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

合集下载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204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204例

·临床经验·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204例尚培中苗建军徐志勇鲁传冬李晓武张河王松柏王兵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2.14.071基金项目: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021130D )作者单位:075000河北张家口,解放军第251医院普通外科(尚培中、苗建军、李晓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徐志勇、鲁传冬),麻醉科(张河、王松柏);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王兵)通讯作者:尚培中,Email :spz251@163.com 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

尽管其生物学特性较好,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手段仍然是手术切除。

规范的初次手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以往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上一直存在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两方面的问题,随着对其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手术方式也相应有了很大改进。

自1994年2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分化型甲状腺癌204例,现将其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共施行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204例。

其中,男76例,女128例,年龄16 76岁,平均(44.4ʃ16.2)岁。

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61例,术中冰冻快速切片病理确诊143例。

左侧88例,右侧102例,双侧14例。

患者入院时均行超声检查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其中,提示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09例,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28例,未见颈部淋巴结肿大67例。

2.手术方法:依据术前超声检查在体表标记颈部淋巴结肿大范围,并在术中探查。

单侧癌灶≤1.0cm 者27例,施行患侧腺叶全切除术10例,患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术17例,同时施行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SND )5例;单侧癌灶>1.0cm 者177例,施行患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术102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75例,同时施行SND 104例,功能性(改良型)颈部淋巴结清扫术(functional neck dissection ,FND )72例。

2022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策略全文

2022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策略全文

2022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策略(全文)摘要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少见,与成人相比常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更多的腺外侵犯率以及更高的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复发率,但总体病死率低于成人。

现有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指南及共识对于外科治疗的方式提出了推荐意见,但对于这部分病人的个体化治疗仍存在争议。

临床应综合考虑这一部分病人的特点,将更加精准的术前评估与个体化外科治疗相结合,在制定外科治疗策略时兼顾肿瘤的彻底根治与功能保护,以期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少见,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 )数据库的数据以及国内最新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不足1/10 万[1-4 ]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型与成人一致,但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与成人相比具有很多不同之处。

以占比约9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例,该人群PTC与成人相比常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LNRl更多的腺外侵犯(ETE )率以及更高的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复发率,但总体病死率低于成人[5 ]o基于上述特征,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式[6 1 目前的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指南和专家共识中,对于外科治疗的方式提出了推荐意见,但在针对个体化治疗与预后评估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7-11 J O本文结合主要指南和共识的推荐意见、现有文献的研究进展以及近年来的诊治体会,从原发灶的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外科治疗策1 儿童及青少年DTC原发灶的切除范围目前,甲状腺癌原发灶的切除范围仍存在争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应采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尤其是对无淋巴结转移和ETE等危险因素的单侧微小PTC [ 12 ]o 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的《儿童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B月确建议对儿童及青少年DTC行全甲状腺切除术(TT ),其主要依据是TT可降低持续性/复发性疾病的风险。

2023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转移和晚期疾病的治疗第二部分

2023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转移和晚期疾病的治疗第二部分

2023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转移和晚期疾病的治疗(第二部分)DTC 复发和转移的治疗问题:DTC 复发和转移的治疗策略复发或转移性DTC 临床常见,约95%发生在颈部。

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占74%,甲状腺床的复发占20%,气管或邻近肌肉的受累占6%o 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约有5%~21%,最常见的部位是肺部(占63%)β复发或转移限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依次为:手术治疗(能通过手术治愈者)、1311治疗(病灶可以摄碘者)、TSH 抑制治疗(肿瘤无进展或进展较慢、无症状、无重要区域如中枢神经系统等受累者)、外照射治疗以及新型靶向药物治疗(疾病迅速进展的RR-DTC 患者)。

对术后复能否手H 弋的评估TSH 抑制治疗、随访和 动态风险评估 根据动态评估结果 DTC 的术后分期和复发 风险分层 根据动态评估结果TSH 抑制治疗、随访和 动态风险评估 积极动态评估结果 处于进展期的晚期DTC 其他非常规治疗(外照射、化疗及靶向药物、消融、粒子植入等) 能•手术一 疑诊或确诊DTC是否行小1治疗的评估 ∙是< 注:DTC 分化型甲状裳唐;T$H:促甲伏朦激案发或转移的单个或几个病灶且具有较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局部应用热消融、乙醇消融、外照射、粒子植入治疗等可能会起到控制转移、避免局部并发症以及延缓系统性辅助治疗的作用。

推荐:针对DTC复发或转移病灶,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依次为手术治疗、1311治疗、TSH抑制治疗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对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单个或几个病灶且具有较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可应用热消融等局部治疗方法(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问题:DTC颈部复发、局部转移的手术治疗DTC颈部复发、局部转移的手术治疗应考虑及平衡两方面问题:(1)再次手术的并发症风险和获益。

(2)根据个体情况评估手术是否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多项研究表明,可对体积较小、惰性的复发淋巴结进行主动监测。

但对体积较大、侵袭性的复发淋巴结应进行手术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进展

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进展

而分化 型 甲状腺癌又是最 常见 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 包括乳头状癌 和滤 泡状癌 , 期无特 异性 表现 , 早 诊断需 结合病 史 、 体格 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但穿刺细胞学检查是 术前确诊 的重要依 据 。治疗 方法 有手术 治疗 、 放射 治疗 、 内分 泌治疗 以及 中医药 治疗 。手术 治疗 是最佳方法 , 但切除范 围和是否 常规行 颈淋 巴结清扫 尚存争议 。
适 的看法 还存 在颇 多争 议 , 至今 日, 除范 围不足 或 时 切
治疗 过度 等不 规 范 的 问 题 依 然存 在 , 重 影 响 了患 者 严
的生存 质 量和 预后 。本 文对 近 年来 分化 型 甲状腺 癌 的 诊断 和治 疗方 法予 以 阐述 。
1 分 化型 甲状 腺癌 的诊 断
关 键 词 甲状 腺 癌 , 化 型 甲状 腺 癌 分 中图分类号 :761 R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5 8 (0 0 0 -0 70 10 -6 7 2 1 )4- 5 -3 0
甲状腺 癌 在 内 分 泌 肿 瘤 和 头 颈 肿 瘤 中均 占第 一 位, 近年 来有 逐年 增 高 的趋 势 , 已成 为 常 见 的恶 性 肿 瘤 之 一 。而分 化 型 甲状 腺 癌 是 最 常 见 的 甲状 腺 恶 性 肿 瘤, 包括 乳 头状癌 和 滤泡状 癌 两种 , 化 型 甲状 腺 癌 总 分
乳 头状 癌多 数 可 以触 及 腺 体 内无 痛 性 、 地 硬 而 固定 节 中有 砂 粒 样 或 粗 糙 不 规 则 钙 化 强 回声 及 后 方 声 衰 质
和表面不 平 的肿 物 , 常伴 有 同侧 颈 部 淋 巴结 肿 大 。滤 减 ; 结节 边 缘模 糊 , ④ 出现 高 速血 流 , 血流 信 号 增加 或 泡状 癌根 据 向周 围 甲状 腺 组 织 的 浸 润 程 度 , 分 为广 血 流流 向紊 乱 。 可 泛浸 润型 和微 小浸 润 型 。有 很 多滤 泡 状癌 触 诊 时 可触 1 .2 C .2 T和 磁共 振 成 像 检查 多种 影 像 学 检查 能 及界 限清 楚 、 整且 质 软 的肿瘤 , 甲状 腺 良性结 节 无 对 甲状腺 癌进 行定 性诊 断 , 完 与 但是 对 良性 、 性 的 鉴别 有 恶 法鉴别 。 由于 分 化 型 甲状 腺 癌 有 一 部 分 合 并 囊 性 变 , 时 十分 困难 ,C T和磁 共 振 成 像 检 查 是 目前 较 为 理 想

西黄胶囊联合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

西黄胶囊联合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

西黄胶囊联合碘 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颈部淋巴结转移治疗中,采取西黄胶囊联合碘131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接诊DTC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各有患者30例,分别给予单一碘131、西黄胶囊联合碘131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转移淋巴结大小变化。

结果:对照组、观察组转移淋巴结大小测量结果分别为(1.14±0.45)cm、(1.01±0.2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黄胶囊联合碘131治疗方案可有效帮助DTC颈部淋巴结转移得以缩短。

关键词:西黄胶囊;碘131;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Clinical effect of Xihuang capsule combined with iodine 131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cancer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Xihuang capsule combined with iodine 131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diagnosed by DTC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ingle iodine 131 and Xihuang capsule combined with iodine 131 respectively. The size changes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ize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14 ±0.45) cm and (1.01 ± 0.25) cm 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Xihuang capsule combined with iodine 131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neck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DTC.Key words: Xihuang capsule; Iodine 131;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甲状腺癌是一种临床中非常多见的肿瘤疾病,有着多种不同病理分型,其中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乳头癌最为多见,又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 逐渐升高。为了规范诊断和治疗,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发布了甲状腺结节和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指南。本次演示将对这一指南进行解读,以帮助临床 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并遵循指南。
一、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大多数甲状腺 结节无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颈部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下为ATA 指南中关于甲状腺结节的主要内容:
诊断策略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发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可以对甲状腺结节 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进行明确诊断。对于可疑的甲状腺结节,应首先进行超声波检 查,根据影像学特征对结节性质进行初步评估。对于怀疑恶性的结节,需进一步 进行FNA或血清学检测。若FNA结果为恶性,则可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同时,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史及体检发现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比较两国指南的异同,可以发现中国指南更加注重疾病的分类和诊断,而美 国指南更加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此外,中国指南在手术范围和放疗方式上具 有较高的推荐力度,而美国指南在个体化治疗和新型药物方面更具优势。
总结来说,中国与美国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各有优点和不 足。中国指南在分类和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美国指南在治疗方法选择上更 具特色。未来,两国指南的改进方向应充分考虑各自特点,互相借鉴,以提高甲 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制订更加科学、规范的诊治指南提供有力支持。
疾病概况方面,中国和美国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存在 一定差异。中国的诊治指南将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恶性两类,而美国则采用 Bethesda分类系统,根据恶性风险程度将其分为六类。在疾病诊断方面,两国指 南均强调了超声检查的重要性和细针穿刺活检的价值,但美国指南更加注重分子 标志物和基因检测的应用。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全网发布:2012-07-27 14:27 发表者:袁媛6685人已访问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甲状腺癌的治疗在国内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虽然国外有一系列相关指南,但国内的医生大多不甚了解,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核医学分会以及外科学分会曾经在大连召开会议,期望对本病的治疗给予规范性指导,但因为三个学会的专家观点不一,意见分歧较大,最终未能如愿。

值得庆幸的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08年制订了一个指导性意见,这对规范我们处理甲状腺癌具有较好的帮助作用。

下面将全文发表如下。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在国际上已有60年的历史,我国开展此项工作亦近50年。

目前,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开展此项治疗工作,成为DTC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外科手术切除、131I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国际上公认治疗DTC的理想方案。

131I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后的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和复发及转移病灶的治疗。

清甲治疗后,当患者血清Tg≤2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即达到治疗目的,开始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并定期随访。

在随访中,Tg≥10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或服用甲状腺素抑制TSH治疗时Tg>5ng/ml)或发现复发及转移病灶,应进行131I转移病灶的治疗。

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具有摄碘功能,因此,病灶可以聚集131I,通过β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对131I均敏感,临床疗效肯定。

一、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1.清甲的理由①131I可摧毁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中难以探测的微小甲状腺癌病灶;②有利于进行全身131I显像;③有利于通过测定Tg水平监测甲状腺癌;④乳头状癌有双侧、微小多灶、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趋势,局部潜伏及发展期长、复发率高;⑤DTC具有局部浸润特点,复发可能性增大。

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陈杰前言: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特点:分化型甲状腺癌占90%以上,是一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低度恶性肿瘤,疗效好、生存率高、复发率低、复发后仍可手术并能取得良好效果。

可与甲状腺毗邻的周围组织和器官如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喉体、气管、食管、血管及周围肌肉和皮肤也常常受到甲状腺癌的侵犯一、局部严重外侵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1、病史:声嘶、喉鸣、吞咽和呼吸困难、咯血、局部疼痛2、体检:A、皮肤溃烂、颜色加深、皮下静脉扩张。

B、甲状腺肿块质硬、固定、皮肤充血溃烂。

C、辅助检查:喉镜发现声带瘫痪、喉气管腔内有肿块;D、CT或MRI 发现甲状腺癌与气道之间的微小间隙消失甚至气道内有肿块突入腔内;食管被牵拉移位。

(在甲状腺癌外侵早期,肿瘤可仅侵犯喉气管的软骨表面和食管的外层肌肉,常常在手术中才能发现侵犯表现;而在侵犯晚期,肿瘤可突入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黏膜下层,表现为黏膜下肿块和膨隆。

随着肿瘤发展,可突破黏膜形成溃疡和管腔内的肿块二、侵犯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方式主:1、直接生长扩展2、通过气管食管沟转移的淋巴结侵犯。

3、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从一侧向喉气管内侵犯,侵犯喉的甲状腺癌则多从甲状软骨后方通过梨状窝向喉腔侵犯,也可通过声门下向喉气管腔内侵犯。

4、直接破坏气管环进入气管腔内。

三、外侵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原则:1、因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主要依靠外科治疗。

2、在手术切除全部肿瘤的同时,应注意保留重要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结构功能如吞咽、呼吸和发声功能,3、对部分患者可结合131 碘和外放疗等辅助性治疗,在保证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基础上提高生存质量。

四、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1、皮肤受侵者的修复:切除受侵的皮肤,其缺损可采用的邻近的带蒂肌皮瓣或者游离皮瓣予以修复。

2、侵犯食管的手术治疗:A、切除受侵的肌肉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撕裂黏膜,保护食管黏膜的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第1期2007年1月中国普通外科杂志ChineseJournalofGeneralSurgery Vol.16 No.1Jan. 2007 文章编号:1005-6947(2007)01-0007-03·专家论坛·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殷德涛,王庆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郑州河南450052) 摘要:手术是公认治疗甲状腺癌的最佳选择,但对甲状腺的切除范围及是否常规施行颈淋巴结清扫一直存在争论。

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就甲状腺癌的手术切除范围,颈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综合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供同道理们的参考。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7-9]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治疗;甲状腺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再手术;手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包括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和滤泡状癌(follicularthyroidcarcinoma,FTC),两者约占甲状腺癌总数的80%~90%。

DTC生物学行为较好,生长较缓慢,生存期长,病死率低。

手术是公认治疗DTC的最佳选择,但对DTC的甲状腺切除范围及是否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一直存有争论。

少数医师还采用肿瘤剜除术或局部切除术,以至于切除范围不足,从而导致较高的残癌率;或一经确诊,一律施行甲状腺全切术以至于治疗过度,引起较高的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1 DTC的手术治疗1.1 甲状腺的切除范围1.1.1 废弃小于一侧腺叶切除的术式 小于一侧腺叶切除的术式如肿瘤剜除术或局部切除术,文献报道其癌肿残留率达24.0%~71.4%,我科的一组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在外院行局部手术后在我院再手术时发现残癌率达68.0%。

故此种术式应予废弃。

若误认为良性病变而行此术式者,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DTC者,应加做补充性手术,扩大手术切除范围。

收稿日期:2006-06-01; 修订日期:2006-06-30。

作者简介:殷德涛,男,河南固始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与基础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王庆兆 E mail:detaoyin@zzu.edu.cn。

1.1.2 一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 此术式应作为DTC的基本术式。

其最佳适应证为:隐匿癌;癌肿仅限于一侧腺叶包膜内,对侧无病灶;术中疑癌;或低危组患者。

1.1.3 一侧腺叶加峡部加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术 此术式可作为DTC的推荐术式。

对于癌肿侵及甲状腺包膜;高危组患者,特别是对侧腺体有结节,不能排除恶性者,或癌肿侵及对侧腺体者,为其最佳适应证。

1.1.4 甲状腺近全切术 指患侧腺叶及峡部全切加对侧腺叶次全切(该侧上极保留不少于10%)。

甲状腺近全切术与甲状腺全切术有相同的疗效,两者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甲状腺近全切术可以较好地保存甲状旁腺及其血供,从而有效地预防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1.1.5 甲状腺全切术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主张这一术式,其理论依据为:DTC常表现为多灶性;残留腺体有复发可能;可经甲状腺球蛋白的检测来监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有利于术后放射碘治疗。

但鉴于我国的国情及术后较高的并发症,此术式适应于有足够条件的医院或有专门的甲状腺外科专业医生开展。

其主要适合于:双侧癌,且侵及包膜;对侧甲状腺复发癌;有远处转移,为配合放射碘治疗。

1.2 颈淋巴结清扫颈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固然是肯定的,但患者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第16卷的生活质量一般会受到影响,目前多数不主张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一般对于低危组患者,若术前或术中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临床影像亦未发现有瘤性肿大淋巴结(圆形或椭圆形或其内有点状强回声),可不作清扫。

对于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包括:临床检查能触及肿大淋巴结;临床检查为阴性,而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肿大淋巴结;且以上情况经术前穿刺活检或术中冷冻或快速切片检查证实。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分为4类:经典颈淋巴结清扫(已基本不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1.3 晚期DTC的手术原则DTC晚期可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出现相应的症状。

其基本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切除病变组织,保留受侵犯组织器官的功能,保持颈部结构的完整性,若切缘阴性,则预后较好,且有利于术后放射性碘治疗。

若不能根治,也要在姑息和减瘤手术的基础上,结合外放射和放射碘治疗以提高疗效。

手术范围取决于疾病进展过程,因而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无统一的切除范围。

1.4 关于DTC的再手术问题首次甲状腺癌手术切除范围不足,不仅有癌组织残留及淋巴结转移的可能,还会增加医源性的血行播散及局部种植机会。

由于不规范的局部切除术造成过高的癌残留率,积极的再次手术是必要的。

一般术式为残余腺叶切除加峡部加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术,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行甲状腺近全切术。

是否作颈淋巴结清扫,则应根据临床及病理学检查来决定。

再手术的时间最好在第一次手术后1周左右。

1.5 改进与体会1.5.1 关于切口问题 一些医院在行DTC根治术时,常采用L型切口,X型切口,Y型切口等,但是,此类切口一方面术后瘢痕大,不够隐蔽,毁损了颈部外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双侧颈清扫采用这类切口暴露亦有稍嫌欠佳之虞。

笔者根据颈部皮肤伸缩性大、愈合力强的特点,对DT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者,采用低位长领状切口,此切口一方面较传统切口位置下移,另一方面顺皮纹方向,术中不需向上延长切口。

此切口的优点有:(1)术野显露清楚满意。

将皮瓣充分上翻,能满足DTC根治术的需要,配以术中变换颈部体位,能充分显露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淋巴结彻底;(2)皮瓣血运良好,不易坏死,颈部低位长领状切口,切口线与皮纹一致,可避免瘢痕孪缩;(3)术后颈部活动如常,切口低至近锁骨处,呈一皮纹状线样痕迹,被衣领或项链遮盖后颈部看不到切口瘢痕,具有较高的美容价值,易被患者接受,特别对年轻女性,更是如此;(4)对于需一期行双侧颈清扫术者,则更明显缩短了整个手术时间,不仅省时、经济,而且1次解决了患者的病痛,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综上所述,与其他切口相比,本切口隐蔽,兼顾了功能与美容,效果满意。

1.5.2 关于保留颈部功能问题 笔者在行颈清扫术时,均采用在常规"三保留"基础上又保留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锁骨上神经、肩胛舌骨肌及颈横血管的多保留功能性颈清扫。

解剖研究证明,颈部淋巴组织包埋在深浅两层颈深筋膜囊内的纤维脂肪组织中,只要把血管、肌肉及神经表面的筋膜仔细剥除,连同筋膜囊内的淋巴脂肪组织完整切除可以达到根治性颈清扫的目的。

笔者采用的多保留术式,即保证了清扫的彻底性,又保护了颈丛神经的皮支,从而使术后耳周、颈肩胛及锁骨上下区皮肤感觉缺失及功能障碍大大减轻。

1.5.3 关于喉返神经问题 对于甲状腺癌根治术特别是再手术,应强调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全程。

以喉返神经为标志进行甲状腺癌手术,既能全部切除患侧腺体,又能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更有利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的清扫。

而不暴露喉返神经的手术方式,不但增加了喉返神经损伤的机会,而且为避免损伤该神经,常不能将病变切净,容易造成癌的残留。

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麻痹者,术后1个月内可考虑手术探查,如发现为缝扎所致,解除线结后可望恢复功能。

1.5.4 关于甲状旁腺问题 解剖资料表明,上旁腺的位置较固定,约80%其位置限定于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交叉部以上1cm处、直径约2cm的环周内,通常黏附于甲状腺后侧被膜上。

8 第1期 殷德涛,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而下旁腺的解剖位置变异较大。

为避免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笔者主张尽可能施行甲状腺近全切术,如确需行甲状腺全切术,也应注意尽可能保留上极的后侧被膜。

2 DTC的内分泌治疗由于DTC是TSH依赖性肿瘤,因此术后应抑制机体内源性TSH的分泌,对于预防复发有一定意义。

我科的1组研究结果表明:TSHR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和DTC组织均表达,但表达强度不一。

TSHR在甲状腺腺瘤组织的表达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似;而DTC中,有11.63%(5/43)的表达是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有88.37%(38/43)的表达则与正常组织相似。

该结果表明TSHR是持续存在的,同时也表明TSHR是甲状腺细胞功能的重要调控者。

在DTC中,TSH仍然可与TSHR相结合,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在DTC术后,由于残留甲状腺组织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T3,T4)减少,T3和T4对TSH的抑制减弱,TSH分泌增加,通过与TSHR结合导致肿瘤复发。

故尔,术后应用甲状腺激素制剂,可抑制TSH分泌,从而预防肿瘤的复发。

服用剂量以FT3和FT4保持正常值高限,而TSH为尽可能低值为好。

另外,临床上甲状腺腺瘤、DTC均多发于女性,且20~40岁发病率最高,此时的雌激素水平也较高,均支持甲状腺疾病与雌激素作用有关。

我科的1组研究结果发现:DTC中ER阳性率为53.5%(23/43)明显高于腺瘤组织26.7%(8/30)和正常组织12.5%(2/16),说明DTC的发生、发展与组织中的ER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DTC中,女性ER阳性率为63.9%(23/36),显著高于男性(0/7),也说明雌激素作用的增强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文献报道,体外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雌二醇能促进甲状腺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三苯氧胺则能抑制其生长。

故对于临床上术后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效果不佳的,我科加用三苯氧胺治疗也获得较好的疗效。

3 DTC的同位素治疗DTC均来自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附有TSH受体,且这类癌多具有摄碘能力,是非甲状腺组织的50~500倍,而且在高TSH的刺激下其摄碘能力还可增强。

DTC的这一特点是131I治疗的基础。

对于有远处转移;肿瘤未完全切除;手术后甲状腺球蛋白(TG)持续升高3个月以上者,可以酌情考虑补充使用131I治疗。

但131I治疗一般不作为单一或姑息性治疗措施,必须尽可能在切除原发病灶基础上进行。

4 关于DTC的外放射治疗及化疗对于DTC,一般不宜行外放射治疗及化疗。

原因:外放射治疗不敏感;有一定的致癌性;可致血清TSH升高,加速肿瘤生长;可能刺激分化好的肿瘤细胞向低分化转变;局部可能产生放射病,失去手术机会。

故外放射治疗一般仅用于手术不能切除的复发、浸润和转移癌灶,其中效果较好的是骨转移灶的治疗,可迅速减轻疼痛。

化疗不敏感;大大降低了机体免疫力;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

文献中也没有关于用化疗治疗DTC的成功经验。

5 结语对于DTC的治疗,一般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多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手术应注意废弃小于一侧腺叶切除的局部治疗术式,推荐使用一侧腺叶加峡部加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术式,一般要解剖显露患侧喉返神经全程,尽可能保护甲状旁腺;酌情施行颈清扫,推荐使用多保留的功能性颈清扫术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