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汉武帝一生的成就,不愧是千古一帝,实在太霸气了!

合集下载

汉武帝的功过

汉武帝的功过

汉武帝的功过新华中学2013级4班刘沣进西汉王朝有一位明君,他改革政治、设置刺史、加强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绸之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他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逾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兴太学,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

但在晚年的时候,他求丹问药,妄图长生不老;宠信奸臣,逼死亲人,使他留下了一个败笔。

他是西汉王朝第七位皇帝,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书》评叙他“雄才大略”,《谥法》说他“威强睿德曰武”。

他就是汉武帝,他就是刘彻!一、汉武帝之功汉武帝在政治、文化、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政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一半的侯国,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武帝设立中朝,消弱了丞相的权利。

设立刺史,加强对国土的监管。

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

比如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

而且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帝王罪己诏的君王。

(2)军事:汉武帝时,有数位名将,像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

他们为汉武帝开疆拓土、守卫边疆;数次进攻匈奴而大获全胜。

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期中有决定性的三次战役分别是: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汉武帝取得抗击匈奴战争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使匈奴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3)经济:汉武帝先后进行了六次货币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

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

六次改革后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较大成功。

武帝还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遏制了一些大商贾们牟取暴利,使国库更加充盈。

(4)文化: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

汉武帝刘彻的一生事迹简介

汉武帝刘彻的一生事迹简介

汉武帝刘彻的一生事迹简介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刘彻下罪己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汉武帝生平事迹1、早期经历汉武帝生于汉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据《史记》、《汉书》的后妃传记载,汉武帝生于汉文帝后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母王氏,汉景帝中子。

其母王氏在怀孕时,汉景帝尚为太子,王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告诉景帝后,景帝说:此贵征也,刘彻还未出生,他的祖父汉文帝就逝世了,汉景帝即位后,刘彻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儿子。

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刘彻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同年,景帝的长子、他的异母长兄刘荣获封为太子。

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秋九月,无子无宠的薄皇后被废,第二年(公元前150年)春正月,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夏四月乙巳,其母王氏被立为皇后,丁巳,刘彻被立为太子,他成为太子与其母孝景王皇后和其姑母馆陶公主刘嫖有很大关系,刘嫖许诺将她的女儿陈氏嫁给当时四岁(古代按虚岁计算)的胶东王刘彻,刘彻后娶陈氏为妃,两人成婚的时间无考。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

汉武帝生平事迹2、君临天下登基之初,汉朝建立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们都希望天子举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禅大典,改换确定各种制度。

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学说,就通过贤良方正的科目招纳贤士,赵绾(wǎn,晚)、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学而做官,达到公卿的高位,他们想要建议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为朝会诸侯的地方。

他们所草拟的天子出巡、封禅和改换历法服色制度的计划尚未完成,正赶上窦太后还在推崇信奉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不喜欢儒术,于是派人私下里察访赵绾等人所干的非法谋利之类的事情,传讯审查赵绾、王臧,赵绾、王臧自杀,他们所建议兴办的那些事情也就废止了。

汉武帝的功绩是什么

汉武帝的功绩是什么

汉武帝的功绩是什么1.大破匈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从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

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漠北战役规模最大。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10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共击匈奴单于于漠北。

卫青北进千余里渡过大沙漠,直抵阗颜山,歼敌1.9万余人。

霍去病深入1000多公里,追击匈奴左贤王兵到狼居胥山,斩首和俘获共计7万余人。

漠北之战给匈奴以致命打击,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从此,匈奴北徙漠北并西迁。

汉武帝取得抗击匈奴的战争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匈奴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2.独尊儒术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但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表法里”。

汉武帝在独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3.开辟丝绸之路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多随员,携带大批金币丝帛以及牛羊向西域进发。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

此后,汉武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罗马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

自此,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开辟了链接东到长安,西到罗马帝国,最远至埃及亚历山大的贸易通道。

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出征大宛,击败大宛后,西域的交通更加通顺。

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他在位期间,政绩卓著,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刘彻的政治才能、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三个方面,来探讨汉武帝刘彻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的原因。

一、政治才能汉武帝刘彻具备卓越的政治才能。

他注重选拔人才,实行科举制度,并且广纳贤能。

他任用了一批有才华的官员,例如左内史荀爽、太初令张苍等。

刘彻还倡导法治,推行“贤良纳谏”政策,鼓励朝臣敢言直谏,使朝廷政治更加开放公正,杜绝小人作恶。

此外,刘彻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例如地方自治和提倡教育等。

这些政治才能使刘彻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使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经济建设刘彻在经济建设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实行均田制和太初法,调整土地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

他鼓励发展工商业,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并开辟了丝绸之路,使中国的商品和文化能够与西方世界进行交流和贸易。

此外,他还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例如修筑水渠、堤坝和灌溉设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些经济建设的措施使得汉武帝时期的中国国力充盈,经济繁荣。

三、文化繁荣在文化方面,汉武帝刘彻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高度重视教育,设立太学,选拔人才并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注重文化交流,迎接外国使者并推广汉字文化。

他还着力于历史的记载,特别是编纂《史记》等历史文献,使历史资料得到了及时的整理和保存。

在文学艺术方面,刘彻也很有眼光,他将“乐府”音乐流派推广至鼎盛,并以乐府诗在文学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举办各种盛大的文化活动,提倡礼仪和儒家文化,促进了社会的道德风尚的提高。

这些文化繁荣的措施使得汉武帝时期的中国文化昌盛,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汉武帝刘彻以其出色的政治才能、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贡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的重要贡献有哪些

汉武帝的重要贡献有哪些

汉武帝的重要贡献有哪些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武帝不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还在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作出了一系列改革。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全面回顾并探究汉武帝的重要贡献。

一、军事改革汉武帝在军事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他实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和军队统一指挥。

他进行了兵制改革,建立了五级兵制,使得士兵的编制更为合理,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

此外,他还大力发展骑兵,并组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匈奴破羌”,有效地打击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

二、国土开发汉武帝致力于国土的开发和扩张,在他的统治下,汉朝的疆域得到了显著扩展。

他鼓励人民开垦耕地,推行了开荒政策,大规模开垦了许多荒地,增加了农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

此外,他还积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修筑了大量的灌溉渠道和水坝,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文化教育改革汉武帝非常重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他下令修订历法,制定了太初历,使得历法更为准确,为后世历法的改革做出了贡献。

他还大力支持经学,设置太学,重视儒学教育,亲自上殿讲学,对儒学进行了推广和普及。

此外,他还支持修订《诗经》和《易经》,使得这些经典文化得以保存下来。

四、政治制度改革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

他实行了郡县制,设立了边防县和中央管理的国都县,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他还大力推行选官制度和科举制度,改革了官员选拔的方式,选拔了一大批有才学的官员,提高了政府的运行效率。

五、外交政策与南海开发汉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国际局势。

他还派遣郑和等航海家率领船队出海,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西方和东南亚各国进行了贸易往来,使中国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他还下令派遣船队开发南海,大规模开采海上资源,推动了南海的开发与经济繁荣。

中国帝王汉武帝的历史故事

中国帝王汉武帝的历史故事

中国帝王汉武帝的历史故事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帝王,他统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政策,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汉武帝的历史故事。

汉武帝,原名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为中国带来了繁荣和稳定。

他的统治时间长达五十四年,被誉为“千古一帝”。

汉武帝上位后,他积极推行改革,致力于巩固国家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他推行了裁军减税的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提高了国家财政状况。

同时,他也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推行了农田水利的建设,提高了全国的农作物产量,有效解决了粮食问题。

除了经济上的改革,汉武帝还十分关心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他设立了太学,招聘儒学大师,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他注重推动文化交流,与西方的大月氏国建立友好关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然而,汉武帝在扩张国土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曾多次出征匈奴,成功地将匈奴势力推到了边境以外。

他还派出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往来。

此外,汉武帝还重视法律制度的建设,出台了《律令》和《食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了人民的权益并严惩腐败行为。

他还实行了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选拔了一批有才干的官员,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

总的来说,汉武帝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众多的改革和政策实施,使得国家繁荣稳定。

他的治理思想和政策成为后代帝王的楷模,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着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正是汉武帝的努力和杰出的统治才使得中国得以繁荣昌盛,他的历史故事令人敬佩。

我们应该缅怀汉武帝,传承其治国智慧和品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努力奋斗。

汉武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帝王,更是我们崇敬和学习的楷模。

汉武帝的简单评价

汉武帝的简单评价

汉武帝的简单评价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名刘彻,是中国汉朝第七位皇帝,是西汉宗室皇帝之一。

汉武帝在位时间长达54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的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汉武帝的简单评价。

首先,汉武帝是一个伟大和强大的君主。

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和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致力于加强中央政权的集权化,并实施许多重要的决策,如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实行都城制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等。

这些政策和改革使得汉朝政权更加稳定和统一,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汉武帝是一个具有远见和胆识的统治者。

他意识到中央政权的强大对于统一国家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他通过建立都城制度,将政治和军事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并控制了边疆地区的重要要塞,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控制。

他还大力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通过选拔人才来巩固中央政权。

这些措施展示了他的领导才能和胆识。

此外,汉武帝也是一位有远见和开明的改革者。

他重视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增加,通过实行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他还推动货币的流通,并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和政策,如改革土地制度、减轻赋税等,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他的改革政策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一些方面,汉武帝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力,这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地方自治的削弱,有些地方官员滥用职权,使得一些社会矛盾和不满逐渐积累。

此外,汉武帝在外交政策上表现出一定的冒进,将大量军队集中于西域地区,导致国内的资源和人力不断耗费,给国家带来了压力。

总的来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君主之一。

他的统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和政策,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他的领导和决策展示了他作为一个君主的远见和胆识。

汉武帝的功绩与遗产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

汉武帝的功绩与遗产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

汉武帝的功绩与遗产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他的功绩与遗产对中国影响深远。

在他的统治下,汉朝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巨大变革,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政治改革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巩固皇权。

他成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中央集权得到了显著加强。

同时,他还采取了控制地方豪强的政策,调整封建王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这些政治改革为汉朝后期的稳定打下了基础。

二、经济繁荣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积极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他推行均田制,使得土地重新得到合理合法的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生产力。

另外,他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与西方的贸易往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打开了门户。

三、军事扩张汉武帝采取了积极地军事扩张政策,大力发展军队,开拓疆土。

他通过与匈奴的战争,将边境推至今天的北方蒙古地区,确保了北方的安全。

此外,他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中亚的道路,加强了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和合作。

四、文化繁荣汉武帝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他设立太学,选拔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和官员。

在他的扶持下,古代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他还推崇儒家思想,将儒家作为统治的理论基础,使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总结起来,汉武帝的功绩与遗产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政治改革巩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稳定;通过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繁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军事扩张巩固了国土安全,确保了边疆稳定;通过文化繁荣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为后世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可谓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他的功绩与遗产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数汉武帝一生的成就,不愧是千古一帝,实在太霸气了!
电视剧《汉武大帝》对汉武帝介绍词是“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翻开史书,细数汉武帝的显赫武功,即便是再较真的人也会不得不承认,汉武帝千古一帝的名号真不是吹的,汉武帝实在太霸气了!汉武帝且看汉武帝一生中的成就。

1 出兵救援东瓯,闽越国闻汉军出动后不战而退。

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朝东南边的闽越国(大致为今天福建)围困东瓯国(大致为今天浙江南部),东瓯国向汉朝求援。

太尉田蚡等人以路途遥远艰险为由反对出兵救援。

汉武帝力排众议,派遣中大夫严助持节发动会稽郡兵马,跨海进军闽越。

闽越国听闻汉军大举出动后不战而退,东瓯之围得解。

2 出兵闽越,闽越国人杀其国王请降。

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王郢攻南越。

汉武帝派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讨伐闽越。

汉军未至闽越,越人杀国王向汉军请降,汉军方归。

3 四路骑兵北击匈奴,汉朝正式向匈奴亮剑。

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

卫青部到达龙城,斩获匈奴七百级。

此战标志着汉朝结束和亲政策,拉开与匈奴决战序幕。

对中华民族来说,汉武帝“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
我复亦往”的强势宣告,无异于铸就了民族魂魄,从此这个民族以汉族自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4 收复河套,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获首虏数千级。

此战最大意义在于收复了河南地(今河套平原),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得以解除。

同年,汉武帝在河套设置朔方、五原郡。

5 大破匈奴。

打破匈奴元朔五年(前124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十余万人出朔方、高阙,斩获首虏一万五千级,赢得汉朝建国以来对匈奴首次重大胜利。

6 夺得河西走廊,受降匈奴。

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走廊(大致为今天甘肃),共斩首虏四万余级。

同年秋,匈奴昆邪王率众四万余人来降,汉武帝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从此今天甘肃大部分地区纳入中华版图。

夺得河西走廊,对汉朝向西进军、开拓西域意义重大,汉朝影响力和国威也由此走向世界。

7 漠北决战重挫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下定决心集举国之力对匈奴实行长途奔袭、主力决战。

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出击。

卫青部北围匈奴单于,斩首一万九千级,至阗颜山乃还。

霍去病部与左贤王战,斩获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乃还。

此战是汉朝与匈奴的国运之战,汉军在付出较大伤亡的基础上重挫匈奴,从此漠南无匈奴王庭。

8 讨伐南越,设置南海九郡,平定西南夷。

讨伐南越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国相吕嘉谋反、杀汉
使者及亲近汉朝的南越国王、王太后。

汉武帝遣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离水;甲为下濑将军进军苍梧。

第二年春天,汉军攻至番禺(今广州),斩吕嘉首。

南越平定后,汉武帝在南越设置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等九个郡,今天的两广、海南、越南北部等地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同年,汉武帝派驰义侯遗率军征西南夷,平定西南夷后,设置了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等郡,大幅拓展汉朝西部疆域。

9平定西羌。

元鼎五年(前112年)九月,西羌十万人反叛,与匈奴通使,攻故安。

元鼎六年(前111年)冬十月,汉武帝召集陇西、天水、安定骑士及中尉、河南、河内卒十万人,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征西羌,平之。

10 平定东越,迁移其民。

元封元年(前110年)秋,东越王馀善反,攻杀汉将官吏。

汉武帝遣横海将军韩说、中尉王温舒出会稽,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

汉军大军压境,东越国人杀掉国王向汉军投降。

汉武帝吸取东越反复无常教训,将东越族人举族内迁至江淮流域。

11 亲率十八万骑巡视边疆,示威匈奴。

元封元年(前110年)冬十月,汉武帝亲率十八万骑兵,自东向西沿着汉朝和匈奴防线巡视,威震匈奴。

汉武帝遣使者告匈奴单于曰:“南越王头已县于汉北阙矣。

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

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匈奴詟焉。

这句话意思是汉武帝向匈奴单于下
战书:“南越王的头颅已经悬挂在长安北门,单于要是敢战,我在边境等着,要是不能战,那就速来臣服,何苦老在漠北苦寒之地窝藏!”匈奴单于接到信吓得说不出话来。

汉武帝的晚年依旧在坚持讨伐匈奴。

如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三万出酒泉,与右贤王战于天山,斩首虏万余级。

经过几十年不断打击,匈奴元气大伤、开始出现分裂,至汉宣帝时期,南匈奴单于亲自来长安朝见汉朝天子,汉朝对匈奴百年战争最终以胜利结束。

12 讨伐朝鲜,设置四郡。

元封二年(前109年)四月,朝鲜王攻杀辽东都尉。

汉武帝遣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招募天下死刑罪犯攻朝鲜。

元封三年(前108年)夏,朝鲜国人斩其国王右渠、向汉军投降。

汉四郡汉武帝在朝鲜故地设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等四郡,今天朝鲜半岛北部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13远征大宛,斩大宛王首、威震西域。

张骞通西域后,汉武帝听说大宛出产好马,于是命使臣携带金帛去换取,在谈判过程中双方意见冲突、换马不成,汉朝使臣也被杀害。

大宛国是西域大国,地理位置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与长安有万里之遥。

大宛王自恃距离汉朝遥远,汉军打不到大宛,因此有恃无恐。

汉武帝勃然大怒,太初元年(前104年)秋八月,汉武帝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西征大宛。

这是一次艰难的远征。

至太初四年(前101年)春,贰师将军广利攻克大宛国都、斩大宛王首。

从此西域各国畏惧汉朝武威,这为之后汉宣帝时期设
置西域都护府、将今天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纳入中国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十年后,汉朝将军陈汤在上奏朝廷里喊出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誓言,大宛王很荣幸的提前验证了这句誓言。

终汉武帝一生,从东北的朝鲜、东部的东越、东南的闽越、南部的南越、西南夷、西部的羌人,到北边的老冤家匈奴、远隔万里的大宛,汉武帝毫不含糊地地一再兑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服的就打到服为止。

无论是汉武帝为今天中国所打下的疆土,还是为民族赢得生存空间、树立民族自信与荣耀,汉武帝都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永远的民族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