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就友爱的十个小故事
团就友爱的十个小故事

团就友爱的十个小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蚂蚁的壮举突如其来的水包围了一小块陆地,那一小块陆地有许多的蚂蚁,是蚂蚁的家园。
蚂蚁们对水是很敏感的,因为它们不会水。
天要是要下大雨了,它们总是能够预先知道,于是就能看到它们浩浩荡荡搬家的场面。
但是这一次它们无法预先知道,因为这一次是人祸,那个人挖开了沟渠,要浇灌他的菜园子。
天灾可以预知,但是对于人祸蚂蚁们就无法预知了。
蚂蚁们爬出了洞穴,一阵慌乱,蚂蚁们秩序了,它们聚拢,聚拢,聚拢成了一个大大的蚂蚁团,这时,水漫了上去,蚂蚁团就漂在了水面,而且在微风的吹动下,蚂蚁团滚动,在水面上向前滚动。
没有一只蚂蚁松手,那蚂蚁团好像向前漂得很轻灵。
终于,他们抵达了陆地,它们分散开来,它们一定又一次开始重建家园。
那人看得呆了。
他在想,假如有蚂蚁不想在最外边想在里边安全着,还会有那紧密的蚂蚁团吗?假如有更多的蚂蚁这样想,还会有蚂蚁团吗?他的脑海闪现了一个词:团结。
这是他因为目睹蚂蚁的壮举而创造的一个词!他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词啊!他把蚂蚁的壮举讲给他的子孙,临了总要说一句:“团结啊!”他的子孙把蚂蚁的壮举讲给他们的子孙,临了总要说:“这就是团结啊!”后来蚂蚁的故事传丢了,一代叮嘱一代:“团结啊!3、十兄弟一个有不少于十个兄弟的家庭,也不晓得是为了女人还是家产的事,闹得是兄弟不和,外人见笑。
名人团结互助的故事

名人团结互助的故事
1、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
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三国时期,曹操领导下的张辽和乐津共同保卫合肥。
有一次孙权派十几万乒乓球进攻,他们是五位功勋相同的优秀将领中的两位。
他们以前一直是矛盾的,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他们仍然可以互相补充,共同进退,最终战胜敌人。
3、唐朝宰相陆贽当宰相时,听人们舆论太常博士李吉甫和一些人拉拉扯扯谋私利,陆贽没做调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把李吉甫贬到明州去做长史。
李吉甫当然心理很不痛快,一些人也为这件事抱不平。
后来皇帝听了谗言,把陆贽贬到长江三峡附近的忠洲当别驾。
后上任的宰相知道陆贽与李吉甫之间的过节,就把李吉甫提升为忠洲刺使,目的是想利用他和陆贽的矛盾,压制陆贽永远不能回京城。
可是李吉甫是个心地宽厚又聪明的人,他主动请陆贽吃饭,诚恳的和他交谈,陆贽很感动,坦直的诉说了过去的事,向李吉甫表示歉意,从此两人共同商议工作,团结相处很和谐。
讲团结的小故事

讲团结的小故事【篇一:讲团结的小故事】有时候,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
那些成就,需要团队的智慧与努力,团结,就是力量。
让我们从哪些团结的之中品味团队的力量吧!这是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它可以帮助我们,一步一步向成功迈进。
1、《喝汤》有一个装扮像魔术师的人来到一个村庄,他向迎面而来的妇人说:我有一颗汤石,如果将他放入烧开的水中,会立刻变出美味的汤来,我现在就煮给大家喝。
这时,有人就找了一个大锅子,也有人提了一桶水,并且架上炉子和木材,就在广场煮了起来。
这个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汤石放入滚烫的锅中,然后用汤匙尝了一口,很兴奋的说: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点洋葱就更好了。
立刻有人冲回家拿了一堆洋葱。
陌生人又尝了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些肉片就更香了。
又一个妇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盘肉来。
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无缺了。
陌生人又建议道。
在陌生人的指挥下,有人拿了盐,有人拿了酱油,也有人棒了其它材料,当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里享用时,他们发现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好喝的汤。
2、《所谓命运》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
有个人发现了他,以为是一只鸡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
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
于是,他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
由于长相古怪,许多的伙伴都欺负他。
他感到孤独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
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
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他问。
他的伙伴告诉他: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喔,那只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他发出内心的羡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那该多好!简直是痴心妄想!他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他说:你生来就是一只鸡,甚至连鸡们都为你的丑陋感到丢脸,你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所谓命运,就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
3、《钓鱼》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个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团结友爱的童话故事

团结友爱的童话故事我们都知道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其实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人生哲理,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阶段,多阅读些团结友爱的童话故事可以让小朋友们明白友谊的重要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团结友爱的童话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团结友爱的童话故事篇一有一只小青蛙,总是喜欢唱一支“呱呱呱,呱呱呱……”的歌。
他觉得自己是个音乐家,他梦想有一天有一个舞台,最好还一个音乐厅。
池塘里的荷花听到“呱呱呱”的歌,慢慢地探出了水面,她听呀听呀——她听到,小青蛙天天在唱“花!花!花!”她想:我一定要快快长,开出一朵最美最美的荷花,最好变成一只大花船。
就这样,荷花包里挤满了“花!花!花!”的歌声,荷花包当然就越挤越大,最后,就把花瓣挤得裂开来,裂成一朵大大的荷花!西瓜地的西瓜听到“呱呱呱”的歌,一个劲儿给自己打气,他听呀听呀——他听到,小青蛙天天在唱:“瓜!瓜!瓜!”他想:我一定要快快长,长成一个最大最大的西瓜,最好变成一个西瓜房子。
就这样,西瓜的肚子里装满了“瓜!瓜!瓜!”的歌声,越装肚子越圆,越装肚子也越鼓!小青蛙天天“呱呱呱,呱呱呱……”唱个不停。
在这样的歌声里,荷花越长越美,西瓜越长越大。
长大的荷花对青蛙说:“你把当做香花船吧!”这个主意真不错,小青蛙在花船上唱歌时,荷花像个大舞台,又美丽又芳香的大舞台。
成熟的西瓜对青蛙说:“你把我做成西瓜房子吧。
”青蛙觉得这个主意真是妙,就住进了西瓜房子。
他在房子里呱呱唱的时候,西瓜房子像个音乐厅。
“呱呱呱,呱呱呱……”小青蛙、荷花、西瓜都觉得这支歌真棒,帮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真是呱呱叫的一支歌啊!团结友爱的童话故事篇二一只小猴在自己的家门口种了一棵桃树,希望在夏天能吃上甜甜的桃子。
小树一天天长大了。
有一天,小树被风吹得东倒西弯。
小树痛苦地说:“小猴,快帮帮我,我要被大风吹倒啦!”小猴听见了,连忙给小树做了个支撑架。
小树终于在风中站稳了,感激地小猴说:“谢谢你,小猴!”过了一段时间,桃树身上又长了蛀虫,小猴又立即把树上的蛀虫捉了个一干二净。
通过团结合作取得成功的小故事_有关团结合作的小故事

通过团结合作取得成功的小故事_有关团结合作的小故事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团结合作是一个团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通过团结合作取得成功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通过团结合作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篇1:三个和尚的故事有一句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今,这三个观点过时了.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这是协作的办法,也叫"机制创新".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由三个和尚没水喝,到三个和尚通过不同的办法达到共同的目的,关键在于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发扬了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故事新解,给我们新的启发!通过团结合作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篇2: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团结的故事15个

团结的故事15个团结的故事15个团结的故事(一):铁人王进喜带领玉门人挖石油: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1958年9月,王进喜带领全队月钻井进尺5009.3米,创当时全国最高纪录。
10月,荣获石油工业部颁发的钻井卫星红旗。
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
1950年春,王进喜经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从1950年春招工到1953年秋,王进喜一向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
他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
艰苦的钻井生产实践,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品格和大公无私的先进思想。
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人生旅途的一个里程碑。
入党不久,王进喜担任了贝乌5队队长,带领贝乌5队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优质快速钻井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中,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
10月,王进喜到xx克拉玛依参加石油工业部召开的现场会。
余秋里部长、康世恩副部长把一面钻井卫星红旗颁发给他。
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1959年9月,王进喜出席甘肃省劳模会,被选为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和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
休会期间,王进喜参观首都十大建筑,走过沙滩时,看到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才明白国家缺油,他感到一种莫大的耻辱,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蹲在沙滩北大红楼附近的街头哭了起来。
从此,这个煤气包成为他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之源。
团结的故事(二):xx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团结与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的团结与友谊都没法比的。
xx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我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
而恩格斯总是认为xx的才能要超过自我,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xx是第一提琴手而自我是第二提琴手。
他们一齐合作,亲密无间,《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团结合作一齐努力地结晶。
关于友爱的故事

关于友爱的故事故事一,小猫的救赎。
有一天,小明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它浑身是伤,瘦弱无比。
小明心里充满了怜悯,于是他把小猫带回了家。
他给小猫清洗伤口,喂它吃饭,慢慢地,小猫康复了。
从此,小猫成了小明的好朋友,它温顺可爱,给小明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爱不分种族,不分界限,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就能感受到友爱的力量。
故事二,邻里之间的帮助。
在一个小区里,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生活上需要帮助。
有一天,他们家的水管爆裂了,水流得满地都是,老夫妻束手无策。
这时,邻居们纷纷前来帮忙,有的拿来工具,有的帮忙清理水渍,有的送来食物。
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把老夫妻家里的问题解决了。
老夫妻感激不尽,邻里之间的友爱之情更加浓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愿意伸出援手,就能传递友爱的力量。
故事三,团队的力量。
在一个公司里,有一个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团队成员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大家互相帮助,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友爱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团队的力量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爱是团队凝聚力的源泉,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一些关于友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让人感动,或让人思索,或让人感悟。
友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它可以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快乐,让世界充满爱和希望。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友爱,多一些帮助,让友爱之情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让友爱之力在我们行动中流淌。
愿友爱之情永远伴随我们,让世界因友爱而更加美好。
小伙伴间团结友爱的小故事资料

小伙伴间团结友爱的小故事资料
1、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
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2、席勒与歌德
从1794年起,席勒与歌德开始密切合作,友谊日深。
他们合作的10年中硕果累累,把德国文学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古典文学时期。
席勒在歌德影响下,逐渐摆脱康德唯心主义哲学影响,焕发出文学创作的巨大热情,写出了古典文学的代表作。
其名剧《华伦斯坦》(1799)三部曲、《奥尔良的姑娘》(1801)和《威廉·退尔》(1804)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席勒还写了叙事诗《潜水者》和《手套》等。
1799年12月,席勒迁居魏玛,翻译W.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和J.拉辛的《菲德拉》等剧,还与歌德一起从事舞台艺术实践。
席勒在魏玛剧院排演了歌德的《埃格蒙特》和G.E.莱辛的《智者纳旦》等剧,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
席勒和歌德合作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就友爱的十个小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蚂蚁的壮举
突如其来的水包围了一小块陆地,那一小块陆地有许多的蚂蚁,是蚂蚁的家园。
蚂蚁们对水是很敏感的,因为它们不会水。
天要是要下大雨了,它们总是能够预先知道,于是就能看到它们浩浩荡荡搬家的场面。
但是这一次它们无法预先知道,因为这一次是人祸,那个人挖开了沟渠,要浇灌他的菜园子。
天灾可以预知,但是对于人祸蚂蚁们就无法预知了。
蚂蚁们爬出了洞穴,一阵慌乱,蚂蚁们秩序了,它们聚拢,聚拢,聚拢成了一个大大的蚂蚁团,这时,水漫了上去,蚂蚁团就漂在了水面,而且在微风的吹动下,蚂蚁团滚动,在水面上向前滚动。
没有一只蚂蚁松手,那蚂蚁团好像向前漂得很轻灵。
终于,他们抵达了陆地,它们分散开来,它们一定又一次开始重建家园。
那人看得呆了。
他在想,假如有蚂蚁不想在最外边想在里边安全着,还会有那紧密的蚂蚁团吗?假如有更多的蚂蚁这样想,还会有蚂蚁团吗?他的脑海闪现了一个词:团结。
这是他因为目睹蚂蚁的壮举而创造的一个词!他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词啊!
他把蚂蚁的壮举讲给他的子孙,临了总要说一句:“团结啊!”
他的子孙把蚂蚁的壮举讲给他们的子孙,临了总要说:“这就是团结啊!”
后来蚂蚁的故事传丢了,一代叮嘱一代:“团结啊!
3、十兄弟
一个有不少于十个兄弟的家庭,也不晓得是为了女人还是家产的事,闹得是兄弟不和,外人见笑。
年迈的母亲看着儿子们像一盘散沙,心急如焚,赶紧把儿子们召集起来开会。
会上,母亲拿出一大把筷子,先是分给每个儿子每人一根筷子,让他们折,结果,个个都轻易折断了;然后,母亲拿出十根捆绑在一起的筷子,再让他们逐个折,这下谁也没折断。
大家也用不着母亲说了,心里恍然大悟,明
白了只有团结一起,才不受他人欺负。
这会开得精短简约,但收效巨大。
从此,兄弟一笑抿恩仇。
4、葫芦兄弟的故事
传说葫芦山里关着蝎子精和蛇精。
一只穿山甲不小心打穿了山洞,两个妖精逃了出来,从此百姓遭难。
穿山甲急忙去告诉一个老汉,只有种出七色葫芦,才能消灭这两个妖精。
老汉种出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大葫芦,却被妖精从如意镜中窥见。
它们摧毁不了这七个葫芦,就把老汉和穿山甲抓去。
七个葫芦成熟了,相继落地变成七个男孩,穿着七种颜色的服装。
他们为了消灭妖精,救出老汉和穿山甲,一个接一个去与妖精搏斗。
红娃是大力士,但有勇无谋,落入蜘蛛网被擒。
橙娃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却被妖精的六棱镜射瞎了眼睛。
黄娃是硬铁头,由于寡不敌众,被妖精用磁石吸住。
绿娃有水性,被妖精用罂粟花醉倒。
青娃会火功,又被妖镜的寒光变成冰人。
蓝娃有隐身术,想去偷妖精的如意宝镜,反被他们吸进自己的宝葫芦,也被他们活捉。
妖精把七兄弟送进炼丹炉,想炼成七心丹。
这时,他们联合起来,发挥各人的法术,冲出炼丹炉,终于打败妖精,并把他们收进宝葫芦里。
故事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战胜一切的困难。
5、偷油的老鼠
三只老鼠同去一个很深的油缸偷油喝,够不到油喝的它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大家轮流喝,有福同享。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想:“油就这么多,大家轮流喝一点儿也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饱。
”夹在中间的老鼠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喝光了,那我怎么办?我看还是把它放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第三只老鼠也暗自嘀咕:“油那么少,等它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儿?倒不如趁这个时候把它们放了,自己跳到缸底饱喝一顿。
”于是,第二只老鼠狠心地放开第一只老鼠的尾巴,第三只老鼠也迅速放开第三只老鼠的尾巴,它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里去了。
最后,三只老鼠都淹死在油缸里。
故事启示:团队成员之间只有真诚合作,才能顺利实现团队目标。
6、两驴吃草
两头驴,被一根绳拴住了,它们的两边各有一堆草。
它们反向走各去吃自己这边的草,可是绳子不够长,两头驴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
经过思考,它们共同协作先吃一边的草再吃另一堆草。
它们能看到共同的利益而进行协作,如果它们互不相让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将谁也吃不到草。
7、将相和
秋战国时期,赵国优秀将领廉颇以英勇善战闻名立下无数战功,地位很高。
蔺相如当时是一位赵王身边宦官的门客,被推荐完成送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做城的任务。
当时秦国强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国的城池,不送又怕得罪秦国,蔺相如肩负国家利益和荣辱,冒生命危险以聪明才智和胆识完壁归赵,得
到赵王赏识和封赏。
不久秦赵两国国君在滇池相会,蔺相如又立大功为、找国挽回面子。
赵王封他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蔺相如不满,觉得自己在沙场上为赵国拼命,攻下无数城池立下汗马功劳,蔺相如动动嘴皮字就比自己功劳还大,很不服气。
蔺相如得知廉颇对自己有意见处处忍让,别人说他是怕廉颇,他却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能怕廉将军?现在秦国不敢入侵,因为赵国有得力将相,一旦我们不和,就会削弱赵国力量,秦国趁机入侵怎么办?我不论功争权,为的是国家大局,将相的共同利益!\”此话传到廉颇耳里,廉颇也是身明大义之人,主动负荆请罪。
将相和的佳话流传至今。
8、折箭的故事
某落头首领有三个儿子,都十分勇敢彪悍,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
首领老了,担心自己死后三个儿子争位而导致部落分裂。
有一天,首领把三个儿子叫来,表示准备传位给他们三个中的力气最大的一个。
测试的方法是放一堆羽箭,让三个儿子同时测试,看谁折断的多。
折断一根箭时,三个儿子都能很轻易做到。
折断五根箭时,三个儿子用用力也都能做到。
折断十根箭时,三个儿子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才能办。
但等到二十根箭时。
没有哪个儿子能办到。
首领对三个儿子说,你们看自己折断箭。
如果把这二十根一根一根折断,是不是能容易。
而要一下子折断二十根箭,是不是就很难甚至办不到。
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父亲希望你们无论是谁当了首领,其他兄弟都应当服从他而不是拆他的台。
三兄弟听了很感动,发誓在父亲百年之后,一定不为了首领之位而自相残杀。
9、够不着的长筷子
上帝分给两个家庭两把长筷子。
第一个家庭把长筷子当作普通筷子使用,把食物只往自己嘴里送,可是筷子太长了,他们根本就吃不到食物,结果都饿死了。
而第二个家庭却把食物往对方的嘴里送,他们互相喂食,互相帮助,他们一家就活了下来。
所以这告诉我们:要生存就要互相合作,这样才能团结进步。
10、三个和尚没水喝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
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长和尚。
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
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
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
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
小和尚和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
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
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
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
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寓意是团结力量大,互相推卸责任和义务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
烈士墓小学曹芮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