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合集下载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讲解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讲解

4)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余 25% 肺活 量的最大呼气流量 , FEF75 V25)反映呼气末期流速指标数,V50、 V25 的下降反映有气道阻塞或小气道病 变等。
四、气速指数(AYI)
mvv % AVI 1 VC %
正常值为1左右,气速指数<1,表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与气道阻力增加、肺泡弹性降低有关。气速指数>1,为限制 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肺扩张受限至肺活量百分比降低,但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由于最大通气量百分比及肺活量百分 比均降低,气速指数可在正常范围,必须结合临床各项指标 考虑。
二、肺功能测定意义:
1、对呼吸系统疾病预测,早期发现和功 能诊断; 2、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3、病情演变和治疗监测及疗效判断; 4、预后估计与药物疗效研究; 5、航天和深海医学研究。
三、肺通气功能
(一)肺容积(lung volume):呼吸道与肺泡的总肺量,为具有静 息意义指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潮气量(tidle volume VT):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 气量(正常值500ml)。 2、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rve volume IRV):平静吸气时 所能继续吸入的最大气量(正常值,男性2000ml,女性 1500ml), 3、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ERV):平静呼气后能继 续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值男性约900ml,女性约560ml)。
禁忌症: 1、高热、耗氧最大的患者。 2、剧咳患者。 3、两周内有大咯血患者。 4、严重缺氧、紫绀患者
六、肺功能检测及结果判断:
肺功能检查项目繁多,但临床上常用的为通 气及换气,可对大多数肺部疾病作出诊断。常规肺 功能检查一般先做通气功能检查,若通气功能正常, 需排除气道高反应性时可作支气管激发试验;若通 气功能异常,为气道阻塞性病变,可作支气管舒张 试验,若阳性且气道阻塞是可逆的(如哮喘);可 作弥散功能测定;弥散功能减退者可判断为阻塞性 肺气肿;若弥散功能正常者考虑过度充气(如哮喘) ; 若通气功能异常为限制性改变;可作弥散功能测定; 弥散功能正常可考虑肺外疾病(胸腔积液,胸廓崎 形等),弥散功能下降则为肺间质或肺实质病变 (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毁损肺,大叶性肺炎 等)。

呼吸道疾病诊断标准

呼吸道疾病诊断标准

呼吸道疾病诊断标准
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和体征
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包括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发热等。

不同种类的呼吸道疾病可能具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2.体征检查
体征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音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此外,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指甲等指标,以判断患者的缺氧程度。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通常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感染情况、免疫状态、肝肾功能等。

4.X线检查
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显示患者的肺部结构和病变情况。

通过X线检查,医生可以发现肺部炎症、浸润、肺不张等病变,有助于诊断呼吸道疾病。

5.其他检查
其他检查包括肺功能检查、支气管镜检查、CT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肺部情况和诊断呼吸道疾病。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
估患者的肺功能、发现支气管病变、判断肺癌等疾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和体征、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和其他检查等方面。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一、本文概述《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一部汇集中医临床各科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大型工具书。

本书旨在统一和规范中医临床工作中的病证诊断与疗效评定,以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和可评估性。

该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疑难病症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等方面,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指导。

本书还详细规定了各类病证的疗效评定标准,包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级别,为中医临床科研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量化评估的依据。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编写紧密结合中医临床实际,充分反映了中医临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权威性。

本书将成为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医药院校师生的必备工具书,对于推动中医临床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医病证诊断概述中医病证诊断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对疾病表象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

中医诊断强调从整体观念出发,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基本方法,全面收集和分析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从而作出病性、病位、病因、病机等诊断。

在中医病证诊断中,病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和状态,而证则是对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某种类型的病理状态所作的概括。

中医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疾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和用药。

中医病证诊断的特点在于其整体性和动态性。

整体性体现在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上,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动态性则体现在中医对疾病发展变化的认识上,认为疾病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需要动态地观察和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病证诊断还注重个体化治疗原则。

每个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因此中医在诊断时会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为每个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病证诊断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它要求医生具备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GBZ73-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3-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前言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GB16852.6-2000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系列规定的各项规则,涉及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这些规则用来保证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体系的统一,不论是病因已知或隐匿的情况,也不论是中毒后所造成的哪个靶器官的损害,都可按照本标准所规定的规则作诊断。

在《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标题下,包括以下10个部分:每一部分所界定的范围将在各个部分的前言及引言中说明。

第1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第2部分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第3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第4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第5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第6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第7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第8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第9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疾病诊断标准;第10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附录B、C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负责起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职业病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参加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Acute Toxic PulmonopathyGBZ73-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指由于职业性中短期内接触较大量化学物所致的以呼吸系统结构损伤及急性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医院呼吸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呼吸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
诊断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依据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通过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可以确定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
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特点
呼吸系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季节性、地区性和人群聚 集性等。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候条件、人口密度和卫生状况 等因素均可影响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病率和流行趋势。
评估教育效果
对健康教育推广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观看
耐药性分析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状态评估
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为免疫 调节治疗提供参考。
综合治疗措施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综 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06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方案 设计思路分享
预防措施制定依据及实施细节要求说明
依据疾病流行病学特征
医院呼吸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呼吸系统感染概述 • 诊断标准与流程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手段 • 临床治疗策略与方案制定依据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方案
设计思路分享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了规范医院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减少感 染率和死亡率。
背景
呼吸系统感染是医院常见的感染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 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完善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 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汇报范围
汇报单位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 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等。
汇报内容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与控制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与控制

1. 尿检白细胞男性>5,女性>10/高倍视 尿检白细胞男性>5,女性>10/高倍视 野,导尿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 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 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1. 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 菌数>10000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 菌数>10000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 2. 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 近一周内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 阳性球菌浓度>10000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 阳性球菌浓度>10000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 >100000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100000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3. 其它: 膀胱穿剌尿液培养细菌数> 1000cfu/ml.或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 1000cfu/ml.或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 镜(高倍),在30个视野中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高倍),在30个视野中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临床效果观察指标有: 局部指标:如病灶吸收,脓性分泌物量,低 氧血症,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等变化. 全身指标:如发热或体温上升,器官功能衰 竭,神志改变,肾功能变化,DIC,低血压 竭,神志改变,肾功能变化,DIC,低血压 等.
抗生治疗无效有4种表现.(1 抗生治疗无效有4种表现.(1)病情持续恶 化.(2)肺炎持续存在.(3 化.(2)肺炎持续存在.(3)一度好转, 72小时后复又恶化.(4)疗效出现超过预期, 72小时后复又恶化.(4 且欠显著. 素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1 素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1)抗菌谱未有 效覆盖致病菌.(2)致病菌耐药.(3 效覆盖致病菌.(2)致病菌耐药.(3)抗 生素局部浓度低.(4 生素局部浓度低.(4)二重感染(肺,肺 外).出现糸统性炎症反应和肺损伤.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胸肺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胸肺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胸肺检查胸肺检查评分标准胸肺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评估个体的呼吸系统健康状况。

根据不同的胸肺检查项目,我们制定了以下评分标准,以匡助医生或者体检人员准确评估被检查者的胸肺功能。

一、观察检查1. 体态观察:a. 姿式:正常站立姿式,不应有明显的畸形或者疼痛表现。

b. 呼吸节律:正常呼吸节律,无明显难点或者不规则。

c. 皮肤:正常色泽、温度和湿度,无明显发绀或者苍白。

2. 呼吸观察:a. 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b. 呼吸深度:正常呼吸深度,无明显浅表或者过度呼吸。

c. 呼吸节律:正常呼吸节律,无明显难点或者不规则。

d. 呼吸型态:应为胸腹式呼吸,无明显使用辅助呼吸肌的表现。

二、听诊检查1. 肺部听诊:a. 呼吸音:双侧肺野呼吸音清晰,无明显干、湿性啰音。

b. 响应性:正常呼吸音响应,无明显减弱或者消失。

2. 心脏听诊:a. 心率:正常心率为每分钟60-100次。

b. 心音:正常心音,无明显增强、减弱或者杂音。

三、体征检查1. 胸廓形态:a. 胸骨:正常形态,无明显畸形或者压痛。

b. 胸廓对称性:胸廓两侧对称,无明显偏曲或者畸形。

2. 肺活量测定:a. 成人男性正常肺活量范围为3500-5000毫升,女性为2500-4000毫升。

b. 肺活量低于正常范围者,可能存在肺功能异常。

3. 呼吸肌力测定:a. 呼气肌力:正常呼气肌力,无明显减弱或者受限。

b. 吸气肌力:正常吸气肌力,无明显减弱或者受限。

四、辅助检查1. 胸部X线检查:a. 肺纹理:正常肺纹理清晰,无明显增多或者含糊。

b. 胸腔积液:无明显胸腔积液。

c. 胸腔肿块:无明显胸腔肿块。

2. 肺功能检查:a. 呼气峰流速:正常成人呼气峰流速范围为400-700升/分钟。

b. 肺活量:正常成人肺活量范围为3-5升。

以上是胸肺检查的评分标准,通过观察检查、听诊检查、体征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可以全面了解被检查者的胸肺健康状况。

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指标,用于评估痰液中上皮细胞的数量和状态。

通过分析痰液中的上皮细胞数,可以了解呼吸道黏膜的受损程度以及相关疾病的发展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可以被视为某些呼吸系统感染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一个指标,例如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

因此,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了解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的含义和意义非常重要。

本文将首先对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包括其定义与背景、检测方法与标准以及临床意义与应用。

然后,将对该项指标进行概述,包括上皮细胞在痰中的含义和来源、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的常见范围和变异因素以及影响该指标的相关因素。

最后,本文将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同时,还将提出改善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测量方法或标准化流程的建议,以促进该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更好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的解释说明、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的概述以及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目的和结构。

解释说明部分将详细阐述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的定义、检测方法与标准以及其临床意义与应用。

概述部分将对该项指标进行概括,包括含义和来源、常见范围和变异因素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并提出改善测量方法或流程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并探讨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的相关内容,从定义、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到常见范围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该项指标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解释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的结果。

此外,本文还将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该指标的科研和临床应用。

2. 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的解释说明:2.1 定义与背景:标准痰培养上皮细胞数是通过对痰液中存在的上皮细胞进行计数和分析,以确定其数量及相关指标的一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受凉,过度劳累,体质较弱,呼吸道慢性炎症等病史,需与麻疹、百日咳、白喉、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初期症状鉴别。

一般分为以下各种类型:(一)普通感冒1.病毒感染,秋冬春季多见。

2.起病较急,局部症状有喷嚏、鼻塞、流涕、咽部痒、灼热感或咽痛、声音嘶哑或咳嗽,一般全身症状较轻。

3.检查可见鼻豁膜充血、水肿有较多的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二)急性咽——喉——气管炎也称急性呼吸道疾病1.由病毒引起,冬春季多见。

2.有咽痛、声嘶、轻度干咳、发热,体温可高达39℃,全身酸痛不适。

3.检查见咽部充血,有灰白色点状渗出物,咽后壁淋巴结滤泡增生。

下淋巴结肿大。

(三)细菌性咽——扁桃体炎1.由细菌感染引起。

2.起病急,咽痛明显、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全身不适、呕吐、腹痛。

3.检查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四)疱疹性咽峡炎1.病毒引起,多发生夏季。

2.明显咽痛、发热。

3.检查见咽充血,于软腭、腭垂、咽部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丘疱疹及浅表溃疡。

二、辅助检查(一)血常规1.病毒感染:白细胞较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2.细菌感染白细胞及中胜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咽试子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找到病原体可助诊断。

【疗效判断标准】一、治愈标准(一)自觉症状消失。

(二)体温恢复正常。

(三)血常规恢复正常。

二、好转标准(一)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全身不适基本消失。

(二)高热者体温下降℃以上,低热者体温恢复正常。

第二节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分型一般将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疱疹胜咽峡炎、咽结膜热等几种类型:【诊断依据】一、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类疾病。

(一)好发季节为冬春季。

(二)局部鼻咽症状较重,如鼻塞、流清涕等,全身症状轻或无。

(三)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四)临床分型1.顿挫型:有上呼吸道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但鼻分泌物并不增加2轻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鼻分泌物明显增加,全身症状轻或无,自然病程2-4天。

3中度型:局部症状较轻型更为严重。

有一定的全身症状,自然病程1周左右4.重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及全身症状,常需休息。

、(五)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淋巴细胞增高。

(六)病毒分离成人多为鼻病毒,儿童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二、病毒性咽炎(一)好发冬春季。

(二)症状以咽部炎症为主,可有咽部不适、发痒、灼热感、咽痛。

可伴有眼结合膜炎、发热、乏力等。

(三)体查可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有触痛。

(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五)病毒多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三、疱疹性咽峡炎(一)多发于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成人。

(二)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1周左右。

(三)体征有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丘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溃疡。

(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升高。

(五)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

四、咽结膜热本病需与过敏性鼻炎,流感,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

(一)发生于夏季,多于游泳时传播,儿童多见。

(二)咽痛、畏光流泪、咽部发痒、发热等。

病程4-6天。

(三)有咽及结膜充血等体征。

(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升高。

(五)常见于腺病毒或柯萨奇病毒感染。

第三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指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和化学因子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支气管黏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

临床上主要症状为咳嗽、痰多,重者可出现气喘。

本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

常发病于冬春寒冷季节或由气候突变而诱发。

【诊断标准】一、特点起病急,常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体温往往38℃左右,多于3-5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有时可延续2-3周。

二、症状出现咳嗽、咳痰、常为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伴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当有细菌感染时呈黏液脓性痰,支气管喉痉挛时可伴有哮喘和气急,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热等。

三、肺部体征可无异常,或呼吸音粗糙,部分有干湿啰音。

四、外周血检白细胞计数正常,伴感染时可增高五、胸部X线检查可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六、排除其他疾病如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

【疗效判断标准】一、治愈标准(一)咳嗽、咳痰及全身症状消失。

(二)体温恢复正常。

(三)肺部无异常体征。

二、好转标准(一)咳嗽、咳痰症状减轻(二)体温恢复正常。

第四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一、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每年持续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

二、排除心肺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如肺结核、肺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三、常有吸烟史,体查肺部可正常或呼吸音粗糙,喘急型或闻及哮鸣音,伴感染时有湿啰音。

四、胸部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反复发作者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条索状或斑点状阴影,下肺野明显。

五、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喘息型者嗜酸粒细胞可增多。

六、肺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

其中第一和第二条为必备标准。

第三至第六作为诊断参考。

【疗效判断标准】一、治愈标准(一)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

(二)病情稳定1年以上无复发。

二、好转标准(一)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

(二)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三、复发标准(一)临床治愈后,咳、痰、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再度出现,其程度至少达轻度(二)持续2个月或以上者。

第五节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和病情判断标准【病情分期】一、急性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是指1周内有脓性或黏液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其他炎症表现;或I周内咳、痰、喘症状任何一项加剧至重度,或重度明显加重出现者。

二、慢性迁延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是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或急性发作期症状1个月后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三、临床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不足以维持2个月或以上【病情判断标准】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病情程度的判断按就诊时的症状及肺部哮鸣音。

其中任何一项够重度为重度;其中任何一项够中度者为中度;均不足中度者为轻度。

辅助检查作为参考。

一、症状、体征判断标准(一)咳嗽轻度〔+):白天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中度(++):症状介于轻度(+)及重度(十++)之间。

重度(+++):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

(二)咳痰少(+):昼夜咳痰10-50ml或夜间及清晨咳痰5-25ml。

中(++):昼夜咳痰51-100ml,或夜间及清晨咳痰26-50ml。

多(+++):昼夜咳痰100ml以上,或夜间及清晨咳痰50ml以上。

注:痰液性状颜色,应加以观察及记录。

(三)喘息轻度(+):喘息偶有发作,程度轻,不影响睡眠或活动。

中度(++):病情介于轻度(+)及重度(十十十)之间。

重度(+千+):喘息明显,不能平卧,影响睡眠及活动。

(四)哮鸣音少(+):偶闻哮鸣音或在咳嗽、深快呼吸后出现中(++):可闻及散在哮鸣音。

多(+++):双肺满布哮鸣音。

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X线、肺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作为病情、疗效判断的参考,检查内容抱括:1.痰液检查:如痰内细胞的种类及数量,分泌型IgA,痰黏稠度,细菌培养等。

2.胸部X线检查:如肺间质改变合并肺气肿的程度等。

3.肺功能检查:如第一秒甩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中期流速、残气/肺总量等。

4.其他检查:如支气管镜,放射性核素肺功能检查,免疫指标等.第六节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指直径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段或亚段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纤维破坏引起的异常扩张。

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诊断标准】一、可有麻疹、百日咳、肺结核、支气管肺炎、肺脓肿病史二、有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症状,持久或反复脓痰,有或无咯血史。

三、单纯反复咯血。

四、经常发热,全身不适、胸痛、咳脓痰五、局限或广泛肺湿啰音特别是局限性持久存在的湿啰音,有时伴哮鸣音。

六、有柞状指。

七、伴有化脓性鼻窦炎。

八、X线胸片上呈现典型的卷发状或蜂窝状改变九、胸部高分辨CT显示管壁扩张或有成串成簇的囊状改变。

十、支气管造影为诊断的金标准。

符合上述第一至第七项情况者高度怀疑支气管扩张。

结合第八至第九项中的一项可明确诊断。

【疗效判断标准]对于病灶局限于一侧肺,最后局限于一个肺叶或肺段的患者,经内科治疗仍反复感染或大量咯血,可考虑手术切除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一、治愈标准(一)咳脓痰、咯血等症状消失。

(二)肺部啰音消失。

(三)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消失。

二、好转标准(一)咳脓痰、咯血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二)肺部啰音明显减少。

(三)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减少第七节支气管扩张分类和咯血分度【支气管扩张分类】根据支气管扩张的严重程度和远端支气管、细支气管的闭塞程度结合病理和支气管造影可将其分为三类:一、柱状或梭状支气普扩张支气管直径轻度增大,边缘平整,扩张远端呈方形,并突然中断。

二、静脉曲张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较柱状显着,由于同时有局部较狭窄处,使外缘呈静脉曲张样的不规整,扩张远端呈球形,其远端闭塞也较柱状为重。

三、袋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是最严重的一种,扩张的支气管的外缘呈球形,越向周围气扩张程度越大。

【咯血分度】一、轻度(少量略血)24小时咯血量少于100ml。

常无任何失血的临床表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正常。

二、中度(中等量)24小时咯血量100ml-500ml。

可有轻度的失血的临床表现。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或稍有改变,多数不会出现休克的体征。

三、重度(大量咯血)24小时咯血量>500ml或一次咯血量>100ml。

多因支气管内较大血管的出血或已形成的假血管瘤突然破裂所致。

休克的表现相继出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甚至出现神志的改变第八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itive pulmonary discase,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