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研究摘要:全球的经济一体化要求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及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导入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本文结合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文化导入语言教学文化缺失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交流活动中,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来,由于合作双方不了解彼此的文化而引起文化冲突,使交际受阻的现象屡见不鲜,给彼此的合作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损失。

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需要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

近年来, 学者们对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向纵深发展,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已经成为一项迫切而现实的任务, 愈来愈受到外语学界研究者以及教育参与者的广泛重视。

这也相应地提高了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要求。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现状语言不是独立存在于社会中的客体,它与思维、文化和交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语言学家借鉴文化学、心理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语言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语言学的跨学科特点更加明显。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植根于语言,将两者的关系分割会导致二者在意义上的不完整。

语言学的研究为语言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养分,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曾说过:“培养学生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是培养能说流利语言的傻瓜的最好方式。

”因此,要转变教学模式,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将其与跨文化交际学结合,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丰富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宽容的情感,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有效性。

下面提出了几种策略,供教师参考。

一、文化导入策略1. 选文选择。

在语文教材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如《论语》、《史记》、《红楼梦》等,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2. 外部文化资源引入。

利用多媒体、图书馆、博物馆等外部资源,给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中国传统绘画、京剧、民间艺术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其中的美妙和魅力。

二、文化课堂策略1. 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课。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课,让学生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其深厚内涵和学问,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注重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诗词、歌曲、小说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三、活动设计策略1. 文化体验活动。

组织学生观看传统文化表演、参观传统文化景点、参加传统文化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2. 文化创作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提升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评价方式策略1. 应用题型设计。

在语文考试中增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答题,以考察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文化素养评价。

通过平时表现、作品展示、文化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进行评价,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中华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大 障碍 。中国和西方在历 史 、 传统 、 风俗 习惯 、 地理 、 教 、 宗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诸 多方 面存 在很大差 异 , 这种文 化方 面的差异反映在语言表 达方式上 也会有很 多差异 , 掌握 汉语 和英语之 间的文 化差异 , 才能增强学生 运用英 语进行交 际的
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 中 , 能准确 察觉 到 中西 文化 的异 同 , 进
相关知识融人进 课堂 教学 中 , 以开拓学生 的眼界 , 而培 可 进
维去思考 , 去交流 , 从而造成交 际失 败。因此 , 大学英语 教学 中, 进行文化 融入具 有极 大的重要性 , 主要体 现在 两个 方 面 : 首先 , 中西 文化差异方面知识的缺失成 为了 当今 英语学 习的
调英语语 言的基本技 能 , 在学 生实 际交 流 的过程 中, 往往 难 以正确 的表 达和 理解 , 造成 交流 的失 败。因 此 , 现代外 语 教
:' L :
: ・ ‘: ‘: 一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刘媛 媛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宁 沈阳 1 0 3 ) 辽 11可分 , 每个 民族 的语 言背后都 蕴藏着独特 的文化特 点 , 实现真 正意 义上的语 言 交流, 了要 要 除
行顺畅交流的能力。


文化导入在外语教 学中的重要性
“ 语言是文化 的载体 , 是文化的一个最重要 的组成部 分 ,
而文化的传播则必须 以语 言为媒 介 , 进行 传播 , 者互 相渗 二 透 , 同发生 作用 。 共 ”…北京 外 国语 大学 胡 文 仲教 授 提 出 , “ 习一种语言应该 同时发展 两种 能力 : 学 语言能 力 (igi i 1 usc n t cmpt c ) o e ne 和社 会能力 (oi o e n e , e sc lcmpt c ) 即文化 能 力 ” a e 。 美国语 言学 家 R b r认 为 , 学 习一 门外语 的 目标 是使 用这 oet “ 门语 言的能力 , 目的语 的语 言及 文化方面理 解它 的意 思及 从 内涵 ” 语言和文化 相互依存 , 过学 习语 言 , 以了解 其 。 通 可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导入策略——以《世纪英语综合教程》为例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导入策略——以《世纪英语综合教程》为例

二、 结合词汇解析其中的文化 内涵
在涉 及到 C i i eU i3 B o 2 时 , 中有很多饮食方面 的词汇 , u sn {n t , o k ) 其 可 谈谈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 味道 , 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 、 香 、 形如 何 , 营养一定要 得到保证 , 味、 而 讲究一天要 摄取多少热 量、 维生 素 、 白质等等。即便 口味千篇一律 , 蛋 也一定要吃下去—— 因为有营养。比 如牛排 的制作, 不管怎么豪华高档 的餐厅 , 从洛杉矶到纽约 , 牛排都只有一 种味道 , 艺术可 言。作为菜肴 , 无 纵然有 搭配, 那也是在盘 中进行的, 一盘
1 s ih . t i e s y d s us e t e i p r a c a d s r t gi s o C n e a d f re g c l u e i t o u t o i c l e e hS s a ic s s h m o t n e n t a e e f hi es n o i n utrs nrdcin n o l g p r o e o r a h n t e fi al g al i f r i n l n u g u p s f ecig h n o n o e g a g a e E g s t a h n p o e s f o s v r l a g e t s rv t ? nl h i ecig r c s r m e e a n l s o e e h
科 学 论 坛
论大学英语教学 中的中西方 文化 导人策略
一 一
以《 世纪 英语综合教程》 为例
弋 亚娜
【 摘 ( 河南机 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河 南新乡 4 3 0 ) 5 0 2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 的。文化 的差异必然造成词 义、 语用 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 以《 世纪英语综合教程》 教材为 出发 文化 差异 文化导入

设计教学中地方文化的导入——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的研究

设计教学中地方文化的导入——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的研究

空间为主题 , 将其充实到图案构成 、 立体构成的训练 中, 加强构成 艺术与地方景观造型艺术 的结合 ,通过训练抽象 出完整独立的造
型。 在包装设计教学 中, 地方文化产 品的丰富资源 , 以旅游商品 、 纪
学生 体会产 品的“ 泛地域 化” 特征 , 以地方 体验为 主要 目标 的 在
文化 营销 中的劣势 , 以及设计的责任 。 这一层面的课程体系既包
了优越条件。
在学科基础课层面开设 “ 民俗文化 ” “ 、陕西文化及产业” 等 课程 ,从宏观视角讲授 陕西 丰富历史 文化资源及其产业现状和
形”“ 、移花接木”“ 、多元重构 ”传授地方文化的视觉设计表现。在 ,
设计基础课课程教学中, 以陕西文化景观 , 如兵马俑 、 大雁塔 、 古城
设计 表 现 中通过 对 文化 因子 中可 视 性 表达 的“ 接 使用 ”“ 张 变 直 、夸
将地 方文化引入设计教学首先要构建体现 地方 文化特色的
课程体 系。 这一课程体系从学科基础课程 、 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
课程 三个 层面予 以体现 。陕西科技大学地处 陕西 ,地方 空间体 验、 获取信息 的便利 , 以及文化资 源丰厚 , 为课程 体系构建 提供
文 化 的概 念及 其 空 间意 义 。
( 田园) 隐逸心态 , 以及宗教艺术 的传播与兴盛 , 共同构成 了关中的
文化意象 。 陕北地区民间艺术原生态的留存丰厚。 陕南地 区与巴蜀
文化 、 楚文化交汇 , 文化杂交现象突 出。 在相关课程的教学 中, 要求
教师讲授陕西 自然环境 、 人文环境特征 , 陕西地方视觉造型形 象 对 加以归纳和总结 , 提炼视觉符号 , 从不同专业设计角度予以体现。 如在景观设计教学中 ,对陕西不同地方装饰元素的象征表达予 以 汇总 , 或从造 型、 材质 、 色彩 , 或从象征寓意予 以提炼和再创造 , 在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教学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教学
须 遵照 “ 相关、 实用 、 循序渐 进 ” 几 项原 则 , 对文 化导 人的 内容 对 文化 的理解 和运用 。
作必 要的取 舍 。相关性 中的语 言材料 ,尽可 能 与语言教 学同 行。

3 、 社交 礼节和 习俗 方面 。 社 交礼仪是指 在人际交往 、 社 会
交 往和国 际交往活动 中 , 用 于表示尊重 、 亲善和友好 的行为 规

初 中英 语教 学 中 交礼节 因受 各 自文化 的影响和制 约 , 4 、 文化 背景知识方 面。 在 讲解《 牛津初 中英语} 9 B第一 单
1 、 从 语言本身来 看 , 文 化导入 在英语教学 中有其必 要性 。 存在显著 的差异 。 英 语作为 一种外来 语 , 它 是在 自身的文化实践 中发展起 来 的 ,
的文化 , 反过 来可 以更加了解 其国家和 民族 的文化 。 由于语言 介绍 , 不 仅有 助于 学生对 西方 社会 “ 把 神人化 ” 的思 想有所 了 和文 化是无 法分 割的 , 因此 , 从 语言本 身来 看 , 文 化导入 在英 解 , 而 且能促 使他 们对东 方文 化里 “ 把 人神化 ” 的传 统进行 比
在初 中英语 教学过程 中 , 教 师应充 分发 重利 用语言的基础 知识进行教 学 ,并 没有使 英语与本 国 的文 识 的主要阵地 。因此 , 把握其 中隐含的文化 知识 , 然后在课 堂上通 过多 化相结 合 , 通过这种文 化导入 的方式教育 学生 。 一味 地追求应 掘教材 内涵 , 试教育 , “ 满堂 灌”的教法 只会让学 生更加脱 离英语教 学本 身 种教学 活动展开巧 妙渗透 。在英语教材 中 , 其内容 十分丰富 , 的 目标 , 除了让学生 了解英语 学习的基本 知识外 , 更 加重要 的 选材也 较为广泛 , 许 多文章包含 了西方文化 背景知识 。所 以 ,

思政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思政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思政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利用古诗文经典名句,渲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用古诗文经典名句,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将其中的道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在古人的爱国情怀中体会民族责任感。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经典名句向学生传达了拼搏奋斗的理念,鼓励学生要不断努力。

而“老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等名句也凝聚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将这类句子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能促使学生深化对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认识,进而使其能够在深厚的文化涵养中提升文化自信。

1.充分准备,适度解读教师需要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适时融入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好朋友”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疑惑,有的学生会主动帮助遇到问题的同学,学生可以从这种方式中深切地体会到友谊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理解本课所学习的内容,明白在你遇到问题、麻烦或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的才是真正的朋友,并且教师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学生友谊来之不易,需要我们珍惜,懂得与朋友和睦相处。

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道德活动的意义,对道德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后续的生活和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论语·学而》中的名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等融入教学中,也可以以古代君子之交为榜样,促使学生将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理念充分融合,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基础。

2.挖掘故事,适度拓展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知识,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为学生适度地扩展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对课本中的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感悟。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英语的教学实际就是英语文化的引入,没有了文化,交际也不会顺畅。

在英语教学进行中引入一定的文化内容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

文化的导入不仅仅能够提高他们在英语方面的能力,提高文化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东西方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学习障碍,减少因不了解文化带来的一些误会和冲突,方便学生进行正常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英语交际方面的能力。

它一直在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注重学生正确文化观念的形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1 文化导入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表达,也是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语言是不能离开文化的。

语言方面的差异其实也是文化方面的差异。

语言学家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去努力掌握文化方面的一些背景知识,就不能把一门语言教好。

其实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要懂一些文化的模式和准则[1]。

英语和汉语首先是两种不同国家的文化。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关键是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

如果不了解要学语言的背景文化,在交际的时候就会闹笑话,产生误会和冲突。

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更加偏重语法和翻译方面的教学,忽视了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以学生在语言学习上侧重的是用词和用语的准确。

结果在考试的时候,做书面文字题特别是语法题感觉非常得心应手,在这部分内容的考察上有很多学生会得高分。

可是进入了实际交际,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就会有所不足。

要想改善这样的情况,英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加强对西方文化辨识的敏感度,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使用语言的能力。

2 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原则2.1 实用性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历史的沉积,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全部传递给学生是不太现实的。

了解西方的文化其实是为了掌握并且使用他们的语言,而语言则是为了交际而存在。

在教学中就要有一些侧重点,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研究
作者:王冬梅
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5期
内容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的根本目标是借助于语言与文化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强调文化导入在语言教学的重要作用,丰富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优化大学英语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修养,从而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同时,文化又借助语言这个载体,传播和记载文化。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导入,不仅可以促进语言教学,也可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说明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指的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强调英语所属的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外国文化的接受和理解,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的内容
1.教材相关的文化知识传授
我们要根据学校现有硬件设施和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构建适用于文化导入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新内容,与学生发展及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外学习内容,丰富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资源储备。

文化导入的相关内容包括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背景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并避免用本族的文化标准来衡量他族文化,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东西文化的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不会由于缺乏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造成理解文章的困难和误解。

2.词汇教学的文化内涵传授
词语、词组、习语、谚语等是每个民族语言、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体现了该语言群体的文化环境、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

单个的词、习语、成语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

只注重形式,知道其表面的意思,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不能真正理解语言背景涉及到文学、历史、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因素。

这些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的差异会给英语语言的顺利交流与应用造成一定障碍。

比如finished一词有两个自相矛盾的意思:完成的和失败的。

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翻译:Are you finished with that drill?你的那个练习做完了吗?This financial
crisis means that the government’s economic policy is finished.这次金融危机意味着政府的经济政策失败了。

又如dragon,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神圣的,是帝王的象征,中华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而在西方dragon则是罪恶、邪恶的代名词,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

3.课外阅读的文化传授
文化的学习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不可能全面,课外的文化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

在大学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多观看英文原版的录像和电影,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外国文化,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包括英美概况、圣经故事、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及文艺作品等,这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文化导入的方法及措施
1.课堂直接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要在教学中直接输入文化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把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运用到课堂上,对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现象给予补充讲解,对人物的刻画、背景及性格的描写,进行专门讲解,否则学生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很难准确体会故事中主人翁心理变化过程。

这些活动既达到了教授文化的目的,又加深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了课堂气氛,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8 Birth of Bright Ideas 课文讲述的是灵感产生的问题,课文内容比较抽象,但运用了列举、对比等说明手法,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文中提到了Rene Descartes,阐明了他的著名理论Cogito,ergosum---I think,therefore I exist.(我思故我在)教师在解释这个理论时可以以小视屏的形式,直接导入笛卡尔的一生,他的理论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这句格言可以作为到达某种知识的第一步论证。

2.中西文化比较
比较法是跨文化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

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母语和英语语言文化结构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

如文化中的习语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的构成整体意义。

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不肯轻易改变主意,在汉语中说犟得象头牛,在英语中是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象头骡子)。

因此,不了解文化差异在交际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文化障碍,引起歧义,造成误解。

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9单元Premarital Agreements一课中谈到了婚前协议的内容和婚前协议签订的注意事项。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婚前协议在西方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在中国结婚前就商议离婚后财产的分配问题的现象还不多。

教师就要指导学生理解婚前协议的实质:Romantic love has no bearing on this process, say these lawyers, who consider
prenups to be business agreements.(婚前协议是一个商业协议,浪漫的爱情与此过程无关)。

教师还可以由此让学生讨论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并分组来进行讨论,写出演讲讨论的提纲,甚至还可以分组来辩论婚姻的真谛。

3.设计学生参与环节,加强文化实践。

该方法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思索、讨论、归纳两种文化的特征,分析他们对英语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感受,从整体上理解和感受文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文化演讲、唱经典英文歌曲、背诵英语谚语、英语短剧等形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丰富课堂的教学环节。

学生进行这些环节时能自然而然地寻找合理有效的文化信息并加以发挥,实现跨文化交际。

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1单元 Love Without Limitations,课文讲述的是吉米和他兄弟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学生要明白Jimmy’s Life is a misery because he was born with brain damage; meanwhile, he is lucky because he is deeply loved by the people around all through his life.(吉米的生活因为他出生时大脑受伤是悲惨的,但也因为周围的人们对他的深爱而又是幸运的)。

学生对于这样一个充满爱和正能量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布置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了英语短剧,学生们不仅熟悉掌握了课文的篇章,而且也获得了完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情怀。

4.利用多媒体、校园网和移动手机网络等教学手段。

通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形式,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用图形、图像、动画、音乐等各种信息刺激学生感官,把学生置入了一个国际语境之中,突破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外复习笔记、写作业等固有的传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最大限度接触外国文化的情境,创造出外国文化的环境,达到英语学习的直观性、时尚性和全新性。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把导入文化的行为作为每一课的组成部分,使学生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社会文化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以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信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能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水平,实现跨文化交际。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