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1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翻译与鉴赏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翻译与鉴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翻译与鉴赏一、相关评论1.历代名家评陶渊明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然吾之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俯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其病而不早自知,半世出仕,以犯大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晚节范其万一也。

(《东坡诗话录》)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

(《朱子文集》)姜夔: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

(《白石道人诗说》)刘熙载:陶渊明大要出于《论语》……谢才颜学,谢奇颜法,陶则兼而有之,大而化之,故其品为尤上。

(《艺概》)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

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

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

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

(《饮冰室合集·陶渊明》)(选自《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2.历代名家评《归去来兮辞》昔大宋相公谓陶《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

近时绘画《归去来》者,皆作大圣变,和其辞者,如即事遣兴小诗,皆不得正中者也。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和归去来》)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

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

(〔宋〕朱熹《楚辞后语》)吾尝怪陶渊明作《归去来》,托兴超然,庄、骚不能过矣。

(〔宋〕汪藻《信州郑固道侍郎寓屋记》)凡为文有遥想而言之者,有追忆而言之者,各有定所,不可乱也。

《归去来辞》将归而赋耳,既归之事,当想象而言之。

今自问途而下,皆追录之语。

《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高一必修)

《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高一必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回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既然自己让心灵被形体所奴役,为什么还要悲愁失意而独自伤感?(来:助词,无意义。

兮:语气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有时译为“啊”“吧”。

胡、奚:疑问代词,为什么。

为形役:为,表被动。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我觉悟到过去所作的事(指出仕)已经不能改变,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可以挽救。

实际上,我步入迷途(之:主谓语之间。

谏:谏正,劝止。

追:挽救,补救)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还不算远,我认识到今天做的是对的,而过去做的是错误的。

(其:副词,还,)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船轻轻飘荡着前进,微风吹拂着衣裳。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恨早晨光线朦胧,亮得太慢。

终于看到(遥遥:飘遥放流的样子。

以:而,表修饰。

飏:舟行使轻的样子。

征夫:行人)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自家简陋的房子,我一边高兴一边向前飞奔。

僮仆欢快地迎接,小儿子守候在门口。

院里的小路将要长满荒草,(衡宇:简陋的房子。

载:一边。

稚子:幼儿。

三径就:三径,院中的小路;就:将要。

)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松和菊还幸存在那里。

带着幼子进屋,已准备好的美酒盛满了酒樽。

我端起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悠闲地看着(携:带领。

引:取,拿。

眄:随便看看。

柯:树枝。

)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庭院里的树枝,使面容出现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傲世之情怀,觉得这狭小的地方很容易使我心安。

(怡:使……愉快,使动。

颜:面容,脸色。

审容膝:审:觉察,自知。

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每天在庭园散步已成了一种乐趣,园门虽然设置了却经常关闭。

拄着拐杖走走歇歇,不时抬头看着远方的天空。

(涉:漫步,散步。

策:拄着。

扶老:手杖。

流憩:到处走走歇歇。

《归去来兮辞》原文

《归去来兮辞》原文

《归去来兮辞》原文归去来兮辞·并序【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

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及翻译注释

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及翻译注释

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及翻译注释《归去来兮辞》原文归去来兮辞(并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翻译/译文序文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归去来兮辞》原文翻译和讲析

《归去来兮辞》原文翻译和讲析

完美.格式.编辑《归去来兮辞》原文翻译及讲析小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译文: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

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

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

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

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

(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

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

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

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

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

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正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课文原文及课下注释)

归去来兮辞(课文原文及课下注释)

归去来兮辞并序1陶渊明余家贫,耕植2不足以自给3。

幼稚盈室4,瓶无储粟5,生生所资6,未见其术7。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8,脱然9有怀10,求之靡途11。

会有四方之事12,诸侯以惠爱为德1选自逯钦立《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来,助词,无义。

辞,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陶渊明从29岁开始出仕,向往田园,一直厌恶官场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辞去彭泽令。

这篇赋就是其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2耕植:耕田植桑3自给:供给自己的生活4幼稚盈室:指孩子多。

幼稚,小孩。

盈室,满屋5瓶无储粟:指家无余粮。

瓶,盛粮食的器皿。

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指粮食。

6生生所资:所赖以维持生活的。

生生,维持生活。

资,凭借。

7术:这是指经营生计的本领8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

《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9脱然:轻快的样子10有怀:有所思念11靡途:没有门路12四方之事:指他接受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情。

会:恰逢1,家叔2以余贫苦,遂见3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4,心惮远役5,彭泽6去家百里,公田7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8。

何则9质性10自然,非矫厉11所得。

饥冻虽切12,违己13交病14。

尝从人事15,皆口腹自役16。

于是怅然17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

寻2程氏妹3丧于武昌,情在骏奔1诸侯以惠爱为德: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

2家叔:作者的叔父陶夔,当时任太常卿(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3见:被4风波未静:指战乱未停息。

5心惮远役:心里害怕到远方服役。

6彭泽:县名,在近江西湖口东。

7公田:供俸禄的田8眷然有归欤之情:有辞官回家的想法。

眷然,思念的样子。

欤,语气词9何则:什么道理呢10质性:本性。

11矫厉:造作勉强12切:急迫13违己:违反自己的意志。

14交病:身心都感动痛苦。

15尝从人事:曾经出仕。

归去来兮辞 原译文对照翻译

归去来兮辞 原译文对照翻译

《归去来兮辞(并序)》原译文对照翻译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译文】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够用来维持自己(生活)。

幼稚【幼稚:古今异义词,孩子】盈室,瓶无储粟,【译文】家中孩子满屋,米缸里没有存粮生【生:名作动,维持】生所资【资:凭借】,未见其术【术:本领,技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译文】维持生活要依靠一定的能力,可是我没有找到那种本领。

亲戚朋友大都劝我去做个职位较高的官,脱然【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译文】我也欣然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没有门路。

恰逢有接受任命出使外地的事,诸侯【指地方官吏】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以:连词,因为】余贫苦,【译文】地方大吏把爱惜人才当作美德,叔父因为我家境贫苦(就加以推荐),遂见【见:被】用于小邑【被动句】。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译文】于是(我)被委任到小县城做官。

在那时战乱未停,我心里惧怕到远地做官。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以:用,拿】为酒。

【译文】彭泽县距离家有百里路程,获取俸禄的田地收获的粮食,足够用它酿酒,故便求之【之:代做官这件事】。

及少日,眷然【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之情。

【译文】所以就接受了去那里做官的任命。

等到过了些日子,便留恋故园,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矫厉:造作勉强】所得。

【译文】为什么?我本性质朴,这不是造作勉强能够改变的。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译文】饥饿受冻虽然迫切,但是违背自己的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做官】,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怅然:惆怅感慨】慷慨,【译文】曾经做过官,都是为糊口饱腹而役使自己。

在这时惆怅感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译文】深深有愧平生的志愿。

还是希望等到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后】,情在骏奔,【译文】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译文】自己主动弃官离职。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往事,知今恶,悔往昔之不当。

己欲立而立人,亦欲超而超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答案解析:这首诗《归去来兮辞》是早期楚辞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屈原。

在这首诗中,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反思,揭示了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诗中以问句“田园将芜胡不归”开篇,是对生活的困惑和迷茫的表达。

作者自问田园是否已被荒芜,为何不回归?接着,他提到自己将内心作为形役,感到忧愁和孤独。

这里表明了他对自己过去选择和现状的反思和悔恨。

随后,他悟到了已经过去的事情无法强求和改变。

他认识到过去的经历是不可改变的,但同时也明白未来的发展是可以追寻和影响的。

实际上,他还没有远离迷途,认识到现在的情况与过去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

接下来,他运用“舟遥遥以轻飏”和“风飘飘而吹衣”等形象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展望和追求。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过去不当选择的懊悔和自责。

他不仅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的事业,实现个人的价值,也希望能够超越他人,成为更加卓越的人才。

最后,他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名言,强调了追求个人发展和超越的意义和重要性。

天行健,指的是天道永远进步不停息,君子应该积极进取,不断自强;地势坤,指的是地道包容万物,君子应该具备厚德载物的品质,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这首诗《归去来兮辞》在揭示了人生困惑和迷茫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选择的反思和未来发展的希望。

通过深入思考人生道理,作者呼吁人们应自强不息,发挥自身的优点和潜力,同时以厚德载物的品质回报社会。

这首诗在楚辞中独具特色,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是屈原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为您整理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为您整理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为您整理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五柳先生传》节选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述说自己的丈夫:“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

”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饮酒赋诗,满足于自己的志趣,这不是成了生活在无怀氏、葛天氏时代里的人了吗?辞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

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

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

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

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

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

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

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

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

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

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觞。

本文在序中对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其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四点: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结合全文看,另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

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他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折腰事人、同流合污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

污浊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深愧平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就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程氏妹丧之机,便弃官归田。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复强求的思想,可以说是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以我们的惯常思维来看,绝然不是乐观,因为它是种避世隐遁的思想,通常的话,又叫消极,是不大提倡的。

可是,隐逸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文人中是相当盛行的,成了他们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且并不是很多人都想出仕的,他们在隐逸中自得其乐,甚至从中寻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真义,发掘<a name=baidusnap0></a><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人生</B>的某些哲理。

能说是悲观的情绪吗?是消极的情绪吗?所以说,这句话,从一个积极入世、努力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的人来看,是消极的,是悲观的;但如果能真由其本人来看,说这其中包含着悲观消极思想的说法就未免太过于主观了,纯粹以己度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真正的中国文人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屈原因美政不得施行而沉尸汨罗;李白一生率性追求终以捞月赴死;王国维为一生钟情的文化而飘然跳湖;……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都能固守自我的神圣领地。

全文主旨《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

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

前人说此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

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无论是抒情、叙事、议论,还是结构、语言,都充分体现出了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清远潇洒的风格特征。

从情感表达上来说,作者写作此文确实是发乎真情的,是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

正如前人所说:“公罢彭泽令,归赋此辞,高风逸调,晋宋罕有其比。

盖心无一累,万象俱空,田园足乐,真有实地受用处,非深于道者不能。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正因为陶渊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才可能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如此准确含蓄,如此打动人心。

本文是一篇抒情咏怀之作,并带有相当多的叙事成分,但作者能将议论、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情托于物,情寓于景,作者的<aname=baidusnap1></a><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感慨</B>、喜悦等种种感情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叙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在如画的景物展现中,作者那洒落的胸怀、高洁的志趣也得以充分表现。

作者的内心感情和志趣都外化为田园的种种美好景物,自然创造出绝妙的意境。

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在清淡平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意趣和深刻的<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人生</B>哲理。

从语言运用上说,本文语言浅切朴素,音节和谐,辞意畅达,情致沛然流出,自然成韵,呈现出天然纯净之美。

“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

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

”〔宋〕朱熹《楚辞后语》可见前人对此文的语言风格评价甚高。

作者虽也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语句,但都自然地化为己意,语如己出,毫无用典和化用的痕迹。

因此说本文“平淡自然”,“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是比较贴切的。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在文中作者以此宽慰自己。

作者觉悟到过去出仕之事做错了,已经不能改正,但知道未来之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

此句在文中有明确所指,然独立看,也可用于不要沉溺于往事的感伤,凡事应当往前看,抛却过去,把握未来之语境。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用“无心”、“知”两词,将云、鸟人格化,使作者之情投射于物,物与人融合一体。

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率直、朴真的情感。

从中可以感知自然是人情感之对象,自然着上人之色彩,便有了精神气。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此句为作者出游时所见的初春生机勃勃之景象,是实景,也是心景。

早春光景,见归来之可乐,万物蓬勃,使作者亦心生生命短暂之<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感慨</B>。

披迹寻求,了悟生命之意象。

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登上东边的高冈而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流水而把诗歌吟唱。

作者以此句表达自己隐居田园,快然自足,读之“素怀洒落,逸气流行”。

用之面对自然,豪情满怀,心生壮阔之志,亦未不可。

陶渊明为后人创造了精美的言语,后人读之,明白言语的意义固然重要,但文章的价值更在于言语本身。

读时诗充分感觉到言语的存在,让言语连同意义,连同作者的心灵,依附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不仅为我们所知,更为我们所有。

(一)我出上联,上联要求在文中提取词句组合而成;大家对下联,对句亦应在文中提取词句组合而成。

只要大致能对则成,不求工整。

上联:小径松菊,一杯清酒名可越。

此联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三句;“名可越”点明作者胸襟。

例1:流云丘壑,数点倦鸟心亦舒。

此对句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两句,“亦舒心”点明作者归田园之心情。

例2:稚子亲邻,几言情话忧能消。

此句用“稚子候门”、“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两句,虽对稚子恐难曰情话,但亦差可对矣。

例3:清流皋畴,几首小诗气能清。

此句用“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将有事于西畴”两句。

二自组对联。

大家联缀文中词句而成联。

例:1.引壶觞,眄庭柯,涉园成趣;携稚子,倚南窗,观日融情。

2.登东皋,临清流,赋诗以乐;悦亲戚,乐琴书,情话消忧。

3.僮仆稚子,亲戚农人,此中自有人伦乐;松菊倦鸟,巾车孤舟,其间堪寄田园情。

归园田居(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