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诞生(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_《新生命的诞生》第2课时优教教案

第1章第1节新生命的诞生第2课时教学设计【内容来源】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科学》第1章第1节【主题】受精与妊娠;胚胎发育;分娩与养育【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3.说出人的分娩和哺乳的过程;说出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的原因;4.说出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能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养育方式的观点;2.感受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和分娩的痛苦,体会母亲的伟大;3.形成珍爱生命和尊重父母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是重点;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1.FLASH:(1)受精过程;(2)胚胎的发育过程。
2.视频文件:(1)受精过程;(2)人的胚胎发育。
3.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父母进行访问:(1)母亲在怀自己时,身体有什么感受?(2)当母亲怀孕时,父亲都做了些什么?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教师活动】: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活动】:是睾丸和卵巢,产生生殖细胞和性激素。
【教师活动】:我们来回忆一下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态,请看图片,说出它们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男性的精子呈蝌蚪状,具有一长长的尾,能游动。
女性的卵子肉眼可见,呈球形,是人体最大的细胞。
2、新知识呈现【教师活动】:是的。
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了精子是由男性生殖系统里的睾丸产生的,卵子是由女性生殖系统里的卵巢产生的,那么精子和卵子又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思考题]:(1)精子和卵子在什么地方相遇的?(2)什么是受精作用?(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播放视频]:受精过程。
【学生活动】:带着思考题观察“受精过程”。
认识到精卵相遇的部位在输卵管;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新生命的诞生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新生命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生命的诞生的生物学过程。
掌握人类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理解生命的起始和发展的科学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运用思维导图和模型,分析人类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命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对生殖健康和家庭计划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生命的诞生的生物学过程。
人类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难点:理解生命的起始和发展的科学原理。
探究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生殖器官的图像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2.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类生殖健康和家庭计划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生殖器官的图像、模型、视频等。
2. 材料:学生用书、作业本、思维导图模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婴儿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新生命的诞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介绍人类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讲解新生命的诞生的生物学过程。
3. 实践活动:观察生殖器官的图像和模型,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类生殖健康和家庭计划的重要性。
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六、教学内容1. 介绍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如基因的传递和遗传变异。
2. 探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包括减数分裂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
3. 解释受精卵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以及胚胎早期发育的关键阶段。
七、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模型,了解减数分裂和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遗传特征在家族中的传递方式。
3. 安排小组实验,观察受精卵的发育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七年级新浙教版科学1.1新生命的诞生教学设计教案-1.新生命的诞生-初一下册科学(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新生命的诞生
2.教学年级和班级:初一下册科学(教科版)
3.授课时间: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科学探究、证据收集与分析、科学思维、科学交流。通过学习新生命的诞生,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科学现象,培养证据收集与分析的能力,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并能够与他人进行科学交流,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后拓展过程中,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拓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新生命的诞生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设计反思活动,以便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① 阅读笔记:要求学生阅读推荐的科普书籍,并做笔记,记录下对新生命的诞生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② 观后感悟:学生观看纪录片或浏览网络资源后,要求撰写观后感或感悟,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新生命的诞生的认识和感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 探究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选择一个与新生命的诞生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探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生命的诞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教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教案新生命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人体的生殖细胞(3)了解人类的受精过程。
2、情感目标:(1)揭开人的诞生过程和双胞胎的奥秘,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语言来解答学生心目中的疑问,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2)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诞生的开端,使学生明白严肃对待两性行为应该是终身遵循的道德规范。
教学难点和重点:(1)精子和卵子的形态结构。
(2)人体的受精的实质及受精的场所。
教学过程:一、精子和卵子[引入]:教师将问题引到本课主题(新生命的诞生),并说这与男性所产生的精子与女性所产生的卵子有关。
[图片演示]:精子和卵子图片。
[学生讨论]:通过观看图片,学生讨论精子和卵子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人的生殖系统你知道卵和精子是从那里来的吗?——是由人的生殖系统产生的.(2)子宫的作用: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三、受精[录象播放]:受精过程的录象。
(参考资料《精讲精练》P53)教师解说:受精: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结合.(1)能够接近卵子的精子有很多个,但能钻入卵子的精子只有1个,最终,卵子和精子形成一个受精卵.(2)当精子和卵子结合以后就形成了受精卵,新生命就从这里开始了。
(3)受精卵形成后,一面——细胞分裂,形成胚胎;一面——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上.(称怀孕)[提问]: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那么受精的实质是什么?[幻灯片演示]:受精的实质使学生明白受精的实质是精子细胞核与卵子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
[讨论]:你从媒体所知道的,避免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措施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另外一种避孕措施:结扎输精管或结扎输卵管。
四、双胞胎是怎么回事?(参考资料《精讲精练》P52)五、巩固练习1. 人的生命周期的起点是()A.胎儿 B.受精卵 C.婴儿 D.卵细胞2.人的受精卵形成的场所和受精卵开始细胞分裂的场所分别是()A 卵巢、子宫B 输卵管、子宫 C输卵管、输卵管 D 卵巢、输卵管3.下列能体现受精作用的是()A 许多精子到达女性的生殖器官内B 许多精子接近卵细胞C 一个精子的头部钻入卵细胞D 一个精子核和卵细胞核相融合。
新生命的诞生教案

新生命的诞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
2.了解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教学重难点】1.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人的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3.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的物质交换【教学过程】复习: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提问:1)卵细胞在哪里产生的?2)受精场所在哪里?一、受精: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过程卵细胞由卵巢排出,精子和卵在输卵管中结合,由输卵管进入子宫。
讲解板书:接近卵的精子有很多个,能钻入卵的精子仅有1个,最终精子和卵形成了受精卵。
受精卵形成后,一面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一面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妊娠)。
怀孕初期,有的妇女会出现呕吐、厌食、晕眩等现象。
设问:你知道避孕的措施有哪些吗?你了解避孕吗?男性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女性放环;注意进行必要的性道德教育。
严肃对待两性行为应该是终身遵循的道德规范。
读图:胚胎在子宫内发育二、胚胎的发育1.胚胎发育的营养来源和废物排出的途径。
植入子宫前的早期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来自卵中的卵黄。
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和氧全部由母体供给,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母体排出体外。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联系;胎盘中有丰富的血管;母体血液中的营养和氧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胚胎,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脐带和胎盘进入母体血液,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2.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也就是胚胎(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
胚胎在子宫内被羊水包围,可以使胚胎免受震荡,对胚胎有保护作用。
讨论:有些药品的说明书上往往写着“孕妇慎用”、“孕妇禁用”,这是为什么?药品可以从母亲血液通过胎盘进入胎儿。
母亲可以承受药品的毒副作用。
但由于胎儿幼嫩,各器官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就可能承受不了这些药品的毒副作用而影响发育,甚至致畸、致死。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1节新生命的诞生教案1浙教版

新生命的诞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的基本过程;(2)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2、技能目标:(1)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母亲十月怀胎并分娩诞生新生命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母亲的伟大和生命的珍贵。
(2)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诞生的开端,使学生明白严肃对待两性行为应该是终身遵循的道德规范,即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性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1、受精的实质、受精的场所2、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教学难点1、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教学策略采用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共存、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兼用的教学策略。
课前查找资料、分析讨论问题,以小组合作方式展示预习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感悟,提升。
教学思路预习内容从“与家人互动”开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亲切感;再通过独立完成知识点、与同伴合作完成讨论问题使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小组的在课堂上的展示,充分分享合作的喜悦,教师给予点评,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动画课件(受精与受精卵的分裂);录象(受精过程、分娩过程、试管婴儿);幻灯片(精子与卵子结构图、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图片等)预习内容:1、家庭采访题——请你和你的家人共同完成:(1)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心情和饮食有什么要注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在母亲肚子里的第一次“活动”是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的血型_________,妈爸的血型__________,你长得更像谁?(4)从母亲怀孕到你的出生共经历______________月;(5)刚出生的你,体重是____________千克;2、自主预习题——请你独立完成:一:受精与妊娠(1)什么是受精?(2)受精的场所在哪里?受精的实质?(3)受精卵与胚胎的不同?“怀孕”在科学上称为?(4)结合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过程,说说人的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5)避孕的方法?(男性有哪些?女性有哪些?)二、胚胎的发育(6)受精后第几周出现胎盘?(7)胚胎的血液与母亲的血液相连通吗?(8)胎盘起什么作用?脐带连接着谁?(9)有些药品的说明书上往往写着“孕妇慎用”“孕妇禁用”,为什么?(10)胚胎第几周具人形?从哪周到哪周称为胎儿?三、分娩与养育(11)从受精到胎儿出生需多久?胎儿就是婴儿吗?(12)胎儿又是怎样从母体内娩出来的呢?(13)婴儿刚出生时要大哭一声,否则就会夭折。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新生命的诞生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新生命的诞生第一章:生命的奇迹1.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理解生命在世界上的多样性和珍贵性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原始生命、化石记录等生命的进化: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物种形成等生命的多样性:动物、植物、微生物等1.3 教学方法讲授生命的定义和特点展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生命的多样性和珍贵性学生展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二章:人类的诞生2.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人类进化的关键阶段和特征理解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发展2.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猿类、直立行走、早期人类等人类进化的关键阶段:工具使用、火的使用、语言发展等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发展:农业革命、城市化、科技革命等2.3 教学方法讲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展示人类进化的关键阶段和特征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发展学生展示对人类诞生和发展的理解和感悟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人类诞生和发展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三章:生命的诞生过程3.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和生理机制探讨生命的诞生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理解生命的诞生的重要性和庆祝生命的诞生3.2 教学内容生命的诞生过程:受精、胚胎发育、分娩等生命的诞生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生命的诞生是个体成长的开始,也是社会生命的延续生命的诞生的重要性和庆祝生命的诞生:生命的诞生是家庭和社会的喜悦和庆祝的时刻3.3 教学方法讲授生命的诞生过程和生理机制展示生命的诞生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生命的诞生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的重要性和庆祝生命的诞生的理解和感悟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的重要性和庆祝生命的诞生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四章:生命的诞生的意义4.1 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的诞生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意义探讨生命的诞生对人类文明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态度4.2 教学内容生命的诞生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意义:生命的诞生是个体存在的开始,家庭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的基础生命的诞生对人类文明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生命的诞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道德价值观的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态度:生命的诞生是宝贵的,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一个生命4.3 教学方法讲授生命的诞生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意义展示生命的诞生对人类文明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态度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理解和感悟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五章: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5.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的方式和意义探讨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的庆祝和祝福的能力5.2 教学内容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的方式和意义:婴儿洗礼、满月宴、出生百日宴等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庆祝生命的诞生是对家庭的祝福和对社会的希望的表达对生命的庆祝和祝福的能力:通过庆祝生命的诞生,培养对生命的祝福和珍惜的能力5.3 教学方法讲授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的方式和意义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学生展示对生命的庆祝和祝福的能力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庆祝和祝福的能力的质量和创意第六章:生命的诞生与家庭关系6.1 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的诞生对家庭结构和文化的影响探讨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的态度6.2 教学内容生命的诞生对家庭结构和文化的影响:生命的诞生改变了家庭的人口结构,丰富了家庭的文化氛围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孩子的性格、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家庭是生命的摇篮,应该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家庭6.3 教学方法讲授生命的诞生对家庭结构和文化的影响展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感悟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七章:生命的诞生与社会发展7.1 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的诞生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影响探讨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的措施培养对生命的珍惜和社会责任感7.2 教学内容生命的诞生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影响:生命的诞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的措施: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生命,维护生命的尊严和权益对生命的珍惜和社会责任感: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对社会负责7.3 教学方法讲授生命的诞生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影响展示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的措施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对生命的珍惜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社会发展的理解和感悟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社会发展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八章:生命的诞生与宗教信仰8.1 教学目标理解不同宗教对生命的诞生有不同的看法和信仰探讨宗教信仰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影响培养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尊重和理解8.2 教学内容不同宗教对生命的诞生的看法和信仰:例如,佛教认为生命的诞生是轮回的一部分,基督教认为生命的诞生是上帝的恩赐等宗教信仰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影响:宗教信仰给予人们对生命的诞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意义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尊重和理解:尊重不同宗教信仰,理解不同宗教信仰对生命的诞生的看法和信仰8.3 教学方法讲授不同宗教对生命的诞生的看法和信仰展示宗教信仰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影响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宗教信仰的理解和感悟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宗教信仰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九章:生命的诞生与艺术创作9.1 教学目标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生命的诞生探讨艺术创作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诠释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9.2 教学内容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生命的诞生:通过绘画、雕塑、音乐、文学作品等形式表现生命的诞生艺术创作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诠释:艺术作品赋予生命的诞生更深远的意义,让人们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9.3 教学方法讲授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生命的诞生展示艺术创作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诠释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艺术创作的理解和感悟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艺术创作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十章:生命的诞生与未来探索10.1 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的诞生对人类未来探索的意义探讨人类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10.2 教学内容生命的诞生对人类未来探索的意义:生命的诞生激发了人类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欲望,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方向人类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探索生命的奥秘:通过生物学、遗传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人类不断揭示生命的奥秘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探索精神,为未来的生命科学研究贡献力量10.3 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生命的奇迹重点和难点解析:生命的定义和特点是教学的基础,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需要借助图表和实例进行辅助说明。
1.1新生命的诞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观看视频、阅读图解资料,初步理解受精卵的形成过程。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思路。
拓展资源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受精卵发育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生命的诞生,包括受精卵的形成、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来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新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以及人体发育的早期阶段。
4.生物学模型:使用生物学模型等教具,直观地展示受精卵的形成、胚胎发育过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5.学习平台:利用学习平台,发布课堂学习任务、作业和拓展阅读材料,方便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和自我评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受精卵形成过程的视频和图解资料,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学生作业,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答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检验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阅读推荐章节,进一步了解人体生殖知识。
-反思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总结,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通过在线平台、微信群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同时,我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并进行指导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 2 节
新生命的诞生(第2课时)
陶庄中学邵迎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2)初步了解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大致情况。
2、技能目标:
(1)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母亲十月怀胎并分娩诞生新生命的过程。
(2)使学生体验母亲的伟大和生命的珍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