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教训: 在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 致,共同对敌,将法西斯消灭在萌芽状态。
1938年3月德国 吞并奥地利 首定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因:
1)两国丰富的资源
2)发达的军事工业
3)战略位置重要
■一、二战爆发前夜■
■一、二战爆发前夜■
1、背景: 1)德国在欧洲的领土要求 2)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2、时间: 1938年9月
英、法、美 5、美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忙于恢复经济 2)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3)外交需要: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
6、目的(实质):
1)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保全自己既得利益(“丢卒保车”) 2)推动法西斯势力进攻苏联(“祸水东引”)
7、具体表现:
①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联采取纵容政策
《战地钟声》
对西方列强来说,这场内战是又一次令人吃惊的
失败。正如在埃塞俄比亚的情况下一样,面对轴心 国的侵略,它们再次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和优柔寡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 1)法西斯势力异常强大,且相互支援 2)西方大国的不支持 3)得到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 意义:开始出现部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有利于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海明威与西班牙内战 1937年初,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来到被围困中 的马德里,借了钱买救护车支援共和国政府。 1940年,《战地钟声》问世。 内容简介:1937年的西班牙, 共和军与代表法西斯势力的国 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正在西 班牙教书的美国教师罗伯特毅 然加入了国际纵队,投入到反 法西斯的战斗中。
建立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
建立过程: 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课件)

五、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1、日美矛盾的激化
1940年8月,日本公开提出所谓 “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严重损害了美 英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英等 国宣布对日本进行贸易禁运。美日矛盾 激化,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尚未准备就 绪,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
2、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三、德国西线的进攻和法国沦陷 1)西线形势:1940年4—5月,德军在 西线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占领了丹 麦、挪威、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等 国。英法军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迫敦刻尔克大撤退。 2)法国沦陷:1940年6月,德军对法 国发动总攻,意大利对法宣战。6月22 日,法国投降。戴高乐领导“自由法 国”运动继续抵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单位:甘肃省成县第一中学 年级: 高二年级 制作:周江怀 地址: 甘肃省成县第一中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1939年9月1日 德国闪击波兰
波
兰
本节课知识结构时空示意图
走向战争 1938 吞并奥地利
全面爆发 1939 控 制 欧 洲
突 袭 慕尼黑阴谋 波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兰
• 5、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事件是( ) A、德突袭波兰B、德突袭苏联C、日军偷袭珍珠港 D、德军进入巴黎 • 6、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B、科技迅猛发展 C、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法西斯势力掌 握政权 • 7、20世纪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国家是( ) A、英法 B、美日 C、英日 D、法德 • 8、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出 现"静坐战争" D、苏德战争
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D 5、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仿生产品的是(
)
A.蝇眼照相机
B.飞机上的平衡锤
C.雷达
D.汽车的发动机
6.“冷光灯”仿生的动物是
(B )
A.蜜蜂
B.萤火虫
C.猫头鹰的眼
D.狼的眼
7.科学家利用动物做生物反应器,必须改造
动物的 A.外行
B.乳房
(D)
C.大脑
D.遗传基因
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调查报告的格式: 1.调查对象: 2.调查目的: 3.调查时间: 4.调查方法: 5.调查结果:
核潜艇
狗
雷达 电子鼻
蝙蝠 海豚
电子蛙眼
青蛙
圆形屋顶
乌贼
军事伪装防御设施 蛋壳
动物对于人类的作 用要辨证地看待!
练习题
1.生物反应器就是指人们研究和利用
动物做“____生__产__车___间_____”,生产人
类所需要的____某__些__物__质______。 2.目前人们认为很理想的一种生物反 应器是“__乳__房__生__物__反__应__器__”,即人类 通过对某种动物的___遗__传__基__因_______进 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 分泌出人们_需__要__的__某__些__物__质___。
调查内容提示:
1. 提供衣、食等生活用品 2. 发展畜牧养殖业、渔业,带动
经济发展 3. 娱乐 4. 文学、造型艺术等方面
调查方式:
• 图书资料查询; • 上网查询; • 走访药店、超市、菜市场、水族
馆…… • 向家长了解; • ……。
课外调查要求:
• 小组成员明确分工. • 可利用照相机或录像机记录部分资料; • 把调查时遇到的问题记录在本子上; • 学会整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苏
莫斯科
联
波 兰
斯大林格勒
罗马尼亚 1941年夏,白俄罗斯地区一 栋房子被德军击中燃烧
黑
保加尼亚
海
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 击苏联,二战进一步扩 大,苏联初战失利,大片 领土沦陷。
苏 联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 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 滴血,来保卫城镇和乡村。 ——斯大林
击破了德军“不 可战胜”、“天下无 列宁格勒 敌”的神话。
《 秘密附属议定书》
内容:
它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在属于波罗地 海(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发生
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
联势力范围的界限;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发生领土和政
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纳雷夫河、
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敦刻尔克大撤退
二战初期英、法军队从法国向英国的一次大撤退。 1940年5月,德国占领荷兰和比利时,侵入法国,击败 英、法军队。英国远征军和部分法、比、荷军溃退至法 国北部敦刻尔克地区,面临被歼灭的危险。5月26日至 6月4日陆续向英国撤退,由860余艘舰船运载33万余人
通过多福尔海峡抵达英国。
本课知识结构
(2)举例说明英国对德政策改变后不久采取的重大行动。
答:进行不列颠之战,粉碎了希特勒入侵英国的阴谋。
1940年秋,德意日正式 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芬 兰
1941年10月莫斯 科保卫战开始
列宁格勒
1941年6月到11月,德军占 领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 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 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 部分工业区。
波兰两周亡国:原因有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二战初期英、法军队从法国向英国的一 次大撤退。1940年5月,英国远征军和部分 法、比、荷军溃退至法国北部敦刻尔克地区, 面临被歼灭的危险。5月26日至6月4日陆续 向英国撤退,由上千艘舰船运载33万余人通 过多佛尔海峡抵达英国。
3、法国沦亡
15日凌晨7点半左右,我(丘吉尔)被唤醒, 说是雷诺打来的……他用英语讲,显得非常沉重: “我们被打败了。“我没有立即回答,于是他又 重复说:”我们被打败了我们这一仗打输了。”
4、法国迅速亡国的原因
1、军事理论落后,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 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熟视无睹。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使德国无后顾 之忧,集中大量兵力于西线。 3、长期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国国内民心涣散, 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三、不列颠之战(1940.7—9)
材料一:英国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的 门上,“照常营业”的招牌依 然在诱惑着顾客。
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 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 动 。
根据材料分析希特勒入侵英国的计划未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产生了什么影 响?
材料二:
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国轰炸机 和 BF109战斗机
希特勒入侵英国的计划未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产生 了什么影响? (1)原因 (2)影响
(1)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从而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2)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供根据地; (3)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各地的反 法西斯斗争。 (4)美国正式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结盟
■ 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 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什么也 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什 么也不能!我们决不谈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预习笔记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战场1、1939年9月1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1年6月,德国入侵。
几个月后,莫斯科保卫战爆发,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941年12月,。
次日,英美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1942年1月,美国、苏联、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它的发表标志着正式形成。
2、1942年7月,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苏军大获全胜。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1943年,宣布无条件投降。
4、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开辟欧洲,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1、为了协调盟盟军行动,,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了。
会议决定:①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②德国在战后分区占领;③战后成立;④对日作战。
2、1945年5月,正式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3、1945年7月,美、英、苏在波兹坦会晤,重申对德处理的原则,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公告重申《》的条件必须实施。
4、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对日作战。
,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6、二战结束的意义:①促进了世界的瓦解;②对维护有重大的影响。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罗马 尼亚 保加 利亚
西班牙
希 腊
土耳其
挪 威 英 国 荷 比 法 法 国 国
瑞士 葡 萄 牙
芬 兰 瑞 典 苏 联
丹麦
德 国
波兰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匈牙利 意 大 利 南斯 南斯 拉夫 拉夫 希 希 腊 腊
罗马 尼亚 保加 利亚 土耳其
西班牙
1941年6月22日德军 闪击苏联,二战进一 步扩大,苏联初战失 利,大片领土沦陷。
D
• (2012·四川宜宾)“饮鸩止渴” 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 益,而不顾将来的祸患。下列事 件与此贴切的是( ) B • A.敦刻尔克撤退 • B.突袭珍珠港 • C.莫斯科保卫战 • D.第二战场开辟
想一想: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呢?
(2)后果影响: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
知识总结
1.慕尼黑阴谋---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2.1939年9月1日,德国突侵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1940年4--5月德军占领法国、空袭 英国伦敦 4.1941年6月22日 ,德军进军苏联, 在斯大林带领下,莫斯科保卫战成功 5.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
三、战争规模扩大——苏德战争、太平 洋战争爆爆发
1、苏德战争爆发 (1)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
想一想:战争初期苏联为何严重失利?后来取 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又是为什么?
(2)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打破了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3)后果影响: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2、太平洋战争爆发 (1)战争开始: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 珠港
• (2012· 福建南安) 18.图7反映了二战前夕 的欧洲形势,从中你能 得到的信息是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 建立 •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 C.德、意、日法西斯集 团形成 • D.欧洲各国联合对抗苏 联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3篇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3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北欧和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影视资料《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这段资料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一、自主学习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之前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希特勒上台后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哪个?德国吞并奥地利实际上就是向哪一条约的挑战啊?也是对当时存在的被英法所控制的所谓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哪一机构的挑战啊?师: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各国政府态度如何呢?咱们一起来读一下下面的材料:(展示材料)材料一英国首相A.N.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知识网络
一、德国突袭波兰
1. 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探究一: 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
⑴根本原因:要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⑵具体原因:
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历史原因)
(将波兹南的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在东普鲁士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一条“波兰走廊”。
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②侵占波兰,一旦进攻西方可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进攻苏联可作为前沿阵地(战略战术)
③波兰可提供粮食和劳动力(经济因素)
探究二: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⑴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⑵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⑶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⑷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
二、法国的沦陷(曼斯坦因方案)
探究三:德国转向西线的原因有哪些?
⑴战略原因:英法已经对德宣战,而苏德之间已签定《互不侵犯条约》,可以避免两线作战
⑵历史原因:法德两国宿敌,巴黎和会上法对德要求苛刻
⑶根本原因:争夺世界霸权
探究四: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⑴军事理论的落后,对“闪击战”认识不足, 主攻方向判断失误: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熟视无睹。
(主要原因)
⑵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 使法国备战不足,国内民心涣散,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根本原因)
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大量兵力于西线;意大利的趁火打劫(外部原因)
三、不列颠之战(1940.7—10 海狮计划)
探究五: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得逞) ?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⑴原因:
英国方面:①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②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③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国方面:①非本土作战;
②对英国顽强抵抗估计不足;
③作战目标随意,未坚持袭击军事设施。
⑵影响:
①对德:打击了嚣张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陷入两线作战
②对英: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供根据地
③对美:美国正式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结盟
四、北非战场的激战(1940—1945)
1.北非战场的开辟:1940年7月
背景:法国败亡后,英国孤军苦战,坐困本土。
意大利趁机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新罗马帝国”。
2.1940年英军反攻,1941年4月,埃塞俄比亚复国
3.希特勒派“沙漠之狐”—隆美尔支援意军
4.北非的拉锯战(原因)
①首先,北非战场对于同盟国和轴心国来说都非第一战场,投入力量不够多,又旗鼓相当(英美联军VS德意联军)
②其次,北非沙漠作战,无纵深可守之处,攻守难度相当。
所以在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容易攻守移位
疑难解析
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
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
4、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英国考虑的是
A、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
B、波兰的灭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大量消耗英国实力
D、波兰保持独立会影响欧洲大陆均势
5、.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老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坚持绥靖政策
6、希特勒说:“只有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能反对俄国。
”这主要是因为
A.西线的英法是德国的主要威胁
B.德国制定了切实有效的侵略计划
C.苏联强大,需要认真对付
D.希特勒极力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7、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原因有
①对战争蓄谋已久,准备比较充分②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战备松懈
③法西斯采取“闪电战”的战术④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如德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标签: 高考导航教学学案上课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