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 人口增长模式 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合集下载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ppt 湘教版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增长 1.历史各时期,人口增长有时很 慢 ,有的时期很快 ,总体呈“J ” 形曲线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因素有: 生物学规律:性别比例、年龄构成……
1.世界人口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
出以下特点: (1)持续性和阶段性,如下图所示:
依据曲线变化特征,世界人口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
(2)不均衡性 ①时间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逐步加快,每增 长1亿人口所用时间越来越短。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越来越大。 ②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上,
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 最适合 ”人口数量。 4.人口容量的特点: 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
科技发展状况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是 5.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确定具有什么样的 消费水平 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答案】
(1)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
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1.(北京东城区2010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目标检测)读不同国家出 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1)~(3)题。
【解析】 第(1)题,从纵坐标看,11国的人口出生率最高;从横
坐标看,10国的人口死亡率最高。第(2),题读图可知,1、2、3国 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低,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较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增长 1.历史各时期,人口增长有时很 慢 ,有的时期很快 ,总体呈“J ” 形曲线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因素有: 生物学规律:性别比例、年龄构成……
1.世界人口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
出以下特点: (1)持续性和阶段性,如下图所示:
依据曲线变化特征,世界人口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
(2)不均衡性 ①时间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逐步加快,每增 长1亿人口所用时间越来越短。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越来越大。 ②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上,
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 最适合 ”人口数量。 4.人口容量的特点: 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
科技发展状况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是 5.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确定具有什么样的 消费水平 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答案】
(1)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
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1.(北京东城区2010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目标检测)读不同国家出 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1)~(3)题。
【解析】 第(1)题,从纵坐标看,11国的人口出生率最高;从横
坐标看,10国的人口死亡率最高。第(2),题读图可知,1、2、3国 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低,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较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及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六、中国文化与人口 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4○4 __________、 ○ 45 __________、4○6__________等方面。 2.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很 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4○7 __________、 ○ 48 __________、 ○ 49 __________、5○0__________。
解析:A、B选项与出生率迅速下降关系不大, 而D选项不会造成出生率的迅速下降,只有政府 宏观调控力度大,严格控制生育,才会导致出生 率迅速下降,故选C。
答案:C
(3)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2○2扩大 2○3良性 循环 2○4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2○5土地 2○6矿产资源 ○ 27对淡水 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 28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29愈演愈 烈的水体污染 3○0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 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3○1 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 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 口数量 ○ 32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 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__________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4.由于人类 ○ 27 __________, 2○8 __________,以及 ○ 29
________,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正日益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四、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是指○ 30__________ 。 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 31__________。 3.环境承载力是指3○2__________。 4.人口容量特点有: ○ 33 ______________、 ○ 34 ______________、○ 35_______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应试技巧指导
了解并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合理分配时间 、先易后难等,有助于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 自己的水平。同时,要注意卷面整洁和字迹
工整,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0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推荐与使用技巧
优质教辅书籍推荐及使用方法介绍
01 02
《高中地理知识清单与考点突破》
该书详细梳理了高中地理知识点,并配有大量例题和练习题,适合一轮 复习时查漏补缺。使用时,建议按照章节顺序进行复习,重点关注自己 的薄弱环节。
03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案例分析:成功解决某地区人口问题经验分享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教育水平,提升人口素质
如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如新加坡注重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国民整 体素质。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优化人口分布
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强教育投 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 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等。
规划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实现该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实施效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 有效控制,人口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济和社 会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生态环境和资 源状况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利用社交媒体
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 媒体建立线上交流群,方 便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讨 论。
参加线下活动
可以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 的线下活动,如研讨会、 讲座等,与其他同学面对 面交流心得和体会。
老师辅导利用策略
主动请教
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主动向老师请 教,及时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课件-高二地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最新

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已使人们的生育观念和意愿 自发 日本 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这与政府鼓励节育、采取控制人口 与自 、新 增长的措施是分不开的。当政府采取的一些控制人口增长的自 觉相 加坡 觉措施,与民众潜在的少生意愿相结合时,就会使生育率持续 结合 快速的下降
• • • •
要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概念 是指人口再生产从一种类型到另一种类型的改 变,又称人口转变。
• e .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人口迅速增长,以 及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包括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范围越来越 大,水资源严重短缺,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环境污染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等。
• ④对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 人口素质;努力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在 发展经济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人口与 经济、环境、自然协调发展。 • (4)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人口大国,其面临的人 口问题主要表现各为: •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多,人 口老龄化严重; • 俄罗斯:人口负增长,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 化更加严重。
• 第一讲 理容量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
• 要点一 人口增长 • 1.人口增长的时间变化
• 2.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发达国家 自然增长 率水平 保持较低水平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 ②有 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①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 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 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 ③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影响
人均 寿命 比较短
人口 相对静止或 增长 低速增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评估结果
展示该城市人口合理容量的评 估结果,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 用程度和敏感性。
评估过程
阐述评估该城市人口合理容量 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 、模型构建、指标计算等。
政策建议
提出基于评估结果的政策建议 ,包括优化人口布局、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等
方面。
03
人口增长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探讨
政策导向、文化传统、宗 教信仰等。
案例分析: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案例选择
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 地区,分析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
变过程。
转变原因
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政治文化 等方面分析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 变的原因。
影响及启示
分析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对社 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 及从中得到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缓 慢。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迅 速。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趋 于稳定。
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 条件、教育水平、社会保 障制度等。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地形、水资源、土 壤等。
政治文化因素
对发达地区
应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人口 老龄化应对策略的研究和实施,加强 国际人口迁移的管理和服务。
对欠发达地区
应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 度,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以降低死亡率 ,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人口素质。
案例分析:东西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对比
东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已趋向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同时 ,东部地区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剖析】 第(1)题,图中显示人口出生率约为 8‰, 死亡率约为4‰,自然增长率约为4‰,是典型的低出 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 式。第 (2) 题,本题的关键在于看懂图中信息,图中 横坐标为死亡率,纵坐标为出生率,斜线代表自然增 长率,据此可判断 Ⅱ 阶段与上题数据相符。第 (3) 题, 该城市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必然出现老龄化现象, 所以要加强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工作;我国当前总体 上人口过多、人口压力很大,所以还要继续保持较低 的人口生育水平。 【答案】 (1)D (2)B (3)B
典例4 (2010·沈阳二测)根据下列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 回答(1)~(2)题。
年份
总人口 (万人)
65岁以上人 口占总人口 的比例(%) 4.49 3.37
城镇人口 家庭人 占总人口 口规模 的比例(%) (人) 14.78 14.83 4.19 4.09
1953 3 767.29 1964 4 452.21
平面三角坐标图
规律技巧总结
三角形坐标轴图的判读技巧
三角形坐标轴图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 的百分比结构。判读时应注意的事项有:(1)图中 数据为相对数据,即“比重”或“比例”,而非 绝对数据;(2)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
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3)此类
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个;(4)三个要素在数轴上比 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
产生影响:
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国防兵
员不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发达国家比较普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 状况等。
社会因素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等。
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灾害频发 等。
政策因素
人口政策、生育政策、移民政策 等。
典型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对比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比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多为现代型,而发展中国家多为传 统型或过渡型。
中国与印度对比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环境压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 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题技巧总结
图表分析法
通过解读和分析人口统计图表,提取关键信息, 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具体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案例,分析人口 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比较分析法
对比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影响,理解它们 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备考策略建议
系统复习知识点
全面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知识点,形成完整的 知识体系。
强化解题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掌握各种解 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人口增 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汇报人:XX
20XX-01-28
CONTENTS
• 人口增长模式概述 •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及意义 • 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人口问题
及解决策略 • 中国当前人口形势与挑战分析 • 复习总结与提高方法分享
01
人口增长模式概述
人口增长模式定义与分类
定义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 状况等。
社会因素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等。
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灾害频发 等。
政策因素
人口政策、生育政策、移民政策 等。
典型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对比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比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多为现代型,而发展中国家多为传 统型或过渡型。
中国与印度对比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环境压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 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题技巧总结
图表分析法
通过解读和分析人口统计图表,提取关键信息, 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具体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案例,分析人口 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比较分析法
对比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影响,理解它们 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备考策略建议
系统复习知识点
全面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知识点,形成完整的 知识体系。
强化解题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掌握各种解 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人口增 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汇报人:XX
20XX-01-28
CONTENTS
• 人口增长模式概述 •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及意义 • 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人口问题
及解决策略 • 中国当前人口形势与挑战分析 • 复习总结与提高方法分享
01
人口增长模式概述
人口增长模式定义与分类
定义
地理总复习课件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总复习课件人口增长模式与 人口合理容量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人 口 增 长 模 式 03 人 口 合 理 容 量 04 人 口 增 长 模 式 与 人 口 合 理 容 量 的
关系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后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自然增长模式:主要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机械增长模式: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混合增长模式:同时受到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影响 零增长模式: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相等,人口数量保持不变
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 至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尤其是非洲和亚洲
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原因
社会经济:经济发展水平、教 育水平、医疗水平等社会经济 条件对人口增长有重要影响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法律法 规、计划生育政策等政策因素
对人口增长有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源 等自然条件对人口增长有重要 影响
文化因素:宗教信仰、传统观 念、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对人口
增长有重要影响
合理容量
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法:根据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来 评估人口合理容
量
综合评估法:综 合考虑各种因素,
如资源、环境、 社会经济等,来 评估人口合理容
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作用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人 口 增 长 模 式 03 人 口 合 理 容 量 04 人 口 增 长 模 式 与 人 口 合 理 容 量 的
关系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后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自然增长模式:主要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机械增长模式: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混合增长模式:同时受到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影响 零增长模式: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相等,人口数量保持不变
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 至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尤其是非洲和亚洲
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原因
社会经济:经济发展水平、教 育水平、医疗水平等社会经济 条件对人口增长有重要影响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法律法 规、计划生育政策等政策因素
对人口增长有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源 等自然条件对人口增长有重要 影响
文化因素:宗教信仰、传统观 念、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对人口
增长有重要影响
合理容量
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法:根据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来 评估人口合理容
量
综合评估法:综 合考虑各种因素,
如资源、环境、 社会经济等,来 评估人口合理容
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容量的含义与区别 4. 能够结合各类人口统计图表解决相关的人口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作为人口 自然增减变化的衡量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 相减的得数。
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7585204179
概念
人口分布
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 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人口密度
指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均人口数 目,一般使用的单位是每平方千米人数。是表 现人口分布的主要形式和指标。
01
纬度来看: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地区。
半球来看:
南半球相同纬度范围人口较少
尼日利亚
印度尼西亚
美国 墨西哥
巴西
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其一般规律:来自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世界人口在各大洲分布也不
A
均衡。
C D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
趋向性:向暖湿地区(中纬
B
度指向)平原地区和近海岸
四个稀疏地区: 干旱、潮湿、严寒、高海拔
归纳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亚洲 最多。发展中国家多。
人文因素与人口分布
文化因素
唐人街,是华人在其他国 家城市聚居的地区。唐人 街的形成,是因为华人移 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 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 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 地带,故此多数唐人街是 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 制约。
干旱的荒漠、空气稀薄的高山 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自然 条件不适合人类大规模生存。
世界人口的分布
海陆分布:60%分布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海拔分布:8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世界人口的分布—四大人口稠密区
北美东部人口稠密区: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区 英国、法国、德国、
荷兰等国
土壤条件看
指出最早出现城市的 地区共同因素
气候适宜的河流冲积平原、 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 耕发达。
矿产资源条件看
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03
影响人口分布的 人文地理条件
经济条件看
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
○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 的制约。
历史文化条件看
科技条件看
A
科技进步可以改变人口分 布状况。
B
许多新区得以开发,新的 城镇成长。
C
人口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分 散到集聚。
人文因素与人口分布
军事因素
三沙市,是海南省的4个地级市 之一。于2012年伴随海南省西沙 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 处撤销而设立,位于中国南海中 南部,海南省南部,辖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 海域,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含 西南沙吹填陆地)。截至2015年, 三沙市管辖4个行政管理区(工 委、管委会)、10个社区,常住 人口2500余人(不含驻地军警)
政治经济条件看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原为一个小渔村。1980年8月设置经济特区,迅速 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的崛起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改革开发的政策支持;临近港、 澳、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充足 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租金低。
交通条件看
人口更多地向消费地、交通运输枢 纽和科技创新中心聚集。
南半球相同纬度范围人口 较少。
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 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北美洲城 镇人口比例最高,非洲最低。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 纬度的沿海地区。
亚洲人口稠密,南极洲 没有常住人口。
哪 里 是 你 的 家
气候条件看
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 湿润、半湿润地区。
气温适宜、降水适宜,四季分明 为人类开展多种生产活动提供了 条件,使之成为适宜居住的地带。
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南部,
经济发达,人口聚居在
城市
南亚人口稠密区:印 度、巴基斯坦、孟加
拉国、斯里兰卡
东亚人口稠密区: 中国东部、朝鲜半 岛和日本中南部
世界人口的分布
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及不平衡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占世
界总人口约85%
世界人口超1亿的国家
俄罗斯
巴基斯坦 中国
日本
埃塞俄比亚
印度
孟加拉国 菲律宾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但其影响力逐渐减弱。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最显著)、生产活动方式、 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人 口 增 长 模 式 与 人 口 合 理 容 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 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2. 识记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 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
(4)其他
战争 自然灾害
影响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口 自然 增长 率
>0:人口数量增多 =0:人口数量不变 <0:人口数量减少
指出②③④⑤代表的人口意义,从人 口总量和增长量两个角度叙述。
② 人口增长量最多 ③ 人口总量最多
④ 人口负增长最多 ⑤ 人口总量最少
在不同时期人口的增长特点是不同的,用出生率,死亡率和自 然增长率三个指标划分出不同类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出总—生人—人口—口数—数— ×100%
死亡率=
死亡人口数 —总—人—口—数—
×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数 =出生率-死亡率
影响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因素
(1)生物学规律: (2)经济基础
育龄妇女的比重 经济发达程度 医疗卫生条件
文化教育水平
(3)上层建筑
妇女就业状况 婚姻生育观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人口政策
人口增长模式 死亡率与出生率/%
4
3
2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1 低自然增长率
0 “高—高—低” 模式
死亡率 出生率
地形条件看
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地势起伏不大、交通便利,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
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适 土层瘠薄、交通困难,尽管资源
宜人类的生存繁衍;
可能有优势,依然居住条件差。
水资源条件看
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
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 农牧业较发达,而绿洲之外, 则人烟稀少。
人口自然增长率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作为人口 自然增减变化的衡量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 相减的得数。
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7585204179
概念
人口分布
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 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人口密度
指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均人口数 目,一般使用的单位是每平方千米人数。是表 现人口分布的主要形式和指标。
01
纬度来看: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地区。
半球来看:
南半球相同纬度范围人口较少
尼日利亚
印度尼西亚
美国 墨西哥
巴西
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其一般规律:来自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世界人口在各大洲分布也不
A
均衡。
C D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
趋向性:向暖湿地区(中纬
B
度指向)平原地区和近海岸
四个稀疏地区: 干旱、潮湿、严寒、高海拔
归纳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亚洲 最多。发展中国家多。
人文因素与人口分布
文化因素
唐人街,是华人在其他国 家城市聚居的地区。唐人 街的形成,是因为华人移 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 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 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 地带,故此多数唐人街是 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 制约。
干旱的荒漠、空气稀薄的高山 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自然 条件不适合人类大规模生存。
世界人口的分布
海陆分布:60%分布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海拔分布:8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世界人口的分布—四大人口稠密区
北美东部人口稠密区: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区 英国、法国、德国、
荷兰等国
土壤条件看
指出最早出现城市的 地区共同因素
气候适宜的河流冲积平原、 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 耕发达。
矿产资源条件看
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03
影响人口分布的 人文地理条件
经济条件看
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
○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 的制约。
历史文化条件看
科技条件看
A
科技进步可以改变人口分 布状况。
B
许多新区得以开发,新的 城镇成长。
C
人口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分 散到集聚。
人文因素与人口分布
军事因素
三沙市,是海南省的4个地级市 之一。于2012年伴随海南省西沙 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 处撤销而设立,位于中国南海中 南部,海南省南部,辖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 海域,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含 西南沙吹填陆地)。截至2015年, 三沙市管辖4个行政管理区(工 委、管委会)、10个社区,常住 人口2500余人(不含驻地军警)
政治经济条件看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原为一个小渔村。1980年8月设置经济特区,迅速 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的崛起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改革开发的政策支持;临近港、 澳、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充足 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租金低。
交通条件看
人口更多地向消费地、交通运输枢 纽和科技创新中心聚集。
南半球相同纬度范围人口 较少。
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 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北美洲城 镇人口比例最高,非洲最低。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 纬度的沿海地区。
亚洲人口稠密,南极洲 没有常住人口。
哪 里 是 你 的 家
气候条件看
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 湿润、半湿润地区。
气温适宜、降水适宜,四季分明 为人类开展多种生产活动提供了 条件,使之成为适宜居住的地带。
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南部,
经济发达,人口聚居在
城市
南亚人口稠密区:印 度、巴基斯坦、孟加
拉国、斯里兰卡
东亚人口稠密区: 中国东部、朝鲜半 岛和日本中南部
世界人口的分布
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及不平衡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占世
界总人口约85%
世界人口超1亿的国家
俄罗斯
巴基斯坦 中国
日本
埃塞俄比亚
印度
孟加拉国 菲律宾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但其影响力逐渐减弱。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最显著)、生产活动方式、 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人 口 增 长 模 式 与 人 口 合 理 容 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 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2. 识记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 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
(4)其他
战争 自然灾害
影响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口 自然 增长 率
>0:人口数量增多 =0:人口数量不变 <0:人口数量减少
指出②③④⑤代表的人口意义,从人 口总量和增长量两个角度叙述。
② 人口增长量最多 ③ 人口总量最多
④ 人口负增长最多 ⑤ 人口总量最少
在不同时期人口的增长特点是不同的,用出生率,死亡率和自 然增长率三个指标划分出不同类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出总—生人—人口—口数—数— ×100%
死亡率=
死亡人口数 —总—人—口—数—
×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数 =出生率-死亡率
影响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因素
(1)生物学规律: (2)经济基础
育龄妇女的比重 经济发达程度 医疗卫生条件
文化教育水平
(3)上层建筑
妇女就业状况 婚姻生育观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人口政策
人口增长模式 死亡率与出生率/%
4
3
2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1 低自然增长率
0 “高—高—低” 模式
死亡率 出生率
地形条件看
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地势起伏不大、交通便利,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
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适 土层瘠薄、交通困难,尽管资源
宜人类的生存繁衍;
可能有优势,依然居住条件差。
水资源条件看
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
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 农牧业较发达,而绿洲之外, 则人烟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