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专练:《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专练:《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课时训练17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一、夯基训练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不培养坚强的性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懂得很多好道理,未必真有用处,正像温室里的花卉似的,是经不起日晒雨淋的。

A.如果那么无论都就B.如果那么即使也因为C.因为所以无论都因为D.因为所以即使也就解析:此句为一假设复句,故可排除C、D两项;“懂得很多好道理”与前面表示的是让步假设关系,用“即使”,故可排除A项。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伊拉克军官一向美军使用自杀性爆炸行动,萨达姆就追授这位军官两枚勋章。

(2)这几年他住在北京,没有到别的城市去过。

(3)但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遍的实际生活高、强烈、有集中性,因此就带普遍性。

(填同一字)A.随后向来更B.随后一向越C.随即一向更D.随即向来越解析:“随即”所表示的时间非常短促,有强调“立刻”的意思;“随后”则侧重表示在时间上前后相承。

“向来”和“一向”两词都可以用来说明行为状态从过去到现在都是这样,但是如果限定了时段,就只能用“一向”,不能用“向来”了。

“更”和“越”都能表示程度深,但“越”表明程度因某一情况或时间的推移而加深;“更”用于比较两种或几种事物性质、状态的差别。

答案:C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是不是国奥队强劲还未可知,对手防线的弱不禁风是肯定的;“打烂篱笆墙”说明不了什么,国奥小将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多次打烂过来自不同国家的“篱笆墙”。

这次主场迎战韩国队有所突破,,一切侥幸都证明不了什么问题。

A.但是由于因此除非那么B.虽然所以因此如果那么C.但是所以尽管除非否则D.虽然由于尽管如果否则解析:一、二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排除B、D两项;第一、二句与第三句间是因果关系,可排除A 项。

C项逻辑上最为合理。

答案:C4.下面这段话应选择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任何生物的活动都有时间上的周期性节奏,宇宙飞船中宇航员的活动也要符合地球上昼夜循环的规律,白天工作,夜间休息,他们在密闭舱里,没有习以为常的昼夜交替,通过仪表和控制台使之同地球上生活的人的睡眠一致,睡眠不好,他们会感到筋疲力尽,无法完成宇航任务。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Word版含解析)

易混淆的复句类型1.并列复句和选择复句这两种复句中的大部分句子容易区分,但也有容易混淆的句子。

并列复句中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表述的类型(常用的关联词有“不是……而是……”“是……不是……”),有学生易混同于选择复句中的一种没有取舍的情况(常用的关联词为“不是……就是……”)。

例如:“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辨别这两种复句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可以从关联词入手。

将这两类复句的关联词进行比较,特别是比较其关联词后面的部分,分析其异同点。

其次,可从句子表达的意义上来区别。

并列复句是为了鲜明地说明事情或事物的特点,意思往往是确定的;选择复句则列出两种不相容的可能,意思是不确定的,要人们自己去取舍。

2.因果复句和并列复句虽然这两种复句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因果复句中有表推论关系的情况(常用“既然……就……”来表示),有些学生易混同于并列复句中的“既……又……”的情况。

例如:“既然我们是学生,我们就要认真读书。

”这个复句本来是因果复句,但有些学生容易判断为并列复句。

辨清这两种情况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用换关联词法来判断。

表推论的因果复句中的“既然……就……”如果换成表一般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意思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并列复句中却不能把“既……又……”换成“因为……所以……”。

第二,用前后分句换位法来判断。

前后分句不能换位的是因果复句,能换位且意思不变的则是并列复句。

3.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这两种复句由于在某种情况下比较相似,所以很容易混为一谈。

如:①“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的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

”②“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沙丘就可以被固定下来。

”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例①是假设复句,例②却是条件复句。

可从两方面来辨别这两种复句:第一,根据关联词来辨别。

凡是前一分句中的关联词与“如果”意思一样的(如“假如”“假若”’“若是”“若要”等),则是假设复句;凡是前一分句的关联词与“只有”意思相近的(如“只要”“除非”等),就是条件复句。

句子手牵手”-复句以及关联词

句子手牵手”-复句以及关联词

⑵ 轻转:前后句虽然意思不一致,但并 不对立,关联词有:但是、不过、只是、 然而、却等。 ● 红旗轿车已渐渐被国人淡忘了,可是, 它在国际上的声威不减。 ● 信用这东西积累起来很难,毁坏起来却 很容易。 ● 昨夜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不过到早晨 全融化了。
句子手牵手”-复句以及关联词
3、条件关系:分句之间有条件和结果
一致,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同样的结果。 关联词:不管……都;无论……也;任 凭……也。 ●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我明天都要去。 ●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 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任凭有多大的风险,我也要尝试一下。
句子手牵手”-复句以及关联词
4、让步关系:分句之间是“假设让
步——转折”的关系。关联词:即使…… 也;就算……也;纵然……也等。 ● 纵然山有虎,也向虎山行。 ● 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及其伟大的成绩, 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 ● 就算现在他工作不太熟练,不久他的技 术也会赶上你们的。
● 他不是老实,而是无能。 ● 奶奶喜欢听评弹,不喜欢听京剧。
句子手牵手”-复句以及关联词
2、连贯关系:分句据顺序说出连续发
生的事情或动作。常用的关联词有:就; 便;然后;接着;于是;一……就。 ● 战士们一来到村里,就帮助老乡干活。 ● 先是刮大风,接着又下起了大雨。 ● 他机警地向四周扫视了一下,把手一挥, 命令大家快进屋去。(靠分句排列顺序)
句子手牵手”-复句以及关联词
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
根据关联词来辨别 根据感情色彩来判断:
假设复句主观色彩较浓 条件复句冷静客观。
例如 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 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 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沙丘就可以 被固定下来。
句子手牵手”-复句以及关联词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句子“手牵手” 句子“手牵手”
——复句和关联词 复句和关联词
结构关系图 主谓句 单句 句 子 结构) (结构)
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名词非主谓句 动词非主谓句 非主谓句 形容词非主谓句 叹词、 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联合关系 联合关系 复句 主从关系 主从关系
并列、选择、 并列、选择、递进 连贯、 连贯、解说 因果、目的、 因果、目的、转折 条件、假设、 条件、假设、让步
①南朝如果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 南朝如果出了个英主, 如果出了个英主
改一改 •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但是我赞美白杨树。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但是我赞美白杨树 我赞美白杨树。 • 贝壳很小,所以非常坚硬和精致。 贝壳很小,所以非常坚硬和精致 非常坚硬和精致。 • 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甚至也可以为 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甚至也可以为 人类造福。 人类造福。 •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大海里,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大海里, 然后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然后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 如果把遥感仪器装在人造卫星里,所以人造 如果把遥感仪器装在人造卫星里 把遥感仪器装在人造卫星里, 卫星就成了遥感卫星。 卫星就成了遥感卫星。 • 尽管气温很高,我们于是在教室认真自习。 尽管气温很高 我们于是在教室认真自习。 气温很高, 于是在教室认真自习 • 因为你有三头六臂,我们也不会被吓倒。 因为你有三头六臂 我们也不会被吓倒。 你有三头六臂, • 不管我们取得多大成绩,但是不能骄傲。 不管我们取得多大成绩 但是不能骄傲 我们取得多大成绩, 不能骄傲。
• 把下面长句改为短句 •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制作于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 公元前32世纪 世纪, 公元前 世纪,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 出土于埃及纳加达地区的陶罐, 时期的风格 .出土于埃及纳加达地区的陶罐, 出土于埃及纳加达地区的陶罐 •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陶罐,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陶罐, 它制作于公元前32世纪 世纪, 它制作于公元前 世纪,其形状具有典型的 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风格, 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风格,是在埃及纳加达地 区出土的。 区出土的。

【高中语文】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ppt4

【高中语文】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ppt4

单复句的转换
长单句改复句。(课后练习一⑤) 复句改长单句。
• 他们都是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怀有远大 的理想而又德才兼备,他们志愿到祖国最需 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伟大的祖国。
• 《星光大道》给业余歌手提供了展示才华的 舞台,2007年度总决赛在中央三台播放,时 间是2008年1月1日至7日。
• 把下面长句改为短句 •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出土于 埃及纳加达地区的陶罐,它制作于公元前32 世纪,其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时期的 风格 . •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陶罐, 它制作于公元前32世纪,其形状具有典型的 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风格,是在埃及纳加达地 区出土的。

中国文字相传是皇帝的史官,据说是有 四只眼睛的名叫仓颉的人看见了地上的兽蹄 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而造 的。 • 中国文字相传是由皇帝的史官仓颉造的。 据说仓颉有四只眼睛,它看见了地上的兽蹄 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 了字。
将下面几个短句改成一个复句。改后的句子要 强调反面意见的重要性。 ①要了解反面意见。 ②要了解正面意见。 ③能启发我们把问题想得更全面。 ④避免片面性。

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 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 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 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

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 研究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例如化石 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 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 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
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 凭着他的求生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 • 他们手拉着手,穿过了树林。 • 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 彩的画页。 • 我相信,灾难不仅考验了我们的意志,而且给 了我们无比强大的凝聚力。 • 战争有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 荣。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了解复句和关联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复句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关联词及其用法1.2 教学内容介绍复句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关联词的作用和分类1.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讲解复句和关联词的概念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关联词构造复句1.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复句和关联词的理解通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关联词的能力第二章:复句的构成和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复句的构成要素让学生了解复句的特点和结构2.2 教学内容介绍复句的构成要素: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2.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分析复句的构成和特点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关联词构造复句2.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复句构成和特点的理解通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关联词的能力第三章:并列复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并列复句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并列复句的关联词及其用法3.2 教学内容介绍并列复句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并列复句的关联词:并列连词(and、or、but)3.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讲解并列复句和关联词的概念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并列关联词构造复句3.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并列复句和关联词的理解通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并列关联词的能力第四章:从属复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从属复句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从属复句的关联词及其用法4.2 教学内容介绍从属复句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从属复句的关联词:从属连词(because、although、if、when)4.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讲解从属复句和关联词的概念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从属关联词构造复句4.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从属复句和关联词的理解通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从属关联词的能力第五章:复句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复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复句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5.2 教学内容介绍复句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场景分析实际例句,展示复句的表达效果5.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和情景模拟展示复句的应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复句表达复杂思想5.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复句应用的理解通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复句的能力第六章:关联词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理解关联词所表达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不同逻辑关系的关联词6.2 教学内容介绍关联词表示的逻辑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选择、比较等分析例句,展示不同逻辑关系关联词的使用6.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和逻辑关系图表讲解关联词的用法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不同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构造复句6.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关联词逻辑关系的理解通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关联词表达逻辑关系的能力第七章:复杂复句的构造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复杂复句的构造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复杂复句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复杂复句的构造:由简单句、并列复句、从属复句组合而成分析复杂复句的例句,展示构造方法7.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和练习讲解复杂复句的构造方法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复杂复句表达复杂思想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复杂复句构造的理解通过综合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复杂复句的能力第八章:复句在写作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复句在写作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复句丰富写作表达的能力8.2 教学内容介绍复句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表达复杂思想、提高文章连贯性等分析写作例句,展示复句在写作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和写作练习讲解复句在写作中的作用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复句丰富写作表达8.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复句在写作中应用的理解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复句丰富写作表达的能力第九章:关联词的错误分析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关联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关联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错用关联词、忽视逻辑关系等提供改正方法,指导学生避免类似错误9.3 教学方法通过错误例句和分析讲解关联词错误的成因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正确关联词,避免错误9.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关联词错误的认识通过练习评估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第十章:总结与复习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复习复句和关联词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运用复句和关联词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复习复句和关联词的概念、分类、用法等知识点分析复习例句,巩固所学知识10.3 教学方法通过复习讲义和练习复习复句和关联词的知识点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复句和关联词10.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复句和关联词的掌握程度通过综合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复句和关联词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复句和关联词的概念理解重点关注学生对复句和关联词的基本概念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区分复句与简单句,并理解关联词在复句中的作用。

5-2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5-2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5-2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一、课内双基1.复句分为____(1)____和____(2)____两大类。

(1)又分为①并列关系,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2)又分为①因果关系,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答案】(1)联合复句(2)主从复句(1)②选择关系③递进关系④连贯关系⑤解说关系(2)②目的关系③转折关系④条件关系⑤假设关系⑥让步关系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用什么样的关联词,要依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定,不能不顾上下文意强行添加。

句子即使添加上表示不同关系的关联词,也不能使句子的意思和关系改变。

B.有些复句不用加关联词,上下句之间的关系也是明确的。

C.“是……还是……”,“不是……就是……”,都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

D.“为了”“以便”“以免”表示目的关系,“可是”“却”“不过”表示转折关系。

【答案】A.(句子添加上不同的关联词,句子的关系就改变了。

)3.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

(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了回环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由三个短句可知①是谈“抑扬美”,③是谈“回环美”,②是谈“音乐美”。

把②确定为主干句,把①嵌入③中“抑扬美”前,把③嵌入①中“回环美”前,再增删个别词语,使句意顺畅即可。

句子手牵手教案

句子手牵手教案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情感态与价值观:加深对正确使用句子的意义的认识教学重点: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教学方法:知识点讲析重点示例举偶难点研讨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子撮要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短句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长句师:在这个引子中,鲁迅先生没有使用两个较长的单句,而是采用了几个短句,即采用了复句的形式,这正是为了表达的需要。

在这一复句中,作者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写了“我”见到祥林嫂时视线的运动变化过程。

“我”的视线集中在几个焦点上,反映了“我”心中的震惊,也突出了祥林嫂在封建礼教迫害下悲惨的生活境况,增强了表达效果。

师:下面有四句话,请用关联词把它们连成一句话:①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②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

③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④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明确: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学会了针灸。

)二、认识单句和复句:以上的例子中,前面4个句子被我们称作单句,用关联词组合后的句子被称作复句。

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单句,什么是复句吗?(一)单句、复句的概念:单句:是由词或短语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由句子成分组成师:句子成分有哪些?明确:根据不同的语法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

师:句子成分在文中的基本位置如下:明确:[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定语)主语[状]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各个分句之间都不能互为句子成分。

师:如何区别单句与复句,可试着用如下方法:①◆定义法: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任何一个复句,在口头上都有“句”的基本特征。

这一特征,书面上有较为明显的反映。

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

作为句子,复句跟单句一样,有一个统一全句的语调,句末有一个终止性停顿。

书面上,为了表明终止性停顿,复句也跟单句一样,句末往往用句号。

有时还由于表明语气的需要,句末用问号或感叹号。

1.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论语·微子》赏读:孔子说:“(遇到困难或不顺利的事时)不动摇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恐怕是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吧?”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赏读:(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事物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3.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赏读:孟子说:“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记载·记录都含有“把事情记下来”的意思。

“记载”把事情记在文章或书籍里,往往是在事情过去后作回顾叙述;“记录”可以是发生过的事,也可以是别人说的话或其他声音,而且往往是当场笔录。

例句1:趁着夜深人静,我在灯下把它记载下来,便是这个短篇。

例句2:把她的印象在一套丛书里记录下来。

苟且偷安·得过且过“苟且偷安”,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

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得过且过”,形容胸无大志,苟且度日,勉强维持生计,也指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

异:前者偏重贪图眼前安逸;后者偏重胸无大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

例句1:做大员的这样苟且偷安,做属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

例句2:吸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哪一个是真心肯戒。

课题链接关联词的运用关联词在复句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在组织复句时一定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一是什么时候用关联词。

也就是说,该用关联词时,一定要用;没有必要用时就不要用。

该用时如果不用,就会使复句的脉络不清楚。

例如:“由于《古文观止》这个选本具有特色,自问世以来近三百年中,广为流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参考价值的书。

”句子中的“由于”管到哪里?是只管到第一个分句(“具有特色”),还是管到“经久不衰”?不容易让人一下子就看清楚。

从前后上下文看,应该只管到第一分句,宜在“自问世以来”这一句头上加上连接词“所以”,这样脉络才显得清楚。

当然在汉语里,特别是口语里,复句中常常不用关联词,单凭分句本身的内容就可以把分句间的关系显示出来。

如果不管有没有必要,动不动就来个“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反倒会显得啰嗦。

例如:“因为他今天感冒了,所以不能来上班了,因此要我给他请个假。

”听上去就比较别扭。

二是要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用什么样的关联词来表示,一般都是确定的,不能乱用。

例如:“如果你不同意这样做,那你为什么要答应他呢?”这句话中“如果”应该改成“既然”,因为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假设关系,从句提出的不是假设条件,而是用以进行推论的既成事实,这是一个因果复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往往是搭配起来使用的,什么词跟什么词配合也比较固定,例如“不但”一般和“而且”连用,“只有”一般和“才”连用,“只要”一般和“就”连用等。

下面这个句子就是关联词搭配有错误。

例如:“这篇文章无论在突出主体方面,而且在运用和选择材料方面都是做得比较好的。

”“而且”不能和“无论”搭配,应该要么把“无论”改成“不仅”,要么把“而且”改成“还是”。

三是要注意关联词的位置。

关联词的位置,主要指复句中关联词放在主语前还是主语后,如果关联词放错了位置,就会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甚至会发生语法错误。

例如:“不但我们要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课堂练习,既使学生能全面复习已学的内容,也能学到新的知识,学生都感到满意。

”前一句“不但”一定要放在“我们”后头,不然后一个分句的意思就要变成“我们”以外的人也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之类的意思了。

后一句由于“既”放错了位置,句子意思根本就说不通了。

预习作业1.说明下列复句的结构关系类型。

(1)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2)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判断复句的结构关系类型。

关联词是复句的分句间关系的标记,因此分析复句的关系,一是看句子之间的意义联系,二是看关联词。

答案(1)是因果关系复句。

(2)是并列关系复句。

2.找出下面复句中的关联词,并且用原句中的关联词(不改变关联词的顺序)再造出一个复句。

①只有掌握语文教学的理论,才能使语文教学的实践有规律地进行,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②小区的环境不错,如果夏天来到这里,不但会有满眼的绿色,还会听到小鸟们唱歌,即使是冬天到来,也能感觉到生机,虽然没什么绿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关联词的用法。

答案①中的关联词是“只有、才、不仅、而且、从而”。

造句示例:“可以想见在未来世界,只有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才可以行走自如,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而且日常生活中的电视、电话,甚至钱包都有可能带有芯片,具有上网功能,从而让整个世界织成一张包罗万物的大‘网’。

”②中的关联词是“如果、不但、还、即使、也、虽然”。

造句示例:“赵世强在起跑时如果能正常发挥水平的话,不但可以战胜约翰逊,还可以打破世界纪录,即使鲍威尔在场,也不能阻止他夺冠,虽然鲍威尔曾三次夺取过这项赛事的金牌。

”3.判断下面两个复句中的关联词能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①尽管历史学家对吴三桂降清的动机是否是为了“红颜”这一事实还有争议,但谁也不能否认雄关被出卖而不攻自破既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教训。

②科学是要发展的,但要注意以人为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关联词如何体现复句的结构关系。

答案①中有两对关联词。

“尽管……但……”不能同时去掉。

这对关联词虽然可以去掉其中任意一个保留另外一个,但是去掉后其原来所在的分句就会失去强调的意味。

“既……也……”可以去掉,或单独去掉“既”,“也”不能单独去掉,“既是一个事实,是一个教训”是不成立的。

②中不能去掉关联词“但”。

“但”表示转折的意义,对所在的分句起强调的作用。

去掉“但”后,整个句子虽然仍然成立,但是却没有了强调的意味。

4.判断下面句子加点处的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B.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

C.只有..数完了名单,审判日就降临到那些不列在名单上的人。

D.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解析其中“只有”和“就”不搭配。

关联词“只有”应该和“才”搭配使用,“只要”应该和“就”搭配使用。

其他各句中使用的关联词正确。

答案 C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鲜花和掌声,他________谦虚地笑笑,他知道成功凝聚着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汗水和智慧。

②早春二月,南国已是阳光和暖、草长莺飞,____________偶或南下的冷空气还会使人感到未曾褪尽的残冬寒意。

③尽管霍利菲尔德有着必胜的信念和丰富的经验,________年迈却是一个拳手不可更改的劣势,他还是被鲁伊兹夺去了拳王金腰带。

A.只是不过但是B.不过但是只是C.只是但是不过D.但是只是不过解析①句表强调限于某种情况即“谦虚地笑笑”,用“只是”;②句有轻微转折意味,用“不过”或“只是”;③句转折意味较重,又有“尽管”呼应,用“但是”。

答案 A一、问题讨论1.复句的定义是什么?提示指两个以上分句组合而成的复杂的句子。

2.单句和复句的界限是什么?提示(1)结构上的差异。

复句中的分句结构上互不包含,有两套以上句子成分;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

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复句)——我们要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

(单句)(2)语音上的差别。

如:他走过去,拍拍那人肩膀。

(复句)——他走过去拍拍那人肩膀。

(单句)(3)关联词语上的差别。

如:只有抓紧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

(复句)——只有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

(单句)二、知识结构复句的不同类型⎩⎪⎪⎪⎨⎪⎪⎪⎧ 联合关系的复句⎩⎪⎨⎪⎧ 并列关系选择关系递进关系连贯关系解说关系主从关系的复句⎩⎪⎨⎪⎧ 因果关系目的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让步关系三、相关知识单句和复句 如果从一个句子中包含的结构是否比较多、表达的意思是否比较复杂的角度看,句子可以分成“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人们说话常常要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因此复句是语言表达中最常使用的句子格式。

“单句”从字面上看好像就是指结构和意义比较简单的句子。

结构简单和意义简单的句子,如“我病了”,无疑是单句,但单句不一定就是结构简单和意义简单的句子,即单句也可以包含较多的结构和表达较多的意义。

一种情况是,就某个句子看只是一个主谓结构,但充当句子中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也是主谓结构,也就是说在句子中还包含着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

例如“我听说今年大学扩大招生了(“我听说”的宾语=主谓结构“今年大学扩大招生了”),“我交学费的钱还不够”(“钱”的定语=主谓结构“我交学费(的)”),“妈妈累得心脏病又犯了(“妈妈累(得)”的补语=主谓结构“心脏病又犯了”)。

这种包含着从属或降级结构的句子还是单句,但这是一种内部结构复杂的单句,所以又叫“复杂结构单句”。

另一种情况是,就某个句子看不止一个主谓结构,其中任何一个主谓结构也不是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即不能分析为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但这些主谓结构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句子中间没有停顿,书面上没有标点符号),也就是说这几个主谓结构说的差不多就是连续发生的同一件事。

例如“我下了课去图书馆(句子=我下课+(我)去图书馆)”,“老师鼓励我考大学(句子=老师鼓励我+(我)考大学)”,“你一说我就明白了(句子=你说+我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