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房价:房价便宜 普通人一年收入就能买一套房
历史趣谈清朝的房地产贷款 借钱局提供短期的无息贷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清朝的房地产贷款借钱局提供短期的无息贷款
导语:在晚清的江南,借钱局俯拾皆是,多由官员富商发起设立,专为贫民提供经济上的短期救助,具体来说,就是提供无息贷款。
深秋夜半,万籁俱寂
在晚清的江南,借钱局俯拾皆是,多由官员富商发起设立,专为贫民提供经济上的短期救助,具体来说,就是提供无息贷款。
深秋夜半,万籁俱寂,浙江省乐清县大柳村青年匡超人正挑灯夜读,忽听门外一声响,几十人吆喝起来,顷刻间几百人一起大喊,窗纸变得通红。
他叫一声:“不好了!”忙开门去看,原来是本村失火。
一家人一齐跑出来道:“不好了,快些搬!”那火头已有丈把高,一个个火团子往天井里滚。
等村民们逃到稻场上,全村房子都已烧成空地。
——这是江南民居怕火的典型例证。
不过今天我们并不关心江南民居怎样防火,而是想借上述事例,谈谈在清朝贷款买房的事儿。
且说匡家被火烧了房子,没处存身,只好托人在村南大路口租下一间屋,搬了进去。
此后到匡超人考中秀才,出门远游,娶妻生子,参加工作,一直到他故事结束,匡家都住在那间小屋里,而没有像别的村民那样重建家园,更没有在大城市里买房置业。
原因很简单:他们家没钱,盖不起房,也买不起房。
换在今天,匡家只要拿得出三四成首付,就可以在全国任意一个城市买下一套房子,然后乔迁新居。
要是嫌大城市房价太高,还可以退而求其次,就近郊区或者小城市置业。
但是很遗憾,《儒林外史》写的是明朝故事,描述的是清朝生活,无论在明朝还是在清朝,都没有哪家银行经营房屋贷款。
银行不搞房贷,不代表就没有贷款买房的希望了,事实上,匡家还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同治年间房价 1300两白银能买四五千平米的豪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同治年间房价 1300两白银能买四五千平米的豪
宅
导语:中间有一个“七室一厅”的大院落、周围还有6个小院落,在清朝时期买这么一座宅子要花多少钱?近日,重庆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中心在整理馆藏
中间有一个“七室一厅”的大院落、周围还有6个小院落,在清朝时期买这么一座宅子要花多少钱?近日,重庆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中心在整理馆藏的可移动文物时,一件清光绪年间的碑帖引起了专家的注意。
这件碑帖是从“重庆书帮会所地界碑”上拓下来的,此碑上讲述的故事便与重庆书帮会所梓潼分会在当地购房置业相关。
从中可看出,当年他们买下一个“大小七院”的宅子,总共“去银壹千叁百两整”。
界碑或立在绵阳梓潼县
近日,记者在重庆图书馆看到了这份“重庆书帮会所地界碑”碑帖,碑帖2米多长、1米多宽。
从落款时间可看出,这块界碑制于清光绪九年,立碑的人是“渝城书帮梓潼会”。
碑文开头便讲述了立碑缘由:“今将置买公所房屋地基界址胪列于后”。
“梓潼会于同治癸酉年置买南纪坊地名砍井周姓房屋大小七院……”碑文中说道,重庆书帮会所梓潼分会在清同治年间,在南纪坊砍井购买周姓人家的房屋,大小有7院,总共花去银两1300两整。
接下来,便将该房屋四面八方的边界进行了说明:“前抵街心,后抵本己崖上垣墙……”
梓潼在哪里?重庆图书馆文史专家王志昆推测,这应该是指当今四川绵阳的梓潼县。
据了解,梓潼历史渊源较早,秦朝时期便置县。
清朝“大小七院”的宅子到底有多大?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副秘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房价最贵的朝代 普通民宅45万人民币

现如今的高房价,使得不少人都成了房奴,于是很多人都想穿越到古代,毕竟那时候的房价低呀,没准都能买一下一座很大的庄园。
可是,古代的房价真的就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低吗?先不说豪宅别墅之类的,就算是一般人家的房子,价格也是高得让人咋舌!在中国历史上,房地产市场最活跃的朝代非两宋莫属,当时的房地产市场换手率极高,甚至有“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说法,为了满足市场上繁荣的房地产,宋朝满大街上都是房地产中介,他们还有一个比较文雅的名字,叫做“庄宅牙人”,那在宋朝,为什么房地产市场这么活跃呢?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那时候的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发展也极为迅速,一点不比当今的发展趋势差。
那时候的人也向往大城市,向往大城市的繁荣,于是就有了很多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闯荡。
那新到一个城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房问题,于是这些外来人口或是自购住房,或是廉价租房,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催生了一个火爆的房地产市场。
据历史学家包伟民先生估算,北宋后期,汴京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12000--13000人/每平方公里,南宋淳祐年间,临安府市区内的人口密度约为21000,咸淳年间,甚至达到了35000。
而今天纽约、巴黎、伦敦、香港的人口密度大致在8500以下,东京与广州市区的人口密度约为13000,北京约为14000。
换言之,宋朝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居然和现在的北京人口密度相当,而如此之高的人口密度也势必会导致宋朝大城市的商品住房供不应求,房价也是越推越高,当时汴京的一套豪宅少说也要上万贯,一户普通人家的住房,大概在1300贯,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约是45万。
而到了北宋末年,京师豪宅的价格更是暴涨至数十万贯,折算成人民币的话,至少需要5000万元以上,难怪宋人要感慨“重城之中,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熏戚世家,居无隙地”。
清朝的房价

例 三 : 隆 十二 年 (7 7 )北 京 内 乾 14 年 ,
城西北 角太平湖 东 ( 新街 口)七 间半 8 , 5
两。
部 尚书侍 郎加 倍支 给” 称 “ , 俸米 ” 三 者 ; 相加 , 就是清朝公务员的工 资了。
一
例四 : 乾隆 十i(7 8 ) , 京内 14 年 年 北
一
个 七 品知县 T资 4 两 加 4 斛 米 5 5
( 斛 相当 10 ) 年 收入约 合 5 两 银 , 1 0升 , 6
相 当 95 (6×17 元 。 325 6)
清五 品郎 中何 刚德《 明梦 录》 : 春 云
“ 初 列 京 , 雇 车 而 坐 , 年 后 始 以 2 余 皆 数 4
了 1 房 , 买 地 带 盖 房 , 了 10 银 0间 连 花 8两
子。
得用比当年多 4 0 0 倍的粮食 去换 。
如果每 间房子按 照 2 平 方米计算 , 5 新街 口房子 面积 17 平方米 , 8. 5 新帘子 胡
房 价 与收入 比较
《 清会 典 》 二一 “ 职 官 之俸 ” 大 卷 文
条 : 一 品 岁 支 银 10 , 品 10 , “ 8两 二 5 两 三 品 10 , 品 15 , 品 8 两 , 品 6 3两 四 0两 五 0 六 0
例二 : 道光 十八年 (88 , 13 年)天津任 秀坡花 2 0 0 两银子 , 丁予范在刘家胡同 把 二道 街开发 的这套 四合 院接 了下来 , 加 盖一 问客房 、 问 门楼 、 问书房 、 一 三 三间 板房 。 总共 投 资 了 30两 , 5 最后 卖 了 6 0 0
金买一骡 , 雇一仆 月需 六金 ; 因公事较 后
历史解密老北京房价不便宜 按白布计算高的可达千匹以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老北京房价不便宜按白布计算高的可达千匹以上导语:房价,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老北京的房价如何?从整体上看,北京房价一直较高,但也有相对低的时期。
清代没有相关统计数据,只能根据具房价,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老北京的房价如何?从整体上看,北京房价一直较高,但也有相对低的时期。
清代没有相关统计数据,只能根据具体案例来判断。
比如乾隆十二年,太平湖东(今新街口一带)七间半卖出价为85两。
当时普通旗兵的工资是每年12两左右,要买这样的房,得7年多。
加上契税(清代一般为9%,光绪时一度为3.3%)和中介费(3%)等因素,需要时间更长。
此外,还需考虑家庭开支的状况,老北京绝大部分开支在饮食,直到解放初期,仍占收入的80%。
旗兵每年有20斗禄米(约250斤),如果家庭人口多,还要另行买粮,想买房也不那么容易。
一些文章用米价来换算当时工资水平,有失客观。
因为在小农经济的背景下,米价波动最为剧烈,甚至相差百倍。
民国初期,北京房价相对低迷。
一是房屋供给量大,特别是定都南京后,各机关南迁,空房更多,二是城市人口少,需求有限。
据1929年《土地房产评价暂行规则》,当时北京城区各类建筑物,每间价格从300元到25元不等,郊区为260元到20元不等。
其中洋楼最贵,城区普通瓦房一间只要100元。
到1933年时,甲等瓦房也才160元一间。
以鲁迅先生为例,1919年在八道湾买了“三进的大院子”,只花了3675元,相当于他十五个半月的收入,1925年,鲁迅又在阜成门内购买了一套小四合院,不过800元左右。
但两次置业的位置都非“黄金地段”,且房屋质量不高,皆为不合“规矩”的四合院。
特别是后来的“老虎尾巴”,地处顺城街,邻居多为贫民。
鲁迅在当时属中高收入阶层,他生活常识分享。
百年房价_今昔对比

2010.12当代工人Contemporary Worker数字调查3个月四合院1924年,鲁迅花了不到1000元,在北京买下阜成门内一套四合院。
当时鲁迅的收入是月薪300元,还有其他稿费和讲课费。
算下来这套四合院只值他三个月收入。
过去的购买力怎么和现在比较呢?不妨用米价作为衡量尺度。
1924年北京米价每百斤平均价格为7.94元。
这样,四合院的房价约值12500斤米。
如今的米价在2元/斤左右,换算一下,那套四合院等于现在的2万5千元。
600元和3毛2再看两宗交易。
1915年,北京阜成门内王府仓胡同某四合院出卖,瓦房11间,售价150块大洋。
1927年,北京宣武门西大街某四合院出卖,瓦房18间,售价2500块大洋。
借助粮价折算后,两宗交易的房价都不到每平米600元。
如果认为以粮价来算房价不准确,还有房价收入比这一指标。
民国初期,北京政府一位十二级三等科员,月薪50块大洋,如果他专门攒钱买房子,一年工资便可买套四合院。
当时土地便宜也直接导致了低房价。
还是1927年,北京东直门外一块土地,面积一亩五分,喊价仅16块大洋。
按粮价折算之后,每平米3毛2分钱。
天价2万5但在1927年,上海南城一幢两层小楼,占地半亩,有单独大院,卖主喊价两万五千大洋,可谓天价。
当时上海大学教师年收入960大百年房价,今昔对比□孙东强The Change of House Price for a Century222010.12当代工人Contemporary Worker洋,这幢洋房要他们26年不吃不喝的收入才能拥有。
但那年的上海爆发了武装起义,这个房价或许并不代表真实价值。
彼时,民进可入城市谋生路,退可居乡里度年华,无经济效率标杆,无城市化挤压,且因战事频繁,购房无力增进安全感,房价上涨条件皆无。
最贵80年代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工资水平大约是人均每月50—60元,那时商品房很少,市场上大体上卖每平米600—800元。
房价收入比在10:1到16:1之间。
清朝最牛开发商 炒一套四合院如何净赚三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最牛开发商炒一套四合院如何净赚三倍导语:更厉害的一位个体开发商是同治年间北京宛平县的缪子集缪老板。
缪老板慧眼识珠,在同治十年(1871年)农历八月,瞧中了北京城区西坊二铺大马神更厉害的一位个体开发商是同治年间北京宛平县的缪子集缪老板。
缪老板慧眼识珠,在同治十年(1871年)农历八月,瞧中了北京城区西坊二铺大马神庙西头一套四合院,当机立断,花150两买了下来。
然后他一不翻建,二不装修,只在大马路口贴了很多张小广告,就拉来很多买主。
他让买主竞价,最后竟然按600两的高价卖了出去,不考虑税费的话,净赚450两,利润是成本的3倍!乾隆年间,天津有位个体开发商,姓丁,叫丁予范。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丁予范在天津县城(当时天津还是县,不是市)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丁予范180两银子。
丁予范盖这套四合院的目的,就是想高价卖掉,哪知没人买,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才低价出手,卖了177两银子。
丁予范丁老板花了几年工夫,倒赔了几两银子。
到了道光十八年(1838年),天津又出了位个体开发商,姓任,叫任秀坡。
任老板比丁老板精明,他花200两银子,把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开发的这套四合院接了下来,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院子中间用一道月亮门隔开,本来一望到底的低级四合院,变成了前后两进的高档四合院。
任老板为改造这套四合院,花了150两银子,加上当初的购买成本,总共投资了350两,可他最后卖了多少钱呢?整整600两,净赚250两。
更厉害的一位个体开发商是同治年间北京宛平县的缪子集缪老板。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解密解密伪满洲国的房价 买一套房需要3600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解密伪满洲国的房价买一套房需要3600元导语: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扶持前清皇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叫做“满洲国”,后来我们称之为“伪满洲国”,简称“伪满”。
伪满是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扶持前清皇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叫做“满洲国”,后来我们称之为“伪满洲国”,简称“伪满”。
伪满是傀儡政权,在它的治下,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跟我们的幸福生活比起来当然差别很大。
不过差别再大也有相似的地方,举例言之,我们有暂住证制度(现在某些城市改叫“居住证”了),在非户口所在地长期逗留,得办暂住证;伪满有寄留簿制度,在非户口所在地长期逗留,得办寄留簿。
我们的税收政策对作家有歧视,单笔稿费超过800元就得扣税,税率高达20%(承蒙有关部门开恩,一直按七折扣税,实征14%);伪满的税收政策对作家也有歧视,单笔稿费超过600元(伪满币)就得扣税,税率竟然也是20%!这种神奇的相似之处一度让我时空错乱,不知道是我们在跟伪满接轨,还是伪满的政策制定者穿越时空抄袭了我们。
还有更神奇的:现在房价居高不下,多数人买不起房子;在伪满时期的长春和哈尔滨,房价也是居高不下,也有多数人买不起房子。
跟现在比,伪满的房价并不高,1938年的长春市郊,一间瓦房也就240元。
这240元当然不是人民币,而是伪满自己发行的货币,用这种货币买东西,两角钱能买一块香皂,3角钱能买一斤白糖,7角钱能买一斤猪肉,6分钱能买一斤豆腐,8分钱能买一个鸡蛋,花5元钱可以买一袋面粉(那时候一袋面粉的标准重量是44斤)。
综合起来看,一元伪满币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15元人民币,所以240元伪满币也就等于是3600元人民币。
3600元就能买一间瓦房,一个小家庭买上三四间,不过一万多元而已。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房价:房价便宜普通人一年收入就能买一套房
清代住宅四合院
清朝末年人口大约4至5亿,是现在的1/3。
那么,清朝房价是现在的多少呢?
最靠谱的比较,是用普通人的年收入来比,看到底多少年的收入可以买一套房。
七个例子
由于清朝人不研究房价,所以查不到系统的材料,只能找几个例子,不知道是否能全面反映出当时的情况:例一: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180两银子。
例二:道光十八年(1838 年),天津任秀坡花200两银子,把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开发的这套四合院接了下来,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总共投资了350两,最后卖了600两。
例三: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85两,相当于现在12750元。
例四: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与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70两,相当于现在10500元。
例五: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当于某某街道)有一所楼房出售,该房临街,下面两间开店,上面两间住人,楼后加盖厢房一间,合计5间房,卖了210两(参见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
例六:乾隆五十八年(1793),安徽休宁县二十一都二图(“都”相当于乡镇,“图”相当于行政村)也有一所楼房出售,不临街,但宅基较大,房子共4间,卖了270两(同上)。
例七:咸丰七年(1857),浙江山阴县三十六都三图有人卖房,共计平房3间,卖了60两(同上)。
(备注:下面按每间大约15平方比较)
当时米价
为了能与现代可比,按大家常用的粮价来做衡量。
在清朝米价的波动比较大,按最太平盛世的清乾隆年间算,粮价大约15文钱/升。
一升米据说大于1斤,不到1.25斤,按照最多1.25斤来算,现今超市的米价1.8元/斤,则一升米价格为2.25元/升。
1两银合1000文,1000/15×2.25=150元,清乾隆的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50元。
房价与米价比较
1两=1000文,则新街口的房子(七间半)换算=85000文,新帘子胡同的房子(四间)=70000文,分别相当于5667升米和4667升米。
如果每间房子按照25平方米计算,新街口房子面积187.5平方米,新帘子胡同的房子面积100平方米,则新街口的房价为30.23升米/平方米,新帘子胡同的房价为46.67升米/平方米。
一升米据说大于1斤,不到1.25斤,姑且按照最多1.25斤来算。
超市的米价1.5元/斤,则一升米价格为1.88元/升。
目前,新街口的二手房单价在3万元/平方米。
用升米来衡量,今天的房价就是15958升米/平方米。
今天的房价粮价比,是清代的528倍!也就是说,今天要想买同样的房子,得用比当年多527倍的粮食去换。
房价与收入比较
《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
此为基本工资,称“正俸”;而“京员(中央机关和京城地方官员)例支双
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称“恩俸”;此外“每正俸银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加倍支给”,称“俸米”;三者相加,就是清朝公务员的工资了。
一个七品知县工资45两加45斛米,年收入约合56两银,相当56×150=8400元。
(1斛相当100升)
清五品郎中何刚德《春明梦录》云:“余初到京,皆雇车而坐,数年后始以24金买一骡,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较忙,添买一跟骡,月亦只费十金而已。
”一只骡子24两×150=3600元,一个仆人月工资6两×150=900元,比现今的标准略低。
从以上可以看出,清代的官吏收入是很低的,一个七品知县的工资抵不上一个仆人,所以清代的官员贪污是必然的,所谓3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实在与工资不成比例,所以实际收入高得吓人,相当于年收入500万元。
清代无论官吏还是仆人,在北京市区范围内买得起一套四间瓦房(草民买差一点的),相当现在10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多少银子呢?
答案是:普通人一年的收入就够买一套房子了。
(现在说的一人多少年收入买一套房,也是取普通人。
不要拿一个穷困农民的收入来算,那样的话,他1000年的收入也买不起北京新街口一套房)
并且,清朝人买的,基本上还是连排别墅型,还没有公摊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