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_日本明治维新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 3.教材解释为:幕府被推翻后,明治政府为实现 富国强兵,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旧的 封建等级制度,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资本主义 的发展的过程。
日本的幕府时代
幕日府本一武词始士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 指以年将大近后,军名卫又在与 那大称日将将本大 里住军历名 得所为史都 到,首上养 封转的最着地指中实自和武央行士政军己禄首权事的米脑为封家,征幕建臣但夷府统即必大。治武须将从的军公“士效元幕(, 忠简府1称武 将1政9将士 军2治年军从 或”至)府将 大时1邸8期军 名6,7,或 , 经这历些过武镰仓士幕一府般、是室职町业幕府军、人德,川拥幕有府佩三大刀幕特府权的,统他治们。构成 一了、幕镰府仓幕统府治(1的19基2-础1,33从3年而) 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 二建、统室治町幕制府度(1即33藩6-体1制57。3年德) 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 三养、武德士川幕这府个(1支60柱3-,1大86力7年宣) 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 在者“日德武本川士历将史军道上的”,统精治17神机—,构19使幕世府武纪设中士置期为在称其江为效户江力(户今和时东代卖京,命)因。而最得高名统。治江
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自由民权运动 《日本帝国宪法》 《江华条约》
明治维新的含义
• 1.狭义:是指1868年日本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 建立明治政权(1868年1月3日,倒幕派以天皇名义 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告废除幕府制,设 立以天皇为首的政府);
• 2.广义:是指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 会的全过程(一般认为是1853年-1890年) 史学界 将1868年的明治维新作为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矛盾的患)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三个进一步)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讲解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讲解
1)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加深. 2)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
统治。 3)冲击了旧体制,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
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4)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
习,要求变革的第八呼单元声日本明更治维加新讲强解 烈。
3.倒幕运动 1867——1868
⑵社会矛盾激化

(人民贫困,反抗不断; 中下级武士的不满)
忧 外 患
⑶列强侵略(民族危机)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讲解
资 义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生 产 关 系
结论:将军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府 已
商品经大济名的发展有些和从事资工本商业主义萌芽 成
的 形 成 和
的会产阶生级武,结士从 构根和本封上建经 不济 满引等状 情况 绪起级恶 增了秩化 强 日序本的社变
⑴背景
内忧外患、尊王攘夷
⑵倒幕力量
倒幕派(武士,商人,资,新) 人民 部分大名 (西南四强藩)
⑶经过
1867年 1868年
“大政奉还” 初步胜利 推翻幕府统治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讲解
探究四:
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方法点拨:决定战争的胜负的因素:人心所向、 实力对比、斗争策略、国际援助等。
为 众
化,动摇了农民日、本城封市建统生治活日的益贫基困 础。 矢

平民
进行反抗斗争


新兴地主、 商人
经济实力增强,

政治权利较少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讲解
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地农村里,称作上田的肥沃土地,都在富 人手里,在穷人手里的,只有收成不好的下田……至于下 田都已丧失的人家,只能去做佃户。 ——(日)武阳隐 士《世事见闻录》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75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75人教PPT课件
照西方的少样数资板本,家大控力制扶了日持本日大本部资分本近代主工义业的(成特长征)。。
第三,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作用: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效仿欧美强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试以史实说明(资本、技术、市场、原料、劳动力), 明治政府是如何发展资本主义的?
①资本:
国内—— A.国家资本(国家通过地税改革解决资本的原始积累 问题) B.私人资本(国家通过公债补偿解决私人投资工业的 资金;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大地主的投资) 国外—— 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进行快速的资本原 始积累。
【合作探究】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新”在 哪里?与英美等国军队有何不同?
新组建的这支日本军队与英、美等国不同之处在于: ①它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 ,不受内阁干涉。1878年发布的“军人训诫”第一条就 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
②市场: 国内市场——通过“废藩置县” 为统一国内市
场的形成创造条件;通过“地税改革”推动农村商品 经济的发展,扩大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周边国家特别是 中国、朝鲜来掠夺市场。 ③自由劳动力: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 平等”使平民获得更多自由;
④技术: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2)按照欧美国家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天皇 万岁万岁
万万岁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 “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 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 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 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你对此有何评价?
评价:此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 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各 种人才。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 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背景 内容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3课 明治维新
影响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简单了解日本
日本的由来
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①镰仓幕府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1192——1333年) ②室町幕府
对比探究:日本幕府锁国政策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
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
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相同点:
(1)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
幕府的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 商人以“出机”、“换 棉”等形式给生产者提 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 者在自己家中织布,按 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 制了农村家庭手工业者。
1853年
英美、国俄东印、度法舰、队荷兰和日签订类似条约 ,列 强取司得令领佩事里 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
日设置租《界日、协美定亲关税善权条。 约》
思考: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2、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 统治,要求改革呼声更加强烈。
5.结果:“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思维拓展:幕府为何要“奉还大政”给天皇?
目的: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保留实际权力。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 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在内的幕 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94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94人教PPT课件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措施:
注意: 实质是利用国家力
①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量完成资本原始积
累,为资本主义发
② 实行公债补偿。
展提供资金。
作用:
①废除封建等级制, 为资本主义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平民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③巨额公债补偿,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
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
不倦;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道;求知识于
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
同日,御笔信《宸翰》,提出:“欲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二.走近明治维新
1.文明开化→ 教育转型
图片反应日本在文化方面改革措施是什么?
岩仓使团出访
1876年建的新式学校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 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 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 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知识。
你对此有何评价?
评价:此原则,一方面要求学 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 识,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培 养了各种人才。但是另一方面 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 色彩浓厚
(2)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加紧向外侵略,走上对外扩张 道路。
4.颁布宪法→政治转型
(1)“废藩置县”:
措施:
注意: ① 取消幕藩领地和对人民统治在权废;藩过程中,对各藩
② 宣布“废藩置县”,中央直大优接名抚管,政理明策;治,政减府少采了取改了革
③ 大名迁居东京,加以优待。
的阻力。
作用:
① 消除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 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69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69人教PPT课件

许土地买卖;
② 作用: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
的发展。
(2)地税改革:
措施:(改变根据当年土地收成征收实物税的方法)1873
年,政府颁布 地税改革 的法令,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
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 货币支付 。
② 作用: a、推动了农村 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
富冈 制纱 厂女 工学 习场 面画
二、发展新经济 ——动用政府力量推进资本主义发展
1、改革币制:
改革币制
① 措施:1871年,明治政府下令
,以金
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② 作用:统一货币,稳定物价与市场,为接下来地 税改革创造条件;
2、土地制度的改革:
(1)土地所有制改革 ① 措施:废除 封建领主 土地所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允
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 朝鲜来掠夺市场。 ③自由劳动力
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平民 获得更多自由;
④技术:
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
⑤原料: 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
探究二:
1.通过与西方国家的改革比较,分析明治维新有 哪些不同特点?
(3)作用:
“殖产兴业”使日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到19 世纪90年代,日本初步实现工业化,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
探究一:
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化所 需的资本、市场、自由劳动力、技术、原料等条 件是怎样解决的?
①资本
国内—— a国家资本(国家通过地税改革来增加政府的
施政纲领——《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1868年4月)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考点阐讲】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完整版)日本明治维新

(完整版)日本明治维新

1根 源: 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2直接原因: 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3开始标志: 1860刺杀井伊直弼
“尊王攘夷”。中心是“攘夷”, 4口号(任务):为
1868----1873年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复习目标: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 历史地位。
一、明治维新历史背景
(一)幕府统治: 政治上:通过幕藩体制实现统治,形成天皇、将军、
大名、武士的统治结构;实行森严等级制度 形成士、农、工、商等不同身份等级制度。 经济上:
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身分制:
天 皇 (傀 儡)


士 大名


农工商
日本幕府时期的武士
日本武士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 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 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 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 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 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 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 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 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 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 为其效力和卖命。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生 产
结论:将军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幕 府
关 系
商品经大济名的发展有些和从事资工本商业主义萌芽
已 成
的 形 成 和
的会产阶生级武,结士构从和根封本建上经 不济 满等引状 情况 绪级起恶 增秩了化 强 序日的本变社
为 众
化。
农民、城市 生活日益贫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1、日本社会中,“士”的构成包括()①将军②大名③商人④武士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

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

黄金2000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

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

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

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

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

”这段材料反映了()A、日本重农抑商B、资本主义萌芽C、日本商业发展D、封建统治动摇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

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呼、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4、日本尊攘派形成的原因是()①外国势力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深②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对内恐怖镇压③中下级武士得到部分大名和人民的支持④各地人民起义风起云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在日本的武装倒幕中()A、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领导力量B、中下级武士积极参加了斗争C、明治政府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D、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得以建立6、日本倒幕派之所以打败幕府军队,是由于()①倒幕派得到天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②倒幕派士气高昂,武器先进,战斗力较强③大名与幕府决裂,参加对幕府的战斗④西方列强保持中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8、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重要转折点是()A、“黑船事件”B、戊辰战争 C 、“大政奉还”D、尊王攘夷9、(2007上海历史)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10.(04江苏19)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1.(07天津综)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

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革除封建礼仪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带动文明开化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12、明治维新中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13.(08全国I)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14、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

”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A、教育改革B、军事改革C、培养出国人才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15、《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

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

“和魂汉才”反映了()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C、中国文明的日本化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16、明治维新中,天皇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①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②将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员直接管理③废除封建等级制度④将大名集中东京居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7、马克思说的:“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时期的人为手段”是针对()A、明治政府的“废藩置县”措施B、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措施C、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措施D、明治政府的“近代天皇”制度18、明治维新诸措施中,能够体现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这一目的的有()①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③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④实行军事改革,建立新式的军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明治维新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是()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20、日本明治维新后较之明治维新前的变化有()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由半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国家;③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④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B.工业化速度加快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22、(2004年南京高三质测题)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相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背景是()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B.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C.封建经济比较薄弱D.农民阶级全面支持改革23、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是()A“行宪法,开国会” B 改革土地制度C “脱亚入欧”“文明开化”D 民族危机严重24.(08四川)2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A. 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B. 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25、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①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②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③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④取消封建割据局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6.(2006年北京卷)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

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7、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

这是因为()A.国家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28.日本在近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靠经济手段。

其主要原因在于( )①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②国内市场狭小③资源不足④农业落后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9.(07海南历)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

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 B.英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英国《权利法案》30、下列不平等条约,在性质上同《日美亲善条约》最为相似的是()A、中英《南京条约》B、中日《马关条约》C、中法《黄埔条约》D、中俄《瑷珲条约》二、材料分析题(40分)31、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8分)材料二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

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

……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

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工业化起步与英国的主要不同之处。

(8分)材料三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

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

……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3)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8分)材料四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4)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16分)一、单项选择题(2#30=60分)1-5CCCAB 6-10DBABA 11-15CADAC 16-20CBDBD 21-25BCDAD 26-30CCBAA二、材料分析题:(40分)参考答案:(1)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

(答出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可酌情加分)(8分)(2)英国工业革命由私人资本推动,日本工业革命中政府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以轻工业(棉纺织业)为主,日本以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

(8分)(3)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

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8分)(4)①“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②“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③“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1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