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全国Ⅰ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英语第一卷(选择题部分?满分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从A、_-?A.?had?been?lying?B.?has?been?lyingC.?was?lying?D.?has?lain30.?The?form?cannot?be?signed?by?anyone__yourself.A.?rather?than?B.?other?thanC.?more?than?D.?better?than31.?The?prize?will?go?to?the?writer__story?shows?the?most?imagination.A.?that?B.?which?C.?whose?D.?what32.?They__?have?arrived?at?lunchtime?but?their?fight?was?delayed.A.?will?B.?canC.?must?D.?should33.?It?is?generally?accepted?that?__boy?must?learn?to?stand?up?and?fight?like__man.A.?a;?a?B.?a;?theC.?the;?the?D.?a;?不填34.?William?found?it?increasingly?difficult?to?read,?for?his?eyesight?was?beginning?t o__?.A.?disappear?B?.fallC.?fail?D.?damage35.?—Artistic?people?can?be?very?difficult?sometimes.—Well,?you?married?one.__?.A.?You?name?it.?B.?I"ve?got?it.C.?I?can"t?agree?more.?D.?You?should?know.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011高考英语全国卷1全国卷2新课标卷汇编,推荐文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英语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H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 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A. £ 19. 15.B. £ 9. 15.C. £ 9. 18. 答案是B.1. What does the man like about the play?A. The story.B. The ending.C. The actor.2. Which place are the speakers tryi ng to find?A. hotel.B. ban k.C. restaura nt.3. At what time will the two speakers meet?A. 5 : 20.B. 5 : l0.C. 4 : 40.4. What will the man do?A. Change the pla n.B. Wait for a pho ne call.C. Sort thi ngs out.5. What does the woma n want to do?A. See a film with the man.B. Offer the mall some help.C. Liste n to some great music.第二节(共1 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
2011年高考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ò)栩栩..如生(xǔ)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é)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1)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M 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编号,在试卷卷上作答无效.........。
(3)第I 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l Cl2 N14 016 Na23 Mg 24 A1 27S 32 C1 35.5 Cr5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 .进行ATP 的合成B .进行mRNA 的合成C .存在血红蛋白D .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 /mL 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 .甲<乙,被动运输B .甲>乙,被动运输C . 甲>乙,主动运输D .甲=乙,主动运输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M 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
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 .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 .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 .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 .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A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 .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 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
2011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1)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编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 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l Cl2 N14 016 Na23 Mg 24 A1 27S 32 C1 35.5 Cr5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 .进行ATP 的合成B .进行mRNA 的合成C .存在血红蛋白D .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 /mL 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 .甲<乙,被动运输B .甲>乙,被动运输C . 甲>乙,主动运输D .甲=乙,主动运输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
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 .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 .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 .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 .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A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 .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 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含答案)(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含答案)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II卷5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吧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编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l Cl2 N14 016 Na23 M9 24 A1 27S 32 C1 35 5 Cr5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港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C. 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
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台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 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1.B z=1+i,z=1-i,z·z-z-1=2-(1+i)-1=-i,故选B.错因分析:z·z=|z|2,公式用错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法则,属容易题.2.B y=2x(x≥0)得y≥0,反解得x=y2,所以y=2x的反函数为4(x≥0).故选B.y=x24错因分析:忽视反函数的定义域而错选A.本题主要考查反函数的定义,属容易题.3.A A项:若a>b+1,则必有a>b,反之,当a=2,b=1时,满足a>b,但不能推出a>b+1,故a>b+1是a>b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项:当a=b=1时,满足a>b-1,反之,由a>b-1不能推出a>b;C项:当a=-2,b=1时,满足a2>b2,但a>b不成立;D项:a>b是a3>b3的充要条件,综上所述答案选A.错因分析:审题不清易错选B或D,或对不等式性质掌握不牢而易错选C.本题主要考查充要条件的概念及不等式的性质,属容易题.4.D∵{a n}是等差数列,a1=1,d=2,∴a n=2n-1.由已知得S k+2-S k=a k+2+a k+1=2(k+2)+2(k+1)-2=4k+4=24,所以k=5,故选D.错因分析:计算错误是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熟练掌握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属容易题.5.C将y=f(x)的图象向右平移π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y=cos ωx-π3,所得图象与原图象重合,所以cosωx-π3ω=cos ωx,则-π3ω=2kπ,得ω=-6k(k∈Z).又ω>0,所以ω的最小值为6,故选C.错因分析:y=cos ωx的图象向右平移π3个单位长度后为y=cos ωx-π3,变换时仅对x而言,这一点易错误理解而写为y=cosωx-π3是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图象变换,熟练掌握图象变换是解题关键,属中等难度.6.C∵AB=AC+CD+DB,∴|AB|2=|AC|2+|CD|2+|DB|2,∴|CD|2=2.在Rt△BDC中,BC=3.∵面ABC⊥面BCD,过D作DH⊥BC于H,则DH⊥面ABC,∴DH的长即为D到平面ABC的距离,∴DH=DB·DCBC =23=63.故选C.错因分析:没有掌握引垂线的方法,找不到点到平面的距离.若用三棱锥的体积计算,运算量较大,易错选A.本题主要考查点面距离和空间想象能力.熟练掌握引垂线的方法是解题关键,属中等难度.7.B分两种情况:①选2本画册,2本集邮册送给4位朋友有C42=6种方法;②选1本画册,3本集邮册送给4位朋友有C41=4种方法,所以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6+4=10(种),故选B.错因分析:相同物体的分配理解为不同物体的分配是本题解错的主要原因.本题主要考查组合问题,准确分类是解题的关键,属中等难度.8.A y'=-2e-2x,曲线在点(0,2)处的切线斜率k=-2,∴切线方程为y=-2x+2,该直线与直线y=0和y=x围成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其中直线y=-2x+2与y=x的交点A23,23,所以三角形面积S=12×1×23=13,故选A.错因分析:对复合函数y=e -2x +1的求导错误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及求导数的运算,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属中等难度.9.A 因为f(x)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所以f -52=-f52=-f12=-12,故选A.错因分析:不能灵活运用函数的周期性及奇偶性将所求的值迁移到已知区间[0,1]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灵活运用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属中等难度. 10.D 由 y 2=4x,y =2x -4得x 2-5x+4=0,∴x=1或x=4.不妨设A(4,4),B(1,-2),则|FA |=5,|FB |=2,FA ·FB =(3,4)·(0,-2)=-8, ∴cos∠AFB=FA ·FB |FA|·|FB|=-85×2=-45.故选D.错因分析:没有掌握向量的夹角公式或者计算失误,易错选C.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关系及向量的夹角公式.正确求出A 、B 两点坐标是得分关键,属中等难度.11.D 由圆M 的面积知圆M 的半径为2,|OM|= 42-22=2 .|ON|=|OM|sin 30°= 从而圆N 的半径r= 42-3= 13,所以圆N 的面积S=πr 2=13π.故选D. 错因分析: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找错二面角的平面角导致错解.本题主要考查球、二面角和空间想象能力.正确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得分关键,属偏难题.12.A由a·b=-12得<a,b>=120°,设OA=a,OB=b,OC=c,则∠AOB=120°,CA=a-c,CB=b-c,∵<a-c,b-c>=60°,∴∠ACB=60°,∴O、A、C、B四点共圆.|c|的最大值应为圆的直径2R,在△AOB中,OA=OB=1,∠AOB=120°,所以AB=3,由正弦定理得2R=ABsin∠AOB=2.故选A.错因分析:不能灵活进行向量的减法运算,不能把|c|的最大值转化为圆的直径.或者利用正弦定理时出错,易错选D.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O、A、C、B四点共圆是解题关键,属难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13.0(1-x)20的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T r+1=C20r(-x)r=C20r·(-1)r·x r2,令r2=1,∴x的系数为C202(-1)2=190.令r2=9,∴x9的系数为C2018(-1)18=C202=190,故x的系数与x9的系数之差为0. 失分警示:不能正确写出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展开式,熟练掌握通项公式是解题关键,属容易题.14.-43∵α∈π2,π,sin α=55,∴cosα=-255,得tan α=-12,∴tan 2α=2tan α1-ta n 2α=-43.失分警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运算失误是导致该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公式及倍角公式,熟练掌握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属中等难度. 15.6由题意,知F 1(-6,0)、F 2(6,0),|F 1M|=8>4=|F 2M|.由角平分线性质得|F 1A||F 2A|=|F 1M||F 2M|=2,所以点A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由双曲线的定义得|F 1A|-|F 2A|=6,所以|AF 2|=6.失分警示:不熟悉角平分线的性质,找不到|AF 1|与|AF 2|的等量关系,导致解题失败. 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定义、方程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正确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确定点A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是得分关键,本题属偏难题. 16.23延长FE 、CB 相交于点G,连结AG,设正方体的棱长为3,则GB=BC=3,作BH ⊥AG 于H,连结EH,则∠EHB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BH=3 22,EB=1,∴tan∠EHB=EB BH = 23.失分警示:没有掌握求二面角大小的基本方法或计算错误造成错解.本题主要考查二面角的求法和空间想象能力.正确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得分关键.本题也可用射影公式:cos θ=S 'S 或空间向量解答,属偏难题. 三、解答题17.由a+c=2b及正弦定理可得sin A+sin C=2sin B.(3分)又由于A-C=90°,B=180°-(A+C),故cos C+sin C=2sin(A+C)=2sin(90°+2C)=2cos 2C.(7分)2 2cos C+22sin C=cos 2C,cos (45°-C)=cos 2C.因为0°<C<90°,所以2C=45°-C,C=15°.(10分)失分警示:(1)在解三角形中,注意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是解题的突破点,否则将会无从下手.(2)三角形解的个数是一个很容易忽视的问题.本题中A-C=90,A>90°,即有B+C<90°若忽视这一点,就容易造成失分.本题考查正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形问题,考查“三基”及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18.记A表示事件:该地的1位车主购买甲种保险;B表示事件:该地的1位车主购买乙种保险但不购买甲种保险;C表示事件:该地的1位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1种;D表示事件:该地的1位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Ⅰ)P(A)=0.5,P(B)=0.3,C=A+B,(3分)P(C)=P(A+B)=P(A)+P(B)=0.8.(6分)(Ⅱ)D=X~B(100,0.2),即X服从二项分布,(10分)所以期望EX=100×0.2=20.(12分)失分警示:(1)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只写出算式和计算结果,解答过程不规范.(2)解答第(Ⅰ)问时易错解为P(C)=1-P(A·B)=1-0.5×0.7=0.65,错解原因是误认为该车言购买乙种保险为事件B概率P(B)=0.3.本题主要考查独立事件的概率及二项分布问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关键,属中等难度.19.解法一:(Ⅰ)取AB中点E,连结DE,则四边形BCDE为矩形,DE=CB=2,连结SE,则SE⊥AB,SE=3.又SD=1,故ED2=SE2+SD2,所以∠DSE为直角,(3分)由AB⊥DE,AB⊥SE,DE∩SE=E,得AB⊥平面SDE,所以AB⊥SD.SD与两条相交直线AB、SE都垂直.所以SD⊥平面SAB.(Ⅱ)由AB⊥平面SDE知,平面ABCD⊥平面SDE.作SF⊥DE,垂足为F,则SF⊥平面ABCD,SF=SD×SEDE =3 2,作FG⊥BC,垂足为G,则FG=DC=1,连结SG,则SG⊥BC.又BC⊥FG,SG∩FG=G,故BC⊥平面SFG,平面SBC⊥平面SFG.(9分) 作FH⊥SG,H为垂足,则FH⊥平面SBC.FH=SF×FGSG =37,即F到平面SBC的距离为217.由于ED∥BC,所以ED∥平面SBC,E到平面SBC的距离d也为217. 设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为α,则sin α=dEB =217,α=arcsin217.(12分)解法二:以C为坐标原点,射线CD为x轴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D(1,0,0),则A(2,2,0)、B(0,2,0).又设S(x,y,z),则x>0,y>0,z>0.(Ⅰ)AS=(x-2,y-2,z),BS=(x,y-2,z),DS=(x-1,y,z),由|AS|=|BS|得(x-2)2+(y-2)2+z2=x2+(y-2)2+z2,故x=1.由|DS|=1得y2+z2=1,又由|BS|=2得x2+(y-2)2+z2=4,即y2+z2-4y+1=0,故y=12,z=32.(3分)于是S1,12,32,AS=-1,-32,32,BS=1,-32,32,DS=0,12,32,DS·AS=0,DS·BS=0,故DS⊥AS,DS⊥BS,又AS∩BS=S,所以SD⊥平面SAB.(6分)(Ⅱ)设平面SBC的法向量a=(m,n,p), 则a⊥BS,a⊥CB,a·BS=0,a·CB=0.又BS=1,-32,32,CB=(0,2,0),故 m -32n + 32p =0,2n =0.(9分)取p=2得a =(- 3,0,2).又AB =(-2,0,0), cos<AB ,a >=AB·a |AB |·|a |= 217. 故AB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为arcsin217.(12分)失分警示:(1)不通过解△BSD 来证明DS ⊥SB,即不能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 (2)不能灵活运用求线面角的方法,另外解题过程不规范也是失分的原因之一.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计算线面角的方法和空间想象能力.掌握空间的证明和计算的基本方法是解题的重点,通过“转化”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属中等难度. 20.(Ⅰ)由题设11-an +1-11-a n=1,即11-a n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又11-a 1=1,故11-a n=n.所以a n =1-1n .(5分) (Ⅱ)由(Ⅰ)得b n =a n +1 n = n +1- n n +1· n = n - n +1,(8分)S n =∑k =1nb k =∑k =1nk -k +1=1-n +1<1.(12分)失分警示:(1)概念理解不透,不能发现11-a n是等差数列,是学生无从下手的主要原因.(2)不能正确选择合理方法求出{b n }的前n 项和S n ,导致不会证明S n <1.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列求和问题,考查了学生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先求出11-a n的通项公式再求{a n }的通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属中等难度.21.(Ⅰ)F(0,1),l 的方程为y=- 2x+1,代入x 2+y 22=1并化简得4x 2-2 2x-1=0.(2分)设A(x 1,y 1),B(x 2,y 2),P(x 3,y 3), 则x 1=2- 64,x 2= 2+ 64, x 1+x 2= 22,y 1+y 2=- 2(x 1+x 2)+2=1,由题意得x3=-(x1+x2)=-22,y3=-(y1+y2)=-1.所以点P的坐标为-22,-1,经验证,点P的坐标-22,-1满足方程x2+y22=1,故点P在椭圆C上.(6分)(Ⅱ)由P-22,-1和题设知,Q22,1,PQ的垂直平分线l1的方程为y=-22x.①设AB的中点为M,则M24,12,AB的垂直平分线l2的方程为y=22x+14.②由①、②得l1、l2的交点为N-28,18.(9分)|NP|=2228) 218) 2=3118,|AB|=1+(-2)2·|x2-x1|=322,|AM|=324,|MN|=(2428) 2(1218) 2=338,|NA|=|AM|2+|MN|2=3118,故|NP|=|NA|.又|NP|=|NQ|,|NA|=|NB|,所以|NA|=|NP|=|NB|=|NQ|,由此知A、P、B、Q四点在以N为圆心,NA为半径的圆上.(12分)失分警示:(1)不能熟练的利用定理进行整体运算,导致解题效果差.(2)对四点共圆的证明方法掌握不牢,致使解题目标不清楚,造成解题“半途而废”.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四点共圆和计算能力.通过证明|NA|=|NP|=|NB|=|NQ|得到A、P、B、Q在同一圆上是得分关键.正确的计算是解题的重点和难点.本题属难题.22.(Ⅰ)f '(x)=x2(x+1)(x+2)2.(2分)当x>0时, f '(x)>0,所以f(x)为增函数,又f(0)=0,因此当x>0时, f(x)>0.(5分)(Ⅱ)p=100×99×98×…×8110020,又99×81<902,98×82<902,…,91×89<902,所以p<91019.(9分)由(Ⅰ)知:当x>0时,ln(1+x)>2xx+2,因此1+2xln(1+x)>2,在上式中,令x=19,则19ln109>2,即10919>e2.所以p<91019<1e2.(12分)失分警示:(1)要证x>0时,f(x)>0,即证x>0时,[f(x)最小值]>0,不会等价转化导致失分.(2)不能合放缩,应用第(Ⅰ)问结论来让不等式是丢分的主要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及不等式问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压轴题,考查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属难题.。
(完整word)(完整word版)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共126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B 11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 .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 .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 .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 .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 .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 .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 .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 .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都降低B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都降低C .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都降低D .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都不变4.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ml g /3.0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 .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 .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 .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6.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D 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斐林试剂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 染成红色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00mol 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B .1.00mol 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 .欲配置1.00L ,1.00mol .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1.00L 水中D .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6种B .7种C . 8种D .9种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CH 3CH=CH 2+Br 2CH 3CHBrCH 2Br ②CH 3CH 2OH CH 2=CH 2+H 2O ③CH 3COOH+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H 2O ④C 6H 6+HNO 3C 6H 5NO 2+H 2O A .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0.将浓度为0.1mol·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 .c (H +)B .K 2(HF )C .)()(+H c F c - D . )()(HF c H c +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 2O 3+3H 2O=Fe (OH )2+2Ni (OH )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 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Fe (OH )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 (OH )2+2OH --2e -=Ni 2O 3+3H 2O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 +=Fe2++H 2S ↑ B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32-+H 2OC .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 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7页。
第II卷8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2,完成3~5题。
3.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4.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M地B.N地C.P地D.Q地5.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3)。
读图3,完成6~8题。
6.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80米B.110米C.170米D.220米7.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8.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③B.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
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图4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9~11题。
表1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9.在该水源地内()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10.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保护高山灌丛B.防止水土流失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扩大梯田面积11.该水源地位于()A.长江三峡谷地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D.江南丘陵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谥号D.行业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
一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A.初唐书法B.秦王破阵曲C.飞天壁画D.唐三彩15.表2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据钱穆《国史大纲》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C.经济格局变化16.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
”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
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21.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B.平等民主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23.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A.增加8万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25.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
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200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①使餐馆少缴纳6元税款②使餐馆多获得6元收益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④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6.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
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贩提供经营空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
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①实现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②扩大政府调控范围③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④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7.某鸭梨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鸭梨,为反击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梨农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每储存1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0.5元,这一做法表明()A.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B.延长农产品储存时间可提高农民收入C.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D.商品的储存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9.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回答30~31题。
30.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
这说明()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1.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
这说明正确的决策()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A.①②B.②③C。
①③D.②④32.2009年初,在G市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现在市金融危机期间,打工者有份工作就不错了,政府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工资由市场决定。
该代表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广泛议论。
在下列有关该问题的议论种,正确的观点是()①作为人大代表不能只站在企业经营者的立场发表意见②该代表在人大会上具有自由发言而不受追究的权利③该代表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写成议案向市人代会提交④该代表的言论过于偏激,应撤销其人大代表的资格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3.2008年12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①全国人大工作程序需要得到国家主席的认可②国家法律只有经过国家主席签署才具有法律效力③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机构具有审查法律的权力④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机构具有颁布法律的权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4.2008年,民主党派成员有40多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
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①表明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参与执政②坚持了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政治制度③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重要形式④是保障我国民主党派实现参政议政的基本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5.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
2007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2025.5亿美元,提前三年实现了2000亿美元的目标。
这表明()①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迅速发展②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加③东盟上升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④东盟发展为世界政治力量的重要一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I卷第II卷共4大题,共1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