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指导

合集下载

写作文要注意动静结合动静的意思

写作文要注意动静结合动静的意思

写作文要注意动静结合动静的意思比如说你要写环境安静没声音,你就写只听得到蝉鸣蛙叫声,用细微动物的声音衬托出人烟稀少。

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④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⑤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⑥以动衬动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

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以静写动的方法

以静写动的方法

以静写动的方法
以静写动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通过描绘静态的事物来表现动态的场景或情感。

以下是一些使用以静写动的方法的例子:
1. 静态描写:通过细腻地描绘静态的事物,来表现动态的场景。

例如,描写一辆静止的自行车,可以引出骑车人的紧张和期待。

2.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突出动态的效果。

例如,将静止的夜晚与繁忙的街道进行对比,强调街道的热闹和活力。

3. 象征手法:通过静态的事物来象征某种精神或情感。

例如,描写一朵静静开放的荷花,象征着高洁和纯净的品质。

4. 情感表达:通过静态的事物来传达深沉的情感。

例如,描写一幅静谧的山水画,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5. 细节描写:通过对静态的事物的细节进行深入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动态的效果。

例如,描写一根断弦的吉他,通过对其细节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吉他的音乐曾经带给人们的激情和活力。

使用以静写动的方法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情感表达,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通过描述动态和静态的事物,让读者在感受画面和形象的同时,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情感。

这种写作手法可以通过对比、衬托、拟人等多种方式实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动静结合写作手法:
以动衬静:通过描述动态的事物来衬托静态的环境,从而突出静态的氛围。

例如,“夜深人静,只有月光洒在窗台上,像是一首轻柔的乐曲,静静地陪伴着我的心灵。


化动为静:把动态的事物描绘成静态的事物,通过比喻、夸张等方式让读者感受到动态的形象。

例如,“他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轻盈地飘落在花丛中。


化静为动:把静态的事物描绘成动态的事物,通过想象和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静态的形象。

例如,“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像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宁静和美好。


以动衬动:通过描述动态的事物来衬托另一动态的事物,从而突出其中一个的特点。

例如,“山间的泉水潺潺流淌,像是一首欢快的歌曲,为这片宁静的山谷增添了一份动感。


以静衬动:通过描述静态的事物来衬托动态的事物,从而突出动态的氛围。

例如,“他像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快速地在天空中穿梭。


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感受到更丰富的情感和画面。

在写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动静结合手法,让文章更加优美、生动。

PPT《学会动静结合的技巧》中考高考语文阅读与作文技巧系列指导

PPT《学会动静结合的技巧》中考高考语文阅读与作文技巧系列指导

一、概念和特点
化静为动就是赋予无生命 的静态之物以生命,把静态写成动态。
特点:化静为动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给客观景物以活动感。一般多用拟人方式,静物人 化,表现为动,使无情物变为有情物。
譬如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 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这里“孤云”可以来去闲游,“山”可以与人脉脉含情地相对 而视,其中隐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独寂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出自唐代:王维《鹿柴》
白话文释义: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4,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 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白话文释义:
中考高考语文阅读与 作文技巧系列指导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 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 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它能使文章活泼生 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道家的飘渺意境,特别注意 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诗画同源,两种艺术表现有其相通 趋同之处。用泉流绿树去衬托静态的山 峰巨石,使之相映成趣。对于写诗与绘画 都是巧妙的构思手法。
1,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 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白话文释义: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 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写作中的动静结合法

写作中的动静结合法

写作中的动静结合法
动静结合法是一种写作技巧,通过交错运用动态和静止的元素,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和震撼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静结合法:
1. 对比法:通过对比描述动态和静态的事物,增强作品的艺术感。

例如: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流如织,只有那位老人静静地坐在街头,仿佛与这喧嚣的世界毫不相干。

2. 对话法: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动态和静态的交替,加强情节表达。

例如:小明沉默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问道:“我可以跟你
一起去吗?”小红站在原地,眼神游离,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3. 描述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动态和静态的对比,表达情感或营造气氛。

例如:雨点一个个地打在窗户上,发出轻柔的声响,室内的空气静得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

4. 内心独白法: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动态和静态的变化,展示人物的思绪和情感。

例如:他心里疯狂地呐喊着,却又表面平静如水,似乎随时都会被这个世界淹没。

5. 快慢对照法:通过快速的动态描写和慢慢的静态描写对比,突出作品中的重点或高潮部分。

例如:马车飞驰而过,烟尘弥漫,一切瞬间变得嘈杂而混乱。

而在这繁忙的背后,是那位艺术家静静地凝视着街头的一缕阳光,仿佛时间也静止在那一刻。

动静结合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震撼,同时也丰富了写作的表达形式。

通过巧妙运用这种写作技巧,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指导

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指导

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指导
1、抓住特点
所谓特点,就是人和事物具有的独特的地方,比如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秀,描写时,我们要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质地以及变化等,仔细观察,写出它的动态美或静态美。

2、描写有序
描写景物要有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从整体到部分,有条理、有层次的描写,写出景物的全貌。

3、展开想象
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都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恰当的比喻,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拟人的手法,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运用动静结合方法写景时,我们既要描写静止相对的景物,又要抓住变换的动景,由静至动,或由动至静,写出景物的发展和变化,同时还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出特色,这样才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作技巧——动静结合教学设计

写作技巧——动静结合教学设计

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为了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独特的意境,彰显表达的艺术性,经常使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描绘环境,刻画人物活动细节。

一、动静结合的定义所谓的动静结合,就是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事物是动态的,有的事物是静态的,二者有机的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

二、动静结合种类动静结合的种类:一是动静组合式;二是以动写静;三是以静写动。

(一)动静组合式就是作者在描绘某个画面,或营造某种意境时,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事物,有的是静态的事物。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者所刻画的画面中,“黄鹂”、“白鹭”是动态的——一个在鸣叫——鸣,一个在直上云天——上。

而“翠柳”、“青天”是两个不动的静物,在作者的笔下,动物和静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灵动、唯美的意境,这种写作技巧,就是运用组合方式,将动静结合起来。

(二)以动写静就是作者刻画的事物,在客观世界里,它实际是个静物,但在作者的笔下,它变成了一个动的、活的事物。

将原本不动的事物,写成运动的事物,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客观世界中的静物,在某种条件下,常常带给人们某种真实的动态错觉。

例如:乘坐火车,透过车窗向外望,铁路两边的树木飞快地向身后跑去,真正移动的是火车,树在跑是一种真实的错觉。

鲁迅写社戏时,其中描述孩子去看戏的途中,就运用了这种写法——周围的群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向船尾远远跑去了。

这种错觉,只有孩子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大人都是熟知的,在文章中加入这样的景物描写,能够凸显孩子的天真可爱和愉悦的心理,也能够表现成人童心不改的生活境界。

一种原因是受人的主观影响,造成的错觉。

例如:一个胆小的人,在深夜穿越森林,感觉那些根本不动的影子,都变成某种怪物,张牙舞爪的跟在自己身后。

这种错觉是由人的主观认识、某种心理或某种情感衍生的。

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技法,能够凸显人物的认识,或某种心理状态,或者某种强烈的情感、情绪。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就运用这种写法,表现自己的豪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统编版语文五上第七单元景物描写方法之“动静结合”

统编版语文五上第七单元景物描写方法之“动静结合”

统编版语文五上第七单元景物描写方法之“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描述物体的静态特征以及其在动态状态下呈现出的形态、动作和变化,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和生动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在运用动静结合进行描写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静态特征的描写我们可以通过描写物体的外貌、色彩、形状、质地等静态特征,来使读者对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比如,我们可以描写一棵大树的修长的枝干、繁茂的叶子、粗壮的树干等。

通过这些静态特征的描写,读者可以清晰地想象出这棵大树的形象。

二、物体的动态状态的描写在描写中,我们可以通过描述物体的形态、动作和变化来把物体的动态状态展现给读者。

比如,我们可以描写风吹草动,使读者感受到风吹过的声音、草摇动的样子;可以描写云在天空中飘动,使读者感受到云朵的形态和动态变化;可以描写河流的流动,使读者感受到水流的速度和流向等。

通过这些方式,读者可以感受物体的变化和动态。

三、动静结合的描写在描写中,我们可以将物体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状态结合起来,通过描写物体的静态特征以及其在动态状态下的形态、动作和变化,来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比如,我们可以描写飞鸟在空中盘旋的同时,展翅飞翔,使读者感受到飞鸟翱翔天空的自由和灵动;可以描写太阳升起的同时,霞光万道,使读者感受到早晨阳光的明亮和照射。

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我们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增强阅读的乐趣。

举个例子:一位作家在描写一张古老的地图时,他通过描写地图的静态特征来使读者对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他写到:“这张地图古旧而厚实,像一块时间的痕迹,它的纸质充满了岁月的痕迹,有些地方已经泛黄,边缘已经破烂。

地图上精细的线条和文字无一不展现出历史的积淀。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清晰地想象出这张地图的面貌。

接着,作家又描写了地图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和动态。

他写到:“地图上有着一条条细细的划痕和污渍,一支支笔和一个一个手指的痕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模糊的线条和图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指导
动静结合是一种很重要写作的方法,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动的事物化为静物,或者把静的事物写活,以动来衬托静,造成一种奇妙的写作效果,使静物显出活力,具有生命力,使动的事物一种厚重,庄严,从而显示出别样的表达情致。

我们在写作当中恰当地使用这种动静结合的方法,就能够改掉文章单调的缺陷,使文章生动起来。

写作时,对事物的观察不应只是关注静态时的情态,而应从细处着眼,也观察动态时的情态,把两者结合起来,突出事物的整体感,生动性。

例如:我们在《周庄水韵》一文中写了雪中的周庄时,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旁,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这里写景,作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首先写了静中的古镇,阳光下覆盖着斑斑积雪,显得安详、宁静、如一幅版画。

接着,由静转动,通过滴水声,流水声的描写,雪中的周庄充满了灵动与生机,惹人喜爱。

运用动静结合,既展示了周庄的娴静、优雅之美,又显示了周庄的生机盎然的活力之美,两者相得益彰,写出了神韵。

同样的道理。

写人时也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角度来写,即人的
外貌,表情,姿势等的描绘,然后结合动作,语言等动的角度来写作,这样全面突出了人物的特点。

另外,写作时,我们应大胆创新,巧妙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把自己独特的感悟融汇其中,创造独特的效果。

例如:《巴东三峡》一文中,作者写山时,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的,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这里,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静的群山比喻为无数匹马在奔驰,将山的前叠后连的动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写活了山的气势。

写山峰时,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这里用拟人的手法,用围咬动词,勾勒出群山簇拥环抱的情态,体现出群山的险峻。

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修辞手法是重要一种化静为动的方式,但是,写作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之间的神韵及神似,因为其间夹杂的更多的是作者的一种感悟,一种情感,如果显得僵硬,勉强的话,表达效果会大失其色。

当然,我们要根据文章的实际需要来选择,灵活地选取动静结合的手法,要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用我的笔,写我的心,抒我的情。

【同步演练】
一位作家说过:我走过许多的地方,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那里如画的风景一次一次拨动我情感的弦。

那巍峨的高山,葱郁的树林,
可爱的小草,如果仔细体会,蕴含着触动灵魂的哲思。

请展开思维的翅膀,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叙写,可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佳作展示】
登山
● 湖南省新化县第二中学伍满红
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为了了解艾青眼中的这片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