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俪生论顾炎武学术的卓识
论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及历史影响

论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及历史影响顾炎武,字朴園,号稼轩,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
清代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学者,文化名人,被誉为“闽学宗师”、“海东大儒”,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状元、教育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思想文化领袖。
他的著作具有启蒙性和领导性,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和文化的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关于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及历史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话题。
要全面深入地展开讨论,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从顾炎武的生平、思想体系、主要著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顾炎武对中国历史、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顾炎武的生平顾炎武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卒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享年107岁。
他自幼聪慧过人,十岁即通《易》、《书》,十二岁就中进士,被封为庶吉士。
后来,他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教育改革和思想体系的建构,成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顾炎武的一生经历了明朝末年的乱世和清朝的建立,他对国家政局和社会状况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反思,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他的思想和行为一度遭到朝廷的打压和排斥,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而努力奋斗,最终在晚年得以重见天日。
二、顾炎武的思想体系顾炎武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历史观念、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对历史和政治的思考和建议。
他主张历史学应当是一门以实证为基础的科学,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而非以偏见和成见来对待。
他的政治思想则主张“仁政”、“治国有常”,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治国理政方略和政策体系,被誉为“文治主义”的代表人物。
顾炎武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改革理念和方案,主张以“格物致知”为目标,注重实践和经验教育,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先驱者之一。
三、顾炎武的主要著作顾炎武是清代孔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学术著作颇丰,主要有《日知录》、《日知录续编》、《阳明学实录》、《江西通志稿》等,其中以《日知录》最为著名,被誉为“闽学宗师之作”。
顾炎武关于百姓避难的关注与史学实践——以《肇域志》所记避难山

顾炎武关于百姓避难的关注与史学实践——以《肇域志》所记避难山岳为中心刘任南① 宋培圭②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重庆北碚 400715摘要:顾炎武亲身经历战争,目睹百姓之苦,对避难有着感性的认知。
其史学理念下对于避难问题的探讨,将认知提高至理性的层次。
《肇域志》中避难山岳的记载则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对于百姓避难问题关注的一种史学实践。
关键词:顾炎武;避难问题;《肇域志》;避难山岳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其著述丰富,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顾炎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其中,对顾炎武思想进行大量的多维度研究,涉及学术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及经世致用思想等多方面。
学术思想方面,研究重视顾炎武开辟了理学的新领域[1];关注顾炎武经世致用原则下的学术活动[2];指出顾炎武的考据思想与考据方法是清代崭新治史的方法[3]。
此外,还有学者对其学术思想进行综合考量,如以《日知录》为基础进行研究,认为其“学术联系政治、学术为政治服务”,同时巩固壮大历史学和文献学基本功的门类[4]。
哲学思想方面,周可真探讨其天人观,认为顾炎武“变而适时”的哲学思想,实是其曲折的人生经历在其观念中的反映[5]。
政治思想方面,则主要是从顾炎武对封建与郡县关系、士官制度、冗政与行政效率、改革病民与赋税制度及选拔制度等方面的认识进行探讨[6]。
军事思想方面,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以人为本的军事观点、廉耻为本的治军观点和重形任势的战略战术观点[7]。
经世致用思想,宋天宇研究认为,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充满爱国情感、民族精神,在此影响下进行实地考察[8]。
学术界关于顾炎武思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讨论顾氏思想提供了基点。
然而,可以注意到的是无论《顾炎武诗文集》,还是《肇域志》等都体现出对避难的认识,学术界却对顾炎武关于百姓避难问题关注的研究尚属空白。
正如张耀孙序所言《肇域志》“一考建置沿革之规,一考山川形势兵事成败之要”,其具有显著的历史军事地理著作的特色,① 刘任南,女,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有哪些顾炎武是我国明清之际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早期启蒙思想的理论者,它他的思想主张及作品对后世的民主思想的开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顾炎武简介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
明亡后,改名炎武,字顾炎武是我国明清之际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早期启蒙思想的理论者,它他的思想主张及作品对后世的民主思想的开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顾炎武简介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
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曾化名蒋山佣。
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明朝直隶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知识渊博,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清初三先生〞或“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文章讲求经世致用,讲究实用,不事藻饰,朴素自然,论理清楚。
诗作如杜甫,用典精切,多关心时事。
晚年诗风一变,充满想象,甚至将神仙、道法等融入诗歌。
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思想主张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途径的探究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
他大胆疑心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
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鼓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顾炎武知识点总结

顾炎武知识点总结一、顾炎武的生平顾炎武的生平颇为传奇,他在明末清初之际,见证了明朝的覆灭和清朝的建立。
他曾环游南北,结交名士,广交朋友,深受当时诸多士大夫的赞誉。
在政治上,他曾出任湖广提学,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努力奋斗。
在文学上,他也作为一位文学家、思想家,对当时的文学和思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顾炎武的思想顾炎武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在政治、社会、伦理、教育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理论。
他反对儒学正统,提出“尚书精神”、“天人合一”、“诚意诚行”,主张“政之本在民,政无常立,但民常立”。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对于明末清初的中国社会变革和学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尚书精神顾炎武提出尚书精神,主张从《尚书》中获取真理、道德规范和政治准则,认为“书本易知,而其大教不易”。
他认为尚书是中国古代经典的精华,是儒家文化的源泉之一。
他通过研究和解读尚书,提炼出尚书精神的核心观念,强调修身、治国、安民、利世的价值取向,主张“仁”、“义”、“礼”、“智”;提出“上庸颂”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是中国古代儒学的一种自我反省和道德塑造。
2. 天人合一顾炎武主张天人合一,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连绵不断的整体,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
他认为“阴阳调和、五常充盛”是天地万物生长发育、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他提出道德行为应该与天地万物的发展和变化相适应,主张“仁者以治之,曲直容而宽纵之”,强调政治家和君子应该顺应天地万物发展的规律,布置政治制度、处理政治事务,推行政治政策。
3. 诚意诚行顾炎武主张诚意诚行,他认为人应该以诚意诚行对待天地、对待社会、对待国家、对待人民,应该积极努力、真诚坦率、单纯朴素地履行道义、守信用、取得社会信任和人民拥护。
他主张“天下公平,方乃无忧,故君子、诚则固”;主张“作者造物之人民,宁使其老弱、清富各有所长,逡巡箕踞款诚其区”,提出颇具现实意义的政治指导思想。
顾炎武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顾炎武

顾炎武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顾炎武第一节早岁行记顾炎武,名绛,一度更名继绅,字忠清,一字宁人。
明亡后,改名炎武,以表示对南宋爱国志士王炎午的仰慕。
在流亡生活中,曾使用过蒋山佣、顾圭年的名字,学者称为亭林先生。
他是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病逝,终年七十岁。
他一生足迹半天下,以“行奇学博,负海内重名”(钮诱《觚剩·蒋山佣》),在许多学术领域,都是一位承先启后,并且有着创造性贡献的人物,有“清学开山”之誉(梁启超《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经学之建设》)。
顾炎武出身于江南大族,昆山顾氏在五代时由吴郡迁居滁州,南宋时再搬到海门,后迁居于昆山,以后就定居在这里,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
他祖上历世为官,可以说是一个以读书求仕进的书香门第。
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辈中,出过四个进士,连续做过正德、嘉靖、万历朝的地方官和中央部院官,在当时是昆山的望族。
他的曾祖顾章志在万历朝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
本生祖父顾绍芳做过经筵讲官、翰林院编修、管理制诰。
到他的父亲一辈,家势逐渐衰落。
本生父亲顾同应,字仲从,是个国子监生,母亲何氏,生有子女五人,顾炎武排行第二。
他一生下来就出嗣,从本生祖、本生父家抱到继嗣祖父顾绍芾、继嗣父顾同吉家抚养。
在顾炎武幼年时,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人是嗣祖顾绍芾和嗣母王氏。
嗣祖顾绍芾字德甫,号蠡源,功名只是一个监生,但他天才俊逸,诗文书法都极好,备受人们的称道。
他博学多闻,异常留心天下大事,喜欢读实录、邸报之类,还常常抄录下来加以保存。
这种读书联系实际的精神,直接感染着少年时代的顾炎武。
在嗣祖的督导下,顾炎武从小就习读经史,十三、四岁就研读完毕总结历史成败、兴废得失的皇皇巨著《资治通鉴》。
在这同时,又历览了《孙子》、《吴子》、《左传》、《国语》、和《史记》等典籍。
他遵从嗣祖“读书不如钞书”的训诲,一边读书,一边抄书,每天作读书札记到二更时分方才休息,奠定了他日后在学术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坚实基础。
教育劳模事迹材料

教育劳模事迹材料教育劳模事迹材料范文他们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坚定自己的信念,在教育事业燃烧着自己的光和热。
下面为大家的教育劳模范文,欢迎阅读借鉴!XXX同志,女,XXXX年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XXXX年起到XX学校任教,一直担任初中年级的班主任,教英语,同时兼任校团委书记。
XXX同志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17大和十七届 ___精神,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服从上级领导部门和学校各项决定和部署,认真工作,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很大的工作业绩。
为此她获得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赞扬,受到学生的尊重和家长的拥护,先后获得省、市优秀班主任,省、市教学能手,市、校优秀党员,市优秀工 ___,市优秀少先辅导员和市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她的先进事迹主要如下:多年来,XXX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动摇,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 ___保持一致。
她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在今年党内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能够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做好各项工作。
XXX同志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公道正派,以诚待人,以理服人,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用 ___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在人民群众中始终起到一个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XXX同志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做到爱岗敬业,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辛勤耕耘。
她热爱教师职业,热爱班主任工作,热爱团的工作,把自己的满腔热心倾注在工作事业上。
她发扬红烛精神,甘愿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她以慈母般的真情关爱学生,呵护着学生健康成长,一心把他们培养为祖国建设事业有用的接班人。
她认真教学,认真批改,在抓好全班教学中,不放过一个差生,给他们补课,鼓励他们上进。
多年来,她的英语教学成绩一直居于全年纪第一。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5分)(1)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史记·》)(3)《赤壁赋》中,“,”两句从侧面写出了洞箫声音幽怨、感伤的效果。
2. 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2分)A.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阿Q正传》)B.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
(《拿来主义》)C.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祝福》)D.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
(《为了忘却的记念》)(2)《乡土中国》和《红楼梦》存在“互释”的可能。
以下核心观点与主要情节之间无法“互释”的一项是()(3分)A.识不识字并非愚的标准。
——王熙凤治家B.家的性质是族。
——荣宁二府共庆元宵节C.乡土社会需要阿波罗式的情感——黛玉宝玉木石前盟D.个体被波纹所推及就发生联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人的尊严与名誉权罗翔①所有的权利一定有其所对应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孰先孰后,这并不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法国哲学家西蒙娜·薇依提醒我们,义务一定在权利之前,只有在一定的道德义务的基础上才可能衍生出法定的权利。
义务是无条件的,如果义务需要一个基石,那么这个基石也是超验的。
总之,如果没有人自愿承担义务,那么也就不可能产生法律上的权利。
②近代权利理论的形成与道义论(道德义务违反说)有密切的关系。
虽然道义论有不同的分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十诫道义论,还是康德的道义论,都对权利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 现 实 而作 的学 风 , 历来 学 者 所 推 崇 , 之 成 被 使 为 后 代 学 者 所 关 注 的重 要 人 物 。人 们 力 图 通 过 他 的学 术 成 就 总 结 出有 利 于 各 自社 会 现 实 的成
果 。晚清 时期 , 以龚 自珍 、 源为 代表 的 经世 致 用 魏
22 9
墨圈重量
sacc , 0 o—e - 2 09 cSnv s 2 i ie - o
点 ” 一 E] 。 其 缺 陷 。 3 是
认 为 , 炎 武 与 朱 熹 具 有 较 深 的 渊 源 。他 们 之 顾 间 的契 合 点 在 于 爱 国 主 义 。朱 熹 “ 南 宋 时 还 在 是 一 个抗 战 派 , 反 对 汉 奸政 客 们底 无 耻 妥 协 , 他 这 中间 除却 可 能 反 映 一 些 政 治 派 系 的倾 轧 外 , 到底 也 还 有 一 些 爱 国 主 义 的 因 素 的 ” 。朱 熹 在
中图分 类号 : 0 2 文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78 4 (0 9 0 -2 90 K9 A 1 0 .4 4 2 0 ) 20 2 -6
顾 炎 武 的实 学 考 据 学 风 开 创 了清 代 朴 学 的 先 河 。他 的经 世 致 用 、 注 社会 现 实 、 问为 社 关 学
、
赵俪 生研 究顾炎武的
主要著作 和发展 线索
赵俪 生 先 生 他 对 顾 炎 武 的喜 爱 缘 于如 下 几 点 。第 一 , 炎 武 是 一 个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社 会 顾
收 稿 日期 :0 81 -9 2 0 —02
作者简介 : 赵呖 (9 0) 男 , 18 一 , 天津人 , 士研究生 , 博 主要从 事史学与中 国文化传统研究 。
兰 州 大 学 , 那 里 扎 根 , 为 兰 州 大学 历 史 系 的 在 成
一
朵 奇 葩 。赵 先 生 涉 猎 领 域 非 常 广 泛 。史 学 理
论 、 国古 代 史 、 国古 代政 治 制度 史 都 是 他 重 中 中 要 的 研 究 领 域 , 在 这 些 领 域 中 皆 取 得 了 丰 硕 他 的 成 果 。他对 顾 炎 武 个 人 情 有 独 钟 , 生 写 过 一 不 少关 于 顾 炎 武 的 文 章 , 为 顾 炎 武 研 究 最 具 成 权 威 性 的专 家 。
在 顾 炎 武 研 究 这 一 学 术 领 域 中 , 功 夫 最 下
多 、 力 最 为 深 厚 的 学 者 当 属 已 故 兰 州 大 学 历 功 史 系 教 授 、 名 历 史 学 家 赵 俪 生 先 生 。 赵 先 生 著
人 一 代 人 生 活 下 去 的 社会 。这 社 会 毛病 出在 哪 里 ? 怎 样 把 它 调 整 得 好 一 些 ? 这 是 促 使 顾 炎 ” 武进 行 学 术 研 究 的 原 因 所 在 。第 四 , 炎 武 的 顾 学术 研 究 具 有 科 学 性 。 赵 俪 生 指 出 , 炎 武 顾 “ 出 了一 条 路 子 来 ”, 历 史 上 “‘ 脚 书 架 ’ 走 而 两 多得 很 ” 。第 五 , 炎 武 是 重 视 经 验 主 义 的 ¨ 顾 “ 哲 学 思 想 方 面 构 成 了体 系 的 人 ” l 。 “ 在 ¨ 他
活 动 家 , 不是 “ 个 闭 户 读 书 ‘ 耳 不 闻 天 下 他 一 两 事 ’ 书呆 子 ” “ 是 一 个 ‘ 见 天 下 之 人 , 的 ,他 能 闻 天 下 之 事 ’ 人 ” 】 。第 二 , 欢 顾 炎 武 “ 以 的 _ 喜 学 致 用 ”、 术 为 现 实 社 会 生 活 服 务 的 精 神 和 学 学
思 想家就 受到 了顾炎 武思想 和学 术风 格 的影 响 。
术 价 值 。“ 在 边 远 地 区 的 一 些 考 察 活 动 都 带 他 有 军 事 攻 守 的 战 略 目的 。 _ 第 三 , 炎 武 是 ”J 顾
一
个 爱 国 的 人 。顾 炎 武 “ 着 整 个 社 会 , 代 爱 一
问题 研 究。赵 俪 生先 生 以马克 思主 义基本 理论 “ 活 实践 决 定人 意识 ” 生 为指 导精 神 , 从顾 炎武 的 生活 实 际 出发 , 讨顾 炎武 的学术 成就 形成 的原 因、 探 思想精 神 和 价值 , 面客 观 地 揭 示 了顾 全 炎 武的 思想 。他 的研 究成果 , 于我们 今 天认识 顾 炎武 的思 想具有 一 定 的启 发和 指 导 意义 。 对 关键 词 : 俪 生 ; 炎 武 ; 赵 顾 《日知 录》 《 ; 天下郡 国利 病 书》
2 92 s 哲 社 科 版 露 固 嚣 墨 盈 0 . 第 学 会 学 囊 墨 墨 璺 昌 0 卷
赵 俪 生 论 顾 炎 武 学 的 卓 识
赵 砀
( 北京 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 北京 10 7 ) 0 8 5
摘
要 : 史 学家赵 俪 生先 生是顾 炎武 专题 研 究 的大 家。他 终 其 一 生都在 进 行 顾 炎武 的 历
一
从 感 情资料 向理 性认 识 的上升 。 顾 炎武 是在 ” 力矫 “ 明亡 前 后 , 识 分 子 在 阳 明 学 派 后 期 思 知
想 家 的影 响下 , 味 谈 玄 弄 虚 , 一 于救 国救 民丝 毫
无 济”
之 弊 。赵 俪 生 的 研 究 为 我 们 揭 示 了
具 有 很 高 人 格 魅 力 的顾 炎 武 。顾 炎 武 是 值 得 我 们 思 考 和认 识 的重 要 社 会 思 想 家 和 活 动 家 。赵 俪 生 对 顾 炎 武 的研 究 大致 分 为 四个 时期 。 第 一 个 时期 , 注 顾 炎 武 所 进 行 的社 会 活 关 动 , 要 成 果 反 映 在 15 主 9 1年 4月 写 的论 文 《 爱 国 主义 思 想 家 顾 炎 武 的 反 清 斗 争 》中 , 俪 生 赵
主 张 大 力 调 查 研 究 感 性 的材 料 , 相 对 不 强 调 而
出生 在 山东 。早 期 从 事 文 学 和 外 语 翻 译 工 作 , 解 放 后 在 山东 大 学 任 教 , 誉 为 山 东 大 学 的 五 被 朵 金 花 。此后 , 因受 到 了反 右 运 动 的牵 连 , 往 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