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盾构首次超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
盾构隧道 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施工分析

盾构隧道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施工分析引言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蓬勃发展,盾构法作为地铁建设的主要工法得到了广泛运用【1】,而随着一个城市线路的越来越密集,新施工隧道交叉穿过既有运营地铁线路就不可避免。
而盾构隧道施工往往会危及地铁结构本身以及邻近结构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使邻近结构物倾斜、扭曲等,从而引起一系列环境效应问题【2,3】,新建线路盾构掘进中控制不当就会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
根据某市地铁3号线(即龙岗线)西延段购物公园站~福田站区间(以下简称购福区间)左线盾构安全平稳下穿既有运营的地铁1号线购物公园站~香蜜湖站区间(以下简称购香区间)隧道工程实例,对该工程的施工参数进行了总结分析,以便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参考。
1工程概况某市地铁3号线3151标购福区间隧道左线盾构机在福华路与民田路交汇处(里程ZDK5+477.17~ZDK5+497.25)连续下穿地铁1号线购香区间既有隧道上、下行线。
3号线购福区间隧道在下穿段的覆土厚度为17.6~18m,线路坡度为-5‰。
地下水位埋深4~7.4m。
负责本次穿越的盾构机为海瑞克s-469,刀盘开挖直径6.28m,最大扭矩5300KN•m,掘进最大推力34210KN;盾构机总功率1720KW。
3号线隧道采用C50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管片防水等级S10,宽度为1.5m,厚度为0.3m,内径为5.4m,外径为6m。
区间管片采用通用型管片、错缝拼装方式。
两条线路的平面位置如图1所示。
图2新建3号线与1号线隧道交汇区地质剖面图中、粗砂(Q4al+pl)褐黄、灰白色,饱和,中密状,主要物质成分为石英质粗颗粒,另微含少量粘性土。
级配良好。
区间内层状分布(段尾附近缺失),厚1~3.5m,埋深4.7~9.5m。
ρ=1.84~2.07g/cm3,e=0.43~0.89,Es0.1~0.2=4.49~19.93MPa,,α0.1~0.2=0.25MPa-1,中压缩性土。
盾构在矿山法隧道内进出洞施工关键技术

No. Ol 22 2
铜
业
工
程
总第 l4期 1 21 0 2年第 2期
C P R NGI ER NG 0P E E NE I
盾构在矿山法隧道 内进 出市政工程有限公 司 , 上海
2 ir ui .Ds i t n& Uizt nN w ro S ag a2 0 8 , hn tb o ti i e s m, h nhi 00 1 C i l ao o a)
Ab t a t h r r s y s r u e t e e c so sd a o l a h o h e d f h e in l u n l wh et e c nr e p sr c :T e e a e mo t e o sw ah r d r k rr i u l i t e b t n so e r go a n e , f h e t d e l i o e s s t t t i l a
Z HANG Z e h n—g a g . HAO Ya u n Z n—fn e
( .Sa ga N . nc a E g er gC .Ld , h nhi 00 3 hn ; 1 h nhi o 1Mu ii l n i e n o t. S aga 2 0 8 ,C ia p n i
关 键词 : 地铁 ; 盾构法 ; 山法 ; 矿 空推 ; 进出洞 中图分类号 : 2 1 U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82 2 j )2— 0 7一 4 U 3 ; 45 A 10 3 4 ( o 2 o 0 4 o
The K e ns r c i n Te hn l g or t e S e d Adv n i g i & o to he M i e y Co t u to c o o y f h hil a c n n u ft n d Tun e nl
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关键技术

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关键技术
周明亮;白雪梅
【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
【年(卷),期】2011(024)003
【摘要】深圳地铁2号线福田至市民中心盾构区间下穿运营的地铁4号线,结合盾构法区间隧道工程实例,对车站端头井和既有隧道两侧土体加固技术、车站洞门密封技术、近距离隧道掘进模式和参数的选择进行分析和说明.
【总页数】6页(P89-94)
【作者】周明亮;白雪梅
【作者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5.43
【相关文献】
1.近距离下穿盾构隧道对上覆运营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 [J], 杨春山;莫海鸿;陈俊生;李亚东;侯明勋
2.MJS工法在砂卵石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应用 [J], 周朋
3.探讨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施工技术 [J], 李春英
4.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同时接收施工技术 [J], 耿传政
5.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分析及技术措施 [J], 姜叶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沉降控制技术研究作者:李孝谭来源:《砖瓦世界·下半月》2019年第12期摘要:以深圳地铁某区问盾构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运用FLAC3D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结合现场实时监测数据对沉降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铁路隧道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提出盾构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沉降控制的有效技术措施。
结果表明:1)设置试验段,根据试验段监测反馈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对穿越段施工有极大的参考意义;2)适当增大推进土压,提升推进速度,可提高沉降控制效果;3)在盾尾设置双液浆隔离环和盾体注入厚浆,在沉降控制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铁路;数值模拟;沉降控制伴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新建地铁线路将越来越多地穿越重要建筑物及隧道,施工所面对的环境条件越来越复杂。
如果盾构在复杂环境中的掘进对已有结构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导致其安全及使用功能无法保障,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故如何控制隧道开挖对既有线路稳定性的影响,是近年来盾构法施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针对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措施多采用既有隧道超前预加固的方式,但存在工程造价高的问题。
本文以深圳某地区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铁路隧道为背景,借助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在未对既有隧道采取超前预加固的前提下提出比较合理的盾构施工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盾构施工对既有隧道稳定性及地表沉降的影响。
一、工程概况新建地铁隧道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机,线路间距12m,最大坡度28‰,盾构管片外径6.7m,内径6m。
新建地铁隧道与既有穗莞深铁路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为盾构施工隧道,沉降控制标准6mm,地表沉降控制标准30mm。
下穿影响区域内,与穗莞深铁路隧道净距仅4米,主要穿越的地层为中风化混合花岗岩和微风化混合花岗岩。
二、数值模拟分析(一)计算模型的建立本文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FLAC3D软件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运营铁路的设计思路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运营铁路的设计思路摘要:当地铁线路与既有运营高速铁路产生交集时,地铁建设即盾构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上部铁路结构产生扰动。
这种扰动究竟会对既有铁路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一个颇具工程意义的科学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拟对盾构隧道下穿各种既有运营铁路的情况进行归纳,并对目前学界关于盾构下穿铁路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主要阐释,最后对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未来技术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地铁盾构隧道;下穿运营铁路;设计思路引言在城市轨道交通网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不可避免地要穿越现有结构。
例如深圳地铁项目第三阶段,现有隧道附近有13个地方另一方面,社区工程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困难,特别是当一个盾牌跨越一条现有的铁路线时,而这条铁路的实施风险和技术控制困难特别大。
盾构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土层、轨道结构和铁路附件变形。
如果控制不充分,盾牌的执行不仅会带来很大风险,而且会严重影响现有铁路线的运行安全。
1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铁路的问题情况目前针对盾构隧道穿越既有运营铁路的案例已有大量文献报道。
受隧道施工影响而发生沉降变形的铁路结构物,主要包括以下六种情况:(1)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路基,隧道开挖导致轨道路基沉降。
(2)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桥,导致桥墩发生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变形。
(3)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车站,导致车站站台产生局部沉降,例如天津地铁解放路北站~天津站区间段穿越天津站铁路下方,天津站站台产生一定沉降变形。
(4)盾构隧道下穿铁路箱涵,隧道穿越铁路时引起箱涵产生水平位移、竖向沉降,进而发生倾斜。
(5)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造成隧道结构和铁路轨道发生竖向沉降。
(6)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桥群桩基础,导致桩基础发生竖向沉降和侧向变形,例如成都地铁4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下穿铁路群,铁路群包括成绵乐客专、东环线、达成线共10股铁路线。
本文将盾构隧道下穿这六种铁路结构物的研究内容总结为三个方面:(1)地表和结构物沉降问题研究。
深圳市地铁与建筑接驳口验收规范

深圳市地铁与建筑接驳口验收规范第一条为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重要部位和环节施工前条件验收”的工作要求,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预控管理,有效避免或减少安全质量事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轨道交通工程关键节点是指容易发生重大险情、质量缺陷甚至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的轨道交通工程重要部位和环节;关键节点施工前条件验收是指在关键节点施工前,对前一工序完成情况、后续工序准备情况和针对可能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审查认可后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第三方监测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使之满足后续开工、工序转换的安全质量条件。
第三条轨道交通工程关键节点施工前,应按照工程自身风险和周边环境风险的危险程度,分类进行条件验收。
关键节点按类别从高到低可分为A、B、C等三类:(一)A类:(车站主体及附属工程、深8米以上前期工程)深基坑开挖(首次)、暗挖隧道开挖(首次)/穿越复杂环境、爆破(首次)、盾构隧道盾构机(始发/到达/穿越复杂环境/首次带压或换填方式开仓)、盾构机通过空推段(首次)、联络通道(旁通道)开挖、(模板支撑系统)混凝土浇注(超过一定规模的每次、5米以上8米以下的首次)、超过一定规模的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和起重吊装(首次)、跨越铁路或快速路的高架桥预制梁吊装、车站底板/盖挖顶板的浇注(首次),隧道二衬前条件验收(初支分步)/二衬(首段)施工、桩基托换、轨行区移交、凿除既有运营车站主体结构、(深度超过16米)人工挖孔桩开挖;(二)B类:施工场地首次开工(机械开挖)、其他深度大于5米的基坑开挖、暗挖开挖/爆破(非首次)、竖井/斜井/ 联络通道转正线转换处开挖、暗挖(首次)初支与扣拱开挖、暗挖大断面(首段)临时支撑拆除、盾构开仓带压或换填方式开仓(非首次),盾构首推100环、盾构到达前100环、盾构通过空推段(非首次),(模板支撑系统)混凝土浇注(非首次,每个车站首次)及混凝土拆模(首次)、(超过一定规模的)起重机械安装拆卸(非首次)和起重吊装(非首次)、盾构吊装(首次)、高架桥跨越公路或城市主干道的预制梁吊装、架桥机走行、挂篮走行、侧墙/ 顶板(首次)、整体道床(首段)轨道施工、燃气管线控制区内开挖(含改迁作业)、(深度超过8 米)人工挖孔桩开挖、桥梁(烟窗、水塔)拆除工程施工;(三)C类:除A、B类外的危险性较大的基坑开挖/安装拆卸/起重吊装/盾构开仓/人工挖孔桩开挖、暗挖和盾构穿越一般环境、(模板支撑系统)混凝土模板拆除(非首次)/场段混凝土模板拆除(每月一次)、整体道床轨道施工(除首段外)、危险性较大的脚手架搭设(提升)。
盾构隧道小近距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既有 隧道、 周围建筑 物和地 下管线 等建构 筑物 的安全 , 造成 严重 的经济损 失和社会影 响。因此 , 对盾构隧道下 穿既有 隧道施工 中 沉降的研 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
本文以深圳地铁某 一盾 构区间隧道为工程背 景 , 区间需要 该 下穿正在运营的深圳地铁区间隧道 , 正交段最小净距仅 为 1 2m, . 上洞埋深为 1 . 0 6m。这在深圳 地 区相 对复杂地 层中采用 盾构法 近距离穿越地铁既有运行线尚属首例 , 要保证既有运 行线沉 降安 全难题 , 对相关 问题深 入研究 , 需 确保隧道与 运营的安全。为此 , 采用 F A 如有限差分法程序 ,模拟分析 了盾构 隧道 下穿既有隧 LC 3 道的施工过程 , 参考计算结果对施工方案的关键技术进行 了研究 。
一
图 1 网格 模 型
1 工 程概 况
本工程 区间右线下 穿隧道 与正 在运营 的深圳地 铁 区间 隧道 之 间的最小净距为 14 I .6I, T 左线 下穿 隧道 与正在运 营的深圳 地铁 区间隧道之 间的最小净距 为 1 2 由于新 老两条 隧道之 间间 .3m。 距较小 , 提前对其加 固可能会 破坏原 有土体 的稳定 性 , 不但起 不
12m 环 , 模 型取 纵 向 ( 开 挖 方 向 ) 度 为 2 . / 故 沿 长 4m。正 交 段 最
-
面前第 4 环旌工结束 面前第 2 环施 工结 束 面后第Leabharlann 1 施工结 束 环贯通 后
5 3 0 —0 2 -0 1 0 l O 2 O 3 0
距隧道中心线距离/ m
隧道与地表的沉降变 形 , 两隧道 间土 层最大 主应力 , 盾构 隧道 的 4 1 复 杂地 质条件 下 的盾构 机机 型 . 结构 内力 。地表沉降变化如图 2所示 , 隧道结构变形如 图3所示 。 1 盾构机选型 。针对 本盾 构隧道 段工 程地 质 、 文条 件 、 ) 水 地
顶管近距离穿越运营中地铁隧道的施工技术

顶管近距离穿越运营中地铁隧道的施工技术提纲:1.顶管近距离穿越地铁隧道的施工方式和原理2.顶管穿越地铁隧道的安全性分析3.顶管穿越地铁隧道的施工细节和注意事项4.顶管穿越地铁隧道施工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5.顶管穿越地铁隧道施工中的成功案例1.顶管近距离穿越地铁隧道的施工方式和原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愈加广泛。
而地铁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还为城市土地的开发留下了宝贵的空间。
但是,在地下空间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地铁线路施工面临的挑战也愈加严峻。
在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很难避免出现地下管道穿越的情况。
传统的开挖方法不仅破坏性大,而且施工难度大。
而顶管技术,就是一个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的施工方法。
顶管技术是指通过隧道顶部进行管段的铺设,从而实现对地下管道的穿越。
顶管技术其实是一种内隧道掘进方法,穿越地下管道时与开挖地面的距离通常不超过30厘米。
其原理是:首先在距隧道顶部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开挖一个孔洞,再将一个设有钻头和推进器的管道(顶管)由孔洞的起始点钻向终点,随后在得到足够的距离后就可以启用大型的钻机和推进器来穿越管道。
2. 顶管穿越地铁隧道的安全性分析顶管技术在穿越地下管道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安全性。
穿越地下管道在技术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操作规范。
穿越过程中需要考虑地下管道的深度、位置、尺寸及材料等多个因素,专业人员需要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在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全面分析和评估现场风险和隐患,并依据分析结果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阶段,需要一步步清晰明确地进行各项操作,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钻头和推进器的位置和精确度,确保其始终垂直于地面,不会对地铁隧道的负荷造成影响。
最重要的,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进行预判和应对,如管道偏位、土层不均等问题。
3. 顶管穿越地铁隧道的施工细节和注意事项在顶管穿越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细节和注意事项:(1) 钻头和推进器的选择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 山法 隧道 , 垂直距 离最近 处仅 为 1 . 2 1 m, 为 当前 国 内盾构 首 次超近距 离下 穿既有 运 营线路 。 通过 对既有 运 营
1 号 线 结构 及 现 状 的调 查 、 盾 构 下 穿处地 铁 1号线 的地 质 条件 、 工程 特 点 、 难 点 以及 盾 构 施 工 引起 地 面和 建
筑物沉降的机理和 7 号线盾构隧道周边复杂的环境条件 , 经过下穿前参建各方、 运营方以及地铁施工专家对
方案 的逐 项论 证分析 , 重 点制 定 了在 未对地 铁 1号 线进 行加 固保 护 的情 况 下 穿越 施 工 中所采 取 的主要 措 施 ,
包括 盾 构设备 的全 面检 修 , 掘 进施 工 中对推 力、 压 力、 出碴 量 的精 确控 制 , 及 时 的 同步注 浆 、 二 次 注浆 以及 浆
4 / 2 0 l 6
青 海 水 力 发 电 左线 , 右线 盾构 地质 条件 较好 , 但 盾构 施工 时 同样 控 制 好掘进 工 艺 和参数 ,减 小对 地铁 1号线 隧道 底 部
地层 的扰 动 。
6 0 0 0 mm、 内 径 5 4 0 0 m m。 在 区 域 里 程 D K 2 2 + 0 7 1 . 5 7 4 ~ D K 2 2 + 1 2 2 . 5 7 4 ( 1 7 2—2 0 5环 ) 段 采 用 加 强 管 片
液 的质 量和 压 力控 制 , 科 学 的监控 量 测 以及 实时 的 自动化 监 测手 段 等信 息化施 工手段 , 有 力 的保 证 了地 铁 1
号线 的 结构和 运 营安全 。
关键 词
盾 构
超 近距 离
下 穿
既有运 营地 铁
矿 山法隧道
施 工技 术
1 前 言
随着 国民经 济 的发展 和 城 市 建设 的突 飞 猛进 , 当前 国内城 市 轨道 交 通 建设 将 进 人 大发 展 阶段 , 盾 构 法施 工 因其 自身施 工速 度 快 、 施 工效 率高 、 对外 环
过街 通道 ) , 7号 线隧 道在 此处 埋深 1 8 . 2 2 5 m, 左 右线
境影响少 、征地拆迁对外协调量小等优点成为城市
轨道交 通 地下 隧道 施工 的 主要方 法 。但 随着城 市建 设 各领 域 的快 速发 展 , 盾 构机 将更 多 的遇 到下穿 、 上 穿、 侧 穿重 要建 ( 构) 筑物 、 既有运 营地 铁线 路 、 铁路 、 河 流 等 情 况 ,如 何 在 复 杂 环境 条 件 下 确 保 既 有 建 ( 构) 筑 物 的安 全 、 保 证 盾构 顺 利 通 过 以及 突 发状 况 的应 对措 施 成为 广 泛研 究 的课题 。通 过深 圳 地铁 7 号线 7 3 0 5标 段 华 强 南 站 ~华 强 北 站 区 间盾 构 两次 超 近距 离下 穿运 营地铁 1 号 线 的工程 实践 ,为今后
深 圳 地 铁 7号 线 华 强 南 站 华 强 北 站 区 间起 点 为 深圳 市 中医 院 东侧 华 强 南 站 ,沿 华 强 南 路 一 直 向北 经 深南 大 道延 伸 至 华 强 北 路 华期 : 2 o 1 6 — 6 — 1 5
作者简介 i 齐保栋 男 ( 1 9 8 6 一 ) 工程师 中国水 电四局深圳 地 铁7 号线建设指挥部 翟 可 女 ( 1 9 8 6 一 ) 助 理丁程 师 中国水 电 四局 深圳地铁 7号线建设 指挥部
衬 砌环 。
3 地 铁 1号 线 保 护 要 求
深圳 地铁 1 号线( 罗宝 线 ) 是 深圳 地 铁最 为 忙碌
的运营线路 , 途径宝安 、 南山、 福田、 罗湖 4个区 , 是
连接 深圳 罗 湖火 车站 和飞机 场 的重要 线 路 。本 次下 穿 1 号线科 学 馆站 ~华 强路 站 区间所 处 地层 具有 易 受 扰 动变形 、 易 坍塌 等特 点 。 盾 构下穿 施 T需 要考 虑 3方 面 的问题 :一 是保 证 1 号线 地铁 隧道 结 构安 全 ,
计 起 点 里程 为 D K 2 1 + 8 1 5 . 0 7 4 ,设 计 终 点 里 程 为
D K 2 2 + 1 6 6 . 8 7 8 , 左、 右线 长度 均为 3 5 1 . 9 6 3 m。 区间线
路 出 华 强 南 站后 ,沿 华 强南 直 线 向北 延 伸 ,经 过 2 3 . 0 4 8 % 。 的下坡 , 再以8 . 0 2 7 % 。 的坡 度上 坡 到华 强 北 站 ;线 路 在 D K 2 2 + 8 9 . 9 8 0 D K 2 2 + l 1 1 . 1 8 ( 1 7 7 — 2 0 0 环) 下 穿 1号线 科 学 馆 站 一华 强 路 站 区 间 ( 科 学 馆 站 ~华 强 路 站 区 间 为 矿 山 法 施 工 隧 道 , 埋 深 1 0 . 4 1 m, 双 线 净距 6 . 6 m, 区 间 上 部 为 深 南 大 道 地 下
净距 8 . 9 2 m,与 1 号 线竖 向垂 直距 离最 小 为 1 . 2 1 m。 如图 1 、 图 2所 示 。 本 工 程 采 用 沈 重 维 尔 特 土 压 平 衡 盾 构 机 掘
进 ,盾 构 掘 进 断 面 6 2 8 0 m m,拼 装 管 片 外 径
盾构近距离下穿重要建( 构) 筑物施工提供借鉴 。
青 海 水 力 发 电
4 / 2 0 1 6
深圳地铁盾构首次超近距离下穿 既有 运营地铁 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
齐 保栋 翟 可
广 东深圳 5 1 8 0 3 5 )
( 中 国水 利 水 电 第 四工 程 局 有 限公 司深 圳地 铁 7 5 0 4标 项 目部
摘 要
深 圳地 铁 7号 线 7 3 0 5标 华 强 南 一华 强北 站 区 间盾 构左 右 线 两次 成功 下 穿运 营 中的地铁 1号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