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瓷收藏鉴赏问题的几点探讨
瓷器鉴定有7个要点,掌握好这些,你也是收藏大咖

瓷器鉴定有7个要点,掌握好这些,你也是收藏大咖上周末,小王和朋友相约去潘家园寻宝。
在某个摊位上,小王看上了一件清朝康熙年间景德镇烧制出的青花瓷盘,于是问摊主:“这个瓷盘多少钱啊?”摊主头都没有抬,就伸出了四个指头说:“40元一个!”小王觉得价格很实惠,于是掏钱买了下来。
潘家园瓷器摊第二天,小王和朋友相约看看对方的瓷器,小王拿出盘子,开始炫耀:“这可是康熙年间的瓷盘,我花了40元就买下来了!”朋友拿起盘子看了看,嗤笑一声:“这哪是康熙的盘子啊!底款上面的双圈都不完整,中间还画了个莫名其妙的符号。
这种东西,你还花40元,丢人不丢人啊!”小王顿时脸就绿了。
清康熙晚期景德镇窑青花梵文盘底款绝大多数玩瓷器收藏的人,都买了很多的假古瓷,这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鉴定瓷器。
因此他们买到的瓷器,懂行的人一看就是假的。
新手玩家想要学习瓷器收藏,也并非难事。
牢记一下七点法则即可。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故宫博物院藏一看瓷器的器型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器型。
例如在明朝皇室家宴上,人们就需要长时间拿着茶杯,以便随时饮茶,因此永乐皇帝就开创了压手杯这种瓷器器型。
像压手杯这样独具特色的瓷器器型,一般都会有标准的形状。
如果你在收藏市场上,看到了与标准器型不同的瓷器,那多半就是假货。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花心)故宫博物院藏二看瓷器的纹饰与器型相似,瓷器的纹饰上也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例如宋徽宗最欣赏的汝窑,以“雨过天晴云破处”著称于世。
汝窑这种瓷器,纹饰简约随意而不拘谨,因此有简约之美。
而到了元朝时期,由于外族文化和外国文化的融入,瓷器上逐渐有了梵文、狮子纹等外来纹饰。
如果瓷器上的纹饰不符合时代特征,必然是假货。
宋汝窑天青釉圆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故宫博物院藏三看瓷器上的底胎如果瓷器的底胎不对,就一定是仿品。
例如:元朝时期的官窑瓷器,是以麻仓土为原料,因此显得相对粗糙。
而清朝康熙年间的瓷器不但相对较白,致密度较高,因此被称为“糯米胎”。
宋代定窑的鉴定和特征

宋代定窑的鉴定和特征
宋代定窑是宋代著名的陶瓷工艺品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中国文化历史爱好者
的追捧。
这门艺术技艺现在仍然被古玩鉴赏家和古董收藏者所喜爱。
那么如何鉴别宋代定窑呢?
首先,要判断一件工艺品是否属于宋代定窑,一般需要从其多方面来鉴定,要
知道其造型、口径及胎体等。
其造型一般较为端庄,口径较大,底刻有圆形、半月形和瓣形等凹槽文纹,胎体多为紫砂质地。
此外,宋代定窑的特点之一还在于巧妙的施釉技术,釉色有青瓷毛釉、著名的“宋青”等不同种类,并使用白花丝作为釉料。
此外,宋代定窑的作品在装饰形式上也有其独特之处,著名的“海棠纹”,即
珠圆环棱的花纹经常被用作主体装饰,花体活泼可爱,也被称为细腻的“宋青海棠”,而胎体上绘制的鸟兽花草,即寿字鱼、荆轲雕纹等,浓缩了宋代工艺师所具有的精湛技��。
以上就是有关宋代定窑的鉴定及其特征,从多方面来看,它具有端庄、典雅的
造型,巧妙的釉色施行,丰富多彩的装饰形式,活泼可爱的花纹,精湛的雕刻技艺,深受收藏家之青睐,值得一探究竟。
定窑研究

定窑研究1、定州、保定、正定、曲阳等地由于城市建设,出土的大量标本。
定州当年为定瓷集散地,同地点、同层位、同时出土的标本很多,只要地层不十分混乱,一般利于大量标本的横向对比和时代判定。
对买来的标本,我更是细心请教挖瓷片的人士,这些人多数有收藏历史,也都喜欢定瓷并懂得一些知识,细心求教,经常会有很大收获。
我非常感谢这些捡拾瓷片的朋友,是他们从工地把这些珍贵捡拾了回来,又是他们源源不断为我提供大量标本和信息。
其中更有康满水、张英敏两位令人敬重的老先生,他俩热爱定瓷,痴迷文化,本身也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
多年来,不但自己亲临工地捡拾,而且研究、整理分类,同时也购买了大量标本。
后来,两位老先生把多年收藏近两万片精品标本及心得,全部转给了我,那也是饱含着对定窑研究的期盼。
康满水老师送我一个细白瓷平足乳丁小瓶,只说了一句:“代表中唐高度。
”张英敏老师送给我一箱别人认为一文不值的粗瓷标本,也只说了一句:“研究定窑有用。
”这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需要多少知识,需要多少心血,又需要多少对定窑的热爱之情,才能有这么深的认识啊。
在定州生活这些年,我经常深入工地,对城市地层叠压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城市地层历朝历代都有搅动,多数地方并不是有次序的沉积,序列非常复杂。
在对地层认识的过程中,我发现定州当年肯定生产诸如描金、印花模具、镶嵌金银口这类艺术性较高的产品,同时也采用灵山原料,生产少量精细定瓷。
由于涉及政治、文化及艺术,这些慢慢变成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定州之外的保定、正定、曲阳等这几个集**土定瓷标本的地方,我也结识了很多捡拾瓷片的朋友。
接触定瓷者,均为吾师。
悉心讨教之下,收获颇丰。
通过筛选,城址标本共计买了15万片左右,这是几十年间此地出土的大部分精品。
由于定窑遗址文管所成立较晚,以前遗址窑具、标本也流落到该地区,尤其这几位老先生也有收藏,我也全部买了下来。
这大量的标本结合遗址、塔基、墓葬等更为详实的考古资料进行对比和时代认定,同时从工艺技术、文化艺术角度又进行分析,我们夫妇对定窑确实有了一定的认识。
宋代定窑瓷鉴定方法——重点要诀非常好记

宋代定窑瓷鉴定方法——重点要诀非常好记在以前,人们总结出来的那些老定瓷特征,现在造假者几乎都能做出来,可以说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导致很多老藏家、更是权威专家也连连“打眼”。
但是话说回来,不管造假造的多好,新的还是新的。
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备受学术界、收藏界尊崇。
而老定瓷与新定瓷还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胎骨老化、釉质、神韵等是目前造假者难以仿制出来的。
藏家若能收藏到一件真正的到代定瓷,都如获至宝。
但是,随着当代定窑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仿制技术的一再提高,给定窑收藏鉴定带来很大的难度。
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定窑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东西燕川村及北镇村一带。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定窑的发展唐高祖至唐代宗(618—779年)为初创时期,这一时期的定窑产品大多为碗为主,胎质粗糙,釉色以黄绿釉及褐绿釉者居多,可以看出青釉的釉色极其不稳定,他的烧造技术不如唐代的其他著名的瓷窑,所以不为当时人们所重视。
晚唐至五代(780—960年)晚唐五代是定窑有烧造青瓷转变烧造白瓷的重要时期,他受当时的邢窑的影响,采取先进的漏斗状匣钵正烧法。
这个时期的定窑特点是纯白瓷、白中闪青、是定窑的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
器型一部分模仿邢窑,烧制的壁型底碗,在造型、釉色上与邢窑大体相同。
这个时期烧造的器型有盘、碗、杯、等器型,是模仿当时唐代金银器并结合瓷器的特点创造出来了的。
一般胎体较薄,多采用花口、起菱,压边的做法,胎体洁白细腻,瓷化程度相当高,“官”“新官”字款器就属于这一类。
北宋至金衰宗(960—1234年)“定窑独特风格”形成时期北宋初期,是采用漏斗状匣钵一匣一器的装烧方法。
并不断新建窑炉来保持当时的这种供求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窑炉不断的增加,木材的大量消耗,已经达到难以为继续维持生产的地步。
聪明的窑工创造了从烧木柴该用烧煤的新方法〈北方煤多〉,这就给定窑带来了新生。
从烧柴改为烧煤,是导致定窑瓷器釉色从白中闪青别为白中泛黄的主要原因,也是定窑从发展阶段转变为具有“独特风格”阶段的一个关键。
陶瓷艺术的收藏与鉴赏

陶瓷艺术的收藏与鉴赏陶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瑰丽的装饰风格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
对于收藏家来说,陶瓷艺术品是一种有价值的投资,因此对于收藏与鉴赏陶瓷艺术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鉴赏的角度出发,介绍陶瓷艺术的收藏与鉴赏。
一、收藏的条件陶瓷艺术品的收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对陶瓷艺术的喜爱和热情。
只有对陶瓷艺术有真正的兴趣,才能持续地研究和了解这个领域,从而做到深入收藏。
其次,收藏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为高品质的陶瓷艺术品价格相对较高。
最后,收藏家要对陶瓷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和市场前景有一定的判断力。
在选择艺术品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济实力作出明智的决策。
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鉴赏陶瓷艺术品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要对陶瓷的品种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涵盖了不同的品种和风格。
如青瓷、白瓷、彩瓷等,每种瓷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对于鉴赏者来说,了解陶瓷的品种和特点是基础。
其次,要学会观察陶瓷的工艺和装饰。
陶瓷制作工艺复杂而独特,包括胎体制作、施釉、装饰等环节。
观察陶瓷的工艺,可以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面来分析,了解制作工艺的精湛程度和装饰的艺术价值。
再次,要学会辨别陶瓷的真伪和价值。
对于市场上的陶瓷艺术品,经常会出现伪品和赝品。
鉴别陶瓷的真伪需要综合考虑陶瓷的品种、年代、风格、工艺等方面的特征,同时还需要参考相关的专业资料和鉴定机构的意见。
此外,了解陶瓷的市场价值也是重要的,可以通过参与拍卖或咨询专业人士来获取相关信息。
最后,要注意保护陶瓷艺术品的完整性和保存状态。
对于收藏家来说,保护艺术品的完整性和保存状态是重要的责任。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避免阳光直射、定期清洁、做好防护措施等,以保证陶瓷艺术品的长久保存和价值。
三、收藏陶瓷艺术品的意义收藏陶瓷艺术品具有一定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投资行为。
瓷器的鉴定与欣赏探讨

瓷器的鉴定与欣赏探讨瓷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产物,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尤其是宋代的瓷器,更是被誉为中国瓷器史上的巅峰之作。
瓷器鉴定是对瓷器的真伪、年代、制作工艺和风格进行评价的过程。
要想进行鉴定,需要掌握一定的瓷器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般来说,瓷器的鉴定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首先是通过观察瓷器的器型、纹饰和釉色来进行鉴定。
瓷器的器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制作工艺。
例如,唐代的瓷器大多数为刻花,宋代的瓷器则更为注重器形的整体美感。
此外,观察瓷器的纹饰和釉色也可以推测出其年代和生产地点。
例如,元代的青花瓷釉色为灰白色,而明代的青花瓷釉色则变成了深蓝色。
其次是通过观察瓷器的胎质和造型来进行鉴定。
瓷器的胎质和造型可以反映出制作工艺的高低和制作者的水平。
例如,用手摸瓷器的器底可以感觉到其胎质的细腻程度。
而在器身上观察到的雕刻工艺和装饰纹样也可以反映出制作者的艺术水平和审美眼光。
最后是通过文物考证来进行鉴定。
文物考证可以推测出瓷器的时代和历史背景。
例如,通过古代文献和发掘出土的文物来推测某种瓷器的制作年代和来源地点。
瓷器的欣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瓷器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其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造型和纹饰上,更涉及到其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欣赏瓷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了解瓷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清代和唐宋时期的瓷器尤为著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次是要注意观察瓷器的装饰风格和器型。
不同的时期和地区瓷器的装饰风格和器型有所不同,观察这些细节可以更好地了解瓷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最后是要关注瓷器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瓷器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造型和纹饰上,而收藏价值则与其年代、制作者和文化背景有关。
收藏瓷器时,需要注意其保存状态和真伪程度,以免上当受骗。
总之,瓷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鉴定和欣赏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窑火真传铸瓷魂——解析定窑(二)

窑火真传铸瓷魂——解析定窑(二)上一篇文章从定窑的发现历史、外销、工艺、装饰特点等方面对定窑进行了解析,本篇文章将重点解析定窑的鉴定方法,才疏学浅,不足之处还望共同交流学习。
定窑的釉色品种:定窑以白色为主,另外还有黑定、绿定、紫定(绛定)、酱定、外酱内白等品种,其中黑定、紫定,加金彩花纹尤为珍贵。
宋定窑金彩大盘黑定主要是仿建阳窑的乌金釉,这和宋代斗茶兴盛有关。
黑定产品胎质洁白,造型规整,器壁较薄,釉面匀净,乌黑发亮,在高倍放大镜下,釉中闪金色气泡。
定窑黑釉盏绿定,是仿磁州窑系辽绿中翡翠绿釉产品,其特点多采用印花工艺,胎质洁白,釉色鲜艳沉稳,选用绿釉中的大绿色,印花凸印,纹饰细腻清晰,绿定在定窑中属罕见品种。
绿定绿釉划花净瓶紫定又称绛定,并非紫色,是以铁为发色剂的一种柿红色的高温釉,紫定中釉料为高钙质釉,还含有一定数量的锰,为了增加其釉中的钙含量,窑工还采集当地山区生长的一种蕨类植物,晒干烧灰加入釉中,所以烧成后紫定釉面多有流淌现象,其釉色晶莹透彻,富有光泽,光可鉴人,故苏东坡有“定州花瓷琢如玉”的赞誉。
北宋紫(绛)定棱口碗酱定,釉料属低钙质,并含有一定数量的乳浊剂,烧出来的产品,尽管有深浅、偏红、偏褐、偏黄之分,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釉色含蓄不透,由于釉中含钙量较低,釉在高温下较为稳定,流动性小,故烧成后釉面平静,没有流淌现象。
定窑酱定鹦鹉形壶定窑的鉴定特征:定窑在唐末五代受到邢窑白瓷工艺影响,技艺得到很大提高,而且产品逐渐代替邢窑市场,在五代至北宋早期一度被皇室指定为贡瓷。
综合定窑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唐末至五代,定窑以仿金银器造型光素大方为主,胎体细白,无化妆土,釉水洁白,采用仰烧即一匣一烧工艺,故成器口部有釉,足底无釉。
北宋早期多烧碗、盘、孩儿枕、如意枕、银锭形枕、梅瓶、长颈瓶、动物人物造型、文房砚滴等造型,纹饰采用刻花、划花并辅以蓖纹衬托装饰。
此时产品已开始使用一匣多层覆烧工艺,芒口金装满釉裹足,竹丝刷痕,泪痕等定窑烧造典型特征,此时釉色依然为白色。
定窑瓷器知识点总结归纳

定窑瓷器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历史渊源定窑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晚期,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宋代时期,定窑瓷器达到了巅峰时期,成为当时瓷器制作的代表作品。
明代定窑瓷器虽然工艺逐渐衰落,但仍有一定的制作规模。
清代定窑瓷器在技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成为当时瓷器中的佼佼者。
总体来说,定窑瓷器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发展,历经千年而不衰,展现出了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魅力。
二、工艺特点1. 稳定的烧制技术定窑瓷器的烧制技术是其制作的关键,它采用高温烧制的方法,使得瓷器具有坚韧、通透的特点。
瓷胎洁白细腻,釉面晶莹剔透,色泽温润。
这种独特的烧制技术,使得定窑瓷器在中国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精湛的装饰技艺定窑瓷器在装饰上追求简洁大气,注重线条流畅和纹饰精细。
它的装饰多采用刻花、浮雕等工艺,图案多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题,形象传神,富有生动性。
尤其是釉上彩装饰,色调明快,变化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3. 稳定的瓷质定窑瓷器的瓷质特别坚硬,质地致密,釉面平整,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和耐磨性,因此在古代被誉为“玉瓷”。
它不仅能制作日常生活用品,如碗、盘、瓶、罐等,还用于制作文玩、香炉等艺术品,显示了其稳定的瓷质。
三、收藏价值1. 文化价值定窑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展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瓷器工艺和丰富的艺术创造。
每一件定窑瓷器都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因此,它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艺术价值定窑瓷器在艺术上表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使其成为了瓷器中的艺术品。
收藏一件定窑瓷器,不仅能欣赏其美感,更能感受到历史的韵味和文化的底蕴。
因此,定窑瓷器在艺术品市场上备受追捧,成为了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心中的珍品。
3. 经济价值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热,定窑瓷器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
一些珍稀的定窑瓷器作品,如定窑红彩盘、定窑白釉器等,成交价已经超过了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定瓷收藏鉴赏问题的几点探讨
作者:江志君
来源:《公关世界》2017年第02期
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备受学术界、收藏界尊崇。藏家若能收藏到一件真正的宋代定
瓷,都如获至宝。但是,随着当代定窑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仿制技术的一再提高,给定窑收
藏鉴定带来很大的难度。过去人们总结出来的那些老定瓷特征,现在造假者几乎都能做出来,
有的做的是相当的“好”,以至于很多老藏家、权威专家也连连“打眼”。但是不管造假的水平有
多高,新的终归是新的,老的终归是老的,老定瓷与新定瓷还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胎骨老
化、釉质、神韵等是目前造假者难以仿制出来的。
根据多年定瓷收藏鉴赏经历,笔者总结了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看法集中介绍出来,以待方家
交流探讨。
一是鉴赏标准不能“一应俱全”。很多专家、藏家在鉴赏定瓷时,以所鉴对象是否同时具备
泪痕、竹丝刷痕、施釉痕、芒口等定瓷特征为标准,但是这些特征在有的定瓷上全部体现,有
的只体现了部分。比如说“泪痕”,清代《南窑笔记》说:“出北宋定州造者,白泥素釉,有涕
泪痕者佳。”从这句话来说,有的定瓷就不一定有“泪痕”。再比如指甲痕,定窑遗址第三次大
规模发掘考古时,有细心的参加者就对此进行了专门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很多定瓷上面
没有这个特征。可见,鉴赏定瓷需要吃透定瓷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灵活运用方式方法,综
合判断。
二是正确看待定瓷器型与创新。中华民族是一个创新能力极强的民族,“四大发明”就是很
好的证明。对于定瓷的器型问题,笔者认为定窑的工匠熟能生巧,且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创新
力。定窑有北定、南定之分,不同地域的人们一般会按照自己的偏好去设计生活用品,就是我
们常说的地方“特色”。勤劳的定瓷工匠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难免会突发奇想,造出某个“奇形
怪状”的东西来,比如有的定瓷就是模仿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而来等等,这种东西不批量生
产,但也不等于说是没有。再如,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區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
时期,鸡冠壶、凤首瓶、盘口瓶、长颈瓶、盘口无柄执壶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创新品种,是当
时的统治者——女真族、契丹族人喜爱的瓷器品种。因此,如果忽略社会发展史,而一看器型
不是中原风格的东西,也容易出现“误判”。
三是应重视粗胎定瓷研究。定窑产品有细胎和粗胎。不管粗胎、细胎都反映了定窑历史的
演变进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状。我们搞收藏,就是收藏历史文化,从历史文化中体味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如果只看重细胎定瓷,而忽略粗胎定瓷,是不能反映定窑发展全貌的。
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个产品的出现,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笔者看到的一些粗胎定
瓷,其艺术性、观赏性不亚于细胎定瓷,发现的一些品种甚至只有粗胎产品而没有细胎的,粗
胎产品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当时的大多数百姓生活风貌。忽略粗胎定瓷的研究,也会影响我们
对定瓷的全面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是应科学表述定瓷轻重等特征。有人形容定窑“薄如纸、色如玉、声如磬”,这种说法,
笔者认为尚欠科学严谨。从互联网上搜索这九个字,有的说是形容景德镇瓷器的,有的说是形
容湖田窑青白瓷的,现在又用这几句话形容定瓷,那么这几句话到底概括的是哪个窑口的特
征,尤其在目前发现的不少定瓷器中,并没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的,因此这样的概括很难说
具有普遍性。在收藏、鉴赏实践中,更不应以几句“概括”来推定定瓷瓷胎都比较轻,凡是胎重
就不对等等。
定瓷鉴定、收藏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探究,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的来说,历史的演
变导致定瓷鉴定也相对复杂,需要鉴赏家、收藏家在全面了解、掌握定瓷烧造历史、社会演变
历史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定瓷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反复比较,才能进一步提高鉴赏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