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第一章:人口增长模式概述1.1 人口增长模式的定义1.2 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1.3 人口增长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4 人口增长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第二章: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2.1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2.2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2.3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案例分析2.4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现状与转变第三章: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3.1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3.2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3.3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案例分析3.4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现状与转变第四章: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4.1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4.2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4.3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案例分析4.4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现状与转变第五章: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5.1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5.2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5.3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案例分析5.4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现状与展望第六章: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社会经济影响6.1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2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6.3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对城乡发展的影响6.4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应第七章: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政策调控7.1 人口政策的历史与现状7.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下的政策挑战7.3 人口政策调整的国际经验7.4 我国人口政策的发展方向与建议第八章: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与资源环境的关系8.1 人口增长与粮食安全的关联8.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对水资源的影响8.3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与能源消耗的关系8.4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九章: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教育适应9.1 教育发展与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9.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对教育结构的影响9.3 教育改革与人口素质提升9.4 教育政策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中的作用第十章:展望未来的人口增长模式10.1 新技术革命对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10.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全球趋势10.3 人口增长模式与可持续发展10.4 面向未来:适应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策略与行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原因:重点关注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如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以及导致这种模式的原因,如生产力水平低、医疗卫生条件差等。
1.1人口增长模式28页PPT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对经济发展、 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谢谢!
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问题的警钟在 不断地敲响。
饥饿的儿童
一家人 火车运输
求职现场
失学儿童 生态破坏
工业污染
老是空房
老人世界
德国人的特点:“大块吃肉, 大碗喝”,但,不要孩子。
老兵服役
老年耕地
老年交警
•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什么样的人口状况,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世 界人口增长有什么规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4、认识国情、国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课前预习
• 1、读课本第4页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回答: •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各阶段特点?试
分析其原因?
课前预习
1、世界各国人口的变动是出生率和 死亡率 变化的结果。
★自然2、增出长生率率>0—时死,人亡口率总=自数然增长增率加。 ;
自主探究 人口增长模式
特 高出生率,高
点
死亡率,较低 自然增长率
模式
出生率高,死亡 率急剧下降,自 然增长率增大
出生率快速下 降,死亡率下 降,自然增长 率下降
低出生率,低 死亡率,低自 然增长率
原因
典型 分布 地区
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
特点:
高出生率, 死亡率急剧 下降, 自然增长率 增大。
过渡模式——增长下降阶段
大多数发展中 英、日、德 国家(印度、 (负增长) 土耳其、阿根 等发达国家
必修二 1.1人口增长模式(共22张PPT)

低–低–低 (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后工业化
增长缓慢并出现零增 长和负增长
原始型
传统型
“高-高-低”模式
过渡型
(1990~1995年)
“高-低-高”模式
现代型
(1990~1995年)
“低-低-低”模式
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时 间 ( 年 )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70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B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3. 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图 漫画反映了我国( D )
①人口出生率较低 ②人口死亡率较高 ③人口老龄化加剧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医疗卫生条件
妇女就业状况
影 响
战争
因
自然灾害
素
婚姻生育观念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人口政策
经 济 基 础
决定 上 层 建 筑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原
始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高–低–高 (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人口增长的特点 增长极慢 增长较慢 增长迅速
3.34
0.76
2.58
1999
1.52
0.64
0.88
2002
1.29
0.64
0.65
现代型:出生率<1.5% 自然增长率<1%
(过渡型)“高-低-高”
1.1人口增长模式

探究3:
影响湖南人口增长的因素有: 1、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文化教育状况、 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 2、婚姻生育观和风俗习惯 3、人口政策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历程 2、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 2、高-低-高模式 3、低-低-低模式
产业革命使得生产 力水平明显提高, 18世纪 医疗卫生事业得到 中期以后 迅速发展,人口死 亡率显著下降 二战后,政治独立, 经济发展,医疗卫 20世纪 生事业进步,人们 50年代起 生活水平提高,死 亡率下降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至今仍没 结束,人 口问题严重
(二)“高-低-高”模式
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劳动 生产力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高–低–高” 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 策30年来,人口少生了3 个多亿,人口总和生育率 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 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进 入到低生育水平国家行 列。使世界60亿人口日 和中国13亿人口日到来 各推迟了4年,为控制世 界人口快速增长做出了 重大贡献。但我国人口 仍将以每年800万至1000 万的速度递增,人口形势 不容乐观。
特点: 1. 人口死亡率下降; 2. 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3. 人口增长迅速; 代表国家:20世纪50年代,普遍存在于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尼日利亚
(三)“低-低-低”模式(现代模式)
释义: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三)“低-低-低”模式(现代模式)
原因: 生产力发展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
―高—高— 低”模式
―高—低— 高”模式 ―低—低— 低”模式
1.1人口增长模式(1)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编号:NO.1 编制时间:2014年2月23日编制人:邓立辉审核人:杨冠峰审批人:柳玉庆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1.1 《人口增长模式》第1课时导学案、了解人口增长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高--低”人口增长模式。
【预习案】、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具有不均衡性,表现在有的时期人口增长的很慢,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很快。
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形。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
、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也受到从到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归根结底取决于。
、“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和,两者都属于模式。
、阅读教材本部分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①基本特点:②生产力水平:①基本特点:②生产力水平:【探究案】探究一:下列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众多因素中,找出属于上层建筑领域范畴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念、宗教信仰、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探究二:阅读教材P3活动,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探究三:比较原始人口增长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找出两者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
【检测案】1.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 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 世代更替快C. 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D. 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3.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A. 现代人口增长模式B. 过渡人口增长模式C.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D.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4.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 大洋洲、非洲B. 欧洲、非洲C. 非洲、欧洲D. 亚洲、拉丁美洲5. 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6. 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 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 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 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D. 农业和工业的出现7.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学案)

学案(1课时)【目标解读:】1.基础要求:了解世界人口增长饿趋势和地区差异2.核心要求:三种人口增长模式,而人口“三率”又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关键。
这两个知识点要重点理解并掌握。
3.能力要求:学会结合某一个区域的人口统计数据,对其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判断,并分析其原因。
【课前自主学习】一、基础概览1.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①, 20世纪以来是人口阶段。
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和共同决定的。
3.人口的发展经历了、、三种模式。
4.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5.目前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人口最少的是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年增长人口数量最多的是洲。
二、预习思考(1)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读后回答①-③题。
①.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 B.② C.③ D.④②.四个国家中,最有可能位于欧洲的国家是()A.① B.② C.③ D.④③.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处于过渡模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人口年龄结构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各年龄组(通常以5岁为一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其类型有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
通常把少年儿童(15岁以下)占总人口的40%以上的年龄结构称为年轻型,而把老年人(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年龄结构称为老年型。
(2)根据以上资料结合课本P5图1-1-4第一个人口金字塔图,判断该图属于型年龄结构,导致此种年龄结构的原因是,该种年龄结构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课堂合作探究】一、世界人口增长1、特点:不匀速增长二、人口增长模式(P5阅读资料及P6-P7正文)特别提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死亡率的下降,结束于出生率的下降。
※技巧点拔: 1、高高低模式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40‰左右,而三低模式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10‰左右,据此可将三种模式区别开。
1.1人口增长模式

甚至零增长或负
二、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历史时期 人口增长的特点 增长极慢 增长较慢
高–高–低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后工业化
高–高–低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高–低–高
(人口增长过渡模式)
增长迅速 增长缓慢并出现 零增长和负增长
低–低–低
(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讨论分析:当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德国
美国
0.9
1.5
1
0.9
-0.1
0.6
现代型
中国的人口模式
“高-低-高” 型 过 渡 “三低”型
时间(年) 1970 1999 2002 出生率 (%) 3.34 1.52 1.29 自然增长率 (%) 2.58 0.88 0.65
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
三、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有三个: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的时期为( D ) A.① B.② C③ D.④ C (2)下列各国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巩固练习题:
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
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年龄 发达国家 人口数 死亡率﹪ 发展国家 人口数 死亡率﹪ 0~14岁 200 0.5 350 0.8 15~59岁 550 0.6 600 0.7 60岁及以上 250 2 50 2.2 总计人数 1000人
1.1 人口增长模式

原因
分布
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三).“低-低-低”模式
“高-低-高”模式
类型 时间 特点
现代性 现代(后工业化时期)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 原因 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的生育观 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分布
现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识别常见的有关人口的图例
1.人口结构“金字塔” 图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人口迅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
人口稳定
人口数量减少
发达国家
地区 发展中 国家
问题人口增长过 快 少儿比源自 过大解决措施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
发达国 家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 接纳海外 移民
2.三角形坐标轴图
判断a、b、c 三国人口的 组成结构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 历史上人口增长曲线呈“ J ”形曲线,且有快有慢, 总体上看,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
一、人口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死亡人口 死亡率=————×100% 总人口 出生人口 出生率=———— ×100% 总人口
一、人口增长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经济基础 到 生物学规律的制约,也受到从_________ 上层建筑 _________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 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 低的自然增长率
原因
分布
采集,狩猎经济为主, 手工劳动为主,粮食供应 生产力水平极低 和生存条件有一定的改善 现在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教材分析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后又演变成了“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地区分布。
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对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关于人口模式的划分和总结,学生并未深入了解过。
本节课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成因和分布地区。
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直观图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掌握各个时期人口的增长模式。
3、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问题以及对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来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特点等。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2、使学生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成因。
2、掌握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来说明世界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趋势
[自主]通过课本P2图1-1,引导学生总结世界人口的趋势变化。
[点拨]世界人口的增长呈“J”型曲线,不同时段的增速不同,但总体为波动型增长。
[自主]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关,学生通过预习明确自然增长率的含义和计算方式。
2、自然增长率
[点拨]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
3.影响因素
[自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
[点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①自然因素:生物学规律、自然环境、自然灾害
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等。
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因为生产力发展引起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二、人口增长模式
[合作探究]请同学按照事先划分好的小组,合作探究人类历史发展时期中产生的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析其形成的时期、分布地、特点和成因。
讨论时间约为3分钟,之后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点拨]
1、“高-高-低”模式
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前,分布在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缓慢。
原因:该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以采集、狩猎和手工劳动为主,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以及粮食的缺乏和战争的影响。
2、“高-低-高”模式
出现在工业文明时期,分布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迅速。
原因:产业革命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增,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3、“低-低-低”模式
出现在新技术革命时期,分布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
基本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缓慢,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
原因: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自主]请学生将刚才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填写在导学案表格上。
三、中国的人口增长
[探究]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8页“阅读”材料和导学案上的表格,分析和总结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原因。
[点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实现由“高-低-高”型向“低-低-低”型过渡。
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计划生育因素。
[探究]引导学生阅读PPT上的两段材料,分析和归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点拨]中国的人口问题:①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带来一系列资源、环境、就业、教育和医疗问题。
②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社会养老负担。
解决对策: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②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③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教育。
[课堂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的模式经历了“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三个不同的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改变而产生的。
希望同学们学完这节课后,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控制人口的重要性。
练习巩固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C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D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①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率,则中间阴影部分代表什么?自然增长率
②阶段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这属于高-高-低人口增长模式。
③)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问题,我国的上海就属于这种类型。
④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向低-低-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