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PCR知识
荧光定量pcr收集信号

荧光定量pcr收集信号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qPCR)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基因表达水平的技术。
它通过实时监测扩增过程中的荧光信号变化,实现对目标DNA分子数量的定量分析。
荧光定量PCR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科研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荧光定量PCR简介荧光定量PCR技术自1996年问世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
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对目标DNA进行扩增,并通过检测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强度反映目标DNA的数量。
与传统PCR相比,荧光定量PCR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
二、荧光定量PCR实验步骤1.设计引物:根据目标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一端标记荧光探针。
2.模板准备:提取待检测样本的DNA,进行模板制备。
3.扩增:将模板DNA、引物、dNTPs等试剂加入PCR反应体系,进行循环扩增。
4.荧光检测:在扩增过程中,实时监测荧光信号变化,记录各周期扩增产物的荧光强度。
5.数据分析:根据荧光信号强度,计算目标DNA的数量。
三、荧光定量PCR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Ct值:Ct值(threshold cycle)是指目标DNA扩增至某一荧光强度时所需的循环数。
通过测量不同浓度模板DNA的Ct值,可以得到标准曲线。
2.计算相对表达量: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样本目标DNA的相对表达量。
3.数据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差异分析,判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四、荧光定量PCR应用领域1.基因表达研究:荧光定量PCR技术已成为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信号通路解析等领域。
2.疾病诊断: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病原体检测、遗传病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3.药物研发: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药物靶点筛选、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等。
五、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污染,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等。
荧光定量PCR技术

03
结果重复性差
可能原因包括实验操作不规范、仪器 故障等。解决方案包括规范实验操作 、定期维护和校准仪器等。
05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生物医学 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绝对定量
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确 定基因的表达量。
相对定量
比较不同样本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常用于研究基因 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或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表 达模式。
光信号的特性,实现对PCR产物的实时监测。
02
第二代荧光定量PCR技术
引入了特异性更高的荧光探针(如TaqMan探针),提高了检测的准确
性和特异性。
03
第三代荧光定量PCR技术
在第二代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荧光探针的设计,引入了多种荧
光基团和猝灭基团,实现了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
应用领域及意义
研究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研究微生物与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的相互 作用,揭示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机制和生态功能。
食品安全领域应用
检测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快速、灵敏地检测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保 障食品安全。
评估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重复性原则
设计合理的实验重复和对照,以验证结果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定量准确性原则
选择合适的荧光定量方法和标准曲线,确保 目标序列的准确定量。
样品准备与DNA提取方法
样品准备
收集待测样品,如组织、细 胞、血液等,并进行适当的 处理,如研磨、裂解等,以
释放DNA。
DNA提取方法
根据样品类型和实验需求选 择合适的DNA提取方法,如 酚氯仿抽提法、试剂盒法等 ,以获得高质量的DNA模板
荧光定量PCR基础知识

内参-校准生物学误差
• 内参用于校准实验过程对定量结果的影响核酸提取时通常以重量或体积 为单位取样,再加上提取效率和操作误差,造成等量提取物不一定来源 于等量细胞(或基因组)
1. 用DNase酶处理样本 2. 检测no-RT对照(不进
行逆转录的样本)
+RT 和–RT 应该至少 相差6-7 Cts
(大约1% 信号由DNA 产生).
+RT -RT
4 阳性对照-监控系统故障
• 内参(管家基因) – 标准品线性范围 – 灵敏度 – 扩增效率
• 外源阳性内对照 – 来源PCR产物 – 质粒 – 阳性样本
3’端的前4个碱基不能有3个以上的G
避免重复序列:避免序列中4个以上的G或连续6个A
选择C比G多的链当探针
5‘端第一个碱基不能为G,如为FAM,则第二个碱 基 也 不 能 是 G。5" 端染料最好连接在T或C碱基上 。
Primer PCR产物大小建议50-150bp
Tm值:58-60℃ Primer长度: 20bp
RNA降解(小量等份分装)
两步法
• 先将RNA逆转录成cDNAs
• 将cDNAs 1:2 – 1:10 稀释
• 加入反应板中,实时扩增 cDNA,或-20º C储存(稳定保 存数周)
– 优势:cDNA远比RNA稳定, 可以反复冻融多次
– 不足:和一步法相比,需要更 多的加样步骤
预扩增
传统的基因表达分析
• 原始光谱视图(Raw Date ) : 显示PCR反应中荧光信号的软件视图 • 背景组分: 仪器基座的背景“噪音”。
背景噪音影响反应的灵敏度。 背景读数存储于计算机并被反应的荧光信号扣除
纯荧光校正
荧光定量pcr实验原理与应用

荧光定量pcr实验原理与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DNA扩增技术,通过检测PCR反应体系中的荧光信号实时监测DNA的合成量。
这种技术结合了传统PCR的高效性和荧光探针的高度特异性,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病原体检测、基因定量、基因型鉴定等领域。
一、原理荧光定量PCR利用荧光信号与PCR产物数量呈正比的原理,通过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强度变化来确定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初始量。
在PCR反应中,荧光探针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并发出荧光信号。
随着PCR反应的进行,产物数量逐渐增加,荧光信号也随之增加。
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增长曲线,可以确定初始模板DNA的数量。
二、应用1.基因表达分析:荧光定量PCR可用于实时监测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检测靶基因的mRNA量来研究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
2.病原体检测:荧光定量PCR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如病毒、细菌等,对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3.基因定量:荧光定量PCR可用于定量分析基因拷贝数、基因表达水平等,对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诊断有重要作用。
4.基因型鉴定:荧光定量PCR可用于检测基因型多态性,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等,用于遗传学研究和个体鉴定。
三、优势与传统PCR技术相比,荧光定量PCR具有以下优势:1.高灵敏度:荧光信号与PCR产物数量呈正比,可实现低拷贝数DNA的检测。
2.高特异性:荧光探针设计精准,可准确识别靶基因序列,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3.实时监测:可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中的荧光信号,得到实时、准确的反应动态信息。
4.高准确性:荧光定量PCR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
荧光定量PCR作为一种高效、高灵敏的DNA定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荧光定量PCR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荧光定量pcr名词解释

荧光定量pcr名词解释
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检测和测量DNA、RNA的数量。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名词解释:
1.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DNA序列的技术。
2. 荧光探针:一种用于检测PCR反应产物的荧光标记物,通常包括一个特异性引物和一个荧光探针。
3. CT值:cycle threshold值,是指PCR反应中,荧光信号达到设定阈值(通常为背景噪声的2-3倍)所需的循环次数。
CT值越低,说明起始模板的数量越多。
4. 标准曲线:荧光定量PCR中用于测量目标序列的相对数量的方法之一。
通过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并进行荧光PCR,得到一条标准曲线后,可以利用未知样品的CT值和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5. 绝对定量:通过荧光定量PCR和标准曲线的方法来测量目标序列的绝对数量(如基因拷贝数)。
6. 相对定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测量目标序列与参考序列(如内参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通常使用2-ΔΔCT法计算。
- 1 -。
(完整版)荧光定量PCR简介

1.3 数学原理
Real time Q-PCR动力学曲线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基线阶段 , 指 数增长期、线性增长期和平台期。
定量PCR的几个重要的参数:
基线→阈值→CT值→ [DNA]0 基线就是扩增曲线的水平部分。
1化.4.1学染原料理法化—学—原理染料法
SYBR Green I 是一种结合于DNA双链小沟的染料。游离时不 发光,与DNA结合时发光。每形成一个DNA双链,就有一定 数量的染料结合上去。所以荧光信号强度与DNA分子总数目成 正比。
1化.4.2学探原针法理化—学—原理探针法
TaqMan探针是一种寡核苷酸探针。每产生一条 DNA链,就切断一条探针,然后产生一个单位信 号,信号强度与结合探针的DNA分子数成正比。
• 3、其它。例如SNP检测,性别鉴定等。
5曲、Q线PC成R定弯量曲的的常见原问因题
5.1 扩增曲线弯曲
➢原因:样品浓度跨度太大,有的样品浓度太高,在同一基线 设置情况下,会导致Ct值太小(小于基线右侧)的样品的曲线 在右侧下跌。 ➢解决方案:对于能检测出Ct的样品,读出数据;浓度太高的 样品,需稀释后另做实验。
VS
StepOnePlus™ System
Life Tech-ViiA7
4.1 S两tep种On仪e P器lus及比V较iiA7对比
4.荧2 荧光光定定量量的的应用应用
• 1、DNA或RNA的定量分析。包括病原微生 物或病毒含量的检测,转基因动植物转基 因拷贝数的检测等。
• 2、基因表达差异分析。例如比较经过不同 处理样本之间特定基因的表达差异(如药 物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特定 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以及cDNA芯片 的确认。
荧光定量PCR

荧光定量PCR1.基线:是PCR前期的背景荧光,在扩增的前期为达到指数级扩增,没有达到统计学的计算,里面也会发生部分的反应,会有部分的荧光产生。
2.阈值:必须高于基线的杂乱无章区域,但必须低于上面的平台期。
3.CT值:所有的样本达到阈值时的循环数,CT值低表明扩增的效率高,模板的浓度比较到,引物和模板结合效率高,在较少的循环可以达到阈值。
4.常用的方法--SYBR Green法原理:凡是双链都结合,只要有双链DNA产生,染料就马上结合上去,产生荧光,所以特异性不高,即使是引物二聚体它也会识别的。
坏处:特异性不高,只要是双链就结合,产生荧光。
优点:敏感性高,即使低拷贝也会被测定出来,所以缺点是可能是加阳性。
注意:1)加样时一定记住,不能产生气泡,加样时缓慢加,放枪时一定要缓慢的。
2)先加阴性空白对照,再加检测样本,再加阳性。
如阳性样本跑出来了,证明反应体系没有问题,引物没有问题。
阴性对照是把加模板的换成加灭菌水。
3)RNA提出来后必须立马反转录,否则降解很快,而mRNA 不易降解。
.4)每个反应必须设置对照,同一个样本必须平行跑3次重复,即使跑3个孔。
5)加荧光染料时必须避光,如在工作台上把工作灯关掉。
5.绝对定量:病毒和细菌可用6.管家基因的选择: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7.溶解曲线:双链解链时需要解链温度,通过曲线可以判断特异性。
如果只出现一个峰,则表明解链的温度一致的,扩增出的产物特征性很强;如果在一个高峰的前面出现一个小峰,多半是因为引物二聚体引起的。
CFX1.95℃,退火温度一般在65度左右,所以引物设计要注意退火温度2.一旦基线确定了,就不要改变,否则值不准确3.图片的最下面即基线下面,必须有阴性对照4.溶解曲线--右图管家基因与目的基因最好在同一个板上跑5.在延伸温度那添加相机,记录图像设计1.creat new---设计退火温度和时间--在延伸温度那添加相机--右下角--ok --保存设置--Next左上角的Creat new--选中需要多少个样本---sample type--unknown表示测定未知的(一般点击,用于检测样本)、NTC表示阴性对照表示那个模板不含目的基因,其他的一样,standard 表示标准样品--load---STBR(染料法)--Target name 输入GAPDH--Replicate size 选中3---vertal--ok--保存命名--nextnext--notes 命名---close lid ---start run。
荧光定量pcr原理

荧光定量pcr原理
荧光定量PCR(qPC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DNA定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基因型鉴定、病原体检测等领域。
其原理基于PCR技术,通
过在PCR反应中引入荧光探针,实现对PCR产物的实时监测和定量分析。
首先,qPCR的基本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在PCR反应中合成新的DNA链,同时引入荧光探针。
在PCR反应过程中,荧光探针与靶标DNA结合,释放出荧光信号。
随着PCR反应的进行,荧光信号的强度与反应产物的数量成正比,可以通
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从而实现对反应产物的定量分析。
其次,qPCR的原理还涉及到荧光探针的设计和选择。
荧光探针一般由荧光染
料和一个与靶标DNA特异结合的探针序列组成。
在PCR反应中,荧光探针与靶标DNA结合后,荧光染料受激发光,产生荧光信号。
荧光信号的强度与靶标DNA的数量成正比,可以通过标准曲线法或计算相对表达量来进行定量分析。
此外,qPCR的原理还包括内参基因的选择和数据分析。
在qPCR实验中,通
常会选择一个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作为参照物,用来对靶标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校正。
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和结果解读,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总的来说,荧光定量PCR的原理是基于PCR技术和荧光探针的结合,实现对PCR产物的实时监测和定量分析。
通过合理设计荧光探针、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
和进行严谨的数据分析,可以确保qPCR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基因表达
分析、基因型鉴定、病原体检测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进行基因分离、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等生物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到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即PCR技术。
荧光PCR是近年来科学家和学者常用的手段,本文就对荧光PCR的原理、常用探针的优缺点以及多重荧光PCR技术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荧光PCR;探针;多重荧光PCR聚合酶链反应( PCR) 技术自1985年问世以来,以其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和速度快在分子生物学等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
但是,利用传统的PCR 技术进行检测鉴定时,需要进行扩增反应后的电泳分离及染色处理,且不能准确定量,使其应用受到限制[2]。
荧光PCR 技术拥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已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1]。
1、荧光PCR原理荧光PCR的原理是以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为基础。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是当一个荧光分子(供体分子)的荧光光谱与另一个荧光分子(受体分子)的激发光谱重叠时,供体荧光分子自身的荧光强度衰减,受体荧光分子的荧光强度增强。
Ct值是指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Ct值是实时荧光PCR 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C 代表循环(Cycle),t代表阈值(Threshold)。
每个模板的Ct 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 值越小。
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做出标准曲线。
因此,根据荧光探针的发光基团所发出的荧光强度与PCR 产物的数量呈对应关系,只要对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并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与普通PCR相比,荧光PCR可以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中每一个循环扩增产物的变化,可以对初始模板量进行定量分析。
概括地说,荧光PCR的基本原理就是样本核酸扩增呈指数增长,在反应体系和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样本DNA含量与扩增产物的对数成正比,由于反应体系中的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物(荧光探针)与扩增产物结合发光,其荧光量与扩增产物量成正比,因此通过荧光量的检测就可以测定样本核酸量[2]。
2、常用探针及其优缺点目前,常用的探针有全基因组核酸探针、克隆探针、寡核苷酸探针、单链RNA探针、cDNA探针、蛋白质探针以及酶探针。
(1)全基因组核酸探针利用全部染色体DNA或部分DNA作为探针。
主要用于区别某些种属的遗传相关性较小的生物,其优点在于:探针的制备简单、价廉;在传统的DNA-DNA分子杂交技术中,由于利用了尽可能多的杂交位点,因而最敏感,适用于检验经纯化培养的细菌。
但此类探针的特异性较差,因而有可能出现交叉反应而导致假阳性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2)克隆探针此类探针可以是整个重组的质粒,也可以是经限制醉切下的特异基因或其中的某一片段,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即具有全染色体探针的敏感性,又避免了相关物种间的交叉反应。
对于细菌来说,可用于鉴别细菌的毒力株或非毒力株。
但这类探针的制备条件要求较高,需事先将生物的特殊DNA片段分离出来并克隆入适当的载体中,然后用杂交方法筛选和鉴定含特异DNA片段的克隆。
(3)寡核苷酸探针这是在详细分析了解某一生物的特异核酸序列,或从已知蛋白质氨基酸顺序按相应密码子推导出DNA的碱基顺序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最特异的区域由人工合成的短链探针(碱基数常在10 -50个之间) ,其特点是:特异性较高,往往能区别染色体上一个碱基的突变;由于其链短,分子量小,因而杂交时间较短(仅需1-2小时),而且可预测杂交条件;可直接利用DNA序列人工合成获得特异片段而无需分子克隆,获得探针相对容易。
但另一方面由于其链短致使标记率较低,影响了检测的敏感性,往往仅能检出含很少的标本[3]。
如,TaqMan探针是一种寡核苷酸探针,PCR 扩增时,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再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其结合位点在两条引物之间,只与模板特异地结合。
荧光报告基团(reporter,R)连接在探针的5’末端,而荧光淬灭基团则在3’末端。
当完整的探针与目标序列杂交时,荧光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与3’端的淬灭剂接近而被淬灭。
但在进行延伸反应时,聚合酶的5’外切酶活性将探针进行酶切,使得荧光基团与淬灭剂分离。
其缺点是价格昂贵[4]。
(4)RNA探针此类探针一般都是单链,它具有单链DNA探针的优点,又具有许多DNA单链探针所没有的优点,主要是:RNA:DNA杂交体比DNA:DNA杂交体有更高的稳定性,所以在杂交反应中RNA探针比相同活性的DNA探针所产生信号要强。
RNA:RNA杂交体酶切时比DNA:RNA 杂交体容易控制,所以用RNA探针进行RNA结构分析比用DNA探针效果好。
(5)cDNA探针以RNA为模板,用反转录酶合成单链cDNA探针。
cDNA单链探针主要用来分离cDNA文库中相应的基因。
用双链探针杂交检测另一个远缘DNA时,探针序列与被检测序列之间有很多错配。
此外,两条探针互补链之间的配对却十分稳定,即形成自身的无效杂交,结果使检测效率下降。
cDNA探针可解决这类问题。
但是单链cDNA探针往往自身配对,使用时要事先解成单链[5]。
(6)蛋白质探针就是能与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的有机小分子、无机离子、金属离子配合物和量子点等,这些物质与蛋白质结合生成超分子复合物之后,体系的光谱、电化学等性质发生改变,从而提供蛋白质浓度或结构方面的信息。
其中量子点探针最为常用。
与传统的染料分子相比,量子点具有多种优势,主要有宽带激发、窄带发射、发光强度大、抗光漂白、光谱特征由量子点的体积大小决定。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目前量子点在国内尚未商品化。
目前已应用于蛋白质研究中的量子点主要有CdS,CdS- ZnS, CdSe- ZnS等[6]。
(7)酶探针此类探针中,分子信标核酶探针最为常用,其优点是设计简单、操作简单以及准确真是灵敏地反应核酶切割反应过程,为核酶筛选及切割动力学研究提供直接依据[7]。
关于探针标记方面,放射性同位素是最早使用的,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探针标记物。
常用的同位素有32P、3H、35S。
其中,以32P应用最为普遍。
放射性标记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pg级;缺点是易造成放射性污染,而且同位素半衰期短、不稳定、成本高。
因此,放射性标记的探针不能实现商品化。
目前,许多实验室都致力于研究非放射性标记的探针。
目前应用较多的非放射性标记物是生物素和地高辛,二者都是半抗原。
生物素是一种小分子水溶性维生素,对亲和素有独特的亲和力,两者能形成稳定复合物,通过连接在亲和素或抗生物素蛋白上的显色物质(如酶、荧光素等)进行检测。
地高辛是一种类固醇半抗原分子,可利用其抗体进行免疫检测运用原理类似于生物素的检测。
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的检测灵敏度可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相当,而特异性优于生物素标记,其应用日趋广泛[5]。
3、多重荧光PCR技术进展多重荧光PCR法融汇了PCR的灵敏性和光谱技术定量精确的优点,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操作方便、快速,整个扩增和产物分析过程均在密封单管内完成,不需电泳和紫外或染色观察,并通过微机控制,实现了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实时动态检测和自动分析结果。
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PCR扩增产物污染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8]。
该技术按照荧光PCR的原理,采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荧光双链探针,主要运用在多组分检测实验中。
由于不同的荧光染料有不同的发射波长,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双链探针标记上不同的荧光染料,虽然在同一管中使用了不同的双链探针,但可以通过对不同波长光谱的检测,探测出PCR反应过程中各荧光染料标记的双链探针的荧光信号的变化,从而获得检测结果。
多重荧光PCR技术不仅保持了目前定量荧光PCR 的诸多,而且增加了能在一管PCR反应中同时检测样品的多种组分的优点。
但多重荧光PCR检测反应体系影响因素复杂,尤其是二重以上更是繁琐,所以检优化检测反应体系是该技术的瓶颈。
对多重荧光PCR反应循环条件的优化,主要是延伸时间、退火时间和退火温度(在多重PCR反应中关键是设计合理的目标检测组分的引物,要求在单重PCR中这些引物的退火温度差别不能太大)、PCR循环数、荧光信号的采集温度(关键是设计合理的目标检测组分的探针)。
由于不同的引物、模板、探针、引物浓度、探针浓度、模板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及其比例、缓冲液成分与浓度等会在PCR反应中产生复杂的综合效应,所以多重反应中试剂组分的优化最为复杂和关键,主要包括引物和探针的量(根据目标检测组分,合理优化相应的引物的量)、dNTP 和MgCl的浓度(MgCl的浓度是优化的关键)、PCR缓冲液的具体成分(包括PH值)、模板DNA的量和TaqDNA聚合酶、另外还有佐剂的使用(DMSO,甘油,BSA等)。
由于多重荧光PCR技术的诸多优点,该技术除了应用于转基因生物检测外,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领域。
如在食品卫生的应用,食品中污染的病原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快速检测食品中病原细菌是及时有效预防病原细菌传播及食物中毒的重要前提,多重荧光PCR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细菌。
在医疗卫生的应用,沙门菌属、志贺菌属、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素大肠埃希菌是常见的引起人类和动物细菌性痢疾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肠道致病菌,严重的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牲畜的安全,常见病原菌的检验方法存在着检测周期长、工作量大、所需试剂多,而且假阴性率高,灵敏度低,或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等缺点,多重荧光PCR技术的快速、简便、准确、特异地检测方法是其理想的检测方法,应用前景广阔,还有在众多的基囚诊断项目,例如检测甲、乙、丙、丁、戊各型肝炎;检测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单纯疤疹病毒等各种性病;在遗传疾病诊断中对等位基因的检测,多基因遗传病的突变检测,基因表达异常所致的遗传病检测等等[9]。
4、结语在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的将来,荧光PCR,尤其是多重荧光PCR,这种能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出多靶基因序列的方法,必能泛用于临床检测、基因表达研究、转基因研究,药物疗效考核、病原体检测等诸多领域。
参考文献[1] 徐楠楠,胡桂学.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21):24-27.[2] 陈旭,齐凤坤,康立功,李景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08):148-155.[3] 刘鲁川,史俊南,吉昌华.口腔厌氧菌核酸探针种类和进展[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4,4(03):180-182.[4] 周晓丽,朱国坡,李雪华,王艳玲,刘兴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与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02):87-89.[5] 岳朝宽.核酸探针技术[J].中学生物学,2006,2(06):07-08.[6] 俞英,周震涛.蛋白质光谱探针的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04):628-632.[7] 孟祥贤,王柯敏,谭蔚泓,李军,唐志文,郭秋平,黄杉生,李杜.分子信标核酶探针用于核酶切割反应的实时监测[J].科学通报.2003,48(20):2132-2136.[8] 贝峰.多重荧光PCR检测产vero毒素大肠杆菌(VTEC)方法的研究及初步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7.[9] 董进法..转基因生物多重荧光PcR检测体系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