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引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关注学习者内在心理过程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并将学习与思考、记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能力密切相连。
在学习过程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动的,能够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并运用相关的认知策略来促进学习。
以下将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和教学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1.学习者的积极参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将学习视为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和思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知识的组织与结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组织和结构的重要性。
学习者应该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这种组织和结构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3.认知策略的运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学会使用认知策略来帮助自己更有效地学习。
认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组织策略等,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认知策略。
4.灌输式教学的批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持批判态度。
它认为教师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指导和支持,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师应该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应用1.激发学习兴趣: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发思考等方式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
2.提供学习指导: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应用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示范、解释、演示等方式,引导学习者正确地运用认知策略,解决学习任务中的问题。
3.创建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培养学习者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概述】:
认知派强调整体观,注重人的学习内部 心理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内部心理结 构、认知结构或图式的建构。
认知学习理论重在研究学习者对环境刺 激(信息)的内部加工过程和机制,而 不限于外显的刺激与反应;研究人是如 何形成概念、理解事物以及进行思维和 问题解决的,而非研究实验室中动物的 行为学习。他们一般强调学习是主动的 心智活动,是内在认知表征的形成、丰 富或改组的过程,而不简单是行为习惯 的加强或改变。
所谓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符号、 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建立起非人为的、 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有意义学习 的两个标准。 的两个标准。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的观念与原 有的观念建立了内在的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 系;实质性是指用不同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达的 同一认知内容的联系。
奥苏伯尔所定义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一个人的观念的 认知结构 全部内容与组织,或者一个人在某个知识领域 的观念的内容与组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 是“观念的支架”、或称之为起固定作用的观 念。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新观念被认知结构 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同化、贮存并相互作用, 原有的观念同时发生变化,新知识纳入原有的 认知结构中,从而获得意义。
(3)学习应注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基本结构包括该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态 度、方法两方面。 他认为“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 关联的”,即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规律性。 他提出,学校课程设计要把基本知识结构放在 中心的位置。
(4)提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 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 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 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或方 法”。他强调发现是一种方法。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简介认知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如何通过思考、记忆和问题解决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该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认为学习是由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共同决定的。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主动参与和探索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学习不仅仅是接受外界的信息和指导,而且还涉及到对信息的理解、加工和应用。
认知学习的基本原理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主动参与认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探索。
学习者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提问、实践和反思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这种参与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效果。
2. 个体差异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认知过程和能力都是独特的。
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调整。
3. 知识建构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构建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和理解。
学习不仅仅是被动接受和记忆,而是通过思考、整理和应用信息来建构个人知识体系。
4. 元认知认知学习理论中的元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评估和调整的能力。
学习者需要具备意识和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对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认知学习的应用认知学习理论对教育和学习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认知学习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1. 教学设计认知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促进他们的思考和理解。
2. 学习策略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组织信息、进行思维导图、自主提问等,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评估和反馈认知学习的评估和反馈需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思考方式,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探索,个体差异,知识建构和元认知的重要性。
《认知学习理论》课件

认知学习理论的跨学科研究
认知学习理论应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交叉融合,如心理学、神经科学、 计算机科学等。
通过跨学科研究,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认知学习理论 的研究视野和领域。
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深入探究学习的本质和机制,为教育实践提供更科学 、更有效的指导。
认知学习理论的实践创新与完善
在教育实践中,应积极应用认知学习理 论,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动性,能 够主动地选择、组织、整合和运用信 息。
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学 习者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活动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起着关键 作用,新的知识必须与已有的认知结 构相联系才能被有效地理解和记忆。
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和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知识和 技能。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职 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继续教育与培训
提供继续教育与培训服务,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 识和技能,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同时也 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与培训来提高职业发展的质量 和水平。
它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 建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 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行为主义心理学之前的传统心理学,强调知觉、记 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研究。
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认知学习理论逐渐受到冷落,但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 的局限性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认知学习理论重新受到重视和发展。
第五章 认知学习理论

3.符号性表征(SymbolicRepresentation) 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 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 直接的事物,也不必是现实世界的映象, 而可以是抽象的、间接性的和任意性的。 借助于这些抽象的符号,个体可以通过 抽象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这 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 的后期及其以后的年代。
1、位置学习实验
为了考察有机体学习结果的实质,设计该实 验 训练小白鼠走迷津到达食物箱 从起点到终点有三条途径通向食品箱 途径1最短,途径2次之,途经3最长
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图
托尔曼的结论:
白鼠学会的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应动 作,而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学习达到 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建立一 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即在 头脑中形成的有关迷津的“认知地图”
3、
学习过程 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根据预期 进行尝试,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 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 一起的认知结构,即形成了整体的认知 地图。 强调预期在学习中的作用。预期的 证实 是一种内在的强化。
四、简短评价
贡献 把认知观点引入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 派将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观点。 重视学习的中介变量,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 目的性。 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严密的实验,其研究范 式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先行作用。 局限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忽视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异。
2、学习的准备性: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 的任何人--最最基本概念是最简单而又最有力的- -向儿童提供挑战性但合适的机会使其发展步步向前, 引导智慧发展--比如儿童用可触摸的材料进行学习.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是一个人“了解”客观世界所经历的几个过程的总称。
它包括感知、领悟和推理等几个比较独特的过程,也有意识到的意识。
认知主义学习认为学习在于内部的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她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影响学习效果。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够把这种变化简单的归之为成长过程。
它包括三层含义:1、变化的时间是相当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2、变化的内容是记忆之中的知识的内容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学习者行为的变化;3.变化的原因是学习者环境中的经验,而不是动机、疲倦、药物、生理条件或环境条件等原因。
由此可见,认知主义对学习的定义强调知识的变化。
因此,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效果只能够间接的确定,即在学习者行为的基础上作出判断。
学习结果与行为操作不是一回事,学习到什么不能单是指外部行为操作,应包括大脑中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心向、态度的变化。
学习的结果是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变化、认知方式的变化,即认知策略的变化,当然也会表现为相应的行为操作上的变化。
学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接受强化的过程和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去理解(或对反馈信息加以解释)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认知过程,即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认知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建构基本环节,也是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认知过程就是由这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组成的。
所谓同化,是指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对新知识进行改造,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充实、完善、发展原有的认知结构:所谓顺应,当现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就需要学生将此进行调整,一顺应新知识的产生,重建新的知识结构,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更新和扩展。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主动去对知识的了解与整理,来接受到知识。
第五章 认知学习理论

什么是信息加工?
接收
存储
处理
传送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元
认
知
复述
编码
感觉 记忆
注 意
知 觉
工作 记忆
长时 记忆
提取
反应
一、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1、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一个实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面将呈现一幅图片,请注意看。
预备……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6、复习
复习方法:
及时复习 分散复习 尝试回忆 部分与整体结合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二、学习的基本阶段
(1)注意:对可以接触到的教学信息保持 警觉和敏感,
(2)目标预期:明确所要达到的具体学习 目标。影响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 (3)提取先前知识:回忆与当前的学习相 关的旧知识。 (准备)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4、信息加工过程的提取
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取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的提取
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取
定义: 积极地从长时记忆中检索信息,将信 息激活并转换到工作记忆中使用的过程。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的提取
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取
一个问题: 前天的晚餐是什么?
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感觉记忆的作用:
临时存储
保证知觉连续性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2、工作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一个实验:
请回忆 19 23 15 21 22 14 27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引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指一种关于人类学习和认知活动的观点,强调了学习的主体是个体自身,学习是一种内在的理解和知识建构过程。
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接触新的信息,思考、理解并加以应用,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与发展。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几个基本概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几点:•主动性和建构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动的,他们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和认知结构来建构知识。
•理解和内在化: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接收过程,更是对信息的理解和内在化过程。
•个体差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每个学习者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就也会有所不同。
•反馈与调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反馈和调节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通过反馈学习者可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当时心理学界开始关注学习和认知活动之间的关系。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调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随后,弗洛姆(Jerome 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重要性。
另一位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芬德(David Ausubel)提出了“先导知识”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跟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有关。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应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
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分析、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基于问题的学习、案例学习和协作学习等。
结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的重要性,倡导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和自主性,对于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先后就读于杜宾根大学、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 在柏林大学期间,师斯顿夫写成有关心理声学的 论文,1909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后来应聘法兰克福大学,在著名的普朗克指导下, 他接受了物理学方面相当深入的训练。正是这个 原因,他强调主张心理学必须和物理学结为联盟。 1913年苛勒接受普鲁士科学院的邀请,到康那利 群岛的西班牙属地腾纳列夫岛研究黑猩猩的学习。
在他到达6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致使 他在那里滞留了7的工作,一直工作 到1935年。1925~1926年曾赴美国克拉克大学 及哈佛大学讲学。 1929年用英文出版了〝格式 塔心理学〞一书,对格式塔作了最权威最彻底的 论述。
补充 美国心理学家、学者,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荣誉 教授。1940、1943、1950年相继获得哥伦比亚 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 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曾 任侯利诺斯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纽约市立大学 研究生院和大学中心教授,并担任过美国心理学 会、美国教育委员会、美国医学协会和白宫吸毒 问题研究小组等组织机构的成员。他在医学、精 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均颇有学术建树。 在心理的教育学科领域中尤有突出的贡献和重大 的影响。先后曾应邀赴西德、意大利、加拿大、 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和北欧等国的著名大学 讲学。
Therefore, meaningful learning results when that child consciously and explicitly ties new knowledge to relevant concepts within his/her schema. When this occurs it produces a series of changes within our entire cognitive structure. Existing concepts are modified and new linkages between concepts are formed.
1918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 193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3年在布兰迪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195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 1950年后先后在美国伊里诺斯大学教育研究部,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和安大略教育研究学 院应用心理系任教。 1968年后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任教。 奥苏贝尔主要关注学校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同时 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 学等领域也有研究。并于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 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Jerome.S. Bruner 1915— 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并不仅 仅是一种对'那里'的秩序和结构 的反映或反射,而是包括能够 在事前编造成一种可以预言世 界将是怎样的、或者可能是怎 样的构成物或模式
观点: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 识结构。 一、认识学习观 二、结构教学观▲ 三、发现学习▲ 学习主要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 态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 能力,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test 1
。。。 。。。 。。。
请仅用一笔画四根直线,将上图9 个点全部连接。
test 2
用六根火柴搭出四个等边三角形。
第一节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
苛勒 ( Konler,Wolfgang 1 88 7 ~1 9 6 7) 美 国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 一。出生于爱沙尼亚,5岁时迁居德国北部。
2.主要著作 《人猿的智慧》(1917) 《完形心理学》(1929) 《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1938) 《心理学的动力学》(1940) 《图形后效》(1944) 《完形心理学的任务》(1969)
一、格式塔学派的经典实验 1、代表:苛勒 2、设计原则 3、箱子实验和棒子实验:由简而繁的顺序▲ 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3、刺激与反应的联系需要以意识为中介。
第三节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 1918—)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pproach Ausubel (1960) promoted meaningful learning upholding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 child could bring to learning situation was what s/he already knows.
三、试误与顿悟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 1、试误是一种分析性的对新经验的获得,而顿 悟是一种综合性的对已往经验的运用或升华. 2、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般的学习都会有尝试过 程,只是在少数情况下才能不必尝试而成功. 3、学习往往是经过尝试错误而得到顿悟的。 4、试误说忽视了学习中明了问题情境及推理等 智慧活动;顿悟说忽视了学习中的试误和联 想的价值。
1934~1935年他接受詹姆士的邀请去哈佛大学 讲学。由于他一直和纳粹政权有冲突,为反对纳 粹政权而勇敢地写信给报纸,从而使他自1935年 永远离开德国,执教于美国的斯沃思莫尔学院和 达特茅斯大学,直至退休。
苛勒
1.生平 美籍德国心理学家,1887-1967,格式塔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1909年在斯图姆夫指导下以心理声学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 1912年和考夫卡一起当韦特默似动现象实验的被试者,三人 合作研究共同奠定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 1913-1920年任普鲁士学院人类研究所主任,到大西洋加那利 群岛的腾奈立夫岛上对猩猩的智慧进行著名的实验研究。 1934年因纳粹迫害而移居美国。 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1959年当选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