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重点试题解析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叫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高等教育学【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教育场所:专门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祭司学校、神庙学校),博物馆(缪斯翁博物馆,称“亚历山大大学”),图书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①西周大学:国学、乡学②春秋战国: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③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欧洲中世纪大学【①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母大学”)】【②实行专业教育(文、法、医、神);教学方法有读课与辩论学位制度的雏形始于中世纪大学】高等教育近代化【①学制分层②世俗化③国家化】德国的大学改革【威廉·洪堡:教育的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②学术自由;于1810年主持创建柏林大学,4个方面创新:①确立哲学学科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②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③开创研究所教育④实行自由选修】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①私立院校地位的确立:哈佛学院(美国第一所大学),常春藤大学联盟②州立大学的兴起:弗吉尼亚大学(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③“莫利尔法案”与“威斯康星思想”:赠地学院④研究性大学的崛起:霍普金斯大学】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清末高等教育:①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②新式高等学堂(1905废除科举制,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③清末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通儒院,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民国高等教育【①民国高等教育体系:《大学令》《专门学校令》等②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改革】中国当代高等教育【①破旧立新:20世纪50年代,2次院系调整;文革时期“教育革命”的动荡②改革与发展时期: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开启体制改革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持续推进】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①大众化②国际化(留学潮日益高涨,大学教师国际流动与交流广泛,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过程国际化,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日益显著)③信息化④终身化(1965年,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教育理念【①自由教育②通识教育③专业教育④职业教育】学术理念【①学术自由②学术中立③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④学术资本主义】机构理念【①大学自治②教授治校③学生自治④校长职业化⑤管理专业化】高等教育理念主要流派【①理性主义②功利主义③实用主义】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系【①理念源于实践②理念引领实践③理念超越实践】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是高等教育有效运行和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高等教育规则,包括正式的规定和非正式的习俗、惯例等】高等学校教育多样化制度【高等学校类型、功能多样化;高等学校层级多样化】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学习经历,如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等;学历证书主要反映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性荣誉称号,它反映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里达到的学术水平,是评价一个人学术水平的尺度,具有显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制约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政策及展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③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④社会规范意识、公民的契约精神、突发事件或者交易等】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谁来办学/为谁办学/怎么办学】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①类型:欧洲模式(政府与社会双主体办学体制)、美国模式(政府、非营利部门、营利部门)、日本模式(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体制)②特点: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功能多样化、合作博弈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历史沿革【①新中国伊始,一元化②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趋势【①进一步推进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②扩大高等教育对象(马丁·特罗:教育大众化理论: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③完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合作博弈关系】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类型【宏观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性(法国)、地方分权型(美国)、集权与分权结合型(日本)【微观管理制度—高等教育自我管理制度】现代高等学校管理权力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高等教育学考前知识点汇总

高等教育学赵源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的概念: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学的概念: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3,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2、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4,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1、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1高等教育的结构 :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区域)结构等。
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等。
P242高等教育的结构的概念: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P243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包括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社会功能: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为高等教育对社会其他子系统所起的作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P344高等学校的职能则包括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开展社会服务三个方面。
P405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P43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1教育目的的类型:1、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2、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3、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
P522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规范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P533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社会需要(二)个体内在需要P54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P595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必要性,2加强通识教育的紧迫性P636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应当处理的基本关系:1、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关系;2、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关系;3、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4、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高等教育的概念定义: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准确理解高等教育的概念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层次教育。
二是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是按照社会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但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而是经过了完全的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
三是从高等教育的特征看,高等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素养、学术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还应包括学术教育,是兼有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育。
高等教育具有如下内涵:(一)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
(二)高等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
既包括综合性大学、多科性院校和高职高专,又可以划分为研究性、教学研究性、研究教学型大学和教学型院校等。
(三)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的功能突出地体现在社会需要上,实行以学科为参照,按照社会分工或行业分类设置专业,学生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研修学业,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一)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即参照社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门类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三)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起初,高等教育只行使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职能,在当代高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对社会服务也越来越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一)教育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学特点:①高等教育学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学制上与中等教育衔接,且在层级上要高于中等教育②高等教育是在专门的机构中进行的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③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心理和身体发展基本成熟的成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年龄在20岁左右。
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以完成中等教育学业的成年人为培养对象,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的高深学问的研究、生产、传播、应用和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活动。
3.高等教育的学科性质的界定因素:①高等教育的学科定位。
高等教育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基础学科②要照顾到目前教育基本理论建设的现状,即普通教学对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不足。
2、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以应用性为主,兼顾其基础性。
5.高等教育现象,是指一切高等教育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高等教育现象是复杂多变的,并且构成了一个系统。
3、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既不是泛泛的高等教育现象也不是高等教育规律的应用,而是透过诸多的高等教育现象表现出的特殊矛盾与发展规律。
7.教育要遵循的两大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8.高等学校最早、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才。
(中世纪大学)9.高等学校出现的第二个社会职能:科学研究. 以洪堡建立的柏林大学为标志。
10.高校第三个职能:社会服务。
(威斯康星大学,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发展的最完善、影响最大,所以人们把高校积极服务社会的精神称作“威斯康星精神”)4、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一、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
二、发展科学技术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
三、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直接的社会服务也是高校的职能之一。
5、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理念,正确认识高等教育事业。
二、有助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的素养。
三、有助于推动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6、学习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二、要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01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导论1.高等教育的概念1)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的教育. P32)高等教育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延展性。
P1[1].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2].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记忆、想象和判断这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主观性分类。
[3].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概念。
[4].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第一所开放大学在英国出现。
在英国,由于一直以来形成的双轨制,直到20世纪中叶,以剑桥、牛津大学为首的大学所实施的教育称为大学教育,高等教育则一般指没有学位授予权的学院等机构实施的教育。
3)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揭示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或发展规律)。
[1].1978年,我国第一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学校教学研究室”正式成立。
[2].高等教育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主要来自:社会的改革与变化;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作用(或意义)1)引导观念更新高等教育理论对于高等教育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德国教育论著推动了欧洲大学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学术权力”研究推动大学治理改革。
2)服务政策咨询服务于社会发展,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知识和智力服务。
3)推动实践发展。
高等教育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征,许多问题源于实践,并指导教育变革。
3.高等教育学的作用(简答题、论述题,P12-15)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1.西方古代高等教育1)专门学校:古希腊的雅典出现了修辞学校(辩才)、哲学学校。
2)其他教育场所西方古国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场所,如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大学(缪思翁博物馆)。
古伊斯兰国家的许多清真寺也是传授高深知识的教育场所。
2.中国古代高等教育1)西周时期就已萌芽。
西周大学:西周时期已建成比较严密的学校体系,分国学、乡学两轨。
高等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大众化教育15%-50%普及化教育> 50%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15、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16、高等教育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始于唐代的书院(最早为717年建立的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则是中国另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
17、最早产生中世纪大学的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美国1636年的哈佛学院。
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有:天津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18、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的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
19、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的柏林大学的创办。
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0、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于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重点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一、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特征1.性质任务特征,高等专门性: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大学生一般是18岁以上的青年,他们的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尤其是研究生、成人高等学校学生,身心发展更为成熟;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不仅使身体得以训练,更使附着在不同个体身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个体间传递和流通。
二、高等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活动2.构建终身教育体系3.积极实行集权与分权并重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三、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格平等意识2.依法治教,促进教学规范化3.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关系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6.改革教学管理四、高校专业建设改革存在的问题1.国家调控和管理存在的缺陷2.高校内部自我调节功能弱化3.灵敏的信息网络尚未形成4.市场机制调节不完善5.社会参与缺乏五、一流大学的理念和共性大学理念是对大学中的各种基本矛盾与制约因素进行利弊权衡及理性思考后的升华与凝练。
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灵魂,是大学建设的关键,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的共性:追求真理、使命引导、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文化感染。
1.追求真理大学是个毫无顾忌追求一切真理的地方,所有的研究机会都要为真理服务。
在大学里追求真理的态度既是这么彻底,一定会带来最紧张气氛,这是进步的条件。
真正的研究者即使激烈争论之中仍是团结的。
2.使命导引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使命,有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历史使命。
3.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是大学生命的真谛,是保证大学学者能够完成使命的条件,没有学术自由,只能培养庸才,培养不了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才。
学术自由是学术界的要塞,永远不能放弃。
4.大学自治促进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是大学的准则。
大学自治是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
洪堡认为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二:寂寞和自由。
高等教育学考试概念题

高等教育学考试概念题1.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本质:最一般、最普遍、最基本的属性是:具有教育一般的本质属性: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化人才的社会活动。
它的本质是由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构成的。
这种特殊矛盾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完成全中等教育的人的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
3.高等教育民主化:教育上的民主化进程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平等在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中已被赋予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本身就包括了社会政治民主的成分。
4.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人力资本理论学派为典型代表,许多学者就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虽然所关注的相关因素和所利用的计算模型有所初入,结果不尽相同,但是结论却基本一致,如:斯特鲁米林的研究,舒尔茨的研究,丹尼森的研究。
5.中世纪大学: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与近代大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
6.柏林大学:科学研究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柏林大学的创办,这种做法被德国其他的大学所效仿,由此德国大学突破了传统大学模式,科学研究逐步成为大学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7.《莫里尔法案》: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8.威斯康星思想:明确的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
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
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第一,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
第二,专家服务。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1.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第四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重点试题解析[日期:2008-12-16]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一、选择题1.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 )。
A.文学博士学位B.医学博士学位C.理学博士学位D.哲学博士学位2.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利机构是( )。
A.国家教育部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D.各省市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3.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招生主要实行( )。
A.统一考试制度B.单独考试制度C.推荐入学制度D.高中证书制度4.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 )。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B.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制度C.统一分配制度D.自主择业制度5.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 )级。
A.三B.四C.五D.六A.缓聘B.辞聘C.拒聘D.受聘9.我国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 )年。
A.1 B.2 C.3 D.410.法国的( )的培养对象是各种技术人才,其生源既可以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职工人。
A.短期大学B.初级学院C.社区学院D.短期技术大学11.( )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12.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
A.2年B.3年C.4年D.5年13.15世纪末,硕士一般授予( )学生。
A.文科B.神科C.法科D.医科14.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 )。
A.建国初期B.民国时期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15.下列哪项不属于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 )A.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B.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C.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D.具备相应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n15595c1178.aspx二、填空题1.( )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是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分段以及学生人学年龄、修业年限的( ),它体现了统一性的原则。
3.大多数国家的高等学校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大学和专门学院、( )。
4.195 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 ),明确高等教育是作为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教育。
11.( )是对部分品学兼优或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实行免试录取的招生制度。
12.自1986年我国开始逐步推行高等学校( ),一定程度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的局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13.( )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
14.所有高校都由政府来举办,并统一接受政府的某一主管部门的垂直领导,这种办学模式为( )。
15.( )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最高层次,( )已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6.在当今世界各国,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教育形式也在逐步( )和( )。
17.广播电视大学主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远距离教育,招生对象为社会上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人员以及( )。
18.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 )学位的设立。
19.美国比较正式的学位层次通常有:( )、学士学位、( )以及博士学位。
20.实行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是( )和( )。
三、简答题1.什么是学制?学制建立的依据有哪些?2.简析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特征和微观特征。
3.简述我国学位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
4.简述世界各国几种常见的招生制度。
5.简析招生并轨改革,并说明实行招生并轨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6.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四、论述题1.如何改革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2.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该如何解决?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n15595c1178p2.aspx一、选择题1.D解析:德国哲学博士学位的设立,丰富了学位的内涵,体现了学位的学术价值和水准,其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又推动了学位授予过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标志着现代学位制度的建立。
因此,答案为D。
2.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办法》规定:学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因此,答案为C。
3.A解析:在亚洲地区,实行统一的考试来录取新生的做法被普遍采用,在东南亚的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也都实行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
因此,答案选A。
4.D7.C解析:美国学者伯顿根据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不同特点,从举办者角度将其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是指高等教育主要由地方举办,且不同程度上受中央政府的影响。
因此,答案为C。
8.A解析:我国自1986年开始逐步推行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聘任的主要形式有招聘、续聘、解聘及缓聘。
辞聘、拒聘、受聘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的。
因此,答案为A。
9.B解析:我国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2年,聘任期内工资应与职务挂钩,并享受相应职务的其他待遇。
因此,答案为B。
10.D解析:法国的短期技术大学的培养对象是各种技术人才,其生源既可以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职工人。
短期大学是对日本的一种大学的称呼,初级学院和社区学院都是对美国一种大学的称呼。
因此,答案为D。
11.C解析:根据美国学者伯顿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类,美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分”;德国属于“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属于“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意大利则属于“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因此,答案为C。
12.B解析: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招生对象主要是社会企事业部门的职工,以专科教育为主,部分为本科,夜大学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因此,答案为B。
13.A解析:学位产生之初并没有高下之分,直到15世纪末,博士和硕士头衔所代表的资格就出现较大差异,硕士一般授予低级科,也就是文科学生,博士科则授予高级科,即神、法、医科的学生。
因此,答案为A。
14.B解析: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教育部颁布了《学位分级细则》,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因此,答案为B。
15.D解析: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有: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而具备相应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则属于高校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
因此,答案为D。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n15595c1178p3.aspx二、填空题1.学制2.基本依据3.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研究生院4.《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5.大学和专门学院6.学位7.中世纪大学8.《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9.择优录取10.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11.保送生制度12.教师聘任制13.教师的合法权益14.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l5.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16.体系化;机构化17.应届高中毕业生18.哲学博士19.副学士或协士学位;硕士学位20.日本;美国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n15595c1178p4.aspx三、简答题1.什么是学制?学制建立的依据有哪些?答:(1)学制的概念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高等学校的学制即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
(2)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①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开始出现,它不仅要求拥有大量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工人,而且还急需一批拥有各种专门科学知识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就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至此,在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等,一个贯穿初、中、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率先形成,随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在几乎所有现代国家都建立了现代学制系统。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教育部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
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2)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①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够保持衔接,相互连贯,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特别是专科教育的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②由于高等教育在我国目前依然是稀缺资源,进入各层次高等学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一的或比较统一的考试制度,是我国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做法。
③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近些年来我国各高校尝试作了一些改革,试图增加灵活性,但总体上说,比较刻板、划一的现状无多大改变。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n15595c1178p5.aspx3.简述我国学位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
答:自从1980年我国建立学位制度以来,它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培养了大批人才。
但是,我国学位制度在近20年的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亟需加以完善。
(1)我国学位制度存在的问题①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间不相协调,硕士、博士学位的授权学科、专业存在口径偏窄,基础学科和传统学科的比例过大,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所占比重过小等问题。
②研究生学位以学术性学位为主,有重学轻术之嫌,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应用性专业学位还明显不足。
③学位管理中评估制度不够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远未能得以发挥。
研究生学位的授权学科、专业点和博士生导师的评审权过于集中,应适当下放到地方和部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以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权力下放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
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是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或者是社会中的考试机构,对整个国家或局部区域的考生,进行统一的考试,并把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基本参照依据的考试方式。
实行统一的考试制度,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不同的高等学校学生入学水准的相对统一性,实行择优录取。
它的前提条件是现有教育资源不足以满足全部申请入学者的需要,而通过统一考试则起到一个有效而合理的筛选作用。
统一考试的组织者既可以是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是社会中的民间组织。
在亚洲地区,实行统一的考试来录取新生的作法被普遍采用。
我国的台湾地区,目前仍实行大学联考制度。
在东南亚的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也都实行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
(2)由高校单独组织人学考试的形式这种招生制度由高校自主决定考试方式、自己命题、自主录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