生院,江苏,江阴214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6
【相关文献】
1.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系统评价 [J], 张雯;吴傅蕾;花文哲;张静
2.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J], 郑海英
3.胃肠道肿瘤术后不同起始时间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 [J], 王永杰;王婷
4.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对比[J], 黄元忠;
5.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但操; 廖坚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护理结合早期肠内营养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结合早期肠内营养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心理护理结合早期肠内营养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
首先分析了胃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影响、肠内营养疗法的应用情况以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心理护理在患者中的作用和早期肠内营养疗法的意义,并对两者结合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
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得出了心理护理结合早期肠内营养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的综合效果。
最后展望了临床应用前景,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胃癌术后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干预策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早期肠内营养疗法、胃癌术后患者、干预效果评价、影响因素、临床应用、研究不足、展望。
1. 引言1.1 胃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影响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面临着诸多心理困扰。
手术本身带来的剧痛及不适感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及抑郁情绪增加。
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也是胃癌术后患者心理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担心疾病的复发或转移,担心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等。
由于术后需要忌口及对饮食有所限制,患者的心理能力受到考验,容易出现烦躁、情绪波动等问题。
社会支持、家庭关系、经济负担等也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胃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影响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心理状态,增强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肠内营养疗法在胃癌术后的应用情况肠内营养疗法是通过将特制的高营养液体或半液体营养品经由胃管或肠道直接输入到肠腔中,来维持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对于胃癌手术后患者来说,由于手术影响了消化系统的功能,传统的口服饮食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而肠内营养疗法则可以通过绕过胃部直接输入营养素,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研究表明,肠内营养疗法在胃癌术后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恶液质症状,提高手术后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徐降兴(解放军第92医院,福建南平35300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将96例胃癌手术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
EN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EN组患者术后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B)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给予胃癌手术患者早期的EN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对促进肠胃蠕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是胃癌术后可行的、安全的、理想的一种营养供给方案。
关键词:胃肿瘤;手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3826.2013.02.16文章编号:1671-3826(2013)02-0151-03Research in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early EN and PN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Xu Jiang-xing (PLA92nd Hospital,Nanping Fujian35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safety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EN)and parenteral nutrition(PN)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Methods A total of96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EN group and PN group.The EN group was given early EN support,while the PN group PN support.Both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s for patients’post-operative nutrition,recovery and complications.Results After surgery,the weight and the levels of albumin (ALB)and prealbumin(PAB)of the E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N group(P<0.05).The anal exhaust time and the defec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earlier in the EN group than in the PN group(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P>0.05).Conclusion Early EN given to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can efficiently improve patients’post-operative nutrition conditions and impose positive effects on helping enterogastric peristalsis and on reducing complications.Thus it’s one of safe and perfect nutrition supply scheme feasible after surgery.Key words:gastric neoplasms;surgery;enteral nutrition;parenteral nutrition胃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临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而手术可直接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加,使患者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此外,由于胃癌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手术创伤较为严重,术后患者正常饮食恢复较晚,多数患者因营养不良而影响康复进程[1]。
因此,给予胃癌患者早期的营养支持对其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肠内营养(EN)是通过胃肠道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一种新型营养支持方式。
EN最早是用于儿童肠道疾病的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完善,EN逐渐应用到了各种手术患者之中。
我科近年来对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采用了EN支持,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为进一步探讨EN用于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本研究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观察了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影响,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作者简介:徐降兴(1969-),男,江西广丰人,副主任医师,目前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研究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共96例,均来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病理及胃镜检查确诊为进展期胃癌患者,均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
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术前行放化疗治疗患者;(2)伴有明显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合并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代谢性疾病患者;(4)妊娠及哺乳期患者;(5)术前使用清蛋白或免疫增强药物者。
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案不同,按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EN组和PN组。
两组患者均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签署术后营养支持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EN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19 78(52.35ʃ11.36)岁;体质量52 71(61.34ʃ5.48)kg。
PN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18 79(51.38ʃ11.42)岁;体质量51 73(61.56ʃ5.51)kg。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方法、病变部位及临床分期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EN组营养方案本组48例患者,术后均给予EN 支持方案,术中将营养管放置于胃空肠吻合口以远约40 cm处,术后第1天常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第2天给予生理盐水或葡萄糖300 500ml静脉滴注,若无明显不适,于第3天停用肠外营养,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由营养管供应。
营养液采用无锡纽迪希亚公司生产的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又名:百普力),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1000 1500ml滴入,同时可辅以米汤500ml、果汁500ml滴入,总热量控制在105 125kJ/(kg·d),蛋白质控制在1.5g/(kg·d)。
营养液滴注速度以20 100ml/h为宜。
滴注时要遵循先慢后快、先稀后浓的原则,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调整,滴注时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7.0ħ左右。
肠内营养期间每间隔2d,对患者进行1次血糖、尿糖、尿素氮、电解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营养液成分及浓度,以确保肠内营养更加合理、有效。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改为正常饮食,一般1周后可经口进食少量流质类食物,然后逐渐转为半流质类食物,最终恢复正常饮食。
1.2.2PN组营养方案本组48例患者均给予PN支持方案,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通过外周血管及中心静脉进行肠外营养,营养液内含有葡萄糖、复方氨基酸、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各种机体所需物质,每日供给蛋白质及热量同EN 组。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指标,在术前及术后第10天对两组患者体质量、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及转铁蛋白(TF)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体质量、HGB、ALB、PAB及T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N组术后体质量、ALB及PAB水平明显高于PN 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N组术后HGB及TF水平高于PN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比较(n=48,xʃs)组别与时间体质量/kg HGB/g·L-1ALB/g·L-1PAB/mg·L-1TF/mg·L-1 EN组术前61.34ʃ5.48①118.15ʃ23.43①36.51ʃ2.81①203.35ʃ17.51①2.87ʃ4.01①术后58.29ʃ5.21②126.21ʃ24.58③39.42ʃ5.03②249.86ʃ19.31②2.95ʃ5.45③PN组术前61.56ʃ5.51117.98ʃ19.7135.42ʃ2.79204.42ʃ15.362.75ʃ7.22术后55.12ʃ5.05123.46ʃ20.1536.12ʃ2.81228.42ʃ20.212.82ʃ5.71与PN组术前比较,①P>0.05;与PN组术后比较,②P<0.05,③P>0.05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N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n=48,xʃs)组别肛门排气时间/h肛门排便时间/h住院时间/dEN组52.15ʃ9.4175.42ʃ18.4516.34ʃ5.81 PN组73.26ʃ15.2199.31ʃ22.3623.25ʃ15.51 t4.8855.2164.223P<0.05<0.05<0.05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EN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肠梗阻1例,未见其他明显并发症,E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PN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血液感染1例、深静脉导管感染1例,未见其他明显并发症,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864,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