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教案)
阅读《西游记》教案3篇

阅读《西游记》教案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阅读《西游记》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西游记》教案篇1一、阅读方法指导:1、通读原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阅读原著的新版序言和注释,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3、阅读课本附录,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西游记》的故事来历和发展演化。
4、比较小说原著和电视剧的异同,尝试评说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二、给学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读原著(尽量不要是简装本)这一作业在寒假期间就布置下去。
鼓励学生即读即批,还可做读书卡片。
也可把读原著和看改编的电视剧或影视结合起来。
新学期开始一个月内,没读完的在这期间务必全读完。
老师可采取简单办法抽查,如让叙述某一章或某一回的大致情节。
三、开学第二个月着手让学生自主做一次名著专题展示。
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定展示的大方向,可以让学生主要抓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
如:孙悟空从何物诞生?孙悟空被招上天庭后初封为何官,后封为何官?孙悟空在何处炼就了火眼金睛?你能一口说出孙悟空五个以上的本领吗?唐僧俗名为什么?被唐太宗赐名为什么?唐僧师徒一行取回真经历了多少年?你能依次说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形象吗?四、开展多层次对话,探讨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主要人物形象。
可提供句式:“从书中页情节(语句)中可看出是个的形象。
” (可再安排5—7分钟时间交流一些神佛和妖魔的形象,如观音菩萨、如来、玉帝、黄袍怪、白骨精、牛魔王、红孩儿等。
)五、问卷调查:你最喜欢小说中哪个形象,为什么喜欢?你认为小说中哪个形象刻画最成功?为什么?阅读《西游记》教案篇2一、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 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二、明确目标:1、了解名著《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理清小说结构、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人物及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化经典的了解和认识。
2.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知,提高文化自信度和民族自尊心。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西游记》的背景和人物角色。
2. 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意识,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1. 导读法。
2. 讲授法。
3. 课堂讨论法。
4. 组织活动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导读1. 教师介绍《西游记》的背景和作者、出版时间等信息。
2.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了解《西游记》的范围和故事梗概。
3. 教师介绍《西游记》的人物角色和主要事件。
【第二节】讲授课文1. 教师介绍课文,讲授有关情节。
2. 学生认真听讲,领会文本内容,听懂故事情节。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对《西游记》进行深入了解,进一步理解文本。
【第三节】组织活动1. 分组讨论,小组成员自选角色,演绎《西游记》中与该角色相关的情节。
2. 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了解和认知中国传统文化。
3. 教师指导学生在讨论中萃取出文本的亮点和经典语句。
【第四节】提问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学好了本节课内容。
2. 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巩固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3. 教师适时作出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尝试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
【第五节】课后练习1.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书。
2. 学生根据书中内容,写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学生理解本节课文本内容的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提问环节中的表现。
3. 学生在阅读书和写读后感的能力和表现。
二年级语文西游记教案

二年级语文《西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
(2)理解《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能够简要介绍故事内容。
(3)了解《西游记》的背景知识和作者吴承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汲取智慧和勇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和故事背景。
2. 第二章:学习《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经典片段,理解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3. 第三章:学习《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经典片段,了解唐僧、猪八戒、沙僧的性格特点。
4. 第四章: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典片段,分析白骨精的形象和故事寓意。
5. 第五章:学习《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经典片段,探讨红孩儿的动机和成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经典片段。
(2)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勇气。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朗读、默读、速读等方法,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和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创意表演:鼓励学生参与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阅读笔记和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表演活动:评价学生在表演活动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的掌握程度。
《西游记》教案(15篇)

《西游记》教案(15篇)《西游记》教案1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西游记》教案2教材分析《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幼儿的喜爱。
《一个师傅仨徒弟》是动画版《西游记》的片尾曲,节奏活泼,旋律明快,歌词明朗上口,让幼儿百唱不厌。
该歌曲为两段结构,第1段描绘了师徒四人翻山越岭、艰苦跋涉的情景;第2段主要刘画了西天取经道路上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境况。
为满足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需要,本次活动创设了跟随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的游戏情境,以“火眼金時识妖怪”、“孙悟空考智”“护送唐师徒取经”为线索,引领幼儿感受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时的艰辛,学习演唱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体态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全书,对书中的重要章节、人物、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1.3 课程安排本课程共15章,每周一节,共计15周。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作者介绍吴承恩,明代文学家,以《西游记》闻名于世。
2.2 作品背景《西游记》成书于明代,是一部神魔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为主线,融合了道教、佛教、儒家思想以及民间传说。
2.3 作品特点《西游记》想象奇特,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唐僧唐僧是取经队伍的领袖,性格慈悲为怀,但有时过于天真。
3.2 孙悟空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具有丰富的智慧和强大的法力,但性格叛逆。
3.3 猪八戒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贪吃懒惰,但忠厚老实。
3.4 沙僧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沉默寡言,但忠诚可靠。
第四章:故事情节解析4.1 石头孕育孙悟空介绍孙悟空的出生背景。
4.2 学艺归来讲述孙悟空学艺的过程。
4.3 大闹天宫描述孙悟空在天宫大闹的情节。
4.4 如来佛压孙悟空讲述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的事情。
第五章:阅读指导5.1 如何阅读《西游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作品。
5.2 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记录重要章节、人物、情节,以便进行讨论和分析。
5.3 阅读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第六章:第一至二十回精读解析6.1 目的通过精读《西游记》第一至二十回,使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6.2 内容引导学生细致阅读第一至二十回,分析作品结构,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6.3 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针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6.4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读书笔记,记录重要情节和人物。
名著《西游记》教案6篇

名著《西游记》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著《西游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著《西游记》教案1一、方法指导——跳读1.引入《西游记》的时候,你是否被生僻字难倒过?你是否对大段的优美的景物描写视而不见?你是否记住了每个妖怪的名字、每个妖怪使用的兵器?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跳过我们不喜欢的内容!选择我们喜欢的内容来读。
这样的阅读方式就是跳读。
明确定义和作法(阅读教材P134的相关内容,思考:什么是跳读?如何进行跳读?跳读读什么?)跳读,是跳跃式地阅读。
跳读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二.人物形象分析1.人物形象——唐僧唐僧,法号玄奘,又名唐三藏。
从东土大唐去西天取经,手执九环锡杖,身披锦斓袈裟。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zhān tán)功德佛。
(形象特点: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慈悲,软弱,常常不辨是非)2.人物形象--孙悟空孙悟空,诨(hùn)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沙僧的大师兄。
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
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形象特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3.人物形象——猪八戒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
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
他会三十六变,能腾云驾雾。
《西游记》(教案)

《西游记》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深入分析《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文化内涵。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直观感受。
1.3 教学内容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明代小说的背景。
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包括孙悟空的诞生、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过程等。
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
第二章:孙悟空的形象分析2.1 教学目标理解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及其在《西游记》中的意义。
分析孙悟空的性格、能力和背景故事。
2.2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原著和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孙悟空的形象。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孙悟空的看法和理解。
2.3 教学内容介绍孙悟空的出生背景,如石猴的来历、拜师学艺等。
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如聪明、勇敢、顽皮、傲慢等。
探讨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角色作用和象征意义。
第三章:唐僧师徒四人的关系与冲突3.1 教学目标理解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的关系和冲突。
分析四人之间的合作与矛盾,以及他们在团队中的角色。
3.2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原著和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唐僧师徒四人的互动。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四人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3.3 教学内容分析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的合作与矛盾。
探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
引导学生思考唐僧师徒四人的关系对整个故事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神话元素与文化内涵4.1 教学目标识别《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如神仙、妖怪、魔法等。
探讨《西游记》中的文化内涵,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
4.2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原著和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发现《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神话元素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案《西游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案:《西游记》I. 教材分析《西游记》是一篇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
它描绘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人叹为观止,不仅仅是因为它吸引人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本教案将通过阅读《西游记》,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神话的魅力,体会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感的重要性。
II. 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知道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感。
3.能够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词语和成语,识记生字。
4.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III.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2.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故事,掌握其内含的深刻思想;2.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领会和表达故事的情感。
IV. 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V.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描述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2.掌握并识记故事中部分生字。
教学步骤:1.分发《西游记》简介的图画文字;2.让学生按照图画说明,讲述《西游记》的基本情节;3.教师课前准备一些生字,让学生识记,并配合情境演示出水平。
板书设计:英雄地方取经困难孙悟空火焰山配得上真心猪八戒险题重重般若波罗蜜舍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感。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感;2.能够领会并表达故事的情感。
教学步骤:1.上课前教师选取两个情节用语录音设备的方式让学生听故事;2.让学生自由讨论,看法认识故事中所涉及到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感;3.接着由学生自由写下语文日记或相应的短文,表达个人对故事情节的感悟。
板书设计:情节内容悟空自信,勇往直前看到困难,靠自己猪八戒懒散,喜新厌旧缺少自我约束,轻信谎言VI. 作业布置1.认真识记生字;2.用100字以上的篇幅了解其他神话故事,知道其内涵;VII. 教学反思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了神话故事的魅力,并领会了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扬善惩恶逼上梁山不归路/诵大唐圣僧千辛万苦斩妖除魔万里西天取真经
2、动画《猴哥》
二、走近作者
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人。
明代作家。
从小就很聪明,少年得志,名满乡里。
《淮安府志》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后来又做过两任小官。
晚年隐居创作《西游记》。
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
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
三、了解名著积累
1、把你所了解的《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向大家作介绍!
2、请你从下列图中选择一个故事情节,给大家作简要讲述!(友情提醒:捉住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情节。
)
3、背景介绍: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4、《西游记》成书演变
《大唐西域记》:(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
――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唐三藏》《蟠桃会》等,元《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大圣》――明、吴承恩《西游记》
四、内容结构篇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谓是孙悟空的一部“英雄史”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这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一部“创业史”
五、人物介绍篇
1、孙悟空:原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的齐天大圣。
受观音点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取经成功后,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的兵器--金箍棒(定海神针,原是大禹治水测量所用)
孙悟空的本领--火眼金睛、腾云驾雾、七十二变化
2、根据原著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对玉皇大帝说)“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对太上老君说)“你这老官儿,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
“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
桀骜不训,有向一切权威
挑战的反抗精神。
总结:优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不畏艰难险阻,充满了斗争精神。
缺点:有时有点调皮、捣蛋,爱和八戒开玩笑,好听奉承话。
3、请你模仿上面对孙悟空的介绍,分别对下列人物作介绍。
(友情提醒:1、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2、评价要有依据,主要是分析原著中相应的内容;3、抓住主要性格特点,抓住其典型特点。
4、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
4、唐僧:优点: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有理想追求、到西天取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从来没有动摇过。
缺点: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太糊涂,太慈悲。
又固执迂腐,懦弱无能。
猪八戒:优点:憨厚老实,既勤劳、朴实、善良、有本领,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不忘取经大义,是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缺点: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个谎,又自私狡黠、贪图小利;既心胸狭窄,一事当先,先顾自身。
沙和尚:沙僧循规蹈矩、一本正经、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小心谨慎、明哲保身,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恩怨分明、诚实不欺,执着事业、信念坚定,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他是道德之典范。
他也是取经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是粘合剂,又是调和剂。
是一位君子。
六:精选精读篇
1、阅读《美猴王》回答问题:
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绘一下水帘洞内的景象。
3)、根据文中内容分别给这两联对一个下联:“天生精灵气”“花果山初显神威”
4)、石猴为什么会成为众猴之王,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1、本文主要介绍孙悟空出生以及后来成为众猴之王的经历。
2、有一座铁板桥,四周的有各种花草树木,家具一应俱全:有樽、罍、锅灶、石座石床、石盆石碗等。
正中有一石碣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3、下联:“地造美猴王”“水帘洞始露峥嵘
4、石猴第一个勇敢地跳进水帘洞,并发现了花果山福地,众猴遵守诺言,推选它为猴王。
启示①这是孙悟空前进道路上的第一步,一方面这来自于它本身的机智勇敢,更为重要的是它抓住了机遇。
②同时也告诉我们,真正的领袖从来都是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最后由公众推举出来的。
③只有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人,群众才会推举他成为领袖,
阅读《孙悟空一调芭蕉扇》思考下列问题。
1)、孙悟空说铁扇公主是他的嫂嫂,可是铁扇公主看了他却“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这是为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二调、三调芭蕉扇的过程。
3)、有人把我地下党比成是“钻进铁扇公主肚子的孙悟空。
”你认为这个比喻形象吗?为什么?
明确:1、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过火云洞时,被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把唐僧抓住,孙悟空不敌红孩儿的三味真火,后请来观音老母用天罡刀丛降伏红孩儿,使之做了善财童子。
铁扇公文心疼儿子所以恨孙悟空。
2、二调芭蕉扇:孙悟空在土地的指引去求助牛魔王未果,后变成牛魔王从铁扇公主住骗得宝扇,但很快又被牛魔王变成的猪八戒骗去宝扇。
三调芭蕉扇:孙悟空在众神帮助下大战牛魔王,最后哪吒三太子制服牛魔王,铁扇公主被迫献出宝扇。
3、比喻很形象,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地下党人员以各种身份打入到国民党内部,获取了很多重要的情报,为共和国的成立作出巨大贡献,这和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获取宝扇非常相似。
3、观看一调芭蕉扇的视频并和课文对比,你怎样看待影视作品和名著的区别。
1、从观者的角度看: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姆莱特,原著可以培养读者的想象力。
而影视作品中场景都是导演的想象,已经定形。
2、阅读名著可以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
2、从作者创作的角度来看。
名著的作者侧重于语言的修炼,意境的展开;而影视剧作者更加注重视觉上的效果,如场景、特技之类的安排。
3、……
4、试向大家推荐《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章节,并说明原因。
我最喜欢“大闹天宫”这一个章节。
孙悟空听说王母娘娘开蟠桃会没有邀请他,一怒之下大闹蟠桃会,反下界去,李天王率领的十万天兵天将和悟空展开厮杀,无法取胜,最后请来二郎神,和太上老君联手擒得孙悟空,置于八卦炉炼满四十九天之后,反被悟空炼得“火眼金睛”。
玉皇大帝最后只得请来如来佛,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大闹天宫”是最能体现孙悟空的反叛精神的一个章节,也是全书的高潮。
一个平民代表的石猴敢于向天地最高统治者挑战,这种不畏强暴的精神和勇气是全书的精华。
5、我推荐的章节是。
七、感悟篇
1观看六小龄童谈悟空
2、我们的感悟
唐僧—认准目标,坚持到底
孙悟空—战胜自我,改变世界
猪八戒—快乐生活,幽默人生
沙和尚—谦逊为人,踏实做事
团队力量—一个团队中各司其责,通力合作,才能达到目标。
成功定律:成功=信念+智慧+勇敢+奉献
3、如果你有一次旅游计划,你会选择师徒中哪个人物做你的玩伴呢?说说理由。
4、放飞想象:假如孙悟空头上没有了金箍,会怎么样?
5、小结:小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多姿多彩。
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师徒四人,还是仙佛鬼怪,往往既有神性(魔性),又有人性(社会性),还有物性(自然性)。
正是因为人物各有优点和缺点,才显得真实,贴近生活,才能展示个性之美,人物才立体起来。
陈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