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以的用法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3、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二、一词多义1.行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②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③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执行)④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⑤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⑥琵琶行(文体之一)⑦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列,队伍)2.引①引而不发(开弓)②引壶觞以自酌(端起)③乃引匕首提秦王(举起)④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带领)⑤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吸引)⑥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⑦李凭箜篌引(诗歌体例)3.乘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同乘一辆车)②乘虚而入(利用)③聊乘化以归尽(顺随)④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⑤自京师乘风雪(冒着)⑥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辆)4.策①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②策扶老以流憩(拄着)③退而论书策(竹简)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5.之①求之靡途(代词,代“为长吏”)②四方之事(助词,“的”)③悦亲戚之情话(助词,的)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取独)⑤恨晨光之熹微(取独)⑥审容膝之易安(取独)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取独)⑧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6.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③问征夫以前路(介词,拿)④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连词,来,表目的)⑤倚南窗以寄傲(连词,来,表目的)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⑦策扶老以流憩(连词,表修饰)⑧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⑨景翳翳以将入(连词,表修饰)⑩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表目的)⑾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⑿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⒀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顺承,然后)7.而①奚惆怅而独悲(表并列)②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③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④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⑤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⑥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⑦抚孤松而盘桓(表修饰)⑧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⑨或植杖而耘籽(表修饰)⑩临清流而赋诗(表修饰)古:指做官。

归去来兮辞词类活用_词类使用

归去来兮辞词类活用_词类使用

归去来兮辞词类活用_词类使用《归去来兮辞》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②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③形容词作名词: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④动词作名词: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⑤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动用法,使……安适)⑥意动用法: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⑦形容词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归去来兮辞》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创作背景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仲秋,陶渊明出仕为彭泽县令,只八十多天便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这次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归去来兮辞中以字的用法和意思

归去来兮辞中以字的用法和意思

归去来兮辞中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一级标题:归去来兮辞中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二级标题1:归还遵从古文传统的表达方式归去来兮,甘心坦然。

这是出自《庄子·逍遥游》的名句,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作品。

其中,以字在表达上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作为一个表示归还的动词,以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用法和意义。

三级标题1.1:以字表达“归还”的物质意义首先,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以”字通常被用来表示运动或动作形态下某种物体返回原处、回到原定位置或恢复原本状态等含义。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因与薛宝钗相爱而离开荣府前往草庙,但后来却因各种复杂情事被迫回到荣府。

这里,“以”字就准确地表达了人物行为的返回和物体位置或状态的恢复。

三级标题1.2:以字表达“归还”的心理内涵其次,《归去来兮辞》所引用的文字同样考虑到“以”字在心理内涵上的表达。

归还并不只是物质上的回到原处,更多地包含着主体心灵的回归和感受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唐代文学作品《南歌子》中有着一段深刻描写:“世所以悲辞兮,浸既上演。

夙之未忘兮,心之欲待。

”这里,“以”字用以表示主体在精神上对过去事物的怀念,并向往着扭转困境、回到美好时光。

三级标题2.1:以字表达“归还”的人际交往古代文学作品中,“以”字在描述人与人之间的相关性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了替宝钗申冤,在宴会上发“脱宝髻抓狂圈儿”,引起众人反感;但是后来,“与阿呆两情常董卓”。

这里,“以”字不仅表达了主体行为和他人态度或关系之间的必然关联,同时也带有某种情感性质的转变。

三级标题2.2:以字表达“归还”的意义延伸同时,《庄子·逍遥游》所引用的句子中,“归去来兮”更多地承载着一种哲学性的思考和超越常规的境界。

作者通过使用“以”字,表达了自然规律之间的秩序循环、生命之间的脱轮回等超越常人认知的含义。

在这里,“以”字被赋予了一种宏大而深远的象征意义,将归还提升到了存在主体与万物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高度。

归去来兮辞中的以的用法

归去来兮辞中的以的用法

归去来兮辞中的以的用法一、以的用法在《归去来兮》辞中的描写《归去来兮》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诗文,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以字句式,使得整篇文章具有独特而生动的描述效果。

以字句式是古代汉语中非常常见的表达方式,它通过以字来表示目的、手段、状态、时间等不同方面,丰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情和心境等多重层次的体悟。

本文将通过具体分析《归去来兮》辞中的以字句式运用,探讨其用法和艺术效果。

从整体结构上看,《归去来兮》辞共有十九首小诗组成,每首小诗都使用了以字句式进行描写。

这种运用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使得读者更容易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情境中。

二、身世无依乡间游荡之景第一首小诗中,“以蕙纕兮”的形容可以说是为延续下文事实之触动做出铺垫,“蕙纕”原指花冠上缀点郁香物质,这里将它还原为“以楼+香”的表述保留了其原有的逻辑关系。

进入下一段描述,诗人以“南国之艳”下定义了与蕙纕相关的视觉范围内另一种审美,将他看到的景象与自己当时的心境相结合。

诗文继续提到“陌上”、“梅如霜”,不再重复以字句式进行描写,而是通过其他手法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这种变换方式很好地衬托出了作者在乡间漫游中所感受到的恻隐之情。

三、依归故里尽显豁达在诗文的第二首小诗中,“以俚(lǐ)代序(xù),乃日省吾身兮”的用法表明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所面临问题的犀利洞察力和清冷思考能力。

通过用字巧妙地表达自己对于依归故里的态度和情感,使得整篇文章更加亲切、真挚。

随后,“服务誰无词敷淋兮”则再度运用了“以字句式”的形式,营造出语言层面上截然不同于上文纯真情怀的感触。

通过表达自己在归去来之间的焦虑和犹豫,诗人为读者刻画了一幅精彩而富有张力的心境画卷。

四、重申华丽与简朴并驾齐行第二首小诗还提到了“今以家传于茅椽兮”,这里以“以字句式”的方式运用,表达了大量花费在修建简陋房屋上带给个体的代价和无奈。

这是对前文所提到的素朴与华丽并存之论证,客观展现了诗人内心对这一现实状况的深度思考和体验。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1、古今异义词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指农事今:泛指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觉今是而昨非是古:正确今:判断词非古:过错、错误今: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埋怨、遗憾今:仇恨、怨恨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2)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3)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4)使动眄庭柯以怡颜怡:使。

愉快(5)意动乐琴书以消忧乐:以。

为乐悦亲戚之情话悦:以。

为愉快善万物之得时善:以。

为善羡慕3、一词多义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引壶觞以自酌端起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乘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二)、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5、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三、词类活用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四、句式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逍遥游》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3、汤之问棘也是已4、此小大之辩也5、而征一国者6、而御六气之辩二、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虽然,犹有未树也3、三餐而反,腹犹果然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5、野马也,尘埃也6、小年不及大年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三、词类活用1、而后乃今将图南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彼于致福者四、特殊句式1、此小大之辩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4、翱翔蓬蒿之间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6、众人匹之7、而莫之夭阏8、彼且奚适也9、奚以知其然也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五、一词多义1、志《齐谐》者,志怪者也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博闻强识2、穷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复前行,欲穷其林振固穷,补不足穷根穷底3、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八千岁为春奚以知其然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长太息以掩涕兮晚有儿息5、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隳名城,杀豪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名列前茅《陈情表》知识点总结1、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3)夺:舅夺母志(改变)(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10)寻:寻蒙国恩(不久)(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12)听:听臣微志(准许)(13)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14)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2、通假字(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3、一词多义(1)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2)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3)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4、词类活用(1)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2)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3)闻: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4)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5)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词,远离)5、古今异义的词(1)六月:生孩六月(①古义:六个月。

《归去来兮辞》以字用法知识讲解

《归去来兮辞》以字用法知识讲解

一.“以”在文言文中的一般用法(一)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

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

(2)起提宾作用。

译为“把”(3)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译为“因”、“由于”(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的处所。

(5)表动作行为的对象(二)用作连词,用法同“而”有许多相似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译为“而”“又”“而且”“并且”(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因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二.《归去来兮辞》一文中“以”的用法分类归纳(一)作介词(1)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可译为“让”“使”)(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可译为“拿”)(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可译为“用”、“拿”)(二)作连词1.用“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5)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2.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表目的关系(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表目的)(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表目的)(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表结果)(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表目的)(5)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表目的)3.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或手段表承接关系(1)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4.用在两动词之间,表并列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三.其他学过的重要用法:1.作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

归去来兮辞中所有以的用法

归去来兮辞中所有以的用法

归去来兮辞中所有以的用法一、"以"字的用法概述在《归去来兮辞》这首古文诗中,“以”字出现了多次。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解析其中各种不同用法,包括“以…为…”、“以…而…”和“以”的介词用法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常见的汉字。

二、"以…为…"的用法1. “以…为…”是表达某种具体意义或目的的固定搭配形式。

例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中的“自以心为形役”表示作者把自己的内心视为一种身体上累赘的束缚。

这里,“以心为形役”就是“把内心当作身体上累赘”的含义。

2. “以…为…”也可表示某种假设、前提或条件。

例如,“王之涣兮,斯人也。

”中的“斯人也”即是“将此人作为前提或前辈”。

这里,“斯人也”的意思是假设有一个具有某些特征的人存在。

三、“以…而…”的用法1. 在《归去来兮辞》中,“以…而…”常被用于表达因果关系或一种手段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秋风萧瑟,洪波涌兮。

浩渺空阔,连天际兮”中的“以…而…”是表示一种手段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通过“秋风萧瑟”和“洪波涌兮”的描述来揭示“浩渺空阔,连天际兮”这一结果。

2. “以…而…”也可以表示一种方式、状态或特点。

例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的“欲辨已忘言”就是通过无法言传来达到辨别真意的目的。

四、“以”的介词用法1. 作为一个介词,“以”常用来表示运动的参照物或时间参考等。

例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中的“从”表示随着什么走,而“以”则具体说明选择了哪条路去追寻归途。

2. 此外,“以”还可以表示比较、标准或条件等。

例如,“开势所之,则曜曜其庶乎!”这里,“以…所…”指出了势力对应的标准或前提。

五、"归去来兮辞"反映了古人困惑和思考通过对《归去来兮辞》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古文诗描绘了古人在面对困境和迷茫时的内心独白和思考。

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邃,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归去来兮辞》以字用法

《归去来兮辞》以字用法

一.“以”在文言文中的一般用法(一)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

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

(2)起提宾作用。

译为“把”(3)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译为“因”、“由于”(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的处所。

(5)表动作行为的对象(二)用作连词,用法同“而”有许多相似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译为“而”“又”“而且”“并且”(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因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二.《归去来兮辞》一文中“以”的用法分类归纳(一)作介词(1)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可译为“让”“使”)(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可译为“拿”)(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可译为“用”、“拿”)(二)作连词1.用“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5)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2.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表目的关系(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表目的)(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表目的)(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表结果)(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表目的)(5)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表目的)3.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或手段表承接关系(1)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4.用在两动词之间,表并列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三.其他学过的重要用法:1.作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以”的用法谁正确?本人在备课时,为了整理《归去来兮辞》一课“以”的用法,在网上大致搜索了一下,看到了很多先进同仁精心总结的内容,但又发现,各家讲解众说纷纭,有些甚至大相径庭,不同的说法,有正有误,未必会对学生产生致命危害,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语文老师起码应该努力探究并了解真理。

那么,到底谁是正确的呢?讲解一一“ 以”在文言文中的一般用法(一)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

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

(2)起提宾作用。

译为“把”(3)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译为“因”、“由于”(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的处所。

(5)表动作行为的对象(二)用作连词,用法同“而”有许多相似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译为“而”“又”“而且”“并且”(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因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二《归去来兮辞》一文中“以”的用法分类归纳(一)作介词(1)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可译为“让”“使”)(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可译为“拿”)(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可译为“用”、“拿”)(二)作连词1用“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3)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表目的关系(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表目的)(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表目的)(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表结果)(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表目的)(5)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表目的)(6)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表目的)(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表目的)3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或手段表承接关系(1)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4用在两动词之间,表并列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讲解二既自以心为形役以,介词,使让。

悟已往之不谏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知来者之可追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舟遥遥以轻颺--以相当于而,表并列问征夫以前路--以,介词,用引壶觞以自酌---以,表目的的连词,来眄庭柯以怡颜----同上倚南窗以寄傲---同上园日涉以成趣---以,连词,表承接门虽设而长关---而,连词,表转折策扶老以流憩---以,连词,表承接时矫首而遐观---而,连词,表承接云无心以出岫---以,连词,表修饰抚孤松而盘桓---而,连词,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而,连词,表修饰景翳翳以将入---以,连词,表修饰抚孤松而盘桓---而,连词,表修饰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讲解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为什麽)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以:动词,让;而:连词,表并列关系)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其:句中助词;而:连词,表并列关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以:介词,用,拿;之: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乃:副词,才;载……载……:助词,一边……一边……)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以:连词,表目的关系;以:连词,表因果关系)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以:连词,表目的关系;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以: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而:连词,表因果关系)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以:连词,表顺承关系;而:连词,表顺承关系)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而:连词,表因果关系)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

(以:连词,表并列关系)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而: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作用同“之”;焉:疑问代词,什麽)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以:介词,把;于:在)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

(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而:连词,表修饰关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以: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而:表并列关系)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而:连词,表顺承关系)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以:连词,表顺承关系)讲解四各句中“以”的解释:既自以心为形役:让舟遥遥以轻扬:连词,表示修饰关系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可译为“拿、把”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眄庭柯以怡颜: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倚南窗以寄傲: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策扶老以流憩:连词,表修饰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景翳翳以将入:连词,表修饰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可译为“把”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怀良辰以孤往:连词登东皋以舒啸:连词,表修饰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修饰PS:“既窈窕以寻壑”中“以”的词性无定论,不列;“怀良辰以孤往”中“以”表示的关系无定论,不列。

又PS:以上是参考古汉语词典及个人语文课笔记,绝对独一无二,绝对权威。

《归去来兮辞》虚词意用法归纳整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以:动词,让;而:连词,表并列关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以:介词,用,拿;)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以:连词,表目的关系;以:连词,表因果关系)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以:连词,表目的关系;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以: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而:连词,表因果关系)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以:连词,表顺承关系;而:连词,表顺承关系)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而:连词,表因果关系)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

(以:连词,表并列关系)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而: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作用同“之”;焉:疑问代词,什麽)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以:介词,把;于:在)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

(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而:连词,表修饰关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以: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而:表并列关系)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而:连词,表顺承关系)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以:连词,表顺承关系)一“以”在文言文中的一般用法(一)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

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

(2)起提宾作用。

译为“把”(3)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译为“因”、“由于”(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的处所。

(5)表动作行为的对象(二)用作连词,用法同“而”有许多相似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译为“而”“又”“而且”“并且”(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因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二《归去来兮辞》一文中“以”的用法分类归纳(一)作介词(1)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可译为“让”“使”)(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可译为“拿”)(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可译为“用”、“拿”)(二)作连词1用“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3)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表目的关系(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表目的)(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表目的)(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表结果)(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表目的)(5)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表目的)(6)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表目的)(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表目的)3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或手段表承接关系(1)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4用在两动词之间,表并列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以,介词,使让。

问征夫以前路--以,介词,用引壶觞以自酌---以,表目的的连词,来眄庭柯以怡颜----同上倚南窗以寄傲---同上园日涉以成趣---以,连词,表承接策扶老以流憩---以,连词,表承接云无心以出岫---以,连词,表修饰而:门虽设而长关---而,连词,表转折抚孤松而盘桓---而,连词,表修饰时矫首而遐观---而,连词,表承接鸟倦飞而知还---而,连词,表修饰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