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生产贸易现状及分析

合集下载

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引言:苹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

苹果产业是一个庞大的全球产业,涉及到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对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苹果产业的发展动态,并为相关产业的参与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在全球范围内,苹果是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年产量和消费量都位居水果之首。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全球苹果的产量约为8600万吨,其中中国产量约为4400万吨,占据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除中国外,其他主要的苹果产区还包括美国、俄罗斯、波兰、法国、意大利、德国、阿根廷等国家。

从产量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苹果产业的发展历史悠久。

早在几千年前,苹果就被人类发现并栽培起来。

在欧洲,苹果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而在中国,苹果的种植历史也有几千年。

苹果的种植技术在不断发展中,从传统的种植方法逐渐过渡到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包括果树育种、病虫害防治、果园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苹果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供应链逐渐健全:苹果的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已经逐渐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种植者通过合理的技术和管理,种植出高质量的苹果;采摘者通过精心的采摘和储存措施,保证苹果的新鲜度和品质;加工企业则通过果汁、果酒、干果等多种形式对苹果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销售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并提供商品服务。

2.品种多样化:苹果种类繁多,世界上有上千个品种。

不同品种的苹果在风味、口感等方面有所区别,满足了消费者对不同口味的需求。

常见的苹果品种有红富士、圣女果、莱茵果等。

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新品种的不断推出,苹果的品种将会更加多样化。

3.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苹果是一种受大众喜爱的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苹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苹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苹果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一、现状苹果产业是全球重要的水果产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广泛的发展。

目前,全球苹果总产量已经超过了3亿吨,其中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区的苹果产业规模较大。

在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尤为显著。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苹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也日益丰富。

目前,中国苹果种植面积已超过千万公顷,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

同时,苹果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然而,苹果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这给果农和经销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苹果的品质和口感不稳定,这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影响,苹果的产量和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发展趋势1. 智能化种植与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种植与管理将成为苹果产业的重要趋势。

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无人机监测、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化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对苹果种植的精准管理和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绿色生产与环保在绿色发展和环保政策的推动下,苹果产业的绿色生产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通过采用环保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提高苹果的品质和口感。

3. 品牌化与市场拓展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品牌化将成为苹果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果农和经销商需要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苹果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4. 产业融合与产业链延伸苹果产业不仅可以单独发展,还可以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延伸。

例如,可以发展苹果深加工业,生产苹果汁、苹果酒、苹果醋等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发展苹果观光旅游,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果园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促进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总之,苹果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绿色生产方式、品牌化战略和产业链延伸等措施,可以促进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果农和整个产业链的收益。

我国苹果出口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苹果出口现状、问题及建议

果农之友2024.3果品市场1现状2023年我国水果进出口双增。

水果进口量752.4万吨,同比增长3%。

进口额168.5亿美元,同比增长15%。

水果出口量386.8万吨,同比增长19%。

出口额49.8亿美元,同比增长8%。

注意,虽然是水果进、出口双增长,但是,水果进口量几乎是出口量的2倍,水果进口额是出口额的3倍以上。

苹果作为我国水果出口主力,长期位列我国水果出口第一位置。

但是,2023年苹果出口量仅为79.6万吨,同比减少3%,苹果出口额9.7亿美元,同比减少7%。

苹果出口量已连续两年不及柑橘出口量,2023年我国柑橘出口量83.2万吨。

2023年是我国苹果出口量近十年来最少的一年。

2问题2.1质量问题2023年由于气候异常,严重影响苹果的着色、表光,病果、次果率高。

特别是2023年由于苹果收购入库时,不少产地果商采用“倒筐”、“铲园”的方式收购,果农的混级果、通货、低端货入库较多,再加上苹果入库时气温高,果温高等因素,致使2023年库存苹果质量普遍较差,苹果出口加工包装中,不少产区出口包装苹果次果率比往年高15%以上。

2.2成本问题苹果收购价格升高,出成率低,苹果出口的用工、物流、包装、综合管理支出费用普遍增加等因素,致使苹果出口成本高,苹果出口竞争力下降。

2.3出口范围问题苹果出口范围不够大。

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至今没有重新开启苹果的出口业务。

对俄罗斯目前开始出口,但是,苹果出口量太少。

过去,曾达到每年20万吨之多,现在只有1万多吨。

特别是现在台湾省,每年进口15万吨外国苹果。

但是大陆苹果却进不去,台湾同胞吃不到大陆的苹果。

3建议3.1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苹果内在、外观质量。

兼顾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利益,稳定收购价格,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总成本,不断提高中国出口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的性价比。

3.2发挥品牌优势国际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

目前,我国众多苹果出口企业的优秀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影响力不断提升。

试论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引言苹果是中国农业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在全球水果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我国苹果对外贸易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现状分析1.出口量的变化近年来,我国苹果出口量呈现波动性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苹果出口量达到了约XX万吨,同比增长了约XX%。

然而,在2020年及2021年初,由于全球疫情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苹果出口量有所下降。

2.对外竞争格局在全球苹果贸易市场上,我国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

美国、波兰、法国等国家都是苹果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

这些国家在苹果的品质和品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给我国苹果出口造成一定的挑战。

3.贸易政策的影响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对我国苹果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际贸易摩擦以及其他国家的贸易限制措施,如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非关税壁垒等,使得我国苹果对外贸易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对策提出基于以上分析,为了应对我国苹果对外贸易所面临的挑战,制定相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1.提升苹果品质和品种的竞争力为了在全球市场上与竞争对手抗衡,我国需加大苹果品质和品种的优化努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提高苹果的甜度、口感和保鲜期等方面的品质,以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大份额。

2.拓宽出口市场除了传统的出口市场,我国还可以开拓一些新兴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探索新的销售渠道,提升苹果在不同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3.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面对当今复杂的贸易环境,我国应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加强各国间的合作与沟通。

推动建立公平、开放和有利于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贸易规则和机制,减少国际贸易壁垒的影响。

4.加强质量监管与品牌建设为了保持苹果的质量和安全性,我国应加强对苹果质量的监管和检测。

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对苹果产地的监控和溯源,提升我国苹果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最新中 国苹果产业分析报告

最新中 国苹果产业分析报告

最新中国苹果产业分析报告一、引言苹果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果之一,其产业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农民增收以及市场供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苹果产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本文将对中国苹果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二、产业现状(一)种植面积与产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种植面积广泛分布在多个省份。

其中,陕西、山东、甘肃等地是主要的苹果产区。

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和新品种的推广,苹果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品种结构目前,我国苹果品种丰富多样,包括红富士、嘎啦、元帅系等。

红富士因其口感好、耐储存等特点,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一些新优品种也在逐步推广和发展。

(三)市场需求国内市场对苹果的需求持续增长,消费者对于苹果的品质、安全性和多样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出口市场也在不断拓展,中国苹果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三、发展趋势(一)绿色化种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有机苹果的种植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生物防治和生态种植技术。

(二)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果园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果品质量。

(三)品牌化建设品牌建设将成为苹果产业竞争的关键。

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深加工发展苹果深加工产品如苹果汁、苹果醋、苹果干等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产业向深加工领域延伸。

四、面临的问题(一)病虫害防治压力苹果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不断增加,给果农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同时,病虫害的防治成本也在上升。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果园管理和采摘等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苹果产业的生产成本增加。

(三)市场竞争激烈国内苹果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

同时,来自进口苹果的竞争也对国内产业造成一定压力。

(四)冷链物流不完善苹果的储存和运输需要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还存在一些短板,影响了苹果的品质和销售范围。

苹果业发展情况汇报

苹果业发展情况汇报

苹果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全球苹果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从种植、生产到销售,苹果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产值不断攀升。

本文将对苹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行业趋势,制定未来发展策略。

首先,从苹果种植的角度来看,全球范围内的苹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技术不断提升,品种更新换代加快。

在种植技术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如温室种植、无土栽培等,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同时,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也为苹果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其次,苹果的生产加工环节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工企业也不断加大对产品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推出了更多种类、更加方便的苹果制品,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再者,苹果销售渠道的拓展也是苹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电商的兴起,苹果销售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超市和果品店,而是通过线上渠道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此外,苹果的出口贸易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向国际市场输出了大量的优质产品,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总的来说,苹果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从种植到销售,整个产业链条都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苹果市场需求将会继续增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为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上就是对苹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谢谢!。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陕西苹果出口外贸现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陕西苹果出口外贸现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陕西苹果出口外贸现状一、引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之一,其苹果出口外贸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陕西苹果出口外贸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二、陕西苹果产业概况1. 陕西苹果产业发展历程陕西苹果产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

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陕西苹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 陕西苹果种植区域分布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种植水平。

目前,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渭南、延安、宝鸡、铜川等地。

这些地区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种植苹果方面具有优势。

3. 陕西苹果品种特点陕西苹果以红富士、国光、秦冠等品种为主,具有颜色鲜艳、口感脆甜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三、陕西苹果出口外贸现状1. 陕西苹果出口市场概况目前,陕西苹果主要出口市场包括东南亚国家、中东地区以及欧洲等地。

其中,东南亚国家是陕西苹果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2. 陕西苹果出口贸易额及趋势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陕西苹果出口贸易额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陕西苹果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左右。

3.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陕西苹果出口外贸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中国推进区域合作和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对于陕西苹果的出口外贸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陕西苹果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遇。

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也为陕西苹果出口提供了更加便利和畅通的贸易通道。

四、陕西苹果出口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降低贸易壁垒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陕西苹果出口外贸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应加强与各国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间的合作,积极争取更加开放和公平的贸易环境。

试论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导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苹果出口国。

本文将对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推动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1. 产业现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苹果产业是中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涉及大量农民就业。

近年来,我国优质苹果的品种不断优化,品质稳定提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2. 出口现状:中国苹果出口量逐年增加,但出口总值相对较低。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苹果出口量约占全球苹果出口量的10%左右,但出口总值只占全球苹果出口总值的3%左右。

苹果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尤其是俄罗斯、阿拉伯国家和东南亚等地。

3. 主要出口市场:目前,我国主要的苹果出口市场是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等国家。

其中,俄罗斯是我国苹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占我国苹果出口总量的一半左右。

此外,随着寒带气候区域的开放,我国苹果开始出口到北欧地区和加拿大等地。

二、我国苹果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1. 质量不稳定:虽然我国苹果的产量很高,但质量不稳定是影响我国苹果出口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气候、土壤及农业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苹果在品种纯度、口感、储存及运输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2. 品牌建设不足:我国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品牌,这使得我国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我国苹果的品牌形象较弱,消费者对我国苹果的认知度相对较低。

3. 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中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例如对农药残留、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我国苹果在部分国家遭受到技术壁垒的限制,限制了苹果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发展空间。

三、促进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对策1. 加强质量责任:推动苹果种植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升我国苹果的整体质量水平。

加强质量检测与溯源能力,确保苹果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苹果国内外贸易现状及分析1.我国苹果生产现状建国60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苹果生产发展迅猛,成就举世瞩目,在整个种植业中异军突起。

目前,我国苹果不论是栽培面积还是产量都稳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苹果生产大国。

经过这一时期的补偿性超常规的发展,苹果产业已经开始了由传统的以满足量的供应为主要目标的“数量效益型”向新型的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目标的“质量效益型”的战略性转变。

1.1产区目前我国苹果栽培已经形成四大产区。

包括:①渤海湾(鲁、冀、辽、津、京)产区。

该产区中辽宁、山东和河北三省是老产区,栽培历史悠久,面积最大。

②西北黄土高原(陕、甘、晋、宁、青)产区。

该产区面积较大,占全国第二。

该产区中甘肃平凉、庆阳、天水等地都是苹果的优势产区。

③黄河故道(豫、苏、皖)产区。

④西南冷凉高地产区。

四大产区栽培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44%、34%、13%和4%,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9%、31%、16%和1%。

上述产区中,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产区不仅是我国的两大苹果优势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适宜产区,年均温度8.5一l3℃,年降雨量500—800 111/1"1,年日照时数2200h以上,果实着色期日照率在50%以上。

尤其是西北黄土高原产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高档优质苹果的生态条件。

1.2总产量虽然我国苹果栽培面积有所减少,但由于优生区面积的稳步发展和单产的逐年提高,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2007年我国苹果总量达到2750.7万t,是1990年的6.3倍,是1996年的1.6倍。

2007年世界苹果产量最高的5个国家是中国、美国、波兰、伊朗和法国。

中国产量2750.7万t,占世界42.8%,仍然稳居世界第一。

尽管美国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5,但由于单产高,产量(423.7万t)位居世界第2,占世界6.6%。

1.3 单产随着幼树投产和低产园的改造,单产水平逐年提高。

1990年单产仅177kg/亩,但2007年我国苹果单产达到916kg/亩,是1990年的5.2倍,是1996年的2.4倍。

我国苹果单产逐年递增,2000-2005年我国苹果每公顷产量分别为9.06、9.69、9.93、11.10、12.62、12.70 t,在重点产区,每公顷产量已接近苹果先进生产国水平(每公顷产量20—30 t),如1996-1998年苹果每公顷产量山西临猗为25.2 t、陕西白水为21.4t、河北顺平为21.5 t。

尽管如此,与美国等国相差仍然很大,如2007年美国1811kg/亩,意大利2258kg/亩。

1.4品种结构中国苹果以红富士为主,其产量占苹果总产量的65%。

苹果主产省山东富士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70.2%和76.2%,其它苹果主产区陕西、北京、河南、河北、甘肃和山西的富士品种比例也占其苹果生产总量60%以上。

另外,许多果区(山东、山西、陕西、辽宁等省)开始重视加工用品种(澳洲青苹、红玉等)的栽培;苹果主栽品种进一步趋向区域化发展。

与20世纪90年代之hIJ相比,我国苹果栽培品种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良种比例大幅度提高,富士作为我国苹果栽培的主栽品种,占49.6%。

我国苹果品种中位于第2位的当属元帅系品种,9.7%。

金冠6.2%,乔纳金3.0%,嘎拉2.8%,其它优良品种1.9%。

国光和其它老品种的栽培面积比例仅为l4%和11.3%。

2. 苹果市场销售情况2.1 浓缩苹果汁现在我国已经取代波兰成世界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和出口国,产量从1995年的2万T增加到2007年的104万T,2008年出口量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荷兰、俄罗斯和德国。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苹果卖难在各苹果主产区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于是,果汁加工业被许多地方作为化解卖难、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推进苹果产业化进程的新兴支柱产业,鼎力支持。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浓缩苹果汁生产线百余条,生产厂家70多个,年生产能力20万吨左右,产品主要出口海外。

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苹果卖难持续出现的同时,国内浓缩苹果汁加工行业1/3的设备能力闲置,大部分企业亏损。

就目前我国年产20万吨左右的浓缩苹果汁来说,尚不到全球需求量的1/4,而且其售价一直是稳中有升,最高时一吨达1500美元。

去年,我国出口苹果汁已占世界贸易总量的37.5%,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然而,在苹果浓缩汁出口量呈快速增长态势的同时,苹果浓缩汁价格却连年下跌,售价从1995年的1500美元/吨跌至1998年的648美元/吨,再跌至目前的400-500美元/吨,出口效益大幅下滑。

2.2 鲜食苹果据农业部统计,从2000----2008年我国苹果产量和栽培面积在全球总量中的比例分别保持在35%和40%左右,均居世界首位,9年间我国苹果产量增长约31.5%,而苹果栽培面积减少约15.7%。

2000年以前,我国鲜苹果出口市场占有率一直在3%以下;2000年以后出口上升较快,年均增长13%以上。

我国鲜苹果出口量由2000年的29.8万T增加到2007年的102万T,占世界市场的10%左右。

尽管如此,我国鲜苹果出口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以下,比世界鲜苹果出口量占总产量10%差了6个百分点,与新西兰(出口占总产量55%)、美国(出口占总产量14%)等鲜苹果出口大国相比相差更大。

目前我国苹果出口市场已达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俄罗斯和东南亚、香港地区,市场占有率俄罗斯最好,占出口总量的17.56%。

就开拓国际市场而言,我国苹果出口目标国家按距产地的距离和经济发展程度分为3个层次。

首先是距离较近的中低收入水平国家,主要包括除日本、韩国外的东南亚国家、地区和俄罗斯等。

这些国家大部分不生产苹果,或因收入水平不高而对苹果的价格比较敏感,对苹果质量要求相对比较宽松,是近几年中国苹果出口的主要市场。

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者喜欢吃比较甜、比较大的苹果,对出口东南亚地区的产区,品种应该以“红富士”为主。

目前,中国苹果在东南亚地区有较强的竞争力,与中国选择的生产品种有直接关系,也是中国苹果栽培适应市场需求的突出表现。

第二,是距离较近、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日本和韩国。

由于生活水平较高,这两国苹果的消费量很大,消费者嗜好甜苹果,与中国主要苹果品种相同。

第三,是美国和欧洲市场。

这些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者嗜好非甜苹果,与中国主要产品品种不一致。

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喜欢吃含糖低的“金苹果”、“青苹果”等,对苹果的一致程度要求高,苹果大小适中,个太大、太小都被认为是次品。

应该适当选育栽培非甜苹果,为逐步开拓欧美苹果市场创造条件。

3. 生产与销售特点分析3.1我国苹果生产的优势近年来,我国苹果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涌现出一批重要的苹果产区及果品生产基地。

尽管与世界苹果生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苹果产业发展还相对落后,但有关人士表示,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苹果生产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优势,市场前景也相当广阔。

3.1.1总量上的规模优势。

我国苹果产量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36.4%,可以说,世界苹果生产的重心在中国。

随着新发展果园逐渐进入盛果期,我国苹果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

尽管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国的苹果生产将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非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的栽培面积和产量逐步减少,但随着优势区域内苹果单产的逐渐增加,我国苹果产量仍将有所提高,苹果总量的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影响世界苹果生产格局,对欧美发达国家苹果生产的压力进一步增加。

同时,我国苹果加工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壮大了苹果产业规模,使我国苹果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无法比拟的规模优势。

3.1.2我国发展苹果产业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和渤海湾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适宜产区。

年均温8.5-13摄氏度,年降雨量500-800毫米,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以上,着色期日照率在50%以上。

除了降雨分布6-8月份较多之外,气候条件与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家的著名苹果产区相近。

而与日本、韩国相比,我国生态条件明显优越,尤其西北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的最佳生态条件。

在全国各大产区,选育和引进的苹果品种近700个,各国主栽品种在我国几乎都有栽培,能够针对国内外市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苹果。

3.1.3我国苹果生产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生产优质苹果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如套袋、采收等环节,因此苹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低,使我国苹果的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苹果的生产成本为2.0元/公斤,而我国优质苹果的生产成本仅为1.0元/公斤。

另外,由于我国苹果加工原料的价格很低,以苹果浓缩汁为主的的加工品也具有明显的出口价格优势。

3.1.4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与我国毗邻,交通条件便捷,地缘优势突出。

据介绍,东南亚国家年苹果进口量在40万吨左右,这一地区也是我国苹果的传统出口市场。

俄罗斯年苹果进口量为48万吨左右,我国北方产区每年通过边贸形式向该国出口了大量苹果。

3.2市场前景近年来,我国苹果出口量迅速增加,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就是东南亚与俄罗斯,占72%-99%,少量出口至欧洲。

据介绍,欧洲市场鲜果的需求量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从而给我国苹果出口创造了市场空间。

专家分析,预计至至2012年可达到180万吨以上;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是东南亚、俄罗斯、欧洲、中东、北美等。

目前我国通过边境贸易向俄罗斯、越南、缅甸等国家出口苹果接近100万吨,未来5年将继续增加,达到150万吨以上,2012年有可能突破200万吨。

同时,我国有近13亿人的巨大国内消费市场,2000年我国苹果的需求量为1790万吨,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苹果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按3%的年增长率,至2007年苹果的需求总量将增加到2201万吨;2012年达到2552万吨。

目前,我国苹果汁等苹果加工产品的平均消费水平仍然较低,预计至2012年苹果加工制品消费量将增加至260万吨。

因此,根据国内外市场定位分析,2007年我国苹果市场总需求量将达到2767.3万吨。

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们一致认为,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无疑将为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3.3苹果生产存在问题3.3.1生产人员素质较低。

果农是苹果生产的第一线人员和主力军,其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苹果的产量和质量。

而我国果农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都比较低,接受新观念、新技术的能力差。

3.3.2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我国苹果在品种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栽培面积几近全国苹果栽培面积的50%;二是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早熟、中熟品种相对较少;三是鲜食与适合加工品种的比例不协调,主栽品种基本上都是鲜食品种,适合加工的品种很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