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LN光轴特性实验

合集下载

轴系结构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实验报告轴系结构实验报告引言:轴系结构是工程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轴承的设计、轴线的布置以及轴系的稳定性等问题。

在实际工程中,轴系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对于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轴系结构的实验研究,探讨轴系结构的性能特点和优化方法。

实验一:轴承选型与布置在轴系结构中,轴承的选型和布置是关键的一步。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轴承类型: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并进行了对比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滚动轴承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低的摩擦系数,适用于高速旋转的轴系结构。

而滑动轴承则具有较低的噪音和振动特性,适用于要求较高平稳性的轴系结构。

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轴承,并进行合理的布置,以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

实验二:轴系稳定性研究轴系的稳定性是轴系结构设计和优化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轴系的几何参数,研究了轴系的稳定性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当轴系的刚度较小时,轴系容易发生振动和共振现象,导致整个机械系统的运行不稳定。

而当轴系的刚度较大时,轴系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因此,在轴系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合理选择轴材料、增加轴系的刚度,以提高轴系的稳定性。

实验三:轴系优化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轴系结构的性能,我们进行了轴系的优化研究。

通过改变轴系的结构参数,我们探讨了不同优化方法对轴系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合理设计轴系的结构参数,如减小轴系的质量、增加轴系的刚度等,可以显著提高轴系的性能。

此外,我们还发现,采用轴系的动态平衡技术能够有效减小轴系的振动和噪音,提高整个机械系统的运行效率。

结论:通过本次轴系结构的实验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轴系的性能特点和优化方法。

轴承的选型和布置、轴系的稳定性研究以及轴系的优化方法都对轴系结构的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根据具体需求,合理选择轴承类型、优化轴系结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轴系的稳定性和性能。

实验五轴系结构测绘

实验五轴系结构测绘

实验五轴系结构测绘一、测绘目的熟悉并掌握轴、轴承、轴上零件结构形状与功用,工艺要求,尺寸装配关系以及轴、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方式,为轴系结构设计学习提供感性认识。

二、测绘要求、轴系结构分析分析和测绘轴系实物〔或模型〕的结构,明确轴系结构设计需要满足的要求。

应了解轴的各部结构作用,形状尺寸,它与强度、刚度、加工装配的关系,轴上各零件用途,轴承类型、布置、安装调整方式,轴和轴上零件的定位及轴向固定方法,润滑和密封结构等。

2、画轴系结构装配图一张将测量各零件所得的尺寸,对照轴系实物,画出轴系结构装配图,图纸可用方格纸,图幅及比例自定。

要求结构合理,装配关系清楚,绘图正确,注明必要的尺寸〔如轴承间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对于因拆卸困难或需专用量具等原因而难以测量的有关尺寸,允许根据实物相对大小和结构关系估算出来,或利用标准查出来。

对支承的箱体局部只要求画出与轴承和端盖相配的局部。

三、测绘设备圆柱齿轮轴系,蜗杆轴系,蜗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大圆锥齿轮轴系等,每个学生可任选一种进行分析和测绘。

轴系可以是实物或模型,均应包括轴、轴承、轴上零件、端盖、密封件等。

工具采用300mm 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等。

四、思考题1、轴为什么做成阶梯形状,那些部位叫做轴颈、轴头、轴身或轴肩,他们的尺寸是怎样确定的,轴各段的过渡部位结构应注意什么?2、轴系中是否采用了卡圈、挡圈、紧定螺钉、压板、定位套筒等零件,它门的作用是什么,结构形状有何特点?3、轴承采用什么类型,它们的布置和安装方式有什么特点,轴承的锁紧和固定是什么结构,如何调整轴承间隙及轴承轴向位置?4、轴系采用什么密封装置,为什么?5、轴上传动件及轴承采用什么润滑方式,是否在轴承里侧采用了挡油环,它门的作用是什么?6、轴系各零件的材料是什么?〔如测绘模型样品,那么要求选定各零件的材料〕1。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自准直法调校平行光管的原理图如图1.1所示。
若忽略平行光管物镜的像差和光的波动性影响,当分划面4位于物镜焦面处时,则由平面反射镜自准回来的分划像3与分划均重合于物镜焦面处。若分划面离开物镜焦平面一小距离(离焦量)x,则由平面反射镜反射回来的自准分划像将位于焦面另一侧,并且分划像离焦面的距离d近似等于x,即分划像至分划间的距离是离焦量x的两倍。故利用自准直法可使调焦精度提高一倍。
1.五棱镜法调校平行光管的原理及方法
理想的五棱镜有如下特点:在五棱镜的入射光轴截面内,不同方向入射的光线经五棱镜后,其出射光束相对入射光束折转90°。本方法即是利用五棱镜这一特点来对平行光管进行调校的。调校原理如图2.1示。
图2.1五棱镜调校平行光管的原理图
s—分划;1—待校平行光管;2—五棱镜;3—前置镜
如考虑标准平面反射镜在口径D范围内的面形误差为N个光圈,由此引入的调焦误差为
(1-2)
则平行光管的调校极限误差为
(1-3)
(2)当以消视差为准进行自准直调校时,平行光管的调焦极限误差为
(1-4)
式中——人眼的对准误差(单位为角分)。
同样,如考虑平面反射镜面形误差,引入的调焦误差△SD2,则调校极限误差可参看式(1-3)求得。
(4)调好后,拧紧分划镜框的压圈。
四、调校误差分析
本法的实质是将纵向调焦变为对人眼较灵敏的横向对准,故与消视差为准的调焦误差相当。主要是由前置镜的横向对准误差确定,所不同的是:该法是由五棱镜在平行光管物镜前方沿垂直光轴方向移动,替代了眼瞳在出瞳面内的摆动。故参看(1-4)式可得五棱镜法的调校极限误差为
一、实验项目
1.了解五棱镜法调校平行光管的原理,并掌握其调校方法。
2.分析调校误差,并总结其特点。

典型轴类零件实验报告

典型轴类零件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学院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工艺与加工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6-13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学号:1010101010011 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工程训练中心114 实验时间:6-13周一、实验室名称:工程训练中心二、实验项目名称: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工艺与加工三、实验学时:32四、实验原理:用Mastercam软件设计图形并绘图,运用G代码,将工艺文件编制成数控加工程序,输入数控车床,加工出零件。

五、实验目的:(一)掌握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实际应用;(二)学习Mastercam软件绘图并进行粗工与精工程序编制;(三)掌握工艺制造工艺,学习对工程手册的使用;(四)掌握典型零件的毛培制造、热处理、机加工方法;(五)将传统加工与现代制造技术有机结合,合理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正确使用数控设备及刀夹量具。

六、实验内容:(一)、学习轴类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

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

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

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

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

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其技术要求一般根据轴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条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几项:1、尺寸精度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

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2、几何形状精度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

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晶体的电光效应 实验报告

晶体的电光效应 实验报告

1/4 波片旋转了 90°,透射光相位改变了 (o 光转化为 e 光或相反),而相应的“ V0 ”改变了 Vm /2,故有:
V

V / 2



2

2
,代入上式可得:
1 V
T 1 ( m ) 2 (1 cos 2t ) cos 2t
8 V
失真。
与前面的公式类比,可发现式中的
100
200
300
400
500
Axis Title
600
700
800
9Hale Waihona Puke 01由于用到了4波片,所以比理论曲线向右平移了约 100V。
(2)极值法测定 LN 晶体的半波电压:
从图中可以看到,V 在 80~120V 时取最小值,在 780~820V 时取最大值。分别在这两个区域内每隔 5V 测量一次,
测得实验中极小值出现在 V1=98V 时,极大值出现在 V2=798V 时。所以,V2-V1=798-98=700V。
83°
线性调制
175°
倍频失真
266°
线性调制
358°
倍频失真
根据数学推导,光强透过率为:
V
V
T sin 2 ( m sin t ) sin 2
( Vm sin t )
2 2V
2V
V

即相当于原先公式中的“ V0 ”。在从倍频失真到线性调制的过程中,由于
由 V

d
( ) 得:
3
2n0 22 l
4.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22 =

230


( ) = 6.15 × 10 ‒ 12

激光技术实验报告

激光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氦氖激光系列实验一、实验内容:1、氦氖激光器的调节 2、氦氖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3、氦氖激光器发散角测量4、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观察、分析、判断激光器的模式组成 二、实验仪器:氦氖激光器、调节板、谐振腔反射镜、半内腔氦氖激光器、激光功率指示仪、共焦扫描仪、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次为例)10/1010∑==i i P P其中:0P 为十次测量的平均值。

激光器功率漂移=η%100/0⨯∆P P 其中2/)(min max P P P -=∆固定输出镜,调至出光,旋转输出镜俯仰倾斜旋钮,结合功率计,将其输出调至最大。

打开激光器电源并预热20~30分钟,将激光器光束对准激光功率指示仪探头中心位置,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测量氦氖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3. 用刀口法可以测定光斑的大小和验证光斑的光强分布是高斯分布。

实验中使刀口平行于y 轴,沿垂直于x 轴方向移动当刀口缓慢推入光束时,设刀口挡住了a x ≤的所有点。

未被刀口挡住而通过的光功率P 用余误差函数表示为:)2(2),(0a Werfc P dxdy y x I P a==⎰⎰ 如果先用刀口把光束全部挡住,然后把刀口缓慢拉出时,未被刀口挡住而通过的光功率可用相应的误差函数表示。

)exp(),(2220σy x p y x I +-=)2(210σaerfc p p = 其中2/W =σ是数理统计中的标准偏差。

根据上式作出的归一化高斯分布和相对功率与刀口位置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可以证明,相对功率为0.25和0.75的点分别位于高斯分布曲线极大值两侧,其距离σ6745.0=p e 。

所以从由实验得到的相对功率与刀口位置的关系曲线就可确定p e 的值。

算出σ值后就可计算P/0P 的理论值,进行曲线拟合。

如果拟合的好,就证明基横模光强是高斯分布。

用p e 的值可以计算光斑大小:)2(4826.1p e W = )2(7456.12/1p e D =如图所示,将刀口位于激光光斑边缘位置,并将功率计置于刀口后面来测量未被刀口挡住的激光光功率。

光轴检验标准

光轴检验标准

3、是否有检验标准(指导书),标准是否为最新版本;
c. 检验标准为受控、最新版本;
①初次引进供应商提供的样
4、抽样方案按照 GB/T2828.1-2012 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II
级检验水平)
d、详见附件 1 内容
品或新物料应该增加材质化 学成分检验。
第4步
包装、标 识
e、如标识信息与送检信息不符,则
300 400 500 600 1000 1500 25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4000 4000 5000 5000 5000 6000
SF(C)120 120 SF(C)150 150
-34 -14~ -39
6000 6000
附件 3
光轴常用化学成分
牌号 GCr15
0.3 0.25
Ni 不大于
0.3
Ni+Cu
0.5 Cu 0.25
O 模连 铸铸 钢钢
15 12 ×× 10-6 10-6
40Cr 化学成分
材料
牌号
C
化学成分

Si
Mn
P≤ S≤
Cr Ni Mo 他
40Cr
0.37~ 0.44
0.17~ 0.37
0.50~ 0.80
0.035
0.035
0.80~ 1.10
GCr15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P
S
C
Si
Mn
Cr Mo
0.95~ 0.15~ 0.25~ 1.40~ ≤ 1.05 0.35 0.45 1.65 0.10 0.025 0.025
牌号 C
45#钢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Cr
Si

轴系结构设计实训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特点及装配关系。

3. 学会轴系结构设计的计算和绘图方法。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原理与计算(1)轴的结构设计:根据轴的受力情况,确定轴的材料、直径、长度和形状。

(2)轴承组合设计:根据轴的转速、载荷和润滑条件,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型号和安装方式。

(3)轴上零件的固定:根据轴上零件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2. 实验步骤(1)分析轴的受力情况,确定轴的材料和直径。

(2)根据轴的转速、载荷和润滑条件,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和型号。

(3)设计轴承组合结构,包括轴承的安装方式、轴向定位和轴向固定。

(4)选择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并绘制装配图。

三、实验过程1. 分析轴的受力情况(1)根据实验要求,确定轴的转速、载荷和转速范围。

(2)根据转速和载荷,选择合适的材料。

(3)计算轴的直径,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2. 选择轴承类型和型号(1)根据转速、载荷和润滑条件,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

(2)根据轴承类型,选择合适的轴承型号。

3. 设计轴承组合结构(1)确定轴承的安装方式,如外圈固定、内圈固定等。

(2)设计轴承的轴向定位和轴向固定,确保轴承在轴向方向的稳定。

4. 选择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1)根据轴上零件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2)绘制装配图,标注固定方式和尺寸。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根据实验要求,完成了轴的结构设计。

(2)根据实验要求,完成了轴承组合设计。

(3)根据实验要求,完成了轴上零件的固定设计。

2. 分析(1)实验过程中,对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组合设计和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通过实验,掌握了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五、实验总结1. 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轴承型号的选择、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LN 光轴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验证LN 晶体在自然状态下的单轴晶体特性和施加电压后晶体变为双轴晶体的情况 二、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如图所示,仪器由安装在光学导轨上的半导体激光器、起偏器、扩束镜、LN 晶体、检偏器、白屏组成(使扩束镜紧靠LN 晶体)一.实验原理某些晶体在外加电场中,随着电场强度E 的改变,晶体的折射率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电光效应。

通常将电场引起的折射率的变化用下式表示:......2000+++=bE aE n n (1)式中a 和b 为常数,0n 为00=E 时的折射率。

由一次项0aE 引起折射率变化的效应,称为一次电光效应,也称线性电光效应或普克尔电光效应(pokells );由二次项引起折射率变化的效应,称为二次电光效应,也称平方电光效应或克尔效应(kerr )。

由(1)式可知,一次电光效应只存在于不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中,二次电光效应则可能存在于任何物质中,一次效应要比二次效应显著。

光在各向异性晶体中传播时,因光的传播方向不同或者是电矢量的振动方向不同,光的折射率也不同。

通常用折射率椭球来描述折射率与光的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关系,在主轴坐标中,折射率椭球方程为1232222212=++n z n y n x (2)式中1n ,2n , 3n 为椭球三个主轴方向上的折射率,称为主折射率。

如上图所示,当晶体上加上电场后,折射率椭球的形状、大小、方位都发生变化,椭球的方程变为:2222222221122332313122221x y z yz xz xy n n n n n n +++++= (3)只考虑一次电光效应,上式与式(2)相应项的系数之差和电场强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由于晶体的各向异性,电场在x 、y 、z 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对椭球方程的各个系数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用下列形式表示:1112132211121222322222313233223334142432235152532136********111111111x y zx y zx y Zx y z x y z x y z E E E n n E E E n n E E E n n E E En E E En E E En 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 (4)上式是晶体一次电光效应的普遍表达式,式中ij γ叫做电光系数 (i=1,2,…6;j=1,2,3),共有18个,x E 、y E 、z E 是电场E 在x 、y 、z 方向上的分量。

式(4)可写成矩阵形式:221112211121322221222322333313233414243223515253616163213212111111111X Y Z n n n n E n n E E n n n 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 ⎪ ⎪ ⎪- ⎪⎡⎤ ⎪⎢⎥ ⎪⎢⎥-⎡⎤ ⎪⎢⎥⎢⎥⎪=⎢⎥⎢⎥⎪⎢⎥⎢⎥ ⎪⎣⎦⎢⎥ ⎪⎢⎥ ⎪⎢⎥⎣⎦⎪ ⎪ ⎪ ⎪ ⎪⎝⎭(5) 电光效应根据施加的电场方向与通光方向相对关系,可分为纵向电光效应和横向电光效应。

利用纵向电光效应的调制,叫做纵向电光调制;利用横向电光效应的调制,叫做横向电光调制。

晶体的一次电光效应分为纵向电光效应和横向电光效应两种。

把加在晶体上的电场方向与光在晶体中的传播方向平行时产生的电光效应,称为纵向电光效应,通常以KD P *类型晶体为代表。

加在晶体上的电场方向与光在晶体里传播方向垂直时产生的电光效应,称为横向电光效应 ,以3LiNbO 晶体(简称LN 晶体)为代表。

在本实验中,我们只研究LN 晶体的横向电光强度调制性质。

我们采用对LN 晶体横向施加电场的方式来研究其电光效应。

其中,晶体被加工成5×5×30mm 3的长条,光轴沿长轴通光方向,在两侧镀有导电电极,以便施加均匀的电场。

光轴电极通光面电极图2 3LiNbo 晶体LN 晶体是负单轴晶体,即n n n y x ==,e z n n =式中0n 和e n 分别为晶体的寻常光和非寻常光的折射率。

加上电场后折射率椭球发生畸变,对于3m 类晶体,由于晶体的对称性,电光系数矩阵形式为⎥⎥⎥⎥⎥⎥⎥⎥⎦⎤⎢⎢⎢⎢⎢⎢⎢⎢⎣⎡---=00000000002251513313221322γγγγγγγγγij (6) 当X 轴方向加电场,光沿Z 轴方向传播时,晶体由单轴晶体变为双轴晶体,垂直于光轴Z 方向折射率椭球截面由圆变为椭圆,此椭圆方程为:1211222222022220=-⎪⎪⎭⎫ ⎝⎛++⎪⎪⎭⎫ ⎝⎛-xy E y E n x Ex n x x γγγ (7)进行主轴变换后得到:111222202'2220=⎪⎪⎭⎫ ⎝⎛++⎪⎪⎭⎫ ⎝⎛-y E n x Ex n x γγ (8)考虑到1222<<x o E n γ,经化简得到xx E n n n 2230021,γ+= xy E n n n 2230021,γ-=e z n n =' (9)当 X 轴方向加电场时,新折射率椭球绕 Z 轴转动45°。

图3为典型的利用LN 晶体横向电光效应原理的激光强度调制器。

图3 晶体横向电光效应原理图其中起偏器的偏振方向平行于电光晶体的X 轴,检偏器的偏振方向平行于Y 轴。

因此入射光经起偏器后变为振动方向平行于X 轴的线偏振光,它在晶体的感应轴'X 和'Y 轴上的投影的振幅和位相均相等,设分别为tA e tA e y x ωωcos cos 00''== (10)或用复振幅的表示方法,将位于晶体表面(z=0)的光波表示为AE AE y x ==)0()0('' (11)所以,入射光的强度是2222)0()0('A E E E E I y x =+=∙∝* (12)当光通过长为l 的电光晶体后, X ′和Y ′两分量之间就产生位相差δ,即(13)通过检偏器出射的光,是这两分量在Y 轴上的投影之和())1(2-=δi y e A E (14)其对应的输出光强I 1,可写成()()[]()()[]2sin 2112222001δδδA e e A E E I i i y x =--=*∞- (15) 由(13)、(16)式,光强透过率T2sin 21δ==i I I T (16)''2()x y n n πδλ=- (17)由此可见,δ和V 有关,当电压增加到某一值时,X’、Y’方向的偏振光经过晶体后产生2λ的光程差,位相差00,100T δπ==,这一电压叫半波电压,通常用πv 或2λv 表示。

πv 是描述晶体电光效应的重要参数,在实验中,这个电压越小越好,如果πv 小,需要的调制信号电压也小,根据半波电压值,我们可以估计出电光效应控制透过强度所需电压。

由(17)式⎪⎭⎫⎝⎛=l d n V 22302γλπ (18)由(17)、(18)式ππδV V= (19)因此,将(16)式改写成()t V V V V V T m ωππππsin 2sin 2sin 022+== (20)其中0V 是直流偏压,sin m V t ω是交流调制信号,m V 是其振幅,ω是调制频率,从(20)式可以看出,改变0V 或m V 输出特性,透过率将相应的发生变化。

由于对单色光,3022n πγλ为常数,因而T 将仅随晶体上所加电压变化,如图4所示,T 与V 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若工作点选择不适合,会使输出信号发生畸变。

但在2V π附近有一近似直线部分,这一直线部分称作线性工作区,由上式可以看出:当12V V π=时,00,502T πδ==。

图4 T 与V 的关系曲线图1. 改变直流偏压选择工作点对输出特性的影响1.当02VV ∏=,m V V ∏〈〈时,将工作点选定在线性工作区的中心处,此时,可获得较高频率的线性调制,把02mV V =代入(14)式,得 ⎥⎦⎤⎢⎣⎡⎪⎪⎭⎫ ⎝⎛+=⎥⎦⎤⎢⎣⎡⎪⎪⎭⎫ ⎝⎛+-=⎥⎦⎤⎢⎣⎡⎪⎪⎭⎫ ⎝⎛+=t V V t V V t V V T m m mωπωππωπππππsin sin 121sin 2cos 121sin 24sin 2 (21)2.当m V V ∏〈〈时⎥⎦⎤⎢⎣⎡⎪⎪⎭⎫⎝⎛+≈t V V T m ωππsin 121 (22)即sin m T V t ω∝。

这时,调制器输出的波形和调制信号波形的频率相同,即线性调制。

3.当0,2m V V V V ππ=>时 调制器的工作点虽然选定在线性工作区的中心,但不满足小信号调制的要求,(21)式不能写成公式(22)的形式,此时的透射率函数(21)应展开成贝赛尔函数,即由(21)式⎥⎦⎤⎢⎣⎡+⎪⎪⎭⎫⎝⎛+⎪⎪⎭⎫ ⎝⎛-⎪⎪⎭⎫ ⎝⎛=⎥⎦⎤⎢⎣⎡⎪⎪⎭⎫ ⎝⎛+=t V V J t V V J t V V J t V V T m m m m ωπωπωπωπππππ5sin 2sin sin 2sin sin 121531 (23) 由(23)式可以看出,输出的光束除包含交流的基波外,还含有奇次谐波。

此时,调制信号的幅度较大,奇次谐波不能忽略。

因此,这时虽然工作点选定在线性区,输出波形仍然失真。

4.当00V =,m V V ∏〈〈时,把00V =代入(15)式()t V V t V V t V V t V V T m mm m ωπωπωπωπππππ2cos 181sin 41sin cos 121sin 2sin 2222-⎪⎪⎭⎫ ⎝⎛≈⎪⎪⎭⎫ ⎝⎛≈⎥⎦⎤⎢⎣⎡⎪⎪⎭⎫ ⎝⎛-=⎪⎪⎭⎫⎝⎛= (24)即cos2T t ω∝。

从(24)式可以看出,输出光是调制信号频率的二倍,即产生“倍频”失真。

若把0V V π=代入(20)式,经类似的推导,可得()t V V T m ωπ2cos 181120-⎪⎪⎭⎫⎝⎛-≈ (25)即 cos T t ω∝ “倍频”失真。

这时看到的仍是“倍频”失真的波形。

5.直流偏压V0在零伏附近或在πV 附近变化时,由于工作点不在线性工作区,输出波形将分别出现上下失真。

综上所述,电光调制是利用晶体的双折射现象,将入射的线偏振光分解成o 光和e 光,利用晶体的电光效应有电信号改变晶体的折射率,从而控制两个振动分量形成的像差δ,在利用光的相干原理两束光叠加,从而实现光强度的调制。

四. 实验步骤1.LN光轴特性实验实验的第一步,我们先来验证LN晶体在自然状态下的单轴晶体特性和施加电压后晶体变为双轴晶体的情况。

为此,我们采用会聚偏振光的干涉图像来直观地对其进行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