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物质的微观构成复习学案。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 微粒构成物质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微粒构成物质课I标I要I求I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名师考点精讲考点1物质的微粒性1.物质的微粒性构成物质的微粒主要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所有金属和稀有气体都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2.分子、原子和离子(1)分子定义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体积、质量都很小;②不停地运动;③分子间有间隔;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构成的多数非金属气体单质,如氢气、氧气、氮气等;物质气态的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2)原子(3)(4)(5)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1)分子基本性质的运用。
“分子在不断运动”:溶解、扩散、升华、挥发、汽化、闻到气味等。
注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体积变化、三态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等。
(2)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可能只是分子间间隔或运动速率发生了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3)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典例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选实验事实项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B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D5mL 苯和5mL 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解析】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5mL 苯和5mL 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说明微粒间有间隔。
综上所述,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典例2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解析】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A 项正确;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原子间间隔较小,B 项错误;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等不同种分子,属于混合物,C 项正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 项正确。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案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案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复习编者:谢晓春备课组知识点一:原子1、原子构成(填带电情形)()()原子()()⑴质子数最少为,中子数最少为;⑵原子质量要紧集中在上;⑶核电荷数= = = ;⑷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⑴各部分含义“13”“2”“3”⑵元素化学性质要紧决定于当时,易失电子,如:元素;当时,易得电子,如:元素;当时,是稳固的,如:元素。
⑶从结构示意图上区别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知识点二:离子1、定义:。
2、离子符号氢离子、氧离子、钠离子、镁离子、氢氧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典例:1、 (2010广东汕头课改,2) 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
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8B.50C.88D.1262、(10湖北十堰)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元素符号为XB.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C.金刚石中喊有该原子D.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3、(10四川甘孜11)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42 Mo 钼 95.94 4、(10本溪14)右图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硫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2)硫离子的符号为 ; (3)硫元素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知识点三:元素(熟记1---20号元素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元素的名称和符号)1、定义:元素是具有 的 的总称。
可见,元素种类是由 决定的。
2、存在: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大到小) ,海水中最多 ;生物细胞中最多 ;有机物中必含 。
3、分类,如元素 ,如,如4、元素符号含义: 、 、 。
如H 表示: 、 ,2H 表示 如Cu 表示: 、 、 ,2Cu 表示5、元素周期表依照元素的原子 和 ,把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元素周期表。
初中化学_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前自学任务单(二)课中助学任务单(三)课后悟学任务单作业:对于不会的题目,课下可以继续观看视频或请教同学和老师。
感悟做题和复习的方法。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情分析本单元知识点又多,又难,而且零散琐碎。
所以我复习时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分散、详细的复习单个知识点;第二课时要求学生整合知识点,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成网络图。
再做大量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达标。
我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学案设计的题量较大。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采用学生做完题后,直接下发答案,学生对答案,不会的先自己解决,在小组内请教同学解决,同学们解决不了老师最后解决。
甚至把一些难题讲解过程录成视频,供学生课下再学习。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效果分析《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四第一轮复习,是初三第三单元的复习课。
前两个单元是从生活中了解几个化学反应的现象。
而从本单元开始,正式进入初级层次的化学学习,认识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习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以及如何计算。
如果本单元学不好的话,初四的化学方程式就不会。
所以本单元非常重要。
讲课反思时光飞逝,转眼又一届毕业生要进行中考。
中考之前又有一批老师准备中考攻略——复习课。
复习课设计的高效、有用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考试的成败。
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现,而是知识在心中的有机重组。
复习不是知识的强行灌输,而是在课堂搭建有利于交流的互动平台。
遵循这两个原则,我设计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
我的复习课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带领学生详细、具体的回顾学习每个知识点。
第二课时在课前,学生先通过课前自学任务单,先观看“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各个知识点间相互联系的简单视频,再动手去画一幅“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网络图,并练习解说自己的知识网络图。
第二天上课时,展示知识网络图。
先以六人小组为单位组内展示,评选出最优网络图。
再组间进行评选。
这时请每组设计出最优知识网络图的学生上台利用投影仪展示、并为大家讲解自己的网络图内容,之后组内的同学评价他的网络图之所以成为最优图的原因。
初中化学初三教案学案初三化学复习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doc]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教案学案初三化学复习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doc]初中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b9b0805dfab069dc51220180.png)
初中化学初三教案学案初三化学复习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doc]初中化学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等差不多概念的含义,明白得相关概念的关系。
2.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3.把握化合价法那么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2.化合价法那么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师生讨论,采纳咨询答的方式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的形式打出知识网络)(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二)关键知识点拨(一)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1.2.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二)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1.决定(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
(3)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不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2.等式(1)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在原子中)(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离子所带电荷数=其化合价数值(4)元素最高正价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5)元素最低负价数=8-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原子团的化合价=其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不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典型例题讲解例1.以下关于分子的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一切物质差不多上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解析]构成物质的差不多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九年级化学全册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专题复习学案 鲁教版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理解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及其联系,学会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全面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掌握元素的概念,加深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学会从宏观元素的角度看物质。
3学会梳理辨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并建立知识网络。
4.理解化学用语与宏观物质、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形成宏观元素、微观粒子、化学符号的三角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深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辨及概括能力,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原子、离子【交流讨论】1.列举常见物质说出它们的微粒构成2.谈谈你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比较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学以致用】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离子之间没有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⑥分子、原子、离子都在不停地运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2.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3)A和B两种粒子的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4)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二、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交流讨论】1.列举常见物质,说说它们的元素组成,谈谈你对元素的认识。
2.元素与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学以致用】1.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微粒构成物质》复习教案

《微粒构成物质》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记住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懂得判断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二、复习重难点重点: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难点:能清晰地认识微粒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复习过程[引入]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都要引用一定量的水,那么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吗?[过渡]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展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复习回顾]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粒构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3、______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4、______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课件展示几张图片,问: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板书][提问]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原子构成的是_________、离子构成_______。
氢气氯化钠二氧化硫铁氯化钙硫粉氦气二氧化碳[过渡]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那你们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下列现象吗?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2、加压情况下,可以将25m3石油气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3、湿衣服在太阳下晒比在阴凉处要干得快。
[小结]一、微粒的性质[幻灯片]展示相关练习。
二、分子和原子[提问]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是两种不同的变化,从宏观上这两种变化的本质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提问]我们能从分子的角度来分析这两种变化的不同之处吗?[多媒体展示微观过程][讲述]在物理变化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只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和间间隔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提问]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师生共同归纳。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 学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 学习目标: 1.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了解这几种粒子的区别与联系 2. 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3. 了解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核外电子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4. 知道元素的表示方法和意义,认识元素周期表 5. 知道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情境1:沾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产生白烟(氯化铵固体)。试以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情境2: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试画图说明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变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 我的归纳 一、 分子和原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微粒( 、 )的性质: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微粒之间有_____________; (3)微粒总是在不停 ;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 ; (5)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2.分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 注意:分子是由若干个原子构成,符号式子有下标;原子符号式子没有下标。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原子可以 。 4. 化学变化的实质(微观解释)
达标训练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OC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构成水的分子和构成冰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气态氧气能被压缩成液态氧,说明氧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粒子都不可以再分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4.右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氧化汞是由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1个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回顾:课题1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
原子由和构成。
原子核是由和构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2.相对原子质量是:。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联系是【例题】1、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1B、2C、3D、6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获奖得者哈迈得·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A、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B、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C、氧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例题】: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
试计算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课题2 元素1.元素是:。
元素只讲不讲。
元素与元素的本质区别是2。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的 ; 课本后面的元素周期表中有个周期、个族。
每个周期一般是以元素开头,在接近尾部时一般是元素,最后以元素结束。
在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多数是元素。
元素周期表是的重要工具。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是4.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宏观()()微观5.元素符号的意义:【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所以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B、二氧化碳分子是碳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C、二氧化碳由氧气和碳两种单质组成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2、某全麦片饼干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是指()营养成分铁镁锌钙含量(mg/100g)4.5-5 90-100 3-4 280-300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例题】:请参照课本后元素周期表,回答以下问题:(1)( 1)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名称是,其相对原子质量是,它位于第周期,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