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人口增长,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咖喱
牛排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
生活消费水平越高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其中西线调水来解决西北缺水,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案例1
因素2——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高可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主要的因素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正相关
资 源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科 技
经 济
文化水平
开放程度
消费水平
环境承载力
资源
人口合理容量
03
01-地球上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
尽管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问题相当严峻,但“地球村”的人口仍然在不断地增长那么,地球上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究竟有多大?
(1)分析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 700 左右的原因。(2)占里侗寨寨规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依据是什么
(1)分析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 700 左右的原因。
(2)占里侗寨寨规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依据是什么
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
面积小,资源不足,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是为了减轻人口过多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其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2、自然资源的数量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3、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自然资源的限制条件不一样。
土地资源—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不可替代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人口增长科技发展
水资源—人类必需,总量很大,但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却很少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用)

地理必修Ⅱ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长模式: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1.2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爆炸”,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无限性资源(一定时间内超越技术水平以上的)和有限性资源有限性资源又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即可再生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注:科技开发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 4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5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即最佳人口数量)注:重点阅读P14页,区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了解三者的联系即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6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2)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3)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4)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7分析地区人口容量需要考虑的因素:(1)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影响农作物的热量,降水影响其水分(2)地形(3)经济,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一般不提及文化消费水平)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低的原因:(1)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且多高原山地地形,耕底面积小(2)深居内陆,对外开放程度低(3)经济和科技水平低,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人口容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状况良好(2)科技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受教育水平高(3)地区开放程度高我国南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气候适宜,热量降雨多,农作物成熟快(2)经济科技水平高。
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希望对大家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8.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第1-1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2018年高

第1.1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1)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2.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高频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例1、图1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1,完成(1)(2)题。
图1(1)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图2A.①B.②C.③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人文地理复习要点(一)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人文地理复习要点(一)高二学习的是人文地理,别看它薄薄一本,考试时也不常考,但是要梳理出重要知识点,重点学习,对很多同学而言还是有很大困难地。
高二人文地理复习要点,以便大家重点复习。
希望对大家人文地理学习有帮助。
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地域文化与人口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地理复习之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梳理
高中地理复习之必修二(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梳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
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欢迎阅读。
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一、环境承载量1、环境承载量,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全球为110亿,我国为16亿。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发程度、消费水平。
5、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适度人口)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我国为8-9亿。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比较项目环境承载量合理人口容量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限定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经济、社会体现意义生存发展人口多寡大小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变动等估算标准压缩到最低3、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墨西哥。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美国东北部、西欧等。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D)A.2001~200来自年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
低(<1.0%)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
偏高)
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必考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运用资料,描
1.以人口统计图、文字材料为背
述人口 分布及 2021·北京,18题
景,考查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
其影响 因素 , 2020·课标Ⅲ,4~6题 长模式。
并结合 实例 , 2019·北京,40题
2.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资料
解释区 域资源 2018·课标Ⅰ,4~5题 为背景,考查人口问题及对策。
环境承 载力 、 2018·江苏,13~14题 3.以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文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高考题精选,答案详解)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的自然增长及人口问题复习提纲一、基本知识;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年平均人口数=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意义: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程度,是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
影响因素:国家政策、社会经济条件、生育观念、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等(1)总趋势:不断增长。
(增长快慢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加快,近100年来:迅猛增长。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出生率高,就业困难等问题。
发达国家: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出现老龄化等问题。
(2)时间差异(3)地区差异(如下表)2、世界人口增长二、重要考点: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如下面图、表所示)增长模式三率类型三率特征增长特点形成原因主要分布区原始型高高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低、缓增长阶段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及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影响。
个别落后国家传统型高低高(过渡)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高速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下降阶段工业革命完成,生产力发展,民族独立,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发展中国家为主,非洲大部分及亚洲部分国家现代型低低低(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低、速增长阶段科技水平发达。
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待遇好,婚育观念转变。
发达国家(西欧、北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说明人口的增长具有阶段性特点。
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如下:重要考点:2、人口问题:所谓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和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
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
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
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
慢
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
很快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
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类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Ⅰ原始型 高 高 低
Ⅱ传统型 高 低 高
Ⅲ现代型 低 低 低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
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
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
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
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提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
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3.社会因素
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
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
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五、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
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
世界 中国
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
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